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为学生选看爱国主义影片(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红叶[2](1995)在《怎样为学生选看爱国主义影片》文中指出怎样为学生选看爱国主义影片王红叶根据中宣部和国家教委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开展了融教育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爱国主义影视片联展活动。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加强爱国主义影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对影视...
杨岚[3](2020)在《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以天津市八所中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认同是公民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对其所属国家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化、公民身份等形成的理性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身份感与归属感等情感态度以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行为表现。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无论对国家发展还是个人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面临着挑战,为此学校教育必须承担起国家认同教育的重任。国家认同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受教育者对所属国家政治、历史、地理、文化、公民身份等方面认同度的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对所属国家的理性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而国家认同教育的课程融入,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为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身份感、责任感、归属感与忠诚感,将国家政治、历史、地理、文化、公民身份等方面的知识与学校课程融为一体的过程。本研究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相关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基于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理论分析。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天津市八所中小学为例,具体揭示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探讨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教师教学方式、课程资源与课程评价。调查发现,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整体情况良好。具体而言,国家认同教育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的融入情况较好,课程目标较为明确、课程内容趋于全面、课程类型趋于多样;但在教师教学方式、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的融入情况仍有进步的空间,现阶段国家认同教育的教师教学方式以理论灌输为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缺乏实效性、课程评价体系急需建立。此外,国家认同教育的融入情况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认同教育的融入情况存在年级差异,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教师教学方式、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六个方面,初中的融入情况皆优于小学。二是国家认同教育在课程类型、课程资源、教师教学方式的融入情况存在城乡差异,城区学校的融入情况优于乡镇学校。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优化策略,以加强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一是在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注重课程目标在理性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三方面的平衡;二是在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环境中,增强小学历史认同、地理认同、公民身份认同课程内容的融入;三是乡镇学校应积极开发凸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和重大社会事件的教育意义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实践活动;四是提升教师国家认同素养并改善教师教学方式;五是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效性;六是注重对学校和教师的国家认同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并立足学生的整体发展进行学生国家认同素养的评价,以完善国家认同教育的课程评价。
沈珏[4](2010)在《中职校语文拓展课程影视教育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中所指的影视教育就是指在大众文化及其传播的背景下,中职校语文教师作为施教者,以语文拓展课程形式,合理地运用各种电影电视资源,帮助中职校学生普及影视知识,开阔文化视野,提高观影的鉴别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教学目的的教育活动。以往影视教育多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补充,真正把其作为一门拓展课程来研究的并不多。中职校有诉求,也有条件可以开设语文拓展影视教育校本课程。本研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性,探讨了语文教师在中职校开展语文拓展课程影视教育的多种教学尝试。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作者从研究的背景谈起,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定位,对当前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职校语文拓展课程影视教育领域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拟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理清大众文化及其传播理论,以及我国影视教育沿革和特征。第三部分,分析了学校教育视角下,大众文化及其传播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现代教育的新媒介。提出了大众文化及其传播中的影视教育对中职校学生积极影响。第四部分,本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职校影视教育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对我校语文拓展课程影视选修课的课程设计,教学尝试以及课程评价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了语文拓展课程影视教育对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第五部分,归纳了本研究的结论,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并提出了未尽研究的内容。因此,本文得出结论:一、在当前大众文化及其传播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正视影视教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二、大众文化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对影视教育有兴趣,有需求。影视教育在中职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影视教育应该是中职校影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不断提高素养,根据中职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实现影视教育开阔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梁小菊[5](2013)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分析与应用 ——以人教版必修内容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操作问题。本文首先在厘清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涵义的基础上,依据他人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证明目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差距,并进一步论证了加强青少年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历史课程与历史教科书的特点,构建起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联系的桥梁。以上构成本文进一步论证的理论基础。本文接下来具体分析历史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内容和运用存在的问题。内容上集中为五个方面:“仁爱”教育、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保家卫国教育、辉煌成就教育、尚变意识和变革精神教育。问题有:选材虽有典型性,但有平面化、样板化倾向;突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教育,但缺乏忧患意识、民族危机感教育;含有政治属性或政治意味,但有失历史的客观、公允。本文还以尊重历史事实、遵循高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及与其它素材来源配合为原则,结合具体的案例,探讨了历史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内容有:爱国认知的确立、爱国情感的提升、爱国行为的践履;方法有:归纳法、联系法、描述法、演示法及探究活动课程的实践等。
刘慕洁[6](2020)在《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研究》文中指出电影教育是指电影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教育活动以及增进人们关于“电影”的知识、技能,传递电影文化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电影诞生于法国,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影内容的不断延伸和拓展,电影逐渐具备教育、认识、审美诸多功能。欧洲有着悠久的电影教育传统,其中,法国是电影强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中小学电影教育,且成效斐然的国家之一,实践经验丰富,值得借鉴。目前,法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小学电影教育体制,在实践方面,在世界电影教育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视度提高。2018年,我国教育部提出用力争取用3年到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影视教育在中小学实现基本普及。如何实施好中小学电影教育,是我国教育界亟需深入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迫切的现实需要。本研究以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作为研究主题,绪论部分,首先介绍研究缘起以及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接着对电影教育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和论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本文涉及的关键概念,包括电影素养、电影教育和影视教育进行概念厘定,接着对中小学电影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理查德·迈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以及布鲁纳的教育文化观都为电影教育提供理论支持。第二章将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历程划分为起源、萌芽期、全面发展时期和发展新阶段四个时期,详细梳理其发展历程。第三章分别介绍法国电影教育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具体实施,以“电影与小学”、“电影在初中”和“电影在高中”三大国家级电影项目为具体案例进行研究。第四章介绍法国电影教育的校外实施情况。第五章将关注点转向国内中小学电影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实施情况,在总结我国存在的问题和法国电影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未来电影教育完善的建议。
曾宇[7](2020)在《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研究》文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等重要功能。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标准相关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具有文以载道的属性。它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要素向学生传递信息,产生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传递主流价值观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认知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他们其实属于读者中的弱势群体,因此语文教科书其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持续稳定的影响力量是十分强大和不可忽视的。而母亲是孩子的重要他人,是重要的依恋对象。在教育市场化的今天,母亲更是已经由家庭私人领域对孩子的照料拓展到公共领域对孩子学业生涯的规划,俨然成为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母职经纪人。正是由于语文教科书和形象的多重功能以及母亲之于孩子的意义,决定了语文教科书中的母亲形象具有多重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而研究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也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的实践回应。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明晰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丰富内涵,阐明其应具有的多重价值,总结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内容特征和编排特征,并从教育学、社会学、形象学、美学的学科视角出发透视母亲形象,以期为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优化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一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重点、难点、拟创新点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内涵和应然价值。首先明晰了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内涵,然后提出了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其应然价值的理论依据,由此阐明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在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的应然价值。第三部分: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编排特征和内容特征。在编排特征方面,文字描述类母亲形象的编排特征主要从位置及其数量、所在文体、作者、作品时代、位次、作用、与母亲相关的习题、与父亲形象的对比这八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插图类母亲形象的编排特征主要从位置及其数量和类别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母亲形象的编排特征。在内容特征方面,文字描述类母亲形象的内容特征主要从母亲的自然形象、社会形象、心理形象、道德形象和政治形象五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插图类母亲形象的内容特征主要从母亲的发饰造型、衣着、体态动作、面部表情四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此总结出母亲形象的内容特征。为接下来对母亲形象的多学科理论透视提供依据。第四部分: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的理论透视。该部分主要从教育学、社会学、形象学、美学这四个学科视角出发进行理论透视。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编排与内容,首先,在教育学视角下:1.符合儿童心理成熟的水平和发展规律。2.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德智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在社会学视角下:1.导致性别不平等的文化再生产。2.在价值观念上出现“偏离”。再次,在形象学视角下:1.塑造了非“乌托邦”式的异国母亲形象。2.存在母亲形象与建构者、社会集体想象物和被建构者自身之间的互动。3.母亲形象塑造中存在套话。最后,在美学视角下:1.突出“美”的道德意蕴。2.母亲形象审美实践中“反审美”的出现。第五部分:建议。根据前文对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的编排与内容特征的多学科理论透视得出的结论从而提出教科书编写和教师层面的建议。首先,在教科书编写层面:1.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2.要纳入社会学视角和美学视角。3.要基于形象的互动性,为充分发挥形象的互动价值提供材料。4.要警惕对母亲形象“套话”的使用。其次,在教师层面:1.要转变观念,重视并充分发挥母亲形象的多重价值。2.应实现自身课程观的重构。
裴佑宏[8](2017)在《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个案研究 ——以山西省JW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以无形的力量塑造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改变着师生的行为做事方式。在基础教育中,学校文化通过启迪、规范、熏陶、暗示等方式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认知行为,推动学生向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道路前进,随着物质条件的越发丰富,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强有力的软实力登上舞台。山西省JW小学便根据自身传统与国家政策选取爱国主义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本文便选取JW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解读,希望能为其他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法、个案研究法以及访谈法。首先笔者查阅了关于学校文化建设以及爱国主义有关的大量知网文献和书籍,为前期工作做了铺垫。随后采用个案研究法以JW小学为个案进行实地考察,挖掘事实,剖析说明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同时选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获取一手资料。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了研究缘起、选题意义,还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介绍了JW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的建设思路,基于JW小学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JW小学便以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围绕爱国主义对全文统筹规划;第三部分阐述了JW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展现了各个部分建设特色;最后一个部分为反思,包括了启示和不足并给出建议。通过研究发现,JW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实践活动主题十分明确,学校各项活动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开展;第二,建设过程中,时刻以精神文化为引领,协同其他三大文化建设同步进行;第三,理顺了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任务的并重关系;最后在原有学校历史传统上能够不断发展创新,赋予了学校文化新的内涵。同时,JW小学在以下几个方面仍存在不足:第一,学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难以平衡;第二,学校文化特色发展与特色太多存在矛盾;第三,“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无法平衡;第四,评价机制的初衷与结果相悖。鉴于以上不足,该学校认为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应是当务之急。
张学亮[9](2015)在《永远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赏析电影《横空出世》的艺术魅力》文中指出文艺作品的特点就在于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人们在观赏一部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必定会被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所塑造的人物、所内含的意蕴而打动,甚至将自己的情感深陷其中难于自拔,这就是文艺作品的魅力,也是文艺作品创作的目的。观看过电影《横空出世》后,会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荡人心弦和振聋发聩。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助推我国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激荡在国人的心中当是电影《横空出世》的主旨。
赵程程[10](2018)在《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对于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内容与形式,成效与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客观的探讨,总结概括出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内容体系和教育形式上,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以及方式差异上,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到如下启示:借鉴美国经验,丰富我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大力推行渗透式教育;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等,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历史与现实的借鉴和参考。
二、怎样为学生选看爱国主义影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为学生选看爱国主义影片(论文提纲范文)
(3)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以天津市八所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国家认同对国家发展与个人进步的重要性 |
2.教育政策对国家认同教育的积极引导 |
3.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面临现实挑战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国家认同 |
2.国家认同教育 |
3.融入 |
4.中小学课程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已有研究的反思 |
(五)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二、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理论分析 |
(一)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目标 |
1.理性认知 |
2.情感态度 |
3.行为表现 |
(二)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内容 |
1.政治认同 |
2.历史认同 |
3.地理认同 |
4.文化认同 |
5.公民身份认同 |
(三)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实施 |
1.将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各类型课程中 |
2.有效整合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
3.采用注重启发、探究和体验的教师教学方式 |
(四)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评价 |
1.国家认同教育实际发展水平的评价 |
2.教师教学评价 |
3.学生国家认同素养的评估 |
三、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调查 |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工具 |
3.实施过程 |
4.数据处理与分析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调查结果数据处理的总体情况 |
2.调查结果数据处理的相关性分析 |
3.调查结果数据处理的差异性分析 |
(三)调查结果小结 |
1.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总体情况 |
2.学生对融入状况的认识及体验与其国家认同具有相关性 |
3.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过程中表现的差异性 |
四、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整体情况 |
1.课程目标较为明确 |
2.课程内容趋于全面 |
3.课程类型趋于多样 |
4.教师教学方式以理论灌输为主 |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缺乏实效性 |
6.课程评价体系急需建立 |
(二)国家认同教育的融入情况存在年级差异 |
(三)国家认同教育的融入情况在三个维度存在城乡差异 |
五、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优化策略 |
(一)注重课程目标在理性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的平衡 |
1.国家应通过相关政策和课程标准来明确要求 |
2.地方应结合本地实情来进行督导 |
3.学校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来积极落实 |
(二)增强小学历史认同、地理认同、公民身份认同课程内容的融入 |
1.重视学科课程中相关内容的融入 |
2.加强实践活动中相关内容的融入 |
3.关注校园文化环境中相关内容的融入 |
(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展实践活动以丰富乡镇学校的课程类型 |
1.积极开发凸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
2.依托重要节日和重大社会事件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实践活动 |
(四)提升教师国家认同素养并改善教师教学方式 |
1.学校应组织相关培训以提升教师国家认同素养 |
2.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并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
(五)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效性 |
1.有效整合校内课程资源 |
2.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
(六)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以进行科学有效督导 |
1.注重对学校和教师的国家认同教育工作进行督导 |
2.立足学生的整体发展进行学生国家认同素养的评价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类 |
(二)外文类 |
附录 |
附录一 :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校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4)中职校语文拓展课程影视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和主要概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一部分 相关的理论支持与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相关的理论支持 |
第二节 我国影视教育的历史沿革和特征 |
第二部分 学校教育中的影视教育若干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学校教育视角下的大众文化及其传播 |
第二节 大众文化传播中影视教育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
第三部分 中职校影视教育相关调研与实践探究 |
第一节 中职校影视教育现状问卷调研及分析 |
第二节 中职校语文拓展课程影视教育实践研究案例 |
第三节 中职校影视教育对语文教师的挑战 |
结语 |
一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 本研究的前瞻 |
三 未尽的研究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5)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分析与应用 ——以人教版必修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国内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
(三) 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及方法 |
(四) 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 |
一、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程的永恒主题 |
(一) 青少年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二) 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课程的关联性 |
二、 历史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内容表现与问题分析 |
(一) 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集中表现 |
(二) 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运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
三、 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中的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
(一) 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二) 历史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电影教育研究综述 |
二、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小学电影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电影素养 |
二、电影教育 |
三、影视教育 |
第二节 中小学电影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二、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 |
三、布鲁纳的教育文化观 |
第二章 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的起源 |
一、电影的诞生 |
二、电影教育功能的探索 |
第二节 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的萌芽时期 |
一、40-50 年代:经济复苏的同时重视教育事业 |
二、60-70 年代:电影教育在艺术教育中萌生 |
第三节 20 世纪80-90 年代: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全面发展时期 |
一、1988《艺术教育法》的颁布 |
二、“电影在初中“、“电影与小学”以及“电影在高中”三大国家电影教育项目成立 |
第四节 电影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 |
一、《学校文化艺术计划》:文化艺术教育置于教育体系核心 |
二、数字时代背景下电影教育更受重视 |
第三章 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校内实施 |
第一节 法国基础教育体制简介 |
第二节 法国小学电影教育实施 |
一、教学大纲中的电影教育 |
二、“小学与电影”项目 |
第三节 法国初中电影教育的实施 |
一、教学大纲中的电影教育 |
二、“电影在初中”项目 |
第四节 法国高中电影教育的实施 |
一、教学大纲中的电影教育 |
二、“电影在高中”项目 |
第四章 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校外实施 |
第一节 青少年电影节 |
一、高中生让·雷阿诺奖 |
二、高中生凯撒奖 |
第二节 社会机构 |
一、图像传递者协会 |
二、短片机构 |
第五章 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的特征 |
一、各学龄段电影教育相互衔接 |
二、全社会广泛参与 |
三、配套资源完善 |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现状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中小学电影教育历史发展 |
二、我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目前实施方式 |
三、我国中小学电影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对中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的启示 |
一、政府发挥主导职能,同时给予地方自主权 |
二、争取最广泛的社会参与 |
三、完善配套教学资源 |
四、加强电影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1.语文教科书中的母亲形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
2.研究语文教科书中的母亲形象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的实践回应 |
3.教师教育教学中对母亲形象的解读和引导不够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概念界定 |
(1)母亲形象 |
(2)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
(3)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母亲形象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研究现状 |
4.研究述评 |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拟创新点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内涵与应然价值 |
(一)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内涵 |
(二)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应然价值 |
1.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应然价值的理论基础 |
2.语文教科书中母亲形象的应然价值 |
二、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的特征 |
(一)母亲形象的编排特征 |
1.文字描述类母亲形象的编排特征 |
2.插图类母亲形象的编排特征 |
(二)母亲形象的内容特征 |
1.文字描述类母亲形象的内容特征 |
2.插图类母亲形象的内容特征 |
(三)母亲形象特征小结 |
1.母亲形象的编排特征 |
2.母亲形象的内容特征 |
三、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的理论透视 |
(一)教育学视角下的母亲形象 |
1.符合儿童心理成熟的水平和发展规律 |
2.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德智美劳全面发展 |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母亲形象 |
1.性别不平等的文化再生产 |
2.在价值观念上出现“偏离” |
(三)形象学视角下的母亲形象 |
1.非“乌托邦”式的异国母亲形象塑造 |
2.存在母亲形象与建构者、社会集体想象物和被建构者自身之间的互动 |
3.母亲形象塑造中存在套话 |
(四)美学视角下的母亲形象 |
1.突出“美”的道德意蕴 |
2.母亲形象审美实践中“反审美”的出现 |
四、建议 |
(一)教科书编写层面 |
1.教科书母亲形象塑造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 |
2.教科书母亲形象塑造要纳入社会学视角和美学视角 |
3.教科书母亲形象塑造要基于形象的互动性,为充分发挥母亲形象的互动价值提供材料 |
4.教科书母亲形象塑造要警惕对母亲形象“套话”的使用 |
(二)教师层面 |
1.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并充分发挥母亲形象的多重价值 |
2.教师应实现自身课程观的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8)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个案研究 ——以山西省JW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学校文化 |
1.3.2 爱国主义教育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个案研究法 |
1.4.3 访谈法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文化 |
1.5.2 学校文化 |
1.5.3 学校文化建设 |
1.5.4 爱国主义 |
2 JW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基本概况 |
2.1 JW小学基本信息 |
2.2 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提出 |
2.2.1 基本原则 |
2.2.2 核心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建设主线 |
2.3 JW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
3 JW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
3.1 爱国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以历史文化为根本,树立中华魂 |
3.1.1 学校层面——爱国主义教育是根本、“树魂立根”为核心 |
3.1.2 年级层面——围绕国学,制定年级行为规范 |
3.1.3 班级层面——以革命人物命名班级 创建红色班级文化 |
3.2 爱国主义物质文化建设——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开展墙壁文化建设 |
3.2.1 宏观的校园风貌 |
3.2.2 微观的教学楼内设计 |
3.3 爱国主义行为文化建设——以历史文化为中心,建设学校特色文化 |
3.3.1 校领导编制校本课程学生实践其中 |
3.3.2 形成学校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 |
3.4 JW小学的爱国主义制度文化建设——突显人性化 |
3.4.1 充分保证文化素养课时间 |
3.4.2 孕育爱国主义小红花 |
3.4.3 建立人性化考核制度 |
4 JW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反思 |
4.1 JW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
4.1.1 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开展各项活动 |
4.1.2 精神文化为引领,四大文化实践活动同步并行 |
4.1.3 理顺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任务的关系 |
4.1.4 理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4.2 JW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的矛盾及解决建议 |
4.2.1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及解决建议 |
4.2.2 学校特色发展与特色太多的矛盾及解决建议 |
4.2.3 “教书”与“育人”的矛盾及解决建议 |
4.2.4 评价机制的导向和学校领导初衷的矛盾及解决建议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弟子规》诵读内容 |
附录B:级规 |
附录C:访谈记录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永远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赏析电影《横空出世》的艺术魅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横空出世》中洋溢的浓浓的爱国主义元素 |
( 一) 责任担当是电影 《横空出世》中群体人物的共同心声 |
( 二) 艰苦奋斗是电影 《横空出世》中群体人物的集体风采 |
( 三) 不畏困难是电影 《横空出世》中群体人物的豪情壮志 |
二、新时代呼唤这些高贵品质的回归 |
( 一) 呼唤文化育人中爱国主义主题的常态化, 以巩固优良的传统品质在人们情感中的认知地位 |
( 二) 呼唤实践育人中踏实有效作风的务实化, 以激活优秀传统品质对人们思想的感召效应 |
(10)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五、基本概念 |
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 |
第一章 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状况 |
第一节 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发展 |
第二节 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
一、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
二、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
第三节 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和问题 |
第二章 美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状况 |
第一节 美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发展 |
第二节 美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
一、美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
二、美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
第三节 美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和问题 |
第三章 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比较 |
第一节 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同点 |
第二节 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同点及其原因 |
第四章 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的现实启示 |
第一节 借鉴美国经验,丰富我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
一、善于将国情资料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相结合 |
二、调动感官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
三、注重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利用 |
第二节 积极并大力推行渗透式教育 |
第三节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提升整体文化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怎样为学生选看爱国主义影片(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怎样为学生选看爱国主义影片[J]. 王红叶. 山西教育, 1995(12)
- [3]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以天津市八所中小学为例[D]. 杨岚.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中职校语文拓展课程影视教育实践研究[D]. 沈珏.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7)
- [5]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分析与应用 ——以人教版必修内容为例[D]. 梁小菊.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2)
- [6]法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研究[D]. 刘慕洁.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7]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母亲形象研究[D]. 曾宇. 西南大学, 2020(01)
- [8]小学爱国主义学校文化建设个案研究 ——以山西省JW小学为例[D]. 裴佑宏.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9]永远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赏析电影《横空出世》的艺术魅力[J]. 张学亮. 芒种, 2015(22)
- [10]中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D]. 赵程程. 青岛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