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的中药透脐吸收新疗法(论文文献综述)
马丙旭[1](2021)在《温阳调中汤治疗慢传输便秘(阳虚寒凝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张洁[2](2021)在《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与穴位埋线疗法作对比。旨在证明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性,同时探讨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是否具有增效作用,为协同作用的研究提供一些证据。方法:选取来自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治未病中心门诊(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肥胖患者共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为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为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给予患者饮食运动调整。记录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数据包括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率、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过程中共脱落4例,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病例为7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自身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体脂率、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性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有效病例,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正常。治疗组出现2例皮下淤青,1例腹泻,对照组出现2例皮下淤青,2例感觉异常,均属正常现象,予以常规处理后,情况好转,未出现其他重大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1.两组在体重、BMI,腰围、臀围、体脂率、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与治疗前指标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肥胖指标及胃热湿阻症状,疗效显着。且采用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的治疗组优于单纯穴位埋线组。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故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优于单纯穴位埋线疗法,说明神阙穴联合穴位埋线疗法具有协同增效作用。3.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未发生重大不良事件,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黎莉莉[3](2021)在《千山活血膏贴敷人迎穴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探索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评价千山活血膏穴位贴敷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研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穴位贴敷治疗颈动脉斑块提供研究基础,为中医药防治颈动脉斑块提供新的思路,为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门诊患者中符合筛选标准的颈动脉斑块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试验药(千山活血膏)、安慰剂(千山活血膏安慰剂),同时两组均给予基础用药(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周期为90天。以颈动脉彩超结果为主要观察指标,包含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的数量、大小、性质、颈内动脉血流、斑块Crouse积分。以症状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凝血功能为次要观察指标。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脂蛋白 a[lipoprotein a,LP(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载脂蛋白 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lipoprotein B,ApoB),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以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静息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沉渣镜检、心电图、肝功能为安全性指标。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肾功能包括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在基线期、治疗30天、60天、90天后的症状积分、生命体征、不良事件,基线期、治疗90天后的颈动脉超声和血脂、hs-CRP、HCY、凝血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的值进行安全性以及总体的疗效评价。试验结果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资料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体力劳动分级、饮食偏好、吸烟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嗜酒史方面存在差异(P<0.05)。既往病史方面,两组患者在颈动脉斑块病程、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率以及既往用药史方面无差异(P>0.05)。颈动脉超声,两组患者双侧斑块Crouse总积分、右侧斑块Crouse积分、双侧IMT、颈内动脉流速、斑块性质与位置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在左侧斑块Crouse积分上存在差异(P<0.05)。在症状积分方面,两组在治疗前除肢体麻木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生命体征、血脂等理化指标方面,两组在治疗前除AST具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在主要观察指标方面,两组的左侧斑块Crouse积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左侧斑块Crouse积分较前下降,对照组较前上升。试验组与对照组右侧斑块Crouse积分均较前下降,但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右侧斑块Crouse积分下降更明显,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双侧IMT自身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双侧IMT均呈现试验组治疗后较前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前升高趋势。对右侧颈内动脉PSV、EDV,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均无差异(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比亦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其余主要观察指标在治疗后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观察指标方面,试验组在症状总分、头痛积分上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TC、LDL-C、ApoB、TT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指标,两组除ALT、AST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51~60岁人群中,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右侧PSV在治疗前的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亦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却较治疗前升高。在51~60岁人群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右侧EDV在基线期便存在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但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对于BMI<18.5人群的APPT,在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试验组较前延长,对照组APPT较前缩短。在试验组中,有糖尿病与无糖尿病的人群在治疗前hs-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有差异(P<0.05),无糖尿病人群较前降低,有糖尿病的人群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无糖尿病和有糖尿病人群均表现为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结论(1)千山活血膏可能具有降低颈动脉斑块患者左侧斑块Crouse积分、双侧IMT、右侧颈内动脉PSV、EDV的作用。千山活血膏可能具有降低51~60岁颈动脉斑块患者右侧PSV、EDV的作用。(2)千山活血膏具有降低颈动脉斑块患者症状总积分、头痛积分的作用,且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头晕、一过性黑蒙、肢体麻木的改善仍需长期大样本临床观察证实。(3)千山活血膏可能具有延长BMI<18.5的颈动脉斑块患者APTT的作用;可能对无糖尿病、有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hs-CRP调节作用不同。(4)千山活血膏穴位贴敷治疗颈动脉斑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于亮,刘郁,于鹏,刘玉姣[4](2020)在《醋甘遂敷脐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醋甘遂敷脐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予常规处理同时给予醋甘遂敷脐治疗,监测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同时检测术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5.88±9.09) h、(55.77±13.70) h、(77.02±14.21) h,均短于对照组的(53.53±10.19) h、(63.74±12.89) h、(88.18±20.6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甘遂敷脐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对术后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正常有促进作用。
尹亮[5](2019)在《医用超声波渗流、震荡技术及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声波具有空化、机械、热效应等机制,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声波在促进药物经皮渗透方面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超声促渗的参数优化、安全性以及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双频超声波是提高药物促渗效率,降低热损伤风险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双频超声波促渗实验装置、参数优化、药物促渗效果以及作用机制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超声震波治疗严重冠心病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治疗焦点处声压的强度和范围是决定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的关键指标。目前关于圆筒式超声震波换能器声场理论研究较少,换能器抛物凹面声场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超声震波发挥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剂量及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开展超声波渗流、震荡技术在透皮给药和心肌缺血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从超声波空化、震荡机理及超声波透皮给药、心肌缺血治疗装置研究出发,探究超声波物理机理与信息、电子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单频超声波促进药物经皮渗透:在单频超声波促渗过程中,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主要有药物的理化参数、超声波参数和介质参数等。首先利用极限学习机(ELM),研究药物理化参数对渗透系数预测模型的影响。其次,通过模拟仿真和铝箔实验,研究超声波参数对空化效应的影响。随后设计介质导热系数与界面温度实验,研究介质热学性质对超声促渗的影响。最后设计双氯芬酸钠透皮实验,研究超声波参数对药物促渗的影响,并分析了超声波空化效应可能是药物促渗的作用机制。(2)双频超声波盐酸青藤碱(SIN)经皮促渗:首先研究了双频超声波促进空化效应的物理机理并进行模拟仿真。其次,设计了双侧45°斜角双频超声波药物促渗装置,开展SIN促渗实验,研究了双频超声波占空比、强度、作用时间等参数对SIN促渗的影响;双频超声波较单频超声波在促渗效率、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以及双侧45°斜角双频超声波促渗机制。结果表明超声波脉冲模式与连续模式在促进SIN渗透方面效果相同;双频超声波可降低作用强度和时间阈值,降低皮肤损伤风险;双频超声波促进SIN渗透效率较单频超声波高;双频超声波促渗机制是协同效应而不是累加效应;(3)圆筒式电磁超声震波系统:首先研究了圆筒式电磁超声震波换能器声场,提出将抛物线旋转凹面反射声场等效为环状凹球壳振动声场;探讨了超声震波脉冲特性、声学非线性、传播衰减、界面反射等对声场的影响,提出了修正的超声震波声场公式。其次,搭建了超声震波系统装置,对放电脉冲宽度和高压电容充电值进行测试,其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最后,采用仿真软件结合换能器实际参数,对焦点处声场强度和范围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治疗靶区焦点处相对声压(P/P0)约为630;声场焦域呈枣核形状,长轴约13 mm,短轴约1.9 mm;作用深度约15 cm。(4)超声震波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细胞实验:研究了超声震波能量密度、冲击次数、辐射总能量等参数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关系,并从剪切应力、空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其物理机理。结果表明,震波能量密度较低时(分别是0.04,0.09,0.12 mJ/mm2),即能促进VEGF、eNOS表达,但当能量密度升至0.16 mJ/mm2时,反而不能促进其表达。促进VEGF和eNOS的最佳震波参数分别是0.09 mJ/mm2,250次冲击和0.09 mJ/mm2,350次冲击;eNOS表达量趋势上随总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总能量达到31.5 mJ/mm2时达到最大,随后降低。
贺佳幸[6](2019)在《护心康对TLR4基因敲除小鼠高脂血症模型β-catenin及GSK-3β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护心康对TLR4基因敲除小鼠高脂血症的干预作用及对β-catenin、GSK-3β的影响。方法:C57BL/10普通野生鼠10只作为野生对照组。雌雄各35只TLR4基因敲除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高脂血症模型组6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普通饲料每日提供给野生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食用,含有脂肪21%、胆固醇0.15%的高脂饲料则每日提供给高脂模型组小鼠食用来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在喂养13周周末,随机从高脂模型组挑出4只小鼠,通过摘取眼球收集血液,测量血脂,发现其血脂显着升高提示造模成功。随后将高脂模型组剩余的5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nt抑制剂组、模型组、中剂量护心康组、高剂量护心康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每组小鼠雌雄各5只。在第14周开始对动物进行药物干预,按照人与小鼠之间的体表面积等效换算中剂量护心康为人生物剂量的2倍,高剂量为4倍,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为等效剂量。高、中剂量护心康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分别按5.0g/(kg/d),2.5g/(kg/d),1.25mg/(kg/d)予以给药。将上述药物完全捣碎置于蒸馏水中进行搅待其充分溶解后制成混悬液,每次给药0.5ml,1次/d。与此同时野生对照、空白组、Wnt抑制剂组蒸馏水0.5ml灌胃,1次/d。Wnt抑制剂组予以Wn t抑制剂XAV939,按2u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后,0.3ml/d,1次/d。野生对照、空白组、高、中剂量护心康组、阿托伐他汀钙片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0.3ml/d,1次/d。各组连续给药4周。在使用药物连续干预的第4周末进行取材。采取各组小鼠的血液及主动脉。用酶比色法测量血脂、ELISA法测量β-catenin、GSK-3β蛋白含量、PCR实时荧光定量法测量β-catenin、GSK-3β基因的表达。结果:1.血脂含量模型组小鼠在高脂喂养后其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野生对照组的含量也略高于正常组。其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考虑是由于机体受到另外三者的刺激后所产生的应激反应。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护心康能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P<0.05),而Wnt抑制剂能降低胆固醇含量(P<0.05),但降低甘油三酯作用不明显。阿托伐他汀钙片降低甘油三脂、胆固醇的作用最强(P<0.05)。高剂量护心康组作用略高于中剂量护心康组。三者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相对较低。2.β-catenin、GSK-3β蛋白含量模型组的β-catenin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野生对照组β-catenin蛋白含量略高于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三者均能降低β-catenin蛋白含量(P<0.05),Wnt抑制剂组降低β-catenin蛋白含量作用较强于护心康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则较强于护心康组。模型组的GSK-3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野生对照组GSK-3β蛋白含量略低于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三者均能升高GSK-3β蛋白含量,Wnt抑制剂组升高GSK-3β蛋白含量作用较强于护心康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则较强于护心康组。3.β-catenin、GSK-3β基因表达模型组的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者均能抑制β-catenin基因表达,Wnt抑制剂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作用较强(P<0.01),护心康组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Wnt抑制剂抑制β-catenin基因表达作用最强,其作用大于中剂量护心康组(P<0.05)。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则稍强于护心康组。模型组的GSK-3β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者均能升高GSK-3β基因表达水平,Wnt抑制剂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作用较强(P<0.01),护心康也有明显的升高作用(P<0.05);Wnt抑制剂升高GSK-3β基因表达作用最强,其作用大于中剂量护心康组(P<0.05)。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则稍强于护心康组。结论:1.护心康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2.β-catenin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在高血脂症中明显升高,与此同时GSK-3β则明显降低。3.护心康能降低β-catenin蛋白及基因的表达,能增加GSK-3β蛋白及基因的表达。这意味着护心康能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王诗瑶[7](2016)在《温阳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机理的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病例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阳活血方联合心痛贴,对照组给予温阳活血方模拟剂和心痛贴模拟剂,疗程30天。观察心绞痛症状的改善情况、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统计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心绞痛症状均有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3.3%,(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状均有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36.7%,(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高敏C反应蛋白: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治疗组疗前与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前与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阳活血法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证)患者的心绞痛临床症状。2温阳活血法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症状。3温阳活血法可以降低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证)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吕庆超[8](2015)在《灸脐疗法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整理古今文献中有关灸脐疗法的相关记载,总结不同时期灸脐疗法的特点,总结灸脐疗法中各种灸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找出灸脐疗法临床应用特点,为拓宽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总结灸脐疗法的历史发展特点;结合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分析、归纳灸脐疗法的古今应用特点,通过古今对比分析,寻找灸脐疗法的古今差异,分析其原因。结果:灸脐疗法产生于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衰落于清。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医外治法的兴起,灸脐疗法焕发出新的光彩。灸脐疗法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的变迁、医家的学术思想密切相关。古今灸脐疗法在使用灸法、主治病证及选用药物上有明显差异,提示在对古代灸法继承的同时,注重对流失灸法的挖掘、借鉴更有创新价值,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临床。展望:将古今优选灸法与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研制更便于临床使用的新灸法、新剂型。
欧碧茹[9](2011)在《药磁贴敷内关穴抗垂体后叶素致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沉香为主的药磁贴敷内关穴对垂体后叶素致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中医外治疗法防治心肌缺血提供更加丰富的实验室依据和临床心肌缺血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磁组、磁组、药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六个组,每组5只,分别予电针双侧内关穴,沉香为主的药磁、磁、沉香为主的药贴敷双侧内关穴14天处理,于实验第14天兔经最后一次处理2小时,采用经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制成兔心肌缺血模型,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光镜、透射电镜、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等方法,从生理学、组织形态学、生物化学等不同层面观察药磁贴敷内关穴对兔心肌缺血的防治作用。结果:1.药磁组与模型组比较,心电图T波、ST段的变化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2.药磁组血清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CK-MB、LD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3.光镜、电镜显示药磁组缺血心肌组织结构损伤轻。4.其余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药磁组与电针组、药组、磁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药磁贴敷内关穴能改善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ST段、T波的变化程度,缩短其恢复时间。2.药磁贴敷内关穴可以使兔缺血心肌SOD含量升高,MDA、CK-MB,LDH含量降低,减少兔缺血心肌的氧自由基损伤,增强其抗氧化能力。3.药磁贴敷内关穴可以减少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的损伤。4.药磁贴敷与电针内关穴均对兔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疗效无明显差异。
殷翔[10](2010)在《丁香叶提取物贴片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丁香叶(Folium syringae)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免疫增强、抗耐药性作用的中药,来源于木樨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朝鲜丁香(Syringa dilatata Nakai),洋丁香(Syringa vulgaris L.)的干燥叶。以丁香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炎立消胶囊、片剂用于治疗急性菌痢、肠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慢性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疗效十分显着的广谱抗菌药,现已收录到黑龙江省药品标准。丁香苦苷(syringopicroside)是丁香叶中有效成分之一,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其在丁香叶中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以丁香叶为原料药,丁香苦苷为目标成分,主要针对小儿泄泻、腹痛等病症而研制的脐疗贴片,从经皮给药的新途径探讨了丁香叶制剂用于急慢性炎症治疗的新方法。本课题具体内容:①考察丁香叶提取物、丁香苦苷理化性质,对其进行了透皮性能的分析和预测。②贴片类型确定为骨架控释型经皮给药系统中的胶黏剂(压敏胶)骨架经皮给药系统,研究了贴片的成型工艺,通过改良Franz扩散池实验筛选合适的经皮吸收促进剂(单一使用及联合使用)及最佳比例。③进行了贴片质量控制研究,包括丁香叶贴片性状、含膏量、贴片黏着性、重量差异、丁香苦苷含量测定、贴片体外释放度实验、稳定性实验、皮肤毒性试验等。本课题所研制的丁香叶贴片工艺合理,质量标准合格,贴片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又能实现有效成分的良好渗透,符合经皮给药制剂缓释、长效的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二、冠心病的中药透脐吸收新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的中药透脐吸收新疗法(论文提纲范文)
(2)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3.5 终止试验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样本量估算 |
4.2 临床分组 |
4.3 治疗方案 |
5.观察指标 |
6.疗效及证候评分标准 |
6.1 疗效判定标准 |
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标准 |
7.安全性评价 |
8.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
2.一般资料比较 |
3.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
4.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关于穴位敷贴疗法 |
2.神阙穴治疗解析 |
3.敷贴诸药分析 |
4.敷贴时间分析 |
5.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的机理 |
6.埋线穴位的选取依据 |
7.结果分析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千山活血膏贴敷人迎穴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颈动脉斑块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现状 |
2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
3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机制 |
4 颈动脉斑块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
5 颈动脉斑块的西医治疗 |
6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颈动脉斑块的认识 |
1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因病机 |
2 颈动脉斑块的中医治疗 |
3 穴位贴敷的优势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一、研究方案 |
1 试验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样本量 |
4 随机分组方法 |
5 盲法与揭盲 |
6 试验药品及来源 |
7 治疗方案 |
8 评价指标 |
9 研究步骤及流程 |
10 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11 随访 |
12 统计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对比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 |
4 亚组分析 |
三、讨论 |
1 研究意义 |
2 选穴原则 |
3 选方原则 |
4 试验结果讨论 |
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醋甘遂敷脐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观察 |
3.1 一般项目: |
3.2 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 |
3.3 首次排气时间: |
3.4 首次排便时间: |
3.5 统计方法: |
3.6 治疗结果 |
3.6.1 两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 |
3.6.2 两组术后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比较: |
3.6.3 并发症: |
4 讨论 |
(5)医用超声波渗流、震荡技术及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超声波经皮促渗研究背景 |
1.1.1 经皮给药 |
1.1.2 经皮给药促渗方法 |
1.1.3 超声波促渗方法优势 |
1.1.4 超声波促渗研究进展 |
1.1.5 超声波促渗研究存在的问题 |
1.2 超声震波治疗心肌缺血研究背景 |
1.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1.2.2 体外超声震波治疗系统 |
1.2.3 超声震波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
1.2.4 超声震波治疗冠心病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安排 |
第2章 超声波渗流、震荡技术理论研究 |
2.1 引言 |
2.2 超声波促渗物理机理 |
2.2.1 超声波描述 |
2.2.2 超声波作用机制 |
2.3 单频超声波空化动力学 |
2.4 双频超声波物理模型 |
2.5 电磁式超声震波声场分布 |
2.5.1 超声震波换能器 |
2.5.2 电磁式超声震波换能器声场 |
2.5.3 影响电磁式超声震波换能器声场因素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频超声波促进透皮传质方法及实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ELM预测药物经皮渗透系数 |
3.2.1 渗透预测模型建模参数 |
3.2.2 基于ELM建立预测模型 |
3.2.3 预测结果与讨论 |
3.3 单频超声波参数模拟仿真 |
3.3.1 泡内蒸汽压对空化效应的影响 |
3.3.2 超声波频率对空化效应的影响 |
3.3.3 超声波声压幅值对空化效应的影响 |
3.3.4 介质温度和声压幅值对崩溃压力的影响 |
3.4 单频超声波铝箔实验 |
3.4.1 实验目的 |
3.4.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3.4.3 实验方法 |
3.4.4 结果与讨论 |
3.5 介质及界面温度控制实验 |
3.5.1 实验目的 |
3.5.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3.5.3 实验方法 |
3.5.4 结果与讨论 |
3.6 单频超声波双氯芬酸钠经皮促渗实验 |
3.6.1 实验目的 |
3.6.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3.6.3 实验方法 |
3.6.4 结果与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频超声波盐酸青藤碱促渗研究 |
4.1 引言 |
4.2 空化泡初始半径对空化效应的影响 |
4.3 双侧45°斜角双频超声波盐酸青藤碱经皮促渗实验 |
4.3.1 实验目的 |
4.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4.3.3 实验方法 |
4.3.4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声震波促进血管生成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超声震波系统研究 |
5.2.1 超声震波换能器设计 |
5.2.2 超声震波系统设计 |
5.2.3 超声震波系统测试 |
5.2.4 超声震波声场模拟 |
5.3 超声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
5.3.1 实验目的 |
5.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5.3.3 实验方法 |
5.3.4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6)护心康对TLR4基因敲除小鼠高脂血症模型β-catenin及GSK-3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及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
1.血脂结果 |
2. β-catenin、GSK-3β蛋白含量 |
3. β-catenin、GSK-3β基因表达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 |
2.西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 |
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
4.β-catenin与GSK-3β的关系 |
5.护心康的相关研究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中医药干预 |
参考文献 |
(7)温阳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灸脐疗法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灸脐疗法概述 |
1.释名 |
1.1 脐的概念 |
1.2 古人对脐的认识 |
1.3 现代对脐的认识 |
1.4 灸的概念 |
1.5 古代灸法的含义 |
1.6 现代灸法的含义 |
1.7 灸脐疗法的概念界定 |
2.灸脐疗法的历史渊源 |
2.1 秦汉及之前 |
2.2 晋隋唐时期 |
2.3 宋金元时期 |
2.4 明朝时期 |
2.5 清朝时期 |
2.6 近现代研究概况 |
3.灸脐疗法的种类 |
3.1 艾灸疗法 |
3.2 非艾灸疗法 |
3.3 天灸 |
4.灸脐疗法的应用 |
4.1 灸脐疗法的作用 |
4.2 灸脐疗法的临床适应症 |
4.3 灸脐疗法之灸法、禁忌、调摄 |
第二部分 灸脐疗法应用规律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思路 |
2.2 入库标准 |
2.3 现代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3.入库文献与数据库建立 |
3.1 文献来源 |
3.2 灸法、病证、药物的规范 |
3.3 数据库建立 |
4.数据处理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古代文献结果分析 |
5.2 现代文献结果分析 |
5.3 古今文献对比研究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灸脐疗法的临床应用情况 |
1.1 古代灸脐疗法应用的一般规律 |
1.2 现代灸脐疗法应用的一般规律 |
2.灸脐疗法的特点 |
2.1 灸脐疗法的基本特点 |
2.2 灸脐疗法治病机理 |
2.3 灸脐疗法功效特点 |
2.4 灸脐疗法所治病证特点 |
3.存在问题与对策 |
3.1 部分灸脐疗法消失的原因及反思 |
3.2 所用药物药性侧重点变化的原因及反思 |
3.3 以治疗疾病为指导思想,拓宽现代灸脐疗法的应用范围 |
3.4 以辨证论治为主导,规范灸脐药物的配伍应用 |
3.5 利用现代制药技术,盘活古方古法 |
3.6 灵活运用,三因制宜,个性化治疗 |
3.7 多法并用,提高疗效 |
3.8 灸脐疗法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9)药磁贴敷内关穴抗垂体后叶素致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内关穴相关治疗抗心肌缺血研究进展 |
1.1.1 微创法 |
1.1.2 无创外治法 |
1.2 磁疗研究进展 |
1.2.1 祖国传统医学对磁疗的认识 |
1.2.2 国外对磁疗的认识 |
1.2.3 磁疗的现代研究 |
第2章 实验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2.1.3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2.2.2 新西兰兔标准ECG的实验前筛查 |
2.2.3 实验分组及预处理方法 |
2.2.4 心电图记录及分析方法 |
2.2.5 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 |
2.2.6 穴位定穴与电针参数 |
2.2.7 穴位贴敷方法 |
2.3 实验取材 |
2.4 观察方法与指标测定 |
2.4.1 心电图监测 |
2.4.2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
2.4.3 血清丙二醛(MDA)的测定 |
2.4.4 血清心肌酶学检测 |
2.4.5 超微结构观察 |
2.4.6 心肌组织及结构观察 |
2.5 统计学处理 |
2.6 实验结果 |
2.6.1 心电图监测结果 |
2.6.2 血清SOD、MDA、CK-MB、LDH含量的测定结果 |
2.6.3 心肌组织病理变化 |
第3章 讨论 |
3.1 实验分组的处理 |
3.2 模型评价 |
3.3 穴位的选择依据 |
3.4 穴位贴敷剂的选择 |
3.5 电针波形的选择 |
3.6 SOD、MDA、CK-MB、LDH实验指标的采用依据及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10)丁香叶提取物贴片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 |
1.1 丁香叶药用研究进展 |
1.1.1 化学成分 |
1.1.2 药理作用 |
1.1.3 临床应用 |
1.1.4 丁香苦苷的研究进展 |
1.2 中药经皮给药的历史沿革 |
1.3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
1.3.1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
1.3.2 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 |
1.3.3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
1.4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 |
1.4.1 渗透促进剂 |
1.4.2 药物载体 |
1.4.3 物理促透技术 |
1.5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方法 |
1.5.1 体外渗透实验研究 |
1.5.2 体内透皮实验研究 |
1.5.3 体内与体外实验的相关性 |
1.5.4 药物代谢动力学 |
1.6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 |
1.6.1 西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成果 |
1.6.2 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工作 |
2.1 溶解度的测定 |
2.2 丁香叶提取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2.3 丁香苦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1 实验材料 |
2.3.2 标准曲线的制备与样品的测定 |
2.4 丁香苦苷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
2.5 丁香叶提取物及丁香苦苷的动物毒性试验研究 |
2.6 小结与讨论 |
2.6.1 小结 |
2.6.2 讨论 |
第三章 贴片成型工艺研究及吸收促进剂优选 |
3.1 贴片处方辅料考察 |
3.1.1 贴片类型的选择 |
3.1.2 剂量确定 |
3.1.3 基质及辅料的选择 |
3.2 压敏胶型丁香叶贴片的制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丁香叶贴片初步成型工艺研究 |
3.3 经皮吸收促进剂优选研究 |
3.3.1 单一促透剂优选实验 |
3.3.2 促透剂联合丙二醇促透效果实验 |
3.3.3 氮酮、黄连生物碱及桉叶油联合使用对丁香苦苷的促透效果实验 |
3.4 丁香叶贴片成型工艺(加入促透剂)及工艺验证 |
3.4.1 贴片成型工艺 |
3.4.2 贴片制备工艺验证 |
3.5 小结与讨论 |
3.5.1 小结 |
3.5.2 讨论 |
第四章 丁香叶贴片质量控制 |
4.1 检查 |
4.1.1 性状检查 |
4.1.2 含膏量检查 |
4.1.3 贴片黏着性检查 |
4.1.4 贴片重量差异的检查 |
4.2 贴片含量测定 |
4.2.1 色谱条件的选择及系统适用性实验 |
4.2.2 测定方法 |
4.2.3 方法学考察 |
4.2.4 供试品测定结果 |
4.3 贴片释放度研究 |
4.4 丁香叶贴片稳定性研究 |
4.5 贴片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研究 |
4.5.1 实验材料 |
4.5.2 皮肤刺激试验 |
4.5.3 皮肤过敏试验 |
4.6 小结与讨论 |
4.6.1 小结 |
4.6.2 讨论 |
第五章 综合结论与讨论及展望 |
5.1 综合结论 |
5.2 讨论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从事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丁香叶提取物贴片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
四、冠心病的中药透脐吸收新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阳调中汤治疗慢传输便秘(阳虚寒凝证)临床疗效观察[D]. 马丙旭.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神阙穴敷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 张洁.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千山活血膏贴敷人迎穴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探索性研究[D]. 黎莉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醋甘遂敷脐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于亮,刘郁,于鹏,刘玉姣. 山西中医, 2020(05)
- [5]医用超声波渗流、震荡技术及系统的研究[D]. 尹亮.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 [6]护心康对TLR4基因敲除小鼠高脂血症模型β-catenin及GSK-3β的影响[D]. 贺佳幸.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
- [7]温阳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王诗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8]灸脐疗法文献研究[D]. 吕庆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6)
- [9]药磁贴敷内关穴抗垂体后叶素致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研究[D]. 欧碧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10]丁香叶提取物贴片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 殷翔.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