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课

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课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课(论文文献综述)

王萍萍[1](2018)在《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文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按照关注层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关注数学学科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观层面关注具体学科分支(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微观层面关注具体一堂课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已有文献显示,研究者围绕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得到的研究结果大多具有学科一般性,而针对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关注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者指出培养高层次数学能力需要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相应的教学策略(Stein,2001;鲍建生,周超,2009)。基于这一观点,本研究立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中观层面,即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数学分支,分别探讨如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行为表现?(2)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有效的任务设计策略?(3)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后两个问题的基础。本研究立足于中观层面,综合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质性研究。首先以数学宏观层面为切入点,结合不同数学分支特征,形成中观层面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接着以此行为分析框架为基础,初步形成中观层面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再根据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进行微观层面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展示怎样应用中观层面三个框架于具体一节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反过来修正和完善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由于本研究具有特殊的发展目标(发展创造性思维),设计课例从研究角度和教学角度同时展开,根据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一线教师的意见,在一节课中选择若干创造性教学干预点进行创造性任务的设计和整节课的设计,依据框架实施教学。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修正和丰富三个框架,得出研究结果。通过“数与代数”的两个课例(《算24点》和《字母表示数》)、“图形与几何”的两个课例(《圆周角》和《一分为二》)、“统计与概率”的一个课例(《方差》)研究,得到三个数学分支以思维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致性为主要特征维度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见7.1节),三个数学分支以背景、结构和认知为主要任务设计维度且兼顾创造性思维四个维度发展侧重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任务设计框架(见7.2节),以及三个数学分支以氛围营造和方法引导为主要教学维度且兼顾创造性思维四个维度发展侧重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任务教学框架(见7.3节)。上述研究结果是在数学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首轮课例研究下得到的,可进一步修正完善。

白晓宇[2](2020)在《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关注思想方法教学。其中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种,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始终。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基础阶段,学生学习并掌握转化思想对学好数学具有重要意义。“多边形的面积”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过程能够很好地体现转化思想。因此本文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从数学思想、转化思想的概念入手,以学习迁移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转化思想的理论基础,论证了转化思想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学生在“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中应用转化思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转化意识水平较低,不能灵活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学生联想、类比的能力较差,且没有养成认真审题、总结解题方法的良好习惯;三是教师对转化思想的渗透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只知道就题论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接着,结合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从两个层面构建出应用转化思想的教学策略,在常规教学层面上,课前准备:挖掘教学素材、落实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唤醒意识,建立转化联系、动手操作,体验转化过程、结合板书,揭示转化思路;复习巩固:巧设联系,提高转化能力、课堂小结,升华转化思想。在问题解决层面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转化思想解题的优势;训练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题的能力。最后,基于上述策略进行教学实施,通过课堂观察、问卷和测试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注重单元复习的整合、注重思想方法的长期坚持、注重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黎灿明[3](2011)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内容,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可是现阶段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这一全新领域的教学存在诸多不足:过于依赖课本提供的狭隘内容,地方特点的实践活动课程素材开发不足;教法定势于讲授与模仿性操作,没有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忽视有效性评价。因此,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严重考验。如何更好地把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教学,提高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三章,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数学实践活动的定义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并提出改善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不理想现状的方法和策略。论文的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具体介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原则和策略,阐述有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第五章具体介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研发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促进数学实践活动课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目标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第六章。该章具体介绍三种实调查的结果,包括3个问卷实证调查、1个实验实证调查和3个案例实证调查的结果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积极性影响——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影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论文的第四部分是第七章。该章结合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介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展望和建议。

许荣[4](2018)在《“再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现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关于“再创造”的数学教育理论,受到国内外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与广泛研究,同时它也在许多方面迎合了新课改倡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在学习中的参与情况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课堂上如何促进学生参与,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就要注意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教学。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育思想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化的过程,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所以,本文通过将“再创造”教育思想应用于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中,着重研究“再创造”教学对学生整体水平的影响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情况。本文共分为6章第1章为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选题背景,表明了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及意义。从几何是“再创造”最好的材料,平面图形的教学现状,标准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要求层面分析了选题背景。第2章为研究综述。这一部分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综述,第一,就小学生几何认知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小学生空间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几何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就当前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现状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就“再创造”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主要从“再创造”教学原则,“再创造”教学环节及流程,“再创造”教学实施策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第3章系统地介绍了弗赖登塔尔“再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涵。对“数学现实”、“数学化”、“有指导的再创造”和“反思”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在弗莱登塔尔的思想基础上就“有指导的再创造”中往哪儿指导,在哪儿指导,怎样指导等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第4章基于对“再创造”教育思想内涵的分析,提出了“再创造”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再创造”动机;(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3)思维升华,进行有指导的“再创造”;(4)反思概括,巩固学生知识建构。第5章为“再创造”教学的实验研究。采用轮组实验的方法,选取两部分相邻的数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两个平行班中轮流实验,通过对各班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再创造”教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对学生参与问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在“再创造”思想指导下的数学活动中的情感参与度和行为参与度都远远超过常规教学。第6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对本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提出展望。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学生在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参与度很高,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剖析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从测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提高显着,对非优等生的成绩提高更加明显。从课堂观察及课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的情感参与及行为参与明显优于常规教学。可见,“再创造”教育思想是适用于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的。事实上,将“再创造”教育思想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需要动脑思考,层层深入,反思概括。教师要提前预设学生种种的想法,清楚学生的数学现实,合理的设计教学流程,做好对学生进行有指导的再创造的准备。

何媚[5](2016)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4~6年级教材和教学案例为对象》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认为“图形与几何”领域在教材和教学案例中较好地体现了“综合”和“实践”的思想。但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对“综合”和“实践”思想的应用把握不准。对此,需要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的应用进行细致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以人教版四至六级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和教学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综合”和“实践”为视角,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材内容、编写意图、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体现的思想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以下主要结论: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很好的应用了“实践”思想,主要表现在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的融合,实现了知识内部的相互融通,为“图形与几何”领域与其他两个领域建设了多样的桥梁;并且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较好的呈现了“实践”思想,主要表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观念以及创新意识。再次,为体现文章的实践性,本研究将对收集的5个相关教学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主要问题有:数学实践活动环节不完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结果轻过程;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新旧知识综合性欠佳;实践操作简单化,缺乏思辨引导下的实践。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研读“综合”和“实践”相关理论,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增加理论知识学习,保障“综合”和“实践”;加强有效提问技能,提高数学实践活动水平;端正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着重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数学教材多种可能。希望这些策略可以加深教师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的重视程度,并能给予其一些启发,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刘燕[6](2021)在《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调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双基”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是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数学教育的进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以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阅读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为:(1)如何理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2)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现状如何?(3)针对调查出现的问题,如何结合教学案例分析结论提出促进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建议?并对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的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分别对三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现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课前预习活动比较少;(2)学生自主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较少;(3)学生不善于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4)学生在交流和反思经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5)学生行为操作经验较好,思维层面的经验一般。结合调查存在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结论,提出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建议:(1)课前、课中、课后并重;(2)创设活动情境,提升学生兴趣;(3)通过交流合作促进经验融合;(4)通过总结反思促使经验升华;(5)合理设置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王君畲[7](2021)在《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平面几何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与日后立体几何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直观形象阶段,且平面几何的抽象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使得平面几何的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如何破解小学平面几何教学中的难点,提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小学平面几何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是我国数学教育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皓骏(Hawgent)是一款国内自主研发的动态数学软件,不仅界面简洁、操作便捷,还具有数学化、视觉化、动态化呈现数学对象与思维的功能,将该软件融入小学平面几何教学中,也许能有效改善小学平面几何教学。本研究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探讨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通过文献梳理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概述了小学平面几何、动态数学和皓骏动态数学技术的基本情况,提出研究的基本问题。然后,概述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最后,提出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策略:知识形成可视化、表征信息多元化、认知过程启发化、认知结构图式化,对每一个策略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应用案例进行说明。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课例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验、课例研究和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圆的面积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并探讨如上策略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设计策略对促进学生平面几何的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认知负荷明显低于对照班的学生;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积极情意的投入度等都有所提高。

王雅薇[8](2019)在《以度量和转化为主线深化面积学习——北京版“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面积计算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以面积单位度量为起点,以转化和推理为基本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拼摆等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效推进学习。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一)主要内容及作用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面积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又一次认识与学习,也是后续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教材以长方形为基础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

廖红丽[9](2017)在《“重建三角”初中教学改革实践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引起了各界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论争,我国初中数学的教育理念仍有待改进,初中数学课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与发展.为此,张景中院士提出“重建三角”初中教学改革的建议,近年来“重建三角”初中数学改革项目按照“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在广州、成都、上海、贵州、四川、沈阳等地区开展小面积改革实验.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重建三角”改革实践,本论文对当前“重建三角”教学实践现状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对“重建三角”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其提出背景及需要,整理出现有的“重建三角”教学改革整合方案并研究了其在数学中考的应用;同时对“重建三角”初中教学改革实践进行现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测试、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从师生的视角了解“重建三角”教学改革在城市和农村的实践情况.从教师对“重建三角”教学改革的态度、学习培训情况、教学情况这三个方面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从学生对“重建三角”教学改革的情感态度、对“重建三角”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学习表现这三个方面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总结现阶段取得的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重建三角”下一阶段的推广给出可行性建议及初步研究出“重建三角”与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整合方案.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81.8%的学生对“重建三角”教学改革表示赞同和喜欢,认为正弦的新定义直观简单,对“重建三角”教学方案知识内容编排体现连贯性和整体性表示出较高的认同感.学生对“重建三角”教学的态度及其方案知识编排的理解在性别、学习能力水平、不同学校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82.4%的学生对所学的“重建三角”知识内容掌握得较好,但是在知识运用方面还需加强.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其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有显着性差异,学习能力水平好的学生对“重建三角”的学习表现更好,对其成绩、解题能力的影响更加显着.“重建三角”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重建三角”教学改革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和增进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加快“重建三角”教学方案的完善,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用教学法进一步加工,润色,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教材整合要根据学生水平补充教学内容,在农村学校不宜增加梅涅劳斯定理、余切等过于难和复杂的内容;开发与“重建三角”教学方案配套的练习,对现有题目二次开发并形成有难度梯度的习题库;发挥经验型教师的引领作用,“自下而上”进行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认识和“超级画板”技术平台的应用;关注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提高教学效率.

王岚[10](2013)在《经历过程 积累经验 感悟思想——《“变”与“不变”》教学》文中指出【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页。【教学目标】1.基于已有认知,理解《九章算术》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2.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经历探索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初步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验证思路。在迁移中生发出新的研

二、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人的发展赋予教育的必然使命
        1.1.2 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本质属性
        1.1.3 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需要落实于课堂教学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数学创造性思维
        1.4.2 教学任务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创造力领域的相关研究
        2.1.1 创造力研究的基本理念
        2.1.2 创造力的聚合理论
        2.1.3 创造性思维研究
        2.1.4 创造力教学研究
        2.1.5 创造性思维评价研究
        2.1.6 小结
    2.2 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
        2.2.1 思维、数学思维与数学创造性思维
        2.2.2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多角度理解
        2.2.3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
        2.2.4 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
        2.2.5 数学创造性思维评价研究
        2.2.6 初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研究
        2.2.7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过程
        3.2.1 总体研究阶段
        3.2.2 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的初步构建
        3.2.3 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及教学策略框架的初步构建
        3.2.4 课例研究的过程
    3.3 研究工具
        3.3.1 学生测试卷和访谈工具
        3.3.2 教师的问卷和访谈工具
        3.3.3 课堂观察记录表
    3.4 数据收集
第4章 “数与代数”课例研究
    4.1 “数与代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1.1 “数与运算”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1.2 “代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2 本章研究思路
        4.2.1 研究思路
        4.2.2 初步构建的“数与代数”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4.2.3 初步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4.2.4 课例的选择
    4.3 课例一:《算24 点》
        4.3.1 设计前的调研
        4.3.2 第一次教学设计及教学简析
        4.3.3 第二次教学设计及教学分析
        4.3.4 课例小结
    4.4 课例二:《字母表示数》
        4.4.1 设计前的调研
        4.4.2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4.3 第一课时教学分析及反馈
        4.4.4 第二课时教学情况简述
        4.4.5 课例小结
    4.5 “数与代数”课例研究小结
        4.5.1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4.5.2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4.5.3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5章 “图形与几何”课例分析
    5.1 “图形与几何”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2 本章研究思路
        5.2.1 研究思路
        5.2.2 初步构建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5.2.3 初步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5.2.4 课例的选择
    5.3 课例(一):《圆周角》
        5.3.1 设计前的调研
        5.3.2 教学设计
        5.3.3 教学分析
        5.3.4 课后访谈及调查分析
        5.3.5 课例小结
    5.4 课例(二):《一分为二》
        5.4.1 设计前的调研
        5.4.2 教学设计
        5.4.3 教学分析及反馈
        5.4.4 课例小结
    5.5 “图形与几何”课例研究小结
        5.5.1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5.5.2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5.5.3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6章 “统计与概率”课例分析
    6.1 “统计与概率”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6.2 本章研究思路
        6.2.1 研究思路
        6.2.2 初步构建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6.2.3 初步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6.2.4 课例的选择
    6.3 课例:《方差》
        6.3.1 设计前的调研
        6.3.2 教学设计
        6.3.3 教学分析及反馈
        6.3.4 课例小结
    6.4 “统计与概率”课例小结
        6.4.1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6.4.2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6.4.3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7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7.1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行为表现框架
        7.1.1 基于课例的研究结果
        7.1.2 行为分析框架的共性提炼
    7.2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7.3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7.4 研究的反思
        7.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4.2 本研究的不足
        7.4.3 后继研究展望
参考资料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1 第一阶段参与设计与讨论的部分课例简表
    附录2 培养中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调查问卷
    附录3 《圆周角》前测卷
    附录4 《圆周角》后测卷
    附录5 《算24 点》课后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6 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2)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需要
        (二)基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基于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数学教育中转化思想的研究
        (二)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研究
        (三)关于转化思想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观察研究法
        (四)调查研究法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数学思想
        (二)转化思想
    二、转化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迁移理论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理论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三章 渗透转化思想的《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分析
    一、《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一)《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地位
        (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内容结构
    二、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缘由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课标对单元教学的要求
    五、在《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教学原则
        (一)同步进行原则
        (二)螺旋上升原则
        (三)直观呈现原则
        (四)参与活动原则
第四章 转化思想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调查研究工具的确定
    三、预调查与修改
    四、调查研究的实施
    五、测试卷调查的分析
        (一)测试卷说明
        (二)测试卷调查结果分析
    六、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问卷说明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七、访谈设计分析
        (一)访谈提纲说明
        (二)访谈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五章 在《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策略研究
    一、在常规教学中融入转化思想
        (一)课前准备——深入挖掘转化思想
        (二)课堂教学——适时渗透转化思想
        (三)复习巩固——深刻体会转化思想
    二、在问题解决中应用转化思想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
        (三)引导学生感受转化思想解题的优势
        (四)训练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题的能力
第六章 在《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一、《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实施的课前准备
        (一)教学实施内容的选择
        (二)教学实施对象的选择
    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实施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施
        (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实施
        (三)《梯形的面积》的教学实施
    三、《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效果分析
        (一)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二)测试卷结果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效果评价
        (一)改善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情感态度
        (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五、《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反思
        (一)《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改进建议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2.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定义
    2.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心理特点的需求
        2.2.1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的需求
        2.2.2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的需求
        2.2.3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的需求
        2.2.4 小学生的意志特点的需求
第三章 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3.3 调查问卷内容统计与分析
    3.4 实施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3.5 不理想状况的原因分析
        3.5.1 分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不理想状况的表现
        3.5.2 分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状况不理想的成因
    3.6 解决方法与策略
第四章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4.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4.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4.2.1 实践性原则
        4.2.2 开放性原则
        4.2.3 经济性原则
        4.2.4 针对性原则
        4.2.5 学科性原则
    4.3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4.3.1 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实施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
        4.3.2 对其它学科教材内容实施数学实践活动课资源的开发
        4.3.3 对学生生活内容实施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开发
第五章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发
    5.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研发的依据
        5.1.1 数学的学科性质
        5.1.2 数学的认知过程
        5.1.3 数学的教学目标
        5.1.4 学生的创新精神
    5.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5.2.1 总体教学目标
        5.2.2 各年段的教学目标
    5.3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课型的确立
    5.4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内容安排
    5.5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第六章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6.1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的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6.1.1 实证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6.1.2 实证调查一
        6.1.3 实证调查二
        6.1.4 实证调查三
    6.2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的实验调查与结果分析
        6.2.1 实验目的
        6.2.2 实验设计
        6.2.3 实验过程
        6.2.4 实验结果分析
    6.3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的案例分析
        6.3.1 案例分析一
        6.3.2 案例分析二
        6.3.3 案例分析三
    6.4 实证调查小结
        6.4.1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6.4.2 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可以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一:调查问卷(一)
附录二:调查问卷(A)
附录三:调查问卷(B)
附录四:调查问卷(C)
附录五:200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数学科期末测试题
附录六:200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五年级数学科期末测试题

(4)“再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几何是“再创造”最好的材料
        1.1.2 小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现状
        1.1.3 “标准”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要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验研究法
        1.4.3 问卷调查法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小学生几何认知的相关研究
        2.1.1 小学生空间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
        2.1.2 小学生学习几何的特点
    2.2 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再创造”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
        2.3.1 “再创造”教学原则
        2.3.2 “再创造”的教学环节及流程
        2.3.3 “再创造”教学实施策略
第3章 “再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涵
    3.1 数学现实
        3.1.1 “数学现实”的定义
        3.1.2 “数学现实”的来源
        3.1.3 “数学现实”与“再创造”的关系
    3.2 数学化
        3.2.1 “数学化”的定义
        3.2.2 “数学化”的特征及形式
        3.2.3 “数学化”的分类
        3.2.4 “数学化”与“再创造”的关系
    3.3 有指导的“再创造”
        3.3.1 往哪儿指导?
        3.3.2 在哪儿指导?
        3.3.3 怎样指导?
    3.4 反思
        3.4.1 “反思”的定义
        3.4.2 “反思”的发展阶段
        3.4.3 “反思”与“再创造”的关系
第4章 “再创造”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4.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再创造”动机
    4.2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
    4.3 思维升华,进行有指导的“再创造”
    4.4 反思概括,巩固学生的知识建构
第5章 “再创造”教学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对象
    5.3 实验设计
    5.4 实验材料
    5.5 实验程序
    5.6 实验结果分析
        5.6.1 “再创造”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5.6.2 “再创造”教学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
    5.7 基于实验的思考
        5.7.1 “再创造”教学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
        5.7.2 “再创造”教学对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影响不同
        5.7.3 “再创造”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行为参与
        5.7.4 “再创造”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创造)教学实录
附录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常规课)教学实录
附录C 三角形的面积(再创造)教学实录
附录D 三角形的面积(常规课)教学实录
附件E 学生参与度问卷调查
致谢
附件

(5)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4~6年级教材和教学案例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提出
        1.课程标准中有关“综合”和“实践”内涵的阐释
        2.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
        1.综合
        2.实践
        3.教材内容
    (四)文献综述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相关研究
        2.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相关研究
        3.研究述评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二、人教版“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教材分析
    (一)四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2.《三角形的分类》“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二)五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1.《三角形的面积》“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2.《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三)六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1.《圆》“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2.《圆锥的体积》“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
    (四)教材有关“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分析的结论
        1.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应用“综合”思想状态较好
        2.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应用“实践”思想状态较好
三、人教版“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中“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践活动过程环节不完整
        2.教学活动重结果轻过程
        3.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缺失
        4.新旧知识综合性欠佳
        5.实践操作简单化缺乏思辨引导下的实践
    (二)教学案例中“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实践”和“综合”思想认识不足
        2.教师教学活动缺乏过程关注,缺乏有效提问
        3.教师教学实践活动角色错位
        4.教师专业水平有限无法有效综合
        5.教师“实践”思想应用单一
四、“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践行的策略
    (一)增加理论知识学习,保障“综合”和“实践”
        1.教师应该系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相关理论
        2.教师应该拓宽数学教学思维
    (二)加强有效提问技能,提高数学实践活动水平
        1.问题要有针对性,简明扼要
        2.有效追问,深化数学知识内容
    (三)端正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改善课堂气氛,在互动沟通中突显学生主体性
    (四)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做好新旧知识衔接巩固
        1.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关联教材内容衔接点
        2.关注学生特点,创设综合情境
    (五)着重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数学教材多种可能
        1.教师应该创造性应用教材
        2.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形的旋转》教学片段
附录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附录三:《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段
致谢辞

(6)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调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1.1.2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小结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活动
        2.1.2 经验
        2.1.3 数学活动
        2.1.4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2 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2.2 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小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材内容分析
第3章 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学生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结果分析
    3.2 教师访谈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内容
        3.2.4 访谈结果分析
    3.3 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4章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
    5.2 案例二:容积和容积单位
    5.3 案例分析结论
第5章 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建议
    5.1 课前、课中、课后并重
    5.2 创设活动情境,提升学生兴趣
    5.3 通过交流合作促进经验融合
    5.4 通过总结反思促使经验升华
    5.5 合理设置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小学平面几何相关研究概述
        (一)平面几何相关概念界定
        (二)小学平面几何的研究综述
        (三)对小学平面几何研究的思考
    二、动态数学相关研究概述
        (一)动态数学的含义
        (二)动态数学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三)动态数学概述简评
    三、皓骏动态数学技术相关研究概述
        (一)皓骏软件的简介
        (二)皓骏融合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对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思考
第3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策略和应用案例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
        (二)认知负荷理论
    二、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信息打包原则
        (二)时间邻近原则
        (三)空间邻近原则
        (四)一致性原则
        (五)增强深度学习原则
    三、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策略及应用
        (一)知识形成可视化策略
        (二)表征信息多元化策略
        (三)认知过程启发化策略
        (四)认知结构图式化策略
第4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的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变量
        (五)实验方式
        (六)实验材料
    二、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前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三)圆的面积学习的认知负荷结果与分析
    三、对学生学习圆的面积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四、对数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五、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一)实验结果总体分析
        (二)关于学习效果的讨论
        (三)认知负荷的讨论
    六、结论
第5章 皓骏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课例研究
    一、课例1《圆的面积》
        (一)《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二)《圆的面积》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二、课例2《长方形周长》
        (一)《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二)《长方形周长》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三、课后反思
        (一)自我反思
        (二)专家点评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一)对实验结果的反思
        (二)对教学的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圆的面积》前测试题
    附录2 《圆的面积》后测试题
    附录3 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圆的面积》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4 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圆的面积》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5 访问提纲
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重建三角”初中教学改革实践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5.1 国内外初中数学改革历程
        1.5.2“重建三角”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第二章“重建三角”教学改革实践的理论探讨
    2.1“重建三角”初中教学改革的提出背景
        2.1.1 近代我国初中三角教学的发展
        2.1.2 初中几何学习之困与新课标要求
    2.2“重建三角”教学改革推广方案
        2.2.1 现行人教版与“重建三角”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
        2.2.2 现行北师大版与“重建三角”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
    2.3“重建三角”知识在数学中考的应用
第三章“重建三角”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1.1 样本
        3.1.2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3.1.3 访谈调查设计与实施
        3.1.4 课堂观察设计与实施
        3.1.5 测试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3.2 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3.2.1 信度与效度分析
        3.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测试调查结果
    3.4 数学教师访谈和随堂观察的调查结果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现状分析
    4.2“重建三角”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3 促进“重建三角”教学改革的建议
        4.3.1 加快“重建三角”教学推广方案的完善
        4.3.2 开发与“重建三角”教学方案配套的练习
        4.3.3 加大师资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4.3.4 关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D]. 王萍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2]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D]. 白晓宇.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 黎灿明. 广州大学, 2011(06)
  • [4]“再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平面图形面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许荣.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9)
  • [5]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综合"和"实践"思想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4~6年级教材和教学案例为对象[D]. 何媚. 沈阳师范大学, 2016(09)
  • [6]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调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D]. 刘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皓骏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小学平面几何教学的实践研究[D]. 王君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8]以度量和转化为主线深化面积学习——北京版“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J]. 王雅薇.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9(Z2)
  • [9]“重建三角”初中教学改革实践现状研究[D]. 廖红丽. 广州大学, 2017(02)
  • [10]经历过程 积累经验 感悟思想——《“变”与“不变”》教学[J]. 王岚. 小学教学设计, 2013(23)

标签:;  ;  ;  ;  ;  

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