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医院准备标准》的几点意见

关于《中国医院准备标准》的几点意见

一、对《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的几点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珠[1](2019)在《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考察(1965-1980年代初)》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巡回医疗是一项城市医务人员支援农村卫生建设的政策和制度,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和城乡公共卫生建设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具有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农村巡回医疗在全国最早实施、人员最充足、持续时间较长的地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65年,是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探索时期,各区、县、公社卫生院卫生人员以巡回医疗的形式下乡为农民防病治病。1965年1月卫生部发出《关于城市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防病治病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后,北京市成为全国农村巡回医疗的试点,掀起了央属驻京单位、市属、区县医疗机构和单位卫生人员下农村送医送药的热潮。1969年北京市普遍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农村巡回医疗又多了培训赤脚医生的任务,城市医务人员和赤脚医生一起,为农村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城市支援农村卫生事业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在农村公共卫生匮乏的情况下,农村巡回医疗缓和了农民看病就医的难处,培养了一批志愿扎根农村的医疗队伍。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卫生事业重心的转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本文旨在利用北京市各区县原始档案、卫生志等文献资料,梳理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历史脉络,对比不同时期农村巡回医疗开展的异同,总结其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分析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对城市医务人员的成长和郊区农村建设发展的贡献。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追溯1949-1965年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历史渊源,是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初探时期;第二部分介绍1965-1968年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全面发动时期,主要内容涉及巡回医疗的背景及其过程、人员构成和地域分布、主要任务和特点等;第三部分介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后,1969-1980年代初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发展与衰落;第四部分对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进行反思,包括总体评价和启示两方面。

董振宇[2](2006)在《中国保安措施要论》文中研究说明保安处分,是指国家为预防犯罪从而达到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立法形式制定的,在刑罚以外,对犯罪人和有犯罪危险性的人灵活采取的旨在消除该人犯罪危险性,而非对该人的行为作出法律上的否定评价或法律价值判断的各种矫正、治疗措施的总和。保安处分是西方国家现代刑法理论和刑法制度发展的产物。在刑法理论上,它是近代刑法思想发展演进的积极成果;作为一种刑法制度,它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盛行于20世纪。在我国,人们对保安处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批判到逐渐认同的过程。过去很长时间内,保安处分在我国处于千夫所指的地位,几乎成了法西斯的代名词。不但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就是在理论研究领域,也只是在批判帝国主义时期破坏由他们自己建立的法制,实行法外镇压时,将保安处分作为最突出的罪证加以批判,而对保安处分的基本内容却缺乏必要的了解,更谈不上研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解放的逐步深入,一些刑法学者开始研究资产阶级刑法的理论和制度。作者认为,应当在我国的违法犯罪行为惩戒法律体系中,设立保安制度。根据作者的统计,目前我国采取的类似于保安处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强制医疗、工读学校、醉酒约束,等等。现有的保安措施,虽然有其缺陷,但是存在合理性是明显的,现实的积极效应也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所有的保安措施应当予以制度化研究和独立化设置,但是应当具有全国性效力和统一性标准;应当对所有的保安措施确定独立的执行机关,但是应当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审查制度,以此而防止保安措施的滥用;在条件成熟时,应当将经过成熟思索和有效实践检验的保安措施进行集中性法典化,在立法上形成报应与预防相衔接的法律体系。通过以上改革,将我国原有的十余种保安措施进行聚合,可以形成以《违

尹冬梅[3](2013)在《我国中医院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文中提出一、研究目的与意义(一)中医政策的系统分析是中医政策评价的必然要求中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在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发展中衍生出的问题,中医处于消极、萎缩的状态,乃至走向被异化和边缘化,严重影响了中医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中医的全局发展。八十年代的四次重要会议成为奠定中国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为中医院的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保障。至九十年代,中医院实施分级管理制,推进示范中医医院建设,形成了基于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和办院导向调控等科学的中医医院管理模式。2009年,国家出台了《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2012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国2015年的中医院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因此,政策导向成为中医兴衰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中医发展态势的风向标。(二)中医院发展反映中医事业和中医政策发展的现实和轨迹中医院是实施中医发展的执行者,也是中医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试金石,更是中医走向现代化,迈向世界的桥梁。因此,中医院的发展轨迹和政策模式变迁,能深刻折射出中医发展的潮流、变迁、问题和兴衰。它对于建立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中医事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民族医药文化的发展,服务于人民健康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三)明确中医院问题的社会环境和根源是政策分析的核心我国近三十年来所处特定发展阶段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及随之演化涌现的医疗问题在中医院也难以规避。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和政策导向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同样在中医院发生发展,也制约中医院的发展。因此,中医院既有综合医院面临的投入不足、“以药养医”的困境,也存在自身发展的障碍与瓶颈。中医院发展中的历史困扰和现实发展过程中的双重压力,成为制约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格局处于困境的重要因素。中医院发展面临比综合医院发展更为复杂的困境。现有有关中医院发展的研究主要关注了中医院经济利益和效益、成本投入和收入、国家补贴与收益,中医院和综合医院的规模比较、中医院面临的困境,更多停留于问题的文字描述和现象分析,而对于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关键问题缺乏系统评价和分析。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医政策对中医发展的大跨度、多维度和全局性的研究,因而也就难以全面准确的评价中医政策对中医院发展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期望未来能制定出有助于中医良性发展策略和中医院问题化解的高价值政策的将成为一种奢望。因些,需要要对过去三十年的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深入研究政策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全面分析总结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间题、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它既是中医院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中医政策制定依据和需求。本研究将立足于当前我国中医院生存现状、发展状况,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对我国中医发展相关政策、中医院发展轨迹和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采用文献评阅,系统分析中医院发展中的问题和根源机制;充分利用长周期的调查数据,对中医院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根源机制进行多维度论证和时间趋势分析,为科学的预测问题,防患未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将对我国未来中医院发展政策研制思路和相关政策制定的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内容分析,对于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事业和中医院的发展环境、发展历程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医院政策变迁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原理的指引下进行文献评阅,系统梳理中医事业发展和中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重要性和严重性排序,以确定焦点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查了我国3省(市)13个样本县中的中医院和综合医院在1995-2007年间,在医院规模、运营情况、人力资源、财务状况和设备配置等几大方面的指标情况。对每一指标,从变化趋势(纵向)和中医院/综合医院间比较(横向)两大维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和论证了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最后,结合意向调查、机构调查结果和文献评阅,基于医院补偿作用机制模型,对于焦点问题的确证、严重程度、根源及其作用机制等开展深入分析,明确了中医院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及其根源机制。三、主要研究结果(一)我国中医院发展轨迹1、我国中医院发展环境及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医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稳步提高。中医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变化:中医医院人员由“离散化”的个体组成联合门诊诊所,发展为办起不同所有制体制下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医院;中医医院“独大”发展,转变为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所等联合发展;从注重中医医院的规模扩张,发展为注重规模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特色效应和功能效应。中医医院的发展历程可分为5个时期:初步创立时期、经受挫折时期、恢复发展时期、科学管理时期和市场竞争时期。2、我国中医院发展的政策变迁本部分以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事件为时间节点,对近30余年各阶段中医院发展的政策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我国中医政策发展经历五个阶段。阶段一(1979-1984年):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阶段二(1985-1991年):扩大医院自主权、定额包干;阶段三(1992-1999年):转换经营机制、适当引进市场机制加快医院发展;阶段四(2000-2008年):“三医”联动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阶段五(2009年至今):新一轮医改推进、加强公立医院改革。3、我国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变迁中医机构由1987年的1806所增至2012年的39305所;床位数由1987年的146491张增至2012年的613582张:中医机构职工数由1987年的220117人增至2012年的818775人。在中医院长足发展的同时,当前宏观政策使得医疗机构为了追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追求高新检查,不得不“以药养医”。此时,中医院的劣势即十分明显,而针对中医特色的相关政策则局限于继承发展中医、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和中医药现代化建设方面,无法解决中医医院运行中面临的经营亏损、政策亏损、发展困难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逐步走向了“西化”的道路。(二)我国中医事业发展及中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评阅,对我国中医事业发展和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界定、罗列和归纳。以不同关键词从多种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库涵盖我国当前卫生事业相关的所有数据库,排除与所界定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和重复文献,获得1982-2013年间共计348篇文献,纳入文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对纳入文献评阅的,分析和归纳出中国中医院发展事业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按照“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提供的“子模—概念—指标”维度,进行归纳,结合进一步的饱和度分析界定和明确我国中医医院运行中存在的28类主要问题。通过地域、领域和级别层次,对归纳得到的28类划分了不同的等级,并赋予相应权重,提及频率以综合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对28类问题的严重程度按重要性排序。对问题严重和重要程度序位处于优先位次的确定下列问题为焦点问题:1)“中医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2)“尚未制定层次较高、体系完整的中医药法,中医药事业相关政策未能考虑中医特点,有关行业标准需要调整。这两大问题即为造成当下我国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中医院西化”这一重要现象和问题的宏观政策原因和内在根源机制。(三)我国县级中医院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通过整理课题组前期积累的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结合当地同期GDP增长水平,整合分析了1995-2007年间我国县中医院系统在医院规模、人力资源、运营情况、医院财务、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系统变化,对我国县中医院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纵向维度)。同时,本研究也对我国县级综合医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医院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横向维度),以更进一步完整清楚的界定中医院发展的问题的实质。1、县中医院发展规模全面大幅提升,但与县综合医院相比呈现相对萎缩状态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县中医院规模明显改善,职工人数、院均床位数在80年代至90年代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在1995-2007年的13年间又翻了一番。院均固定资产增加10倍以上,且中医院固定资产的总体规模平均增长速率高于GDP的增长。尽管中医院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额绝对数量不断增加,相对于县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中医院实则表现为相对萎缩的趋势。2、县中医院医院运营状况大幅提升,但提供服务呈现与县综合医院趋于同质化现象反映医院运营状况指标中的院均年诊疗人次,年门诊人次和年住院手术人次等在县中医院逐年递增。其中,院均年诊疗人次增加了一倍,院均年住院手术人次增加3倍多,标志着县中医院的诊疗能力经过长期支持扶持已经改观。西医检查技术在中医院运营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而传统中医诊断技术在中医中作用减弱。县中医院也越来越依靠西医诊疗技术,中医西化在基层医院逐渐成为一种趋势。3、县中医院人力资源发展呈现西化倾向县中医院人力资源构成明显改善,实现了中医院人力资源跨越式发展。中医院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66%,表明中医院人员素质大幅提升。然而,无论是医技人员还是领导管理层人员,中医院的总体水平低于同级综合性医院。县级中医院院均中医医技人数逐年递增的同时,其占医院职工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至2007年仅占县中医院职工数的22.6%,跌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在县中医院的中医医技人员队伍不断萎缩的同时,西医医技人员的队伍却不断扩大,至2007年,西医医技人员所占比例已超过60%。4、县中医院院均年收入增加,药品收入是中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以药养医”成为中医院重要的补偿机制1995至2007年13年间,县中医院院均年收入由1995年的136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8077万元,绝对数量增长近6倍。其中,政府的财政拨款由1995年的72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830万元,但财政拨款占收入比例从1995年的52.9%下降到2007年的32.5%;药品收入则从1995年的38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361万元,上升了近10倍。从2000年起,中医院收入中药品收入所占比例超过财政拨款,达到36.2%,到2007年中医院收入中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已经占到了整个财务收入的41.6%。5、中医院药品收入中西药收入比例增加,西化趋势明显1995年至2007年间中医院西药占药品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增加,由1995年的61.3%增加到了2007年的80.1%,增幅接近20%。而以往中医院主要使用的中成药和中草药收入则继续萎缩,由90年代中期的15.8%锐减到2007年的4.1%。中医院依靠自己的传统药物已难以为继。中医药治疗率逐年降低表明中医特色的逐渐丧失。6、中医院仪器配备整体提升,已达同级综合医院水平,但与综合医院重复率高,仪器配备体现西化的倾向1995至2007年间,县级中医院仪器配备迅速大幅改善,院均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从1995年的7.6台猛增至2007年的46.2台,增加了6倍以上。中医院院均万元以上仪器购置台数相对于综合医院购置台数的比例从1995年的76.0%上升到2007年的96.3%,表明县级中医院仪器配备,已经接近和达到同级县综合医院规模,但与同级综合性医院设备重复度高,特别是治疗性设备重复度更高。中医院的治疗性仪器在在使用时间率、每日诊疗人次、每千元投入周诊疗人次上不断提升,表明目前中医院在治疗手段上不断趋同于综合性医院,日益依靠西医的治疗仪器和手段。(四)焦点问题产生根源分析及策略构建1、中医服务的组织者、实施者高度认同中医院发展依赖国家宏观的政策财政投入难以保证时,县级中医院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一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医院的发展,甚至是中医事业的发展。2、“中医院西化倾向”是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实问题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中医院的“药品消耗以西药为主,中医院盲目购置增强西医诊断能力的医疗器械,中医医技人员对中医院地位持否定态度”等问题,在中医院更为盛行。中医院西化倾向成为中医院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表现突出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受到中医服务的组织者、提供者和消费者各方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认同。3、中医院补偿途径是中医院西化倾向的重要作用机制,中医政策未能考虑中医特点是中医院西化倾向的重要宏观政策根源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政府对中医院的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服务定价是不合理的,导致了县级中医院功能运转和人员开支难以维持。县级中医院在与县医院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使其作为经济实体生存难度更大。对于该问题,各方均有很高的认同率,其中以县级中医院认同率最高,高达93.4%,而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问题也有较高的认同率,高达85.2%,且在2000年时相关认同率与90年代相比则有显着增加。在国家财政投入日渐萎缩的状况下,由于中医政策与西医政策的同质化,中医院与综合医院一样,转向服务收费补偿途径,中医院寻求西医服务方式,尤其是西医能增收的服务项目。由此,日益加剧了中医院的一种“西化倾向”,对此各方都有较高的认同率,且这种认同率在2000年后更为明显。四、研究中的主要探索和创新1、运用政策制定科学化程序、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多维度组合评价法、定性定量多重论证和焦点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分析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问题分析以及相应对策构建的思路、步骤和具体方法学,经实际调查结果和多重论证,表明科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2、采用文献内容分析,首次系统分析建国以来中医事业和中医院发展的轨迹,全面梳理和厘清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院发展的政策变迁历程和脉络,为长时期、大尺度把握我国中医事业、中医政策和中医院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3、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评阅、专家咨询、机构调查和意向调查等方法对于我国中医院发展过程的问题进行了界定和论证,经过“理论—调查—理论—调查”反复论证的过程,明确了我国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和作用机制。4、借鉴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分析了我国县中医院从1995至2007年间发展情况的时间趋势,并与同时期县级综合医院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中医院发展过程的共性以及特性问题。

田丽娟[4](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屈建,刘高峰,朱珠[5](2019)在《新中国70周年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Ⅰ)》文中研究表明悠悠七十载,漫漫悬壶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医院药学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70年翻天覆地,70年春华秋实[1]:从木斗药柜到智慧药房、从小勺分袋到自动分包、从推车送药到管道物流、从手工入库到扫码传送,医院药学部门名称从药房、药局、药剂科到药学部,工作内容从采购供应保障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2],工作职能从调剂制剂向控制用药风险、药物治疗管理的合理用药转变,临床药学从血药浓度监测、基因检测到个性化服务[1],医院药

赵文敏[6](2020)在《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全面掌握中药饮片加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基础之上,探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以药品加成政策自颁布、发展至取消的历史沿革和实施效果为背景,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通过宏观层面的综合分析与微观层面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探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可行性与潜在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政府网站和文献数据库全面查找搜集药品加成、中药饮片加成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资料,系统分析并归纳前沿研究,梳理出中药饮片加成的历史背景、特殊性及发展现状。其次,运用历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摘编、国家统计局网站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前后公立医院各项目收支变化情况,以及中药饮片在中医医院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影响。再者,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机遇、威胁、以及积极意义、潜在风险,并以T中医院为例进行个案分析,预测该院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相应所需的补偿措施,从而探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可行性。最后,在前文研究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探索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实施路径。结果: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在加成政策庇护下的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大处方”引发资源浪费以及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急需整改。另一方面,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仍需科学把握改革力度与节奏,同时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国家政策支持、社会群众期待以及可替代性新剂型的出现均为取消中药饮片加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厦门、深圳等不同试点地区的不同做法也提供了经验借鉴。并且,取消饮片加成有助于中医医院回归公益性,规范中药饮片用药,督促中医师提高诊疗技术,促进中药饮片行业健康发展。但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也依然存在财政压力过大、补偿机制不易确定等威胁,以及可能影响中医医院发展和患者用药需求等风险,从近期来看需谨慎决策。因此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不可“一刀切”,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结论与建议:取消中药饮片加成需综合考虑、循序渐进,逐步降低饮片加成率直至取消,同时多方联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宏观层面上:优化财政补偿方式,加大财政对中医医院倾斜补助;完善中药饮片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合理定价;健全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药事服务收费;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建立透明监管体系。微观层面上:协同推进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中医医院财政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改革中医医院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中药饮片行业监管,强化合理使用中药饮片。

孙骐[7](2018)在《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公立中医医院是以中医药特色为优势,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康复保健服务为一体的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地。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逐步进入深水区,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中医医院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场改革大潮中。中医医院的建设发展模式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有所不同,决定了其管理方式存在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中医医院既能以其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服务,又能维持生存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医院与一般综合性医院相同的是,投入的生产资料是各种类型的人、财、物,产出的成果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评价中医医院是否能实现“投入-产出”最优化,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维护公平性,提高效率,就必须使用经济量化指标。绩效评价在经济管理中的目的便是达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医医院通过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建立符合中医医院特色的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促进中医医院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为人民群众更好的中医药服务。也能为中医医院自身提供对照指标,采取措施,提升管理能力。可以说,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像是建立一面“镜子”,让中医医院在运营过程中“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发现发展中的不足,改善服务水平。目前关于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综合一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尝试性地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界定方式,利用“米切尔评分法”对中医医院经济管理不同维度和指标进行赋值,评定维度,还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方式将财务维度、患者维度、内部维度及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进行糅合,设计了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的绩效评价维度,制成专家咨询表。通过向业内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最后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确立了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有7个一级指标:1、预算管理;2、财务资金管理;3、成本管理;4、医药费用管理;5、医疗效率;6、医疗质量;7、中医药特色服务。一级指标下还包括了 33个二级指标。因地区和规模的差异,不同中医医院的经济管理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本研究也旨在提炼出较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来作为参考。中医医院经济管理与综合医院的经济管理也存在差别,评价的指标也不一样,所以本研究的指标体系适合于中医医院自身纵向的研究。本研究不可避免存在不足之处,因研究中咨询的专家人数有限,没有形成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采取四轮咨询,没有进行更多次数的咨询,不可避免会形成专家固定思维,也可能导致指标不全面。

熊进光[8](2006)在《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迈入21世纪的侵权行为法正悄然发生变革。尤其是在过失侵权责任领域,由于过失判断的客观化,注意义务的存在及其违反不仅成为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过失的客观依据,并且在不断强化保护受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侵权行为法发展过程中,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作为司法判例创造产物的安全注意义务,它既表现为基于法律规定、契约约定或先行行为而在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注意义务,也表现为营业活动的经营者、公众参与活动的组织者对消费者或特定人所承担的保护义务;这种注意义务或保护义务的建立,不仅在作为的侵权责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不作为的侵权责任中也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即,从注意义务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主要体现着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之法律理念的安全注意义务,不仅成为作为的侵权责任中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是否具有过失的客观依据,而且藉以刑法上不作为犯之行为性理论和作为义务理论的运用,建立起积极作为义务之违反的不作为侵权责任。同时,由于安全注意义务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独特的法律功能,其适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供公众往来的交通领域的安全,扩大至整个私法交易、甚至一般社会活动领域的安全;并且呈现出从合同保护义务向侵权性安全注意义务,从物的安全注意义务向人的安全注意义务和社会活动中一般安全注意义务转变的发展趋势;负有安全注意义务的主体,也从经营者、组织者扩大至参与社会活动的一般人,只要其是某一危险源的开启者或维持者,就负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害发生的注意义务;在产品责任、道路交通、医疗服务等领域,安全注意义务亦寻找到了合法存在的空间。并且,安全注意义务的发展趋势并未停滞。 在我国,近年来在酒店、餐厅、歌舞厅、银行等营业场所或公众参与活动场所,因经营者、组织者未能采取有效安全保护措施而导致消费者或受害人遭受严重人身伤害事故的大量发生,既有的侵权行为法却很难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支持,因为经营者、组织者之违反安全注意义务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不作为,现有的理论已经无法合理解释不作为侵权责任问题;而安全注意义务在过失侵权责任领域的确立,使其独特的规范功能得以发挥,为不作为侵权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对经营者、组织者的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另一方面,正值中国民法典制定之际,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又获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这既表现为通过《民法典·侵权行为

蒋宁,杜保民,杜冠华,段大跃,方坚松,高兴华,高秀梅,顾金辉,郭彦飞,侯悦,黄晏,李琦,林志彬,刘建勋,陆茵,吕圭源,聂红,庞晓斌,齐晓甜,秦雪梅,任巧,任远,任周新,茹祥斌,申竹芳,石京山,孙建宁,孙蓉,孙晓波,王陈,王梅,王同兴,吴春福,谢宗杰,徐惠波,薛云丽,杨宝学,杨奎,余林中,张丹参,张兰,张林,张永鹤,张永祥,赵勤实,周玉枝,朱焰,周文霞[9](2020)在《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和综合讨论2部分。主题报告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春福教授主持,刘建勋、孙晓波、段大跃和吕圭源教授作主题报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祥研究员主持综合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重大专项处顾金辉处长全程参加。与会专家围绕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整理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为提高我国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鹏[10](2007)在《混合型监管:当代中国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分析》文中提出在当代中国,一个新型的监管型政府正在取代全能型政府成为主导的治理主体。社会性监管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公共卫生、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治理过程。本文以药品安全监管为个案,追溯了中国监管型政府的兴起背景和历史轨迹,并分析了中国监管型政府的具体特征。文章从监管者、监管对象和监管过程三个不同角度对药品安全监管政策进行了分析:从监管者角度而言,中国药品安全管理经历了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三个不同阶段;从监管对象来看,近三十年来,中国药品安全监管对象经历了所有制多样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过程,给药品安全监管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从监管过程来看,结合西方社会性监管的有关理论,本文从建章立制、设立标准、建立奖惩机制以及优化执行系统四个政策工具角度,对当代中国药品安全监管的政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影响,中国药品安全监管模式可以被界定为"混合型监管":一方面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政策在形式上已经具有了一些现代监管型政府的特点,例如建章立制、设立标准,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另一方面却在许多方面仍然带有许多指令型政府特征,而这些特征大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产物。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虽然监管型政府正在逐渐取代全能型政府而成为中国政府治理的主导模式,但是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来看,监管型政府在中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监管型政府仍然是中国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正在追求的目标。

二、对《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的几点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考察(1965-1980年代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相关史料说明
    五、研究方法
一、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初步探索(1949-1964)
    (一)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缘起
    (二)巡回医疗的初步开展
    (三)主要特点
二、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全面发动(1965-1968)
    (一) 历史背景
    (二) 全面开展
    (三)医疗队的人员构成及分布情况
    (四)主要任务
    (五)“文革”后巡回医疗的新特色
三、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发展及衰落(1969-80 年代初)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后的新变化
    (二)支援边疆的北京巡回医疗队
    (三)1980 年代初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衰落及影响
四、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反思
    (一)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的总体评价
    (二)农村巡回医疗对当前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保安措施要论(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节 国外保安处分的历史和理论沿革
        一、保安处分与刑事古典法学派
        二、保安处分的产生与刑事实证学派
        三、国外保安处分的立法化及其沿革
    第二节 国外理论界关于保安处分的研究及其评判
        一、关于保安处分的概念及其理论纷争
        二、关于保安处分特征的理论纷争
        三、国外关于保安处分法理定性的纷争
第一章 中国现有的保安措施及其性质
    第一节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保安处分评判态度的历史轨迹
        一、保安处分制度在我国地位不高的历史原因
        二、晚近以来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保安处分的理论研究
        三、国外保安处分理论缺陷的分析
    第二节 我国特有的保安措施及其类型
        一、与保安处分有类似性而性质迥异的制度:保安措施
        二、我国现有的保安措施的类型
    第三节 我国现有保安措施的不足及其研究价值
        一、中国现有保安措施的不足分析
        二、我国保安措施的立法和理论研究价值
第二章 劳动教养
    第一节 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内涵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沿革
        二、现行劳动教养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行劳动教养制度评析
        一、劳动教养的存在有其现实意义
        二、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合法性的缺陷
        三、现行劳动制度有失公正性
        四、现行劳动教养审批程序缺乏程序正当性
        五、对劳动教养决定的监督流于形式
    第三节 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
        二、现有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完善观点综述及评析
        三、笔者关于改革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的建议
第三章 强制医疗
    第一节 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
        一、中外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措施的产生及发展
        二、我国现行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措施概况及特点
        三、国外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及保安处分概述
        四、中外违法犯罪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措施比较研究
        五、我国违法犯罪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对卖淫嫖娼性病患者的强制医疗
        一、对卖淫嫖娼性病患者进行强制医疗问题概述
        二、卖淫嫖娼性病患者强制医疗措施的改革与完善
第四章 强制戒毒
    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区戒毒法律制度概述
        一、我国大陆地区强制戒毒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大陆地区现有戒毒措施的分类
        三、在强制戒毒所强制戒毒
        四、限期所外戒毒
        五、劳动教养强制戒毒
        六、自愿戒毒
        七、我国大陆地区戒毒法律制度评析
    第二节 境外戒毒措施及其比较研究
        一、台湾地区戒毒措施概述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戒毒措施概述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戒毒措施概述
        四、外国戒毒模式概述
        五、戒毒模式比较研究
    第三节 我国戒毒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一、建立多层次的戒毒体系
        二、建立以自愿戒毒为主、强制戒毒为辅的戒毒模式
        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自愿戒毒
        四、逐步实现戒毒由自费向免费的转变
        五、确立自愿戒毒保密制度
        六、建立多层次的吸毒矫治机制
        七、强制戒毒后复吸行为轻罪化处置的思考
        八、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纳入《违法行为矫治法》的思考
        九、强制戒毒应公开听证
        十、延长强制戒毒的期限
        十一、将强制戒毒所纳入检察机关监督的范围
        十二、建立完善的社会帮教机制
第五章 收容教养与工读学校教育
    第一节 收容教养
        一、收容教养的历史沿革
        二、现行收容教养制度概述
        三、现行收容教养制度评析
        四、现行收容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二节 工读学校教育
        一、工读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
        二、现行工读教育法律制度概述
        三、现行工读学校教育评析
        四、工读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第六章 收容教育
    第一节 收容教育概述
        一、现行收容教育的法律依据
        二、现行收容教育制度的性质、目的和指导原则
        三、现行收容教育制度的适用规则
    第二节 现行收容教育措施评析
        一、关于收容教育法律定位的研讨
        二、收容教育属于过于严厉的强制教育措施
        三、收容教育的具体适用对象不明确
        四、收容教育的决定权行使机制存在缺陷
        五、收容教育缺乏正当程序
        六、缺乏检察机关的有效监督
    第三节 收容教育措施的改革与完善
        一、关于收容教育法律地位和性质的思考
        二、将收容教育纳入《违法行为矫治法》
        三、收容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四、收容教育的期限
        五、收容教育的决定权
        六、收容教育的程序正当化建议
        七、收容教育期限变更
        八、收容教育制度中法律救济措施的确立
        九、收容教育所应建立分级、分类管理体制
        十、引进检察机关对收容教育所的监督
第七章 醉酒约束
    第一节 醉酒的法律类型及其约束措施的合理性
        一、醉酒的分类及其责任依据
        二、醉酒约束措施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境外对醉酒约束措施的立法设置
        一、对于醉酒习惯的惩罚:防止再次酒后犯罪
        二、醉酒后滋事即为犯罪
        三、有醉酒习惯的,影响刑罚的量定
    第三节 我国对醉酒约束措施的探索性立法
        一、我国醉酒约束措施的出现
        二、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醉酒约束措施概述
        三、涉及醉酒约束措施的专门性规范文件
    第四节 醉酒约束措施的比较研究
        一、规范设置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
        二、实施醉酒约束措施前提条件的差异
        三、醉酒状态法律性质的差异
        四、制度层次的差异导致程序机制的差异
        五、结论性意见:顸防再犯可能与预防初犯可能的统一
    第五节 现行醉酒约束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一、实施醉酒约束措施的判断标准
        二、醉酒约束措施的行使主体
        三、醉酒约束措施的实施地点
        四、醉酒约束措施的结束标准
        五、醉酒约束措施的含义
第八章 收容遣送和留场作业
    第一节 收容遣送及乞讨处遇
        一、收容遣送制度回顾
        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概述
        三、收容遣送制度废止后关于乞讨行为处遇的建议
    第二节 留场作业
        一、留场作业制度回顾
        二、留场作业制度评析
结论:保安措施的法典化思索
    第一节 我国应否设置保安处分的研讨
        一、应否设置保安处分的理论纷争
        二、保安处分法典的理论论证
    第二节 现存保安措施的未来法律处置模式
        一、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措施的立法设置权限
        二、现存不同类型保安措施的法律处置模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 记

(3)我国中医院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 中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中医政策的系统分析是中医政策评价的必然要求
        (三) 科学的回顾分析评价中医院发展政策是制定中医发展战略的需求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三)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一) 指导性研究方法
        (二) 具体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一) 文献评阅
        (二) 机构调查
        (三) 意向调查
        (四) 专家咨询和论证
        (五) 二次资料利用
    三、质量控制方法
        (一) 进行预调查和调查员培训
        (二) 现场质量控制
        (三) 数据录入质控
        (四) 缺损值处理
    四、主要分析方法
        (一) 数据录入与数据库建立
        (二) 样本地区和机构相关指标时间趋势回归分析
    五、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我国中医院的发展轨迹
        一、我国中医院发展的政策变迁分析
        二、我国中医院管理机构的发展变迁
        三、我国中医院的发展历程
        四、我国中医院发展的状况
        五、小结
    第二部分 我国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收集、确定问题数量
        (一) 问题收集的思路与方法
        (二) 文献概况
        二、问题界定与论证
        (一) 问题收集
        (二) 问题归类
        (三) 问题搜集的饱和程度判断
        (四) 问题界定与论述
        (五) 形成问题系统
    第三部分 明确我国中医院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对问题重要性的排序
        (一) 中医院的基本目标
        (二)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三)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的结合应用
        二、对问题严重性的排序
        三、对问题可解决性的判断
        四、问题的综合排序
        (一) 四类问题的优先顺序
        (二) 每类问题内部的优先顺序
        五、关键问题与焦点问题确认
    第四部分 我国中医院发展现状变迁分析
        一、我国中医院机构发展中的规模变迁分析
        (一) 我国中医院医院发展变化分析
        (二) 小结
        (三) 建议和对策
        二、我国中医院运营情况深度分析
        (一) 我国中医医院运营状况变化
        (二) 小结
        (三) 建议和对策
        三、我国中医院医院人力资源分析
        (一) 我国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小结
        (三) 建议和对策
        四、我国中医院医院财务情况变化分析
        (一) 我国中医医院财务投入变化及现存问题
        (二) 小结
        (三) 建议和对策
        五、我国中医院仪器设备情况变化分析
        (一) 我国中医医院仪器设备配备基本情况及问题
        (二) 小结
    第五部分 焦点问题产生根源的意向论证及应对策略构建
        一、中医发展的存在问题的根源机制分析
        (一) 意向调查论证中医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二、意向调查论证焦点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焦点问题根源分析
        (一)县级中医院西化倾向的根源和作用机制模型
        (二) 意向论证中医院西化倾向作用机制
        四、小结
        (一) 中医服务的组织者、实施者高度认同中医院发展依赖国家的政策
        (二) “中医院西化倾向”是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
        (三) 对中医的认同度持续低迷,使中医院发展雪上加霜
        五、建议和对策
        (一) 回归中医特色发展,重塑中医形象
        (二) 根据焦点问题和根源分析结果制定我国中医院发展远景目标和政策
讨论与建议
    一、我国中医院发展轨迹见证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历程
        (一) 我国中医院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此起彼伏,螺旋攀升
        (二) 中医政策是中医兴衰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针对某类问题的政策必然产生新的问题
    三、“中医院西化倾向”是中医院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和重要现实问题
    四、中医院补偿途径是中医院西化倾向的重要作用机制
    五、高价值的中医发展政策是未来中医良性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源起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5 论文的创新点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1.1 药物学的发展
        1.2 方剂学的成就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2.5 药学(西药)教育
        2.6 药学(西药)研究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3.2 医药教育
        3.3 医药工业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1.2 药品监督管理
        1.3 制药工业
        1.4 医药商业
        1.5 药学教育
        1.6 医药科技工作
        1.7 医院药学
        1.8 药学社会团体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2.2 中药研究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2.4 药物学研究
第五章 结论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1

(5)新中国70周年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Ⅰ)(论文提纲范文)

1 第一阶段:药品匮乏,无序管理
    1.1 主要矛盾:
    1.2 策略措施
        1.2.1 医疗机构:
        (1)以调剂为主的时期:
        (2)以制剂为主的时期:
        1.2.2 学科建设:
        1.2.3 教育体系:
    1.3 评价标准
        1.3.1 内部:
        1.3.2 外部:
    1.4 成果展现
        1.4.1 医疗机构
        (1)提供临床急需药品:
        (2)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1.4.2 医药行业
        (1)药品品种扩大:
        (2)药品剂型扩展:
        (3)囊括技术管理人才:
        1.4.3 教育体系:
        1.4.4 药学人物
2 第二阶段:以药养医,供大于求
    2.1 主要矛盾:
        (1)正向作用期:
        (2)异化期:
    2.2 策略措施
        2.2.1 医疗机构:
        2.2.2 学科建设:
        2.2.3 教育体系:
    2.3 评价标准
        2.3.1 内部:
        2.3.2 外部:
    2.4 成果展现
        2.4.1 医疗机构:
        2.4.2 学科建设:
        2.4.3 教育体系:
        2.4.4 药学人物

(6)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3.1 国外研究综述
        3.2 国内研究综述
        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药品加成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实施效果
    1. 药品加成政策的发展历程
    2. 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效果
        2.1 历史贡献
        2.2 负面效果
    3.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3.1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贯彻落实
        3.2 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影响
        3.3 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机制
第三章 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及发展现状分析
    1. 中药饮片的特殊性
        1.1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特色和品牌
        1.2 中药饮片使用情况是评价中医医院的重要标准
        1.3 中药饮片耗损率高
        1.4 中药饮片人力成本高
        1.5 中药饮片运营成本高
    2. 中药饮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发展现状
        2.2 存在问题
第四章 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可行性分析
    1. 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机遇与威胁分析
        1.1 机遇分析
        1.2 威胁分析
    2. 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积极意义与潜在风险分析
        2.1 积极意义分析
        2.2 潜在风险分析
    3. 小结
第五章 取消中药饮片加成预测分析——以T中医院为例
    1. 医疗服务量与人力资源分析
        1.1 医疗服务量
        1.2 人力资源
    2. 收入构成分析
        2.1 总收入构成
        2.2 医疗收入构成
        2.3 药品收入构成
    3. 支出构成与收支结余分析
        3.1 支出构成
        3.2 收支结余
    4. 患者医药负担分析
    5. 中药饮片处方量分析
    6. 取消中药饮片加成预测分析
    7. 小结
第六章 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实施建议
    1. 逐步降低中药饮片加成率至取消
    2. 多方联动完善配套措施
        2.1 宏观层面
        2.2 微观层面
第七章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
        二、国家中医药政策要求
        三、中医药技术发展需要
        四、公立中医医院属性要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米切尔评分法
        三、德尔菲法
        四、实证研究法
        五、统计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经济管理相关理论
        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现状研究
    第一节 公立中医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发展规模概况
        二、公立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概况
        三、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效率概况
        四、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情况分析
    第二节 公立中医医院管理研究
        一、医院管理现状
        二、绩效管理现状
        三、经济管理现状
    第三节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概况
        二、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分析
        三、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在要求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利益相关者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必要性
        一、利益相关者范畴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必要性
    第二节 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来源
        二、公立中医医院利益相关者分类
    第三节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核心利益相关者
        二、潜在利益相关者
        三、边缘利益相关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候选指标
    第一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来源
        一、医院财务管理指标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三、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指标
    第二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筛选分析
        一、医院财务管理指标
        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三、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指标
    第三节 绩效评价候选指标的确立
        一、绩效评价候选指标评价维度分析
        二、绩效评价候选指标评价指标归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思路
        一、基本目标
        二、总体思路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和内容
        二、研究过程及质量控制
        三、专家咨询结果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构建完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分类结果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分析
        一、未纳入体系的指标分析
        二、已纳入体系的指标分析
    第五节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一、第一轮权重专家咨询情况
        二、第二轮权重专家咨询情况
        三、权重确定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T市中医医院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T市中医医院基本情况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评价方法
    第三节 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结果
        二、结果分析
    第四节 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相关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作者简介

(8)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侵权行为法的危机与变革
    一、侵权行为法的合法性危机
        (一) 合法性问题的提出
        (二) 侵权行为法存在的合法性
        (三) 侵权行为法合法性危机的产生
    二、侵权行为法的变革:体系与机制的创新
        (一) 过失判断理论的变化
        (二) 归责原则体系的变动
        (三) 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第一章 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提出
    一、合同责任扩张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一) 合同责任的扩张
        (二) 合同责任扩张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二、合同附随义务与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提出
        (一) 合同附随义务的保护功能
        (二) 合同附随义务与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提出
    三、安全注意义务向侵权责任领域的转变
        (一) 社会活动中安全注意义务的创制
        (二) 安全注意义务向侵权责任领域的转变
第二章 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过失侵权责任中注意义务的形成与发展
        (一)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争的实质
        (二) 注意义务理论的形成
        (三) 注意义务理论的发展
    二、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确立
        (一) 刑法上不作为犯理论的展开
        (二) 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确立
    三、刑法过失理论的变革
        (一) 过失理论的发展
        (二) 危险分配原则与信赖原则在过失理论上的运用
        (三) 刑法过失理论变革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四、小结
第三章 外国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考察
    一、英美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理论
        (一) 安全注意义务的来源
        (二) 安全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二、德国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
        (一) 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 合同保护义务与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的关系
    三、日本的安全关照义务理论
        (一) 安全关照义务理论的形成与展开
        (二) 使用人的安全关照义务
    四、小结
第四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法理分析
    一、安全注意义务的价值基础
        (一) 自由、秩序与安全
        (二) 公共安全与安全价值
        (三) 安全注意义务的性质
    二、安全注意义务的法理依据
        (一) 危险控制理论
        (二) 获利理论
        (三) 信赖关系理论
        (四) 成本效益理论
        (五)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三、安全注意义务的合理限度
        (一) 义务合理性问题的提出
        (二) 安全注意义务的合理限度
第五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规范与功能分析
    一、安全注意义务与违法性
        (一) 结果违法说与行为违法说之争
        (二) 安全注意义务的违法性判断功能
    二、安全注意义务与过错责任
        (一) 侵权行为法的行为规范功能与安全注意义务的关系
        (二) 安全注意义务的过失推定功能
    三、安全注意义务与无过错责任
        (一) 归责原则体系的调整与安全注意义务的关系
        (二) 安全注意义务对危险责任领域的适用
第六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类型化研究(一)--特定主体的安全注意义务
    一、经营者的安全注意义务
        (一) 经营者安全注意义务的形成
        (二) 经营者安全注意义务的范围
        (三) 经营者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二、组织者的安全注意义务
        (一) 组织者安全注意义务的形成
        (二) 体育比赛组织者的安全注意义务
        (三) 其他社会活动组织者的安全注意义务
    三、雇用人的安全注意义务
        (一) 雇用人安全注意义务的形成
        (二) 雇用人安全注意义务的性质
        (三) 雇用人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第七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类型化研究(二)--特定领域的安全注意义务
    一、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
        (一)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的提出
        (二)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的性质
        (三)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四)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与损害赔偿责任
    二、产品安全注意义务
        (一) 产品安全注意义务的提出和发展
        (二) 产品安全概念的界定
        (三) 产品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三、医疗安全注意义务
        (一) 医疗过失与安全注意义务的关系
        (二) 医疗安全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三) 医疗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第八章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的侵权责任
    一、违反安全注意义务的责任性质
        (一)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责任的契约性与侵权性
        (二)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二、违反安全注意义务的责任形式
        (一) 直接责任
        (二) 补充责任
    三、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
        (一) 刑法上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理论
        (二)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识
        (三)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四、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的承担与限制
        (一)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的承担
        (二)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的限制
第九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立法模式与路径选择
    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安全注意义务的有关规定
        (一) 我国现行法律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二) 我国行政法规、规章等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三) 有关司法解释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四) 我国澳门、台湾地区法律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二、立法草案、学者建议稿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及其评析
        (一) 立法草案、学者建议稿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二) 对上述立法草案、学者建议稿的评析
    三、安全注意义务在侵权行为法中的立法模式
        (一) 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的功能
        (二) 安全注意义务与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的关系
        (三) 安全注意义务在侵权行为法中的立法模式
        (四) 结论
    四、安全注意义务在我国侵权行为法的路径选择
        (一) 现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二) 安全注意义务在我国侵权行为法的路径选择
        (三) 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主题报告
2 讨论发言
    2.1 临床有效性是中药新药研发的关键
    2.2 重视对中成药的深度挖掘与开发
    2.3 中药新药研发应聚焦中医药的优势领域
    2.4 完善符合中药复方特点的现代疗效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3 书面发言
    3.1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思考(林志彬,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荣誉委员)
    3.2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应特别注重整体药效研究(吕圭源,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3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应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余林中,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4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见解与思考(秦雪梅,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3.5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应体现传承创新发展(孙建宁,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3.6 中药复方制剂研发及产业化的思考和建议(薛云丽,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3.7 中药复方制剂的分级管理(杨奎,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3.8从非编码RNA调控机制诠释中药防病治病机制,为中药药效学说提供全新科学理论支持(侯悦,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9 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中我国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庞晓斌,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1 0 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见解和想法(任远,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1 1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药效学研究应重视生理和健康指标及某些不良反应的评价(任周新,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1 2 有关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徐惠波,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1 3 对中药复方药的一点想法(杨宝学,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1 4 关于加强中药经典名方有效成分研究的建议(赵勤实,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1 5 利用新技术深入研究和发掘生殖领域经验方剂,助力中药新药复方研发和生育力保护(朱焰,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16中药复方新药需要加大助推力(周玉枝,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17关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几点建议——基于复杂性的药效体系升级和基于免疫调节的药理网络融合(李琦,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3.18中药系统药理学研究中的困境与建议(方坚松,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3.19把控源头、规范评价、培养人才进而促进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高兴华,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3.20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技术和方法应体现中医药特色(齐晓甜,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3.21中药方剂作用靶点的研究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王同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3.22中药现状问题的见解和想法(杜保民,参会专家)
4 总结

四、对《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的几点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农村巡回医疗考察(1965-1980年代初)[D]. 王红珠.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2]中国保安措施要论[D]. 董振宇. 吉林大学, 2006(10)
  • [3]我国中医院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D]. 尹冬梅. 复旦大学, 2013(01)
  • [4]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5]新中国70周年医院药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Ⅰ)[J]. 屈建,刘高峰,朱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24)
  • [6]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研究[D]. 赵文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1)
  • [7]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孙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8]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D]. 熊进光. 西南政法大学, 2006(12)
  • [9]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J]. 蒋宁,杜保民,杜冠华,段大跃,方坚松,高兴华,高秀梅,顾金辉,郭彦飞,侯悦,黄晏,李琦,林志彬,刘建勋,陆茵,吕圭源,聂红,庞晓斌,齐晓甜,秦雪梅,任巧,任远,任周新,茹祥斌,申竹芳,石京山,孙建宁,孙蓉,孙晓波,王陈,王梅,王同兴,吴春福,谢宗杰,徐惠波,薛云丽,杨宝学,杨奎,余林中,张丹参,张兰,张林,张永鹤,张永祥,赵勤实,周玉枝,朱焰,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0(04)
  • [10]混合型监管:当代中国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分析[J]. 刘鹏. 公共管理研究, 2007(00)

标签:;  ;  ;  

关于《中国医院准备标准》的几点意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