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燃烧管理系统(BMS)的联锁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李翊君[1](2021)在《超大型污泥干化焚烧工程自控系统设计要点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高速增长,污泥的安全处理问题日益严峻。污泥经干化后单独焚烧的工艺因其减量化、无害化和稳定化较为彻底的优点被国内逐渐接受并推广。但我国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尚无成熟的设计标准,无超大型工程的建设案例。以上海市白龙港污泥处理二期工程(规模2 430 t/d,含水率80%)为实例,借鉴国外建设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对超大型污泥干化焚烧工程自控系统设计要点进行分析,给出了自控系统总体架构、车间拓扑、主要调节及保护设置等具体实现方案。目前,该工程已建成投运满一年。运行结果表明:自控系统设计安全可靠、灵活适用,可以很好地保障生产安全,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满足"泥水协同"的运管调度需求,对同类工程的自控系统设计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王上[2](2021)在《EAST装置超导磁体温度监控系统的研制》文中提出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在实验时超导磁体的温度监控是保证装置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原监控系统经过多年运行,系统出现老化和损坏,测量精度低、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因此,亟需一个全新、稳定、可靠的超导磁体温度监控系统,保障EAST装置的运行安全。首先根据EAST装置超导磁体温度监控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基于PLC和LakeShore Model 224 及 Module 240-8P 的总设计方案。其次,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核心搭建了氮温区的采集系统、选择LakeShore Module 240-8P 采集模块和 LakeShore Model 224 Monitor 仪器建立了氦温区采集系统。完成了 PLC程序编写与氦温区采集仪器参数的硬件设置。通过OPC协议实现与工控机的连接。然后使用LabVIEW作为上位机软件,完成功能模块软件编程,实现了氮温区温度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显示界面、报警界面、线圈电阻监控界面、线圈电阻历史查询界面、上传数据库和氦温区温度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界面、报警界面、上传数据库功能等各项功能。最后经过基础功能测试、通信测试、黑盒测试、台面测试几个步骤,完成系统实验前的测试。目前系统已经投入到实验运行中,运行结果表明,EAST装置超导磁体温度监控系统实现预期功能,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满足装置运行保护需求。
彭勃[3](2020)在《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磨煤机是制粉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火力发电厂重要辅机设备之一。在火力发电厂升降负荷的过程中,需要启停一套或多套制粉系统,其中磨煤机及其附属设备启停时,如果控制稍有偏差则可能出现爆磨或其它危险情况。因此手动启停设备,不仅无法快速响应增减负荷要求,而且难以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为此有必要投用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顺序控制系统取得的应用成果上,结合工程项目实践,在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上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工作。首先从系统硬件、软件、人机接口三个方面对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硬件设计上遵循DCS(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要求。软件设计是将电厂运行人员的要求进行组态生成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机接口包括不同级别操作人员的工作站。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磨煤机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三种不同等级火电机组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最后在工程实践中,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投运。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效果。
陈丽[4](2020)在《《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化工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硝酸铵生产作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在工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跨国企业对相关文件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化工生产技术、安全须知、操作使用手册等相关翻译。本报告是一篇关于赛鼎公司硝铵生产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旨在帮助国外客户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化工生产技术。原文本的翻译包含了生产技术、安全须知以及仪器操作等基本相关翻译,作者归纳了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可总结为三个层面:(1)汉语四字结构的词汇关系复杂;(2)无主语句翻译的不确定性以及定语从句的晦涩难懂;(3)语篇衔接性的把握。鉴于本文本属于科技翻译类文本以传递科技信息为主,作者采用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翻译方法,首先,找准词汇之间关系以直译法来进行翻译。其次,采用转换法来改变句子语态或结构以解决主语的缺失。第三,通过拆分法和重组法对较长定语从句进行结构重组。最后,使用增词法来增强篇章的衔接性,通过对主语以及连接词的增译可以使篇章更加有逻辑性。本翻译报告旨在呈现源语言文本的内容并忠实地传达其原始含义的同时,还需确保目标文本的准确性以实现词汇、句法和篇章的对等。作者归纳总结了本次化工翻译项目所得到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希望为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代轶民[5](2019)在《基于保护层分析的乙烯厂碳四罐区安全仪表系统SIL定级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石油化工生产是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程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和其他安全保护措施,保护生产安全,预防泄漏及其次生事故的发生,是行业的共识。保护层模型-洋葱模型,已经成为行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的模板。但是如何正确识别安全风险,合理配置安全仪表系统和其他安全保护措施,建立有效的保护屏障,做到生产安全无事故,还是一个难题。使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方法,可以分析出操作存在的偏差和可能带来的事故,但不能得到需要的风险降低数量,建起合适的安全仪表系统,达到保证生产安全的目的。保护层分析方法,是在保护层模型的基础上,以降低安全风险为目的,审核考虑各个保护层的专业性、有效性、可靠性、可审计性,综合得出安全仪表系统需要承担的安全风险降低需求的有效手段。在得到安全完整性等级SIL以后,按照要求构建合适的仪表结构,选择合适的仪表类型,计算需要的测试方式和周期,最终得到包含有安全仪表功能需求、系统结构、检维修要求等信息的安全规格书。保护层分析方法,既可以从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安全机械保护设备、气体检测和火灾报警系统等多种保护层中,识别有效的保护层,又可以把各个保护层的维护使用,统一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屏障体系,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护层分析方法应用的目的,就是根据工艺生产过程的需要,使用保护层模型,构建合适的以安全仪表系统为中心的自动化系统,通过有效的维修、验证,降低安全风险,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文章在探讨保护层分析方法使用的同时,参考众多文选,选择采用了一套涵盖不同维修方式下的需求时故障率PFD计算公式,从仪表的可靠性数据,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和维修周期,计算符合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需要的冗余结构模型。文章为安全仪表系统的SIL定级,回路结构和测试方法、周期的选择确定,确定了方法。文章也分析得出了保护层分析方法使用不当时,对安全仪表系统回路设计带来的影响:它会直接影响安全仪表系统回路的结构和维修周期,最终影响安全仪表系统的可靠性,可能会达不到保证生产安全的目的。最后,文章将保护层分析在安全仪表系统SIL定级中的使用方法,应用到乙烯厂的碳四罐区的安全仪表系统定级和设计中,讲述了SIL定级、回路组建、维修周期确定和整体故障率PFD计算的过程,并得出了合理的SIL设计结果,构建了合适的安全仪表系统回路,达到了有效保护生产过程安全的目的。
孔少锋[6](2019)在《航天发射场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控制技术等,实现在生产管理和过程管控中的分散控制。航天发射场发电厂主要承担发射场试验、训练、生活用电和供暖保障任务。为了提高航天发射场发电厂的技术水平,实现设备控制自动化,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和人员的劳动强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控制系统改造与优化。汽轮发电机组原有的液压调速方式存在自整性不够、调节精度低、超调量大等问题。本文针对这种落后的调速方式,设计与实现分散控制系统,增加各种试验及保护功能,提高机组自动化水平及保护措施,延长机组使用寿命。通过危急遮断系统、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油系统及同步电机的设计,实现汽轮发电机组转速、功率以及排汽压力的自动控制,满足监视和控制机组启动、停机、正常运行以及自动处理异常和事故工况的要求。针对锅炉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燃烧控制系统、Advan Trol-Pro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炉膛安全监控系统、顺序控制系统。设计采用Advan Trol-Pro系统,主要实现实时监控、系统组态、数据服务功能。通过设计锅炉及其辅助系统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置相应的调节回路,采取先进、有效的控制策略,实现主要过程参数的调节和控制。按锅炉运行的顺序、条件和时间要求设计顺序控制系统,实现工艺系统各有关对象自动地进行一系列操作控制。通过自控保护来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对功能组和设备级进行顺序控制以实现设备的顺序启/停控制的功能。通过对地方电力行业的考察调研,细化需求分析,专注技术难点,本文针对现有设备系统问题研究应用DCS控制系统,改进现场设备、完善控制系统、建立全厂统一的实时数据库,为下步监控信息系统的建设打好了硬件基础。
黄慧珠[7](2019)在《300MW火电厂除尘脱硫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非常严峻的问题,环境治理迫在眉睫。燃煤火电厂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排放标准被国家高度重视,颁布了较为严苛的标准,煤电高效清洁发展势在必行。因此电厂的脱硫和除尘效果备受关注,对环保不达标的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也迫在眉睫,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对电厂的除尘和脱硫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优化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本文基于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的系统设备,对其300MW火电厂的除尘脱硫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除尘系统以PLC为控制核心,完成了对PLC控制器的硬件配置以及通讯连接,并使用优化软件完成了对除尘系统的优化,提高了除尘效率,之后采用湿法脱硫工艺进行烟气脱硫,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对脱硫进行集中控制,最后完成了电除尘系统和脱硫系统的性能试验和效率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电除尘系统和脱硫系统排放的净烟气能满足排放标准且除尘脱硫效率都很高,同时能在保证机组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可靠经济运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且还能为同类型机组的除尘脱硫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博[8](2019)在《供暖燃煤锅炉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锅炉是为工业行业领域中的公司企业提供动力与能源的重要设备,也是我国北方集中供暖和楼体供热的主要设施。锅炉的工作过程,是根据锅炉的性能和负荷需要,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所需要的蒸汽或者热水。燃煤锅炉是锅炉的主要种类。燃煤锅炉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对锅炉热工参数进行检测和显示,也是对锅炉的运行进行控制并实施保护与联锁,以此来保证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论文主要概述了供暖燃煤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供暖燃煤锅炉的过程工艺,给出了供暖燃煤锅炉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过程监控级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现场控制级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析了供暖燃煤锅炉出水温度控制、燃烧控制及炉膛负压控制等的特性,研究设计了供暖燃煤锅炉过程控制方法,完成了供暖燃煤锅炉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时自动调节与联锁控制。基于WINCC组态软件,开发了供暖燃煤锅炉过程监控系统,包括过程工艺实时动态显示、数据管理、参数设置、报警与联锁等,实现了锅炉过程的系统参数实时显示、数据历史记录、故障的安全保护、报警以及报表打印等诸多功能。
孟繁鑫[9](2018)在《电石炉的PLC冗余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是有机合成化学的重要原料之一,作为煤化工的中间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冶金、农业、化工等领域,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电石炉是作为工业制备电石的电石炉工程的核心部分,利用电极的电弧热和电阻热使焦炭和石灰在高温下反应制得电石。本文所研究的电石炉冗余控制系统在原有电石炉常规控制系统基础上,搭建了新的控制网络结构,增添了硬件配置,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具有实用意义。本文在阐述电石炉控制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石炉炉体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和详细研究,针对其工艺特点、流程顺序对其各部分,包括电极自动压放、电极自动升降、原料自动输送编制控制逻辑图,制定了满足工艺要求的两种控制方案: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变频调速控制。根据控制方法绘制驱动回路单线图,设计出控制系统的电路图纸,并依照元件选型样本选择符合本系统要求的传动和低压元器件。学习研究冗余系统特性及软硬件基础,利用CP443-1作为硬件基础插入各控制子站机架中,搭建H系统以太网结构,实现软、硬件双冗余。从控制角度,分为五大系统:液压系统、电极系统、风机系统、皮带系统、配料系统,三种操作模式:维修操作模式、远程手动操作模式、自动操作模式对PLC系统主、子站进行详细硬件设计,利用STEP7软件编程实现及Wincc上位机画面制作。并制作了基于Wincc、DataMonitor的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数据处理,自动生成报表,并存档可定期追溯查看。本论文设计实现的冗余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先进的硬件控制设备、网络设备、分布式结构和友好的操作可满足电石炉主体控制系统自动化、现代化、实时化的要求。论文所述内容已经成功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经过现场调试,设备运行良好、稳定。收到了用户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李然[10](2017)在《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DCS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它紧密依赖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显示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控和集中管理,避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布局分散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高度集中的问题,它在各行各业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譬如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环保等领域,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分析某电厂用户的实际需求,采用ABB公司的主控系统和总线技术设计开发了该厂DCS系统,大大提高了电厂设备的可靠性及整台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深入研究DCS系统关键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该电厂DCS总体设计方案,数据的采集和交互采用了PN800和Profibus总线技术,不但实现了多令牌冗余环网之间的切换是完全无扰的,同时实现了冗余的以太网之间切换也是完全无扰的;完成了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顺序控制系统(SCS)、电气控制系统(ECS)及辅助系统的硬件选型和方案设计;并在充分研究和认识超超临界直流锅炉的工艺流程和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锅炉控制系统和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最后利用Display Builder组态软件将对过程监控、显示、报警、历史趋势、报表、数据存储、通讯等功能进行集中管控,从而实现数据共享、统一协调管理,为工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设计的DCS经历了各种负荷及运行工况的考验,主要系统均能连续、稳定的正常投入运行,通过DCS控制系统,运行人员能方便的控制各种参数,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充分验证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燃烧管理系统(BMS)的联锁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燃烧管理系统(BMS)的联锁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超大型污泥干化焚烧工程自控系统设计要点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污泥干化焚烧工艺概况 |
1.1 总体工艺 |
1.2 污泥干化系统工艺 |
1.3 污泥焚烧系统工艺 |
2 自控系统设计要点 |
2.1 车间分散化选址、集约化布置 |
2.2 “泥水协同”统一运管、协同调度 |
2.3 干化系统的调节控制 |
2.4 干化系统的安全保护 |
2.5 干化污泥存储中的安全保护 |
2.6 焚烧系统的控制及保护 |
3 自控系统设计实现 |
3.1 自控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2 处理单元自控系统拓扑设计 |
3.3 各级控制室设计 |
3.4 干化系统调节控制设计 |
①干化出泥含水率调节(床温调节)。 |
②干化处理能力调节(蒸汽输入量调节)。 |
3.5 干化系统安全保护设计 |
①干化机循环载气氧含量保护。 |
②流化床温度保护。 |
③其他保护。 |
3.6 干化污泥存储安全保护设计 |
3.7 焚烧系统调节控制及安全保护设计 |
4 结论 |
(2)EAST装置超导磁体温度监控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聚变装置研究现状 |
1.2.1 磁约束聚变装置 |
1.2.2 中国核聚变装置研究与EAST托卡马克装置 |
1.3 大型超导磁体温度监控系统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监控系统需求及总体方案设计 |
2.1 EAST装置磁体温度监控系统需求 |
2.2 信号类型及测量原理 |
2.2.1 温度信号 |
2.2.2 电阻信号 |
2.2.3 联锁保护及触发信号 |
2.2.4 纵场电流信号 |
2.3 监控系统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2.3.1 人机交互界面 |
2.3.2 数据存储 |
2.3.3 历史数据 |
2.4 整体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氮温区磁体监控系统 |
3.1.1 硬件选型 |
3.1.2 氮温区监控系统硬件系统搭建 |
3.1.3 氮温区监控系统PLC程序设计 |
3.2 氦温区监控系统硬件搭建 |
3.2.1 硬件选型 |
3.2.2 硬件系统搭建 |
3.2.3 Model 224与Module 240-8P硬件参数设置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上位机程序设计 |
4.1 氮温区温度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
4.1.1 数据传输 |
4.1.2 数据存储 |
4.1.3 人机交互界面 |
4.2 氦温区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
4.2.1 数据传输 |
4.2.2 人机交互界面 |
4.3 时钟同步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 |
5.1 基本功能调试及通信测试 |
5.1.1 氮温区监控系统测试 |
5.1.2 氦温区监控系统测试 |
5.1.3 监控系统与总控间的通信测试 |
5.2 黑盒测试 |
5.2.1 实时监控测试 |
5.2.2 参数设置测试 |
5.2.3 历史查询功能测试 |
5.2.4 报警功能测试 |
5.3 系统台面测试 |
5.3.1 台面测试内容 |
5.3.2 台面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5.4 精度测试 |
5.5 EAST实验期间运行状况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与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内容 |
第二章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硬件设计 |
2.2.1 过程单元的处理器模件 |
2.2.2 过程输入/输出(I/O) |
2.2.3 外围设备 |
2.2.4 电源与接地 |
2.2.5 电子装置机柜 |
2.3 系统软件设计 |
2.3.1 DCS组态通用要求 |
2.3.2 顺序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
2.4 人机接口 |
2.4.1 操作员站 |
2.4.2 工程师站 |
2.4.3 历史数据处理站/性能计算站 |
2.4.4 值长站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关注点 |
3.1 磨煤机类型 |
3.1.1 低速磨煤机 |
3.1.2 中速磨煤机 |
3.1.3 高速磨煤机 |
3.2 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原理 |
3.2.1 顺序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
3.2.2 机组级顺序控制系统 |
3.2.3 功能组/子组级控制 |
3.2.4 驱动级控制 |
3.3 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3.3.1 35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方案 |
3.3.2 66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方案 |
3.3.3 100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1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说明 |
4.2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案例 |
4.2.1 35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2.2 66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2.3 100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4)《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Project Overview |
1.1 Project Introduction |
1.2 Task Arrangement |
1.3 Task Requirements |
Chapter Two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 Glossary Building |
2.2 Collection of Parallel Texts |
2.3 Translation Tools |
2.4 Theoretical Preparation-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Chapter Thre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3.1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3.1.1 Chines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
3.1.2 Non-Subject Sentences |
3.1.3 Attributive Clause |
3.1.4 Discourse Cohesion |
3.2 Sol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2.1 Literal Translation |
3.2.2 Conversion |
3.2.3 Div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
3.2.4 Addition |
Chapter Four Assessment and Suggestions |
4.1 Supervisor’s Assessment |
4.2 Self-assessment |
4.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5)基于保护层分析的乙烯厂碳四罐区安全仪表系统SIL定级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石化生产和安全仪表系统 |
1.2 安全事故和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 |
1.3 事故的预防和管理法令法规 |
1.4 潜在危险的分析方法HAZOP |
1.5 国内外对功能安全的研究和现状 |
第2章 功能安全和安全仪表系统定级、配置 |
2.1 功能安全 |
2.2 安全仪表系统的SIL定级 |
2.3 安全仪表系统配置 |
第3章 基于保护层分析的安全仪表系统SIL定级 |
3.1 石油化工生产的风险和风险降低措施 |
3.2 安全仪表系统 |
3.3 保护层分析方法是一种场景分析的方法 |
3.3.1 保护层分析方法使用的一些规定 |
3.3.2 保护层分析的例子 |
3.3.3 保护层分析方法造成的结果和影响 |
3.4 安全仪表功能回路组建 |
3.4.1 安全仪表系统回路 |
3.4.2 安全仪表系统的可靠性 |
3.4.3 SIL的实现 |
3.5 安全要求规格书 |
第4章 碳四罐区安全仪表功能设计 |
4.1 碳四罐区介绍 |
4.2 安全保护功能需求 |
4.3 高液位保护功能分析和定级 |
4.4 低液位保护功能分析和定级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航天发射场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发展现状与趋势 |
1.3.1 DCS系统的发展 |
1.3.2 DCS系统的结构 |
1.3.3 DCS系统的特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1 引言 |
2.2 DCS系统的组成 |
2.2.1 DPU控制器 |
2.2.2 高速I/O模块 |
2.2.3 外围设备 |
2.2.4 环境 |
2.2.5 电子装置机柜和接线 |
2.2.6 DCS控制系统测点 |
2.3 DCS系统软件 |
2.3.1 NT6000分散处理系统 |
2.3.2 NT6000组态算法 |
2.3.3 操作显示 |
2.3.4 标准画面显示 |
2.3.5 其他显示 |
2.3.6 记录功能 |
2.4 DCS系统操作 |
2.4.1 开关量阀门 |
2.4.2 模拟量阀门 |
2.4.3 泵电机 |
2.4.4 ETS画面操作 |
2.4.5 功率控制操作 |
2.4.6 进入孤网状态处理方法 |
2.4.7 调门各种保护限制报警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DEH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DEH系统原理 |
3.3 DEH主要功能 |
3.4 DEH专用模件 |
3.4.1 汽轮机测速及超速保护卡KM532A |
3.4.2 伺服卡KM532A |
3.4.3 手操盘 |
3.4.4 DEH主要技术指标 |
3.5 EH油系统 |
3.6 ETS系统 |
3.7 TSI系统 |
3.8 同步电机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锅炉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器设计 |
4.3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仿真实现 |
4.4 Advan Trol-Pro系统 |
4.4.1 实时监控 |
4.4.2 网络与数据服务 |
4.5 数据采集系统(DAS) |
4.6 顺序控制系统(SCS) |
4.7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300MW火电厂除尘脱硫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除尘脱硫研究现状 |
1.2.2 国外除尘脱硫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除尘脱硫工艺流程 |
第2章 电除尘技术 |
2.1 电除尘的工作原理 |
2.1.1 气体的电离和电晕放电 |
2.1.2 尘粒荷电 |
2.1.3 荷电尘粒的运动 |
2.1.4 粉尘的收集与输灰 |
2.2 电除尘器的主要结构与特点 |
2.2.1 电晕极 |
2.2.2 集尘极 |
2.2.3 气流分布装置 |
2.3 电除尘器的电气装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湿法脱硫技术 |
3.1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
3.2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特点 |
3.3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原理 |
3.4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流程 |
3.4.1 浆液制备系统 |
3.4.2 烟气系统 |
3.4.3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 |
3.4.4 石膏脱水系统 |
3.4.5 公用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除尘控制系统设计 |
4.1 电除尘电气系统 |
4.2 电除尘控制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
4.3 高压供电设备控制设计方案 |
4.4 低压供电设备控制设计方案 |
4.4.1 PLC控制器和I/O配置 |
4.4.2 PLC现场具体安装 |
4.5 控制网络的设计 |
4.5.1 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和串行通讯 |
4.5.2 控制网络的具体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脱硫控制系统设计 |
5.1 脱硫DCS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5.1.1 脱硫控制系统的组成与设计原则 |
5.1.2 脱硫DCS控制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
5.2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
5.3 顺序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5.3.1 烟气系统 |
5.3.2 吸收塔系统 |
5.3.3 除雾器系统 |
5.3.4 浆液制备系统 |
5.3.5 吸收塔集水坑系统 |
5.3.6 石膏脱水系统 |
5.4 模拟量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5.4.1 工艺水箱液位控制 |
5.4.2 废水箱液位控制 |
5.5 脱硫系统的PID控制 |
5.5.1 给料机频率的PID控制 |
5.5.2 真空皮带转速的PID控制 |
5.5.3 浆液PH值的PID控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除尘系统的逻辑编程与控制优化 |
6.1 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 |
6.2 振打时序控制 |
6.2.1 影响振打装置性能的因素 |
6.2.2 振打周期的计算 |
6.3 加热器控制 |
6.3.1 设置加热器的原因 |
6.3.2 加热器控制逻辑 |
6.4 浊度控制 |
6.4.1 烟气含尘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6.4.2 烟气浊度的节能分析 |
6.4.3 烟气浊度的节能分析控制逻辑 |
6.5 优化软件 |
6.5.1 降压振打 |
6.5.2 闭环控制 |
6.5.3 系统策略 |
6.5.4 编辑策略动作 |
6.5.5 总结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电除尘和脱硫系统的性能试验 |
7.1 电除尘性能试验 |
7.1.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
7.1.2 高压控制系统通电调试 |
7.1.3 低压控制系统调试 |
7.1.4 冷态升压试验 |
7.1.5 脉冲调试 |
7.1.6 上位机系统调试 |
7.1.7 通烟气调试 |
7.1.8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
7.1.9 效率测试 |
7.1.10 煤质及锅炉概况 |
7.1.11 主要测试仪器 |
7.1.12 试验标准及方法 |
7.1.13 试验工况要求 |
7.1.14 电除尘高压参数 |
7.1.15 试验结果 |
7.1.16 试验分析 |
7.2 脱硫系统性能试验 |
7.2.1 试验项目 |
7.2.2 试验仪器仪表 |
7.2.3 试验测点及试验项目 |
7.2.4 测量内容 |
7.2.5 试验结果 |
7.2.6 试验结论 |
结论 |
附录 |
附录1 试验期间电除尘器高压运行参数 |
附录2 试验期间电除尘器高压运行参数 |
附录3 试验期间电除尘器高压运行参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供暖燃煤锅炉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供暖燃煤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历程 |
1.1.1 完全依靠人工手动操作阶段 |
1.1.2 自动化单元组合仪表控制阶段 |
1.1.3 系统的分布式控制阶段 |
1.2 供暖燃煤锅炉存在的问题 |
1.3 供暖燃煤锅炉的调节任务 |
1.3.1 调节供暖燃煤锅炉燃烧经济性 |
1.3.2 调节供暖燃煤锅炉出水温度 |
1.3.3 控制供暖燃煤锅炉炉膛压力数值 |
1.3.4 控制供暖燃煤锅炉回水压力数值 |
1.4 论文选题背景 |
1.5 论文主要工作 |
2 供暖燃煤锅炉结构、工艺、任务概述 |
2.1 供暖燃煤锅炉的内部结构及工艺流程 |
2.2 供暖燃煤锅炉的控制任务 |
2.3 供暖燃煤锅炉的自动调节任务 |
2.4 供暖燃煤锅炉的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2.4.1 锅炉出水温度控制 |
2.4.2 炉膛负压控制 |
2.4.3 炉温寻优控制 |
2.4.4 锅炉回水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3 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3.1 供暖燃煤锅炉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
3.1.1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
3.1.2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特点 |
3.2 供暖燃煤锅炉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依据 |
3.2.1 设计标准 |
3.2.2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
3.3 分布式系统控制方法的对比 |
3.3.1 仪表控制 |
3.3.2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3.3.3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 |
3.3.4 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3.4 供暖燃煤锅炉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供暖燃煤锅炉控制分布式系统的硬件及程序设计 |
4.1 PLC的发展阶段 |
4.2 PLC的基本结构 |
4.3 PLC的系统设计 |
4.4 PLC的配置及锅炉模拟量点 |
4.5 PLC程序设计 |
4.5.1 供暖燃煤锅炉燃烧控制程序结构设计 |
4.5.2 供暖燃煤锅炉控制方法设计 |
4.5.3 供暖燃煤锅炉的采样模块与工程转换设计 |
4.5.4 供暖燃煤锅炉的启动及故障报警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供暖燃煤锅炉的监控系统设计 |
5.1 组态软件 |
5.2 上位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5.3 上位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5.4 工程师站设计 |
5.5 人机界面的设计 |
5.5.1 登录界面 |
5.5.2 系统主菜单 |
5.6 系统调试 |
5.6.1 供暖燃煤锅炉的手动启停调试 |
5.6.2 顺序控制调试 |
5.6.3 发生故障时备用泵自动切换调试 |
5.6.4 模拟量采集调试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电石炉的PLC冗余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石炉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电石工业研究发展概况 |
1.2.2 国内电石工业研究发展概况 |
1.2.3 电石工业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设备基本组成及工艺流程 |
2.1 电石装置主要设备组成 |
2.2 电石炉主体设备及工艺流程 |
2.2.1 电石炉主体设备 |
2.2.2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 |
3 系统控制及驱动方案 |
3.1 设备基本参数 |
3.1.1 主要技术参数 |
3.1.2 电源与供电方式 |
3.2 驱动控制方案 |
3.2.1 用电负荷计算 |
3.2.2 系统总方案 |
3.2.3 机构驱动方案配置 |
3.3 冗余控制系统设计 |
3.3.1 PLC冗余控制系统研究 |
3.3.2 S7-400H功能与特性 |
3.3.3 冗余控制系统方案配置 |
4 电石炉PLC控制系统设计 |
4.1 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
4.2 PLC子系统的模式与配置 |
4.2.1 液压系统 |
4.2.2 电极系统 |
4.2.3 风机系统 |
4.2.4 皮带系统 |
4.2.5 配料系统 |
4.3 PLC系统抗干扰措施 |
5 控制系统实现及数据管理 |
5.1 程序编制 |
5.1.1 程序编制软件 |
5.1.2 硬件组态 |
5.1.3 编制程序 |
5.2 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DCS的产生和发展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DCS在发电厂的应用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分布式控制中的关键技术 |
2.1 DCS控制技术 |
2.1.1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 |
2.1.2 分散型集中控制技术 |
2.2 数据采集与通信 |
2.2.1 信号采集与数据预处理 |
2.2.2 数据存储 |
2.2.3 OPC技术 |
2.3 DCS控制网与现场总线技术 |
2.3.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
2.3.2 现场总线技术优点 |
2.3.3 PN800网络 |
2.3.4 控制网总线选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厂需求分析 |
3.1 厂址概况 |
3.2 气象资料 |
3.2.1 区域气候特征及气象站概况 |
3.2.2 气象特征值 |
3.2.3 设计风速风压 |
3.3 DCS关键部件和各子系统功能概述 |
3.3.1 锅炉 |
3.3.2 汽轮机 |
3.3.3 发电机 |
3.3.4 励磁系统 |
3.3.5 电气接入系统 |
3.3.6 主要热力系统 |
3.3.7 主要燃烧系统 |
3.3.8 辅助车间主要工艺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 |
4.1 Symphony系统简介 |
4.2 总体控制方案 |
4.2.1 概述 |
4.2.2 电气系统控制方案比较 |
4.3 控制方案技术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设计及工程实现 |
5.1 概述 |
5.1.1 单台机组主机DCS控制器功能分配 |
5.1.2 单台机组辅控DCS控制器功能分配 |
5.2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
5.2.1 基本要求 |
5.2.2 具体控制功能实现 |
5.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
5.3.1 基本设计要求 |
5.3.2 BCS的设计 |
5.3.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设计 |
5.4 顺序控制系统(SCS) |
5.4.1 功能组及子组顺序控制系统设计 |
5.4.2 BOP-DCS功能组顺序控制项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软件设计 |
6.1 软件设计方案 |
6.1.1 组态软件 |
6.1.2 实时数据库 |
6.1.3 Graphic Display Builder |
6.2 系统软件设计 |
6.2.1 系统总线配置 |
6.2.2 系统操作画面 |
6.2.3 系统调试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燃烧管理系统(BMS)的联锁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大型污泥干化焚烧工程自控系统设计要点与实现[J]. 李翊君. 自动化仪表, 2021(09)
- [2]EAST装置超导磁体温度监控系统的研制[D]. 王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8)
- [3]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彭勃. 广西大学, 2020(07)
- [4]《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D]. 陈丽.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5]基于保护层分析的乙烯厂碳四罐区安全仪表系统SIL定级研究与应用[D]. 代轶民. 深圳大学, 2019(10)
- [6]航天发射场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孔少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7]300MW火电厂除尘脱硫控制系统研究[D]. 黄慧珠.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8)
- [8]供暖燃煤锅炉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D]. 王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电石炉的PLC冗余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孟繁鑫.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10]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D]. 李然.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