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马多治疗剖宫产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卓熙[1](2019)在《围产期抑郁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剖宫产是一种独特的外科手术。产妇在漫长的孕期和分娩过程中会经历生理和情绪的双重变化。围术期医师在制定剖宫产产妇的围术期方案时,除了考虑产妇的自身身体条件和一般外科因素外,还应该重视她们的心理因素。困扰产妇最常见的围产期心理障碍是围产期抑郁,包括产前抑郁(Antenatal depression,AD)和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D)。围产期抑郁影响产妇和婴儿结局,增加围产期不良事件。研究报道,患有AD的产妇在产后罹患PD的风险比没有AD者高7倍,并且AD会增加产妇接受剖宫产的机率。10项爱丁堡产后抑郁(10-item 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EPDS-10)量表常用于围产期抑郁的筛查,但尚未用于围术期术前AD评估并预测术后康复。因此,我们将首先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EPDS-10评估与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剖宫产围术期康复质量的预测和评估提供有关心理因素的证据支持。其次,由于缺乏实验室诊断方法,AD的诊断通常需要精神病学专家进行主观性的、专业的临床访谈来给出。可从外部进行测量的客观生物标志物是抑郁症个性化诊断和治疗的优良指导因素,代谢组学是寻找神经心理疾病生物标志物的一种可行并广泛使用的方法。然而,目前仍然缺乏基于代谢组学探讨产前抑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因此,我们还将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在剖宫产手术的妇女中寻找与AD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最后,由于剖宫产后产妇罹患PD的风险显着高于经阴道分娩者。如果不经干预,PD症状可能持续到产后2年,并且再次妊娠产妇的PD复发率达到40%。目前临床上对产后抑郁缺乏相应的干预手段,关于产后抑郁的干预研究也十分缺乏。本课题组的前期小样本研究发现,曲马多PCIA(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有改善产后抑郁的作用。曲马多PCIA是临床治疗术后疼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曲马多不仅是一种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还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潜力可以降低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对于有镇痛和抗抑郁双重需求的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曲马多或许是理想的围术期策略之一。因此,我们将通过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探讨术后曲马多PCIA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第一部分,产前抑郁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质量影响的观察性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我们回顾了2017年9月-2018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300例剖宫产产妇。先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查术前EPDS评分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关系。然后以术前EPDS评分是否≥10将受试者分为两组,根据影响术后恢复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倾向性匹配后,比较两组剖宫产术后恢复质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PDS-10得分和QoR-15(恢复质量量表)呈负相关(b’=-0.258,P<0.001)。随着EPDS-10得分的增加、抑郁状态的加重,QoR-15得分降低、术后恢复质量下降。通过倾向性匹配得到58对数据后分析,结果显示术前EPDS≥10的受试者的术后QoR-15得分更低,即产前有罹患AD高风险的产妇,其剖宫产术后恢复质量将比没有AD高风险的产妇更差。结论:随着剖宫产产妇术前EPDS-10得分的增加(抑郁状态的加重),术后QoR-10的得分降低(术后恢复质量下降)。第二部分,剖宫产产妇产前抑郁生物标志物筛查:一项基于血浆脂质组学的匹配、观察性研究方法:筛选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计划接受择期剖宫产的单胎孕妇。根据受试者术前有无产前抑郁症,分为产前抑郁组和非产前抑郁组。然后,两组根据年龄(±1岁)和BMI(±1 kg/m2)进行1:1匹配,最终每组各纳入30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脂质表达,寻找AD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课题组总共筛选了484名孕妇,最后招募66名受试者,包括33名患有重度产前抑郁症者和33名没有重度产前抑郁症者。鉴定出35种差异表达的脂质代谢物(P<0.05)。其中,Cholesterol sulfate(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16-0.930),PC(18:2(2E,4E)/0:0)为0.778(95%CI:0.662-0.895)。随后的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了CS(P=0.009)和PC(18:2(2E,4E)/0:0)(P=0.035)为产前抑郁症的有效预测风险因素,尤其是CS可能为AD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结论:血浆中CS和PC表达上调(尤其是CS),可能是预测产前抑郁有效的、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第三部分,曲马多PCIA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一项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在2017年9月2019年6月期间,我们招募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剖宫产产妇。考虑到产妇有产前抑郁和无产前抑郁的差别,根据术前EPDS≥10,我们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设计,按1:1:1随机分配合格受试者到曲马多PCIA(T组)、氢吗啡酮PCIA(H组)和罗哌卡因PCEA(R组)术后镇痛组中,比较三组在术后第4周和第3月的重度产后抑郁症(PD)的发生率。结果:从2017年9月27日到2019年9月5日期间,课题组总共纳入并随访了1230位剖宫产产妇。术后第4周重度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9.3%,虽然总体上T组发生率(6.6%)比H(10.2%)和R组(10.5%)低,但经过Bonferroni校正P值后,T组和H组(P=0.118)、T组和R组(P=0.09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前EPDS≥10的亚组人群中进行分析,T组的术后第4周重度PD发生率明显低于H组(16[16.5%]vs28[32.6%],OR 2.44;95%CI 1.214.93,P=0.011)和R组(16[16.5%]vs 29[30.9%],OR2.26;95%CI 1.134.51,P=0.019),Bonferroni校正P值后,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38)。术后第3月重度PD的发生率为7.9%;总体和亚组分析中,三组间重度PD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T组QoR-15得分(121.30±15.75)明显比H组(118.36±17.39;Bonferroni校正P=0.036)和R组(116.22±18.20;Bonferroni校正P<0.001)更高,即T组受试者的恢复质量更佳。T组术后当日、第2日睡眠质量和H组之间无差异(P=0.738;P=0.305);但显着优于R组(P=0.009;P=0.002)。H组术后当日睡眠质量显着优于R组(P=0.005),但两组在术后第2日无差异(P=0.073)。结论:术后48h内使用曲马多PCIA在发挥术后镇痛的同时,还能改善产前有高度抑郁风险的剖宫产产妇的重度产后抑郁发生率。并且,曲马多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质量和术后睡眠质量均有明显益处。
左思思[2](2020)在《阿片类镇痛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系统性评价以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评价与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新型与传统型阿片药物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进一步对非甾体抗炎药或者非甾体抗炎药复合阿片类药物等多模式镇痛给药形式,进行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与免疫抑制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及通过研究患者术后发生免疫抑制进而肿瘤转移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有免疫抑制、免疫紊乱的围术期患者选择术后镇痛方式提供循证依据。为围术期患者术后良好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第一部分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8年8月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Stata 14.0对主要指标镇痛效果、镇静效果、恶心以及呕吐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8年10月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对主要指标镇痛效果、白介素-6含量、T细胞亚群CD4+的含量、CD4+/CD8+的比值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1月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对主要指标镇痛效果、肿瘤坏死因子ɑ含量、白介素-6含量、T细胞亚群CD4+的含量、CD4+/CD8+的比值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收集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排除资料不完整,在手术治疗后不使用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镇痛的患者。风险因素分析按术后使用镇痛药情况将患者分成2组,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按术后有无转移复发将患者分成2组,分析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中性粒细胞、白细胞、镇痛药。所获资料风险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和病例对照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析各因素与术后患者发生免疫抑制进而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38项研究,共3048例患者。静息期镇痛效果综合排序第一为羟考酮,其次为舒芬太尼,最后为地佐辛,多数镇痛评分集中在1-4之间,镇痛效果较好。镇静效果综合排序第一为曲马多,总体在2-4分之间镇静效果较好。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排序第一为瑞芬太尼,最后为地佐辛。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排序第一为阿芬太尼,最后地佐辛。第二部分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802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吗啡的多模式给药镇痛效果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的多模式给药的镇痛效果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以及吗啡复合多模式给药的白介素-6含量、T细胞亚群CD4+的含量、CD4+/CD8+的比值进行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共纳入18篇文献涉及1162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吗啡、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复合的多模式给药镇痛效果、白介素-6含量、T细胞亚群CD4+的含量、CD4+/CD8+的比值进行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帕瑞昔布钠与吗啡、舒芬太尼复合多模式给药肿瘤坏死因子ɑ含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第四部分经过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饮酒、吸烟、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与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发生相关(P<0.10)。经过使用镇痛药与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分析,得出患者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联用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免疫抑制进而转移复发有相关性的趋势。结论:综合比较得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综合排序,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同药物组之间的镇痛效果差异逐步降低。羟考酮镇痛效果比较好但是同时其不良反发生率较高,总体上来看舒芬太尼同时兼具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点。氟比洛芬酯与吗啡、地佐辛的复合给药提示具有超前镇痛作用。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以及吗啡的多模式给药,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提高T淋巴细胞水平,保护免疫功能。帕瑞昔布钠与吗啡、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复合的多模式给药比单独使用阿片类镇痛效果好,同时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提高T淋巴细胞水平,保护免疫功能。男性、吸烟、饮酒、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术后患者更易发生免疫抑制进而转移复发,患者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联用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与转移复发有相关性的趋势。
陈夏华[3](2019)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单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寒战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老年人体质较差,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对手术和麻醉的刺激耐受能力较差。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常会发生术后寒战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目前,对于如何预防老年全麻患者术后寒战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符合标准的择期行全麻下单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曲马多、生理盐水三组,每组20例。均常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于术毕前30min分别使用右美托咪定、曲马多、生理盐水静脉单次泵入,观察上诉三组患者入麻醉复苏室后寒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术后7天MMSE评分和术后POCD发生率、探索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在降低老年全麻骨科患者术后寒战及术后POCD的发生率中是否有效;并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对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入复苏室后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的区别、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是否有差异,进一步阐明两种药物的优劣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右美组、曲马多组、盐水组三组。排除既往有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右美托咪定或者曲马多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心理性疾病、视力或听力障碍、MMSE评分小于24分的患者。三组患者均不使用术前用药,常规行气管插管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右美组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曲马多组给予1mg/kg曲马多,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OmL,盐水组直接使用10ml生理盐水。三组均使用微量注射泵以1mL/min匀速静脉输注,在10min内输注完成。记录入室时(T0)、给药前(T,)、给药后10min(T2)、给药后20min(T3)、气管拔管前(T4)、气管拔管后(T5)各个时刻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T);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中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入PACU后即刻(T6)、30mim(T7)、60min(T8)由经过培训的事先不知道分组情况的麻醉医生观察并记录患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复苏室内寒战发生的情况及寒战分级、芬太尼的补救性用量、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由经过培训的事先不知道分组情况的麻醉医生根据评分表记录患者术前1d(T9)及术后7d(T10)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评分分值。结果: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对于老年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寒战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都有明确的预防作用,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相比于曲马多组和盐水组拔管前后心率、血压更为稳定,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对于缓解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有帮助,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对于老年患者的术后镇静均有帮助,但曲马多组术后过度镇静患者较多,右美组仅一例出现镇静过度现象。曲马多术后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较多。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都可以减轻术后躁动的不良反应。(以上结果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骨科患者的全麻手术中不仅可以防治术后寒战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还可以稳定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给予术后满意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小,值得临床推广。
沈子靖[4](2021)在《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曲马多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探究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未来临床上产后镇痛用药的选择及产后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总共纳入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二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划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组(R组),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曲马多静脉镇痛组(T组),每组20例。每组均在住院后第一天接收EPDS评估。产妇入室后行常规监护,开放上肢外周静脉,行腰硬联合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至T6左右后开始手术,手术结束后连接相应镇痛泵。记录产妇术后4 h、8 h、12 h、24 h、48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等不良情况;记录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2 h、24 h、48 h的呼吸频率、心率的情况;记录产妇住院后第1天(D0)和术后3天(D1)、7天(D2)、14天(D3)的EPDS评分。结果:(1)三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产妇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组与R组、S组与R组在术后4 h、8 h、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术后24 h、48 h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T组及S组术后48 h内恶心、皮肤瘙痒、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6)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2 h、24 h及48 h呼吸频率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T组EPDS评分总体呈下降趋势,D1D3的EPDS评分与D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R组、T组与S组D1、D3的EPD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能为二次剖宫产产妇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治疗,同时能够改善EPDS评分,具有降低产后抑郁风险的潜力。
马月影[5](2020)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PCIA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术后疼痛会导致过度应激,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伤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围术期不良事件,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肠梗阻、尿潴留、血栓栓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等无不与此相关。理想的术后镇痛方式是多模式镇痛,即联合使用多种不同机制的镇痛药物或者镇痛技术来进行镇痛。术后镇痛药物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传统的镇痛药物舒芬太尼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然而其不良反应较多,部分病人难以耐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器官保护、镇静、抗焦虑、减少患者术后谵妄和躁动的作用,近年来其用于围术期镇痛的报道也较多。布托啡诺是阿片类受体部分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其适用于内脏痛,同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相较于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成瘾性低,毒性小。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广泛的临床作用使其在老年患者的多模式镇痛中有极大的优势,临床上相关研究也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剂量。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方法本研究方案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20),术后均行PCIA。S组:舒芬太尼(1.5μg/kg)+右美托咪啶(2μg/kg)+托烷司琼(0.2mg/kg)B1组:布托啡诺(0.1mg/kg)+右美托咪啶(2μg/kg)+托烷司琼(0.2mg/kg)B2组:布托啡诺(0.15mg/kg)+右美托咪啶(2μg/kg)+托烷司琼(0.2mg/kg)B3组:布托啡诺(0.2mg/kg)+右美托咪啶(2μg/kg)+托烷司琼(0.2mg/kg)。记录四组患者入室时(T1)、术后清醒即刻(T2)、术后4h(T3)8h(T4)、12h(T5)、24h(T6)、48h(T7)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T3~T7时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和T1、T2、T4、T6、术后3d(T8)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的评分;记录四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和术后PCA泵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疼痛救援情况以及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2.1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变化比较四组患者HR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显着(F=41.978,P<0.001)。组间比较,与S组相比,B1组HR在T4~T7时升高;与B2组比较,B1组HR在T4~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相比,S、B2、B3组HR在T2~T5时均下降,B2、B3组HR在T6、T7时继续下降,B1组HR在T6~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变化比较四组患者MAP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显着(F=53.396,P<0.001)。组间比较,与S组相比,B1组MAP在T7时升高;与B2组比较,B1组MAP在T5、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相比,四组患者MAP在T2时均升高,B1组MAP在T3~T7时继续上升,B3组MAP在T5~T7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比较3.1四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四组患者VAS评分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不显着(F=1.047,P=0.405>0.05)。组间比较:与S组比较,B1组患者VAS评分在T3~T7时升高,B2组患者VAS评分在T4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2组比较,B1组患者VAS评分在T5~T7时升高,B3组患者VAS评分在T3~T5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四组患者VAS评分整体呈下降趋势,相比较而言,B2组下降稍快。3.2四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四组患者Ramsay评分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显着(F=9.698,P<0.001)。组间比较:与S组比较,B1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3~T4时降低,B3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5~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2组比较,B1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3~T5时降低,B3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5~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3比较,B1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7时升高,B3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6~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与S组相比,B1组、B3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增加,首次排气、首次进流食时间下降;B2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首次进流食时间下降;与B2组比较,B1、B3组患者首次排气、首次进流食、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四组患者MMSE评分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显着(F=5.187,P<0.001)。组间比较:与S组相比,B1、B2组患者MMSE评分在T4、T6、T8时升高,B3组患者MMSE评分在T4、T6时升高;与B2组相比,B1组患者MMSE评分在T8时降低,B3组患者MMSE评分在T6、T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时刻相比,四组患者在T2、T4、T6时刻MMSE评分均下降;与T2时刻相比,四组患者在T6、T8时刻MMSE评分均升高,与T4时刻相比,S、B2组患者在T8时刻MMSE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四组患者镇痛补救情况比较 与S组相比,B1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增加;与B2组比较,B1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增加;且B1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高于有效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疼痛救援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患者因不耐受并发症而终止镇痛泵的使用。结论1、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且0.15mg/kg的布托啡诺效果最佳。2、与舒芬太尼组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可改善胃肠首次排气、首次进流食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促进其恢复。
庞秀霏[6](2014)在《耳穴压豆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耳穴压豆联合电针在腹腔镜下外科腹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评价耳穴压豆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疼痛患者中的镇痛效果,进一步完善腹部术后疼痛治疗的中西医结合工作模式,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腹腔镜下外科腹部术后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耳穴压豆联合电针组)和对照组(曲马多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腹部术后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电针镇痛的方法,耳穴压豆选取神门、交感、皮质下为主穴,再根据涉及的相关脏器选取相应的配穴;电针选取合谷、足三里。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50mg。通过观察术后麻醉清醒后首次疼痛(干预前)、实施干预措施后0.5、1、2、4、8、12h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另外对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安全性观察及腹部术后一般情况等作为相关评价指标,对镇痛护理效果进行定量的评价。全部数据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本研究共有120例患者,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研究期间,试验组有1例患者不满意镇痛效果、1例患者害怕电针、2例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接受其他治疗而中止试验,对照组有2例患者不满意镇痛效果改用其他镇痛方法而中止治疗。因此,最终本研究有效病例数为114例,试验组56例,对照组58例。干预前,对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有否腹部手术史、手术涉及相关脏器部位、手术时长、麻醉清醒首次发生疼痛的时间、首次疼痛的VAS评分、中重度疼痛各占的例数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疗效上,试验组在干预后0.5、1、2、4、8、12h的愈显率分别为44.64%、78.57%、82.14%、66.07%、57.14%、50%;对照组则为53.45%、74.14%、74.14%、56.90%、39.66%、37.93%。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在干预后0.5-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镇痛疗效相当,都能有效缓解疼痛;在干预后8-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时段试验组镇痛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后各时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对比干预前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都均能有效降低疼痛。在两组间干预后各时点的疼痛VAS评分分段比较方面,在干预后0.5~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时段两组缓解疼痛的幅度相当;在干预后8~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时段试验组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在两组干预后安全性观察有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电针在腹腔镜下外科腹部术后镇痛护理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并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促进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健和,胡焰,曹俊华,易利丹,彭六保[7](2013)在《非甾体抗炎药物注射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药物注射制剂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镇痛、解热、抗炎作用良好,不良反应少,为不能服用口服制剂的患者提供了选择空间。但目前有些研究涉及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治疗时间也相对较短,使其不良反应难以察觉,故上市后的监测将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非甾体抗炎药物注射制剂的研究进展,供临床和新药研发参考,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秦春雨,封学伟,王程荣,冯欣[8](2020)在《阿片类药物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可降低产妇体内应激反应,促进产后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哺乳。阿片类镇痛药常用于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常见阿片类镇痛药按照药理机制可分为纯阿片受体激动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及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单胺摄取药3类。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不仅与μ、κ及δ受体选择性有关,也与给药方式和用药剂量有关。阿片类药物的合理配伍不仅协同镇痛效果、降低药物剂量,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吗啡、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地佐辛、曲马多在乳汁中浓度低,可能不会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但应注意监测。本文对阿片类药物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刘康妮[9](2020)在《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肠道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结直肠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且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大多数临床医生推荐腹腔镜手术作为老年结直肠恶行肿瘤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是十分常见的症状,是机体应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造成机体生理环境紊乱,本文探讨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HM)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肠道手术术后镇痛,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肠道手术患者80例,年龄65~79岁,随机分为A组(氢吗啡酮0.03 mg/kg)、B组(氢吗啡酮0.04 mg/kg)和C组(氢吗啡酮0.05mg/kg),D组(舒芬太尼0.25ug/kg)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静脉注射氢吗啡酮,将四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以及拔管后T1(15 min)、T2(30 min)、T3(1 h)、T4(2 h)各时间点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ore)和不良反应如实记录下来。结果: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开双眼时间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四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B、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C组在T1、T2、T3时间点VAS评分低于D组,B组在T1时间点VAS评分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B组有1例发生恶心,C组有6例发生恶心,D组有5例发生恶心,B组恶心数与C组和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无呕吐例数,C组有3例发生呕吐,D组有1例发生呕吐,呕吐四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3例使用补救性镇痛药,B组、C组未使用补救性镇痛药,D组有5例使用补救性镇痛药,各组间比较,B组D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04mg/kg是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肠道手术术后单次镇痛的合适剂量。
郝妍妍[10](2019)在《纳布啡超前镇痛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超前镇痛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年龄5565岁,体重5575kg,ASAⅠ或Ⅱ级,将其分为试验组(N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10min,N组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0.2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T1)、术后2h(T2)、术后6h(T3)和术后12h(T4),经桡动脉取动脉血1.5ml做血气分析;留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ml,离心15min(2000r/min),收集上层血浆-80℃冻存待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记录T1T4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及镇痛药物追加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T1时血清IL-6、TNF-α、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4时,与T1时相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0的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间点,N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MAP、HR和VAS评分在T1时间点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2、T3、T4时MAP、HR和VAS评分均明显高于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间点N组患者MAP、HR和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两组患者之间Sp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药物追加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和提高患者舒适度,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可为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提供一种可选择的高效镇痛模式。图6幅;表7个;参192篇。
二、曲马多治疗剖宫产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曲马多治疗剖宫产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围产期抑郁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产前抑郁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质量影响的观察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三章 剖宫产产妇产前抑郁的生物标志物筛查:一项基于血浆脂质组学的匹配、观察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局限性 |
2.5 结论 |
第四章 曲马多PCIA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一项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产后抑郁的临床筛查意义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阿片类镇痛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系统性评价以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评价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新型与传统型阿片药物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1.1 研究类型 |
2.1.2 研究对象 |
2.1.3 干预措施 |
2.1.4 结果指标 |
2.2 排除标准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文献筛选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
3.3 Meta结果分析 |
3.3.1 术后镇痛效果 |
3.3.2 术后镇静效果 |
3.3.3 术后不良反应 |
4 结论 |
5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围术期患者免疫影响的系统性评价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1.1 研究类型 |
2.1.2 研究对象 |
2.1.3 干预措施 |
2.1.4 结果指标 |
2.2 排除标准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文献筛选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
3.3 Meta结果分析 |
3.3.1 术后镇痛效果 |
3.3.2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白介素-6(IL-6)含量 |
3.3.3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的含量 |
3.3.4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 |
4 结论 |
5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围术期患者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PCIA的镇痛效果与免疫保护的系统性评价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1.1 研究类型 |
2.1.2 研究对象 |
2.1.3 干预措施 |
2.1.4 结果指标 |
2.2 排除标准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文献筛选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
3.3 Meta结果分析 |
3.3.1 术后静息期镇痛效果 |
3.3.2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含量 |
3.3.3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白介素-6(IL-6)含量 |
3.3.4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的含量 |
3.3.5 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 |
3.3.6 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4 结论 |
5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围术期患者免疫抑制的影响和镇痛药应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横断面研究 |
2.1.1 一般资料 |
2.1.2 观察指标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风险因素分析 |
2.2.1 一般资料 |
2.2.2 观察指标 |
2.2.3 统计学方法 |
2.3 病例对照研究 |
2.3.1 一般资料 |
2.3.2 观察指标 |
2.3.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横断面研究 |
3.1.1 性别 |
3.1.2 年龄 |
3.1.3家族史 |
3.1.4 吸烟 |
3.1.5 饮酒 |
3.1.6 中性粒细胞 |
3.1.7 白细胞 |
3.1.8 镇痛药 |
3.2 风险因素分析 |
3.2.1 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3 病例对照研究 |
3.3.1 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3.2 镇痛药与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OR值及其95%CI |
4 结论 |
5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本论文创新性自我评价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单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寒战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内容 |
1.1 病例选取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退出标准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对象 |
2.1.2 药物及试剂 |
2.1.3 试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本研究麻醉流程 |
2.2.2 本研究的干预过程 |
2.2.3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 |
2.2.4 本研究的评分标准 |
2.2.5 本研究记录项目 |
2.2.6 研究中记录的监测指标、时间点和指标描述 |
2.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麻醉患者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剖宫产术后镇痛管理进展 |
2.1 疼痛的定义 |
2.2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来源 |
2.2.1 切口痛 |
2.2.2 宫缩痛 |
2.2.3 炎性痛 |
2.3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
2.3.1 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 |
2.3.2 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 |
2.3.3 对哺乳的影响 |
2.3.4 对情绪、心理的影响 |
2.4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方法 |
2.4.1 口服药物镇痛 |
2.4.2 肌肉注射药物镇痛 |
2.4.3 静脉自控镇痛 |
2.4.4 硬膜外自控镇痛 |
2.4.5 神经阻滞镇痛 |
2.4.6 局部镇痛 |
2.4.7 心理干预疗法 |
2.5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药物 |
2.5.1 局麻药 |
2.5.2 新型阿片类药物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分组 |
3.2 主要药品及仪器耗材 |
3.3 研究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研究流程 |
4.2 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
4.3 三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4.4 三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
4.5 三组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h内哺乳次数比较 |
4.6 三组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情况 |
4.7 三组新生儿术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及心率 |
4.8 三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PCIA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回顾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耳穴压豆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疼痛概述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外科腹部术后疼痛的认识 |
一、外科腹部术后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
二、外科腹部术后疼痛产生的机制 |
三、外科腹部术后疼痛临床危害 |
四、外科腹部术后疼痛的控制现状 |
五、外科腹部术后疼痛的镇痛治疗 |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外科腹部术后疼痛的认识 |
一、中医疼痛病因 |
二、中医疼痛的病机 |
三、中医镇痛疗法 |
第四节 外科腹部术后镇痛的护理概述 |
一、护士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二、外科腹部术后镇痛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样本含量估算 |
四、纳入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剔除标准及中止标准 |
七、不良事件发生与处理 |
八、具体试验方法 |
九、统计学分析 |
十、科研伦理 |
十一、限制条件及拟解决办法 |
十二、示意图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术后各时点疼痛VAS评分比较 |
三、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下床时间的比较 |
四、干预后安全性观察 |
五、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SD)比较 |
六、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疗效的比较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镇痛机理简析 |
一、曲马多镇痛简析 |
二、耳穴压豆及电针镇痛机理的探究 |
三、耳穴压豆及电针的穴位选择和主治 |
第二节 试验结果评价与探讨 |
一、耳穴压豆联合电针镇痛在降低疼痛和临床疗效方面 |
二、耳穴压豆联合电针镇痛在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下床时间方面 |
三、耳穴压豆联合电针镇痛在安全性方面 |
四、耳穴压豆联合电针镇痛效果满意度方面 |
第三节 耳穴压豆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疼痛护理应用中的创新性与可行性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非甾体抗炎药物注射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水杨酸类 |
羧酸类 |
1 布洛芬 (ibuprofen) |
2 萘普生 (naproxen) |
3 氟比洛芬酯 (flurbiprofen axetil) |
4 双氯芬酸 (diclofenac) |
5 吲哚美辛 (indometacin) |
烯醇酸类 |
1 美洛昔康 (meloxicam) |
2 氯诺昔康 (lomoxican) |
3 替诺昔康 (tenoxican) |
昔布类 |
结论 |
(8)阿片类药物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纯阿片受体激动药 |
1.1 吗啡 |
1.1.1 来源及作用机制 |
1.1.2 剖宫产术后使用吗啡的效果与安全性 |
1.1.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1.2 舒芬太尼 |
1.2.1 来源及作用机制 |
1.2.2 剖宫产术后使用舒芬太尼的效果与安全性 |
1.2.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2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
2.1 布托啡诺 |
2.1.1 来源及作用机制 |
2.1.2 剖宫产术后使用布托啡诺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
2.1.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2.2 地佐辛 |
2.2.1 来源与机制 |
2.2.2 剖宫产术后使用地佐辛的效果与安全性 |
2.2.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3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单胺摄取药 |
3.1 曲马多的来源与作用机制 |
3.2 剖宫产术后使用曲马多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
3.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9)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肠道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麻醉方法 |
2.3 数据采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四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 |
3.3 四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3.4 四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纳布啡超前镇痛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试验主要仪器及药品 |
1.1.3 麻醉方法 |
1.1.4 测量指标 |
1.1.5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1.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IL-6 水平情况 |
1.2.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情况 |
1.2.4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IL-10 水平情况 |
1.2.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1.2.6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SpO_2、PaCO_2 水平比较 |
1.2.7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镇痛药物追加情况 |
1.3 讨论 |
1.3.1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 |
1.3.2 纳布啡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1.3.3 纳布啡超前镇痛机制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2.1 纳布啡的药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 |
2.1.1 纳布啡的药理作用 |
2.1.2 纳布啡的药代动力学 |
2.1.3 纳布啡应用于腹腔镜手术 |
2.1.4 纳布啡应用于胸外科手术 |
2.1.5 纳布啡应用于产科手术 |
2.1.6 纳布啡应用于骨科手术 |
2.1.7 纳布啡应用于心脏手术 |
2.1.8 纳布啡应用于儿科 |
2.1.9 纳布啡应用于区域镇痛 |
2.1.10 纳布啡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
2.2 超前镇痛作用机制 |
2.2.1 超前镇痛作用机制 |
2.2.2 超前镇痛药物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A 视觉模拟评分登记表 |
附录 B 术后不良反应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登记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曲马多治疗剖宫产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围产期抑郁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 吴卓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
- [2]阿片类镇痛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系统性评价以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评价与临床研究[D]. 左思思.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单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寒战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 陈夏华. 皖南医学院, 2019(01)
- [4]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D]. 沈子靖. 吉林大学, 2021(01)
- [5]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PCIA效果[D]. 马月影. 郑州大学, 2020(02)
- [6]耳穴压豆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庞秀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7]非甾体抗炎药物注射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J]. 李健和,胡焰,曹俊华,易利丹,彭六保.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03)
- [8]阿片类药物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J]. 秦春雨,封学伟,王程荣,冯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11)
- [9]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肠道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D]. 刘康妮.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纳布啡超前镇痛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D]. 郝妍妍.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