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校必须加强党性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田仁来[1](2017)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研究》文中认为党性坚强的中国共产党干部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中流砥柱。干部坚强的党性不会自然产生,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加强中国共产党干部的党性教育,对不断提升干部党性修养、建设党性坚强的执政骨干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党的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结合时代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把党性教育贯穿党的建设始终,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同意识形态和各类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党的干部面对的诱惑和考验前所未有,加强党的干部党性教育以应对各种危险和挑战是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随着社会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内干部出现党性观念弱化、理想信念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等,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削弱了党的领导,反映出对党的干部开展党性教育还存在不足。因此,新时期加强对党的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提升干部党性修养是解决干部突出问题、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迫切需要,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塑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的需要,是推动党性教育实践创新、提升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需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责任。鉴于对党的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概念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科交叉法,试图对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党性教育作进一步理论探讨。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真分析梳理,对干部党性教育涉及的党性、党性教育、党的干部及其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归纳和界定,有利于在系统研究干部党性教育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其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从而对干部党性教育内涵进行比较深入地阐述。其次,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即分别对中国古代的官德教育、西方政党的“党性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干部党性教育的思想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古代官德教育和西方政党“党性教育”的特点、地位作用、主要内容、方法途径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三,回溯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建党后到当前干部党性教育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为今后开展好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启示。另外,重点分析了当前干部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第四,阐释了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时代要求和主要目标,厘清了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党的自身变化对干部党性教育的具体要求,为后文阐述干部党性教育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指导。第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通过对干部党性教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从开展干部党性教育的六个维度,即党性教育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主要途径和长效机制入手,综合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当前党的干部具体实际,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党的干部党性教育的实现路径,为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第六,通过结合不同学科对干部党性教育的影响,丰富了党性教育理论内涵,也为研究实现党性教育的具体途径和丰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参考。
胡兵[2](2019)在《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共内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处于政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层级重要位置,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具有一定权力并能对政党和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属于中共执政骨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执政骨干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井冈山、延安、浦东干部学院和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共同构成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培训执政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于2018年进行合并,继续积极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其它几所干部学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特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执政骨干的理想信念、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在中国的“政党——政府”体制下,中共执政骨干大多具有双重身份:中共党员身份和具体职位身份。中共党员身份要求他们从属于中共的领导和组织体系,而具体职位身份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即使是非中共党员的领导干部,对中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也是他们工作的基本政治前提。因此,几所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都强调执政骨干政治意识和人民立场并重,既要忠诚于党的领导,又要忠诚于为人民服务;既要提升政治素养,又要提升行政能力。相比之下,国外的美国联邦行政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新加坡公务员学院等培训机构,以中高级公务员为培训对象,在进行文官培训的时候,并不要求个人政治上的忠诚和偏好,重点突出职业素质和个人发展方面内容,强调提高行政官员的国家意识、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作为培训执政骨干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共中央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自1933年马克思主义学校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党校在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因中共的中心任务变化,在发挥宣传、培养和教育干部方面的作用也各有侧重。建党之初,中共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鼓动和宣传人才”以传播马列主义理论,灌输阶级斗争精神。延安时期,中央党校通过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解决“思想不统一、行动不统一”的问题,从而达到“改变作风”、“团结干部,团结全党”的目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央党校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口号,由短期轮训干部转向正规化培训部干部主,重视执政骨干能力提升。新形势下的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再次回归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题,将培养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增强党性锻炼作为主要任务。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突出“理论基础”和“党性修养”两方面内容,重视提高执政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为此,中央党校先后进行几次教学改革,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大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分量,突出主业主课,强调“用学术讲政治”,以保证执政骨干不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除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之外,中共中央党校也重视培养执政骨干各种能力,全面增强其执政本领。在重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中共中央党校严格学员管理,把学员管理当作是促进中共执政骨干加强党性锻炼、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学员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员全面负责学员管理,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反映学员意见和要求。除此之外,中共中央组织部也选派联络员到中央党校,深入考察学员,对学员学习期间表现情况作出评价,并协助组织员共同开展学员管理工作。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积极创新学员管理方式,进一步严格学员管理。首先,探索建立党性教育贯通机制、学员党性锻炼成果系统集成机制和党性教育保障机制,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学员管理全过程。其次,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从学风、作风、纪律等方面对加强学员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再次,完善学员管理机制,健全学员常规管理机制、创新学员互动交流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沟通协商机制、严格学员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学员到课率、就餐率和请假情况进行逐月检查,督促学员学习期间严格自律,强化党性锻炼,提升管理效果。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对执政骨干的教育培训,旨在通过灌输中共意识形态和加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再塑执政骨干“信仰”、“忠诚”及相关品质。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中共中央党校强调“主义”认同与问题研究并重,统一思想与能力提升并重,理论宣传与组织培养并重,党性锻炼与党性教育并重。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严格学员管理,也是促使执政骨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手段,从技术层面体现了中共从严治党的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中共中央党校重视坚持“党校姓党”,坚持政治优先,坚持与时俱进,以保证再塑执政骨干的效果。
丁天骄[3](2016)在《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新时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工作在理论升华和实践拓展两方面均有了很大的发展,党校作为教育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前沿,必须受到重视,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党校在党性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要明确十八大以来党校工作的具体要求,高度重视新时期、新背景、新挑战下的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工作。本文主要对十八大以来的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从以下五个部分具体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认知,主要介绍党性教育的内涵以及党校党性教育的内涵;第三部分是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从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四部分是党校党性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主要介绍党校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针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针对目前党校在党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陈述[4](2016)在《中央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八十多年来中央党校一直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要求和部署,把党性教育落实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并取得实际成效:1.民主革命时期,为确定党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高度重视党性教育;2.从马列学院到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期间,把"增强党性"纳入到教学方针之中;3.从中央党校复校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培养觉悟高、党性强、作风好、具有现代知识的领导骨干作为培养目标;4.在经受国内外严重政治风波考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新世纪期间,提出"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5.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以后,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中央党校党性教育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共同提高;二是党性教育与中心工作统一起来;三是把党性教育与作风养成紧密结合。
王荣[5](2019)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高度,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视野对党性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即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对大学生党员来说,要想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及国家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党性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历史重任。因此,深入研究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认同,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进而为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保障。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于党性教育的论述为理论基础,重点强调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当前发展实际,梳理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可行性对策。首先,从概念界定入手,厘清了党性、党性修养、党性教育的内涵,依托相关理论基础阐明研究的可行性;其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主要从大学生党员的执政意识、自身建设以及党性现状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再次,以大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为研究方法,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总体趋势良好,即增强了党员的四个意识、强化了党员的纪律观念、健全了党员教育的常态机制、提升了党员队伍的质量。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和挑战,如党性教育理念的创新意识不足、党性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党性教育宣传方式单一、党性教育全员育人机制相对低效等,这也正是本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最后,将理论基础与党员党性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相结合,旨在从改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理念、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内容、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构筑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党性教育对策。通过将党性教育与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特点及需求相结合,能够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理论创新的同时,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黄峰[6](2015)在《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发展关键在党,党的成败关键在干部。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既离不开社会实践熔炉的锻炼,更离不开党对他们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培训。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干部教育第一”,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都说明了我们党历来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经验,而且还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和比较完整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世界政党干部教育培训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对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但是,面对当今世情、国情与党情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在中国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党继续顺应历史潮流,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但要求社会的各方面发展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走科学的发展道路,更要求我们在执政党建设方面也要树立科学的理念,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而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地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新形势下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也就成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之义。本文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相关文献、文件、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历史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总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有的经验,分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探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性。研究的落脚点就是针对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探索如何通过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本篇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正文部分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是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理论分析。基本理论分析是学术研究开展的逻辑起点和基础条件。本章的基本理论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理论。包括干部的定义和特征、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涵。二是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科学化的基本理论、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含义、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现实意义、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是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经验。一是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历史演进。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继承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二是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经验。具体分为:干部教育培训要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干部教育培训要与时代的主题紧密相连、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改革创新。第三章是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继承与借鉴。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思想。主要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和列宁的干部教育培训思想。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才教育培养的思想。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贤”、“用贤”思想的继承、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才德兼优”思想的发展、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才教育的思想精华。三是其他国家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得失。重点介绍前苏共干部教育培训的教训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的几个特点。第四章是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现状及不足。一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包括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干部教育培训的类型和方式方法、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干部教育培训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及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干部教育培训面临的新环境。并指出了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不足:思想重视不够、党性教育薄弱,职能划分不清、宏观统筹不足,竞争不充分、内生动力不足,方式方法相对落后、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第五章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对策。一是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首要任务。二是坚持科学的职能定位。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四是尊重规律、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第六章是干部教育培科学化的努力方向。一是树立“人才本位”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干部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包括在教育培训中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培训中坚持干部全面发展、实现干部的幸福人生。三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坚持专家治校和教育家治学的方针。四是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五是以改革创新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包括坚持改革创新的现代教育培训理念,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第七章是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需求调研与项目形成机制。二是建立科学的灵活参训机制。包括坚持以组织调训为主的原则,把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是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与跟踪机制。四是建立科学的干部教育培训发展保障机制。包括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保障,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物质保障。结语部分:是对论文正文的总结和补充,突出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客观性,指明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需要认真把握和积极探索。
丁俊萍,王欣[7](2021)在《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百年历程及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培养党性、锻炼党性、坚守党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每个党员正心、修身、明道的必修课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自身建设历程中,党性教育一直都是管党治党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主革命时期的党性教育从提出党性基本要求到形成党性教育思想并进行党性教育的成功实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性教育继续开展但也经历了严重曲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性教育从教育、制度、反腐倡廉等多方面展开,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的思想得到系统阐述、实践全面展开和制度不断完善。百年来党性教育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给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教育以有益启示。
阮丽君[8](2018)在《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八项规定”颁布,“从严治党”高压态势形成。十九大的召开.,党章的修改,更是将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党性要求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云南作为一个亟待加快发展的西南边疆省份,面对现阶段我省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不容乐观的现状,面对党中央对云南干部提出的“忠诚干净担当”要求,急需培养一批高党性、高素质、高水平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云南省委党校作为云南省教育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阵地,在干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党校的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党的理论教育,二是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已有很多研究,党性教育却少有人涉及,但却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整个教学和管理过程始终。党性教育目前没有具体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这给本人的研究增加了难度,但我尝试用它的内容来加以分析,包括有关党性的理论教育、入学教育、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等,从而构建一个党性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据此展开研究和论述。本文的创新在于从党性教育的组织主体——党校这个角度,首次以云南省委党校为例,分析云南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实效,探索更科学的党性教育方式和工作模式。本文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党性教育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党性、党性教育以及党校党性教育的内涵,回顾了云南省委党校在党性教育工作方面的开展情况,分析云南省委党校在党性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探索构建党性教育工作新模式。
刘华清[9](2020)在《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思想》文中认为习近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新时代党建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要求、核心内容、途径方法等基本问题,提出了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章是党性教育的根本遵循,党内政治生活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党性教育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王鑫[10](2019)在《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制度化研究》文中提出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注重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加强党性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党性教育制度体系。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如“两学一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扎实推进“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说明党性教育制度化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制度化是党性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走向。党性教育制度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时,通过分工与精神生产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开展思想教育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列宁更是在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不断强调党性的重要性,灌输论的提出更是为党性教育的方式、途径做出了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的历史实践中,也提出了大量关于党性教育的理论,并制定了大量关于党性教育的制度,基本形成了党性教育的法规制度体系。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性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党性教育模式面临巨大挑战,精神生产平民化使得党性教育内容缺乏系统的创新理论知识,信息爆炸使得党性教育内容甄别困难,给党性教育工作者和党员学习带来极大困扰。而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和文化自信,在为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的同时,也被建立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和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使命提出新要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现代化政党的目标,党性教育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渠道,但学习方式、学习工具的变化,给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了新课题。中国共产党为有效应对新时代党性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就要构建党性教育制度化体系。党性教育的理想模式是党性教育目标明确化、内容标准化、过程规范化、评估规制化,推进党性教育有效实施,就要构建动力、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党性教育法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机构保障,推动党性教育制度化的不断加强。
二、党校必须加强党性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校必须加强党性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实践意义 |
1.2 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 |
1.2.1 党性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2 中国共产党干部的界定 |
1.2.3 党性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4 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 |
1.2.5 中国共产党干部是党性教育的重点对象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1 国内研究述评 |
1.3.2 国外研究述评 |
1.3.3 研究发展态势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思想梳理和理论基础 |
2.1 中国古代社会关于官德教育的思想 |
2.1.1 中国古代官德教育的地位作用 |
2.1.2 中国古代官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
2.1.3 中国古代官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
2.1.4 中国古代官德教育与干部党性教育的联系 |
2.1.5 中国古代官德教育的局限性 |
2.2 西方社会关于政党官员“党性教育”的思想 |
2.2.1 西方社会政党“党性教育”的特点 |
2.2.2 西方社会政党“党性教育”的作用 |
2.2.3 西方社会政党“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
2.2.4 西方社会政党“党性教育”的方法途径 |
2.2.5 西方社会政党“党性教育”与干部党性教育的联系 |
2.2.6 西方社会政党“党性教育”的局限性 |
2.3 马克思主义关于干部党性教育的思想 |
2.3.1 干部党性的重要地位 |
2.3.2 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
2.3.3 干部党性教育的目标要求 |
2.3.4 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
2.3.5 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
2.3.6 干部党性教育的方法途径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成就、经验、问题与成因 |
3.1 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取得的成就 |
3.1.1 干部党性教育重视程度增强 |
3.1.2 干部党性教育内容日益丰富 |
3.1.3 干部党性教育方法途径不断创新发展 |
3.1.4 干部党性教育阵地得到加强 |
3.1.5 干部党性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
3.2 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
3.2.1 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3.2.2 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 |
3.2.3 立足于解决干部的突出问题 |
3.2.4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
3.2.5 正面教育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
3.3 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干部党性教育内生动力不足 |
3.3.2 干部党性教育能力建设不足 |
3.3.3 干部党性教育统筹管理不够 |
3.3.4 干部党性教育成效难以衡量 |
3.3.5 干部党性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滞后 |
3.4 制约干部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原因 |
3.4.1 市场经济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并存 |
3.4.2 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
3.4.3 党内腐败依然存在 |
3.4.4 尚未成熟的政治体制 |
3.4.5 部分干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能力弱化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新要求及目标 |
4.1 国际环境变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1.1 经济全球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1.2 政治多极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1.3 信息网络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1.4 文化多元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2 国内环境的变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2.1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2.2 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2.3 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2.4 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3 党自身的变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3.1 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3.2 党的建设目标变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3.3 党员干部队伍变化对干部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4.4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目标 |
4.4.1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4.4.2 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党性强的好干部 |
4.4.3 激发党的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
4.4.4 改进作风引领社会风尚,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 |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特征、原则与内容 |
5.1 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
5.1.1 政治性 |
5.1.2 先进性 |
5.1.3 实践性 |
5.1.4 时代性 |
5.1.5 层次性 |
5.1.6 长期性 |
5.2 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
5.2.1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原则 |
5.2.2 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
5.2.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
5.2.4 整体性与分层分类原则 |
5.2.5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
5.3 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 |
5.3.1 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
5.3.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5.3.1.2 “四个意识”教育 |
5.3.1.3 “四个自信”教育 |
5.3.2 加强党的宗旨和官德教育 |
5.3.2.1 党的宗旨教育 |
5.3.2.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
5.3.2.3 官德教育 |
5.3.3 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 |
5.3.3.1 党章教育 |
5.3.3.2 党规党纪教育 |
5.3.3.3 反腐倡廉教育 |
第六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的方法、途径、机制 |
6.1 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方法 |
6.1.1 理论教育法 |
6.1.2 实践锻炼法 |
6.1.3 批评与自我批评法 |
6.1.4 正反典型教育法 |
6.1.5 组织约束法 |
6.1.6 自我修养法 |
6.2 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
6.2.1 适时开展集中性教育,解决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 |
6.2.1.1 大力推进各级党校集中学习培训 |
6.2.1.2 与时俱进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
6.2.1.3 抓好党内巡视拓展集中性教育新途径 |
6.2.2 持续实施经常性教育,营造干部党性教育的良好环境 |
6.2.2.1 严格干部党内政治生活 |
6.2.2.2 坚持好干部标准选拔任用干部 |
6.2.2.3 加强干部管理监督问责 |
6.2.2.4 创新全媒体宣传教育 |
6.3 新时期系统构建干部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
6.3.1 优化顶层设计机制,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战略部署 |
6.3.2 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干部党性教育的主体责任 |
6.3.3 完善动力激励机制,增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内生动力 |
6.3.4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干部党性教育的强大合力 |
6.3.5 改进条件保障机制,优化干部党性教育的系统环境 |
6.3.6 完善理论研究机制,提升干部党性教育的先进性时代性 |
6.3.7 构建评价监督应用机制,增强干部党性教育的长效性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及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关于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研究现状 |
二、国外关于中共干部教育培训研究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论文框架思路 |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干部教育培训概况 |
第一节 干部教育培训相关概念 |
一、干部与中共执政骨干 |
二、干部教育培训 |
三、党校干部教育培训 |
第二节 国内干部教育培训概况 |
一、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 |
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
三、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
第三节 国外高级公务员培训比较 |
一、美国联邦行政学院 |
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
三、新加坡公务员学院 |
小结 |
第三章 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宣传与培养并重:建党初期的党校教育 |
一、建党初期对党校教育的认识 |
二、各地创办党校的尝试 |
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教育 |
第二节 统一思想: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
一、初到延安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
二、六届六中全会后的党校教育方针和任务变化 |
三、整风运动中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
第三节 素质提升: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央党校干部正规化教育 |
一、干部教育正规化的提出 |
二、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正规化的内容 |
三、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正规化的改革发展 |
第四节 主义认同:新形势下的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 |
一、“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定位 |
二、“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 |
三、党校工作“九条经验” |
小结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改革 |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概况 |
一、教务部 |
二、教研部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主要内容 |
一、党的理论教育 |
二、党性教育 |
三、能力培训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改革 |
一、教学内容调整: |
二、教学方法创新 |
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 |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概况 |
一、学员管理部门 |
二、学员部主要职能 |
三、组织员 |
四、联络员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创新 |
一、在学员管理中贯穿党性教育 |
二、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 |
三、完善、创新学员管理机制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长沟流月去无声——致谢 |
(3)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认知 |
一、党性及党性教育 |
(一)党性的内涵 |
(二)党性教育的内涵 |
二、党校党性教育 |
(一)党校党性教育的内涵 |
(二)党校党性教育的特征 |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发展 |
一、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新形势 |
(一)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党校党性教育提出新挑战 |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斗争赋予党校党性教育新使命 |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新形势给党校党性教育提出新要求 |
二、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发展 |
(一)推进党校事业的新思想新观点 |
(二)加强党性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 |
三、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发展 |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中党校党性教育发挥的作用 |
(二)党校党性教育实践的新探索 |
第三章 党校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一、党校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足 |
(二)党校党性教育的理想信念持守性不足 |
(三)党校党性教育的教学主体创造活力不足 |
(四)党校党性教育的接受主体受教意识不足 |
(五)党校党性教育的教育效果实效性和理性审视不足 |
二、党校党性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
(一)党校党性教育主客体接受的有限性 |
(二)党校党性教育理论实践的滞后性 |
(三)党校党性教育功能效果的局限性 |
(四)党校党性教育学习周期的短暂性 |
第四章 完善党校党性教育的对策 |
一、优化党校教学布局,营造党性教育氛围 |
(一)强化党性教育理论基础 |
(二)保证党性教育教学时间 |
(三)搞好参培学员入学教育 |
二、贯彻从严治教方针,加强教学学员管理 |
(一)完善制度措施 |
(二)严格组织生活 |
(三)加强学风建设 |
三、健全课程教材编排,强化教学资源支撑 |
(一)健全党校党性教育教材 |
(二)锻造党校党性教育新课程 |
四、深化教育教学创新,增强党性教育实效 |
(一)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
(三)树立党性教育品牌 |
(四)深入党性教育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党性 |
2.1.2 党性修养 |
2.1.3 党性教育 |
2.2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教育的论述 |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关于党性教育的论述 |
2.2.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教育的论述 |
第三章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要性 |
3.1 增强大学生党员执政意识的内在要求 |
3.1.1 提升党员思想的先进性是必经之路 |
3.1.2 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是根本动力 |
3.1.3 规范党员行为的纪律性是重要保证 |
3.2 完善大学生党员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
3.2.1 培养党员的政治觉悟和能力是精神根基 |
3.2.2 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时代主题 |
3.2.3 提高党员的道德和作风建设是价值引领 |
3.3 改进大学生党员党性现状的客观要求 |
3.3.1 有利于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 |
3.3.2 有利于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 |
3.3.3 有利于提高党员的基础理论素养 |
3.3.4 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党员群体环境 |
第四章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分析 |
4.1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成效 |
4.1.1 增强了大学生党员的四个意识 |
4.1.2 强化了大学生党员的纪律观念 |
4.1.3 健全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常态机制 |
4.1.4 提升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
4.2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2.1 党性教育理念的创新意识不足 |
4.2.2 党性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
4.2.3 党性教育宣传方式单一 |
4.2.4 党性教育全员育人机制相对低效 |
第五章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优化路径 |
5.1 改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理念 |
5.1.1 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 |
5.1.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
5.1.3 坚持多措并举的理念 |
5.2 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内容 |
5.2.1 注重党员党性形势主题教育 |
5.2.2 增强党员党性网络教育 |
5.2.3 开展党员党性实践教育 |
5.3 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 |
5.3.1 灌输教育和启发教育相结合 |
5.3.2 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 |
5.3.3 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 |
5.4 构筑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长效机制 |
5.4.1 强化党领导学习机制 |
5.4.2 完善党员激励监督机制 |
5.4.3 制定科学考核评估机制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A |
附录B |
(6)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意义 |
二、选题研究的现状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理论 |
一、干部的定义和特征 |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理论 |
一、科学化的基本理论 |
二、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含义 |
三、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现实意义 |
四、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
第二章 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经验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演进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继承与发展 |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 |
第二节 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经验 |
一、干部教育培训要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 |
二、干部教育培训要与时代的主题紧密相连 |
三、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
四、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五、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改革创新 |
第三章 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继承与借鉴 |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基本思想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干部教育思想的孕育与启蒙 |
二、列宁对无产阶级干部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才教育培养的思想 |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贤”、“用贤”思想的继承 |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才德兼优”思想的发展 |
三、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才教育的思想精华 |
第三节 其他国家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得失 |
一、前苏共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与教训 |
二、西方发达国家干部教育培训的几个特点 |
第四章 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现状及不足 |
第一节 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现状 |
一、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
二、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第二节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存在的不足 |
一、干部教育培训面临的新环境 |
二、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存在的不足 |
第五章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对策 |
第一节 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首要任务 |
一、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突出党性教育 |
二、提高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 |
第二节 坚持科学的职能定位 |
一、要强化党委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职能 |
二、要落实党委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监督职能 |
第三节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
一、坚持适度市场化和国际化 |
二、坚持体制内与体制外循环相结合 |
第四节 尊重规律、创新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
一、遵循规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二、创新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五节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 |
一、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 |
二、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六章 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努力方向 |
第一节 树立“人才本位”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
一、树立“人才本位”的理念 |
二、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干部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
一、在教育培训中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
二、在教育培训中坚持干部全面发展、实现干部的幸福人生 |
第三节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坚持专家治校和教育家治学的方针 |
一、坚持专家治校 |
二、坚持教育家治学 |
第四节 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
一、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
二、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
第五节 以改革创新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
一、坚持改革创新的现代教育培训理念 |
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
第七章 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体制机制 |
第一节 建立科学的培训需求形成与共享机制 |
一、要完善培训需求的计划生成机制 |
二、建立需求调研成果共享机制 |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灵活参训机制 |
一、坚持以组织调训为主的原则 |
二、把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与跟踪机制 |
一、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机制 |
二、建立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跟踪机制 |
第四节 建立科学的干部教育培训发展保障机制 |
一、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保障 |
二、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物质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
附录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
附录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
附录三、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月 16—29日课程安排 |
附录四、2009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程安排 |
(7)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百年历程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 民主革命时期的党性教育的成功实践 |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性教育的继续开展 |
三、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性教育从教育、制度、反腐倡廉等多方面展开 |
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的思想系统阐述、实践全面展开和制度不断完善 |
(一) 党性教育思想的系统阐述 |
(二) 党性教育实践的全面展开 |
(三) 党性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
五、 百年来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
(8)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创新点、难点 |
(一) 创新点 |
(二) 难点 |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内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党性教育、党校的党性教育概述 |
第一节 党性与党性教育的内涵 |
一、党性的内涵 |
二、党性教育的内涵 |
第二节 党性教育的意义 |
第三节 党校党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一、党校党性教育的内涵 |
二、党校党性教育的特征 |
第三章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
第一节 党性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 |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党性教育 |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性教育 |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党性教育 |
四、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云南省委党校的党性教育工作状况 |
一、云南省委党校基本情况介绍 |
二、云南省委党校办学历史回顾 |
三、云南省委党校培训现状分析 |
第三节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概述 |
一、党校党性教育主客体 |
二、党校党性教育目标 |
三、党校与党性教育的关系 |
四、云南省委党校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工作的发展 |
第四节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基本经验 |
一、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的内容 |
二、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基本经验 |
第四章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一节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理论针对性不足 |
二、信念持守性不足 |
三、教学主体创造性不足 |
四、接受主体受教意识不足 |
五、实效性长效性不足 |
第二节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主体缺乏协同 |
二、主客体缺乏自觉 |
三、接受程度的有限 |
四、理论实践的滞后 |
五、功能效果的局限 |
六、学习周期的短暂 |
第五章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改进对策 |
第一节 建立完善党性教育体制机制 |
第二节 优化教学布局,营造教育氛围 |
一、加强理论基础 |
二、保证教学时间 |
三、严格组织生活 |
第三节 贯彻从严治校,加强学员管理 |
一、完善制度措施 |
二、搞好入学教育 |
三、加强学风建设 |
四、做好管理工作 |
第四节 健全教材编排,强化资源支撑 |
一、健全课程教材编排 |
二、加强师资库建设 |
第五节 深化教学创新,增强教育实效 |
一、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
三、树立党性教育品牌 |
四、深入党性教育分析 |
第六节 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
第七节 探索党性教育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思想的形成背景 |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思想的重大意义 |
(10)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制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1.3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综合评述 |
1.3 选题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重点内容 |
1.4.3 研究的难点 |
1.4.4 研究方法 |
1.4.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党性教育制度化概述 |
2.1 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内涵 |
2.1.1 党性教育 |
2.1.2 制度 |
2.1.3 制度化 |
2.1.4 党性教育制度化 |
2.2 党性教育制度化的特征 |
2.2.1 政治性是党性教育制度化的本质特征 |
2.2.2 人民性是党性教育制度化的根本特征 |
2.2.3 组织性是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基本特征 |
2.2.4 时代性是党性教育制度化的主要特征 |
2.3 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原则 |
2.3.1 公正性原则 |
2.3.2 适度性原则 |
2.3.3 整体性原则 |
2.3.4 稳定性原则 |
第3章 党性教育制度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
3.1 党性教育制度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
3.1.2 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
3.1.3 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 |
3.2 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制度建设历程 |
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性教育制度化的探索 |
3.2.2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初步形成 |
3.2.3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性教育制度化的新突破 |
3.2.4 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
第4章 新时代党性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4.1 信息技术革命给传统党性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 |
4.1.1 网络宣传的特性使得党性教育受到多元化冲击 |
4.1.2 互联网模式引起党性教育工作理念的转变 |
4.1.3 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党性教育的技术挑战 |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党性教育提供新土壤 |
4.2.1 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目标为党性教育带来新要求 |
4.2.2 党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4.2.3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有了新诉求 |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制度化体系构建 |
5.1 理想化党性教育模式的构建 |
5.1.1 党性教育目标明确化 |
5.1.2 党性教育内容标准化 |
5.1.3 党性教育过程规范化 |
5.1.4 党性教育评估规制化 |
5.2 建立党性教育有效开展的运行机制 |
5.2.1 动力机制是党性教育开展的前提 |
5.2.2 监督机制是党性教育高效运行的基础 |
5.2.3 反馈机制是党性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
5.3 构建党性教育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 |
5.3.1 完善的党性教育法规制度体系 |
5.3.2 严密的党性教育组织保障体系 |
5.3.3 科学的党性教育机构网络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党校必须加强党性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研究[D]. 田仁来.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7)
- [2]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D]. 胡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3]十八大以来党校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丁天骄.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2016(10)
- [4]中央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J]. 陈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3)
- [5]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D]. 王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研究[D]. 黄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5(01)
- [7]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百年历程及经验[J]. 丁俊萍,王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8]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研究[D]. 阮丽君. 云南大学, 2018(04)
- [9]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思想[J]. 刘华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0(03)
- [10]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制度化研究[D]. 王鑫.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