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班子“四化”问题略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新[1](2022)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 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坚定执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文中研究指明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背景下,全州上下积极响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伟大号召,高度团结、超常奋斗
黔清风[2](2022)在《2021年度贵州正风反腐十大热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贵州发展历史上,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省纪委监委和全
瓦标龙[3](2021)在《围绕“四新”“四化”建班子选干部聚人才》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指明了贵州新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赋予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的使命。围绕"四新""四化",六盘水组织部门着力建设堪当重任的火车头、锻造担当作为的尖刀队、集聚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指明了贵州新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赋予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的使命。组织部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围绕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四新"主目标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主抓手建班子、选干部、聚人才,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刘昕[4](2021)在《如何正确看待党员干部选任年轻化》文中研究指明干部队伍年轻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为了避免因为动乱造成干部队伍整体断层现象而提出的,其能够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提高治国理政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公务员公开遴选过程中适当规定候选人的年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若由此变成唯年龄论,过分强调年轻化,则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在选贤任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科学、妥当地把握年龄要求问题。
林蓉蓉[5](2021)在《中国干部选任制度化进程:基于首次干部代际更替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干部代际更替是透视政治转型和干部甄选政策演变轨迹的重要视角。多数已有研究致力于总结干部类型变化的趋势,但对其解释却长期停留在社会经济因素决定论。本文基于历史分析视角,回归到干部选任制度化的起点,通过党史文献和政策文件分析干部供需的现实状况,解释从革命一代到技术型干部的代际更替,分析"文化大革命"后干部选拔任用的历史转折,探讨革命一代的退出、干部甄选标准的确立、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干部来源问题的解决如何赋予专业技术人才以新的职业发展机遇,并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政党身份等方面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何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甄选标准相匹配,从而顺利进入党政机关工作。
陈家喜[6](2021)在《百年大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历史脉络与经验解构》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等各个阶段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的秘诀在于拥有一支坚定执行各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宏大干部队伍。而这一队伍的构建又有赖于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梳理百年大党干部选任制度演化的历史脉络,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党管干部、突出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强化民主选拔与绩效导向,以及突出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等有益经验。面向未来,党还需进一步拓展干部选任视野,坚守绩效标准,科学选人用人,畅通优秀年轻干部成长通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胡雪莹[7](2021)在《新时代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基于系统分析视角》文中提出
牛旭[8](2020)在《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干部队伍的健全是一个执政党长久发展并永葆生机的重要保障,它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其中干部“四化”思想是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总的概括和总结,不仅贯穿于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很多方面,也对新时代新阶段干部队伍建设起到基础性和方向性的作用。新时代研究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邓小平的干部工作思路与方法,而且更能够促进当前的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来论述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形成的背景,通过国内外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出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形成的必然性。第二部分首先概括了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从初步提出、开始形成、正式确立到发展完善的一系列过程;其次对邓小平干部“四化”的含义进行概括,对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在当时的具体表现进行整理;最后探究出邓小平的干部“四化”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总结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果。其一,提出恢复和开办党校,开设专业培训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其二,通过规范条例,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干部队伍的制度建设;其三,通过发挥领导干部、年轻干部、老干部的不同作用,达到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目的。第四部分是探究邓小平干部“四化”思想的历史意义以及对新时代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新时代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在尊重“四化”方针内在规定性的前提下,丰富其内涵,使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以充实的姿态迎接新的任务。新时代为应对执政党内部变化和国外形势变化,我们要基于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指导,探究邓小平干部“四化”思想的时代价值,建设一支忠诚干部担当的现代化干部队伍。
马琳琳[9](2019)在《共青团工作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做好青年工作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乎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稳固,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更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向对作为党的青年工作助手、重要社会支柱的共青团及其各项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还专门对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价值定位指明方向、对新形势下共青团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也确实在为党培养储备青年人才、团结动员青年群众围绕党中心任务建功立业、引导青年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共产主义信仰、服务群众和维护青年群众权益、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应看到,新时代共青团仍然面临着各种因素诱发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即“四化”问题的挑战,共青团工作还无法有效满足各阶层青年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还存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既需要在共青团改革既有成果基础上在实践层面的持续推进,也需要相关研究的及时跟进。因此,对共青团工作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研究,力争突破多学科研究成果分散、思想理论基础梳理和历史经验总结缺乏系统性、对共青团工作实践历程缺乏宏观把握等不足,从中共党史学的角度整合多学科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以历史为启示,以问题为导向,在对党领导共青团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求本溯源的基础上,全面回顾建党以来共青团工作的实践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发展规律,分析青年群体因时代变化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需求,探讨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之策。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先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群体全面解放与发展的途径以及党如何引领青年组织做好青年工作的一些重要论述,界定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理论内核;再通过系统梳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对不同历史阶段青年问题和共青团工作的认识,揭示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时代特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与发展,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研究中国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结合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青年群体总体特征的变化,在不断推进共青团组织及其各项工作革新的过程中,在组织性质、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原则、组织环境营造等组织内外部生态建设方面的特色。第三部分系统梳理中国共青团从社会主义青年团星星之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全国各地点亮,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燎原之势遍及城乡各行各业,到“文化大革命”的沉沙折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新整顿、恢复、发展及全面活跃的历史进程,并梳理共青团围绕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在思想引领青年、组织动员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实践及成就,总结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经验。第四部分先研究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将共青团纳入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设计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的革故鼎新、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的新机遇、新资源、新平台;再结合对新时代青年群体特征的分析,研究这些新变化对共青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共青团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等提出的新挑战以及共青团组织自身的“四化”问题。第五部分在系统梳理中国共青团工作实践历程、总结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新时代共青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共青团工作创新的思路与理念,探讨新时代共青团在思想引领、工作方式方法以及组织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增强青年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新发展之策。总之,从中国共青团的实践历程来看,共青团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无论是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还是对青年群体的成长成才以及对共青团组织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共青团组织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基本要求,继续继承发扬共青团工作的优良传统,抓住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正视来自组织内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把握青年群体的新特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布局中寻求共青团工作的新突破,以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陈迷[10](2019)在《干部工作政治话语变迁 ——基于中共十四大至十九大政治报告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话语是一个内涵丰富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政治话语分析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它由“目标”、“价值观”、“环境”、“主张”以及“目标与计划的联系”等要素组成,也按这几要素进行话语分析。党的政治报告是党的总书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是对过去五年进行总结和对未来五年进行展望的报告,是一种规范、权威的文本材料。本文借用政治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从干部工作的目标、价值观,影响干部工作的环境以及干部工作的主张这四方面分别对十四大至十九大政治报告中的干部工作政治话语进行分析,以反映十四大至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的变迁。十四大至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的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四大至十六大政治报告中的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第二阶段是十七大、十八大政治报告中的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第三阶段是十九大政治报告中的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第一阶段的干部工作政治话语围绕领导班子建设展开,十四大政治报告中干部工作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十五大的目标是“建设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十六大的目标是“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第二阶段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的中心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七大干部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十八大的目标是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第三阶段干部工作的目标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与十四大至十八大干部工作不同的是十九大强调要建设“专业化”干部队伍。本文把政治话语分析这种话语分析方法运用到对政治报告的分析之中,梳理了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的变迁轨迹,为今后的干部工作研究提供了些许借鉴。干部工作政治话语能够凝聚政治信念引领干部工作,形塑干部工作政治制度,教化干部。本文也通过分析十四大至十九大干部政治话语的变迁,让人们更加重视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的功能。
二、领导班子“四化”问题略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领导班子“四化”问题略论(论文提纲范文)
(1)衷心拥护“两个确立” 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坚定执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 |
关于今后五年的工作 |
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
二、深度聚焦“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 |
三、始终坚持“两大一高”主基调,系统落实“五个主战略”“十条主路径” |
四、全面保持“天天有精神、时时在状态”,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五、时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2)2021年度贵州正风反腐十大热词(论文提纲范文)
热词一 调研式监督检查 |
热词二 过渡期专项监督 |
热词三 一体推进“三不” |
热词四 巡视巡察全覆盖 |
热词五 报告专项工作 |
热词六 监督“一把手” |
热词七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
热词八 关注腐败低龄化 |
热词九 换届纪律 |
热词十 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年 |
(3)围绕“四新”“四化”建班子选干部聚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围绕“四新”“四化”建设堪当重任的火车头 |
围绕“四新”“四化”锻造担当作为的尖刀队 |
围绕“四新”“四化”集聚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
(4)如何正确看待党员干部选任年轻化(论文提纲范文)
干部选拔任用和公务员遴选中限定年龄的政策起源及其合理性分析 |
过分强调年轻化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
在选贤任能中正确把握年龄要求 |
(5)中国干部选任制度化进程:基于首次干部代际更替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干部任用的历史转折:新老干部交替和革命一代的退出 |
二、干部甄选标准的确立:“干部四化”和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 |
三、干部来源问题的解决:八九十年代的专业技术人才与“干部四化”标准的匹配 |
(一)干部来源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
(二)专业技术人才如何与“干部四化”标准相匹配而成为技术型干部? |
四、总结与讨论 |
(6)百年大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历史脉络与经验解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党百年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演化的历史脉络 |
(一)革命干部的选拔与任用 |
(二)建国骨干的遴选与培养 |
(三)“四化干部”的提出及其变化 |
(四)新时代“好干部”的要求与拓展 |
二、建党百年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 |
(二)突出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选拔标准 |
(三)强化民主选拔与绩效导向相结合的选拔机制 |
(四)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 |
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未来走向 |
(一)构建宏大的执政骨干队伍 |
(二)强化干部选任的绩效标准 |
(三)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
(四)畅通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通道 |
(8)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之处 |
一、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形成的背景 |
(一) 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挑战 |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考验 |
1. 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缺乏经验 |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3.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遭到挫伤 |
(三) 干部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 |
二、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内容 |
(一)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提出 |
1. 初步提出阶段 |
2. 开始形成阶段 |
3. 正式确立阶段 |
4. 发展完善阶段 |
(二)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具体内涵及其表现 |
1. 干部革命化思想的内涵及其表现 |
2. 干部年轻化思想的内涵及其表现 |
3. 干部知识化的内涵及其表现 |
4. 干部专业化的内涵及其表现 |
(三) 邓小平干部“四化”的关系 |
三、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果 |
(一)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具体实践 |
1. 恢复和开办各级党校 |
2. 抓紧对专业化人才的培训 |
3.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
4. 规范干部队伍建设条例 |
5. 改善领导班子领导能力 |
6. 年轻干部发挥作用 |
7. 老干部光荣退休 |
(二)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取得的成果 |
1. 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素质 |
2. 加强了干部队伍的制度 |
3. 优化了干部队伍的结构 |
四、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
(一)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历史意义 |
1. 干部“四化”方针为制定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提供保障 |
2. 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扩大党的干部队伍 |
3. 丰富党的干部工作理论,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二) 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当代价值 |
1. 坚持反特权思想,始终加强廉政建设 |
2. 注重干部队伍结构,对青年干部寄予厚望 |
3. 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4. 细化干部队伍条例,完善干部制度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9)共青团工作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共青团工作的思想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 |
(一)青年是重要的革命力量,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
(二)接受教育和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三)先进青年组织应担负起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重任 |
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青年观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的青年观 |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青年观 |
(三)新时代习近平的青年观 |
第二章 共青团的组织特色 |
一、共青团的组织性质 |
(一)跟着共产党走: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 |
(二)领着青年走: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 |
(三)与青年同步走: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 |
二、共青团的组织结构 |
(一)共青团组织的结构形态 |
(二)共青团纵横网状结构的优势 |
三、共青团的组织原则 |
(一)共青团“三个服从”的原则 |
(二)共青团代表大会制度 |
(三)共青团民主选举制度 |
(四)上下级团组织互通情报、互相监督制度 |
(五)共青团集体领导制度 |
四、共青团的组织职能 |
(一)共青团的政治职能 |
(二)共青团的社会职能 |
五、共青团的组织环境 |
(一)共青团与党的关系 |
(二)共青团与全国青联的关系 |
(三)共青团与全国学联的关系 |
第三章 共青团工作的实践轨迹 |
一、共青团工作的历史前奏 |
(一)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思想前奏 |
(二)共青团工作开展的组织奠基 |
(三)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力量储备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开创 |
(一)占领思想高地:开展面向青年的教育宣传 |
(二)发动有生力量:革命运动中对青年的组织动员 |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有序深入 |
(一)政治学习中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
(二)抗美援朝运动中爱国主义教育 |
(三)社会主义建设中集体主义教育 |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共青团工作的中断与初步恢复 |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
(一)共青团的工作由恢复和发展开始走向全面活跃 |
(二)共青团的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探索 |
(三)共青团工作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
六、共青团工作的历史经验 |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工作的政治保障 |
(二)坚持理论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思想保障 |
(三)坚持服务大局是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工作重点 |
(四)坚持融入青年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力量源泉 |
第四章 新时代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
(一)中国共产党对共青团思想引领提出更高期待 |
(二)“互联网+”为共青团工作方式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
(三)新型城镇化为扩大共青团覆盖面奠定基础 |
(四)社会组织发展为共青团职能发挥提供平台 |
二、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
(一)青年群体结构多元分化影响共青团工作覆盖力 |
(二)青年思想与需求多样化影响共青团工作引领力 |
(三)组织资源有限供给与离散影响共青团工作组织力 |
(四)行政化与机关化风气遗存影响共青团工作凝聚力 |
第五章 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 |
一、共青团工作创新的理念 |
(一)以青年为本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原则 |
(二)增强技术性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核心 |
(三)完善制度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突破口 |
二、中国梦视域下的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创新 |
(一)“中国梦”与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价值定位 |
(二)共青团思想引领路径的多元化 |
三、新媒体视域下的共青团工作方式创新 |
(一)共青团网络工作的新环境 |
(二)共青团对青年网络话语体系的把握 |
(三)共青团构建新媒体话语体系的新理念 |
四、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共青团工作的创新 |
(一)青年组织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重要变量 |
(二)成为“枢纽型组织”: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 |
(三)跨界搭台:增强共青团的枢纽性有效途径 |
(四)扁平化与品牌化: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的有益探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干部工作政治话语变迁 ——基于中共十四大至十九大政治报告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 话语与话语分析 |
2. 政治话语分析 |
3. 干部与干部工作研究 |
4. 中共党代会政治报告研究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1. 政治话语 |
2. 干部工作 |
3. 干部工作政治话语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五) 创新与不足 |
1. 创新之处 |
2. 不足之处 |
一、干部工作政治话语分析框架 |
(一) 政治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 |
(二) 党的政治报告分析 |
1. 十四大至十九大党的政治报告结构 |
2. 干部工作话语语料 |
(三) 本文的分析框架 |
二、领导班子建设:基于十四大至十六大报告的分析 |
(一) 十四大报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
1.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话语环境 |
2. “四化”方针与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观话语 |
3. 调整干部队伍的主张话语 |
(二) 十五大报告:建设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 |
1. 加快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话语环境 |
2. “四化”方针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价值观话语 |
3. 加快干部制度改革的主张话语 |
(三) 十六大报告: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
1. 树牢旗帜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话语环境 |
2. “四化”方针与建设“担重任、经风雨”领导干部队伍的价值观话语 |
3. 贯彻条例的主张话语 |
(四) 小结 |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于十七大至十八大报告的分析 |
(一) 十七大报告: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话语环境 |
2. 党管干部原则与形成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价值观话语 |
3. 推动干部人事制度全方位改革的主张话语 |
(二) 十八大报告: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
1. 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话语环境 |
2. 党管干部原则与优秀干部尽能尽才的价值观话语 |
3. 补充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张话语 |
(三) 小结 |
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基于十九大报告的分析 |
(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话语环境 |
(二) 突出政治标准的价值观话语 |
(三) 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的主张话语 |
(四) 小结 |
五、结语 |
(一) 梳理变迁以供今后研究与借鉴 |
(二) 分析变迁以重视干部工作政治话语的功能 |
1. 凝聚政治信念引领干部工作 |
2. 形塑干部工作政治制度 |
3. 教化干部 |
(三) 展望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政治话语分析的理论结构:论证和反驳 |
附件2 十四大至十九大党的政治报告结构简表 |
附件3 中共十四大至十九大政治报告干部工作话语(节选) |
附件4 十三大至十八大各届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清单 |
附件5 1992年10月至1997年8月干部工作相关文件 |
附件6 1997年9月至2002年10月干部工作相关文件 |
附件7 2002年11月至2007年9月干部工作相关文件 |
附件8 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干部工作相关文件 |
附件9 2012年11月至2017年9月干部工作相关文件 |
附件10 2017年10月至今干部工作相关文件 |
致谢 |
四、领导班子“四化”问题略论(论文参考文献)
- [1]衷心拥护“两个确立” 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坚定执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N]. 刘文新. 黔西南日报, 2022
- [2]2021年度贵州正风反腐十大热词[N]. 黔清风. 贵州日报, 2022
- [3]围绕“四新”“四化”建班子选干部聚人才[J]. 瓦标龙. 当代贵州, 2021(34)
- [4]如何正确看待党员干部选任年轻化[J]. 刘昕. 人民论坛, 2021(23)
- [5]中国干部选任制度化进程:基于首次干部代际更替的历史考察[J]. 林蓉蓉. 理论与改革, 2021(04)
- [6]百年大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历史脉络与经验解构[J]. 陈家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7]新时代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基于系统分析视角[D]. 胡雪莹.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1
- [8]邓小平干部“四化”方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牛旭. 延安大学, 2020(12)
- [9]共青团工作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研究[D]. 马琳琳.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10]干部工作政治话语变迁 ——基于中共十四大至十九大政治报告的分析[D]. 陈迷.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