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CO_2潴留的护理体会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CO_2潴留的护理体会

一、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CO_2潴留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强[1](2020)在《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FloTrac/Vigileo系统、TEE以及中心静脉压三种方法指导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术中液体管理,通过比较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术后肺功能状态探讨FloTrac/Vigileo系统应用于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间在宝坻区人民医院拟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111例,ASAⅠ-Ⅱ级,体质量指数(BMI)在18~25kg/m2,年龄在18~66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FloTrac/Vigileo组(F组)、TEE组(T组),中心静脉压组(C组),各37例,记录患者常规诱导麻醉后开胸前(T1)、开胸单肺通气时(T2)、单肺通气15min(T3)、单肺通气30min(T4)、单肺通气60min(T5)此5个时间点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液体出入量、心排量、每搏量变异度(SVV)、每搏量(SV)、下腔静脉塌陷率(cIVC)以及T1、T5、术毕仰卧位双肺通气10min(T6)时各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1、三组患者性别、手术时间、平均体重、体表面积、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及BMI等无显着差异(P>0.05)。2、T1-T6时间点三组患者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三组组患者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间点F组和T组患者CVP较C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F组和T组各时间点与SV与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F组和T组SV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P<0.01对FV组和T组CO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P<0.01。5、对F组和T组SVV和c IVC整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1,P<0.01;并对SVV和c IVC作直线回归方程,得c IVC=17.89+2.76SVV,回归系数b=2.8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F组和T组SV、CO、SVV和c IVC在各时间点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T2~T5各时点三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呈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T6时三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不成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各时间点三组OI、PaO2、PaCO2、A-aD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各组OI、PaO2各组显着低于T1,各组A-aDO2在T5时较T1时均显着升高(P<0.05);T6时三组OI、PaO2较其T5时显着上升但仍低于T1而A-aDO2显着下降但仍高于T1(P<0.05);三组PaCO2不同时刻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术毕液体出量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T组入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FloTrac/Vigileo系统适用于监测胸科单肺通气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指导术中液体管理。2、FloTrac/Vigileo系统较常规容量监测方法在保护围手术期肺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薄磊[2](2019)在《1例IABP联合CRRT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置换术是解决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的根本手段,低心排量综合征(LCOS)是心脏术后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发生低心排量综合征后,立即予患者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心功能,同时应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减轻心脏前负荷,为抢救病人和提高患者预后提供了便利。我科于2018年9月份成功救治了一例行二尖瓣置换(双叶机械瓣)加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于2018年10月底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田丽清[3](2014)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探讨综合呼吸训练方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择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二、三病区连续住院的1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二病区为对照组、三病区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干预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训练器、多媒体宣教、有效的肺部体疗。采用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评估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心电监护时间、血氧分压监测的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全部完成围术期的数据观察及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状况、实验室检查、所行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术)及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参数无显着区别(p>0.05);两组均无术后及住院死亡;常规呼吸功能训练与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患者在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心电监护时间、动脉血氧分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最大通气量方面、呼吸频率等方面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①呼吸机使用时间11.5士1.4(h)VS14.3±1.1(h);②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0.0%VS8.5%;③留置引流管时间4.4±0.6(天)VS6.1±0.6(天);④住院天数10.6±1.1(天)VS12.9±0.8(天);⑤心电监护时间36.5±1.6(h)VS41.5±1.9(h);⑥动脉血氧分压监测90.0±5.0(mmHg)VS85.0±3.2(mmHg);⑦血氧饱和度监测98.0±1.8(%)VS93.0±2.8(%);⑧呼吸频率20.1±5.0(次/分)VS26.1±7.2(次/分);⑨最大通气量87.2±7.2(L/min)VS84.1±5.8(L/min)。结论:1.通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干预组干预后心率的均值、呼吸频率的均值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干预后血氧饱和度的均值、动脉血氧分压的均值、最大通气量的均值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提高。2.通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干预组经干预后心率的差值、呼吸频率的差值,血氧饱和度的差值、动脉血氧分压的差值、最大通气量的差值均较对照组的差值大。3.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留置引流管的时间,改善了患者术后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提高了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缩短了患者心电监护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

来慧娟,侯继梅[4](2001)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CO2潴留的护理体会》文中指出

霍晓麓[5](2020)在《2016年至2019年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病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描述性分析2016年至201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病例临床资料,了解死亡患者一般临床特点,探讨死亡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分析有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价值,从而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病案首页中离院方式为死亡的病例,并分析死亡患者一般资料、生存时间、临床特征、死亡原因等临床资料。归纳整理死亡病例的各项检查结果、基础疾病、合并症及有创操作等情况。通过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z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6年至201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病案首页中离院方式为死亡的病例共242例,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得出最终统计样本共203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71例,男女比例1.85:1。203例患者中年龄为4694岁,平均年龄78.00±9.754岁,不符合正态分布。其中男性患者平均年龄78.18±9.552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77.67±10.179岁。2.203例死亡病例中,死亡病例数最多月份为1月份(27例,13.3%),死亡病例数最少月份为10月份(8例,3.9%)。死亡病例中住院时间最短1天,最长97天,平均10.87±10.32天;其中住院5天比例最高(18例,8.9%)。每天24个时间点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为13时(23例,11.3%),其次为14时(18例,8.8%),21时为(16例,7.8%);最少的为24时无死亡病例,死亡发生月份及时间段在年龄、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203例死亡病例原发疾病谱顺位前三位为重症肺炎113例(55.66%),COPD35例(17.24%),支气管肺癌31例(15.27%)。死亡患者原始病案中分析死亡直接原因分为8类,其中以感染、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占多数。4.113例原发病为重症肺炎死亡患者中,其中女性≥65岁共105例,<65岁共8例,分别比较两组既往病史及入院后临床特征情况,结果显示意识障碍、体温≥38℃、WBC≥10×109/L、BNP≥100ng/L、Lac≥2mmol/L、Na+≥145mmol/L在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5.203例死亡患者男性患者合并症前三位为高血压病(93.18%),慢性心功能不全(84.84%),慢性肾脏病(34.09%),女性患者此3类合并症构成比均低于男性。6.高龄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70.93%,且80%以上高龄患者同时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卒中史、长期卧床及营养不良,超过70%高龄患者存在长期便秘史。7.203例死亡患者按死亡前有无机械通气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长,结果显示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2016年至201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其中高龄患者144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2.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病例人数以冬春季居多,死亡发生月份及时间段在年龄、性别中无明显相关性。3.死亡病例原发疾病谱顺位前三位为重症肺炎、AECOPD、支气管肺癌,死亡直接原因复杂,多为感染、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合并症多、并发症重。4.意识障碍、体温≥38℃、WBC≥10×109/L、BNP≥100ng/L、Lac≥2mmol/L、Na+≥145mmol/L在重症肺炎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5.死亡前机械通气的使用对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有延长作用。

王云蛟[6](2016)在《手术损害控制救治髋部骨折并慢性心、肝、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老年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的骨折,其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是每位患者及骨科医师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常常伴发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慢性肝脏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CLF)、慢性呼吸衰竭(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CRF)等严重基础疾病,这些疾病病情凶险,治疗难度极大,在髋部骨折的基础上如何选择手术时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围手术期如何开展针对各脏器衰竭的管理都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巨大难题和挑战。近年来,我们在损害控制(damage control,DC)技术基础上提出新理念——手术损害控制技术(damage control of surgery,DCS),是指患者因为基础疾病多、病情重,而对即刻行手术的耐受度不够,预计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因而在围手术期各阶段对其采取个体化相对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年老、年幼或原有严重基础疾病者即使遭受一般程度的创伤,也应该用DCS进行救治。其基本方法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术前阶段:评估,调理,再评估,再调理,确定性治疗(手术或保守治疗);(2)术中阶段:手术及麻醉方式的选择;(3)术后康复管理,其中术前评估和调理过程是DCS的核心阶段。我们应用DCS救治了以上三类患者,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住院且应用DCS救治的髋部骨折合并CHF、CLF及CRF的患者,通过分析以上患者资料来达到以下目的。目的:1、总结DCS在救治髋部骨折并CHF、CLF及CRF中的评估及调理过程。2、观察DCS在救治各脏器衰竭髋部骨折组患者的有效性,同时分析DCS的安全性与可靠性。3、总结各脏器衰竭髋部骨折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1、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科收治的53例髋部骨折合并CHF患者、15例髋部骨折合并CLF患者、61例髋部骨折合并CRF患者。对每例患者进行一般风险评估,包括: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及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ortsmouth-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POSSUM)、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ve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的评估,同时还针对心脏功能、肝脏功能、呼吸功能的代偿能力进行各系统评估,比较各评估周期中可行手术者和继续调理者手术风险的异同。同时总结各组患者术前对其基础疾病的调理经验。2、根据各衰竭髋部骨折组患者实施DCS救治后的手术救治率,初步观察DCS的有效性。3、分析手术组患者术前预测与术后实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异同,并通过以上指标来分析DCS的救治效果及可靠性。4、记录各脏器衰竭组患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术后康复管理措施,总结各组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措施经验。结果:1.合并CHF髋部骨折患者1.1术前风险评估每例患者均接受了一到三次不等的风险评估。首次风险评估53人,可以手术者19人;第二次风险评估34人,可以手术者20人;第三次风险评估14人,可以手术者10人,剩余4人行保守治疗。我们认为,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行手术治疗:(1)DORSSSP预计死亡率均小于20%;(2)POSSUM预计并发症率小于80%;(3)P-POSSUM预计死亡率小于15%。各评估阶段需继续调理者各项评估风险指标均显着高于行手术者(P<0.05)。1.2 DCS提高救治成功率在初次风险评估中,18例患者风险较低而直接行手术治疗,初次手术率为33.96%。剩余35例患者因手术风险评估高而进行了后续DCS调理再评估,且最终3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DCS救治成功率达88.57%。1.3 DCS降低手术患者并发症率及死亡率49例手术患者术前初次评估POSSUM预计并发症率为(79.00±11.22)%,P-POSSUM预计死亡率为(14.33±7.07)%。49例患者术后只有25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实际并发症率为51.02%,低于术前预计并发症率(P<0.05)。2.合并CLF的髋骨骨折患者2.1术前评估每例患者均接受了一到三次不等的风险评估。首次风险评估15例,可以手术3人;第二次风险评估12人,可以手术6人;第三次风险评估6人,可以手术3人,保守治疗3人。我们认为,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行手术治疗:(1)DORSSSP预计死亡率均小于20%;(2)POSSUM预计并发症率小于80%;(3)P-POSSUM预计死亡率小于15%。各评估阶段需继续调理者各项评估风险指标均显着高于行手术者(P<0.05)。2.2 DCS提高救治成功率在初次风险评估中,3例患者风险较低而直接行手术治疗,初次手术率为20%。剩余12例患者因手术风险评估高而进行了后续DCS调理再评估,且最终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DCS救治成功率达75.00%。2.3 DCS降低手术患者并发症率及死亡率12例手术患者术前初次评估POSSUM预计并发症率为(81.95±7.05)%,P-POSSUM预计死亡率为(15.82±5.32)%。12例手术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实际并发症率为58.33%,低于术前预计并发症率(P<0.05)。3.合并CRF髋部骨折患者3.1术前风险评估每例患者均接受了一到三次不等的风险评估。首次风险评估61人,可以手术者23人;第二次风险评估38人,可以手术者23人;第三次风险评估15人,可以手术者11人,剩余4人行保守治疗。我们认为,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行手术治疗:(1)DORSSSP预计死亡率均小于20%;(2)POSSUM预计并发症率小于80%;(3)P-POSSUM预计死亡率小于15%。各评估阶段需继续调理者各项评估风险指标均显着高于接受手术者(P<0.05)。3.2 DCS提高救治成功率在初次风险评估中,23例患者风险较低而直接行手术治疗,初次手术率为37.70%。剩余38例患者因手术风险评估高而进行了后续DCS调理再评估,且最终3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DCS救治成功率达89.47%。3.3 DCS降低手术患者并发症率及死亡率57例手术患者术前初次评估POSSUM预计并发症率为(76.51±5.32)%,P-POSSUM预计死亡率为(12.33±5.89)%。57例患者术后只有27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实际并发症率为47.37%,低于术前预计并发症率(P<0.05)。结论:1、评估,调理,继续评估和调理,以上为实施DCS的核心过程。2、通过比较初次手术率,经过DCS救治后此三组患者的手术救治率大大提高,初步证明了DCS的有效性。3、DCS救治合并CHF、CLF及CRF的髋部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其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CO_2潴留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CO_2潴留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资料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3 试验药物与仪器
    1.1.4 研究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相关指标测算方法
    1.1.7 质控
    1.1.8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患者临床资料情况
    1.2.2 各时间点各组患者HR、CVP、MAP改变情况
    1.2.3 各时间点F组与T组 CO、SV变化
    1.2.4 各时间点F组与T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分析
    1.2.5 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相关氧合指标对比分析
    1.2.6 三组患者液体出入量对比分析
1.3 讨论
    1.3.1 FloTrac/Vigileo与TEE相关性分析
    1.3.2 围手术期肺功能保护
    1.3.3 FloTrac/Vigileo系统应用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在单肺通气胸科手术中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1例IABP联合CRRT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护理
    2.1 心功能的维护
        2.1.1 加强心功能的监测和观察
        2.1.2 合理使用强心药物
        2.1.3 心律失常的护理
        2.1.4 IABP的维护, 保证反搏效果
        2.1.4. 1 一般护理
        2.1.4. 2 提高辅助效果的相关护理措施
        2.1.5 应用CRRT, 精细化的容量管理
    2.2 抗凝
        2.2.1 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
        2.2.2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3 小结

(3)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心脏瓣膜置换术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康复效果的观察
    1.4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知情同意
    2.5 资料收集
    2.6 技术路线
    2.7 效果评价指标
    2.8 质量控制
    2.9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线调查各评价指标比较
    3.3 干预组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效果评估
    3.4 对照组基线调查与常规呼吸训练后各项指标比较
    3.5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估
    3.6 干预组与对照组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4.2 最大通气量
    4.3 动脉血氧分压
    4.4 呼吸频率
    4.5 术后指标观察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CO2潴留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病理生理
3 护理体会

(5)2016年至2019年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临床资料
    1.5 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
    2.2 年龄
    2.3 死亡时间
        2.3.1 月份
        2.3.2 时间段
    2.4 住院时间
    2.5 原发疾病及直接死亡原因分析
        2.5.1 原发疾病
        2.5.2 直接死亡原因
    2.6 重症肺炎死亡患者临床特征
    2.7 合并症
    2.8 高龄死亡患者特点
    2.9 机械通气时间分布
3 讨论
    3.1 年龄相关的临床特点
    3.2 月份、时间段、住院时长与死亡关系的分析
        3.2.1 月份
        3.2.2 时间段
        3.2.3 住院时长
    3.3 原发疾病
        3.3.1 重症肺炎
        3.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3.3 支气管肺癌
        3.3.4 其他
    3.4 直接死因分析
        3.4.1 感染
        3.4.2 脓毒症
        3.4.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4.4 窒息
        3.4.5 心源性猝死
        3.4.6 失血性休克
    3.5 合并症
        3.5.1 高血压病
        3.5.2 糖尿病
        3.5.3 心血管疾病
        3.5.4 神经系统疾病
        3.5.5 慢性肾脏疾病
        3.5.6 恶性肿瘤
    3.6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手术损害控制救治髋部骨折并慢性心、肝、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手术损害控制救治髋部骨折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附53例报告)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手术损害控制救治髋部骨折并慢性肝脏衰竭的临床观察(附15例报告)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手术损害控制救治髋部骨折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附61例报告)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损害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CO_2潴留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FloTrac/Vigileo指导胸科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D]. 李德强.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1例IABP联合CRRT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J]. 薄磊.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15)
  • [3]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D]. 田丽清. 中南大学, 2014(03)
  • [4]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CO2潴留的护理体会[J]. 来慧娟,侯继梅. 河北医学, 2001(12)
  • [5]2016年至2019年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病例分析[D]. 霍晓麓.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6]手术损害控制救治髋部骨折并慢性心、肝、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D]. 王云蛟.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CO_2潴留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