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成[1](2020)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文中提出高职高专的物流管理人才在电子商务平台急速扩张的时代成为了热门资源,然而很多高职高专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问题。为实现物流管理毕业生在就业时有专业性有建设性,高职高专应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就高职高专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问题、对策、改革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黄金芬[2](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探究》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教育家和学者更是结合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实际情况,改进存在的培训问题,贴合"一带一路"的倡议,更好地探究高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郭蕾[4](2019)在《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语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1992年中韩建交后得到快速发展。为满足实用型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这一专业,培养实用型韩国语专门人才。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高职高专韩语专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为涉韩的各行各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外贸、文秘、导游和制造业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韩语专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每年用人单位需要的韩语专业人才数量有所减少,对韩语专业的人才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造成高职高专韩语专业的学生找到与应用韩语相关的工作机会减少,填报这一志愿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这一恶性循环现象造成了有些学校因此停止招生,高等职业教育的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停止招生就是其中一例。为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作者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为典型,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的内因和外因,提出了为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对历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研究课题。在研究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本论文分五章进行了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需要研究目前国内韩语专业发展现状的原因,本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先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第二章描述了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典型的高职高专韩语专业的发展困境,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的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历届毕业生进行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研究的课题,研究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从毕业生的角度分析目前困境的问题所在。第三章叙述了对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学习和就业这三个方面。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就业情况等各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泰州学院韩语专业的教学与培养工作,发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对韩语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实训教学效果不好。这造成毕业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技能不够,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造成专业对口就业难与招生难的相互反馈,最终引发停止招生的后果。第四章研究高等职业学院韩语专业走出目前困境的途径。在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指导下,以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来改进课程设置,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执业证书、提供实现更高学历机会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社会需要和自已志向相结合的课程,提高自已的就业能力,将自已培养成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还要改进目前的实习方式,提高专业实习的效率,使学生在自已感兴趣的岗位上真实学习到未来就业有用的技术,提高处理工作中人际关系和协调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与韩企进行合作,展开定向式培养,课程的设置也应与企业协商设置,应当尝试加强定单式培养的组织工作;根据目前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双专业人才的建议,并建议学校创造条件,将本专业的培养层次由专科升级到本科,从根本上解决专科层次韩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
郝会霞[5](2019)在《优化培育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路径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从当前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急切需求出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优化培育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法规建设,学校内、外机制建设等三个层面提出了优化培育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几点建议,以期对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优化有所裨益。
王旭辉[6](2017)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和其他任何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一样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问题。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绕不开供求关系。与一般商品或劳务有所不同的是,高等教育连接着两座桥,一座通往个体求学者及其家庭,另一座通往社会用人部门和国家。从而高等教育客观上存在着两类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供给和需求,它们分别是个体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教育机会供给、社会对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供给。两类供求关系分别发生于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环节,共同影响着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分别把高等教育“入口”和“出口”所涉及的供求关系称为第一类供求关系和第二类供求关系。在我国特殊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给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很大程度都取决于第一类供给,招多少人、招生的专业结构如何往往决定了毕业多少人、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如何。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具有“一元供给”和“二元需求”的基本特征,三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供求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高等教育的两类需求由于目标上的不一致很可能存在着一定范围的结构性错位,它们分别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对称的拉力。这将使高等教育的办学陷入两难困境。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就显得很有学术意义。遗憾的是,当前大量文献往往只局限于对其中的某一类供给和需求进行探讨,把两种供求问题串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的文献十分罕见。这恰恰就是本文要面对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高等教育的专业层面,讨论的是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具体研究分为事实分析和规范研讨两个部分。在事实分析中,首先分别对我国高校的分专业供给分布和我国高校的分专业学生需求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让读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分专业表现有一个相对关系的概念。我们分别以招生规模和平均生源指数作为衡量不同专业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参数。数据显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生源条件,专业间的差异均十分显着,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然而,“招生大户”并不必然等同于“热门专业”。为了考察不同专业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匹配性,或者说结构协调性,就需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一类供求关系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相应地,本文也利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数据评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求关系,发现结构性矛盾同样存在,但似乎较前者要乐观一些。事实上,之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在前后两头都存在供求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类需求本身的矛盾。在这般现实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必然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提高学生的专业满足率以平衡第一类供求关系,要么提高专业结构的社会适应性以平衡第二类供求关系,要么采取折衷方案以兼顾两头。每一种政策取向都有舍有得,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只告诉我们“现状是什么”,却无法为我们提供“理想是什么”和“如何构建理想”的信息。这要求本文必须从事实研究转向学理研究,从规范意义上进行价值分析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理由陈述、逻辑推理和哲学批判。在这一过程中,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两个有利于化解矛盾的关键性见解:首先要以市场性供给取代高等教育中的“配给式”供给,这是调节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这是一种具有综合协调功能的矛盾调节策略。两个主张分别是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双重结构性供求矛盾朝着有利方向移动的“通解”和“特解”。当明确了何为理想和构建理想的基本思路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构建理想模式的现实途径,提出了八条政策创新方向。它们分别是关于如何构建我们想要的均衡模式和如何让这一模式发挥最佳功效的若干政策思路。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八种方案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政策组合,以互补的方式参与到构建理想模式的政策实践中,而不宜割裂地运用。只有这样,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双重供求矛盾才能在长效机制下走向综合协调意义上的动态平衡。这就达到了“治本”的目标,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思维,避免了只根据数据上的诊断直接为不同专业如何调整供给提出具体的、静态的标准答案。这正是本文将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有机结合的奥妙所在。
孙弘临[7](2016)在《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伴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我国物流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井喷式增长。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举办好物流类相关专业,助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高职高专院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殷云飞[8](2015)在《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招生人数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从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的校门走向会计工作岗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各院校因为没有很好地将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教育同研究生和普通本科层次的会计教育加以区别,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到今天为止,中小企业所占数量几乎已经达到了企业总量的九成,创造的产值占到全国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在大多数会计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因为中小企业工作量偏大,工资也比较低的原因不愿意选择到中小型企业工作的背景下,有着对会计专业人才巨大需求的中小型企业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本文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实例,在分析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与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对国内外一些已经取得广泛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未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李瑜[9](2015)在《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在国际化交流中物流专业英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掌握物流英语专业的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通过阐述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物流专业英语改革的途径。
吴文娟,吴洋洋,陈莞坚[10](2015)在《海南高职高专物流人才需求现状与培养思路——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物流伴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物流人才短缺使其步调不一,一些物流企业明确表明普通劳动力和中、高级人才都存在短缺现象,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海南物流人才需求问题,通过采用向海南物流企业发放调研问卷方式了解海南物流人才需求情况,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最后提出了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物流专业建设思路。
二、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1.1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 |
1.2 学生缺乏实践性素质 |
1.3 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
1.4 课程资源建设不足 |
2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对策 |
2.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
2.2 转变教学培养方式 |
2.3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
2.4 规划课程资源设置 |
3 总结 |
(2)“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对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 |
1.1 培养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的背景 |
1.2 培养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
2. 广西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策略 |
3.1 立足广西,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
3.2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创新高效的教学模式 |
3.3 强化实践教学 |
3.4 推进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
3.5 强化对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
4. 结束语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4)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的历程与困境 |
第一节 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典型性 |
第三节 泰州学院对韩语专业发展困境的初步研究与认识 |
第三章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学习与就业状况调研 |
第一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调研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走出困境的方向 |
第四章 应对韩语专业困境的对策 |
第一节 改进韩语专业课程设置 |
第二节 优化学校培养方案 |
第三节 改进实习方式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学习与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部分企业招收韩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调查结果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理解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 |
1.2 问题提出 |
1.3 文献回顾 |
1.3.1 对高等教育供求话题的一般分析或整体讨论 |
1.3.2 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 |
1.3.3 关于学生专业选择方面的研究 |
1.3.4 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 |
1.3.5 文献简评 |
1.4 研究思路和本研究的学术意义 |
1.5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说明 |
1.6.1 研究方法 |
1.6.2 变量说明 |
1.6.3 样本和数据说明 |
第二章 高校招生(供给)的专业/科类分布的描述性统计——基于样本高校面向浙江省理工类招生的数据 |
2.1 宏观层面:高校招生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分布 |
2.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
2.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
2.2 中观层面:高校招生的专业类别分布 |
2.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
2.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
2.3 微观层面:高校招生的专业分布 |
2.3.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
2.3.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
第三章 不同专业/科类的第一类需求表现的描述性统计——基于样本高校面向浙江省理工类招生的数据 |
3.1 宏观层面:不同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生源条件对比 |
3.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
3.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
3.2 中观层面:不同专业类别生源条件对比 |
3.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
3.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
3.3 微观层面:不同专业生源条件对比 |
3.3.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
3.3.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矛盾评估 |
4.1 第一类供求矛盾分析 |
4.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
4.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
4.2 第二类供求矛盾分析 |
4.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
4.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
4.3 事实评估小结 |
第五章 高等教育供求问题中的若干现象剖析 |
5.1 大类招生受学生欢迎吗? |
5.2 专业越来越不重要了吗?——基于专业“好坏”维度的讨论 |
5.3 专业也和学校一样有层次性吗? |
5.4 第一类需求中的“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 |
第六章 处理高等教育双重供求矛盾的规范研讨 |
6.1 研究逻辑的价值转向 |
6.1.1 非正规逻辑和后实证主义 |
6.1.2 把事实和价值结合起来 |
6.2 从“配给式”供给走向市场性供给是调节矛盾的必要条件 |
6.2.1 以市场为导向是走向任何供求平衡的基本前提 |
6.2.2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供给管理中存在的两个典型问题 |
6.2.3 改进的思路 |
6.3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是化解矛盾的最佳策略 |
6.3.1 现实中高等教育供求均衡的三种模式 |
6.3.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最具综合合理性 |
6.3.3 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的理论根据及其超越 |
第七章 构建理想:在向学生需求的倾斜中走向综合协调 |
7.1 从三个“不矛盾”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的综合合理性 |
7.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在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政策创新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本科样本院校名单 |
附录二: 高职高专样本院校名单 |
附录三: 合并后的50个本科专业类别名单 |
附录四: 合并后的40个高职高专专业类别名单 |
附录五: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 |
后记 |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后面加*号) |
(7)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
( 一) 专业起步晚, 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
( 二) 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不利 |
( 三) 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
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策略 |
( 一) 改善专业办学条件 |
( 二) 加快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 |
( 三)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8)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
1.3.1 创新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供需现状 |
2.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
2.2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素质要求 |
2.2.1 职业价值观 |
2.2.2 基本能力 |
2.2.3 专业能力 |
2.2.4 拓展能力 |
2.3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
第3章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3.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3.1.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
3.1.3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
3.2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果 |
3.2.1 专业建设根底扎实 |
3.2.2 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 |
3.2.3 实践教学体系不断优化创新 |
3.2.4 注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
3.3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
3.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
3.3.2 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够“职业化” |
3.3.3“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
3.3.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
3.3.5 评价体系不合理 |
第4章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先进经验 |
4.1 国内先进经验 |
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4.1.2“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 |
4.1.3“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
4.1.4“1+1+1”人才培养模式 |
4.2 国外先进经验 |
4.2.1 美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4.2.2 英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4.2.3 德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4.2.4 澳大利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4.2.5 加拿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第5章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对策 |
5.1 服务区域经济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
5.2 注重技能训练调整课程体系 |
5.3 校企深度融合改革教材编写 |
5.4 传统现代相结合改进教学方式 |
5.5 校内外实战并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
5.6 多措并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
5.7 系部联动建立多元化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 |
二、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
(二) 物流专业英语教材不完善 |
(三) 师资力量薄弱 |
(四) 教学方法单一 |
(五) 学习效果考评机制不科学 |
三、推动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
(一) 巩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 灵活英语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根据岗位需求选取适当的教材 |
(三)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
(四) 设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教学方法 |
(五) 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学评估机制 |
四、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杨建成. 河北农机, 2020(04)
- [2]“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探究[J]. 黄金芬.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0(07)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D]. 郭蕾. 山东大学, 2019(03)
- [5]优化培育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路径与对策[J]. 郝会霞. 物流科技, 2019(03)
- [6]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D]. 王旭辉. 厦门大学, 2017(01)
- [7]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探究[J]. 孙弘临. 山西青年, 2016(06)
- [8]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殷云飞. 河北大学, 2015(03)
- [9]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 李瑜. 英语教师, 2015(15)
- [10]海南高职高专物流人才需求现状与培养思路——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 吴文娟,吴洋洋,陈莞坚. 现代商贸工业,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