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毛主席着作,改进三角复习课的一些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林明鹏[1](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投入研究 ——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文中提出
于英姿[2](2021)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地图及其实践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历史地图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它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具有动态性和直观性。《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为统编版的历史教材在2020年得到使用与推广,新教材的历史地图数量多,仅上册使用的地图就多达41张。该册教材的历史地图类型丰富,涵盖了按要素划分的形势图、路线图、分布图和疆域图,按空间划分的全局图和局部图,以及按领域划分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历史地图等,各种类型的历史地图应有尽有。并且该教材的历史地图能较为全面地体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让高中生用综合、发展的思维看待历史,注重古今对比。本册教材选用历史地图时注重与初中教材进行衔接,有的历史地图直接沿用初中教材上的原图,有的历史地图在初中教材原图的基础上增加细节,这样的选用方式有利于高中生逐步达到高中学业水平的要求。但《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地图,并非做到了完美编排,有部分历史地图存在标注不清晰、不够完善的地方,各时段、各领域的历史地图比例失衡。为了发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历史地图的作用,历史地图教学原则需要得到贯彻。只有在教学中贯彻历史地图教学原则,才能有效发挥历史地图培养时空观念、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的作用。图文结合原则可以直观展示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历史地图的频率要合适,过多会使高中生感到疲乏,过少则难以锻炼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利用课外历史地图资源时要保证准确性,做好甄别和筛选的工作。并且选用的历史地图要适应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达到有效训练的目标。通过对牡丹江市一中高一学生的调查可知,历史地图教学的效果较好。该校许多高一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锻炼,能有效提取历史地图中的信息。但历史地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一学生尚未能完全独立释读历史地图且主动性较为缺乏,教师呈现历史地图的方式单一,历史地图资源开发也不够充分。结合调查结果和优秀教学案例,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不单单是历史地图知识点的讲授者,更是历史地图资源的开发者,要将发掘出来的历史地图以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历史地图教学活动。学生掌握读图识图技能之外,也应将历史地图融合进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在预习、巩固和课外拓展等各个环节将历史地图融入进去,养成主动收集历史地图的习惯。最后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这一课的历史地图教学设计来体现相应的教学策略。
曹书琳[3](2021)在《公众史学视域下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实践研究 ——以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职教育是中学教育链条中的特殊一环,中职学校既有普通中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学训结合”的办学模式下,协调历史学习与实习实训两个重要任务,使中职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是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公众史学是一门源自美国的历史学科,其具有实用性、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性、史料来源的多样性等特征。近年来,公众史学被我国学者广泛关注和探讨,文章基于现有研究结论及教育理论,分析中职历史教学现状并剖析其原因,把公众史学的优势特征和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联系起来,阐述在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融入公众史学元素的可行性,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学反馈得出结论,以期为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包括4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选题缘由,指出在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引入公众史学的必要性;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取其精华,拓宽思路;说明本研究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范围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体校为例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的基础上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第三部分,将应用策略应用于实践教学,研究公众史学在不同课型中的应用,以典型教学案例作为参考,在教学反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四部分,将公众史学的特征与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阐述公众史学在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述在公众史学在中职历史课堂各个环节的应用、中职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中公众史学的运用、中职学校应用公众史学的条件,并从历史教师、学生、历史课程三方面进行分析。
张硕[4](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依靠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倡导议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恰当的教学议题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中心。一个好的议题是有效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关键,可以让学生在思维探索、交流探讨中澄清价值误区,体验知识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议题设计,讨论其现存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说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阅读文献,笔者发现在新课标指引下关于议题式教学的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众多学者将研究聚焦于议题式教学实施的总体策略上,鲜少有人专门研究议题的开发设计,而教学议题的设计却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步骤。因此,笔者将研究视角聚焦在议题设计上,意图为完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出建议。正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议题设计的相关概念,包括议题设计的内涵、理论基础、重要性等。议题作为整节课的焦点,既要承载课程内容,又要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还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根据已有文献及调查结果,从教学议题的设计依据入手,结合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议题设计、实施的反馈来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议题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以期启发教师思考如何解决困难,实现议题式教学的落地。第三部分,从教师关于议题设计的理念、所需能力、所循原则等方面对设计课堂教学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着重强调了教师应彰显地方特色,构建本土资源化议题并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议题设计,以拉近书本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吕媛媛[5](2021)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高中化学学科颁布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顺应时代要求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独特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等都有助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为此,众多教育学者对于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而“对分课堂”具有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特点,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成果令人眼前一亮。对分课堂最初应用于大学课堂,取得了显着成果。也有许多教师将其应用到基础教育阶段,也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对分课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参与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但“对分课堂”目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过高、小组成员水平难以控制、配套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对分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较少、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研究也比较稀缺、相关理论有待完善、具体实施时可供参考的案例和实施流程相对缺乏,制约了对分课堂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因此,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文献调查法对有关对分课堂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首先在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对分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设计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流程以及评价体系。然后笔者利用实习的机会,选取实习学校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对上述设计内容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此同时,采用纸笔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组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后,针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对分课堂”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建议:学校层面应当为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适当支持;教师层面则应当在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提高讲授环节的启发性与引导性、提升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水平、优化课后作业合理性、提高小组讨论环节参与度等方面加以关注。
杜俊萍[6](2021)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探讨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课堂中的教学策略,论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学情,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策略。论文一共包括三个章节与绪论。绪论陈述了选题的研究原因、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还陈述了论文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本章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客观描述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第二章分析了形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具体从课堂实施、学生、教师三个层面分别分析,剖析出了形成如此现状的真正原因。第三章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课堂实施方面,要勤张口多朗诵、寻找诗词中的名物、领悟诗歌意境、以写促学;在学生方面,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运用到专业中去;在教师方面,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活动设计能力、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结语部分总结概括了论文,概括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论文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结合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所任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科学分析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中的现象。通过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收集数据,探讨出了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诗歌教学策略。
张泽辉[7](2021)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材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教材,以纵向时间轴和横向主流时期为序,总结、分析、对比、探讨了主要或典型的汉字教材。同时结合了相关的理论,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汉字教材展开了详细的描述与论述。全文除绪论、附录、结束语外,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内容的现状、目的、思路与方法,并对目前有关汉字教材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下研究的不足、研究较少的地方与相关的问题。全文首先集中讨论了汉语国际教育中汉字教学与汉字教材的关系,对汉字教学的起源和目的、汉字教学的模式、汉字教学的方法以及汉字教材的编写原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以此来说明汉字教学与汉字教材两者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紧接着,分别从随文识字占据主流期与单独识字占据主流期来对汉字教材进行论述,以期通过不同主流期、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角度来对汉字教材进行梳理与分析,从而展现目前主要汉字教材的发展情况、特点、优势及不足。最后是对文章中所涉及汉字教材的总结,这部分内容囊括生字、笔画、笔顺、部件结构、汉字文化小知识、练习题目等多个方面。由此,进一步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中汉字教学和汉字教材的一些思考与建议,分别从汉字教学的阶段设置、汉字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理念、汉字教材的体例、汉字教材与时代相结合等四个方面详述,希望对完善汉字教材的编写体系与后续汉字教材的编写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颜诗茵[8](2020)在《评点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孙新慧[9](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教学理论发展丰富的过程中,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近代以来,异域教学理论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脚步传入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我国学者在借鉴外国教学理论的过程中将异域教学理论进行本土化,这对我国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为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借鉴;另一方面,给我国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我国教学理论愈加丰富的70年,回望70年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历程,总结分析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挖掘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优秀文化基因,使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通过“古今中外”法得到深化和发展。本研究对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历史演变阶段根据时代特点划分为建国初期对苏联教学理论的全面学习、“文化大革命”对异域教学理论的抵制批判、“改革开放”对异域教学理论的恢复引介和“新课改”背景下对异域教学理论的多元深化四个阶段,明晰每个阶段引入哪些教学理论,包括哪些经典案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在每个阶段本土化的梳理发现,我国在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进程中取得一些成绩,具体表现为:密切关注异域教学理论的发展动态;提高了对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认识;拓展了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丰富了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对本土教学经验和理论的不自信,其中包括对异域教学理论的“趋之若鹜”和对本土文化的“自我否定”;其次,对异域教学理论研究的不透彻,具体表现为对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简单化、文本化和狂热化;最后,盲目迷信异域教学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是盲目迷信异域教学理论的普适性和忽视本土教学实际的具体性。那么如何使异域教学理论更好的指导我国教学实践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反思过去,镜鉴当下,展望未来”。在此笔者尝试提出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展望:正确看待本土教学思想,增强文化认同感;辩证对待异域教学理论,拓展国际新视野;加强现代教学理论交流,提升民族话语权;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增强“田野”情怀。
胡建会[10](2020)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文化自信受到重视,国家课程标准、媒体综艺、传统节日中,都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如央视频道的《经典咏流传》和《中国诗词大会》就是用不同方式对诗词进行解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诗词,一方面有利于落实地理新课标,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起语文学科和地理学科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理解诗词,同时也可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挖掘地理知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两个方面:笔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对中学地理教材进行分析,筛选适合用诗词进行教学的中学地理内容,根据地理知识对诗词进行分类整合,其次,查阅、研读学生所熟悉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将其中诗词按照地理背景进行整理分类,最终呈现诗词与地理知识相对应的表格;另一方面,以“案例”为中心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路径是“研究问题-案例搜集-案例筛选-案例分析-案例启示-案例设计-案例实施”。首先,明确研究问题后,在研究现状部分搜集大量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的案例;其次,依据相关标准筛选典型的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的案例;进而有目的的对筛选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到案例启示;再次在案例分析启示的基础上,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案例设计的一般策略;最后,为了检验研究得到的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案例设计的一般策略,笔者设计了四个大案例和四个不同环节的小案例。本文的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对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等进行阅读,分析并归纳出适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诗词地理课程资源,然后还对学生所熟悉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按照地理背景进行了整理分类;第二,笔者提出了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研究中的诗词应用方法,即诗词在应用的过程中,如何选取应注意的问题和如何应用的问题,诗词选取的方法主要涉及四个因素,包括诗词的来源、学情、教学内容和乡土地理,第二个方面是诗词如何用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因素,包括创造情境、文字资料和教学环节;第三,研究得到案例设计的一般策略4条,以教学内容和教材为出发点,以教学环节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侧重点,以实现课标要求为根本点。
二、学习毛主席着作,改进三角复习课的一些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毛主席着作,改进三角复习课的一些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地图及其实践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三节 历史地图的概念 |
一、地图的概念 |
二、历史地图的概念 |
第四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历史地图概述 |
第一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历史地图的分类 |
一、按照要素划分 |
(一)形势图 |
(二)路线图 |
(三)分布图 |
(四)疆域图 |
二、按照空间划分 |
(一)全局图 |
(二)局部图 |
三、按照领域划分 |
(一)政治历史地图 |
(二)经济历史地图 |
(三)军事历史地图 |
(四)文化历史地图 |
第二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历史地图的优点 |
一、全面体现历史发展 |
二、注重古今对比 |
三、与初中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有效衔接 |
第三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历史地图的不足 |
一、比例失衡 |
二、标注不全 |
第二章 历史地图教学概述 |
第一节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理论依据 |
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
二、空间智能理论 |
三、有效教学理论 |
第二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的使用原则 |
一、图文结合原则 |
二、适量适度原则 |
三、准确性原则 |
四、循序渐进原则 |
第三节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的作用 |
一、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二、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 |
三、培养高中生跨学科思维 |
四、加深高中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 |
第三章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历史地图教学情况 |
第一节 问卷及访谈结果 |
一、问卷结果 |
(一)高一学生对历史地图的态度 |
(二)高一学生对教材历史地图的看法 |
(三)历史地图教学情况 |
(四)高一学生学习效果 |
(五)课外历史地图使用情况 |
二、访谈结果 |
第二节 教学成果 |
一、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态度端正和有效读图 |
二、教师安排历史地图教学活动较为合理 |
三、历史地图册的作用得到重视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高一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弱 |
二、教师展示历史地图方式较为单一 |
三、课外历史地图资源开发不足 |
第四章 历史地图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教师改进历史地图教学方法 |
一、充分挖掘地图资源 |
二、使用多种形式的历史地图 |
三、开展手绘历史地图的课堂活动 |
第二节 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一、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 |
二、将历史地图融入进学习的全过程 |
三、养成主动收集历史地图的习惯 |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历史地图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公众史学视域下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实践研究 ——以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
二、 理论基础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现状 |
二、以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为样本的调查与分析 |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
(一)学校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三)教师方面 |
(四)原因剖析 |
第三章 中职历史教学中公众史学的运用 |
一、新授课的运用 |
(一)联系中职实际,发挥学科特色 |
(二)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 |
(三)运用影像媒介,创设快乐课堂 |
二、复习课的运用 |
(一)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中职实际 |
(二)辨别信息真伪,处理分析史实 |
三、活动课的运用 |
(一)充分参与协作,丰富课堂体验 |
(二)创设公众情境,拓宽历史外延 |
第四章 公众史学在中职历史教学的运用要求与思考 |
一、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运用 |
(一)导入新课 |
(二)组织教学 |
(三)拓展思维 |
(四)归纳要点 |
(五)总结完善 |
二、中职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中公众史学的运用 |
(一)以黑龙江省体校为例的现行教材内容分析 |
(二)中职学校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作用及原则 |
三、中职历史教学运用公众史学的思考 |
(一)对教师的挑战 |
(二)对学生的转变 |
(三)对课程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黑龙江省体校学生历史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2:课例片段 |
附录3:实地教学片段——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 |
附录4:体校教师、学生访谈案例 |
致谢 |
(4)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重点难点 |
2.创新点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议题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
(一)议题设计的概念界定 |
1.议题 |
2.议题式教学 |
3.议题设计 |
(二)议题设计原则 |
1.明确价值判断,坚定政治方向 |
2.符合课标要求,指向核心素养 |
3.立足教材知识,突出重点难点 |
4.把握知识联系,尊重学生主体 |
5.开放可议,彰显时代 |
(三)议题设计的重要意义 |
1.设计得当的议题是教学圆满施行的桥梁 |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
3.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
4. 有利于整合各样资源,重构教学内容 |
5.有利于开放教学过程,增添学习趣味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
1.议题设计脱离学生现实,教学实效性差 |
2.议题设计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必要的可议性 |
3.议题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 |
4.议题过多过杂,甚至存在“伪议题” |
5.议题设计缺乏趣味性和开放性 |
6.教师对议题的逐步生成缺乏必要的引导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解不到位 |
2.教师对“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 |
3.教师对设计议题的价值缺乏深刻认识 |
4.议题设计的成本与效益有所失衡 |
5.教师课堂管理、变通能力有待提高 |
6.学校对政治教师培训不到位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设计改进策略 |
(一)转变教师有关议题设计的理念 |
1.议题设计服务于新课标要求 |
2.议题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 |
3.议题设计服务于教材知识 |
(二)提高教师设计议题的能力 |
1.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保证议题的设计符合学情 |
2.正确处理课堂生成性议题 |
3.强调议题的双重开放性 |
4.彰显地方特色,构建本土资源化议题 |
5.挖掘媒体议题 |
6.理清议题间的关系 |
(三)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议题设计 |
1.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到议题的设计中 |
2.跨模块、跨学科交叉融合设计议题 |
(四)学校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
二、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均存在一定弊端 |
三、新高考的实施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对分课堂总体研究现状 |
二、对分课堂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对分课堂概述 |
第一节 对分课堂由来 |
第二节 对分课堂简介 |
第三节 对分课堂类型 |
一、隔堂对分 |
二、当堂对分 |
三、局部对分 |
第四节 对分课堂的优势和弊端 |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发展性教学理论 |
第四节 学习金字塔理论 |
第四章 对分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实验过程 |
一、实验对象 |
二、实验时间 |
三、实验步骤 |
四、实验流程 |
第二节 教学案例 |
一、案例一:统编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局部对分) |
二、案例二:统编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当堂对分) |
三、案例三:统编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隔堂对分) |
第五章 对分课堂实施效果评价 |
第一节 成绩分析 |
第二节 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三节 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对分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二、对分课堂有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三、对分课堂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实施建议 |
一、学校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对分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 B 对分课堂实施效果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现状 |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
一、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 |
二、专业实践较强,理论基础稍弱 |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情况 |
一、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 |
二、学生的诗歌阅读主动性稍弱 |
三、学生的诗歌阅读形式多元化 |
第二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现状成因探究 |
第一节 课堂实施层面 |
一、课堂的诗歌阅读教学有效性不高 |
二、诗歌阅读教学方法滞后 |
三、课堂实施中专业性不强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学生诗歌知识储量不足 |
二、学生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
第三节 教师层面 |
一、教法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
二、中职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 |
第三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
第一节 诗歌阅读教学中的课堂实施 |
一、勤张口多朗诵,体会诗歌的音律美 |
二、结合社会实践,寻找诗词中的名物 |
三、设计教学情境,领悟诗歌意境 |
四、以写促学,灵活运用于专业上 |
第二节 诗歌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
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
二、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到专业中去 |
第三节 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
一、阅读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强 |
二、能巧妙提高中职学生的阅读兴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写促学自编童谣(部分) |
致谢 |
(7)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材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问题的缘起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一章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教学和汉字教材 |
第一节 汉字教学的起源和目的 |
第二节 汉字教学的模式 |
第三节 汉字教学的方法 |
第四节 汉字教材的编写原则 |
小结 |
第二章 “随文识字”汉字教材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初步探索期:1950—1979 年 |
第二节 日渐成熟期:1980—1990 年 |
第三节 全面繁荣期:2000 年—至今 |
小结 |
第三章 “单独识字”汉字教材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反思开创期:1990—1999 年 |
第二节 全面繁荣期:2000 年—至今 |
第三节 其他类型的汉字教材 |
小结 |
第四章 汉字教材的内容总结与编写展望 |
第一节 汉字教材包含内容的总结 |
第二节 汉字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 |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相关汉字教材的内容展示 |
附录二:汉字教材出版情况 |
附录三:《赢在中国·语音汉字篇》汉字篇内容设置情况 |
致谢 |
(9)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1.教学理论研究是教学论研究的基本命题 |
2.异域教学理论是我国教学理论的重要构成 |
3.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1.教学理论本土化概念相关研究 |
2.教学理论本土化阶段划分相关研究 |
3.教学理论本土化价值相关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
(一)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内涵 |
1.教学理论 |
2.异域 |
3.本土化 |
(二)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特征 |
1.吸收和建构相统一 |
2.长期和复杂相统一 |
3.历史和现实相统一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历史演变 |
(一)建国初期对苏联教学理论的全面学习(1949年—1965年) |
1.翻译出版苏联着作 |
2.聘请苏联教育家来华讲学 |
3.模仿编订我国教学大纲和教材 |
4.我国学者普及和宣传苏联教学理论 |
5.学习苏联经验的典型案例分析 |
(二)“文化大革命”对异域教学理论的抵制批判(1966年—1977年) |
1.几乎断绝异域教学理论传入 |
2.各级学校跟风开展批斗活动 |
3.教材革命语录化 |
4.批判异域教学理论案例 |
(三)“改革开放”对异域教学理论的恢复引介(1978年—2000年) |
1.翻译出版大量异域教育教学理论着作 |
2.引介重要异域教学理论流派 |
3.对外进行学术交流 |
4.开展丰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
5.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典型案例 |
(四)“新课改”背景下对异域教学理论的多元深化(2001年—至今) |
1.翻译引介大量异域教学理论 |
2.以异域教学理论为教学改革基础 |
3.新课改教学试验典型案例 |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取得的成绩 |
(一)密切关注异域教学理论的发展动态 |
(二)提高了对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认识 |
(三)拓展了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研究方法 |
(四)丰富了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 |
四、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对本土教学经验和理论的不自信 |
1.对异域教学理论的“趋之若鹜” |
2.对本土文化的“自我否定” |
(二)对异域教学理论研究的不透彻 |
1.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简单化 |
2.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文本化 |
3.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狂热化 |
(三)盲目迷信异域教学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
1.盲目迷信异域教学理论的普适性 |
2.忽视本土教学实际的具体性 |
五、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展望 |
(一)正确看待本土教学思想,增强文化认同感 |
1.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教学思想 |
2.增强本土教学理论自信和认同感 |
(二)辩证对待异域教学理论,拓展国际新视野 |
1.开放的对待异域教学理论 |
2.避免“全盘西化” |
3.全面深入研究异域教学理论 |
(三)加强现代教学理论交流,提升民族话语权 |
1.加强中外教学理论交流和对话 |
2.提升我国教学理论话语权 |
(四)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增强“田野”情怀 |
1.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实验 |
2.倡导“田野”教育研究 |
3.建立研究共同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10)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研究意义 |
2.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1.学习迁移理论 |
2.地理科学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1.诗词 |
2.教学策略 |
二、诗词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
(一)诗词作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优势 |
1.对于课堂的作用 |
2.对于学生的作用 |
(二)诗词的应用策略 |
1.诗词选取应注意的因素 |
2.诗词应用的方法 |
(三)诗词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
1.地理知识分类 |
2.诗词内容分类 |
3.诗词与地理对应 |
三、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案例分析 |
(一)课例筛选与分析目的 |
1.案例筛选情况 |
2.案例分析目的 |
(二)课例分析视角(内容)与方法 |
1.案例分析内容 |
2.课例分析方法 |
(三)案例分析汇总 |
(四)案例分析呈示 |
四、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应用案例设计 |
(一)案例设计策略 |
1.以教学内容和教材为出发点 |
2.以配合教学环节为切入点 |
3.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侧重点 |
4.以实现课标要求为根本点 |
(二)案例设计组成 |
1.案例选择 |
2.案例呈示 |
五、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案例应用 |
(一)《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案例实施 |
(二)案例实施反思 |
(三)诗词应用策略 |
1.充分准备,聚焦地理知识 |
2.精准解读,注意语言转换 |
3.注重反馈,反思教学过程 |
4.注意形式,呈现诗词多样化 |
六、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四、学习毛主席着作,改进三角复习课的一些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投入研究 ——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D]. 林明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历史地图及其实践案例研究[D]. 于英姿.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3]公众史学视域下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实践研究 ——以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为例[D]. 曹书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吕媛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诗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杜俊萍.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7]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语国际教育汉字教材的发展研究[D]. 张泽辉. 兰州大学, 2021
- [8]评点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颜诗茵.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9]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D]. 孙新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中学地理教学中诗词的应用研究[D]. 胡建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