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艺术家张守义剪影的诞生

新意艺术家张守义剪影的诞生

一、新奇构思的诞生 美术家张守义剪影(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艳[1](2021)在《晁楣版画风格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5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数十万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等组成的热血团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北大荒这块千里亘古的荒原上,拉开了大面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为了丰富单调的垦荒生活,协助文化宣传工作,多才多艺的青年们就地取材,创作了质朴的版画。晁楣是最早一批以北大荒为题材创作版画的北大荒艺术工作者。本文把晁楣版画艺术风格演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晁楣版画艺术风格的起源、发展和完成三个时期,将晁楣版画艺术风格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早期即1958年之前的艺术学习与军旅生涯;中期即1958年前往北大荒至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版画艺术创作转型;后期即1978年至2006年最后一幅版画创作完成。着重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版画艺术风格特点,在研究中结合史实立足作品本身的形式,包括访谈录、日记及文献资料,兼顾历史影像资料等。晁楣版画艺术风格演变的研究,是对晁楣版画风格演变脉络的梳理以及版画风格演变规律的整理,是对北大荒版画风格研究的有力补充和完善,是对北大荒版画风格传承的推动和理论支持。确立了晁楣在北大荒版画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代表者和组织者的重要地位,最终引领北大荒版画的艺术风格的发展潮流。对于中国版画而言,晁楣版画不应停留在风格和形式层面,他构建的北大荒的现实生活图像的价值远远超出作品本身。全文共分为五章,按时间顺序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提出了问题点与研究难点,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第一章介绍了晁楣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分别阐述了晁楣版画艺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晁楣艺术生涯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第二章为晁楣早期版画风格的形成,即通过早期的艺术学习和工作、生活经历促成的早期版画创作实践。第三章分析了晁楣版画中期的主导风格,以及这时期风格对其他人的影响。第四章重点分析了晁楣晚期版画中城市题材、工业题材以及形式探索中形成的版画艺术风格,对代表作品进行具体的形式分析,提出晁楣晚期版画风格由繁至简的简约性特点。第五章论述了晁楣版画艺术风格在演变中的规律,生活与环境的变化,艺术追求的不断提升,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支持是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改变的原因。最后部分是结论,阐述了晁楣版画艺术风格的分期依据,以及各个时期版画风格的艺术特点,探讨了个人艺术风格变化的客观规律,生活环境的改变艺术风格随之改变,个人艺术素养和观念的改变艺术追求随之改变,艺术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吸收,艺术风格不断变化。

黄翔宇[2](2019)在《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艺术风格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开放的国际贸易促进了商业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了巨大的商业竞争,商业插画因可为商业竞争提供有力的支持也随之繁荣起来。虽然我国现代商业插画相比以往的商业插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国外不断涌入的新思潮和新技术,我国的商业插画如何能够更好地迎合新时代,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更好地表现出自身不同维度的价值,还需要更多插画设计师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回顾我国的商业插画发展长河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民国时期的商业插画设计。民国时期的商业插画设计作为中国近现代商业插画设计的启蒙和开端,在我国的商业插画设计长河中有着不可磨灭的闪光点。民国这个特殊的时代,新文化、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材料与中国传统插画艺术相互碰撞融合,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商业插画设计师和优秀的商业插画作品。民国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与现如今全球高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信息、科技和文化相互融合等严峻的挑战的现状有相似之处。对民国时期的商业插画艺术风格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可为现今和未来的商业插画设计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首先通过对民国以前的中国传统插画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插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的逐渐演变进行分析与综述;其次查阅资料分析出民国时期的政治、商业经济、科技和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得出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诞生和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进一步通过收集大量的民国时期商业插画的作品图片资料并且进行案例分析,梳理总结出民国时期商业插画从萌芽与学舌到发展与繁荣再到衰退与转型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艺术风格,以及在民国商业插画发展历程中自身受到的西方艺术风格流派的影响;紧接着在继续分析大量的作品案例之后,分别阐述民国时期商业插画的设计风格和不同的三代代表插画设计师与他们作品的设计风格;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民国时期商业插画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通过以上一系列对民国商业插画的深入探讨,总结提炼出民国商业插画一系列价值体现和对现代商业插画设计的启示与借鉴。最后根据自己对民国风格的理解和创新,将理论运用到个人实践中,设计一款民国风格的广告插画海报。

罗英[3](2018)在《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现代性研究》文中指出书籍是传播文明的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年代、一个民族的时代特色、社会面貌及民族传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电子书等产品的出现,使得纸质书籍正遭受严峻的考验。所以书籍市场的现状使得人们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领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设计出更高品质的现代性书籍装帧设计呢?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兼职期间曾担任杂志排版工作,无意中留意到文中写到钱君匋先生是我国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心中产生好奇便对其展开一番了解,发现钱君匋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多才多艺,学养深厚,一生涉猎多个领域,是一位造诣很高的书籍装帧设计师、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作家,他所作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有一千多件,在民国时期引起了巨大反响,到如今在书籍装帧设计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主要是从钱君匋先生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现代性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索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对整个的书籍设计领域的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分四个部分展开,第一,从钱君匋的生平经历和艺术活动以及当时的书籍装帧设计时代背景进行了总结分析,从时间的维度来讨论了这些经历都为钱君匋从事书籍装帧设计道路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帮助;第二,从钱君匋的交游经历出发进行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现代性的探讨,通过钱君匋一系列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手法进行探讨;第三,从钱君匋书籍设计作品中呈现的形式与审美的构建入手分析其现代性的成因,分析西方设计意识和传统文化思想对钱君匋设计创作产生深厚的影响;第四,深度解析钱君匋的书籍装帧设计的个人特色和现代性艺术风格,学习钱君匋先生的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西方设计形式融合的具有东方气质的现代化的书籍设计作品的设计方法,分析其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钱君匋先生的设计,从而为当今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张燕[4](2017)在《剪纸艺术研究及其对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启示 ——以湘西剪纸“踏虎凿花”为例》文中认为大约从明清起到新中国成立是湘西泸溪县"踏虎凿花"传统剪纸的形成和兴盛期,它在功能上具有实用与审美共存的复功用性,与民俗事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皮影、画像砖、民间雕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形成丰富的艺术手法,融入了如阴阳哲学观、吉祥文化、楚巫文化和盘瓠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形成了形意相系的意象艺术。"踏虎凿花"传统民间剪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中国农业社会民众集体智慧和审美的结晶,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美术运动及社会变迁而时起时沉。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民间剪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由于文化生态的破坏、民俗意识的淡化,其自身也面临着重构文化的境况。"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孕育新剪纸的摇篮,由于美术工作者、职业画家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剪纸的创作队伍,以及政治意识形态对文艺的宣教作用等文化功能的有意识强化,剪纸的形式、内容和应用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泸溪县的美术工作者、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超越传统凿花手艺人,成为当地"踏虎凿花"的创作主体。新剪纸造型总体上趋于写实,手法较为单一,意思简单直观。在应用范围方面,新剪纸脱离开民俗事务而呈现装饰化的特征,应用于书籍报刊插图、连环画等领域,并参加多次美术展览。它在上世纪70到90年代初期曾创造过辉煌,直到21世纪初,全国性的新剪纸现象基本已结束,"踏虎凿花"新剪纸开始产业化生产,向工艺剪纸转化,主要应用于装饰画、挂历、定制肖像等范畴。笔者运用田野调查法收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踏虎凿花"起源于泸溪县踏虎乡,传承人及相关机构均在泸溪县,因此笔者考察了泸溪县范围内"踏虎凿花"的发源地、主创人员、(省、州、县各级)传承人及相关机构;使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中找出学术前沿;运用归纳研究法对(包括"踏虎凿花"的)传统剪纸艺术家关于艺术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使笔者对"踏虎凿花"的个案研究相对整个剪纸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通性,希望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当代转化能有所帮助;通过图像研究把文本放在历史的"当下"去理解。笔者以艺术学为主导,结合相关学科,对"踏虎凿花"的文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梳理"踏虎凿花"的发展历程进行追根溯源,探明了影响"踏虎凿花"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及新剪纸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个人见解。引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家对艺术独到的理解,并列举和分析运用传统剪纸元素进行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范例,以提供给艺术设计及创作者们一些借鉴路径及参考。

谭小飞[5](2017)在《固守、移植与融合 ——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为研究对象,考察国门打开以后面对西方冲击下,书籍设计重建秩序的探索过程。通过大量的史料,调整观察角度与方法,提出核心观点:“固守传统”、“移植西方”、“中西融合”三个特点,以揭示历史本真。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考察:(一)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的特点及其成因;(二)固守传统,包括设计观点、印制技术、发生的焦点领域、典型风格等;(三)样式移植,包括西方样式的冲击、本土倡导者的经验,以及形成局面;(四)中西融合,西方设计法则的借鉴、典型创作者的经验,以及发展方向。希望通过以上研究揭示80中国书籍设计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特质、转变痕迹和经验价值,从而探索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和实物考证等方法,力求对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考察80年代书籍设计的特殊性,并纠正以往研究者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片面、谬误认识之处。

谈佳洁[6](2014)在《文人墨客与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为主要论述对象,突出强调文人墨客在民国书籍装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民国时期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尤其是受到西学东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发展特别活跃。书籍作为传播信息与知识的媒介,成了这一时期最为主要的宣传工具。在文人墨客们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大量书籍与期刊得到了出版,随之一批优秀的装帧设计作品也得以面世。在这一过程中,由鲁迅、闻一多、丰子恺、陈之佛、陶元庆、钱君匋等文艺创作者加入到书籍装帧设计的队伍中,使得民国的书籍设计风格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学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对大量史料进行梳理和研究,呈现出文人墨客在书籍装帧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当时文人墨客在书籍装帧领域的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的共同点并尽可能地寻找出对当代书籍装帧的借鉴意义。本文在论述时,考虑到民国时代背景的复杂,对书籍装帧发展的背景进行了大量着墨,很大程度上理清了民国书籍设计的发展脉络。本文旨在为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提出借鉴与参考的方向,以期拥有属于中国自己民族风格的书籍装帧风格。

赵靖[7](2011)在《文学插图的创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学作品的插图创作,是美术工作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回顾我国二十世纪文学插图的历程,始终在继承民族传统与借鉴西方求变革两者之间,寻找白己的创作之路。这些优秀的插图作品既美化了书籍,又丰富了原着;既是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又是对文学艺术的再创造。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主要展开了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插图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系统地分析了插图创作中的关于生活的积累、创作的构思和艺术的表达几部分内容。其中在艺术的表达这部分里,通过借鉴一般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插图创作,如“意在笔先”、“不似之似”、“以大观小”等理论在插图创作中是如何运用和发挥的,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最后结合当前文学插图创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建议。文学插图是一门广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使文学插图更为专业化、普及化,对文学插图的创作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插图入手,试图为他人从理论上提供依据,指导他人的插图创作实践,进而创造出既有我国本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设计理念和时代意义的文学插图。从自身来讲,这是一次分析创作理论与总结创作经验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一次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探索。

金学艳[8](2010)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当代书籍插图的流变》文中研究说明书籍插图作为人类绘画史上古老、重要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它虽然从属于文字,但不是简单的图解和阐释说明,它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它在社会背景、审美思潮的变迁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迥然各异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价值取向。审视它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它以独有的艺术形式在社会大众的生活中充当着先锋作用。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书籍插图的题材、形式,创作者的理念都与民族兴衰、新中国的建设紧密相连。“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打开了中国面向西方的大门,在鲁迅先生的倡导和扶植下,中国的现代插图艺术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审美趣味的变迁等等都成为书籍插图艺术风格、创作手法、形式技巧不断演绎发展的因素和契机。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文化的快餐化、消费化浪潮之下,书籍插图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展,那些具有商业文化特征、表现时尚风貌、体现流行文化的书籍插图迅速兴起,它们以休闲性、娱乐性的特征占据了书籍插图的很大一部分市场。当下,书籍插图正在以它简捷、明确的特征,灵活、生动的造型,深远、厚重的底蕴融入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领域,以全新的面貌和独特的视觉语言在“读图时代”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耀世[9](1997)在《新奇构思的诞生——美术家张守义剪影》文中研究指明 着名书籍美术家张守义在30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仅随时注意素材积累,保存了一大批各式建筑、古今器具、中外服饰、人物动态等速写和文字记录,而且将由此生发的种种联想写在《陌生人笔记》之中。张守义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矻矻探索,深入发掘事物的本质和人物个性,以重在神似、简约、新奇的艺术风格,给书籍装帧美术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和熠熠光彩。 张守义是个不修边幅的画家。虽然他对封面样式和色调对比十分考究,但对自己一年四季款式单调、颜色陈旧的服装却熟视无睹。在他的办公室里,桌上桌下,座椅前后,杂乱地堆满了插图、封面原稿、印样以及各种样书。坐在对面的古干为了守住自己的“阵地”,不得不在两张桌子中间竖起一块挡板,以防止自己的画稿被“淹没”。张

耀世[10](1996)在《新奇构思的诞生 美术家张守义剪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着名书籍美术家张守义在30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仅随时注意素材积累,保存了一大批各式建筑、古今器具、中外服饰、人物动态等速写和文字记录,而且将由此生发的种种联想写在《陌生人笔记》之中。张守义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砣砣探索,深入发掘事物的本质和人物个性,以重在神似、简约、新奇的艺术风格,给书籍装帧美术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和熠熠光彩。

二、新奇构思的诞生 美术家张守义剪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奇构思的诞生 美术家张守义剪影(论文提纲范文)

(1)晁楣版画风格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意义
    二、问题点与难点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成果现状综述
        (二)国外研究成果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晁楣艺术风格形成背景
    一、晁楣版画艺术的时代背景
        (一)北大荒开发前概略
        (二)北大荒垦建与党的文艺方针
        (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
    二、晁楣艺术生涯的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军旅生活与艺术学习
        (二)第二阶段:生活历练与艺术创新
        (三)第三阶段:时代浪潮与艺术升华
    小结
第二章 晁楣早期版画风格(1950—1958 年)
    一、艺术学习与训练
    二、早期版画创作实践
        (一)军人形象与“斗争性”的延续
        (二)军人形象与新时代的接轨
    三、早期版画风格的形成
        (一)题材创新
        (二)艺术语言(构图、刀法、颜色)
        (三)套色木刻
        (四)早期风格特点
    小结
第三章 晁楣中期版画风格(1958-1978 年)
    一、开创北大荒版画主导风格
    二、中期版画风格案例分析
        (一)林业题材
        (二)工业题材
        (三)农业题材
    三、中期版画风格的艺术特色
        (一)大景加小人创作模式
        (二)具有现实主义写实性
        (三)重色版和副版
        (四)崇高历史风格的凸显
    小结
第四章 晁楣后期版画风格(1978—2006 年)
    一、城市题材的版画风格
        (一)由农村到城市
        (二)由垦荒到城市
        (三)由叙事到抒情
    二、工业题材的版画风格
    三、形式探索的版画风格
        (一)雪松系列:《雪松》、《松谷》、《天柱》
        (二)大树系列:《冬晨》、《傲霜》、《大树》
        (三)几何系列:《春曲》、《新居》、《留君不住》
    四、晁楣后期版画风格的简约性
        (一)由繁至简的成因
        (二)后期风格简约性的特征
        (三)由繁至简的意义
    小结
第五章 晁楣版画风格演变中的规律探讨
    一、生活与环境的变化
    二、艺术追求的不断提升
    三、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支持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晁楣年表
    附录2 晁楣版画事记
    附录3 晁楣版画作品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艺术风格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民国商业插画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1.7 概念界定
        1.7.1 民国时期的概念
        1.7.2 插图、插画与商业插画的概念
        1.7.3 艺术风格概念
第2章 中国传统插画艺术风格演变历史综述
    2.1 民国前的中国传统插画艺术的源流
        2.1.1 汉代以前插画形式的起源
        2.1.2 唐宋元明时期插画的演变发展
    2.2 清朝末年乱世中传统插画艺术的逐渐衰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诞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3.1 民国时期的政治环境
        3.1.1 清末新政
        3.1.2 资产阶级新政的出现
    3.2 民国时期的经济商业环境
        3.2.1 清末民初的对外进出口贸易
        3.2.2 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与商业美术的兴起
    3.3 民国时期的科技环境
        3.3.1 印刷、造纸技术的更新进步
        3.3.2 摄影技术的传入
    3.4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环境
        3.4.1 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
        3.4.2 市民文化升级为新都市文化
        3.4.3 艺术教育与艺术受众审美的多元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发展历程
    4.1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艺术风格的发展阶段变迁
        4.1.1 清末民初到五四运动前——萌芽与学舌
        4.1.2 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前——发展与繁荣
        4.1.3 抗战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后——衰退与转型
    4.2 西方艺术流派对民国时期商业插艺术风格影响
        4.2.1 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
        4.2.2 俄国构成主义风格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设计风格与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分析
    5.1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的设计风格
        5.1.1 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
        5.1.2 新潮前卫的时代风格
        5.1.3 中西融合的创新风格
    5.2 民国商业插画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风格分析
        5.2.1 第一代周慕桥及其作品风格分析
        5.2.2 第二代郑曼陀及其作品风格分析
        5.2.3 第三代杭稚英及其作品风格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设计特点与设计方法总结
    6.1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的设计特点总结
        6.1.1 画中有戏、百看不腻的具象故事性
        6.1.2 意语双关、以图言志的抽象寓意性
        6.1.3 中西融合、趋新善变的商业进取性
    6.2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的设计方法总结
        6.2.1 视觉元素的借鉴重构设计
        6.2.2 迎合大众的情感触达设计
        6.2.3 兼容艺术美感的商业设计
        6.2.4 营造归属的传统文化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启示借鉴
    7.1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价值分析
        7.1.1 历史文化价值
        7.1.2 社会传播价值
        7.1.3 艺术审美价值
    7.2 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设计对现代商业插画设计启示思考
        7.2.1 艺术美感与商业性并重
        7.2.2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设计思想的应用
        7.2.3 设计师广泛的知识积累
    7.3 设计实践与探索
        7.3.1 现代商业插画设计中民国因素借鉴
        7.3.2 设计构思
        7.3.3 设计处理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现代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现状分析
    (二)本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4.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二、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的时代背景
    (一)钱君匋的生平经历及艺术活动
    (二)出版业的兴盛刺激书籍装帧设计的狂潮
    (三)新文化运动对钱君匋书籍装饰设计的影响
三、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现代性表现
    (一)平面构成元素的置换
    (二)视觉感受的现代化
    (三)民族性情感的深入
四、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性的成因
    (一)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的西方元素
        1.构成主义元素
        2.简约风格元素
    (二)传统文化在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应用
        1.传统图案在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应用
        2.书法篆刻在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应用
        3.装饰绘画在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应用
五、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现代性探索的当代思考
    (一)重视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现代性和民族性
    (三)时代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剪纸艺术研究及其对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启示 ——以湘西剪纸“踏虎凿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关于课题
        一、相关概念阐释
        二、研究对象界定
        三、刻凿工具与工艺流程
        四、基本背景介绍
    第三节 研究状况和进展
        一、"踏虎凿花"专题研究梳理
        二、剪纸研究状况梳理
    第四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踏虎凿花"文本分析
    第一节 "踏虎凿花"传统类作品
        一、巫傩祭祀类
        二、节庆仪礼类
        三、日常起居类
    第二节 "踏虎凿花"新剪纸
        一、早期新剪纸类
        二、民俗生活剪纸类
        三、连环画剪纸类
        四、绘画式剪纸类
        五、装饰画剪纸类
        六、卡通剪纸类
        七、多层套色剪纸类
        八、肖像剪纸类
    小结
第三章 "踏虎凿花"的基本发展历程
    第一节 第一个发展时期:从起源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
        一、传统剪纸的起源
        二、传统剪纸的兴盛
        三、传统剪纸的变革
    第二节 第二个发展时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末
        一、新剪纸的酝酿
        二、新剪纸的开端
        三、新剪纸与传统剪纸的停滞
        四、新剪纸与传统剪纸的繁荣
        五、新剪纸与传统剪纸一起走向衰微
    第三节 第三个发展时期:从"非遗"概念在中国兴起开始
        一、"非遗"概念的兴起
        二、发展现状
    小结
第四章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
    第一节 对自然万物的理解
    第二节 对时空的理解
        一、时间
        二、空间
        三、时空综合
    第三节 对构图的理解
    第四节 对图像的理解
    小结
第五章 剪纸艺术启示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个案赏析
    第一节 木真了公司
    第二节 乔晓光
    第三节 吕胜中
    第四节 邬建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固守、移植与融合 ——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资料来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目的与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的特点及成因
    一、80 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的三个特点
    二、三个特点的成因
        1、固守传统的成因
        2、样式移植的成因
        3、中西融合的成因
第二章 固守传统
    一、中国书籍设计的身份定位
        1、关于中国书籍设计的身份
        2、以钱君匋的个展与演讲为例
    二、传统风格的固守
        1、朵云轩与荣宝斋对传统印装技艺的传承
        2、传统题材的书籍对传统设计风格的需求
        3、出口书籍与固守传统
    三、传统风格书籍设计的特点
        1、图像与字体的分离
        2、书法的多样化以至难以辨认
        3、突出传统图像
第三章 样式移植
    一、科技类书籍中的抽象构成
        1、“科技现代化”与西方科技书籍的大量翻译引进
        2、西方科技类书籍中几何构成
        3、王卓倩的尝试与经验
    二、科技类书籍与样式移植
        1、塑造“科技形象”的书籍设计
        2、朱仰慈的科技类书籍设计实验与启示
        3、罗小华与“意识形象”设计法
        4、科技类书籍设计中西方样式的流行局面
    三、抽象构成对其他类书籍的影响
        1、对“封面画”的冲击
        2、文艺理论类书籍设计的转变
        3、两种抽象方法的形成
第四章 中西融合
    一、借鉴西方法则
        1、汉字的图形化
        2、编排的多样化
        3、拼音对画面的调和
    二、文艺类书籍中“中西融合”的领悟
        1、张守义外国文学书籍设计的尝试
        2、任意对构成的理解与尝试
        3、曹洁与传统手法的创新实验
        4、中西融合中的“主”与“次”
    三、中西融合的水到渠成
        1、汉字对西方网格系统的先天适合
        2、中文字体与西式构图的融合
        3、传统素材的现代表现
    四、现代中国书籍设计风格初呈
结语:影响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文人墨客与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内容
    4.国内外研究现状
    5.创新点与局限
    6.研究方法
    7.概念界定
第一章 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纵向时间系统建构
    1.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至五四运动前):萌芽期
        1.1 印刷技术系统
        1.2 政治、出版系统
        1.3 文学、艺术系统
        1.4 各系统对书籍装帧发展的影响
    2.第二阶段(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时期):繁荣期
        2.1 文学、艺术系统
        2.2 政治、出版系统
        2.3 各系统对书籍装帧发展的影响
    3.第三阶段(抗日战争至解放前):衰弱期
        3.1 政治、出版系统
        3.2 文学、艺术系统
        3.3 各系统对书籍装帧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横向领域系统建构
    1.文学系统
        1.1 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系统
        1.2 闻一多的书籍装帧设计系统
    2.美术系统
        2.1 丰子恺的书籍装帧设计系统
        2.2 陈之佛的书籍装帧设计系统
    3.装帧系统
        3.1 钱君匋的书籍装帧设计系统
        3.2 陶元庆的书籍装帧设计系统
第三章 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经验植入当代书籍设计系统
    1.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权衡
        1.1 当今书籍设计界商业至上的现状
        1.2 艺术性促进商业价值的提升
        1.3 出版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品牌的创建
        1.4 设计师品牌的创建与书籍价值的提升
    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
        2.1 当今传统元素运用的现状
        2.2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3 化有为无的最高境界
    3. 设计者自身素养的提高
        3.1 当今设计师存在的问题
        3.2 书籍设计回归书籍内容本身
        3.3 全方位能力的提升与扩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文学插图的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文学插图综述
    2.1 关于文学插图
        2.1.1 文学插图的定义
        2.1.2 插图与文学的关系
        2.1.3 插图与绘画的关系
    2.2 回溯二十世纪中国插图艺术创作
        2.2.1 传统线描 喜闻乐见
        2.2.2 继承传统 吸收外来
        2.2.3 群峰竞秀 蔚为大观
        2.2.4 标新立异 匠心独运
    2.3 外国文学插图略谈
        2.3.1 神曲
        2.3.2 十日谈
        2.3.3 莎士比亚作品集
        2.3.4 堂吉诃德
        2.3.5 枕草子与源氏物语
    2.4 文学插图是"二度创造"
3 文学插图的创作
    3.1 生活的积累
        3.1.1 观察生活
        3.1.2 收集素材
        3.1.3 借鉴参考
    3.2 创作的构思
        3.2.1 原着的理解
        3.2.2 草图的锤炼
        3.2.3 风格的选用
        3.2.4 人物的造型
        3.2.5 场景的处理
        3.2.6 节奏的把握
    3.3 艺术的表达
        3.3.1 意在笔先
        3.3.2 不似之似
        3.3.3 以大观小
        3.3.4 体态传情
        3.3.5 虚实结合
4 文学插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4.1 现状分析
    4.2 发展建议
        4.2.1 忠于原着 高于生活
        4.2.2 表达自我 展现时代
        4.2.3 手工插图 回归本真
        4.2.4 数码插图 紧随时代
5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当代书籍插图的流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及目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选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可行性分析
2 中国书籍插图的缘起
    2.1 中国书籍插图的文化沿革
        2.1.1 中国文字的发展特征
        2.1.2 中国文学的发展特征
    2.2 中国传统插图的形式种类
        2.2.1 唐代以前的手绘插图
        2.2.2 千年之久的雕版插图
        2.2.3 晚清时期的石印插图
3 中国现代书籍插图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3.1 20—40 年代现代书籍插图艺术的兴起
    3.2 建国初期书籍插图的繁荣发展
        3.2.1 社会背景和文化意识的变迁
        3.2.2 苏联文艺影响下的写实主义之风
        3.2.3 英雄主义的美学特征
    3.3 文革期间浓郁的政治化图式
        3.3.1 政治对艺术的“支配”
        3.3.2 激进的“革命浪漫主义”创作原则
        3.3.3 “红光亮”“三突出”的艺术模式
    3.4 80 年代书籍插图艺术的复苏
        3.4.1 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3.4.2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涌入
        3.4.3 趋于多样化的插图艺术
4 90 年代以来中国插图艺术的走向
    4.1 西方文化对插图艺术的影响
        4.1.1 传统美学观念的延展与更新
        4.1.2 大众的消费意识、审美趣味的转变
    4.2 时尚、流行文化与插图艺术
        4.2.1 流行文化在插图艺术语言上的体现
        4.2.2 流行文化对插图发展趋势的影响
    4.3 科技革命为插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4.3.1 数码插图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4.3.2 数码技术对传统插图艺术的沿承与突破
        4.3.3 数码技术为插图带来全新的设计语汇
        4.3.4 数码技术构建了多元化的插图风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新奇构思的诞生 美术家张守义剪影(论文参考文献)

  • [1]晁楣版画风格演变研究[D]. 杨春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艺术风格设计研究[D]. 黄翔宇.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7)
  • [3]钱君匋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现代性研究[D]. 罗英. 江西师范大学, 2018(03)
  • [4]剪纸艺术研究及其对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启示 ——以湘西剪纸“踏虎凿花”为例[D]. 张燕. 中央民族大学, 2017(08)
  • [5]固守、移植与融合 ——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研究[D]. 谭小飞.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6)
  • [6]文人墨客与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研究[D]. 谈佳洁.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7]文学插图的创作研究[D]. 赵靖.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1)
  • [8]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当代书籍插图的流变[D]. 金学艳.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2)
  • [9]新奇构思的诞生——美术家张守义剪影[J]. 耀世. 中国人才, 1997(09)
  • [10]新奇构思的诞生 美术家张守义剪影[J]. 耀世. 浙江工艺美术, 1996(04)

标签:;  ;  ;  ;  ;  

新意艺术家张守义剪影的诞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