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畲田制”及其社会形态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陈绍棣[1](2019)在《守正创新 引领学界——张政烺先生治学浅谈》文中认为张政烺先生(1912—2005)是我国着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版本目録学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二级教授;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中国科学院(1977年改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物质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室主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他是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先秦史学会顾问;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顾问。
林淑贞[2](2018)在《台湾地区《诗经》与礼制研究成果综述——以学位论文为研究范畴》文中研究说明《诗经》是中国文学源头,也是不刊之经典鸿教,讨论面向多元,其中探讨《诗经》与礼制关涉者亦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是专文探讨礼制,有专论一礼者,亦有内含吉、凶、军、宾、嘉五礼者;二是以某一论述为主,旁涉礼制者,例如论《诗经》与音乐,涉及音乐在重要典礼的展现。职是,虽分章、分项、分类探讨《诗经》,亦多少与礼制相关涉。本文以台湾地区近七十年间《诗经》与礼制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时间以1949—2016年
周书灿[3](2007)在《论唐嘉弘先生的学术贡献》文中认为唐嘉弘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着名史学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唐先生在先秦史、民族史、学术文化史及各类专史等学科领域,默默耕耘,为学术界留下了大量精湛的研究成果。先生在学术实践中建立起博涉基础、综贯会通,穷源究委、言必有据,独辟蹊径、务求创新的学术思想体系,并由此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唐嘉弘先生兼收并蓄、综合研究的治学原则和科学的治学方法与富于个性特征的学术思想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视。
潘洪钢[4](2004)在《中华民族文化的互动与发展——以南方民族游耕文化为中心的讨论》文中提出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无疑是由历史时期中国境内多种区域文化汇聚而成,并由于这些区域文化的多样性而展现出其绚丽多彩的面貌。历史上,中国各民族在其生息地域内,在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的以物质资料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三种主要的区域文化;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的定居农业区域文化;南方的山地民族游耕区域文化;北方和西部游猎、畜牧民族的游牧区域文化。中华文化就是在这些文化的互动中保持了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本文试从南方民族游耕文化的角度入手,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各区域文化的历史关系、作用等作一点初步讨论。
段志洪[5](1991)在《开辟古史研究的新途径——《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评介》文中研究说明 马曜、缪鸾和先生的《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一书出版了,这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民族学材料对勘先秦史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着作,在拓展古史研究新途径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它的出版,在民族学和史学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我认为该书值得向学术界广大同仁推荐。
唐嘉弘[6](1983)在《“畲田制”及其社会形态初探》文中研究说明 汉晋以来的史籍中,记述南中国的不少部落或部族,均在农业生产上施行"畲田制"。这一耕作制度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实行"畲田制"的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应属何类社会形态?"畲田制"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社会形态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不同的"畲田制"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华夏族
唐嘉弘[7](1983)在《“畲田制”及其社会形态初探》文中认为 汉晋以来的史籍中,记述南中国的不少部落或部族,均在农业生产上施行“畲田制”。这一耕作制度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实行“畲田制”的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应属何类社会形态?“畲田制”属于生产力的范畴,社会形态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不同的“畲田制”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华夏族
二、“畲田制”及其社会形态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畲田制”及其社会形态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守正创新 引领学界——张政烺先生治学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勤奋读书 |
二打好基础 |
三薪火相传 |
四厚积薄发 |
五史学理论 |
(一)重视史料和考据 |
(二)关於史学改革、史学与政治、社会学的关系 |
(三)关於“基础历史学”“应用历史学” |
(四)关於注释古籍 |
六研究方法 |
(一)博与精的结合 |
(二)旧文献与新史料的结合 |
(三)考证深入,以小见大 |
(四)不迷信权威,怀创新理念 |
(五)用民族学材料作佐证 |
(六)重视汉人、宋人、清人对先秦史的研究 |
(七)关於古文字研究 |
(3)论唐嘉弘先生的学术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先秦史 |
二、民族史 |
三、学术方法与学术思想的探讨 |
1.博涉基础, 综贯会通。 |
2.穷源究委, 言必有据。 |
3.独辟蹊径, 务求创新。 |
四、“畲田制”及其社会形态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守正创新 引领学界——张政烺先生治学浅谈[J]. 陈绍棣. 简帛研究, 2019(02)
- [2]台湾地区《诗经》与礼制研究成果综述——以学位论文为研究范畴[J]. 林淑贞. 国学, 2018(01)
- [3]论唐嘉弘先生的学术贡献[J]. 周书灿. 社会科学评论, 2007(02)
- [4]中华民族文化的互动与发展——以南方民族游耕文化为中心的讨论[A]. 潘洪钢. 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
- [5]开辟古史研究的新途径——《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评介[J]. 段志洪. 云南社会科学, 1991(06)
- [6]“畲田制”及其社会形态初探[J]. 唐嘉弘. 民族学研究, 1983(00)
- [7]“畲田制”及其社会形态初探[A]. 唐嘉弘. 民族学研究第五辑, 1983
标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