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虫夏草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大鼠整体肾功能及尿酶改变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士奎[1](2017)在《我国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及其启示(八)——国际着名肾脏病学家黎磊石院士与中药治疗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文中指出黎磊石(1926—2010年,湖南省浏阳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医院(后更名为华东军区医院)内科工作。1949年后,长期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1975年国内首创肾脏病学专业,开展肾脏病防治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经批准创办了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中国肾脏病学界第一位院士、医学卫生学部常委;1998年入选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曾任
孙鹏[2](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患导致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于早中期CRF患者,西医采取的对症治疗措施疗效有限;对于ESRD患者,需进行替代治疗,但因高昂的费用等原因,应用亦受到限制。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有助于改善症状、保护残存肾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中的支持向量机、复杂网络、卡方相关系数方法,分析导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规律、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经验,有助于丰富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其治疗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发挥疗效。文献研究通过整理分析中医古代和现代文献,从“水肿”、“癃闭”、“关格”、“肾劳”、“肾风”、“溺毒”等病证的相关描述中,探求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并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等方面对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近况进行综述。通过整理分析西医文献,阐述现代医学对本病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聂莉芳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和基本诊治理念病名:导师认为慢性肾衰的中医病名以关格较为恰当,因为它集中地突出了慢性肾衰终末期的临床特点,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病因病机:导师认为本病的病因有主因与诱因之分。主因多系脾肾虚损,诱因则责之外邪与过劳。病机为正虚邪实,“因虚致实”为其特点。正虚之中有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以气阴两虚者最为多见;邪实有外邪、水停、湿浊、瘀血、风动、蕴痰、肠胃燥结等诸种。基本诊治理念:(1)善抓主症,辨证灵活;(2)为区分标本缓急,导师将本病分为虚损期和关格期进行治疗;(3)虚损期注意益气养阴,关格期突出调理脾胃、通腑降浊;(4)重视顾护正气病例一般特征病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2007-2013年经导师诊治的住院及门诊慢性肾衰竭患者,共380例,636沴次。男女比例1.235:1。平均年龄53.20±15.24。原发病中,不明原因占22.37%,其次为是慢性肾小球肾炎20.79%,糖尿病肾病18.42%。辅助检查,血肌酐379.30±233.22μmol/1,血尿素氮17.82±8.06mol/1,血红蛋白103.38±20.19g/1。慢性肾衰分期,失代偿期最多,共197例,其次为肾功能衰竭期75例,代偿期73例,尿毒症期或肾衰终末期35例。CKD分期,5期最多,共138例,其次为4期137例,3期100例,1,2期最少。证候分析本研究纳入病例出现频数为20%以上的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纳差、便秘、口苦、水肿、口干、失眠、腰痛、易感冒、腰膝酸软、头晕、恶心;出现频数为20%以上的舌、脉分别为:舌淡暗、舌红、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辨证分型中,主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占52.83%,其次为脾胃虚弱证、湿热中阻证。兼证中以湿热证最为常见,其次为水湿、血瘀、湿浊。方药分析本研究使用频数为10%以上的方剂依次为:参芪地黄汤(37.58%)、香砂六君子汤(19.81%)、黄连温胆汤(19.18%)、生脉饮(16.82%);使用频数为50%以上的中药为:茯苓(89.62%)、太子参(82.39%)、金银花(75.79%)、当归(66.04%)、生黄芪(62.74%)、丹参(59.91%)、黄连(55.19%)。数据挖掘运用支持向量机、复杂网络和卡方相关系数方法研究导师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经验总结(1)辨证规律:气阴两虚证,以神疲乏力、心悸、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为主症;脾胃虚弱证,以纳差、神疲乏力等症为主症;湿热中阻证,以纳差、口苦等症为主症;肝肾阴虚证,以头晕等症为主症。同时强调四诊合参。(2)治则治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实突出者,以攻邪为先;疾病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兼顾祛邪,补虚不忘泻实。(3)遣方用药规律:①分期论治,重视脾肾,补肾以六味地黄汤灵活化裁,调理脾胃则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连温胆汤及参苓白术散等,同时注意通腑泄浊,使邪有出路②五脏相关,兼顾心、肝、肺,以达整体调治之目的;③抓主症、辨证选方,并随症加减;④用药平和,注重实效;⑤补中寓通,补而不滞。创新点:1.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分析证型的主症信息,进而挖掘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规律。2.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核心处方用药及药物配伍情况;运用卡方相关系数分析药-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挖掘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及处方用药经验。
王筝[3](2014)在《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泌尿系梗阻所致的梗阻性肾病是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难治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的常见诱发因素。造成慢性泌尿系梗阻的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包括血液动力学改变、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氧化应激等因素的共同参与,最终导致肾脏损伤及肾功能衰竭。肾脏病的发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RAAS)有密切关系,目前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的研究较多,其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 TGF-β)途径促进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机制已经比较明确,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ARB)后可减轻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但仍有不少患者,即便足量的ACEI及ARB治疗亦未能有效,说明有其他因素如炎性损伤、氧化应激的参与。已有的研究表明,炎性损伤在慢性疾病持续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抗炎治疗对于慢性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这种炎性损伤并非单纯由外界感染所致,而是以内源性炎性损伤为主,且与RIF的持续进展密切相关,炎性介质在其中的作用也得以重视。有研究指出炎性介质例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中引起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随着对RAAS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了AngⅡ外,醛固酮也可通过激活其下游效应介质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erum andglucocorticoid-induced protein kinase1, SGK-1)及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factorκB, NF-κB)、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导致肾脏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积聚,最终导致RIF的进展,故阻断醛固酮活化造成的炎性损伤对于减缓肾脏病的进展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建立梗阻性肾病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和化瘀涤痰通络方肾络通煎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PCR)、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等技术检测血清醛固酮、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edprotein kinase1, SGK-1)及MCP-1、TNF-α、iNOS、IL-1β、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和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protein, α-SMA)等指标的变化,从组织、分子、基因水平研究肾络通煎剂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梗阻性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毒”、“瘀”伤肾机制及关联简述了“毒”和“瘀”的概念、分类、形成机制、两者在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毒邪和瘀血的相互影响、毒瘀互结在肾病中的作用、毒瘀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临床意义等内容。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理表现和共同通路,而炎性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中是一种启动和诱发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炎性细胞的浸润、炎性介质的释放、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表达等均可归属于中医“内毒致病”范畴,而细胞外基质在肾脏的积聚是“瘀”的表现,由此可见,以炎性损伤为特征的“毒”为起因,纤维化为表现的“瘀”为结果,二者交互错杂,导致和加重肾间质纤维化,且贯穿于肾脏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同时,也总结出“毒”和“瘀”可作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在临床上,肾脏病的进展与感染有密切关系,或因感染而诱发,或因感染而加重,且肾病患者易于感染,这种感染所致的炎性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炎治疗可能是治疗靶点。“毒”、“瘀”病机学说的提出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慢性肾病的进展可能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UUO组(UUOgroup)、依普利酮组(EPL group)、肾络通组(SLT group),每组12只。实验动物自由进食和饮水,温度条件控制在(22±2)℃。适应性饲养1WK后,除假手术组(Sham group),其余大鼠按照Iwai T的方法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给以10%水合氯醛注射后,于左侧中腹部切开皮肤,游离左侧输尿管,分别在输尿管上1/3处和中1/3处用丝线结扎,切断输尿管,逐层缝合皮肤。假手术组仅将输尿管游离但不结扎离断。术后第3天肾脏组织病理显示炎性细胞浸润,第5日后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术后第10天梗阻侧肾脏明显大于对侧,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胶原纤维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浊肿、脱落甚至坏死,肾小管部分萎缩,管腔闭塞或扩张,与文献报道相似,符合肾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模型复制成功。本次实验成功率为92%,UUO术后大鼠死亡5只,用备用大鼠补足。术后开始给药,依普利酮组给以依普利酮100mg/(kg.d)从饲料中加入,肾络通组给以肾络通煎剂26g/(kg.d)入水瓶饮用,假手术组及UUO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饮用。均每天1次。连续干预10天。观察一般情况。于实验结束时,称重,断头取血,分离血清,用于指标检测;取左侧(梗阻侧)肾脏称重,计算各组肾重/体重比值,进行肾脏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数据资料结果使用SPSS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各组数据比较前先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者,采用方差分析,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数值变量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显着性差异水平以0.05和0.01为标准。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实验中大鼠死亡5只,用备用大鼠补足。整个实验过程中假手术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每日饮食、饮水量稳定,体重逐步增长,毛发有光泽,活动敏捷,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UUO术后1天,造模动物的进食量、饮水量、体重均有所下降。术后6天,UUO组大鼠整体状态欠佳:活动较前明显减少,毛发松散无光泽。与假手数组相比,造模动物体重不增反而下降。UUO手术10天后,造模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且与假手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 P<0.05);与UUO组相比,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大鼠梗阻侧肾重,肾重/体重指数明显下降(P<0.01, P<0.05)。UUO手术后,造模大鼠进食量、饮水量、24h尿量均有所下降,但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肾脏结构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浊肿,间质无水肿,偶见炎性细胞浸润;UUO组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明显扩张,上皮细胞变性、浊肿、脱落甚至坏死;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小管扩张及上皮细胞水肿坏死与UUO组基本相同,但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Masson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有少量胶原纤维表达,可见于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及肾间质;UUO组结构紊乱,胶原成分显着增多,以肾间质为主;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胶原纤维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但与UUO组相比明显减少。3各组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计数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1)。与UUO组相比,依普利酮组、肾络通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 P<0.05)。与髓质区相比,皮质区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有显着性差异(P<0.01, P<0.05);与皮质区比较,皮髓交界区质区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 P<0.05)。第三部分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MCP-1、TNF-α、IL-1β、iNOS等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模型复制、给药方法同第二部分,共10天。实验结束时留取血清和肾脏标本,采用ELISA测定血清MCP-1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NOS、IL-1β含量,Real time-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MCP-1、TNF-αmRNA及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同第二部分。结果:1各组大鼠血清MCP-1、TNF-α、iNOS、IL-1β表达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中血清MCP-1、TNF-α、iNOS、IL-1β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UUO组比较,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血清MCP-1、TNF-α、iNOS、IL-1β含量均减少,其中以依普利酮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2Real-time PCR检测MCP-1mRNA、TNF-α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中MCP-1mRNA及TNF-α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UUO组比较,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MCP-1mRNA及TNF-α mRNA表达均显着下调,其中以依普利酮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免疫组化检测MCP-1、TNF-α表达假手术组MCP-1、TNF-α呈弱表达, UUO组中MCP、TNF-α表达明显增强,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与UUO组比较,依普利酮及肾络通组其表达范围及强度均显着减弱。4Western Blot检测MCP-1及TNF-α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MCP-1、TNF-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UUO组比较,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其表达均被下调,其中以依普利酮组下调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四部分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血清醛固酮及SGK-1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模型复制、给药方法同第二部分,共10天。实验结束时留取血清和肾脏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醛固酮含量,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肾组织SGK-1mRNA及蛋白表达。统计学方法同第二部分。结果:1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醛固酮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中血清醛固酮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UUO组比较,依普利酮组血清醛固酮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络通组血清醛固酮含量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2Real-time PCR检测SGK-1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中SGK-1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UUO组比较,依普利酮及肾络通组SGK-1mRNA表达均显着下调。3Western Blot检测SGK-1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SGK-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UUO组比较,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其表达均被下调,其中以依普利酮组下降更为显着。第五部分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及α-SMA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模型复制、给药方法同第二部分,共10天。实验结束时留取肾脏标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α-SMA及NF-кB蛋白表达。统计学方法同第二部分。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NF-κB、α-SMA表达假手术组NF-κB呈弱表达,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UUO组NF-κB表达明显增强,近曲小管尤为明显;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NF-κB表达范围及强度较UUO组均明显减弱。假手术组α-SMA仅表达于血管,肾间质及上皮细胞未见表达;UUO组α-SMA表达明显增强,以扩张的肾小管表达为甚,间质亦可见到阳性表达;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α-SMA局部呈中度表达,间质可见少量表达。2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α-SMA、NF-кB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α-SMA、NF-к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UUO组比较,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其表达均被下调,其中以依普利酮组下调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毒”和“瘀”是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以炎性损伤为特征的“毒”为起因,以纤维化为表现的“瘀”为结果,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导致和加重肾间质纤维化,且贯穿于肾脏病的整个病理过程。2结扎单侧输尿管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成分显着增多。肾络通及依普利酮能显着减轻UUO诱导的肾实质损伤,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延缓间质纤维化进展。3炎性损伤是梗阻性肾病的重要起始因素,炎性介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CP-1、TNF-α、IL-1β及iNOS等炎性介质是慢性肾脏疾病中介导的肾脏炎症和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子。肾络通和依普利酮能下调其表达,从而抑制梗阻性肾病中炎性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进而延缓间质纤维化的进展。4醛固酮可通过激活其下游效应介质SGK-1引起肾脏炎性损伤。肾络通和依普利酮能降低血清醛固酮含量,下调SGK-1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进一步抑制梗阻性肾病炎性损伤和间质纤维化进展。5肾络通和依普利酮可以通过NF-κB通路,下调炎性介质表达,抑制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细胞的表型转化,减轻肾脏炎性损伤,减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金鑫[4](2013)在《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取7只做为正常组,其余53只大鼠用腺嘌呤灌胃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21天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10mg·kg-1·d-1)、慢肾康宁低(7.5g·kg-1·d-1)、中(15g·kg-1·d-1),高(30g·kg-1·d-1)剂量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氯沙坦和慢肾康宁灌胃,连续给药30天。实验结束后,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GRP78,TUNEL法检测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测定GRP78、ATF4、CHOP mRNA表达水平。结果:氯沙坦组和慢肾康宁高剂量组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其余组均显着下降(P<0.01),肾小球滤过率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氯沙坦组与慢肾康宁高剂量组GRP78表达水平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均下降(P<0.05)。氯沙坦组和慢肾康宁高剂量GRP78、ATF-4、CHOP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慢肾康宁能够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对内质网应激中PERK-eIF2α-ATF4-CHOP通路的过度表达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肾脏保护功能,这可能是慢肾康宁减轻RIF的重要机制之一。
仲维娜[5](2012)在《虫草益肾颗粒剂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虫草益肾颗粒剂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将1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福辛普利组、虫草益肾组,除假手术组外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RIF动物模型。给药方案:造模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直至12周结束。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虫草益肾组给予虫草益肾颗粒剂水煎剂灌胃,福辛普利组给予福辛普利氯化钠溶液灌胃,每日1次。分别于造模后0、4、8、12周观察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变化,每组大鼠同一时间采样点处死10只大鼠,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蛋白-7(BMP-7)的表达。结果:(1)虫草益肾颗粒剂可以降低RIF大鼠血清BUN、Scr和Ang Ⅱ的含量,减轻蛋白尿,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2)经虫草益肾颗粒剂和福辛普利治疗后,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程度减轻,且虫草益肾组优于福辛普利组。(3)虫草益肾颗粒剂可抑制肾脏组织TGF-β1、PDGF-BB的表达,与对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P<0.05);(4)虫草益肾颗粒剂可上调肾组织HGF、BMP-7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P<0.05)。结论:1.虫草益肾颗粒剂能改善RIF大鼠生存状态,延缓病情进展;2.虫草益肾颗粒剂可以通过降低RIF大鼠血清BUN、Scr及Ang Ⅱ的含量,减轻蛋白尿,从而减轻RIF;3.虫草益肾颗粒剂可减轻5/6肾切除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4.虫草益肾颗粒剂可能是通过抑制肾脏组织TGF-β1、PDGF-BB蛋白的表达,及上调BMP-7、HGF蛋白的表达来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李六水[6](2012)在《细胞色素C对庆大霉素、依替米星致大鼠肾小管毒性的预防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庆大霉素、依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AGs)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严重复杂性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但其肾脏毒性严重限制了这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大量研究表明,AGs肾毒性的发生机制与其在肾脏中蓄积进而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是从猪心中提取的细胞呼吸激活剂,是含铁卟啉的色蛋白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组织缺氧的急救或辅助治疗,如一氧化碳中毒、安眠药中毒、严重休克期缺氧以及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和心肌缺氧等。据报道,细胞色素C80mg/kg可以抑制低剂量庆大霉素0.1mg/kg在大鼠肾组织中的蓄积;细胞色素C100mg/kg可显着降低庆大霉素30mg/kg诱导大鼠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的量。目前,有关细胞色素C减少庆大霉素在肾脏中蓄积的报道仅见于国外一篇文献,且从其研究方法看,庆大霉素的给药剂量很低,不符合其临床用量。因此,本研究将高剂量或常规剂量的庆大霉素和依替米星分别与细胞色素C联合给药,观察细胞色素C对庆大霉素或依替米星给药后在大鼠肾脏中蓄积量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庆大霉素或依替米星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分为以下2个部分:1.细胞色素C对庆大霉素致大鼠肾小管毒性的预防作用研究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庆大霉素+细胞色素C组,每组10只。溶媒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00mg/kg/d,庆大霉素+细胞色素C组先尾静脉注射细胞色素C100mg/kg/d,30min后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00mg/kg/d。单剂量给药后24h处死大鼠,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技术测定大鼠肾脏中庆大霉素的含量,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原位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用CMIAS-II(Color Medical ImageAnalysis System-II,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软件计算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用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庆大霉素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显着增高(P<0.01);与庆大霉素组相比,庆大霉素+细胞色素C组大鼠肾脏中庆大霉素的蓄积量降低了33.86%(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下降了36.53%(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空泡变性、肾间质内炎细胞浸润、肾小球充血肿胀等病理改变均有所好转。表明细胞色素C可能通过抑制庆大霉素在肾脏中的蓄积来减轻其肾小管毒性。2.细胞色素C对依替米星致大鼠肾小管毒性的预防作用研究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10mg/kg组、依替米星10mg/kg+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30mg/kg组、依替米星30mg/kg+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100mg/kg组和依替米星100mg/kg+细胞色素C组,每组10只。溶媒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细胞色素C组经尾静脉注射细胞色素C100mg/kg/d,依替米星10mg/kg组、依替米星30mg/kg组和依替米星100mg/kg组分别腹腔注射依替米星10、30和100mg/kg/d,加用细胞色素C的3组大鼠先尾静脉注射细胞色素C100mg/kg/d,30min后再分别腹腔注射依替米星10、30和100mg/kg/d。各组动物均连续给药3天,最后一次给药后24h处死大鼠,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大鼠肾脏中依替米星的蓄积量,用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用CMIAS-II软件计算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用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或细胞色素C组相比,依替米星10mg/kg组、依替米星30mg/kg组和依替米星100mg/kg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显着增高(P<0.01);与依替米星10mg/kg组、依替米星30mg/kg组和依替米星100mg/kg组相比,联用细胞色素C100mg/kg/d后,大鼠肾脏中依替米星的蓄积量分别减少了43.72%(P<0.05)、45.22%(P<0.05)和12.81%(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分别减少了63.57%(P<0.01)、68.55%(P<0.01)和10.65%(P>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如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空泡变性、萎缩及肾间质内单核细胞浸润等在依替米星10mg/kg组、依替米星30mg/kg组明显好转。表明细胞色素C能够抑制依替米星所致的肾小管毒性,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色素C抑制依替米星在肾脏中的蓄积有关。
王霞[7](2012)在《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细胞增殖在环孢素A(CsA)慢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复方制剂柴苓汤对其的影响,为临床防治CsA肾毒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1动物分组、模型复制及药物治疗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CsA)、柴苓汤组(CsAC)及缬沙坦组(CsAV),每组10只。采用CsA30mg/(kg·d)经口灌服28天的方法,建立慢性CsA肾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与等容量橄榄油。造模的同时,两治疗组分别给予柴苓汤3g/(kg·d)和缬沙坦10mg/(kg·d)治疗,模型组和对照组则每日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2指标检测2.1体重及尿液检测每周末将所有大鼠移入代谢笼中,分别测量每只大鼠体重、24小时尿量及尿肌酐。2.2肾脏病理形态学检测切取大鼠左侧肾脏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后分别行HE、Masson及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参照Katafuchi评分标准从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三方面对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析。2.3肾功能检测实验第29天,所有大鼠被处死,取血以检测大鼠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并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3统计分析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着性差异水平以0.05和0.01为标准。第二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1动物分组、模型复制、药物治疗及统计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2指标检测实验第29天,取大鼠部分肾脏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及流式细胞术四种方法检测大鼠肾脏PCNA表达。2.1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以光镜下肾脏组织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表达。2.2Western Blot:切取100mg-70℃冰箱中保存的肾组织,提取蛋白并定量,依次进行电泳,转膜,免疫反应及显色。最后用富士LAS-4000LIMINESCENT图像分析仪拍照。2.3RT-PCR:根据Trizol RNA抽提试剂盒要求,切取100mg液氮保存的肾组织,提取肾皮质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进行PCR反应。取10L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灯下拍照,应用BIO-PROFIF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2.4流式细胞术:取70%酒精固定的肾组织,制作肾间质、肾小管单细胞悬液后,离心沉淀2分钟。取0.1ml单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1×106个/mL),加入碘化丙啶,4℃冰箱避光染色30min,以500目铜网过滤。采用美国Beckton Dickinson公司FACScan-420型流式细胞仪检测PCNA荧光指数(FI)、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并根据公式(PI)=(S+G2M)/(G0/G1+S+G2M)×100%计算出增殖指数(PI)。第三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1动物分组、模型复制、药物治疗及统计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2指标检测实验第29天,取大鼠部分肾脏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检测大鼠肾脏CTGF的表达。操作步骤同第二部分。第四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1动物分组、模型复制、药物治疗及统计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2指标检测实验第29天,取大鼠部分肾脏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检测大鼠肾脏FN的表达。操作步骤同第二部分。结果:第一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1体重及尿量检测结果实验第一、二周,所有大鼠体重均有所增加,但同时段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减缓,至第四周末,模型组体重较前一周反而下降,且与同时段两治疗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实验的前3周,四组大鼠24小时尿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至实验第4周末,模型组尿量较其余三组显着减少(P<0.05)。2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肾脏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Masson染色结果:对照组肾间质可见少量胶原成分。模型组肾间质胶原成分大量沉积,并呈条带状分布;柴苓汤及缬沙坦组肾间质胶原成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各项参数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各项参数积分值则明显降低(P<0.05,P<0.01)。PAS染色结果: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基质沉积增多,系膜细胞增生明显。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显着减轻。3肾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同时该组肌酐清除率显着降低(P<0.01)。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肌酐清除率则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1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仅见少量PCNA阳性细胞。模型组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柴苓汤及缬沙坦组PCNA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1),但两治疗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Western-Blot结果对照组肾组织PCNA蛋白仅少量表达,与之相比,模型组表达增强(P<0.01)。经柴苓汤及缬沙坦治疗,PCNA蛋白表达被下调(P<0.05),两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RT-P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CNA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柴苓汤及缬沙坦均可下调PCNAmRNA高表达(P<0.05),两治疗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流式细胞术结果4.1荧光指数模型组荧光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荧光指数显着降低(P<0.01)。4.2细胞周期模型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多(P<0.01),而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减少(P<0.01);柴苓汤及缬沙坦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较模型组增多(P<0.01)。各组G2/M期细胞比例相对接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3增殖指数、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升高(P<0.01),凋亡率较对照组也有所增加,但两组凋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凋亡率/增殖指数的比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增殖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则分别升高(P<0.01,P<0.05),凋亡率/增殖指数的比值也提高(P<0.01)。第三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1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CTGF蛋白表达为弱阳性。模型组CT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经柴苓汤及缬沙坦治疗后,CTGF蛋白表达显着减弱。2Western-Blot结果对照组大鼠肾组织CTGF蛋白表达量很少,与之相比,模型组则显着增强,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CTGF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RT-P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TGF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CTGF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第四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1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FN蛋白少量表达,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组F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经柴苓汤及缬沙坦治疗后,F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2Western-Blot结果对照组肾组织FN蛋白仅少量表达,与之相比,模型组表达增强,柴苓汤及缬沙坦均可显着下调FN的高表达。3RT-P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N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FNmRNA表达均显着减少(P<0.01)。结论:1柴苓汤可减轻CsA诱导的肾脏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2柴苓汤可通过下调慢性CsA肾病大鼠肾组织PCNA的高表达及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活动,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3柴苓汤可抑制慢性Cs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CTGF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4柴苓汤可抑制慢性Cs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FN的合成及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许碧珠[8](2012)在《真武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探讨真武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和优势。方法:收集台湾金门县金城镇弘恩中医诊所门诊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一般多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12.5~50mg/次,每8h1次)、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50~100mg/次,每日1次)或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吡啶5~15mg/次,每日3次)。预防感染、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真武汤加味每日1剂;两组均以治疗90日。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成果:(1)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均符合上述入选标准,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5.97±11.31(21-60)岁;平均病程4.05±2.46年(3个月-10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平均年龄和病程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病情程度分级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实验组临床痊愈10例(33.3%),显效10例(33.3%),有效6例(20.0%),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3.3%),显效6例(20.0%),有效7例(23.3%),无效13例(43.3%),总有效率56.7%。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浮肿、畏寒、乏力等临床症状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尿红细胞数量、24hupq、BUN、Scr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ALB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尿红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24h尿蛋白、BUN、Scr下降不明显、ALB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或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真武汤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症状,改善微循环,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保护肾单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具有明显优势。
魏秀德,王德友,王爽,钟玉杰,侯冠森[9](2011)在《关格片对阿霉素所致肾功能不全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关格片对阿霉素所致肾功能不全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阿霉素复制大鼠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肾功能不全模型组、关格片高、中、低剂量组,均连续给药28天。结果:关格片能使对阿霉素肾脏损伤大鼠尿量增多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对阿霉素致的肾衰模型动物的尿蛋白含量增加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对阿霉素肾所致的肾脏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P<0.05);对阿霉素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关格片对大鼠肾功能不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李必波[10](2011)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CAN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dft nephropathy, CAN)的发生与各种免疫、非免疫因素相关。本文详细阐述了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实验和临床防治策略及相关病理分子对CAN的影响、雷公藤多苷片(Glucosida tripterygii total, GTT)药理作用及对CAN发生相关因素的防治作用,并进一步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GTT治疗CAN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评价其临床疗效。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雷公藤多苷片治疗CAN的疗效,进一步探讨防治CAN更有效的方法。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至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确诊为CAN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GTT组)和对照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调整血脂、血压及血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雷公藤多苷片40mg/次,每日3次,1个月后改为20mg,每日三次,长期服用。根据血常规和肝功能调整该药物剂量,对照组不加用任何药,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记录血常规、肝肾功能、尿蛋白。2.实验研究:用F344大鼠为供鼠,LWISE大鼠为受鼠,建立CAN模型大鼠共14只,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6只)。实验组用雷公藤多苷片以生理盐水配制灌胃30mg/kg/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两组肾移植大鼠饲养观察4个月,期间留取24小时尿标本、血标本,4个月后宰杀大鼠取移植肾,行肾组织病理光镜检查,并用RT—PCR检测肾组织中胶原Ⅰ、Ⅲ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 mRNA含量。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常规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雷公藤多苷片组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及血常规轻度异常,停药后给予相应处理好转,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由治疗前2021.22±942.91 mg/L降为治疗后220.00+120.00 mg/L,治疗后尿蛋白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无显着差异;治疗组Cr由治疗前182.58±15.07umol/L降为治疗后136.94±17.92umol/L, BUN由治疗前10.89±1.36mmol/L变为治疗后8.12±1.07mmol/L,治疗后肌酐和尿素氮均有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的肌酐、尿素氮并没有降低。实验研究发现:肾移植术后4个月时实验组大鼠肾功能各项指标较比对照组好,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排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移植肾病理损害程度轻,且肾组织细胞外基质胶原Ⅰ、Ⅲ、FN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雷公藤多苷片可以保护肾功能,延缓CAN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组织细胞外基质胶原Ⅰ、Ⅲ、FN mRNA表达而抗肾纤维化相关。2.雷公藤多苷片可辅助免疫抑制剂防治CAN,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二、冬虫夏草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大鼠整体肾功能及尿酶改变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虫夏草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大鼠整体肾功能及尿酶改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及其启示(八)——国际着名肾脏病学家黎磊石院士与中药治疗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中药雷公藤治疗肾脏病的开创性中西医结合研究黎磊石院士借鉴并亲自考察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免疫抑制效应, 首创应用雷公藤治疗慢性肾炎获得成功, 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
1.1 首创应用中草药雷公藤治疗慢性肾炎 |
1.2 开创雷公藤治疗肾脏病机理研究 |
1.3 开创雷公藤防治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
2 对中药大黄治疗肾脏病机理的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 |
2.1 |
2.1.1 大黄醇提取物 (富含蒽醌类的混合物) |
2.1.2 大黄素 (大黄蒽醌衍生物) |
2.2 开创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 (DN) 机理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
2.2.1 大黄醇提取物治疗DN的机理研究 |
2.2.2 大黄酸治疗DN的机理研究 |
3 对冬虫夏草 (简称虫草) 防治肾功能衰竭机理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
(2)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文献研究 |
1.1 古代文献研究 |
1.2 中医研究近况 |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现代医学研究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 |
2.3 发病机制 |
2.4 治疗 |
第二部分 聂莉芳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和基本诊治理念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基本诊治理念 |
3.1 善抓主症,辨证灵活 |
3.2 标本缓急与中医临床分期 |
3.3 分期辨证论治 |
3.4 重视顾护正气 |
第三部分 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CKD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中医证候诊断判定 |
2.7 信息采集 |
2.8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特征 |
3.2 证候分析 |
3.3 方药分析 |
3.4 数据挖掘 |
4 讨论 |
4.1 辨证规律 |
4.2 治则治法 |
4.3 遣方用药特点 |
5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录 |
(3)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毒”、“瘀”伤肾机制及关联 |
前言 |
1 毒与肾病 |
2 瘀与肾病 |
3 毒瘀相关在肾病中的作用机制 |
4 毒瘀病机学说的临床意义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 MCP-1、TNF-α、IL-1β、iNOS 等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血清醛固酮及 SGK-1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α-SMA 及 NF-κB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炎性损伤在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损害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梗阻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中医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认识 |
1.1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 |
1.2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 |
1.3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辩证论治 |
1.4 中医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新研究进展 |
2.现代医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认识 |
2.1 肾间质纤维化的概念 |
2.2 肾间质纤维化的流行病学研究 |
2.3 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 |
2.4 内质网应激与肾间质纤维化 |
2.5 现代医学对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试剂的配置 |
1.5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慢肾康宁的药物组成及制备 |
2.2 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复制 |
2.3 动物分组及慢肾康宁各组大鼠给药剂量和方法 |
2.4 实验取材 |
2.5 各项指标检测及实验方法 |
2.6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建立的评价 |
3.2 大鼠一般情况 |
3.3 肾重及肾比重的比较 |
3.4 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肾组织病理学结果 |
3.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肾组织 GRP78 表达和分布 |
3.7 TUNEL 检测细胞凋亡水平 |
3.8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 |
第三部分 讨论 |
1.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探讨 |
2.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
2.1 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一般情况的改善 |
2.2 慢肾康宁对(PERK)-eIF2α-ATF4-CHOP 的作用机制 |
3.本实验的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与科研 |
致谢 |
(5)虫草益肾颗粒剂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的概况与进展 |
1 肾间质纤维化的概念 |
2 流行病学研究 |
3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病因病机 |
4 肾纤维化的防治 |
二、祖国医学对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
1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溯源 |
2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
3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探析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虫草益肾颗粒剂对5/6肾切除肾间质纤维化大鼠 #43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
1.4 实验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性RIF大鼠模型的制备 |
2.2 给药方法 |
2.3 实验取材 |
2.4 指标的观察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大鼠残余肾脏的肉眼观察 |
3.3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
3.4 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 |
3.5 肾功(BUN、Scr)的变化情况 |
3.6 血清AngⅡ含量变化情况 |
实验二:虫草益肾颗粒剂对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 #51TGF-β 1、PDGF-BB、BMP-7、HGF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标本的处理 |
2.2 光镜检查 |
2.3 肾组织中TGF-β 1、PDGF-BB、BMP-7、HGF表达检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光镜观察结果 |
3.2 肾组织TGF-β 1、PDGF-BB、BMP-7、HGF免疫组化测定 |
讨论 |
1 慢性肾衰竭模型的探讨与建立思路 |
1.1 常用动物实验模型 |
1.2 动物模型的选择的理由 |
2 对照药物选择的理由 |
3 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思想探讨 |
4 虫草益肾颗粒剂的组方分析 |
5 虫草益肾颗粒剂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探讨 |
5.1 改善大鼠生存状态 |
5.2 降低蛋白尿 |
5.3 保护肾功能、清除体内毒素 |
5.4 减轻肾间质病理形态学变化 |
5.5 减少血清AngⅡ的含量 |
5.6 延缓间质纤维化进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将发表的论文 |
(6)细胞色素C对庆大霉素、依替米星致大鼠肾小管毒性的预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细胞色素 C 对庆大霉素致大鼠肾小管毒性的预防作用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细胞色素 C 对依替米星致大鼠肾小管毒性的预防作用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中药防治药源性肾毒性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
(7)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大鼠的一般状况 |
2 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
3 大鼠肾功能测定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1 CCN 的临床病理特征 |
2 中医对 CCN 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CCN 大鼠模型的建立 |
4 对照药物的选择 |
5 柴苓汤防治 CCN 的理论依据 |
6 柴苓汤对 CsA 慢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免疫组化检测 PCNA 阳性细胞 |
2 Western Blot 检测 PCNA 蛋白表达 |
3 RT-PCR 检测 PCNAmRNA 表达 |
4 流式细胞术检测 PCNA 表达及细胞周期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1 补肾健脾,行气利水,泄浊解毒为 CCN 的基本治则 |
2 细胞增殖在 CCN 中的作用及柴苓汤对其的影响 |
3 柴苓汤对 CCN 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增殖指数比值的影响 |
4 柴苓汤对 CCN 大鼠肾脏细胞周期的影响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免疫组化检测 CTGF 表达及定位 |
2 Western Blot 检测 CTGF 蛋白表达 |
3 RT-PCR 检测 CTGF 基因表达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免疫组化检测 FN 表达及定位 |
2 Western Blot 检测 FN 蛋白表达 |
3 RT-PCR 检测 FN 基因表达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真武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中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
(一) 对病名及证候的认识 |
(二)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辨证分型 |
(四) 治疗 |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
(一) 概述 |
(二) 病因病机 |
(三) 主要病理类型 |
(四) 临床表现 |
(五) 治疗 |
(六) 转归与预后 |
(七) 护理与调摄 |
(八) 预防与康复 |
(九) 治疗新概念 |
三、真武汤治疗慢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
(一) 真武汤的来源 |
(二) 真武汤历代医家阐述 |
(三) 真武汤在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 |
四、真武汤肾脏疾病的现代药理研究 |
(一) 真武汤对基因的调节作用 |
(二) 真武汤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三) 真武汤改变肾脏组织形态学的作用 |
(四) 真武汤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五) 真武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五、真武汤在其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一) 真武汤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二) 真武汤在呼吸系统病症中的应用 |
(三) 真武汤在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四) 真武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五) 真武汤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 |
六、真武汤其它药理作用研究 |
(一) 真武汤具有强心作用 |
(二) 真武汤具有利尿作用 |
(三) 真武汤具有降血脂作用 |
(四) 真武汤具有抗衰老作用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选择 |
二、治疗方案 |
(一) 基础治疗 |
(二) 西医常规治疗 |
(三) 试验组 |
三、观察指标 |
(一) 疗效性观测 |
(二) 安全性观测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五、统计方法 |
六、结果 |
(一) 入选病例一般情况 |
(二)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三)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四) 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五) 治疗前后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的变化 |
(六) 治疗前后血尿及尿红细胞的变化 |
(七) 安全性观察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立论依据 |
二、组方依据 |
三、疗效分析 |
四、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分析 |
五、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关格片对阿霉素所致肾功能不全大鼠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药品 |
1.2 方法 |
1.2.1 阿霉素慢性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 |
1.2.2 实验动物分组 |
1.2.3 给药方法及剂量 |
1.2.4 观察指标 |
1.2.5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关格片对阿霉素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尿液量变化的影响 |
2.2 关格片对阿霉素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尿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
2.3 关格片对阿霉素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鼠血清BUN、Cre含量变化的影响 |
2.4 关格片对阿霉素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鼠肾脏系数的影响 |
2.5 关格片对阿霉素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
3 讨论 |
(10)雷公藤多苷片治疗CAN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
1.1 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概念 |
1.2 慢性移植肾肾病发病机制 |
1.3 慢性移植肾肾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
2. 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概述 |
2.1 细胞外基质的分子病理 |
2.2 移植肾纤维化的病理特点 |
2.3 RAS系统与肾间质纤维化 |
2.4 免疫抑制剂对移植肾分子病理的影响 |
3. 雷公藤多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概述 |
3.1 雷公藤多苷的药理作用 |
3.2 雷公藤多苷片的临床运用概述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3. 数据统计 |
4. 研究结果 |
4.1 雷公藤多苷片对CAN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
4.2 雷公藤多苷对CA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 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1.1 材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1.4 标本留取 |
1.5 实验室检查 |
1.6 统计学方法 |
1.7 实验结果 |
1.8 讨论 |
2. 雷公藤多苷片对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疗效观察 |
2.1 实验分组与设计 |
2.2 标本留取 |
2.3 实验室检查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实验结果 |
2.6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冬虫夏草对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大鼠整体肾功能及尿酶改变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及其启示(八)——国际着名肾脏病学家黎磊石院士与中药治疗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J]. 陈士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9)
- [2]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研究[D]. 孙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3]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D]. 王筝.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4]慢肾康宁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的影响[D]. 金鑫. 暨南大学, 2013(01)
- [5]虫草益肾颗粒剂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仲维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细胞色素C对庆大霉素、依替米星致大鼠肾小管毒性的预防作用研究[D]. 李六水.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1)
- [7]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D]. 王霞. 河北医科大学, 2012(12)
- [8]真武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理论与临床研究[D]. 许碧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9]关格片对阿霉素所致肾功能不全大鼠肾功能的影响[J]. 魏秀德,王德友,王爽,钟玉杰,侯冠森. 辽宁中医杂志, 2011(04)
- [10]雷公藤多苷片治疗CAN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李必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