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云鹏,李金华,李华平,李玲[1](2021)在《银杏超小卷叶蛾成虫羽化规律及其预测模型初探》文中指出银杏超小卷叶蛾的虫情调查和虫情预测通常是基于成虫羽化后留下的蛹壳来实现。基于2015—2019年的多年多点观测数据,明确了成虫蛹壳分布及成虫羽化规律,并探讨了温度与羽化进度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构建了该虫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银杏超小卷叶蛾蛹壳分布与寄主植株胸径有关,胸径20—30 cm的植株上蛹壳最多,太粗和太细的植株蛹壳数均偏少。此外,其分布还与光照有关,总体以向阳面偏多,背阴面偏少。银杏超小卷叶蛾有2个羽化高峰,其中3月底至4月初的羽化高峰期较为明显,羽化量占当年羽化总数的50%以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基于2月下旬和3月上旬的平均温度,初步建立了银杏超小卷叶蛾成虫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y=95.545-0.509x2-0.031x1x2,其R2为0.999 9,P为0.000 1,达到极显着水平,可以作为银杏超小卷叶蛾成虫测报模型参考应用。
陈立勇,刘娜,叶军,朱妍妍,张露,于齐[2](2021)在《气温和降水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的影响及预测模型构建》文中认为基于江苏省泰州市2007—2020年气候资料和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ginkgoicola Liu发生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气温和降水因子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影响,建立虫害发生率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率与羽化和孵化期平均降水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与平均气温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羽化和孵化期降水量是影响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的最关键因子;蛹期、滞育期气温和降水量对该虫发生率无显着影响。利用羽化和孵化期平均降水量可以预测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率,为5月中上旬防治关键期制订相应的防治预案提供参考。
朱永玲,李玲莉,王凤[3](2020)在《园林行业生物安全初探》文中指出结合园林行业发展,以园林植物为对象,初步探讨了植物跨境引种、苗木跨省调运、植物资源保护和生物技术应用四个涉及生物安全的内容。
万涛,唐国宏,田立超,何思瑶[4](2018)在《重庆地区银杏超小卷叶蛾生物防治技术初报》文中研究表明指出了银杏超小卷叶蛾是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2013年首次在重庆地区发现,近年来已成为重庆市危害较重的一种园林新害虫,其幼虫蛀食银杏短枝和当年生长枝的嫩茎,造成大量枯叶和落果,破坏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结合银杏超小卷叶蛾在重庆地区的发生规律,针对性地开展了生物防治试验,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程向东,程方[5](2016)在《城市园林主要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以宿迁市城区园林植物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植物种植方式和配置更加多元化,害虫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通过对园林植物(宿迁城区)主要虫情的调查,初步摸清主要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等,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危害规律,提出园林植物虫害防治建议和技术。
刁朝蕾[6](2015)在《银杏根腐病病原菌分离及防治药剂筛选》文中指出银杏常被应用于城市绿化,目前在国内各地均出现夏季焦叶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景观效果。调查发现,焦叶的银杏植株普遍存在根系腐烂的现象,且焦叶现象越严重,根系腐烂程度越严重。为找出银杏根系腐烂的主要致病菌及有效防治药剂,从而缓解银杏焦叶问题。本文对染病根系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及鉴定,在室内与田间进行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最终通过研究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确定最佳防治药剂。主要研究如下:(1)采用组织分离法,对4个地方的银杏根系病健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共分离得到21个菌株,其中19个真菌菌株,2个细菌菌株。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了2个真菌菌株SJZ-4,SJZ-5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导致银杏根系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根据菌落生长特征、外表形态及分生孢子形态等,初步确定这2个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利用带毒培养基对5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5种药剂对银杏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学药剂中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较好:菌株SJZ-4的EC50值为120.2263μg/ml,其他药剂EC50的值均在143.7655μg/ml以上;菌株SJZ-5的EC50值为189.0067μg/ml,其他药剂EC50的值均在210.3378μg/ml以上。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病原菌均产生优异的拮抗作用,稀释9600倍时对两种菌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3)采用灌根的方式将5种药剂施入土壤中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以药剂控制焦叶效果作为衡量指标间接反应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焦叶程度的分级作为衡量指标,稀释300倍的枯草芽孢杆菌控制效果最好;苯醚甲环唑及多菌灵的田间控制效果次之;噻霉酮、恶霉灵控制效果相对较差,但也起到控制作用。以银杏焦叶面积率作为衡量指标时,苯醚甲环唑、枯草芽孢杆菌控制效果显着的高于其他几个处理,银杏焦叶面积率在20%以下。以银杏焦叶病情指数为衡量指标时,枯草芽孢杆菌的控制效果最好,为71.11%;苯醚甲环唑次之,控制效果为56.31%,多菌灵、噻霉酮、恶霉灵的控制效果依次为48.54%,28.64%,12.62%。综上所述,经药剂处理后银杏根腐病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叶问题,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效果最好。(4)药剂进入土壤后,通过对土壤中镰刀菌菌落数量的测定可知,施药之后,土壤中镰刀菌的数量显着低于对照,随着时间的延长镰刀菌数量呈现趋于对照的趋势;生物防治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则持续显着的抑制了镰刀菌的数量。通过对根际和根围土壤中微生物菌落数量的测定分析得出,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高于根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用药初期(30d后),经噻霉酮、枯草芽孢杆菌、多菌灵杀菌剂处理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显着增加,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受到抑制;苯醚甲环唑、恶霉灵则显着抑制了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用药后期(105d),土壤中各微生物的数量呈现趋于对照的趋势。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枯草芽孢杆菌持续显着的抑制了镰刀菌的数量,而对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低于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从用药安全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可知,枯草芽孢杆菌是防治根腐病进而缓解银杏夏季焦叶问题的最佳药剂。
肖俊,邹萧[7](2014)在《银杏盆景树病虫害防治研究》文中认为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银杏白蚁(家白蚁)(Coptoterrnes formosanus Shiraki)、银杏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是危害银杏的主要病虫害。试验发现,40%多菌灵600倍液对银杏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5%,但使用成本较高,实际生产中可使用波尔多液(生石灰∶硫酸铜∶水=1∶1∶200),其成本相对低,且只需喷施1次就可达到70%的防治效果;乐果+敌敌畏(1∶1 000倍)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初孵幼虫的防治效果达92.25%,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将灭蚁灵20 g/株+80%敌敌畏300倍液从钻孔注入树干蚁巢内,再用泥上堵塞对白蚁防效达100%,且成本低、安全及污染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李轩[8](2013)在《北方部分城市银杏树夏季焦叶影响因子的研究》文中提出银杏具有观赏性佳、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味,故此成为园林中应用率较高的绿化树种之一,大量种植于城市公园、广场以及街道等园林绿地中。近年来,华北地区部分城市中很多银杏出现夏季焦叶的现象,这已成为制约银杏应用的最大障碍,也严重影响了银杏的景观效果。为了找到银杏焦叶的关键所在,并为今后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避免在以后银杏的养护管理上盲目制定养护措施,实现高效有序的人工管理提供依据。在此,本文对银杏夏季的焦叶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本文主要以北京、石家庄、唐山和济南四个城市为例,考察了多条以银杏为主要行道树,通过对银杏根系、立地环境、温度和水分、养护措施这几个因子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连续实地观测,总结出各影响因子与银杏焦叶的关系,并从中找到导致银杏焦叶的关键所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6月份最高温度基本维持在30℃以上,有时甚至达到40℃,而且空气湿度较低,天气干燥。在这种干热环境下,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加强,导致叶片和根系均需要大量的水分供给。然而这种天气不仅带来干燥环境,还容易形成干热风,极易导致土壤水分散失。由于银杏大多存在根系分布过浅的问题,根系生长良好得不到充分的水分供给,生长不良的根系水分缺失问题更加严重。(2)7月份进入北方雨季,降雨量增多,并常伴有暴雨发生,由于城市街道环境的特殊性,大量雨水聚集在绿地中无法排出,根系积水严重,而且79月,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土壤中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感染植株根系而出现腐烂、坏死现象,丧失吸水功能,导致叶片得不到水分供应,焦叶更加严重。(3)行道树的生长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整体,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也是复杂的。街道地上地下管线、人流量、车流量、柏油水泥路面的多少、树木两侧高大建筑的有无,以及树木生长所需的营养面积大小等,都对银杏的根系造成一定的影响。城市街道绿地土壤杂质较多、土质差,透水透气性、保水保肥性差,常会使植物根系生长不良,从而加剧银杏树夏季焦叶的问题。(4)通过在少雨季节,对比多次浇水或打孔埋管两种养护管理措施发现,经打孔埋管措施处理的街道银杏焦叶情况具有明显改善。可见向下疏导水分,引导根系向下生长,对避免5、6月份干热、土壤水分不足对根系需水量影响有很好的效果,但无法解决银杏烂根问题。(5)综上所述,所有银杏焦叶问题都与根系有关。其他影响因子也都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对银杏的根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根系引发的银杏焦叶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根系的吸水能力不足,如根系发育不良、分布浅,或根系埋土较深,吸收不畅等;二是根系腐烂。
姜德鸿,左雄中,祈守信,舒常庆,郭新安,苏杰,孙德权,邹世宏[9](2013)在《湖北随州银杏古树资源研究》文中提出随州曾都区现有银杏古树1 443株,树龄低于400年的占绝大多数,一、二、三级古树数量的比例为1∶2.10∶16.51。雄株特别少,且受人为破坏严重。银杏古树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当地一道特殊的景观或标志,管理养护粗放,亟待加强。本研究从加强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角度提出了初步建议。
侯雅芹[10](2012)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借鉴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以北京市为例探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自然灾害通常是指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海啸,泥石流或气象灾害等,林业生物灾害(病虫害)也是自然灾害,把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这一特殊灾种,可为传统上隶属于森林保护学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和分析框架,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做出基于林业人独特视角的学术贡献。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除森林火灾、风灾或冰雪灾害以外,包括昆虫、病原体、啮齿动物和杂草等在内的各类外来或本土林业有害生物所引起的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更是对森林和林业构成了巨大威胁。深入研究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运用文献阅读、经验研究、案例分析以及理论演绎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综述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以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其特点和基本思路。分析了作为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主要关注对象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及其入侵全过程。特别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概念,分别运用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定量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并结合北京市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实例演示。2.在参考其他灾种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几个典型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针对北京市的特殊情况,论述了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所在和改进思路。3.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管理的理论框架,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过程和北京市现有的相关预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方案。4.针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物资储备与资金保障问题,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治理等方面入手对北京市目前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略。5.概述了北京市近年来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密云县应对美国白蛾应急管理案例,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北京市市情和致灾风险对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分类。6.提出了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制化问题,重点分析研究北京市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不足,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策略。本文的创新或具有特色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首次把自然灾害应急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2.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并分别运用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定量方法建立了分析模型。3.进行了基于北京市市情和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二、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银杏超小卷叶蛾成虫羽化规律及其预测模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及天气概况 |
1.2 羽化进度调查 |
1.3 羽化进度划分 |
1.4 气象资料来源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银杏超小卷叶蛾蛹壳分布位置 |
2.2 银杏超小卷叶蛾成虫羽化进度 |
2.3 气温对银杏超小卷叶蛾成虫羽化进度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2)气温和降水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的影响及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气候因素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率影响程度分析 |
1.3 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气候因素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率影响程度 |
2.2 气温和降水量与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的相关性 |
2.3 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率预测模型的构建 |
3 结论与讨论 |
(3)园林行业生物安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跨境引种 |
2 苗木跨省调运 |
3 植物资源保护 |
4 生物技术应用 |
5 结语 |
(4)重庆地区银杏超小卷叶蛾生物防治技术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地点及方法 |
2.1 试验地点概况 |
2.2 试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发生现状 |
3.2 发生规律 |
3.3 防治效果 |
4 讨论 |
(6)银杏根腐病病原菌分离及防治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银杏概况 |
1.1.1 银杏的形态特征 |
1.1.2 银杏的生态习性 |
1.1.3 银杏的地理分布 |
1.1.4 银杏常见病虫害 |
1.1.5 银杏的价值及其应用 |
1.2 植物根腐病研究现状 |
1.2.1 根腐病的症状 |
1.2.2 植物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鉴定原则 |
1.2.3 植物根腐病的主要类型 |
1.3 镰刀型植物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
1.3.1 农业技术防治措施 |
1.3.2 生物防治措施 |
1.3.3 化学药剂防治措施 |
1.4 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1.4.1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因素 |
1.4.2 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银杏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 |
2.1 试验材料 |
2.1.1 病原菌分离及接种试验材料 |
2.1.2 病原菌分离使用的培养基、试剂和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材料的采集 |
2.2.2 病原菌的分离及纯化 |
2.2.3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病原菌初次分离结果 |
2.3.2 病原菌室内接种结果 |
2.3.3 病原菌室外盆栽接种结果 |
2.3.4 病原菌再分离结果 |
2.3.5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结果 |
2.4 小结与讨论 |
3 银杏根腐病病原菌室内毒力试验及田间试验 |
3.1 试验材料 |
3.1.1 室内毒力试验材料 |
3.1.2 室内毒力试验所用器材 |
3.1.3 田间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室内毒力试验方法 |
3.2.2 田间试验方法 |
3.2.3 田间试验调查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菌株SJZ-4 室内毒力试验结果 |
3.3.2 菌株SJZ-5 室内毒力试验结果 |
3.3.3 银杏焦叶程度控制效果 |
3.3.4 银杏焦叶面积控制效果 |
3.3.5 银杏焦叶病情指数 |
3.4 小结与讨论 |
4 银杏根腐病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所用的培养基和仪器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土壤采集的方法 |
4.2.2 根际土壤菌悬液配置方法 |
4.2.3 根围土壤菌悬液配置方法 |
4.2.4 土壤微生物数量计数方法 |
4.2.5 数据统计及分析的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土壤中镰刀菌数量的变化规律 |
4.3.2 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变化规律 |
4.3.3 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变化规律 |
4.3.4 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变化规律 |
4.4 小结与讨论 |
4.4.1 小结 |
4.4.2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银杏盆景树病虫害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叶枯病防治效果 |
2.2 超小卷叶蛾防治效果 |
2.3 白蚁防治效果 |
3 结论与讨论 |
(8)北方部分城市银杏树夏季焦叶影响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银杏概述 |
1.1.1 银杏的分布和栽培管理 |
1.1.2 银杏的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
1.2 植物焦叶的相关研究 |
1.2.1 植物叶枯病研究 |
1.2.2 植物焦叶病研究 |
1.3 银杏焦叶的研究现状 |
1.3.1 银杏叶枯病与生理性焦叶的区别 |
1.3.2 银杏叶枯病的研究进展 |
1.3.3 银杏生理性焦叶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样地概况 |
2.1 研究样地自然环境概况 |
2.1.1 区位分析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特征 |
2.2 研究样地银杏现状 |
2.3 研究样地所调查街道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1.1 气候条件调查 |
3.1.2 焦叶发生规律调查与统计 |
3.1.3 银杏生长环境调查 |
3.1.4 养护措施调查 |
3.1.5 根系调查 |
3.2 研究方法 |
3.2.1 实地外业调查 |
3.2.2 调查数据统计 |
3.2.3 综合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地区街道银杏焦叶的发生规律 |
4.1.1 北京 |
4.1.2 石家庄 |
4.1.3 唐山 |
4.1.4 济南 |
4.2 银杏根系生长变化规律 |
4.3 各地温度变化情况 |
4.4 各地降雨变化情况 |
4.5 各地银杏生长环境情况研究 |
4.5.1 北京 |
4.5.2 石家庄 |
4.5.3 唐山 |
4.5.4 济南 |
4.6 不同养护和管理措施研究 |
4.6.1 石家庄槐安西路的养护管理措施 |
4.6.2 唐山建设路的养护管理措施 |
5 讨论 |
5.1 温度对银杏焦叶的影响 |
5.2 降雨对银杏焦叶的影响 |
5.3 生长环境对焦叶的影响 |
5.4 不同养护措施对银杏焦叶的影响 |
5.5 根系与银杏焦叶的关系 |
6 结论 |
7 缓解银杏夏季焦叶的建议 |
7.1 干热引发银杏焦叶的解决建议 |
7.2 水涝引发银杏焦叶的解决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湖北随州银杏古树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银杏古树的数量与分布 |
(1) 随州市有银杏古树1 443株, 其中一级74株, 二级154株, 三级1 215株。 |
(2) 洛阳镇的银杏古树分布情况。 |
2.2 银杏古树的立地条件 |
2.3 银杏古树的树龄结构 |
2.4 银杏古树的性别比例 |
2.5 银杏古树的形态特征 |
2.6 银杏古树的生长状况和保护现状 |
3 结论与讨论 |
3.1 随州银杏古树资源的特征 |
3.2 银杏古树资源保护、利用与研究的探讨 |
(10)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森林与林业概述 |
1.1.2 突发事件概述 |
1.1.3 林业突发事件概述 |
1.1.4 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
1.1.5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概述 |
1.1.5.1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措施 |
1.1.5.2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 |
1.1.6 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
1.1.7 北京市林业突发事件概述 |
1.2 应急管理研究概述 |
1.2.1 公共危机管理 |
1.2.2 突发事件管理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
2.1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1 自然灾害 |
2.1.2 自然灾害管理 |
2.1.3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
2.2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 |
2.2.1 规范的信息收集与发布体系 |
2.2.2 各部门联动救灾体系 |
2.2.3 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体系 |
2.2.4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
2.2.5 灾后恢复体系 |
2.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 |
2.3.1 生物灾害管理的特殊性 |
2.3.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 |
2.3.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特点 |
2.3.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思路 |
2.4 林业外来生物灾害暴发的全过程分析 |
2.4.1 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背景 |
2.4.2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全过程分析 |
2.4.2.1 前边界(pre-border)阶段的管理 |
2.4.2.2 边界(mid-border)阶段的管理 |
2.4.2.3 后边界(post-border)阶段的管理 |
2.4.2.4 灾后(post-explosion)阶段的管理 |
2.5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评估 |
2.5.1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 |
2.5.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评估的方法 |
2.5.2.1 定性方法 |
2.5.2.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 |
2.5.2.3 定量方法 |
2.5.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定量评估 |
2.5.3.1 选择指标 |
2.5.3.2 获取指标值 |
2.5.3.3 强度值分级 |
2.5.3.4 发生强度评估 |
2.5.3.5 评估结果 |
2.5.4 实例演示 |
2.5.5 问题与讨论 |
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
3.1 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 |
3.2 国外几个典型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概述 |
3.2.1 澳大利业 |
3.2.1.1 澳大利亚灾害管理体制 |
3.2.1.2 澳大利业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
3.2.1.3 澳大利亚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
3.2.2 泰国 |
3.2.2.1 泰国自然灾害管理机构 |
3.2.2.2 泰国自然灾害管理规划系统 |
3.2.2.3 泰国的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 |
3.2.2.4 泰国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
3.2.3 德国 |
3.2.3.1 德国应急管理的基本体制 |
3.2.3.2 德国应急管理的主要特点 |
3.2.3.3 德国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
3.2.4 日本 |
3.2.4.1 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
3.2.4.2 科学而严密的应急管理体系 |
3.2.4.3 极强的公众防灾意识 |
3.2.4.4 齐备的应急保障设施体系 |
3.2.4.5 日本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
3.3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 |
3.3.1 基本体制框架 |
3.3.2 相关部门的职责落实 |
3.3.3 联防与联治机制的构建 |
3.3.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
3.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建设 |
3.4.1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人员构成 |
3.4.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控队伍存在问题 |
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管理 |
4.1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概念 |
4.2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体系 |
4.2.1 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 |
4.2.2 国家层次预案与地方层次预案 |
4.3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
4.3.1 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
4.3.2 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前提 |
4.3.3 灾害应急预案的框架图示 |
4.3.4 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
4.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
4.4.1 国家层次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的指导作用 |
4.4.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专项预案) |
4.4.3 区县突发林木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子预案) |
4.4.4 镇乡(街道)、有林单位突发林木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子预案) |
5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物资储备与资金保障 |
5.1 相关理论研究 |
5.1.1 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以及主要内容 |
5.1.2 公共物品、公共财政与风险责任分担 |
5.1.3 森林的公共物品属性 |
5.1.4 政府承担应对公共风险责任的支出定位 |
5.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物资储备现状 |
5.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储备物资体系建设 |
5.4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资金保障 |
6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 |
6.1 北京市林业与园林概况 |
6.1.1 园林与林业 |
6.1.2 北京市园林概况 |
6.1.3 北京林业与园林管理体系 |
6.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现状 |
6.2.1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概述 |
6.2.2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的新形势 |
6.2.3 北京市主要林木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 |
6.2.3.1 检疫性、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发生趋势 |
6.2.3.2 常发性林木有害生物近年的发生现状与预测 |
6.3 基于北京市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
6.3.1 已入侵北京并已定殖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 |
6.3.2 尚未入侵北京但具有严重危险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
6.3.3 尚未入侵北京且危险性较小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
6.3.4 尚未入侵北京且入侵风险很小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
6.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 |
6.4.1 密云县美国白蛾灾害应急管理 |
6.4.1.1 密云县美国白蛾发生状况 |
6.4.1.2 美国白蛾在密云县的主要侵袭树种 |
6.4.1.3 密云县美国白蛾应急管理措施 |
6.4.2 大兴区第二代美国白蛾成虫应急管理 |
6.4.3 奥运会前夕草地螟灾害应急管理 |
6.4.4 房山区美国白蛾和落叶松叶蜂灾害应急管理演练 |
6.4.4.1 案例1:房山区美国白蛾防控演练 |
6.4.4.2 案例2:房山区落叶松叶蜂防控演练 |
6.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总结 |
7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 |
7.1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的概念 |
7.2 北京市现有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立法体系 |
7.2.1 法律 |
7.2.2 行政法规 |
7.2.3 部门规章 |
7.2.4 地方法规 |
7.2.5 相关政策文件 |
7.2.6 其他法律文件 |
7.3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体系 |
7.4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基本原则 |
7.4.1 合法性原则 |
7.4.2 应急性原则 |
7.4.3 合理性原则 |
7.4.4 信息公开原则 |
7.4.5 公民权利最低保障原则 |
7.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的基本制度 |
7.5.1 灾害应急响应制度 |
7.5.1.1 市级响应 |
7.5.1.2 区县响应 |
7.5.2 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制度 |
7.5.3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
7.5.4 部门联动救灾制度 |
7.5.5 灾后恢复制度 |
7.6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律责任 |
7.6.1 行政责任 |
7.6.2 民事责任 |
7.6.3 刑事责任 |
8 结束语 |
8.1 总结与展望 |
8.1.1 林业生物灾害与一般自然灾害 |
8.1.2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
8.1.3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 |
8.1.4 法律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
8.2 创新或具有特色之处 |
8.2.1 首次把自然灾害应急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 |
8.2.2 首次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
8.2.3 基于北京市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
8.2.4 构建了完整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
8.2.5 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化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导师简介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sp.)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银杏超小卷叶蛾成虫羽化规律及其预测模型初探[J]. 刘云鹏,李金华,李华平,李玲. 江苏林业科技, 2021(02)
- [2]气温和降水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的影响及预测模型构建[J]. 陈立勇,刘娜,叶军,朱妍妍,张露,于齐. 中国森林病虫, 2021(02)
- [3]园林行业生物安全初探[J]. 朱永玲,李玲莉,王凤. 南方农业, 2020(20)
- [4]重庆地区银杏超小卷叶蛾生物防治技术初报[J]. 万涛,唐国宏,田立超,何思瑶. 绿色科技, 2018(01)
- [5]城市园林主要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以宿迁市城区园林植物为例[J]. 程向东,程方. 中国园艺文摘, 2016(09)
- [6]银杏根腐病病原菌分离及防治药剂筛选[D]. 刁朝蕾.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 [7]银杏盆景树病虫害防治研究[J]. 肖俊,邹萧. 农业灾害研究, 2014(12)
- [8]北方部分城市银杏树夏季焦叶影响因子的研究[D]. 李轩.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9]湖北随州银杏古树资源研究[J]. 姜德鸿,左雄中,祈守信,舒常庆,郭新安,苏杰,孙德权,邹世宏. 湖北林业科技, 2013(02)
- [10]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市为例[D]. 侯雅芹.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5)
标签:林业;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预案体系; 银杏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