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新旧两个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Ⅱ期诊断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1](2017)在《黑龙江省A市2010-2015年煤矿工人尘肺发病现状研究》文中指出煤炭产业作为黑龙江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A市的支柱行业,在A市的能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煤工尘肺是目前A市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职业病。煤工尘肺可以预防,不能够治愈,且病情不可逆转,一旦罹患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煤工尘肺合并症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同时易合并肺结核、肺心病、气胸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加重病情的进展。分析2010-2015年黑龙江省A市煤工尘肺的发病现状以及发病特征,分析A市煤工尘肺防治上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防控关键点,为制定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煤工尘肺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患者以中青年为主。主掘进工种是发病最多的工种,说明此工种的作业环境条件没有达到煤工尘肺预防和控制的要求,主掘进工种是尘肺防控的薄弱环节。尘肺病例多发生在中小型企业,地方小型煤矿发病较多,从业和发病以男性为主,中年患者居多,外地务工者比本地务工者多,多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高期别的尘肺病患者,晋期进程快。煤矿工人长期接触作业场所过高浓度的粉尘,可加速煤工尘肺发病或加快晋期。建议有关部门健全防控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控制,加强宣传教育,从而改善企业淡漠法律的状况,增进煤矿工人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积极开展煤工尘肺的职业健康评估和预警,尽量减少尘肺病相关事故的发生;同时能鼓励科研,不断增强防治水平,改善我国尘肺病高发的现状。
高永恒,吴洁,邢景才,张海,陈卫红[2](2013)在《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的沿革》文中研究表明X线胸片是诊断尘肺的主要临床依据,我国第1版尘肺诊断标准1963年正式实施,其后于1986年进行了修订,使用16年后,2002年进行再次修订(1997年国家又发布了一版诊断标准,由于该标准的核心部分与1986年标准相比并没有改动,因此人们习惯上仍称为"86标准")。随着社会对尘肺诊断准确性的需求,2009年又颁布了修订的尘肺诊断标准。这些标准均为尘肺诊断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指南[1-5]。为全面了解我国尘肺病诊断标准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版标准诊断之间的异同(表1),我们对各版尘肺诊断标准的异同进行了汇总。一、1963年尘肺X线诊断标准1957年我国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矽肺病诊断
毛翎[3](2011)在《尘肺病影像诊断技术的比较及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方法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直接数字式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DDR)和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摄影(Film Screen Radiography, FSR) X线胸片对尘肺病小阴影形态和密集度辨识的可比性与一致性,评估DDR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可行性,探索适合尘肺病技术质量要求的DDR图像后处理参数。方法:1.通过测量胸片光密度和读片者对胸片质量的评定,选择适合的DDR图像后处理参数,使DDR胸片达到尘肺病诊断的技术质量要求。2. 5名读片者分别两次盲法独立读取29例尘肺患者和粉尘工人的DDR和FSR胸片,进行读片者自身和读片者之间的差异一致性分析。3. 5名读片者采取集体读片的方式,分别读取胸片质量达到要求的192例研究对象同期拍摄的FSR和DDR胸片,对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小阴影形态、总体小阴影密集度和诊断期别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1.图像后处理参数中灰度指标对比度调节(Contrast Adjust,CA)和亮度调节(Brightness Adjust,BA)分别在116%和164%时,图像灰度适中,胸片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符合尘肺诊断的要求。对其他图像增强指标的建议:降噪(Noise Reduction,NR)为0,边缘(Edge)为4,组织平衡(Tissue Equilization,TE)高曝光区域AREA=6%,STRENGTH=13%,低曝光区域AREA=20%,STRENGTH=49%。在此条件下,DDR图像清晰,肺纹理延伸到肺野外带,心影后肺纹理、肝肺重叠区纹理层次可见。DDR优良片率达到96.1%,明显高于FSR78%。2. 5名读片者DDR片总体密集度和期别自身差异一致率都在90%左右,平均κ值分别是0.82和0.70,一致性与FSR片相似。读片者之间的差异分析,FSR和DDR两种胸片对总体密集度的判定κ中位值分别是0.81和0.66;对尘肺期别的判定κ中位值分别是0.79和0.80。3. FSR和DDR两种胸片在判定肺区小阴影密集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7,95%CI = 0.75 - 0.80),不同肺区小阴影密集度一致性κ值也在0.66-0.84范围,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上肺区一致性表现最高,下肺区最低。两种胸片对小阴影形态的判定没有明显差异(FSR93.2%,DDR90.0%)。结论:1.图像后处理参数是影响胸片质量的重要因素。2. DDR片质量优良,在尘肺诊断上表现出与FSR片显着的一致性。读片者自身和读片者之间的读片差异在FSR和DDR片中表现相似。目的:观察和评价在大容量全肺灌洗(Massive Whole Lung Lavage, MWLL)过程中,间歇加压通气、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加压灌洗在促进灌洗后残留液体吸收、改善血氧饱和度的作用,目的是优化MWLL,减少低氧血症发生和提高肺灌洗安全性。方法:以155例大容量全肺灌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加压通气组、肾上腺素组、加压通气+肾上腺素组、加压灌洗组和生理盐水组5组进行两肺分期MWLL。研究中除5例研究对象因故终止外,其余各组都完成了双肺灌洗,例数分别为28、31、29、30、32。分别观察各研究对象在MWLL前、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SpO2)、胸片、临床症状、肺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1.灌洗前后,临床症状差异评分5组没有明显差异,P > 0.05。2.灌洗前后肺功能检测显示,肾上腺素组FVC、FEF25%分别比灌洗前升高6.3%、10.9%,P < 0.05;生理盐水组FVC降低5.7%、FEV1.0和FEF25%分别升高10.9%和12.0%,P < 0.05。其余研究组和指标灌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灌洗术中术后,加压通气组、肾上腺素组、加压通气+肾上腺素组、加压灌洗组和生理盐水组SpO2?<?94%的发生率分别是0、4.8% (3/62)、0、3.3% (2/60)和12.5% (8/64),P < 0.014. 5组的灌洗液总量和肺部残留液量没有明显差异,P > 0.05。对灌洗后3h胸片两侧光密度之差值分析,加压通气+肾上腺素组最低0.152 <加压通气组0.194 <加压灌洗组0.197<肾上腺素组0.214 <生理盐水组0.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肾上腺素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P > 0.05。结论:加压通气、肾上腺组和灌洗液加压联合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有利于肺部残留液体的转运吸收,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夏长虹[4](2011)在《超声弹性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钼靶X线、二维超声(Ultrasonography ,US)、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乳腺癌在影像学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法在诊断乳腺癌方面临床价值得到公认,但仍然存在不足:钼靶X线显示钙化灶敏感,但对致密型乳腺的肿块检出率不高;二维US受操作者个人技术因素影响较大,敏感度、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MRI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但乳腺检查技术复杂、检查时间较长,病人的顺应性较差且对钙化灶不敏感。因此,寻找更为有效和准确且易于应用的乳腺诊断筛查技术,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不仅能够发现肿块,而且可以检测肿块组织弹性,并根据弹性大小进行评分,实时确定肿块病变的良、恶性质。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分析,比较UE、US、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评估UE、US、MRI及联合应用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价值。研究目的1.前瞻性研究UE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2.研究UE与MRI联合应用对提高乳腺癌诊断效率的可行性;3.回顾性分析US、MRI及US和MRI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效率,作为判断UE临床价值的对照。研究方法1.选取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接受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分别接受US、UE和MRI检查,依据US影像学分析、UE的5分法和MRI相关指标,分别对肿物进行良、恶性判断。对照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患者最终的诊断。统计分析三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与UE联合MRI进行比较,分析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诊断为乳腺肿块,术前行US、MRI检查、并实施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的患者。以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US、MR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每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研究结果1.共纳入研究患者30例,30例乳腺病灶,患者平均年龄50±14.5岁,其中良性11例,恶性19例。(1)U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4.2%,特异度是72.7%,阳性预测值为84.2%,阴性预测值为72.7%。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81.8%,阳性预测值为89.5%,阴性预测值为81.8%。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4.7%,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为96.7%。UE与MR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是81.8%,阳性预测值是90.4%,阴性预测值为100%。(2)三种诊断手段的比较:采用拟合性分析,三种方法与乳腺癌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US检查kappa系数为0.569(P=0.002),UE检查kappa系数为0.713(P<0.000),MRI的kappa系数为0.930(P<0.000);UE联合MRI的kappa系数为0.769(P<0.000)。(3)US、UE、MRI、UE联合MRI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57、0.71、0.95、0.81;从Youden指数以及上述各种研究方法诊断乳腺癌的阳性预测值来看,单独采用MRI诊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最高,高于US、UE、UE和MRI联合检测。(4)对30个乳腺病灶,以US、UE、MRI、UE联合MRI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采用MRI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明显高于US和UE,同时也高于UE和MRI联合检查。采用Hanley and McNeil非参数法比较各Az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性意义。2.符合回顾性研究设定条件者共71例,均为女性,年龄51.1±11.6岁。其中46例为乳腺癌,年龄53.2±11.4岁;病理示为良性病变者25例,年龄47.0±10.7岁。(1)US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7.0%,特异度64.0%,误诊率为36.0%,正确率为78.9%;MRI诊断癌的敏感度89.1%,特异度88.0%,误诊率为12.0%,正确率为88.7%。以上数据两组比较,MRI优于US,其中特异度存在明显差异。若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特异度为88.0%,敏感度提高到95.7%,漏诊率降到4.3%,正确率为93.0%,与US方法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与MRI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比较三种方法ROC曲线下面积,US组为0.755,小于MRI组的0.886,最高为联合组0.918,提示,三组比较,联合方法优于MRI和US方法。结论1.乳腺癌较容易漏诊,疑难病例定性困难,诊断方法需要提高。2.UE、US是乳腺肿瘤影像检查技术中敏感度较高的检查方法,结合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及弹性评分,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UE和US联合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减少漏诊率。4.UE和MRI联合应用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的监测,有利于减少漏诊,早发现、早诊断乳腺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红星[5](2006)在《留美医学生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留美医学生是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举足轻重的推动力。留美医学生群体诞生于晚清,成长壮大于北洋政府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战后达于鼎盛。留美医学生群体作为近代社会的产物,在性别构成、地域分布、学历层次和学科构成上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现代医学是公共卫生事业的科学基础。留美医学生在现代医学的学科构建和发展提高方面贡献突出,从而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奠基者。留美医学生对近代中国的卫生制度建设、妇婴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等各项公共卫生事业都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而在防疫事业方面贡献尤大。留美医学生还广泛参与近代社会的公卫实践,开辟了城市和乡村的卫生事业并积极开展战地救护工作。本文通过对留美医学生群体和这一群体与近代公卫事业关系的梳理,用社会史理论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析留美医学生对近代公卫事业近代化的重要贡献。
林琪[6](1993)在《国内新旧两个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Ⅱ期诊断的比较》文中提出 根据国内先后使用的1963年国家《矽肺 x 线分期及其诊断标准》简称(旧标准),和1986年国家《尘肺 x 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刚》简称(新标准),两个标准对Ⅰ期诊断起点相同,衡量方法有差别,故诊断结果比较接近;对Ⅲ期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然而对Ⅱ期的诊断,两个标准截然不同,在密集和宽容度上两者起点不一致,衡量方法不同,尘肺诊断工作者通常认为,新标准对Ⅱ期尘肺的诊断比旧标准严。本文着重对新旧标准诊断Ⅱ期尘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是否有显着性差异,如果差异显着,进一步分析原因,并设想使两个标准适当靠进。
二、国内新旧两个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Ⅱ期诊断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新旧两个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Ⅱ期诊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A市2010-2015年煤矿工人尘肺发病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煤工尘肺相关概念和理论的介绍 |
1.6.1 一般概念介绍 |
1.6.2 煤炭行业的分类介绍 |
1.6.3 煤工尘肺诊断及分期标准 |
1.6.4 常见症状 |
1.6.5 相关理论 |
1.7 煤工尘肺的危害 |
2 黑龙江省A市煤工尘肺现状 |
2.1 黑龙江省A市煤炭行业的基本情况 |
2.2 研究对象 |
2.3 煤工尘肺新发病例基本情况 |
2.3.1 煤工尘肺病例的性别构成情况 |
2.3.2 煤工尘肺病例的人群构成情况 |
2.3.3 煤工尘肺病例所属企业规模构成情况 |
2.4 煤工尘肺新病例分布特征 |
2.4.1 煤工尘肺病例的期别分布特征 |
2.4.2 煤工尘肺病例的地区分布特征 |
2.4.3 煤工尘肺病例所属煤炭行业分布特征 |
2.4.4 煤工尘肺病例的工种分布特征 |
2.4.5 不同接尘年代的煤工尘肺病例分布特征 |
2.4.6 各期煤工尘肺病例发病年龄构成情况 |
2.4.7 煤工尘肺病例接尘工龄分布情况 |
2.4.8 工种与煤工尘肺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接尘工龄比较 |
2.5 煤工尘肺新病例发病情况 |
2.5.1 工种与煤工尘肺期别的关系 |
2.5.2 接尘工龄与煤工尘肺期别的关系 |
2.5.3 发病年龄与煤工尘肺期别的关系 |
2.5.4 接尘年龄与煤工尘肺期别的关系 |
2.5.5 煤炭行业与煤工尘肺期别的关系 |
2.5.6 各期别尘肺合并肺结核及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接尘工龄比较 |
2.6 煤工尘肺与肺结核的关系 |
2.6.1 煤工尘肺病例合并肺结核情况 |
2.6.2 是否合并肺结核与煤工尘肺期别的关系 |
2.6.3 煤炭行业与是否合并肺结核的关系 |
2.7 晋期病例情况 |
3 讨论与分析 |
3.1 煤工尘肺新病例特征分析 |
3.1.1 黑龙江省A市煤工尘肺新病例变动情况分析 |
3.1.2 煤工尘肺新病例性别和人群结构分析 |
3.1.3 煤工尘肺新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
3.1.4 煤工尘肺新病例接尘时间分析 |
3.1.5 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情况分析 |
3.1.6 煤工尘肺晋期情况分析 |
3.2 黑龙江省A市煤工尘肺的成因 |
4 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尘肺病影像诊断技术的比较及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方法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直读数字式摄影应用于尘肺病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第二部分 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的方法优化研究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索引 |
名词解释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超声弹性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超声弹性成像及磁共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 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第二部分 二维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效率的 回顾性资料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综述 1 |
综述 2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参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留美医学生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学术史简要回顾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近代留美医学生的历史轨迹 |
第一节 留学美国,学习西医 |
第二节 医学留美运动的进程 |
一、晚清时期的留美医学教育(1847-1911 年) |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留美医学教育(1912-1927 年) |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留美医学教育(1928-1937 年) |
四、抗战时期的留美医学教育(1938-1945 年) |
五、抗战胜利后的留美医学教育(1946-1949 年) |
六、其他留美医学生 |
第三节 留美医学生群体的特点分析 |
一、女生人数偏少,所习科目单一 |
二、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 |
三、学历层次高 |
四、以临床医学为主 |
第二章 现代医学:留美医学生与公卫事业的科学基础 |
第一节 奠基者:医学留学生而非传教士 |
第二节 留美医学生与现代医学的学科构建 |
一、留美医学生与基础医学的构建 |
二、留美医学生与临床医学的构建 |
三、留美医学生与预防医学的构建 |
第三节 留美医学生与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
一、现代医学的新发现 |
二、现代医学的新突破 |
三、前所未有的地位和荣誉 |
四、最早的书刊与教材 |
五、最早的科研院所与医疗机构 |
第三章 留美医学生与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概观 |
第一节 留美医学生与近代卫生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第二节 留美医学生与近代卫生防疫 |
一、生物制品的研究与生产 |
二、留美医学生与近代防痨事业 |
三、留美医学生与血吸虫病的研究与防治 |
四、留美医学生与其他传染病的研究与防治 |
第三节 留美医学生与其他卫生事业 |
一、妇婴卫生 |
二、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卫生 |
三、卫生统计 |
第四节 留美医学生与近代公共卫生学术 |
一、留美医学生与近代学术团体 |
二、留美医学生与近代学术刊物 |
第四章 以留美医学生为主体的公卫实践 |
第一节 城市卫生的奠基——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 |
一、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建立 |
二、留美医学生与第一卫生事务所 |
三、一所的成绩与贡献 |
第二节 近代乡村卫生的开拓——定县卫生试验区 |
一、定县的卫生状况 |
二、农村三级医学保健网 |
三、三个人的荣誉 |
第三节 留美医学生与抗战救护 |
一、抗战初期的战地救护 |
二、林可胜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
三、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 |
余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四、国内新旧两个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Ⅱ期诊断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A市2010-2015年煤矿工人尘肺发病现状研究[D]. 刘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我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的沿革[J]. 高永恒,吴洁,邢景才,张海,陈卫红.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3(07)
- [3]尘肺病影像诊断技术的比较及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方法的优化研究[D]. 毛翎. 苏州大学, 2011(06)
- [4]超声弹性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D]. 夏长虹.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 [5]留美医学生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D]. 杨红星. 苏州大学, 2006(12)
- [6]国内新旧两个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Ⅱ期诊断的比较[J]. 林琪.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