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重庆发展旅游的优势、战略与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重庆市人民政府[1](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指出渝府发[2021]2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提出渝府发[2021]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8月24日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2021)在《关于重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全?
重庆市人民政府[4](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渝府发[2021]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2月10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2021)在《关于重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魏梦豪[6](2020)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倾向抬头。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势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未来国际经贸合作,越发倾向于区域化。基于中国和新加坡双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往的成功经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应运而生。陆海新通道起源于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得到中国西部省份或地区广泛响应。2019年中国政府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中国西部广阔腹地为主轴,勾画了通道建设的总体轮廓。陆海新通道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物流通道为引擎,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区域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的国际大通道。通道建设对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把握重大发展机遇,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本文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主题,在分析通道建设现状、“点—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大通道在拉动西部外向型经济转型、深化中新关系、中国—东盟关系,连接“一带”和“一路”,深化中国陆海双向开放初显效用。但是,由于通道沿线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欠佳、融资困难、协调机制的缺乏、周边国家缺乏互信等问题,未来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还需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巩固与拓展效益。
向凡洋[7](2020)在《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积极融入、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重庆在新时代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是重庆在新的历史时期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更加积极地进行城市形象传播的实践,创作并发布了多部城市形象宣传片。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城市形象和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同时重点对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有效传播极大地助推了重庆城市形象的构建。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网红效应”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由此给重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城市形象的媒介整合传播实践中,重庆官方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打造了多个权威的网络新平台,而公众话语的发展壮大让重庆的城市形象传播更平易近人和润物无声,官方与公众的信息传播的有效互动、相互补足,形成了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合力。政府、新闻媒体和新媒体用户在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内容上,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总体以城市的风景名胜和地标建筑呈现为主,但不同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背景音乐、解说词与画面的高度契合为其增色不少。问卷调查发现,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主要受众为18-30岁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火锅、小面、洪崖洞等极具代表性的重庆元素是受众主要的记忆点,而受访者接触宣传片主要的原因是“意见领袖”的推荐;调查表明,宣传片对绝大多数的受众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有超过9成的受众通过观看宣传片增加了对重庆的了解度、好感度和来访可能性。针对研究发现的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媒介意象”同质化、镜头语言单一重复、传播诉求模糊、传播缺乏全局观等问题,研究从政府顶层设计、媒介意象构建、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受众导向”式传播、电影植入营销和打造全媒体矩阵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优化城市形象宣传片生产、助推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
杜海昕[8](2020)在《“实践转向”视角下的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动因探析 ——以越南、柬埔寨和新加坡为例》文中指出国际关系研究的“实践转向”是国际关系学者力图弥补结构和施动者二元分野的努力。自2000年以来,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一批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北美学者,他们以社会实践为视角,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来研究国际政治的不同领域,为国际政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路径。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互联互通随即成为国内的热点研究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互联互通的意义及其目的,很少有文章涉及中国与他国开展互联互通动因的研究。文章受到国际关系研究“实践转向”的影响,从实践理论的视角出发,借助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惯习,用以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互联互通的动因。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五通指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板块的得分)报告显示,东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与中国互联互通程度最高的地区。但东南亚国家对以“互联互通”为经络的“一带一路”倡议反应各异。为了使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威胁感”和“对经济关系的预期”为标准,将东南亚国家划分为“不安全-消极经济预期”、“安全-积极经济预期”以及“不安全-积极经济预期、安全-消极经济预期”三类国家,并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越南、柬埔寨和新加坡三个国家进行分析。在梳理了越南、柬埔寨和新加坡同中国互联互通的现状后,结合三国对华外交政策的历史沿革,概括出其对华外交惯习。通过对越南、柬埔寨和新加坡三国对华外交惯习的分析可发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对外战略与政策实践是双方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在以往研究中,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开展互联互通一般是被当做新版“马歇尔计划”或被想象成中国的地缘政治手段,大多研究都无法摆脱结构的影响,都表现出明显的二元对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自身的能动性和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惯习被忽略。文章试图探索行为体自身的能动性对结构的影响,以期些许弥补结构和施动者间的二元分野。
杜瑜[9](2020)在《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历来是贸易投资和贸易交往的热点区域。随着双方国际贸易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依赖也更加强烈。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陆地相接壤,具有发展陆路交通地缘优势。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可达性和城市网络空间视角出发,发现国内外关于交通可达性的研究主体已经涵盖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交通网络。但现有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项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展开的,而忽略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对多式交通运输网络的研究相对不足。与此同时,关于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通道研究早期多以定性描述和归纳总结为主,基于理论模型分析论证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论证的科学性。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东南亚11国为研究区域,采用Open Street Map交通网络数据、经济社会数据、贸易数据和网络搜索数据等展开分析。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3类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出在陆路交通建设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战略节点;其次,依托ArcGIS10.2软件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和重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节点城市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与城市网络空间联系格局,确定陆路廊道发展轴的基本走向;最后,提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有潜力发展的主要陆路廊道及未来发展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1世纪以来,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与贸易均获得快速发展,为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东南亚国家内部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等方面的较大差异促进与中国西南地区开展良好的产业互补、互动、互助发展,推动双方的贸易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贸易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在广西与越南、四川与越南、云南与缅甸、四川与马来西亚和重庆与马来西亚贸易联系中最为紧密。(2)通过建立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出综合得分较高的战略节点。(1)在中国西南地区城市中,选取重庆、成都、南宁、贵阳和昆明作为陆路交通建设的核心战略节点,选取遵义、南充、玉溪、曲靖和泸州作为重要战略节点;(2)在东南亚国家城市中,选取新加坡、胡志明市、吉隆坡和曼谷作为陆路交通建设的核心战略节点,选取河内、马尼拉、雅加达、仰光、新山和泗水作为重要战略节点;(3)在陆路边境口岸中,选取瑞丽口岸、河口口岸、友谊关口岸和东兴口岸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核心战略节点,选取磨憨口岸、凭祥口岸等作为重要战略节点。(3)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网络规模、等级和密度均整体高于东南亚国家。(1)在公路设施方面:中国西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且日益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城市联系的重要方式。而东南亚国家高速公路所占比重偏低;(2)在铁路设施方面:东南亚国家铁路整体发展缓慢,除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初步构建起铁路网络外,其他国家尚未形成完整的铁路网络。(3)此外,在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网络连接方面,现已实现5条公路通道与2条铁路通道连接。(4)陆路交通可达性较好的优势地带呈现出廊道型分布特征且具有明显方向性。其中,南北向廊道大致可分为5条,分别为以缅甸仰光、泰国曼谷、越南河内、越南胡志明市、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吉隆坡为战略节点的南北向廊道。东西向廊道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核心战略节点城市联系区域、部分东南亚国家核心节点城市及其邻近区域与节点城市的联系区域。在城市空间网络联系方面,基本形成南宁—河内、重庆—河内、崇左—河内、南宁—海防、柳州—河内和钦州—河内等较强联系引力的城市网络。在节点城市联系强弱方面,中国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南宁、昆明与东南亚国家中河内、海防、胡志明市、新加坡、曼谷是联系较多的节点城市。(5)结合研究区域战略节点的综合评价、陆路交通可达性的分析结果与城市网络的空间联系格局,本文提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有潜力发展的陆路廊道主要有3条:西线廊道为成都—重庆—遵义—贵阳—曲靖—昆明—瑞丽口岸—内比都—仰光;中线廊道为成都—重庆—遵义—贵阳—曲靖—昆明—玉溪—磨憨口岸—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东线廊道为重庆—遵义—贵阳—南宁(昆明)—友谊关口岸(河口口岸)—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在未来面向东南亚的区域发展战略中,要利用和发挥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新契机,仅仅围绕3条主要廊道建设与发展,并注重发挥不同等级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中国西南地区省市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合作。
重庆市人民政府[10](2019)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文中提出渝府发[2019]3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2019-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9年11月25日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2019—2022年)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根据《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发改规划[2017]1116号)和《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
二、新重庆发展旅游的优势、战略与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重庆发展旅游的优势、战略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3)关于重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一)坚定不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取得积极成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应对大战大考,狠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效果。 |
(二)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突出问题,注重精准施策,打好关键战役。 |
(三)坚定不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快一体化协同发展步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起步扎实、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
(四)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
(五)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两新一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和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有效投资对冲疫情影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
(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释放。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制定重大改革方案22个,制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改革精准度持续提高,改革受益面不断扩大。 |
(七)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八)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坚持把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拓展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点的出海出境大通道,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着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开拓多元化市场,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
(九)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
(十)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考虑 |
(一)宏观形势判断 |
(二)总体要求 |
(三)主要发展目标 |
(四)重大项目安排 |
三、2021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
(一)坚持不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释放发展潜力。 |
(二)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切实抓牢发展机遇。 |
(三)多措并举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夯实发展基础。 |
(四)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切实融入新发展格局。 |
(五)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增强发展动能。 |
(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切实筑牢绿色发展本底。 |
(七)全力以赴创造高品质生活,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共享发展成果。 |
(6)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一带一路”与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研究 |
二、有关中国西部大开发与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研究 |
三、有关区域互联互通与陆海新通道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四节 相关概念与理论 |
一、国际通道的概念 |
二、点轴理论 |
第一章 陆海新通道的由来 |
第一节 陆海新通道的发展历程 |
一、起源:中新互联互通项目 |
二、提出:南向通道 |
三、正式更名: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
第二节 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现状 |
一、政策沟通 |
二、基础设施 |
三、产业合作 |
四、金融合作 |
五、人文交流 |
第三节 点轴理论与陆海新通道 |
一、陆海新通道的“点” |
二、陆海新通道的“轴” |
三、集聚与扩散 |
第二章 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意义 |
第一节 连接“一带”与“一路” |
一、陆海联动发展 |
二、平衡国际贸易格局 |
第二节 推进中国西部地区开放与发展 |
一、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 |
二、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
第三节 推动中新关系发展 |
一、增进中新关系 |
二、深化双边经贸合作 |
三、拉动双边人文交流 |
第四节 深化中国—东盟关系 |
一、深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
二、提升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水平 |
第三章 陆海新通道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一节 互联互通状况有待改善 |
一、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
二、铁路技术标准不统一 |
第二节 物流运营能力不足 |
一、通关效率有待提升 |
二、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完善 |
第三节 通道资金缺乏 |
一、通道基建资金来源不足 |
二、财政支持不足 |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
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
二、通道沿线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 |
第四章 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对策 |
第一节 加快交通走廊网络架构 |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二、加强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 |
第二节 提升物流运行能力 |
一、推动通关便利化 |
二、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
第三节 推动陆海新通道资金融通 |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四节 加快构建西部开放型经济体系 |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二、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6 相关传播学理论 |
1.6.1 拟态环境 |
1.6.2 议程设置 |
1.6.3 二级传播与多级传播 |
1.7 研究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城市形象宣传片与城市形象构建 |
2.1 城市形象 |
2.1.1 城市形象的概念及内涵 |
2.1.2 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 |
2.1.3 城市形象的塑造主体 |
2.1.4 城市形象的功能 |
2.2 城市形象宣传片 |
2.2.1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定义 |
2.2.2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起源与发展 |
2.2.3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类型 |
2.3 城市形象宣传片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 |
2.3.1 吸引外部资源,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
2.3.2 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辨识度 |
2.3.3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城市凝聚力和竞争力 |
第3章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平台和主体研究 |
3.1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平台研究 |
3.1.1 传统媒体 |
3.1.2 新媒体 |
3.2 重庆城市形象的媒介整合传播现状 |
3.2.1 议程设置向“议程融合”过渡 |
3.2.2 信息垄断向多元生产转移 |
3.2.3 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变更 |
3.3 重庆城市形象媒介整合传播的问题 |
3.3.1 政府对城市形象的媒体整合传播缺乏顶层设计 |
3.3.2 媒体资源整合深度不够,未制定高效联动机制 |
3.3.3 新媒体运营效率低下,存在“监管难”的结构性矛盾 |
3.4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主体研究 |
3.4.1 政府——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的主导力量 |
3.4.2 新闻媒体——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的中坚力量 |
3.4.3 新媒体用户——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的生力军 |
第4章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内容与效果研究 |
4.1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内容研究 |
4.1.1 总体以城市风景和人文为主 |
4.1.2 各时期内容各有侧重点 |
4.1.3 背景音乐、解说词与画面高度契合 |
4.2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效果研究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4.2.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章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
5.1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中的问题 |
5.1.1 “媒介意象”同质化 |
5.1.2 镜头语言单一重复 |
5.1.3 传播诉求模糊 |
5.1.4 传播缺乏全局观 |
5.2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的优化策略 |
5.2.1 发挥政府话语权主导作用,为宣传片传播“背书” |
5.2.2 从独特的“地域标签”切入,打造个性化“媒介意象” |
5.2.3 培养网络意见领袖,“N”级传播强化传播效果 |
5.2.4 采取受众细分传播策略,实行“受众导向”式传播 |
5.2.5 善用电影植入营销,打造另类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 |
5.2.6 整合传播渠道,构建宣传片传播全媒体矩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代表性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梳理 |
附录2 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效果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8)“实践转向”视角下的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动因探析 ——以越南、柬埔寨和新加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文献的综述 |
三、变量关系的确定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一章 “互联互通”的实践理论基础 |
一、国际关系研究的“实践转向” |
二、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
三、“互联互通”概念内涵 |
第二章 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动因的解释框架 |
一、作为东亚场域和实践产物的东亚体系 |
二、作为地区惯习承载者的国家行为体 |
三、国家互动与对华惯习的形成 |
第三章 “实践中”的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合作 |
一、“互联互通”评价指标 |
二、东南亚“互联互通”合作现状 |
第四章 惯习主导下的中国-越南“互联互通” |
一、中国-越南“互联互通”合作现状 |
二、越南对华外交惯习 |
第五章 惯习主导下的中国-柬埔寨“互联互通” |
一、中国-柬埔寨“互联互通”现状 |
二、柬埔寨对华外交惯习 |
第六章 惯习主导下的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 |
一、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现状 |
二、新加坡对华外交惯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总结性评述 |
1.3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1.3.1 基本概念 |
1.3.2 理论基础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区域 |
2.2 研究数据 |
2.3 研究方法 |
2.3.1 贸易强度指数 |
2.3.2 HM指数 |
2.3.3 可达性分析 |
2.3.4 重力模型 |
2.3.5 主成分分析法 |
2.4 研究思路 |
第3章 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建设的经济与贸易基础 |
3.1 经济基础 |
3.1.1 经济发展 |
3.1.2 产业结构 |
3.2 贸易基础 |
3.2.1 贸易发展概况 |
3.2.2 贸易格局分析 |
3.2.3 贸易依赖格局分析 |
第4章 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战略节点的评价与选择 |
4.1 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战略节点城市的评价与选择 |
4.1.1 研究对象选择 |
4.1.2 评价指标初步构建 |
4.1.3 综合评价过程 |
4.1.4 综合评价结果 |
4.2 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战略节点城市的评价与选择 |
4.2.1 研究对象选择 |
4.2.2 评价指标初步构建 |
4.2.3 综合评价过程 |
4.2.4 综合评价结果 |
4.3 陆路边境口岸交通战略节点的评价与选择 |
4.3.1 研究对象选择 |
4.3.2 评价指标初步构建 |
4.3.3 综合评价过程 |
4.3.4 综合评价结果 |
第5章 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可达性的空间格局 |
5.1 陆路交通网络 |
5.1.1 公路设施发展概况 |
5.1.2 铁路设施发展概况 |
5.2 陆路交通可达性格局 |
第6章 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设计 |
6.1 城市网络空间联系格局 |
6.2 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设计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陆路交通战略节点的评价与选择 |
附录二 :城市网络空间联系强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着)及科研成果 |
四、新重庆发展旅游的优势、战略与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9)
- [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8)
- [3]关于重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N].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日报, 2021
- [4]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4)
- [5]关于重庆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J].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2)
- [6]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研究[D]. 魏梦豪.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7]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研究[D]. 向凡洋.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1)
- [8]“实践转向”视角下的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动因探析 ——以越南、柬埔寨和新加坡为例[D]. 杜海昕.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0(07)
- [9]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D]. 杜瑜.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