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现状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红[1](2021)在《A公司公寓租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于小东[2](2021)在《我国长租公寓租金贷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认为
杨景升[3](2021)在《酒店式房车营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严益明[4](2021)在《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特征挖掘与影响因素地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青年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是我国全面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城镇化的主要推力,是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市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诸多的“城市病”,诸如交通拥堵、劳动力供需失衡、就业结构性矛盾、住房租房紧张、房价收入比高等。这些问题不仅使城市的建设发展处于失衡和无序状态,引发城市空间品质下降、城市活力消解,也让城市青年群体面临就业与住房难题。因此,如何从青年群体角度出发,识别并发现城市空间问题,挖掘青年人口-城市空间的内在联系,是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基于位置服务的普遍应用,以手机信令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等这类能够描述城市人群活动的时空大数据逐渐成为当前研究城市空间活力外在表征的主要数据源。其中,外卖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大数据,具有以青年为主的消费群体特征,为城市青年群体空间活力量化评价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基于外卖数据,定义了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的概念与构成,建立了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的量化模型,设计了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的地理分析框架,形成了城市青年空间活力评价方法体系。论文选取杭州主城区为案例,挖掘了城市青年的时空热点分布,量化了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并从数字经济产业、住房空间分布、轨道交通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青年就业与居住空间的特征与内在联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概括如下:(1)首先构建了城市青年空间活力评价方法体系,通过梳理和总结现有城市空间活力的理论方法定义了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的概念与构成,建立了以空间热度值和功能空间特征强度值为核心的城市青年空间活力量化模型,表征城市青年群体的空间分布密度和功能区活动强度。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设计了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地理分析框架。优化和提出了城市青年人口-产业一致性评价指标和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青年职住平衡指标,为基于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的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的特征分析提供支撑。(2)其次,利用外卖数据,挖掘和提取了杭州城市青年的时空分布热点,通过聚类方法识别了城市青年的工作和居住热点区域。通过与城市规划图的对比验证,城市青年工作和居住区识别精度平均达到了70%。以此为基础,计算并获取了多种类别的城市青年空间热度值及城市青年工作与居住空间特征强度值。(3)再次,基于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地理分析框架,从产业、功能、交通三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性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地铁距离以及居住、公共设施等功能因素对于城市青年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产业对城市青年工作空间分布具有极大的正向影响力和区位差异性,分析成果能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支撑。(4)最后,基于城市青年居住与工作空间特征强度值,评价了杭州青年人口与数字经济产业空间分布的一致性,研究了轨道交通下城市青年职住平衡的变化,分析了青年群体视角下杭州居住热点空间分布模式,发现杭州城市青年居住热点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青年劳动力与城市产业的空间相关性,城市青年住房选择的影响要素以及轨道交通对于城市职住空间规划的影响。本文将外卖数据作为城市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提出了一种大数据驱动的城市青年时空特征分析挖掘方法。同时,通过构建城市青年空间活力模型,将城市青年就业与居住空间的研究从静态定性评价转向了动态定量分析,对城市青年空间活动规律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有效拓展和促进了时空大数据技术在城市产业/住房-人口-空间等综合场景中的研究与发展。
孙钰瑶[5](2021)在《云南省住宅地价与房价时空联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将会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同步。目前土地供应、住房需求、市场结构等不均衡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楼市调控政策。要发挥土地要素、房地产要素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价格是关键手段,而房价存在较强的时间上的动态惯性效应和空间上的区域关联特征。因此,为促进云南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研究清楚住宅地价与房价之间的时空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地价和房价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及研究成果后,在地价和房价互动机理基础上,首先展开云南省经济和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次,以2011-2019年云南16州市的土地出让价格和商品住宅价格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两者在时序上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构建房价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云南房价的影响因素。空间上,基于云南129县(市、区),运用反距离加权法建立住宅用地基准地价和房价的数字价格模型来研究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聚类进行异常值分析,最后结合地价房价比来分析云南房地产市场现存的问题。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的结论为:(1)云南住宅用地土地出让价格与商品住宅价格存在长期的正向互动关系,且商品住宅价格还存在着自我推动上涨的趋势;近些年云南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引起了云南住宅用地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且住宅用地土地出让价格并不是云南商品住宅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2)在影响云南房价的因素中,供给方面的因素有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住宅用地土地出让价格、住宅用地推出土地面积;需求方面的因素有人口城市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一年房价的增长率,且需求方面的作用大于供给方面。由于房价的成本弹性相对较低,可以认为供给成本并不是影响云南房价的主要因素,而影响程度最大的人口城市化率,反映出云南省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非均等化等问题,云南地区房价的上涨更多依赖于人口城市化率的推动。(3)房价受需求及空间溢出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的变化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两者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由此说明基准地价的更新不在局限于现实性,要结合周边环境变化以此保持其现势性。其中,罗平县、富源县、沾益市、麒麟区、蒙自市、鹤庆县、巍山县的住宅用地基准地价和房价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4)2018年云南省有80%的区县地价房价比在5%-15%之间,表明云南绝大部分区县的城区目前执行的住宅用地基准地价偏低;将16州市的地价房价比与全国50城对比发现,特别是昆明和滇中新区城市与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和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不相符,其余州市更加偏低,与各级城市等级不相符。最后,从实证研究结果出发,针对云南地区要提升地价房价占比;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空间配置,高质量发展中心(滇中)城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土地监管,增强市场透明度;注重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质量和数量的空间均等化发展;重视省会(州市)周边区县房价的增长,调控要注重“城市联动”和“因城施策”。
林建鹤[6](2021)在《福州市柴栏厝民居空间适应性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福州作为闽越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孕育了风格迥异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的建筑材料,空间形态和建造工艺,良好的适应了福州的地域环境特征。柴栏厝是福州地区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它们形制简单,布局灵活,在满足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福州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些具有传统与生态特色的建筑物,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居特色的空间特征,良好的适应了文化,气候,社会环境特征,对处理现代建筑与城市发展环境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从空间适应性角度出发,首先对柴栏厝进行分类和论述,并针对规划选址,群体组合,空间尺度,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结构形态和围护构件等空间营建要素进行广泛的调研实测。其次是提取柴栏厝民居的空间要素,建立空间原型,结合森佩尔理论提炼出五种空间原型,探究其空间营建模式。并从社会,文化,气候三个关键要素探究柴栏厝民居的空间模式和适应性特征,利用Phoenics,Ecotect,Dest等软件对柴栏厝民居的风环境,采光,热工性能等进行模拟分析,对比不同空间形态柴栏厝的生态性能,挖掘传统民居在气候适应性方面和现代绿色建筑的契合点。最后,归纳总结柴栏厝民居的空间特征和演变趋势,提出长期发展的适应性策略。在研究基础上,结合现代柴栏厝民居改造案例,分析改造中的优势与不足,将传统营建智慧运用于传统建筑改造中,研究柴栏厝的现代利用价值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从空间适应性的角度,结合现代技术,对柴栏厝民居进行科学的保护与改造,做到物尽其用,让传统民居在现在社会重新展现其价值。
李雨[7](2021)在《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市民涌入北京。在经济水平的约束下,租房是北京市新市民群体解决住房问题的最主要方式。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无法充分满足新市民的租房需求。不仅如此,新市民在租赁住房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找出影响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新市民租房权益的各项建议,对于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有效满足北京市新市民日益多元化的租房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根据现有文献资料,结合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际情况,运用预调研的数据进行指标筛选,从个体及家庭特征因素、居住环境因素、房屋属性及设施因素、相关服务因素、经济水平因素以及交通与生活便利因素六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回收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新市民租房选择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了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定量分析的研究结论,结合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居住环境质量监管、租金监管、房源供应、相关服务四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最后落足于对新市民租房权益保障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安奕霏[8](2021)在《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埃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着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消费异化理论提供了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发展危机的一个理论视角。他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深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且把两者相结合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尤其是精神危机和人性危机,丰富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社会心理学内容。规避消费异化既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在这里,立足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以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对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进行了源于弗洛姆但不局限于弗洛姆的经济哲学再诠释,可以看出弗洛姆采纳了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精神分析方法,(1)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产生消费异化的原因,即刺激消费是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2)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消费异化对人的不良影响,人失去理性和爱的能力,沦落为资本逻辑宰制下的“机器人”;(3)预言了资本逻辑崩溃的黯淡前景,消费异化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反噬作用,导致人性危机、自然生态危机,最终引发资本主义社会崩溃;(4)最后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给出了治疗资本主义群体性精神官能症的“健全社会”的乌托邦式方案。对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进行扬弃,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资本批判基础上的社会心理学批判,对消费客体、主体、消费过程进行经济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双重分析,针对我国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规避消费异化的潜在可能性,提出相应对策。为此,将从如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旨在阐明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的哲学和心理学的双重渊源。弗洛姆消费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的派生理论,当代资本逻辑关注焦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导致劳动异化到消费异化的转变。消费异化还包含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控制,这是无意识的,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可以扩展到弗洛姆集体无意识,可以揭示消费异化背后的社会心理学操控机制。第二章从理论层面探讨消费异化中消费对象、人的关系的变异,这是一种抽象分析,分析消费异化的哲学和心理原因。消费异化中,人们更在意商品的符号价值、非功能属性,人的“虚假需求”被激发。这进一步导致人的各种关系的变异,包含人能动性缺失、人与人关系物化、人对自然的索取。虽然,这些不利于人性的发展,却有利于资本无限增值的逻辑,这意味着“人本”和“资本”的内在不可调和的冲突。第三章探讨消费异化对人性的内在摧残、刻意营造的幸福幻相、不可避免的生态危机,这是一种经验性分析,分析消费异化带来的多重严重后果。人在异化消费中,并没有确立主体性,反而成为无意识消费的“机器人”。通过消费获得的幸福感建立在“虚假满足”基础上,只能是虚幻的幸福。过度消费所刺激的生产扩张,超越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承载能力,不可避免引发生态危机。第四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探讨扬弃消费异化的途径。立足点是扬弃资本逻辑,确立“人本”而不是“资本”的首要地位。在个人层面,通过创造性劳动确立人的主体性,强调友爱和合作,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层面,立足生产型社会性格培育,扬弃资本增值逻辑,树立绿色消费文化,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第五章探讨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的局限性。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特色在于社会心理学解构。但是,弗洛姆过于夸大了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健全社会”方案带有乌托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立场。总体上,(1)立足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进行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双重分析,这种再诠释无疑是带有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底色的;(2)揭示消费异化背后的资本逻辑对整个社会全方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控制,尤其在身体和精神双重维度对人性的压抑;(3)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主义在意识形态控制和经济扩张的真实面目,以及资本逻辑的内在悖论和必然崩溃的趋势;(4)对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的批判是为了“西为中用”,从而坚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绿色消费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苏吉虎[9](2021)在《社会网络理论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研究 ——楚雄金五谷片区城市设计》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经过迅猛发展迈进中后期,城市建设方式也由传统大规模建设向结构优化和存量提质发展。城市街区的公共空间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市民的交往、休憩、娱乐、观赏等需求,然而旧城街区设施与环境因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矛盾重重。同时在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发生转变,部分传统工业区开始没落或向城市边缘转移,遗留的厂区逐渐凋敝衰败,被后期建设的居住区、商业区所包围,成为城市中无人问津的消极地带。因此如何利用城市更新的手段将此类区域重新唤醒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本研究以楚雄金五谷片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方法,对金五谷片区的社会网络、公共空间网络、公共行为网络做了深入调研和分析,通过量化的数据对现状网络特征做出评价,提出优化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旧厂房进行有机更新设计,试图通过空间网络重构,行为网络再生,空间功能整合,空间环境营造等方式对所研究片区空间进行整合规划并完成城市设计。
开怡[10](2021)在《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与实体经济中的许多行业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也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房地产存在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特点,拿地、开发、建设、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塑造合理的融资结构、打造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已俨然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生存之道。通常而言,资本结构能够反映出房企的“银根”,它既能衡量企业获取资金的形式和结构,也能反映出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并最终直接影响企业的营收情况。因此,研究房地产行业的资本结构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向与融资偏好,助推房地产行业向着健康的发展之路迈进。进一步来看,与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息息相关的就是企业的融资决策,企业发生融资行为需要可贷资金的支持,而产生这些资金的源头就是国家制定的货币政策。基于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出发,研究其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通过选取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A股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价格型指标和数量型指标这两个方面,将不同时间期限的实际贷款利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展开研究。结合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以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同时对于不同企业属性、不同区域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还考虑了勾地制度对于研究结果的调节作用。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首先,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显着的影响,具备一定的政策效果。在剔除预收账款的影响后,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房地产企业会倾向于扩大负债融资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其次,货币政策对于不同属性的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而非国有企业存在融资成本较高的天然劣势,在流动性充裕、货币供应量充足的货币政策宽松期,非国有企业倾向于大量举债,积累低成本的资金池,而且低违约风险的融资环境和自身较优的业绩表现也有利于非国有企业负债规模的攀升。因此,非国有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于货币政策变化的敏感程度更高。此外,由于在货币宽松时期,经济发达地区房价上升使得企业的预期盈利能力改善,所以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资本结构对于货币政策变化的敏感程度更高。最后,勾地制度对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之间存在调节作用。由于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政治关联性,与政府游说时存在较大优势,更容易获得低价拿地的机会,在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勾地制度的存在会削弱国有企业扩大负债规模的意愿,从而造成不同企业属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间出现异质性结论。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要对不同属性、不同区域的房企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实行“一城一策”,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帮助各地、各类房地产企业平稳发展。第二,加强房地产市场竞争中性审查,切实完成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工作,营造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
二、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现状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现状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4)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特征挖掘与影响因素地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空间活力的理论方法研究 |
1.2.2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城市空间活力研究 |
1.2.3 城市人口与城市产业、住房空间关系研究 |
1.2.4 存在问题与不足 |
1.3 研究区概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章节安排 |
2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
2.1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的定义与构成 |
2.1.1 青年群体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
2.1.2 城市青年表征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2.1.3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定义 |
2.2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量化模型构建 |
2.2.1 外卖时空轨迹数据的建模与转换 |
2.2.2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量化模型 |
2.3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的地理分析框架 |
2.3.1 Pearson相关性分析 |
2.3.2 线性回归分析 |
2.3.3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
2.4 基于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的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评价指标 |
2.4.1 城市青年人口-产业一致性评价指标 |
2.4.2 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职住平衡指数 |
2.5 本章小结 |
3 城市青年空间分布热点挖掘与空间活力量化 |
3.1 实施路线 |
3.2 外卖数据转化与时间序列生成 |
3.2.1 时空立方体构建 |
3.2.2 外卖热度值计算 |
3.2.3 时间序列的构建 |
3.3 外卖数据时间序列聚类与验证 |
3.3.1 时间序列聚类与分类假设 |
3.3.2 时间序列分类结果验证 |
3.4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值量化 |
3.4.1 城市青年空间热度值 |
3.4.2 城市青年功能空间特征强度值 |
3.5 本章小结 |
4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地理分析 |
4.1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量化 |
4.1.1 基本空间分析单元设置 |
4.1.2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量化 |
4.1.3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值映射 |
4.2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性相关性分析 |
4.2.1 城市青年空间热度值相关性分析 |
4.2.2 城市青年功能空间特征强度值相关性分析 |
4.2.3 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对比 |
4.3 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空间分异性分析 |
4.3.1 城市青年空间热度值空间分异性分析 |
4.3.2 城市青年功能空间特征强度值空间分异性分析 |
4.3.3 数字经济产业视角下的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 |
4.4 章节小结 |
5 基于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的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分析 |
5.1 杭州青年人口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性分析 |
5.1.1 杭州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布局 |
5.1.2 城市青年空间热点分布区位分析 |
5.1.3 杭州青年人口与数字经济产业一致性评价 |
5.2 青年群体视角下的杭州居住热点区域空间分析 |
5.2.1 城市青年住房现状分析 |
5.2.2 杭州青年居住热点选址影响因子分析 |
5.2.3 杭州青年居住热点区位分析 |
5.3 基于轨道交通的杭州青年职住平衡分析 |
5.3.1 杭州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
5.3.2 杭州青年居住与工作空间分布与地铁的空间关系 |
5.3.3 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青年群体职住平衡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云南省住宅地价与房价时空联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地价与房价的研究方法 |
二、地价与房价关系研究 |
三、地价与房价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住宅地价 |
二、商品住宅价格 |
三、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
四、地价房价比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地租地价理论 |
二、城市土地区位理论 |
三、供求均衡理论 |
四、蛛网滞后模型 |
五、预期理论 |
六、地价与房价的互动机理 |
第三章 云南省住宅市场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 |
一、区位概况 |
二、经济发展状况 |
三、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
第二节 云南省土地市场分析 |
一、土地市场供求分析 |
二、土地价格分析 |
第三节 云南省商品住宅市场分析 |
一、商品住宅市场供求分析 |
二、商品住宅价格分析 |
第四章 基于PVAR模型的住宅地价与房价动态关系研究 |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模型变量的检验 |
一、相关性检验 |
二、单位根检验 |
三、协整检验 |
第四节 构建PVAR模型 |
一、滞后阶数的选取 |
二、GMM估计 |
三、Granger因果检验 |
第五节 PVAR模型的动态关系分析 |
一、脉冲响应分析 |
二、方差分解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PD模型的房价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处理 |
第二节 模型指标的现状分析 |
第三节 模型的介绍与构建 |
一、面板数据基本模型 |
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四节 自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五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IDW插值的住宅地价与房价空间关系研究 |
第一节 云南县域环境概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三节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
一、数据结构分析 |
二、全局趋势分析 |
三、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四节 数字价格模型 |
一、数字地价模型(DLPM)的建立 |
二、数字房价模型(DHPM)的建立 |
第五节 聚类分析 |
第六节 地价房价比分析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6)福州市柴栏厝民居空间适应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传统建筑的发展 |
1.1.2 生态建筑的趋势 |
1.1.3 柴栏厝现状 |
1.2 研究范围及对象的界定 |
1.2.1 研究范围 |
1.2.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柴栏厝民居研究 |
1.4.2 建筑适应性研究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柴栏厝民居实态调研 |
2.1 柴栏厝民居概述 |
2.1.1 形态特征 |
2.1.2 柴栏厝分类 |
2.2 经济人文背景 |
2.2.1 产业结构 |
2.2.2 建造观念 |
2.2.3 文化信仰 |
2.3 规划布局 |
2.3.1 单体式布局 |
2.3.2 群组式布局 |
2.3.3 临街式布局 |
2.3.4 山地式布局 |
2.4 空间组织 |
2.4.1 街巷空间 |
2.4.2 天井空间 |
2.4.3 使用功能 |
2.5 材料构造 |
2.5.1 建筑材料 |
2.5.2 建筑结构 |
2.6 空间形态 |
2.6.1 空间单元 |
2.6.2 空间尺度 |
2.7 本章小结 |
3 柴栏厝民居空间营建模式研究 |
3.1 柴栏厝民居空间原型 |
3.1.1 柴栏厝民居单体原型 |
3.1.2 柴栏厝民居原型的组织方式 |
3.2 柴栏厝民居空间营建要素 |
3.2.1 空间组织与楼梯 |
3.2.2 场地改造与地形 |
3.2.3 结构体系与洞口 |
3.2.4 围护结构与材料 |
3.2.5 屋顶形式与遮蔽 |
3.2.6 外部空间与环境 |
3.3 本章小结 |
4 柴栏厝民居空间适应性研究 |
4.1 适应性阐释及其影响因素 |
4.1.1 适应性的阐释 |
4.1.2 建筑的适应性 |
4.1.3 建筑适应性基本要素 |
4.2 社会适应性 |
4.2.1 人地关系 |
4.2.2 家庭结构 |
4.2.3 建造技术 |
4.2.4 经济特征 |
4.2.5 政策方针 |
4.3 文化适应性 |
4.3.1 儒家文化 |
4.3.2 闽越文化 |
4.3.3 宗族文化 |
4.3.4 海洋文化 |
4.3.5 宗教文化 |
4.4 气候适应性 |
4.4.1 福州气候分区与适应性策略 |
4.4.2 防雨防潮 |
4.4.3 防风与通风 |
4.4.4 保温隔热 |
4.4.5 遮阳与采光 |
4.5 长效发展的适应性策略 |
4.5.1 系统认知 |
4.5.2 技术引导 |
4.5.3 自我发展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空间适应性的柴栏厝民居改造 |
5.1 历史建筑保护策略 |
5.1.1 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原则 |
5.1.2 传统民居的适应性再利用 |
5.2 隆平路7 号空间适应性改造案例评析 |
5.2.1 建筑概况 |
5.2.2 建筑保护设计 |
5.2.3 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 |
5.2.4 建筑生态设计 |
5.2.5 改造评析 |
5.3 龙岭顶14,15,16 号空间适应性改造设计 |
5.3.1 建筑概况 |
5.3.2 建筑保护设计 |
5.3.3 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 |
5.3.4 建筑生态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的结论 |
6.1.1 柴栏厝民居空间营建模式 |
6.1.2 柴栏厝民居适应性 |
6.1.3 柴栏厝民居现代适应性改造设计 |
6.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表录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和设计竞赛 |
致谢 |
(7)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新市民的概念界定 |
2.2 住房租赁市场的概念界定 |
2.3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1 理性选择理论 |
2.3.2 房地产地租理论 |
2.3.3 需求与供给理论 |
2.3.4 住房梯度消费理论 |
2.3.5 因子分析法 |
2.3.6 回归分析法 |
第3章 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现状分析 |
3.1.1 租赁供需情况分析 |
3.1.2 租金价格情况分析 |
3.2 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住房租赁制度缺位 |
3.2.2 租赁纠纷问题较多 |
3.2.3 租赁房源质量较差 |
3.2.4 租赁金融乱象较多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4.1 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4.1.1 个体及家庭特征因素 |
4.1.2 居住环境因素 |
4.1.3 房屋属性及设施因素 |
4.1.4 相关服务因素 |
4.1.5 经济水平因素 |
4.1.6 交通与生活便利因素 |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1 问卷的构建原则 |
4.2.2 问卷内容的确定 |
4.3 预调研与量表检验 |
4.3.1 数据收集 |
4.3.2 预调研信度检验 |
4.3.3 效度检验与因素筛选 |
4.4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正式调研检验与描述 |
5.1.1 信效度检验 |
5.1.2 多重共线性检验 |
5.1.3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
5.1.4 样本租房需求特征描述 |
5.2 模型构建与赋值 |
5.2.1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
5.2.2 变量设置 |
5.3 回归分析与模型检验 |
5.4 模型解释与讨论 |
5.4.1 个体及家庭特征因素影响分析 |
5.4.2 居住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
5.4.3 房屋属性及设施因素影响分析 |
5.4.4 相关服务因素影响分析 |
5.4.5 经济水平因素影响分析 |
5.4.6 交通与生活便利因素影响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北京市新市民租房保障机制完善建议 |
6.1 加强居住环境质量监管 |
6.1.1 出台出租房质量标准体系 |
6.1.2 培育规范的住房租赁企业 |
6.2 加强房屋租金价格监管 |
6.2.1 制定相应的租赁指导价格 |
6.2.2 加强对租金贷业务的监管 |
6.2.3 推动住房租赁REITs建设 |
6.3 匹配需求保障有效供给 |
6.3.1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
6.3.2 探索多元化房源供应体系 |
6.4 加强各项相关服务水平 |
6.4.1 加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
6.4.2 强化公寓管理服务质量 |
6.5 落实新市民租房权益保障 |
6.5.1 推进租购同权机制建设 |
6.5.2 出台有效纠纷解决机制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调查问卷(预调研问卷) |
附录2 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调查问卷(正式调研问卷) |
(8)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拓展的研究 |
二、关于弗洛姆消费异化及其批判理论的研究 |
三、分析和评价 |
第三节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特色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思想探源 |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是消费异化的哲学基础 |
一、异化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
二、劳动异化与消费异化的关系 |
三、“二律悖反”构成消费异化内在冲突 |
第二节 “无意识”的精神分析是消费异化的方法论基础 |
一、消费中“个体无意识”分析 |
二、消费中“集体无意识”分析 |
三、消费场域中“无意识”的作用机制 |
第三节 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和弗洛伊德“无意识”的整合 |
一、社会性格作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中介 |
二、“显性”压迫和“隐性”压抑的整合 |
三、宏观“总体社会人”和微观“个体心理人”的整合 |
第二章 弗洛姆对消费异化批判的理论路径 |
第一节 消费异化中的变异逻辑分析 |
一、主观价值取代客观价值 |
二、非功能化取代功能化 |
三、虚假需求取代真实需求 |
第二节 消费异化中的社会性格分析 |
一、人和自我的关系:占有取代存在 |
二、人和社会的关系:物化一切取代爱的联结 |
三、人和自然的关系:索取征服破坏取代和谐共生 |
第三章 弗洛姆对消费异化批判的现实路径 |
第一节 消费社会中的“机器人” |
一、人的社会关系物化 |
二、人的活动被动化 |
三、人的栖居环境敌对化 |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中幸福幻相 |
一、人的主体性迷失 |
二、人的闲暇时间虚无化 |
三、过度消费导致一种虚假满足 |
第三节 消费异化带来的生态危机 |
一、资源日益枯竭 |
二、生态日益失调 |
第四章 弗洛姆扬弃消费异化的社会改良方案 |
第一节 个人层面:全面发展的人 |
一、培育创造型人格 |
二、培育理性消费模式 |
第二节 社会层面:和谐社会建构 |
一、经济发展方面:扬弃资本过度生产的逻辑 |
二、消费文化方面:弘扬人本主义消费伦理 |
三、生态环境方面:绿色消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
第五章 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的批判 |
第一节 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的启示 |
一、消费异化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派生形式 |
二、深刻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人性危机 |
三、对我国提倡健康消费具有警示作用 |
第二节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的局限性 |
一、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形而上学性 |
二、弗洛姆“健全社会”蓝图的空想成分 |
三、弗洛姆方法论的心理学弊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社会网络理论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研究 ——楚雄金五谷片区城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 |
1.2.1 项目缘起 |
1.2.2 项目概况 |
1.2.3 项目规划的必要性 |
1.3 研究视角与理论工具 |
1.3.1 社会网络理论 |
1.3.2 城市更新理论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现实意义 |
1.4.3 方法论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社会调查法 |
1.5.2 计量分析法 |
1.6 调研内容 |
1.6.1 基地交通调研 |
1.6.2 基地建筑调研 |
1.6.3 基地内部环境调研 |
1.6.4 人群活动习惯调研 |
1.6.5 社会网络调研 |
1.7 设计内容 |
第二章 理论适用性及案例研究 |
2.1 社会网络理论适用性研究 |
2.1.1 社会网络的概念及内涵 |
2.1.2 社会网络的理论模式发展 |
2.1.3 社会网络研究方法 |
2.1.4 社会网络理论在城市街区空间研究中的适用性 |
2.1.5 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建立 |
2.2 案例研究 |
2.2.1 北京前门东区保护更新中公共空间改造方法研究 |
2.2.2 上海市闸北区机械厂改造设计研究 |
第三章 项目基地现状研究 |
3.1 宏观分析 |
3.1.1 区位分析 |
3.1.2 历史沿革 |
3.1.3 上位规划分析 |
3.1.4 交通分析 |
3.1.5 基地周边公共场所分析 |
3.2 基地分析 |
3.2.1 基地概况 |
3.2.2 基地物质空间分析 |
3.2.3 人群聚集特征分析 |
3.2.4 人群活动特征分析 |
3.2.5 项目基地社会网络特征分析 |
3.2.6 项目基地公共空间网络特征分析 |
3.2.7 项目基地公共行为网络特征分析 |
3.2.8 项目基地社会网络定量计算分析 |
3.3 基地待改建建筑测绘图纸 |
3.4 基地现状问题总结 |
3.4.1 交通现状问题 |
3.4.2 建筑现状问题 |
3.4.3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
3.4.4 校园空间现状问题 |
第四章 设计策略及成果 |
4.1 设计导则与策略 |
4.2 规划设计图纸 |
4.2.1 鸟瞰图 |
4.2.2 总平面图 |
4.2.3 规划分析图 |
4.2.4 道路结构分析图 |
4.2.5 设计方案公共空间网络特征分析 |
4.2.6 设计方案社会网络定量计算分析 |
4.2.7 公共空间节点设计 |
4.2.8 基地内部街区分析 |
4.3 校园环境提升改造方案 |
4.4 新建综合市场设计方案 |
4.5 市民活动中心设计方案(旧厂房改建)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网络矩阵图 |
附录D: 实体模型照片 |
附录E: 展板 |
(10)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研究 |
第二节 货币政策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一节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现状 |
第四节 勾地制度 |
第四章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二节 变量定义 |
第三节 模型设定 |
第四节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GMM模型 |
第一节 总样本回归结果 |
第二节 国有房地产企业与非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异质性分析 |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企业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企业的异质性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货币政策、勾地制度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变量选取 |
第二节 实证结果 |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四、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现状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公寓租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永红. 重庆理工大学, 2021
- [2]我国长租公寓租金贷的法律规制研究[D]. 于小东. 常州大学, 2021
- [3]酒店式房车营地设计研究[D]. 杨景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4]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特征挖掘与影响因素地理分析[D]. 严益明. 浙江大学, 2021
- [5]云南省住宅地价与房价时空联动研究[D]. 孙钰瑶.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福州市柴栏厝民居空间适应性探究[D]. 林建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7]北京市新市民租房选择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研究[D]. 李雨. 北京建筑大学, 2021
- [8]弗洛姆消费异化批判思想研究[D]. 安奕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9]社会网络理论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研究 ——楚雄金五谷片区城市设计[D]. 苏吉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D]. 开怡.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