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版《宫辞》残片探析

敦煌版《宫辞》残片探析

一、敦煌本《宫词》残卷探微(论文文献综述)

尹秋月[1](2020)在《张锡厚敦煌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张锡厚是重要的敦煌文学研究学者,自1978年至2005年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以敦煌文学为研究对象,在敦煌文学研究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俗文学研究、王梵志白话诗研究、文人诗赋残卷研究及对今人研究的述评四个方面,在研究中结合传世文献,通过考证明确敦煌文学对文学史空白加以填补的重要意义,注重敦煌文学的民间性,并以经卷为史料,探析敦煌经卷中流露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进而推动敦煌研究的长足发展。

胡秋妍[2](2018)在《唐五代词本事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古代诗歌,从它的产生开始,就伴随着本事。随着文学的演进,本事批评也在不断地发展。孟启在《本事诗》序目中说:“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怨思悲愁,常多感慨。抒怀佳作,讽刺雅言,虽着于群书,盈厨溢阁,其间触事兴咏,尤所钟情,不有发挥,孰明厥义”成为直接的本事批评之始。唐五代时期,词体文学生成并逐渐成熟,词的本事也就蕴涵在词调、词人与词作之中。因而对词的本事的探求,既是阐释词的一种手段,也是解读词的一种方法。基于此,本选题集中于唐五代词本事的研究,旨在搜集词调本事、词人轶事、词作本事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本事批评的方法尽可能还原唐五代词的创制、演唱、传播时的情景,选取新的视角在梳理唐五代词本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力图解决唐五代词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唐宋词学研究,因为词乐的丧失,给予研究者带来巨大的困难,也是长期以来困扰词学研究的最大瓶颈。如何从特定的层面探讨词体产生的本源,挖掘影响词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就是研究者需要倾力解决的问题。从本事生成与批评的视角展开唐五代词的研究,是本选题致力尝试的方向。本论文共七章,第一章《唐五代词本事的范畴与语境》是对本论题的理论准备,也是对研究路径的总体思考。在“缘事而发”“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理论观念统摄下,强调作为文本语境的唐五代词本事,进而考察唐宋词人的本事观。第二章至第四章集中于词调本事的考论。首先是搜集、考证唐五代时期为文人常用的词调的本事、源流、声情、风格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论证词调本事与“唐词多缘题”这一特点之间的紧密关系。其次是集中于《云谣集》与《花间集》的对比考察,认为《云谣集》是“教坊曲子词”,《花间集》为“诗客曲子词”,从“教坊曲子词”到发展到“诗客曲子词”,体现了唐五代词史发展的大方向。再者是从《临江仙》词入手,考察其本事生成和主题演变情况,阐述其创调本事与情感来源。第五章至第七章为词人与词作本事的研究。首先是从李白及其作品在唐五代时期经典化过程中参与本事“层累型”书写的多种力量,来探讨唐五代时期文人对李白的接受,进而从《清平调》本事的书写考察李白对音乐、诗律、词律的掌握,探求李白由声诗、乐府等音乐文学创作向词体文学创作的转向。其次是通过考察温庭筠两种与音乐有关的文体即乐府倚曲和词的创作,揭示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内涵,并探讨在唐五代时期音乐与文辞相辅相成的关系。再者是以韦庄、李煜为中心,从“有我”之作即词作中抒情主人公为创作者情况入手,揭示词文本与词本事的互动生成关系,以及词本事对词阅读的介入情况。

李永章[3](2011)在《王建花蕊夫人《宫词》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宫词的大量出现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在大量的宫词作品中,独王建和花蕊夫人之作在宫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王建首次做大型宫词组诗,有创体之功,称为“宫词之祖”,后之作者多效其体;而花蕊夫人以亲身经历和见闻“宫中人写宫中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宫廷生活的真实性,且二人百首宫词皆为七绝联章,气势恢宏,堪称鸿篇。他们一为中唐文人士大夫,一为五代前蜀帝王宠妃,地位不同,身份各异,加之心态不同,进而反映在各自的作品中,其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均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本文谨以王建花蕊二家宫词为研究中心,比较探讨二人百首《宫词》在内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异同之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引言简要说明选定本论题的原因,并综述关于两家《宫词》的研究情况。第一章简述宫词这种诗歌体裁的渊源,即萌芽于《诗经》,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定型于唐代,并分析探讨宫词在唐代繁荣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最后将宫词、宫体诗和宫怨诗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第二章总论王建花蕊夫人生平及创作,清楚王建和花蕊夫人能作出百首联章《宫词》的背景及心路历程,从而为分析比较各自的作品奠定基础。第三章比较王建花蕊宫词内容,主要包括:他们以纪实的手法记叙宫中事件,一事一诗,经过精心剪裁与加工,于叙述中饱含着作者深情和对笔下人物的关怀等诸多相同的内质追求;两家《宫词》在宫廷建筑和帝王印象、宫中女性、宫廷休闲娱乐和风俗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第四章比较探讨王建花蕊夫人《宫词》的艺术特色:王建花蕊都善于平铺直叙,语句浅近,但花蕊夫人“宫中人写宫中事”,真实自然,相对来说,王建宫词多有想象成分;王建叙述宫中日常杂事时,带有些许讽刺意味,花蕊却在叙述过程中多带有情感成分;由叙事到抒情是王建花蕊两家《宫词》所呈现出来的总体风貌;两家《宫词》以人物为中心,抓住细节,选择典型事件,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宫廷生活,这是王建花蕊两家都着力表现的部分,但又各有特色;两家宫词语言清新朴素,不假雕饰,遣词造语生动传神,并能以各自的标准选趣事入诗,这些都决定了两家《宫词》在文学史上特殊的地位。结语总结全文,简述王建花蕊《宫词》对后世的影响。

贺忠[4](2007)在《唐王建《宫词》研究述评》文中认为对于作为宫词始祖的唐王建《宫词》的研究概况,作比较全面的学术史回顾,通过对于前贤研究的总结与回顾,重新审视了王建《宫词》的意义与价值,认为随着考古学等相关学科日益发达,王建《宫词》可以成为唐代宫廷文化的复原研究中的核心文本,这是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本刊编辑部[5](1996)在《《文献》杂志1979—1994年(总第1~66期)篇目分类索引》文中研究指明1.《文献》杂志自1979年创刊,至1985年共计出版二十二辑,1986年以后每年出版四辑。2.本索引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进行编排,共分为:文学;史学;敦煌、帛书;方志、舆图;谱牒、碑刻;传记、行实;善本叙录;抄本、写本、未刊本;目录;序跋、题记;版本、校勘;辨误、补正;辑侠;文献;书札;书史;刻书、藏书、访书;怀念、回顾及其他;书目文献出版社图书介绍等十九大类。编写顺序依次为篇名、作者、年代、期数(1979—1985年则为总辑数)。3.本索引编制匆促,分类难称允当,请读者使用时注意。

张鸿勋,森安孝夫,郗仲平[6](1996)在《探考残卷佚篇 荟萃沧海遗珠--读《敦煌本唐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考残卷佚篇荟萃沧海遗珠--读《敦煌本唐集研究》张鸿勋在浩繁的敦煌学研究中,文学方面的研究,以其起步较早。学人辈出,成果累累,始终处于最活跃的前列。这中间,张锡厚可说是从事这方面工作孜孜不倦、勤奋不已而屡有建树的学者之一,早在八十年代初,他的《敦煌文...

林敏[7](1992)在《《文献》杂志1991年篇目索引(总第47—50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锡厚,田奕[8](1991)在《敦煌本《宫词》残卷探微》文中研究指明 敦煌本《宫词》残卷(S6171),作者佚名,原卷首尾俱残,存49行,行25字左右。首起"看新图,教方因进翻来曲",至"教人把箸喂樱桃。寄?卌"止(卷末尚有与本卷宫词无关的"杂写"二残行)。有诗39首(包括残诗)。这是敦煌遗书内保

文丁[9](1990)在《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敦煌举行》文中认为 中国敦煌研究院主办的199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0月8日至14日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印度、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大会分设艺术,石窟考古,史地宗教遗书,语言文字等四个组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提交文学组的论文主要有:潘重规《敦煌卷子俗写文字之研究》,山田胜久

二、敦煌本《宫词》残卷探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敦煌本《宫词》残卷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张锡厚敦煌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俗文学研究
二、王梵志及其白话诗研究
三、唐代文人诗赋残卷校补
四、对今人研究的述评

(2)唐五代词本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事”:文本文献与批评方法的双重指向
    二、还原与再现:唐五代词本事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论题
第一章 唐五代词本事的范畴与语境
    第一节 本事批评的理论基点
        一、“缘事而发”的文学发生论
        二、“以意逆志”的文本阐释论
    第二节 唐五代词的语境与本事文本
        一、作为文本语境的词本事
        二、作为唐五代词语境的文本形态
    第三节 唐宋词人的本事观
        一、唐五代词人的本事观
        二、两宋词人的本事观
第二章 唐五代词调本事与“缘题所赋”的关系
    第一节 词调本事与词的起源发展
        一、“唐词说”与“宋词说”
        二、词体起源诸说评议
        三、唐五代词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唐五代词调本事分类疏证
        一、本事反映其词调来源为乐府新变之声
        二、本事反映其词调来源为隋唐新声变曲
        三、本事反映其词调来源为酒令着辞
        四、本事反映其词调来源与佛道乐曲
        五、本事反映其词调来源为民间乐曲
        六、本事反映其词调来源为胡乐乐曲
    第三节 早期词咏本事与“缘题所赋”的特征
        一、“咏本事”:“缘题所赋”的成因
        二、敦煌文献所见15个缘题曲调述论
        三、《何满子》与《河满子》:本事与词调辩析
第三章 从《云谣集》到《花间集》:基于本事生成与演变的思考
    第一节 论《云谣集》为教坊曲子词
        一、《云谣集》的写本考述
        二、《云谣集杂曲子》得名情况
        三、《云谣集》的作者身份
        四、《云谣集》中诸调名与歌辞的关系
        五、《云谣集》十三调与教坊曲子词的关系
    第二节 《花间集》与“诗客曲子词”
        一、《花间集》的编选标准
        二、《花间集序》的词学观念
        三、《花间集》中的教坊曲调
        四、《花间集》中的新调与创调
        五、《花间集》的“诗客曲子词”特性
    第三节 “诗客曲子词”的词史地位与新词体的建构
        一、作者身份的明确与推尊词体
        二、词体内容的雅化与以诗为词
        三、词作本事范围的转移与扩大
        四、《花间集》“诗客曲子词”引导了新词体的建构
    第四节 词本事与词体演进的思考
第四章 论唐五代时期《临江仙》词本事与主题的演变
    第一节 敦煌曲子辞《临江仙》词的主题及思想内容
        一、敦煌曲子辞中《临江仙》存词、作年、作者情况
        二、敦煌曲子辞《临江仙》的主题
    第二节 唐五代文人词《临江仙》的主题
        一、相思爱情
        二、闺阁艳情
        三、羁旅怀乡
        四、家国情怀
        五、佛道修行
    第三节 从“远望思归”到“多赋水媛江妃”——影响《临江仙》主题演变的几个因素
        一、道教文化与词的题材、语词、意象的开拓
        二、晚唐五代的冶游之风与词的“艳化”
        三、偏安西蜀安逸与忧患的矛盾情绪
    第四节 “缘题所赋”:“登高临水”与“求仙”主题的一致性
    第五节 始辞与词调本事的对应关系
第五章 唐五代时期李白本事书写与李白词创作
    第一节 李白本事故事的“层累型”发展
        一、欲望与自由:李白诗中的自我表现
        二、杜甫、魏颢等盛唐名士对李白诗才与人格的推崇
        三、“不平则鸣”:韩愈等中晚唐士人对李白“士志于道”的接纳
        四、晚唐五代笔记小说撰者对李白形象的书写与再塑造
    第二节 从《清平调》本事看李白词创作
        一、《清平调》三首真伪问题的争论
        二、从《清平调》本事看李白声诗至词创作的转向
        三、李白音乐艺术才能与其词体创作之关系
    第三节 本事演进与李白《菩萨蛮》《忆秦娥》真伪问题
        一、李白《菩萨蛮》词的文献来源
        二、《菩萨蛮》《忆秦娥》非李白所作说
        三、《菩萨蛮》《忆秦娥》为李白所作说
        四、李白《菩萨蛮》词本事演进的思考
    第四节 本事书写与文学研究
第六章 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释证
    第一节 “能逐弦吹之音”:温庭筠乐府倚曲和词体创作
        一、“逐音”与温庭筠“因声以度词”乐府倚曲创作
        二、“善鼓琴吹笛”与温庭筠词体创作
        三、从新近出土《杨辇墓志》看温庭筠的倚声观
    第二节 “为侧艳之词”:温庭筠词风及与倚声的关联
        一、“侧艳”与文辞风格
        二、“侧艳”与音乐歌唱
    第三节 “令”与“诗”:温庭筠对小令词牌声律与节奏的改造
        一、温庭筠创制、使用的小令词牌与近体诗的关系
        二、温庭筠创制小令词牌的节奏及由“齐”变“杂”的审美特征
        三、温词之句式、用韵所体现的音乐节奏之美
    第四节 “音”与“词”:词体文学的本质和功能定位
第七章 词本事的阐释能力——以韦庄、李煜为中心
    第一节 韦庄词本事的构成方式与解读方法
        一、韦庄“追念宠姬”词考述
        二、“追念宠姬”本事故事的生成路径
        三、本事考索与作品解读之间的循环
        四、自抒其情的韦庄词与自传化本事解读
    第三节 李煜词本事的书写与阐释
        一、亡国之君:传奇人生与自传化本事书写
        二、亡国之音:君主与词人双重身份进入词的阐释
        三、“余爱以血书者”:事与词抒情性之关系
    第三节 “事”与诗词阐释的关系
附录:敦煌写本李白诗集残卷考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王建花蕊夫人《宫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
    二、研究情况综述
第一章 宫词溯源及宫词与宫怨诗、宫体诗辨析
    第一节 宫词探源
    第二节 唐代宫词繁荣探论
        一、影响唐代宫词繁荣的外部因素
        二、影响唐代宫词繁荣的内部因素
    第三节 宫词、宫怨诗与宫体诗
第二章 王建花蕊夫人生平及创作总论
    第一节 王建生平及创作
    第二节 花蕊夫人生平与创作
第三章 王建花蕊夫人宫词内容比较
    第一节 不同身份与时代背景下的宫词同质表现
    第二节 王建花蕊夫人宫词题材比较
第四章 王建花蕊夫人宫词艺术特色比较
    第一节 王建花蕊叙事特色比较
    第二节 王建花蕊艺术表现手法比较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4)唐王建《宫词》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述评与反思

四、敦煌本《宫词》残卷探微(论文参考文献)

  • [1]张锡厚敦煌研究述评[J]. 尹秋月.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1)
  • [2]唐五代词本事研究[D]. 胡秋妍. 浙江大学, 2018(05)
  • [3]王建花蕊夫人《宫词》比较研究[D]. 李永章.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 [4]唐王建《宫词》研究述评[J]. 贺忠.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 [5]《文献》杂志1979—1994年(总第1~66期)篇目分类索引[J]. 本刊编辑部. 文献, 1996(03)
  • [6]探考残卷佚篇 荟萃沧海遗珠--读《敦煌本唐集研究》[J]. 张鸿勋,森安孝夫,郗仲平. 敦煌学辑刊, 1996(01)
  • [7]《文献》杂志1991年篇目索引(总第47—50期)[J]. 林敏. 文献, 1992(01)
  • [8]敦煌本《宫词》残卷探微[J]. 张锡厚,田奕. 文献, 1991(04)
  • [9]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敦煌举行[J]. 文丁. 文学遗产, 1990(04)

标签:;  ;  ;  ;  ;  

敦煌版《宫辞》残片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