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猝死病因及防治研究

家畜猝死病因及防治研究

一、家畜猝死症病因探讨及防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萌[1](2020)在《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山东省鲁中地区饲养的莱芜黑山羊羔羊经常发生以瘫痪为主要病症的疾病。该病每年都有发生,并且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给养殖场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羔羊瘫痪症的发病原因复杂,瘫痪的种类和临床表现多样,为本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为分析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发病的具体原因,制定防治措施,本研究于2019年3月至12月对山东莱芜、钢城、肥城3个地区的莱芜黑山羊养殖场的羔羊瘫痪发病、死亡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瘫痪羔羊进行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观察,采样进行血常规、血糖和细菌性感染血清学检测,对血涂片染色镜检,此外对发病羊场的饲草料和瘫痪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羔羊瘫痪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周龄。发病羔羊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行走困难和瘫痪,多数出现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体表淋巴结肿胀,个别病例伴有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瘫痪羔羊的白细胞总数均高于正常范围。瘫痪羔羊血糖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羔羊(P<0.05)。瘫痪羔羊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肠杆菌、链球菌、魏氏梭菌等混合感染情况。瘫痪羔羊血清中铁、铜、镁、硒、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健康羔羊存在差异,莱芜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铁、镁、硒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钢城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铁、铜、镁、硒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肥城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钙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引起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的主要病因为微量元素缺乏代谢异常、低血糖引起病羊的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和抵抗力下降,继发大肠杆菌、链球菌和魏氏梭菌等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羔羊的病情加重和死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为防治羔羊瘫痪提供了以下措施:在母羊产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补充微量元素;在母羊产前半月免疫羊快疫四联疫苗;加强羊舍、产房等环境消毒工作;加强羔羊的保育工作;对瘫痪羔羊,及时补充钙、硒、铁、镁等微量元素,补充体液和葡萄糖,同时配合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等措施进行防治。通过生产应用,这些措施对羔羊瘫痪的防治具有明显效果。

李常挺[2](2020)在《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广西肉牛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牛只存栏数量的增长和饲养密度的增大,疫病发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了解并掌握广西肉牛的疫病流行与发生情况,发现新的疫病以及过去曾严重流行得到控制、现在又重新危害养牛业的再发疫病,2018-2019年在广西肉牛肉羊创新团队疫病控制专家团队带领下,通过临床接诊、现场采样、病理剖检和类症鉴别方法,结合实验室诊断,发现了4种可能危害产业发展的重要疫病病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发病犊牛体温正常、表现流涎、口腔糜烂,无异物接触和口腔损伤史。刮取病牛齿龈糜烂充血增生物和痂皮病料,PCR检测口蹄疫病毒、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流行热病毒均为阴性;该病料样品扩增出91 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 Bank的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5.56%,表明样品含有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结合发病犊牛的临床特征性症状,可以确定该犊牛感染牛丘疹性口炎病毒而引起发病。2、牛乳头瘤病毒。病牛的特征性临床症状主要是在头部、颈部和背部皮肤出现明显的瘤状物,突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一,椰菜花样,最大的瘤状物直径可达8 cm,精神、食欲、体温等均无异常。瘤状物压片镜检未发现寄生虫,涂片染色镜检也未见细菌。瘤状物制作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表皮和真皮增生、癌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癌巢中心细胞角化过度,呈同心圆状结构,形成典型的癌珠。PCR检测瘤状物病料为牛乳头瘤病毒阳性。设计5对引物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胶回收PCR产物,克隆,筛选阳性质粒送测序。采用生物学软件MEGA对获得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牛乳头瘤病毒-1型处在同一分支。3、牛源志贺氏菌。某牛场突发一起高热不退、呼吸急促、腹泻拉血便的急性病例,病牛死亡前表现前后脚划动、似游泳的神经症状。从病死牛的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表型特征、16Sr 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是志贺氏菌。以0.5麦氏比浊菌浓度进行小鼠致病力试验,接种细菌的10只健康小鼠24 h内全部死亡,死亡率100%。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对该菌有作用,临床联合应用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有效减少牛只的急性死亡。4、A型产气荚膜梭菌。2019年4-10月,广西百色、合浦、河池、北海、南宁等地出现牛突发的急性猝死病例,现场病理剖检可见死亡牛腹部明显膨胀,十二指肠和空肠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肺出血。从上述5个病例的肠粘膜内容物中均分离获得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经表型特征、生化试验和产气荚膜梭菌特异性引物PCR鉴定,该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其他脏器均未分离出细菌。接种分离菌的10只健康小鼠36 h全部死亡,死亡率100%。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拉定钠、头孢曲松钠和氨苄西林5种药物敏感。结论:通过对4类病例的病原检测,结合资料查新,可以确定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牛乳头瘤病毒、牛源志贺氏菌为广西肉牛新发疫病的病原。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广西肉牛再发疫病的病原。这4种新发再发病原对广西肉牛养殖具有一定潜在的威胁,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对病原学开展深入研究和研发新型快捷检测技术,为广西肉牛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杜娟[3](2019)在《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的污染及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视畜禽排泄物污染问题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防止畜禽粪尿污染,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生态,通过我国畜禽排泄物污染的现状,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探究如何防治污染的有效对策。

朱凯宗[4](2019)在《山东地区鹿肠毒血症的综合诊断及致病性研究》文中提出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属于芽孢杆菌科,梭状芽孢杆菌属,魏氏梭菌种,属温和厌氧菌,革兰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该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或酶类,目前发现的外毒素多达12种(α、γ、ε、θ、κ、μ和ν),四种毒素(α、β、ε和ι)起主要致病作用,根据细菌产生的毒素不同,可将此菌分为A–E五个血清型。该菌会引起猪、牛、鸡坏死性肠炎或是肠毒血症等。本文对鹿肠毒血症病例进行综合诊断,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山东某地区发生了鹿的突然死亡,发病鹿群具有典型的鹿肠毒血症临床症状,鹿群发病急,死亡率高达50%以上,患者均为营养较好的青壮年鹿,死亡鹿均表现为腹部膨气。病理剖检,尸僵完全,黏膜发绀;各脏器出现出血斑或弥漫性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发现大量细胞多发生坏死,肠道以弥漫性出血为主。镜检肠内容物的涂片,可见到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的粗大杆菌。厌氧环境下培养后在TSC琼脂平板上,形态为圆形、突起、表面光滑,菌落中央呈黑色。卵黄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灰色至灰黄色、表面光滑半透明的圆形菌落,菌落周围及底部形成乳白色的混浊带。细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发现与产气荚膜梭菌结果一致。经过多重PCR鉴定,产物进行1.5%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发现只在324bp处出现一条亮带。与NCBI的参考株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12个分离株的序列与其它已发表的产气荚膜梭菌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说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中我们将肠毒素和分离得到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发现该菌对小鼠和雏鸡同样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通过对流行鹿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型,发现目前流行较多的依然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

温新水[5](2017)在《不同源产气荚膜梭菌交叉感染及类毒素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污水、饲料、食物、粪便以及人畜肠道中。该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类,其主要毒素是α、β、ε和ι,其中α毒素是最为主要的一种毒素,各个菌型的产气荚膜梭菌都能产生,其中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α毒素量最多,不同菌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A型产气荚膜梭菌能引起家畜的多种肠道疾病,比如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以及创伤性坏疽等疾病。此外,A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近年来,家畜的“猝死症”一度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疫情的暴发十分必要。做到科学有效预防,必须采用安全的疫苗,针对不同的毒素型采用不同的抗原组成成分,故对疫区流行的产气荚膜梭菌菌型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动物舍环境中分布的产气荚膜梭菌不仅与动物健康关系密切,也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有意义重大。因此,动物舍环境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与毒素型鉴定,对于认识其流行病学特点,有针对的免疫预防很有必要。本实验从不同的动物舍分离与鉴定了产气荚膜梭菌。通过多重PCR的方法,分别鉴定了猪源、兔源、牛源和禽源的产气荚膜梭菌,它们的血清型均为A型菌,这与动物舍环境、动物体内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大量存在有关。本实验选择取SPF鸡和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动物,进行攻毒实验,分析比较不同动物源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力、交叉感染以及致病性的差异。在A528、兔源、猪源和牛源之间,牛源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力最强,发病率可达到80%,猪源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力最弱,发病率只有20%左右。揭示了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筛选疫苗株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还成功制备了鸡源和兔源两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然后用制备的两种类毒素疫苗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保护,21天后,对免疫过的实验动物注射2个致死量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确认了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交叉保护可知,鸡源和兔源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可以跨种保护易感动物,这为以后关于动物魏氏梭菌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些依据,也多了一种选择途径。

白丽娟,马超,高菊梅,黄龙,刘溪媛,孙栎,许卫戈,许立华[6](2014)在《中卫市香山乡羔羊猝死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文中指出为了研究宁夏中卫市香山乡于2012年12月初到2013年2月初期间发生的山羊羊羔猝死疫情原因,试验基于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死羔羊及濒死期羔羊各种脏器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和鉴定;根据药敏试验确定首选药物为头孢他啶、新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结果表明:此次疫情的主要病原菌为巴氏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链球菌;对患病羔羊采用头孢他啶治疗后,临床症状显着改观,治愈率为93%以上。说明此次检测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王方山[7](2014)在《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研制及保护效果的评价》文中认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菌主要产生α、ε毒素,可以引起羔羊、绵羊、山羊、牛以及灰鼠的肠毒血症。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因此动物一旦发病往往尚未得到有效治疗即发生死亡。因此为了切实有效的控制本病的传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的措施。目前使用的商用联苗注射免疫剂量较大,接种家畜的反应较重,而且部分疫苗的免疫效果存在争议,质量需要做进一步改进,因此研究免疫保护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疫苗来预防本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种(NCTC8346)进行复苏、增菌、产毒,再用0.22um蔡氏滤器过滤除去菌体得到毒素溶液,然后用甲醛对毒素进行灭活并加入白油佐剂制得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再对制备的类毒素疫苗进行剂型检查、无菌检验、安全检验、有效免疫剂量试验和抗体消长规律试验。结果研究表明,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外毒素用终浓度为0.3%甲醛96h即可完全灭活且其抗原性依然良好;对制备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检验结果完全符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攻毒保护实验表明,对绵羊的有效免疫剂量为2ml/只,当抗毒素抗体效价一级阳性(血清样品抑制分数大于36.7%时)可有效地预防绵羊肠毒血症的发生;用制备的类毒素疫苗接种绵羊后从第二周即产生抗毒素,抗体迅速升高,到第八周达到最高峰为三级阳性,之后抗体水平开始下降,但是24周时抗体依然在三级阳性程度的范围内,因为3-24周测得样品抑制分数大于36.7%,且大部分时间毒素抗体处于三级阳性的范围内,所以该类毒素疫苗免疫保护期可以设定为六个月以上。本研究解决了传统菌苗注射免疫剂量较大,接种家畜的反应较重等问题,研究制备出具有免疫效力强、无毒副作用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以用于针对牛羊等反刍类动物肠毒血症预防,并为进一步研制多联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打下基础。

达能太,赵宝玉,李国中,唐雪荣,杨平,张淑英,付登胜,王尚礼,苏日拉格[8](2013)在《阿拉善左旗牛羊猝死症病因学调查与预防》文中研究指明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属于沙漠湖盆地区,境内主要牧草有芦苇、白刺、盐爪爪等,可食牧草种类单一,有些嘎查主要以芦苇为主,家畜一年四季主要以采食芦苇维持生命。2005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每年5月中下旬6月上旬牛羊发生一种以突然发病、站立不稳、呻吟不安、迅速腹胀倒地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猝死症,给当地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经发病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学分析和治疗性诊断,确诊为牛羊采食了冻伤后再次萌发的芦苇幼苗所引起的氢氰酸中毒。通过采取发病牧场转场试验和及时进行特效解毒治疗等防治措施,基本控制了牛羊猝死症在该地区的流行。

卢田粉[9](2012)在《产气荚膜梭菌α和ε毒素蛋白高效表达体系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引起各种动物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和人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分为A、B、C、D、E5型,其致病因子是菌体产生的外毒素。其中α和ε两种毒素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导致动物致死性肠毒血症,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α和ε毒素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我们开展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构建能够高效表达α毒素的重组菌株和ε毒素的重组菌株;然后,分别制备包涵体粗提物,单个免疫以及共同免疫家兔,以此检测其免疫保护性,目的在于有效防控由α和ε毒素引起的牛、羊肠毒血症。首先D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培养复活,提取DNA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其α和ε毒素的部分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以常规基因重组技术,将回收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得到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该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摸索诱导最优条件,将最佳条件下的诱导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并经镍柱亲和纯化目的蛋白,PBS透析,Western blot检测了蛋白的特异性;将纯化的α和ε毒素蛋白200ug分别混以免疫弗氏佐剂免疫家兔A组和B组,α和ε毒素蛋白各100ug混以免疫弗氏佐剂共同免疫家兔C组,定期取血清并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滴度,得到α毒素、ε毒素、α和ε毒素三个抗体消长规律图谱。结果表明,PCR扩增出长度为780bp的产物,通过Blast比对,确认为α毒素基因;PCR扩增出长度为972bp的产物,通过Blast比对,确认为ε毒素基因,表达载体pET-28a和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T载体分别双酶切,并将酶切后的线性pET-28a回收产物和酶切后的目的片段回收产物进行连接,成功构建了pET28a-α重组菌株和pET28a-ε重组菌株。表达产物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获得大小分别为28.9KD和36.9KD特异的表达条带,表达量可分别达到32.12%和32.8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以表达的α毒素蛋白的包涵体粗提物和ε毒素蛋白的包涵体粗提物分别作为抗原,二次免疫家兔后,抗血清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经α毒素蛋白免疫的家兔在第4周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为5.7log2;经ε毒素蛋白免疫的家兔在第4周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8.7log2;经α和ε毒素蛋白共同免疫的家兔在第6周抗体效价达到最大值为4.7log2。本研究的结论:构建的两株重组菌株BL21(DE3)能分别高效表达α和ε毒素,而且该毒素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性,单个的免疫家兔,效果比较好,共同免疫家兔也获得了一定的效价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研制肠出血症的双价基因工程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10](2011)在《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不少地方经常发生,尤其是高温高湿夏季。

二、家畜猝死症病因探讨及防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畜猝死症病因探讨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羔羊瘫痪症的概述
        1.1.1 羔羊瘫痪发生原因
    1.2 引起羔羊瘫痪症的常见疾病
        1.2.1 遗传性疾病
        1.2.2 神经性疾病
        1.2.3 中毒性疾病
        1.2.4 营养代谢性疾病
        1.2.5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1.2.6 细菌感染性疾病
    1.3 微量元素代谢病引起的瘫痪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料来源
        2.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2.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调查发生流行情况
        2.2.2 临床症状观察
        2.2.3 病理解剖观察
        2.2.4 实验室检测
        2.2.5 饲草微量元素检测
        2.2.6 血清微量元素检测
        2.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发生流行情况
    3.2 临床症状表现
    3.3 病理剖检变化
    3.4 实验室分析
        3.4.1 血常规分析
        3.4.2 血涂片分析
        3.4.3 血糖分析
        3.4.4 血清学分析
    3.5 饲草微量元素分析
    3.6 血清微量元素分析
4 防治
    4.1 防治措施
        4.1.1 治疗原则
        4.1.2 治疗方案
        4.1.3 预防措施
    4.2 防治效果
5 讨论
    5.1 微量元素代谢缺乏引起羔羊瘫痪
    5.2 继发细菌性疾病加重病情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2)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肉牛业的发展概况
    1.2 新发再发疫病的定义
    1.3 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研究状况
        1.3.1 牛丘疹性口炎研究进展
        1.3.2 牛乳头瘤研究进展
        1.3.3 志贺氏菌病研究进展
        1.3.4 产气荚膜梭菌病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牛丘疹性口炎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1.3 样品来源
    2.2 方法
        2.2.1 临床检查与样品采集
        2.2.2 引物合成及PCR扩增
        2.2.3 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2.3 结果
        2.3.1 临床检查结果
        2.3.2 PCR扩增结果
        2.3.3 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牛乳头瘤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3.1 材料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1.3 样品来源
    3.2 方法
        3.2.1 病变观察和显微镜检查
        3.2.2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
        3.2.3 PCR扩增
        3.2.4 BPV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病变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结果
        3.3.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3.3.3 PCR扩增结果
        3.3.4 BPV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牛源志贺氏菌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4.1 材料
        4.1.1 主要仪器设备
        4.1.2 主要试剂
        4.1.3 病料来源及试验动物
    4.2 方法
        4.2.1 发病情况调查及病理剖检
        4.2.2 细菌分离培养
        4.2.3 细菌16Sr RNA基因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
        4.2.4 生化试验
        4.2.5 药敏试验
        4.2.6 致病性试验
    4.3 结果
        4.3.1 发病情况调查及病理剖检结果
        4.3.2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4.3.3 细菌16Sr RNA基因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4.3.4 生化试验结果
        4.3.5 药敏试验结果
        4.3.6 致病性试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牛产气荚膜梭菌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5.1 材料
        5.1.1 主要仪器设备
        5.1.2 主要试剂
        5.1.3 病料来源及试验动物
    5.2 方法
        5.2.1 流行病学调查
        5.2.2 细菌分离培养
        5.2.3 生化试验
        5.2.4 药敏实验
        5.2.5 致病性试验
        5.2.6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
        5.2.7 细菌PCR扩增和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型鉴定
    5.3 结果
        5.3.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5.3.2 细菌分离结果
        5.3.3 生化试验结果
        5.3.4 药敏试验结果
        5.3.5 致病性试验结果
        5.3.6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5.3.7 细菌PCR扩增和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
    5.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的污染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禽排泄物污染现状
    1.1 我国畜禽排泄物总量概况
    1.2 畜禽排泄物污染环境的原因
2 畜禽排泄物污染的危害分析
    2.1 对水体的危害
    2.2 对土壤的危害
    2.3 对大气的危害
    2.4 传播人畜共患病
3 畜禽排泄物污染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行政执法,通过政策法规控制污染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3.3 科学调配饲料,降低污染
    3.4 规范各种药物、添加剂及消毒剂的使用
    3.5 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
4 结论

(4)山东地区鹿肠毒血症的综合诊断及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1 国内流行状况及危害
    1.2 病原形态及生化特征
    1.3 细菌的类型及毒素的生物学研究
    1.4 致病机制
    1.5 病理学变化
    1.6 诊断方法
    1.7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试验一 鹿肠毒血症的综合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仪器设备
        1.3 试剂配制
        1.4 方法与步骤
        1.4.1 临床诊断
        1.4.2 病理组织学诊断
        1.4.3 显微镜检查
        1.4.4 生化鉴定检测
        1.4.5 应用多重PCR进行鉴定和分型
        1.4.6 PCR产物胶回收及鉴定
        1.4.7 连接
        1.4.8 DH5α的制备
        1.4.9 转化
        1.4.10 重组质粒鉴定
        1.4.11 测序分析
        1.4.12 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分析
        2.2 临床症状
        2.3 剖检病变
        2.4 病理组织学检测
        2.5 病料涂片镜检结果
        2.6 细菌的分离培养
        2.7 细菌生化鉴定的结果
        2.8 多重PCR鉴定结果
        2.9 同源性及进化分析
        2.10 药敏试验结果
        2.11 干预治疗
    3 讨论
试验二 鹿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肠内容物毒素测定结果
        2.2 分离菌毒力测定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不同源产气荚膜梭菌交叉感染及类毒素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产气荚膜梭菌概述
    1.2 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
    1.3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蛋白的介绍
        1.3.1α毒素
        1.3.2 β毒素
        1.3.2.1 β1 毒素
        1.3.2.2 β2 毒素
        1.3.3 ε 毒素
        1.3.4 Delta毒素
    1.4 产气荚膜梭菌病在国内外流行情况
    1.5 产气荚膜梭菌病致病机理及防控措施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培养基和菌种
        2.1.1.1 不同动物源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
        2.1.1.25%绵羊血平板
        2.1.1.3 产毒培养基Gordon汤
        2.1.1.4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FT)
        2.1.1.5 酪蛋白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培养基(TSC)
        2.1.1.6 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G..P)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验仪器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方法
        2.2.1 不同动物源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与鉴定
        2.2.1.1 细菌涂片镜检
        2.2.1.2. 分离纯培养
        2.2.1.3 生化实验
        2.2.1.4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模板
        2.2.1.5 多重PCR实验程序
        2.2.2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制备
        2.2.2.1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制备
        2.2.2.2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的粗提
        2.2.2.3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的精提和纯化
        2.2.3 动物攻毒实验
        2.2.3.1 实验动物SPF鸡攻毒实验
        2.2.3.2 实验动物新西兰白兔攻毒实验
        2.2.4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效果实验
        2.2.4.1 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制备
        2.2.4.2 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实验
        2.2.4.3 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制备
        2.2.4.4 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实验
3.结果和分析
    3.1 不同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与鉴定
        3.1.1 细菌的临床分离
        3.1.2 细菌的形态观察
        3.1.3 细菌分离纯培养
        3.1.4 生化培养
        3.1.5 菌型鉴定结果
    3.2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动物攻毒实验结果
        3.2.1 SPF鸡攻毒实验结果
        3.2.2 新西兰白兔攻毒实验结果
    3.3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效果
        3.3.1 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结果
        3.3.2 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结果
4.讨论
    4.1 本试验课题的研究意义
    4.2 实验动物的选择
    4.3 分离鉴定不同畜舍的产气荚膜梭菌
    4.4 α毒素制备及纯化
    4.5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及致病性差异性比较
    4.6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效果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卫市香山乡羔羊猝死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临床诊断
    2.3 病料采集
    2.4 微生物学检查
    2.5 药敏检测
    2.6 药物治疗及预防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2 诊断结果
        3.2.1 临床症状
        3.2.2 病理剖检
        3.2.3 微生物学检查结果
        3.2.4 药敏试验结果
    3.3 治疗效果
4 讨论与结论

(7)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研制及保护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产气荚膜梭菌简介
    1.2 产气荚膜梭菌病在国内外流行状况
    1.3 产气荚膜梭菌疾病致病机理及防控措施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种与培养基
        2.1.1 D 型产气荚膜梭菌种
        2.1.2 5%绵羊血-1%葡萄糖琼脂基础平板
        2.1.3 产毒素培养基——Gardon 汤
        2.1.4 PBS(1000ml 配制
        2.1.5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2.2 实验动物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4.1 饱和硫酸铵的配制
        2.4.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主要试剂及配制
        2.4.2.1 30%丙烯酰胺的配制
        2.4.2.2 10%SDS 的配制
        2.4.2.3 1.5 M Tris-CL 的配制
        2.4.2.4 10%APS 的配制
        2.4.2.5 Running Buffer 的配制
        2.4.2.6 染色液的配制
        2.4.2.7 脱色液的配制
        2.4.3 汞类防腐剂残留量测定主要试剂及配制
        2.4.3.1 0.05%双硫腙浓溶液的配制
        2.4.3.2 0.00125%双硫腙滴定液的配制
        2.4.3.3 20%盐酸羟胺试液的配制
        2.4.4 甲醛残留量的测定主要试剂及配制
        2.4.4.1 醋酸—醋酸铵缓冲液配制
        2.4.4.2 乙酰丙酮试液配制
        2.4.4.3 甲醛溶液含量标定
    2.5 试验方法
        2.5.1 菌种的复苏
        2.5.2 细菌增菌
        2.5.3 毒素的制备
        2.5.4 验证毒素α、ε的存在
        2.5.4.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外毒素中存在α、ε
        2.5.4.1.1 D 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粗提
        2.5.4.1.2 粗提毒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5.4.2 应用 ELISA 试剂盒检测外毒素中存在α、ε
        2.5.5 D 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毒力测定
        2.5.6 毒素的灭活及类毒素疫苗的制备
        2.5.6.1 D 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灭活时间的测定
        2.5.6.2 白油佐剂类毒素疫苗的制备
        2.5.7 类毒素疫苗的检验
        2.5.7.1 类毒素疫苗物理性状检验
        2.5.7.1.1 类毒素疫苗剂型检查
        2.5.7.1.2 类毒素疫苗稳定性检查
        2.5.7.1.3 甲醛及硫柳汞的测定
        2.5.7.1.3.1 甲醛残留量的测定
        2.5.7.1.3.2 硫柳汞防腐剂残留量的测定
        2.5.7.2 无菌检验
        2.5.7.3 类毒素疫苗安全检验
        2.5.7.4 绵羊的最小致死量(MLD)测定
        2.5.7.5 类毒素疫苗免疫效力检验
        2.5.7.6 类毒素疫苗的抗体消长规律
        2.5.7.6.1 应用 ELISA 检测抗毒素抗体
3 结果与分析
    3.1 D 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粗提结果
    3.2 ELISA 检测外毒素结果
    3.3 D 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毒力测定结果
    3.4 D 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灭活时间测定结果
    3.5 类毒素疫苗物理性状检验结果
    3.6 类毒素疫苗纯粹检验及甲醛和硫柳汞残留量测定
    3.7 类毒素疫苗安全检验结果
    3.8 绵羊最小致死量测定结果
    3.9 类毒素疫苗免疫剂量的确定
    3.10 类毒素疫苗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
4 讨论
    4.1 研制类毒素疫苗的意义
    4.2 D 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的灭活
    4.3 对白油佐剂的选择
    4.4 抗体保护周期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8)阿拉善左旗牛羊猝死症病因学调查与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地区基本概况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流行特点与危害状况
    2.2 临床症状
    2.3 剖检变化
3 诊断
    3.1 病原微生物检查
    3.2 芦苇幼苗中氰苷检查
    3.3 治疗性诊断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牧场管理, 建立轮牧制度
    4.2 发病牛羊及时进行特效解毒治疗
5 讨论与小结

(9)产气荚膜梭菌α和ε毒素蛋白高效表达体系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产气荚膜梭菌简介
    1.2 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流行及防控情况
    1.3 α毒素的结构与功能
    1.4 ε毒素的结构和功能
    1.5 α和ε毒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仪器试剂及来源
        2.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2.1.4.1 EB 溶液的配制
        2.1.4.2 电泳缓冲液(50×TAE)
        2.1.4.3 1.0%琼脂糖凝胶的配置
        2.1.4.4 产毒素培养基——Gordon 汤
        2.1.4.5 Gill 苏木素配制
        2.1.4.6 1%伊红酒精溶液配制
        2.1.4.7 0.3%过氧甲醇
        2.1.4.8 0.05% Tween-20
        2.1.4.9 0.01M 柠檬酸盐缓冲液(1000ml 配制)
        2.1.4.10 5%BSA(牛血清蛋白)
        2.1.4.11 不同浓度一抗、二抗
        2.1.4.12 0.01MPBS(1000ml 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产气荚膜梭菌α和ε毒素基因的表达
        2.2.1.1 菌种复活及模板制备
        2.2.1.2 α和ε毒素基因的克隆及核苷酸序列测定
        2.2.1.3 α和ε毒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2.1.4 α和ε毒素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2.2.1.5 表达蛋白的 Western blot 检测
        2.2.1.6 蛋白表达含量的测定及菌株毒性的测定
        2.2.2 产气荚膜梭菌α和ε毒素蛋白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2.2.2.1 包涵体粗提物的制备
        2.2.2.2 实验动物及处理
        2.2.2.3 免疫程序
        2.2.2.4 ELISA 测定抗体消长规律
3 结果与分析
    3.1 α和ε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的 PCR 扩增,克隆,序列分析
        3.1.1 α毒素基因的 PCR 扩增、克隆、序列分析
        3.1.2 ε毒素基因的 PCR 扩增、克隆、序列分析
    3.2 α毒素和ε毒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3 α和ε毒素蛋白的高效诱导表达与纯化结果
        3.3.1 α毒素蛋白的高效诱导表达与纯化结果
        3.3.2 ε毒素蛋白的高效诱导表达与纯化结果
        3.3.3 Western blot 结果
    3.4 重组菌株毒性的测定结果
    3.5 α毒素抗体效价ELISA测定结果
    3.6 ε毒素抗体效价 ELISA 测定结果
    3.7 α和ε毒素抗体效价 ELISA 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流行情况和研制疫苗的必要性
    4.2 α和ε毒素蛋白的高效表达
    4.3 α和ε毒素蛋白免疫保护性的初步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奖励

(10)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预防措施
5 治疗方案

四、家畜猝死症病因探讨及防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D]. 李萌.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2]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D]. 李常挺. 广西大学, 2020
  • [3]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的污染及防治对策[J]. 杜娟. 现代畜牧科技, 2019(12)
  • [4]山东地区鹿肠毒血症的综合诊断及致病性研究[D]. 朱凯宗. 青岛农业大学, 2019(03)
  • [5]不同源产气荚膜梭菌交叉感染及类毒素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比较[D]. 温新水.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6]中卫市香山乡羔羊猝死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J]. 白丽娟,马超,高菊梅,黄龙,刘溪媛,孙栎,许卫戈,许立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09)
  • [7]D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的研制及保护效果的评价[D]. 王方山.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2)
  • [8]阿拉善左旗牛羊猝死症病因学调查与预防[J]. 达能太,赵宝玉,李国中,唐雪荣,杨平,张淑英,付登胜,王尚礼,苏日拉格. 当代畜牧, 2013(35)
  • [9]产气荚膜梭菌α和ε毒素蛋白高效表达体系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的研究[D]. 卢田粉.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10]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J].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4)

标签:;  ;  ;  ;  ;  

家畜猝死病因及防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