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阅读能力听说领先(论文文献综述)
代正南[1](1978)在《听说领先还是听读领先》文中指出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的《关于全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情况》一文,在谈到外语教学问题时提出:“这次编写外语课本,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科技读物的阅读能力,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语言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基本训练,具体作法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上述意见,专家和教师基本同意。”这段话(以下简称“意见”),我以为讲了两层意思:一、中
伏泉[2](2013)在《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是关于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整体性研究,通过回顾和整理新中国成立至今与我国日语高等教育相关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新中国六十多年来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中日关系的变化,分析我国日语高等教育的成长轨迹,在整理前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形势和社会教育观念的变化对日语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机制和原理,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日语高等教育活动规律。本论文由引论、上篇、下篇三部分构成。引论部分首先简要地对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性质和地位做一确定,归纳一些对论题研究有启示性意义的高等教育学普遍理论以及教学分析视角、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评价方法等,为论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思路和指导。接着对论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做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目前有关我国外语教育史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外特别针对我国日语高等教育史开展过的先行研究,找到论文要达到的目标和突破的问题点。为了能够使论题具有更完整的历史脉络,注重历史发展的继承和延续,引论还对我国古代和近代的日语教育做了简要回顾,梳理了日语教育在古代中国的早期传播和近代中国的初步发展,为研究做了铺垫。论文正论部分的上篇是对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概述,分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创始阶段(1949--1966)、文革前期的空白断档和后期的恢复过渡阶段(1966--1977)、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阶段(1977--1999)、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跨越式发展阶段(1999至今)四个阶段,分别从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环境、本科日语专业建设、研究生日语专业建设、公共日语课建设、其他各类日语高等教育建设、全国性组织及其活动和文件期刊、日语专业的社会服务这七个方面展开,在总体概观中,结合了有代表性的院校个案,比较了这些个案的共性和差异。在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环境中,从国内政治运动、经济形势、与日本的外交关系、与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等几个方面考察,明确不同时期的日语高等教育所处的外部大环境。在本科和研究生日语专业建设中,从创建的院校数量、招生规模、课程设置、使用的教材特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考察。在公共日语课建设中,重点从科技日语教学特点、教材建设、侧重读写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考察。全国性组织及其活动主要从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研究会、大平班等几个角度考察,文件期刊主要从教学计划和大纲、《日语学习》等几个期刊考察,社会服务主要从科技日语书籍、广播和电视日语教材的角度考察。正论部分的下篇是对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的思考,在基于上篇史实基础上,涉及了十一个方面的观点:即:国内环境和中日关系与日语高等教育相互作用和影响、日语高等教育始终体现着教育活动本质和中国特色、四类院校在日语人才培养上既有区别又有共性、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虽呈现多样但本质不变、六十年在语言技能训练方法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人才培养目标是语言技能上的“专”和专业领域内的“通”、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共同存在并反映社会的不同需求、教师评价体系是影响日语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日语与公共日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办好中学日语对日语高等教育有促进作用、日语高等教育中有着日本友好力量的参与。最后,论文对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作了归纳,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论文除了参考著作文献外,还对六十年来,特别是前四十年里全国高校主要使用的日语教材进行了分析,通过教材探究编写者的思路和还原当时的教学情况。此外,论文还通过走访,整理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七所院校的日语专业老前辈对过去教学回忆的口述内容,将这些活的历史也作为材料引用在论文中。这些院校都是在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发展中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对日语高等教育贡献大、代表性强的院校,可以说,以他们为代表的这些院校是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火种,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发展的局面。通过访谈获得的信息充实了论文细节,力图重现这些院校在日语教育草创期里的具体做法和有益经验。论文通过回顾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专业内的不同培养方向以及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复合的模式进行了思考,通过分析教材特点,分析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和曾经一度流行的听说领先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等方法,对不同时代和条件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运用技能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找到了教师在结合中国学生实际创造有本土化特色的日语教学方法上的智慧。论文通过多角度梳理史实,重温了一代又一代教育者在教学和科研中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日语高等教育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在多方合力作用下的日语高等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规律。
宋德生[3](2006)在《其余皆次要 阅读最为先——大学英语五种技能主次关系之我见》文中认为本文对外语学习过分强调听说的理论提出质疑,并提出如下观点:1)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存在很大差别,最大差别是语言环境和认知基础。不能用母语习得理论去解释和指导外语学习;2)在缺乏外语自然语言的环境中,过分强调听说,必定事倍功半,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哑巴英语”是明智选择;3)听说是“显性能力”,阅读是“隐性能力”。阅读能力容易遭到忽略,是为外语学习的隐患;4)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的目的不同,因此,对5种技能应该有所侧重;5)改革须慎重。
袁春艳[4](2006)在《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外语教学法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具有历史的、时代的特点,它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系列人文主义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内容型教学法等方法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是渐进性地调整和客观发展的结果,并且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法则。一种教学法发展为另一种教学法不是表面上的替代关系,或者是反其道而行之,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的“钟摆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相互继承、整合的递进关系。它们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扬,不断整合新旧教学法发展过程中的成果,以满足新时代对外语教学法提出的新要求,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规律性。另外,我们也看到外语教学法在历史发展演进中总是表现为追求更好地遵循人的发展、语言发展和外语教学发展规律的趋向,这种趋向表现为当代新外语教学法只有考虑和实践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总目标,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的研究,证明人的发展、语言发展与语言教学规律是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基石这一基本原理。这也是当代外语教学法发展的方向所在。 本文分成七章,借助于历史文献法、综合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法等不同研究方法对外语教学法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和探讨。全文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主要任务(绪论):外语教学法的性质研究,包括外语教学法的定义、结构要素和功能等(第一章);外语教学法的理论考察,主要从外语教学法理论发展的内在线索探索其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三章);外语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各种教学法在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探讨其发展的基本原理,从理论支持的内在发展规律与各国外语教学实践对外语教学法理论的约束关系出发,认识教学法的发展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第四、五、六章);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理论发展,以及中国、美国、欧洲主要国家的具体实践两条线索,探索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基本规律。
郭艳玲[5](2014)在《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文中研究说明自然拼读法是许多英语国家幼儿园和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词汇认读、拼写能力,尤其是整体阅读能力,其经验和成果值得我国借鉴。然而,鉴于外语与母语习得等方面的差异,在国内应用需采用恰当的策略。首先,要做到听说领先,以奠定自然拼读规则学习的基础。其次,需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并采用系统教学法,便于学生明晰规则、扎实掌握。再者,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需实现立体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最后,需进行大量阅读跟进,使规则得以应用和内化,从中自然地进行西方文化的学习。
胡春洞[6](1988)在《坚定不移地走閱读领先之路——谈外语教学路子的改革》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中学的外语教学水平没有得到迅速提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教学路子不科学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从宏观上开展对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路子的讨论,在当前教改中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引起讨论,我们刊出了胡春洞同志的文章,他十分明确地主张走阅读领先的路子。我们希望关心中学外语教学的同行们都来参与这一讨论。
胡春洞[7](1983)在《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多元化趋势》文中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法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变化。各种语言学派和以各派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外语教学法先后应运而生。这些教学法的作用各有千秋,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的情况下,各自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最近整个外语教学法的总的
亚非[8](1966)在《在二年级继续试验听说领先法的一些体会》文中提出 从前年秋季开始,我们在一些不同专业的一年级进行了听说领先法的试验。经过一段摸索,虽然在认识上和各项具体措施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初步看来,这种方法潜力不小,大有前途。当然,要完全肯定这种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研究。去年,在这一批学生就要进入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研究了需要不需要继续对他们试行听说领先法的问题,最后决定继续试验。
田式国[9](2002)在《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还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文中认为
陈丽昭[10](2004)在《读乃五项技能之首要——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文中指出本文从中国国情和理论依据出发,分析“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一说,指出其中弊病,提出高校英语更应以读为本,并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一些技巧建议。
二、提高阅读能力听说领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阅读能力听说领先(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要旨 |
凡例 |
引论 |
1、对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性质和地位的认识 |
1.1 、教育与中国教育 |
1.2 、教育与教学 |
1.3 、高等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 |
1.4 、外语教育与外语高等教育 |
1.5 、日语在外语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 |
2、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的研究范围、意义和方法 |
2.1 、研究范围 |
2.2 、研究意义 |
2.3 、研究方法 |
3、中国的外语教育史研究现状和日语教育史先行研究 |
3.1 、中国的外语教育史研究发展 |
3.2 、中国的日语教育史先行研究 |
4、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日语教育概观 |
4.1 、古代中国的日语教育(明代—清代) |
4.2 、近代中国的日语教育(国民政府) |
4.3 、近代中国的日语教育(日本占领地区) |
4.4 、近代中国的日语教育(中国共产党) |
4.5 、近代日语教育研究成果 |
5、引论总结 |
上篇 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
6、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创始阶段(1949--1966) |
6.1 、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环境 |
6.1.1 、国内 |
6.1.2 、中日关系 |
6.2 、本科日语专业建设 |
6.2.1、 整体规模 |
6.2.2 、教学点的具体情况 |
6.2.2.1 、北京大学 |
6.2.2.2 、洛阳外国语学院 |
6.2.2.3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 |
6.2.2.4 、北京外国语学院 |
6.2.2.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6.2.2.6 、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6.2.2.7 、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师范学院 |
6.2.2.8 、大连日语专科学校 |
6.3 、研究生日语专业建设 |
6.4 、公共日语课建设 |
6.5 、该阶段小结 |
7、文革前期的空白断档和后期的过渡阶段(1966--1977) |
7.1 、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环境 |
7.1.1 、国内 |
7.1.2 、中日关系 |
7.2 、本科日语专业建设 |
7.2.1 、整体规模 |
7.2.2 、教学点的具体情况 |
7.2.2.1 、北京大学 |
7.2.2.2 、洛阳外国语学院 |
7.2.2.3 、北外、北外贸、北二外 |
7.2.2.4 、上外、上外贸 |
7.2.2.5 、吉林大学 |
7.2.2.6 、辽宁外语专科学校 |
7.2.2.7 、其他 |
7.3 、公共日语课建设 |
7.4 、日语专业的社会服务 |
7.5 、该阶段小结 |
8、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阶段(1977--1999) |
8.1 、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环境 |
8.1.1 、国内 |
8.1.2 、中日关系 |
8.2 、本科日语专业建设 |
8.2.1 、整体规模 |
8.2.2 、教学点的具体情况 |
8.3 、研究生日语专业建设 |
8.4 、公共日语课建设 |
8.5 、全国性组织及其活动、文件、期刊 |
8.6 、其他各类日语高等教育 |
8.7 、日语专业的社会服务 |
8.8 、该阶段小结 |
9、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跨越式发展阶段(1999 至今) |
9.1 、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环境 |
9.1.1 、国内 |
9.1.2 、中日关系 |
9.2 、本科日语专业建设 |
9.2.1 、整体规模 |
9.2.2 、教学点的具体情况 |
9.3 、研究生日语专业建设 |
9.4 、公共日语课建设 |
9.5 、其他各类日语高等教育 |
9.6 、全国性组织及其活动、文件、期刊 |
9.7 、日语专业的社会服务 |
9.8 、该阶段小结 |
下篇 对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的思考 |
10、国内环境和中日关系与日语高等教育相互作用和影响 |
10.1 、国内环境对日语高等教育的影响 |
10.1.1 、正影响 |
10.1.2 、负影响 |
10.2 、中日关系对日语高等教育的影响 |
10.2.1 、正影响 |
10.2.2 、负影响 |
10.3 、二者对日语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比较 |
10.4 、日语高等教育对内外环境的影响 |
11、日语高等教育始终体现着教育活动本质和中国特色 |
12、四类院校在日语人才培养上既有区别又有共性 |
13、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虽呈现多样但本质不变 |
14、六十年在语言技能训练方法上积累了很多经验 |
15、人才培养目标是语言技能上的“专”和专业领域内的“通” |
16、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共同存在并反映社会的不同需求 |
17、教师评价体系是影响日语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
18、专业日语与公共日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18.1 、大学日语 |
18.2 、第二外语(日语) |
19、办好中学日语对日语高等教育有促进作用 |
20、日语高等教育中有着日本友好力量的参与 |
结语 |
21、日语高等教育六十年来的教育轨迹和思想 |
21.1 、日语高等教育六十年来的教育轨迹 |
21.2 、日语高等教育六十年来的教育思想 |
21.3 、对未来我国日语高等教育发展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大事记 |
谢辞 |
(3)其余皆次要 阅读最为先——大学英语五种技能主次关系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从培养阅读能力为主, 到强调听说能力 |
2. 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最大的差别是语言环境和认知基础 |
3.“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相反如果通过阅读在外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那么有了合适的语言环境, 听说能力的提高, 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4.“强调了书面语在外语中的重要性, 目的是纠正当前流行的一种不太正确的观点, 即过分重视口语学习, 似乎只要能说外语就是学好了外语” |
5.“凡是没有经过试验证明为有效的任何改革, 都不应贸然作出决策, 特别是在大范围内推行。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理据来说明改革比不改革好” |
(4)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三、本研究的任务与论文框架 |
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五、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外语教学法引述 |
第一节 引论——外语教学法中不可回避的若干问题 |
一、母语、外语、第二语言的界定 |
二、第二语言教学与外语教学差异的分析 |
第二节 外语教学法的学理思考 |
一、教学法概念溯源 |
二、教学法结构体系分析 |
第三节 外语教学法的性质 |
一、特性释义 |
二、外语教学法性质 |
第二章 方法时代——方法纵横分析 |
第一节 语法翻译法 |
一、以语言本位主义为主导的语法翻译法的形成 |
二、语法翻译法的基本原则:追求语法和翻译能力 |
三、语法翻译法的时代贡献与局限性 |
第二节 直接法 |
一、自然主义方法论与直接法的形成 |
二、以语言发展为重的直接法的特点与主张 |
三、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法:“钟摆现象”剖析 |
四、直接法的时代贡献与局限性 |
第三节 听说法 |
一、听说法的形成:听说法的科学基础 |
二、听说法的教学原则和特征分析 |
三、听说法的时代贡献与局限性 |
第四节 系列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 |
第五节 认知主义外语教学法 |
一、认知理论与认知法的形成 |
二、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与程序分析 |
三、从听说法到认知法:“钟摆现象”剖析 |
四、认知法的时代贡献与局限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法新探索 |
第一节 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一、外语教学法的概念危机 |
二、后方法时代的性质 |
第二节 交际外语教学法 |
一、“交际能力”与交际法的形成 |
二、交际法的教学原则与教学过程“交际化”分析 |
三、交际法的时代贡献和局限性 |
第三节 任务型外语教学法 |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形成 |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分析 |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贡献与局限性 |
第四节 内容型教学法 |
一、内容型教学法的形成 |
二、内容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分析 |
三、内容型教学法的贡献与局限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国外语教学实践与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 |
第一节 阅读法: 外语教学本质的异化 |
一、二战前美国的外语教学状况 |
二、科尔曼报告与阅读法 |
三、阅读法与“普通语言”课程导致外语教学本质异化 |
第二节 美国外语教学的复兴与听说法时代 |
一、外语教育随着二战升级 |
二、《国防教育法》与听说法的关系分析 |
三、听说法在美国的作用和衰落 |
第三节 教学法的过渡:新焦点在“水平” |
一、“语言水平标准”产生的背景 |
二、语言水平运动 |
三、语言水平运动的意义 |
第四节 新标准新方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
一、新标准产生的背景 |
二、《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外语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
三、新标准 新方法 |
四、实现新标准的模式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欧洲外语教学实践与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教学法发展阶段划分 |
第二节 语法翻译法与早期欧洲外语教学 |
一、20世纪前欧洲外语教学状况 |
二、语法翻译法:欧洲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必经阶段 |
第三节 欧洲外语教学改革运动与外语教学的发展 |
一、外语教学法改革运动的产生 |
二、改革运动的主要成就与特点 |
第四节 两次大战之间欧洲外语教学法的发展 |
一、直接法信心的动摇 |
二、帕默外语教学法研究探析 |
第五节 二战后欧洲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法的发展 |
一、50、60年代欧洲外语教学法基本状况 |
二、70年代教学方法的演进 |
第六节 后方法时代与欧洲外语教学实践 |
一、多元语言主义与欧洲外语教学法的发展 |
二、实现多元语言教学的途径 |
三、欧洲初等学校外语教学模式探析(FLES)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际视野下中国外语教学法的发展与创新 |
第一节 欧美影响下的中国外语教学法演进历程 |
一、译学中心期与翻译法 |
二、外语教学法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
三、东西摆动阶段教学法的发展 |
四、繁荣发展阶段(1978—) |
五、问题与出路:外语教学法面临的问题与实现《标准》之间的矛盾分析 |
第二节 突破与创新:个案研究——广东综合英语教学实验 |
一、综合英语教学实验 |
二、综合英语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
三、实验设计理念 |
四、实验的综合性特征 |
五、实验教学原则 |
六、综合英语教学过程模式分析 |
七、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八、综合英语教学实验的创新 |
结语: 现代外语教学发展规律之探索 |
一、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特点之分析 |
二、外语教学法发展的规律之探索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拼读法概要 |
二、自然拼读法在国内应用的可行性 |
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1.听说领先,奠定自然拼读基础 |
2.系统教学,夯实自然拼读规则 |
3.立体呈现,激发自然拼读兴趣 |
4.丰富阅读,内化自然拼读规则 |
(7)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多元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四、提高阅读能力听说领先(论文参考文献)
- [1]听说领先还是听读领先[J]. 代正南. 河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03)
- [2]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D]. 伏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3]其余皆次要 阅读最为先——大学英语五种技能主次关系之我见[J]. 宋德生. 外语教学, 2006(03)
- [4]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D]. 袁春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5]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郭艳玲.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08)
- [6]坚定不移地走閱读领先之路——谈外语教学路子的改革[J]. 胡春洞. 外国语文, 1988(03)
- [7]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多元化趋势[J]. 胡春洞.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3(04)
- [8]在二年级继续试验听说领先法的一些体会[J]. 亚非.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66(02)
- [9]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还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J]. 田式国. 山东教育, 2002(Z4)
- [10]读乃五项技能之首要——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A]. 陈丽昭.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