一、46例会阴侧切全层褥式间断缝合术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梁伟凌,王细妹,陈依,袁兰凤,江敏仪[1](2018)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外缝的临床效果对比及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研究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外缝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行会阴侧切皮内缝合孕产妇80例作为内缝合组,同期行会阴侧切皮外缝合孕产妇80例作为外缝合组,均采取细心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内缝合组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外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缝合组伤口愈合甲级率100.00%,外缝合组甲级率100.00%,两组孕产妇伤口愈合甲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明显优于外缝合,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可保证较低的切口感染率和较快的切口恢复时间,减轻产妇痛苦。
王晋芳[2](2018)在《顺产产妇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顺产产妇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遴选出该主题下护理职责范畴的最佳证据;描述并分析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临床现状,了解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之间的差距,明确证据转化过程中的促进因素与阻碍因素;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具体情境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及需求,制定相应推荐意见的行动策略,构建顺产产妇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循证实践方案,从而使产科工作者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更新,助产操作得以统一、规范,循证意识有所强化,最终提高试点病房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工作质量。研究方法:①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建库至2016年11月期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等7个国内外妇产科专业团体网站、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ICE)等9个临床实践指南网站、PubMed等数据库及中国医脉通指南等交叉检索引擎,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AGREE Ⅱ对初步纳入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遴选出AGREE Ⅱ评价体系下6个领域标准化得分均大于等于60%的A级指南;②将A级指南中的推荐条目进行翻译、综合,经专家论证形成该主题的最佳证据总结,作为本研究的初始推荐条目池;③采用调查法、访谈法进行最佳证据的临床适用性评价,确定现阶段可以在试点病房开展的推荐条目,并结合具体的临床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访谈,明确证据转化过程中可能的阻碍因素与促进因素;最后,最佳证据结合调查与访谈结果,综合试点病房临床实践准备情况,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构建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循证实践方案。结果:①通过系统检索及筛选,本研究共纳入7部循证指南,AGREE Ⅱ质量评价显示,指南的总体质量较好,其中4部指南为A级,3部为B级,本研究循证实践方案的证据来源于4部A级指南。②4部A级指南中共有92条推荐意见,经翻译与校正,按照一定的证据综合原则将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条目进行综合,后经专家论证得到综合后的63条推荐意见,其中有27条属于我国护理职责范畴,即本研究的初始推荐条目池。③经过调查法及访谈法对27条推荐意见进行临床适用性评价,结果7条推荐意见的临床开展现状较理想,保持现状即可;10条推荐意见因科室目前资源有限,或相关推荐与我国国情或政策不符等原因暂时无法开展;10条推荐意见在未来1年内可以在试点病房进行推广。④通过观察法、资料查阅法、关键知情人访谈法、利益相关者访谈法,发现科室关于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相关文件资料不够系统、完善,会阴损伤率尤其是会阴侧切率较高,科室初步具备开展循证实践的基本条件,利益相关者表示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开展循证实践。最后综合最佳证据、证据转化过程中的促进与阻碍因素、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及态度,制定最佳证据的行动策略,以知识手册、健康宣教手册、产科工作人员培训原则、会阴损伤管理原则等具体形式构建了本研究的循证实践方案。结论:①目前国外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相关指南整体质量较好,指南推荐内容基本一致,但较多条目属于医生职责范畴,如分娩方式的建议、Ⅲ、Ⅳ度会阴损伤的缝合与随访、器械助产等。护理相关内容也较为全面,包括:会阴损伤管理的相关文件、环境卫生标准、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技巧、产后护理及随访等。②护理相关推荐条目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仅有极少的条目因部分专家不熟悉或未实践过而得分较低;临床实践方面,有约1/3的条目在试点病房已经很好地开展,但有较多方面仍与最佳证据存在一定差距。③目前试点病房基本具有开展循证实践的条件,护理管理者对循证实践变革持非常肯定及支持的态度,利益相关者对进行循证实践变革态度较为积极。综合分析卫生政策、医疗环境、人力资源成本等,在充分考虑循证实践过程中促进、阻碍因素的前提下,现阶段10条推荐意见可在试点病房推广。基于最佳证据、临床情景、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等构建循证实践方案,是一种可行且科学的方法,是证据进行临床转化前不可或缺的步骤。
李洁萍[3](2017)在《会阴侧切术及“T”形裂伤的缝合对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会阴侧切是指在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57)剪开会阴,以避免产妇会阴严重撕裂,保护盆底肌肉。本文对临床上常用的会阴侧切缝合方法、会阴自然裂伤缝合方法、会阴侧切术后"T"形裂伤的缝合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初步论述了临床中应采取何种缝合方法更有利于创口的愈合。
罗运红,黄顺兰,李蒙,李肖莲[4](2014)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会阴缝合术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术应用于自然分娩孕产妇的效果,分析前种缝合术的应用优势。方法将在本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149例均行会阴侧切术产妇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其中75例行皮内缝合设为观察组,其余74例行传统皮外缝合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切口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不及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百分比分别为1.33%与10.81%,观察组明显不及对照组高(P<0.05);两组切口愈合甲等百分比分别为97.33%与86.49%,观察组效果明显更具优势(P<0.05)。结论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从患者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术后美观性等方面均较传统皮外缝合术更具优势,且该缝合术并发感染机率低,更利于术后母体的康复和母乳喂养。
李伟娣,郑慧频[5](2014)在《会阴小侧切联合全层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3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采用会阴小侧切联合全层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会阴侧切,比较两组产妇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缝合时间、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伤口感染、线头反应等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会阴小侧切联合全层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明显改善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
郭冬琴[6](2013)在《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36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评价会阴侧切缝合术皮内缝合法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经阴道分娩的应用、会阴侧切缝合术的36例产妇采用皮内缝合法,观察术后产妇切口疼痛、愈合情况、心理效应及住院天数。结果皮内缝合法较传统缝合法在切口疼痛、愈合情况、心理效应等方面有显着优点,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皮内缝合减轻了缝合时的牵拉,减轻了疼痛,切口平软,对合整齐,不需要拆线,消除了产妇对拆线的恐惧,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推广。
陈桂香,巴哈尔古力,阿依先木,刘娟娟,齐美荣,周金丹,阿克孜[7](2013)在《限制会阴切开在头位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阴道分娩是人类繁衍的一种自然分娩方式,会阴切开术主要用于防止会阴严重裂伤及紧急状态下快速结束分娩,但存在产后会阴水肿、疼痛、感染、影响哺乳、远期性生活问题等并发症;限制会阴切开尽可能的避免会阴切开,最大程度的维护会阴的完整性。限制会阴切开在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以降低分娩时会阴及阴道裂伤的发生率。
庄皎月,郑娟,陈莹[8](2012)在《29例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处理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会阴切开缝合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9例会阴切口愈合不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主要是感染、营养不良、缝合技术因素、产妇外阴及阴道炎症及术后护理不到位等。结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可因多种因素引起,提高缝合技术,加强无菌观念及术后护理可以减少愈合不良的发生。
刘晓霞,买力克[9](2012)在《可吸收线在会阴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会阴切口缝合是产科助产中最常用的手术之一,既往均采用常规缝合,即肠线缝合阴道黏膜层和肌层,丝线缝合皮肤,5d后拆线,患者常感切口疼痛,并且切口愈合差,常有切口全层裂开发生。随着缝合材料的改进,术后切口疼痛及愈合均有改善[1,2]。我院产科应用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
周美蓉[10](2012)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后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136例产妇随机分组,65例经传统皮外缝合的产妇设为对照组,71例经皮内缝合的产妇为观察组,观察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感染率及美观效果。结果皮内缝合疼痛率较低,术后感染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且切口及手术瘢痕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经皮内缝合疼痛较轻、感染率低、愈合好,且较为美观,具有传统皮外缝合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46例会阴侧切全层褥式间断缝合术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6例会阴侧切全层褥式间断缝合术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外缝的临床效果对比及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内缝合组 |
1.2.2 外缝合组 |
1.2.3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切口疼痛情况 |
2.2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 |
3 讨论 |
(2)顺产产妇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分娩 |
(一) 分娩概述 |
(二) 顺产的发展趋势 |
(三) 顺产的优势与风险 |
二、会阴损伤 |
(一) 会阴损伤的类型 |
(二) 会阴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三) 会阴损伤的危害 |
(四) 会阴损伤的预防 |
(五) 会阴损伤的修复 |
(六) 国内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临床管理现状 |
三、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相关证据与临床应用情况 |
(一)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相关指南 |
(二) 临床实践指南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
(三) 循证护理实践对临床实践的启示与推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一) 评鉴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相关循证指南 |
(二) 识别试点病房与最佳推荐条目之间的差距 |
(三)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实践方案的制定 |
四、相关概念 |
(一) 分娩 |
(二) 顺产 |
(三) 会阴 |
(四) 会阴损伤 |
(五) 会阴撕裂伤 |
(六) 会阴切开术 |
(七) 循证护理 |
(八) 临床实践指南 |
五、技术路线 |
第三章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指南的质量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四章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最佳证据总结的形成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五章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临床现况调查 |
一、推荐条目的临床适用性评价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设计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二、试点病房会阴损伤基线调查与分析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设计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三、试点病房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相关资源准备情况现状分析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设计 |
(三) 结果 |
四、利益相关者对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实践的认知及需求访谈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设计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第六章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实践方案》的制定 |
一、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最佳推荐条目行动策略的制定 |
二、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实践方案制定与完善 |
第七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性 |
三、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知识转化模型(KTA)—RNAO修订版 |
附录2: AGREE Ⅱ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2013) |
附录3: 推荐意见的翻译与审校表(部分) |
附录4: 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 |
附录5: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最佳证据综合合理性评价表 |
附录6: 删除推荐条目及删除原因 |
附录7: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护理最佳证据临床适用性调研表 |
附录8: 最佳推荐条目临床现况及行动策略 |
附录9: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知识手册 |
附录10: 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健康教育手册 |
附录11: 参会人员签到及反馈表 |
附录12: 会阴损伤管理流程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3)会阴侧切术及“T”形裂伤的缝合对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会阴侧切术及缝合方法 |
1.1 会阴侧切术 |
1.2 缝线选择 |
1.3 缝合方法 |
1.3.1 传统缝合方法 |
1.3.2 会阴切开缝合方法改进 |
1.3.2. 1 医用可吸收缝线: |
1.3.2. 2 一根线头缝合会阴法: |
1.3.2. 3 改良连续缝合法: |
2 会阴侧切术后“T”形裂伤及缝合方法 |
2.1 切口处理 |
2.2“T”形裂伤的处理 |
3 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 |
4 小结 |
(4)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会阴缝合术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2 两组切口感染率与愈合效果对比切口感染率观察组 |
3 讨论 |
3.1 会阴侧切皮不同缝合方式的特点 |
3.2 会阴侧切皮术后不同缝合方式效果 |
(6)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3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观察组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方法: |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分层缝合: |
1.3 术后处理: |
1.4 产妇疼痛的评价方法: |
1.5 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分为三级[3]: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29例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处理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2.1 愈合不良情况 |
2.2 伤口愈合不良发现时间 |
2.3 切口裂开原因 |
2.4 伤口处理及愈合 |
3 护理措施 |
3.1 加强无菌观念, 提高助产技术 |
3.2 加强卫生宣教及重视会阴护理 |
3.3 加强工作责任心, 遵守操作常规 |
4 讨 论 |
(10)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缝合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1.3.1 疼痛的观察 |
1.3.2 感染 |
1.3.3 伤口愈合情况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46例会阴侧切全层褥式间断缝合术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外缝的临床效果对比及护理体会[J]. 梁伟凌,王细妹,陈依,袁兰凤,江敏仪.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05)
- [2]顺产产妇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D]. 王晋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6)
- [3]会阴侧切术及“T”形裂伤的缝合对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李洁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08)
- [4]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会阴缝合术临床效果观察[J]. 罗运红,黄顺兰,李蒙,李肖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3)
- [5]会阴小侧切联合全层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体会[J]. 李伟娣,郑慧频.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09)
- [6]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360例[J]. 郭冬琴. 临床医学, 2013(08)
- [7]限制会阴切开在头位阴道分娩中的应用[J]. 陈桂香,巴哈尔古力,阿依先木,刘娟娟,齐美荣,周金丹,阿克孜. 中国基层医药, 2013(12)
- [8]29例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处理及原因分析[J]. 庄皎月,郑娟,陈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16)
- [9]可吸收线在会阴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J]. 刘晓霞,买力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08)
- [10]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对比研究[J]. 周美蓉. 中国医药科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