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三角接线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的修正

低压三角接线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的修正

一、低压三角形联结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的校正(论文文献综述)

李绍栋[1](2019)在《一起10kV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文中提出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试是查找变压器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预防性试验中某10 k 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现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严重超标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查找到了引起该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的主要原因并成功排除故障,为现场变压器检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胡伟[2](2016)在《非晶合金变压器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电网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输电网规模、电压等级、覆盖面均为世界之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电网比较,我国电网的线损率一向居高。节能减排作为当今能源应用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变压器作为电力输送的重要设备,其能耗的控制将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变压器的损耗在整个电网线损中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在配电网中更是如此。变压器铁芯材料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空载损耗、空载电流,决定了变压器的损耗。非晶合金铁芯配电变压器采用的铁芯材料为导磁性能突出的非晶合金,降低了变压器损耗值。非晶合金变压器与现行S9系列变压器相比节约空载损耗26%。因此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推广和使用将有力地解决能源传送过程中的高损耗问题。首先,本文介绍了课题的政策及市场背景,并对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经济效益与振动噪声控制进行研究,阐述了非晶合金变压器在国内外应用研究的现状。其次,对非晶合金带材的材料特性和非晶合金铁芯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非晶合金变压器损耗及效率与负载率的关系,并对硅钢及非晶合金变压器年运行费用、投资回收期、总拥有费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再次,分析了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的技术性能,对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索合理可靠的试验及分析方法。最后,对非晶合金变压器的产品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市场应用情况,并对其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对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应用情况、经济性能、技术性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大力推广和应用非晶合金变压器,极大的提高电网电能质量,有效的降低电网损耗。

王祥涛[3](2017)在《蚌埠综合客运站—充电站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污染的加重使得节能减排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具有热效率高,无污染,低噪声、零排放和负荷可调节等优点,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沿方向,前景广阔。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作为能源供给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与其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矛盾日益加重,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相配套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才能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安全,稳定,快速的服务。本文为作者参与蚌阜综合客运站-充电站工程供配电设计过程中完成的。课题对电动汽车充电站供配电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主流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模式及其最新进展,概括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电气系统及总体结构。其次,阐述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尤其是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产生很大的谐波,对电网来说是一种“污染”,必须加以治理。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构建了单台充电机的仿真模型,进而在此搭建充电站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充电站(机)谐波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电能质量改善措施,并应用于工程设计。最后,以蚌阜综合客运站-充电站供配电系统设计为例,分析了充电站用电负荷特点,考虑了充电站对电网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充电站的主接线,并选择合理的配电变压器及站内其他主要设备,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工程应用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李浪子[4](2019)在《智能配电网中DT-STATCOM的多目标分析与综合优化控制》文中认为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用户的需求密切相关,具有分布式电源、非线性冲击性负荷以及电力电子化的特征,有利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显着提高电能效率,但也存在如何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和改善电能质量的迫切问题。以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为代表的补偿设备以其优良的控制性能在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高压侧直挂补偿设备的成本高,低压侧分布式补偿效率低且协调性差,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利用配电变集成化补偿技术(DT-STATCOM)在配电网电能质量集散点将配电变压器与STATCOM集成,实现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有效补偿。由于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同时实现无功、谐波以及不平衡的综合优化补偿,现有的单一补偿方法无法满足智能配电网优质运行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优化补偿为目标,围绕DT-STATCOM多目标综合补偿指令值优化以及改进的电流内环控制策略展开研究。首先,由于传统的DT-STATCOM数学模型难以反映配电变压器一次侧漏感对STATCOM输出滤波器设计的影响,本文基于节点导纳矩阵研究建立了DT-STATCOM数学模型,给出了STATCOM集成抽头侧漏感定量表达式。建立了LCL型STATCOM在三相abc以及dq坐标系下的等效数学模型,对比分析发现采用三相abc坐标系下的等效模型,可省略控制系统的解耦设计以及控制变量的旋转坐标变换,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而,研究DT-STATCOM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与指令值优化问题,为电能质量综合控制策略提供最优补偿分量指令值。由于补偿设备容量有限,当所需补偿容量超过限值时,DT-STATCOM综合补偿面临各电能质量补偿分量选择性问题。本文结合电能质量综合评估,引入电价惩罚因子的概念,提出了基于电价惩罚因子的DT-STATCOM电能质量多目标最优补偿指令值优化策略,提高了在容量约束下DT-STATCOM综合补偿的效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DT-STATCOM各补偿分量指令值检测方法以及指令值优化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传统的控制策略应用到DT-STATCOM综合补偿时控制器设计复杂、参数整定难度大、稳态性能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在分析PI并联重复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新型谐波干扰观测器的改进电流内环控制策略,通过新型滤波器的设计实现了对周期性信号的零静差跟踪控制。结合指令值优化以及指令值跟踪控制策略,构建了DT-STATCOM电能质量综合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指令值零静差跟踪控制以及DT-STATCOM综合补偿策略的有效性。进而搭建了物理实验平台,物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PI并联重复控制方法,改进的谐波干扰观测器综合控制策略使电流THD由4.49%降到2.68%,指令值跟踪误差由4.33%降到1.06%。本文通过基于节点导纳矩阵的配电变压器数学建模,基于电价惩罚因子的最优补偿指令值优化,基于谐波干扰观测器的电流内环跟踪综合控制策略,改进了DT-STATCOM的稳态跟踪性能,实现了无功、谐波以及负荷不平衡的三种指标的协调最优控制。

王灿[5](2015)在《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非线性负荷的大量接入,使得电力系统中谐波污染越来越严重,电力滤波必不可少。感应滤波技术是发挥变压器电磁潜能实现谐波治理的有效滤波方法之一,该方法需将实现感应滤波所必须的滤波绕组集成于变压器之中;另外,舰船、配网箱式变电站等空间受到严格限制的场合,将滤波电抗器集成于变压器之中也有巨大的需求;论文将这两种方式统称为变压器集成滤波。变压器集成滤波将电力滤波器的一部分设备集成于变压器,从而达到更优的滤波效果或者大大减小滤波器的占用空间。论文对变压器集成滤波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做了详细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实现抑制变压器的多个负载绕组谐波电流感应到供电绕组侧,解析了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所必须具备的阻抗条件及其绕组布置方案,阐述了全调谐感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谐波的电磁感应过程,揭示了感应滤波消除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的本质;建立了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的通用数学模型和等值电路;定义了谐波响应因子,并通过分析电网系统阻抗参数及滤波器参数扰动时谐波响应因子的变化趋势,解析了多绕组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无功补偿量对短路电流影响较小的结论。(2)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技术,使得滤波电抗器不占用额外体积。首先介绍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特殊的接线方式及线圈布置方法;其次,为实现变压器绕组与集成滤波电抗器绕组解耦,提出了三种有效的退耦方案;揭示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具有线性漏感特征的本质;另外,基于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构造特征,给出了集成滤波电抗器的工程设计方法;与此同时,推理了基于降阶电感矩阵的集成滤波电抗器耦合度和电感值的核算方法,并利用此方法研究了互感对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运行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电压源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建模新方法。(3)基于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理论,研制了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12脉波整流变压器和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220k V电力变压器。介绍了这两种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和接线方式;对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12脉波整流变压器移相汇流滤波效果以及所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对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220k V电力变压器零序等值电路及并列运行负荷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两套工程样机的测试结果验证了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理论的正确性。(4)基于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理论,研制了应用于10k V配网箱式变电站的工程样机。建立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电磁场有限元仿真模型和基于受控电压源的仿真模型;通过电磁场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了滤波电抗器的电感值和耦合度,验证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设计方法和解耦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基于受控电压源的模型仿真验证了集成滤波技术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样机测试结果验证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具有高线性度、低耦合度、体积小、噪音低的优点。(5)对变压器同时集成感应滤波绕组与滤波电抗器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理论探讨,给出了绕组布置方案,给出了滤波电抗器绕组与变压器绕组间互感对变压器铁芯谐波磁通及感应滤波效果影响的分析方法。论文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和滤波电抗器理论,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及应用研究体系,研究成果对积极推动新型电气装备和电力滤波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熊勇[6](2020)在《基于动态功率调节的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低压配电网中广泛存在着三相不平衡现象,为此,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动态功率调节的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的治理方法,该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电压源型逆变器(Voltage Source Inverter,简称“VSI”)来实现三相负载的动态功率补偿,而动态功率输出则采用直接电流控制,并对VSI的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调制环节采用开关函数及动态相量法进行简化建模。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ilink仿真平台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不平衡治理装置的简化模型及其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十分有效,三相不平衡治理效果明显。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中提出的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的有效性及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研发出基于VSI的不平衡补偿装置的样机并实际挂网运行,经过对挂网运行采集到的真实数据分析,表明加装该不平衡补偿装置治理后的台区三相不平衡度显着降低,通过真实案例验证了本文所提的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的有效性。

陈玉,文明浩,尹项根,雷二涛,蔡宜君[7](2018)在《配电变压器集成式级联STATCOM原理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网无功补偿能够有效减少电能损耗,提升供电质量,以配电变压器作为无功控制的节点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富余容量,提出一种与配电变压器相集成的级联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装置。将级联型STATCOM通过Dyn11配电变压器高压侧三角形绕组抽头接入系统,研究通过抽头注入电流实现无功补偿的机理,分析注入电流对绕组电流分布的影响,充分利用变压器绕组的载流能力设计合理的接入点电压等级和补偿容量。针对配电变压器集成式级联STATCOM结构特点,提出改进的无功指令电流检测方法,采用非线性无源控制实现指令电流跟踪,提升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案的有效性。

闫志强[8](2018)在《三相不平衡扰动下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带负载能力及寿命损失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配电网中,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运行状态普遍存在。三相不平衡会使配电变压器单相过载,附加损耗增加,导致变压器局部过热和热点温度升高,进而加快绝缘老化速度,降低配电变压器的带负载能力及运行寿命。本文通过对Dyn11和Yyn0等几种常用联结方式的配电变压器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三相不平衡电力扰动下配电变压器的损耗计算方法,研究其在三相不平衡状态下的损耗情况。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三相不平衡使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大幅增加,且随不平衡度的增加呈二次函数增长,不平衡度为50%时变压器损耗将增加一倍。为了研究三相不平衡扰动对配电变压器温升的影响,本文改进了在三相不平衡时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的计算模型,设计并搭建了三相不平衡扰动下配电变压器温升试验平台进行试验。根据理论和试验结果,给出了基于绕组热点温度限制和容许过载倍数的三相不平衡时配电变压器过载能力评估模型,确定了各负载类型运行区域的约束条件,可为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参考。损耗增加,热点温度升高在影响配电变压器运行的经济性和带负载能力的同时还会影响配电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和运行寿命。所以本文进一步根据配电变压器三相不平衡扰动下在某一负载率时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以及《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中推荐的油浸式变压器绝缘寿命损失计算模型,给出了基于热点温度的三相不平衡扰动下配电变压器的寿命损失评估模型。这为得出配电变压器恰当的检修时间窗口和通过准确的寿命评估以确定设备更换的时间节点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王存平[9](2013)在《配电网节能补偿应用中储能逆变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配电网普遍存在无功补偿容量不足、谐波负载含量大、变压器空载损耗大等现状,由此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损耗。当今电力用户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及储能装置在现代电力系统节能降耗和电能质量控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国家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的支持下,以提高配电网电能质量、降低配电网能量损耗为目标,对配电网节能补偿应用中的储能逆变控制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首先,研究了配电变压器集成化节能补偿系统(DT-STATCOM)的构成方式,分析了多种DT-STATCOM系统结构的特点,指出Dyn型变压器高压绕组多抽头DT-STATCOM系统结构中补偿装置具有较大的接入电压选择范围,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接入电压达到简化补偿装置主电路结构的目的。重点研究了Dyn型变压器多抽头DT-STATCOM系统的工作机理,分析了变压器绕组内部功率分布情况,进而在确保变压器绕组不过载的情况下选择了合适的绕组抽头电压等级。其次,建立了三电平DT-STATCOM的数学模型,构建了DT-STATCOM系统的双闭环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包括一种改进的ip-iq电流检测方法和三电平STATCOM变环宽滞环电流控制方法。改进的ip-iq电流检测方法引入了负载电流检测点与STATCOM补偿点两处的电压相位信息,拓展了传统的ip-iq电流检测方法,解决了STATCOM补偿点与负载电流检测点不在同一位置时的指令电流检测问题。三电平STATCOM变环宽滞环电流控制方法克服了传统滞环控制中逆变器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大的缺点。第三,从谐波电流衰减幅度、电感基波压降、STATCOM无功调节能力等方面对配电网STATCOM输出LCL滤波器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约束条件的LCL滤波器参数设计方法,所设计的LCL滤波器能够有效滤除高频谐波,改善入网电流波形。同时,提出了含LCL滤波器的STATCOM改进的控制方法——将逆变器侧电流的检测值实时转换为网侧电流,再与STATCOM指令电流进行比较控制,从而避免了滤波电容电流的影响,提高了STATCOM的无功补偿能力。第四,将储能装置与配电网STATCOM相结合,构成储能型STATCOM系统,具有灵活的双向四象限运行能力,可进一步提高对配电网节能补偿的控制能力。本文研究了配电网中储能型STATCOM的系统结构,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储能型STATCOM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及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为首要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有功功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储能型STATCOM系统进行城轨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兼具储能式和逆变回馈式两种再生制动能量吸收方式的优点,能够有效吸收列车的再生制动能量,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同时可以减小两者各自的容量,降低设计难度。第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所提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进一步构建了DT-STATCOM多功能试验平台,设计了Dyn型变压器高压绕组多抽头及中间抽头两种DT-STATCOM系统的试验方案,进行了动模试验,试验结果显示,DT-STATCOM系统对于无功及谐波负载均具有显着的补偿效果。最后,对全文工作与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东野[10](2019)在《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需求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多,这些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能源互联网是进一步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电网电能质量的有效方案,其中,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是能量管理的执行设备。与常规电力变压器不同,电力电子变压器不仅要能实现变压、隔离和能量转换,还要有很高的灵活度以实现不同的控制目标。因此,电力电子变压器相关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论文分析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四端口PET工作原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围绕其关键技术,在拓扑结构,直流故障保护,多模块电压测量和降低软硬件复杂度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四端口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在中高压直流网络中应用时可能出现的直流短路故障问题,以加快故障清除速度和降低重启难度为优化目标,综合现有技术优点,提出了增强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改进拓扑,并进一步提出了该拓扑在不同电压等级和模块数量情况下的快速预充电方案。2)提出了降低硬件复杂度的改进拓扑结构。针对四端口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基本拓扑结构所需开关器件及其辅助电路数量较多的情况,一方面通过改进子模块结构来降低所需双向主动全桥(Dual Active Bridge,DAB)的开关器件。另一方面,利用MMC子模块和DAB前级的开关器件来共同实现直流故障穿越功能以提高开关器件利用率和减少新增开关器件,从而得到结构更为简洁和紧凑的拓扑结构。该结构不仅降低了硬件复杂度,而且进一步降低了控制复杂度。3)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拓扑结构的多模块电压测量技术。为降低因采用模块化多电平结构所带来的子模块直流电压测量硬件数量和复杂度问题,在分析MMC桥臂交流侧电压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传感器和充分利用采样值,提出针对不同拓扑结构的多模块电压测量技术,从而尽可能地使用较少的传感器得到较为精确的子模块电压值。对于可能出现的所需电压传感器带宽和测量范围的限制问题,还提出了相应的分组测量方法。4)优化了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控制策略。分别对MMC和多DAB输出并联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比了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控制分别在MMC和多DAB输出并联系统中实现的特点。提出了在多DAB输出并联系统中实现电压平衡的MMC型PET整体控制策略。该策略可减少所需的测量量,降低了控制复杂度,并且为MMC型PET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协调控制提供了研究基础。最后对所提出的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设计了实验样机,介绍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方案,并且使用样机进行了整体控制策略的低压实验验证。

二、低压三角形联结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的校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压三角形联结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的校正(论文提纲范文)

(1)一起10kV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的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问题描述
3 直流电阻测试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
    3.1 绕组直流电阻的组成
    3.2 造成数据异常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
        3.2.1 人为和仪器因素
        3.2.2 绕组材料不合格,非同一批次材料
        3.2.3 接触不良
        3.2.4 绕组缺陷
        3.2.5 分接开关故障
4 直流电阻测数据异常原因查找与故障处理
    4.1 直流电阻测数据异常原因查找
        4.1.1 复测
        4.1.2 数据异常原因分析与故障点确定
    4.2 故障处理
5 结束语

(2)非晶合金变压器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市场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研究现状
        1.2.1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节能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1.2.2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振动噪声研究现状
    1.3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经济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特性分析
        2.2.1 材料特性
        2.2.2 结构特性
    2.3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节能性分析
        2.3.1 非晶合金变压器损耗
        2.3.2 非晶合金变压器损耗与负载率关系
        2.3.3 非晶合金变压器效率与负载率关系
    2.4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经济性分析
        2.4.1 非晶合金变压器年运行费用分析
        2.4.2 非晶合金变压器投资回收期分析
        2.4.3 非晶合金变压器总拥有费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技术性能分析与试验
    3.1 引言
    3.2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技术性能与参数
        3.2.1 技术性能
        3.2.2 技术参数
    3.3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性能测试试验
        3.3.1 变压器型号、铭牌参数
        3.3.2 测试试验的引用标准
        3.3.3 例行试验测试分析
        3.3.4 温升试验测试分析
        3.3.5 短路承受能力试验测试分析
        3.3.6 雷电冲击试验测试分析
        3.3.7 试验结果分析
        3.3.8 SBH15变压器和传统变压器对比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晶合金变压器应用分析
    4.1 非晶合金变压器产品结构形式的应用
    4.2 非晶合金变压器在变压器行业市场领域内的应用
        4.2.1 节能变压器市场的应用
        4.2.2 非晶合金变压器应用过程中产品技术指标和先进性
        4.2.3 非晶合金型变压器示范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蚌埠综合客运站—充电站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现状
        1.1.1 国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现状
        1.1.2 国内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现状
    1.2 电动汽车充电站充/换电模式及其研究现状
        1.2.1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1.2.2 电动汽车换电模式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典型建设设计方案
    2.1 遵循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
    2.2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总体考虑及设计原则
        2.2.1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总体考虑
        2.2.2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原则
    2.3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总体结构
        2.3.1 充电站电气系统
        2.3.2 充电站总体结构
    2.4 电动汽车充电站典型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3.1 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的影响
        3.1.1 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负荷的影响
        3.1.2 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对网络损耗的影响
        3.1.3 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变压器的影响
        3.1.4 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3.2 电动汽车充电站(机)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分析
        3.2.1 谐波和谐波分析
        3.2.2 谐波的危害
        3.2.3 充电站(机)谐波特性分析
    3.3 电动汽车充电站谐波治理措施
        3.3.1 减少谐波源的谐波含量
        3.3.2 安装滤波装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蚌埠综合客运站-充电站供配电系统设计
    4.1 蚌埠综合客运站-充电站工程概况
        4.1.1 工程建设规模
        4.1.2 充电系统基本配置及参数
    4.2 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
        4.2.1 负荷统计及计算
        4.2.2 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
        4.2.3 无功补偿设备与滤波装置选择
    4.3 变(配)电站的设计
        4.3.2 变(配)电站设计要求
        4.3.3 充电站主接线设计
        4.3.4 配电变压器的选择
    4.4 充电站内主要设备选择
        4.4.1 短路电流计算
        4.4.2 断路器的选择
    4.5 终端配电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智能配电网中DT-STATCOM的多目标分析与综合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问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2 配电变集成化补偿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配电变集成化补偿装置DT-STATCOM拓扑结构
    2.3 基于节点导纳矩阵的DT-STATCOM数学建模
    2.4 基于静止坐标系的LCL型 STATCOM数学建模
    2.5 本章小结
3 DT-STATCOM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与指令值优化
    3.1 引言
    3.2 DT-STATCOM综合补偿指令值检测
    3.3 基于电价惩罚因子的DT-STATCOM最优补偿指令值优化策略
    3.4 仿真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重复控制的DT-STATCOM电能质量综合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PI与重复控制并联的复合控制策略
    4.3 基于新型谐波干扰观测器的改进控制策略
    4.4 DT-STATCOM电能质量最优补偿综合控制策略
    4.5 仿真实验验证
    4.6 物理实验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滤波技术的发展现状
        1.1.1 无源滤波技术
        1.1.2 有源滤波技术
        1.1.3 混合型滤波技术
        1.1.4 感应滤波技术
    1.2 滤波电抗器的发展现状
        1.2.1 空心电抗器
        1.2.2 铁心电抗器
        1.2.3 铁粉心电抗器
    1.3 磁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第2章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理论
    2.1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阻抗特征及滤波机理
    2.2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布置方案及零阻抗设计方法
        2.2.1 绕组布置方案
        2.2.2 零阻抗设计方法
        2.2.3 实例分析
    2.3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配套感应滤波器的设计
        2.3.1 单调谐感应滤波器
        2.3.2 双调谐感应滤波器
    2.4 变压器谐波电磁感应过程及铁心谐波磁通抑制效果分析
        2.4.1 谐波电磁感应过程
        2.4.2 铁心谐波磁通抑制效果分析
    2.5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四绕组变压器谐波传递及无功补偿特性
        2.5.1 谐波传递特性
        2.5.2 无功补偿特性
    2.6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等值电路计算
        2.6.1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四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等值电路
        2.6.2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四绕组变压器的等值电路仿真验证
        2.6.3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等值电路推理
    2.7 关键参数扰动对多绕组变压器感应滤波性能的影响分析
        2.7.1 谐波响应因子的定义
        2.7.2 关键参数扰动下谐波响应因子的变化特性分析
    2.8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四绕组变压器无功补偿量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理论
    3.1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实施方案
    3.2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退耦技术分析
        3.2.1 变压器铁心主磁通交链滤波电抗器两个线圈的磁链相抵消的退耦技术
        3.2.2 变压器绕组漏磁交链滤波电抗器两个线圈的漏磁链数相近的退耦技术
        3.2.3 减小滤波电抗器之间漏磁交链的退耦技术
    3.3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漏电感特性分析
    3.4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3.5 基于降阶电感矩阵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电感值及耦合度计算
    3.6 考虑互感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运行性能分析
        3.6.1 考虑互感的滤波效果分析
        3.6.2 考虑互感的变压器电压调整率计算
        3.6.3 考虑互感的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
        3.6.4 考虑互感的滤波电抗器环流计算
    3.7 基于受控电压源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仿真建模方法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理论的工程应用
    4.1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
        4.1.1 拓扑结构及关键设计
        4.1.2 移相汇流滤波效果分析
        4.1.3 综合节能措施
        4.1.4 工程测试
    4.2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 220 kV电力变压器
        4.2.1 工程应用背景
        4.2.2 零序等值电路及零序阻抗计算
        4.2.3 并列运行分析
        4.2.4 仿真验证
        4.2.5 小容量实验室样机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理论的工程应用
    5.1 10 kV配电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设计方案
    5.2 10 kV配电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降阶电感矩阵计算
    5.3 10 kV配电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PSB仿真建模及滤波效果仿真分析
    5.4 10 kV配电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工程试验样机的测试分析
        5.4.1 滤波电抗器电感值测试
        5.4.2 滤波电抗器电感值线性度测试
        5.4.3 滤波电抗器的耦合度测试
        5.4.4 滤波效果测试
        5.4.5 噪声及体积测试
        5.4.6 绝缘及空载损耗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变压器同时集成感应滤波绕组与滤波电抗器的探讨
    6.1 实施方案
    6.2 互感对变压器铁芯谐波磁通及感应滤波效果影响的分析方法
        6.2.1 数值计算方法
        6.2.2 场路耦合仿真方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联合申请的发明专利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附录D 某 220 kV变电站扩建后的主接线图

(6)基于动态功率调节的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三相不平衡治理的目的与意义
    1.2 三相不平衡治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
        1.2.2 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基于动态功率调节的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
    2.1 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度量
    2.2 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的治理方法
        2.2.1 换相技术
        2.2.2 不平衡补偿技术
        2.2.3 不平衡补偿原理介绍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VSI的不平衡补偿装置及其简化建模
    3.1 基于VSI的不平衡补偿装置
    3.2 基于开关函数模型的不平衡补偿装置简化模型
        3.2.1 动态相量法
        3.2.2 基于动态相量法的不平衡补偿装置简化模型
        3.2.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不平衡补偿装置动态仿真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VSI的不平衡补偿装置运行案例分析
    4.1 不平衡补偿装置运行案例分析
        4.1.1 台区1的不平衡补偿装置运行情况分析
        4.1.2 台区2的不平衡补偿装置运行情况分析
    4.2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三相不平衡扰动下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带负载能力及寿命损失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三相不平衡扰动的影响
        1.2.1 三相不平衡对配电变压器的影响
        1.2.2 三相不平衡对配电网的影响
        1.2.3 三相不平衡对用电设备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配电变压器的损耗计算
        1.3.2 配电变压器的热点温度计算
        1.3.3 配电变压器的带负载能力研究
        1.3.4 配电变压器的寿命损失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
2 三相不平衡电流扰动下油浸式配变压器损耗及热点温度计算
    2.1 三相不平衡度计算
        2.1.1 三相不平衡度的通用计算方法
        2.1.2 三相三线系统的简化计算方法
    2.2 三相不平衡电流扰动下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损耗计算
        2.2.1 空载损耗
        2.2.2 负载损耗
        2.2.3 零序损耗
        2.2.4 Dyn11与Yyn0两种接线方式的损耗比较
    2.3 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
        2.3.1 指数方程解法
        2.3.2 差分方程解法
    2.4 本章小结
3 三相不平衡电流扰动下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温升试验
    3.1 试验原理及试验平台搭建
    3.2 试验内容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三相平衡时的试验结果
        3.3.2 三相不平衡时的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三相不平衡电流扰动对配电变压器带负载能力的影响研究
    4.1 基于相对负载系数的三相不平衡下绕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
        4.1.1 变压器的相对负载系数
        4.1.2 三相不平衡时绕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
        4.1.3 三相不平衡时绕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的试验验证
    4.2 基于相对负载系数的变压器带负载能力研究
        4.2.1 最大允许不平衡度计算模型
        4.2.2 三相不平衡下变压器运行约束条件
    4.3 基于热点温度的变压器带负载能力研究
        4.3.1 长期急救负载时的负载能力评估
        4.3.2 短期急救负载时的负载能力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三相不平衡扰动下配电变压器的寿命损失评估
    5.1 配电变压器的寿命组成
    5.2 配电变压器的寿命评估方法
        5.2.1 基于聚合度的绝缘寿命损失评估
        5.2.2 基于液相色谱法的绝缘寿命损失评估
    5.3 基于热点温度的三相不平衡扰动下配电变压器的寿命损失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配电网节能补偿应用中储能逆变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静止补偿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配电变压器集成化补偿系统
    1.4 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1.5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2 配电变压器集成化节能补偿系统结构
    2.1 引言
    2.2 配电变集成化补偿系统结构
    2.3 配电变集成化补偿系统工作原理
    2.4 补偿装置主电路结构
    2.5 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配电变集成化补偿系统直接电流控制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电流检测方法
    3.3 改进 i_p-i_q检测法在 DT-STATCOM 中的应用
    3.4 DT-STATCOM 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
    3.5 DT-STATCOM 补偿电流跟踪控制技术
    3.6 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LCL 滤波器参数设计与 STATCOM 改进控制方法
    4.1 引言
    4.2 LCL 滤波器的结构与模型
    4.3 LCL 滤波器特性分析
    4.4 LCL 滤波器参数设计方法
    4.5 含 LCL 滤波器的 STATCOM 改进控制方法
    4.6 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配电网储能型 STATCOM 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储能型 STATCOM 系统结构
    5.3 储能型 STATCOM 控制方法
    5.4 基于储能型 STATCOM 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方法
    5.5 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配电变压器集成化补偿系统样机与动模试验
    6.1 引言
    6.2 配电变集成化补偿系统样机研制
    6.3 多功能动模试验平台构建
    6.4 动模试验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及获得的专利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10)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拓扑结构
        1.2.2 直流短路故障的应对方案
        1.2.3 MMC多模块电压测量技术
    1.3 本文研究定位和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MMC型PET拓扑结构
    2.1 引言
    2.2 MMC型PET的基本拓扑及工作原理
        2.2.1 四端口MMC型PET的基本拓扑结构
        2.2.2 MMC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2.3 DAB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3 直流短路故障分析
    2.4 具有增强型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改进拓扑及其快速预充电策略
        2.4.1 拓扑结构
        2.4.2 直流故障穿越机理及对比分析
        2.4.3 快速预充电策略和电阻配置
    2.5 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紧凑型改进拓扑
    2.6 仿真和实验研究
        2.6.1 三种拓扑的直流故障穿越能力
        2.6.2 三种拓扑的预充电速度比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MC型PET的多模块直流电压测量技术
    3.1 引言
    3.2 基于采样时刻分类的多模块电压测量技术
        3.2.1 工作原理
        3.2.2 考虑子模块中的直流侧负载在电压估计中的影响
        3.2.3 SIC-MT在较高电压等级下的应用
    3.3 基于主从结构的多模块电压测量技术
        3.3.1 工作原理
        3.3.2 考虑直流侧负载的能量消耗对电压估计的影响
        3.3.3 在预充电和直流故障穿越中的应用
    3.4 仿真和试验研究
        3.4.1 SIC-MT的仿真和实验
        3.4.2 MS-MT的仿真和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MMC控制策略
        4.2.1 MMC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4.2.2 MMC环流抑制控制策略
        4.2.3 MMC整体控制策略
    4.3 DAB控制策略
        4.3.1 单DAB控制策略及其实现软开关的条件
        4.3.2 多DAB输出并联控制策略
    4.4 MMC型PET的整体控制策略
    4.5 仿真与试验研究
        4.5.1 MMC控制策略仿真
        4.5.2 DAB控制策略仿真
        4.5.3 整体MMC型PET控制策略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MC型PET的样机设计与验证
    5.1 引言
    5.2 主电路参数设计
        5.2.1 MMC桥臂电感设计
        5.2.2 MMC子模块直流侧电容设计
        5.2.3 中频变压器设计
    5.3 控制系统设计
        5.3.1 主控制系统
        5.3.2 底层子模块控制系统
    5.4 MMC型PET样机实验验证
        5.4.1 样机实现
        5.4.2 试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前景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的专利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四、低压三角形联结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的校正(论文参考文献)

  • [1]一起10kV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的原因分析与处理[J]. 李绍栋. 科技与创新, 2019(16)
  • [2]非晶合金变压器研究与应用[D]. 胡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3]蚌埠综合客运站—充电站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研究[D]. 王祥涛.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4]智能配电网中DT-STATCOM的多目标分析与综合优化控制[D]. 李浪子.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5]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D]. 王灿. 湖南大学, 2015(02)
  • [6]基于动态功率调节的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研究[D]. 熊勇. 广西大学, 2020(02)
  • [7]配电变压器集成式级联STATCOM原理与设计[J]. 陈玉,文明浩,尹项根,雷二涛,蔡宜君. 电工技术学报, 2018(12)
  • [8]三相不平衡扰动下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带负载能力及寿命损失评估研究[D]. 闫志强. 西华大学, 2018(01)
  • [9]配电网节能补偿应用中储能逆变控制技术研究[D]. 王存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0)
  • [10]MM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 李东野. 东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低压三角接线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的修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