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对日趋增多的大病(论文文献综述)
陈治国,景辛辛[1](2022)在《农户风险性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及其福利损失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农户风险性信贷配给是当前较为重要的农村金融问题,构建理论模型对风险性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探析,研究表明农户自身的风险偏好特性致使风险性信贷配给自发形成。同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风险性信贷配给对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消费支出、家庭农业生产性投资支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性信贷配给导致农户家庭福利受损,尤其对家庭农业生产性投资支出与家庭纯收入引致的损失效应比较明显。且分位数分析发现风险性信贷配给对较低与较高福利水平农户家庭产生的福利损失效应较强,特别是给福利水平较高农户家庭带来的福利损失效应最大。据此在农村金融创新深化期针对性地提出治理风险性信贷配给的政策启示,充分释放农村金融的支农惠农潜能。
康恺[2](2022)在《精准扶贫中返贫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赣南地区为例》文中指出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使我国贫困率大大降低,但是脱贫攻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返贫问题。赣南处于我国发达地区的边缘地带,贫困人口众多,返贫问题普遍存在。通过对返贫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革命老区乡村发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张志元[3](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从外部环境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提供战略支撑,而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促使更多资本、技术、人才向乡村集聚,由此产生链条效应,促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从内部环境看,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必将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增强农村养老服务的内生力量,盘活养老资源,促进农村养老模式、养老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实现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完善、农村集体互助养老模式持续稳定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日趋成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亟须解决的新课题。但是,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着老龄服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养老服务体系转型相对艰难等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进程。新时代加快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发展灵活多样的农村养老模式,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周晖,经洪斌[4](2021)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安全发展浅析——以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保障是保民生的"安全网"、国泰民安的"稳定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担基石作用。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就社会保障对社会机体的安全稳定作用讨论得较多,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尚未有学者从安全治理层面系统地讨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如何实现安全发展。
贾玉娇[5](2021)在《百年奋斗之路与未来所向——中国共产党民生本位的价值关切》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彻底的民生实现为其全部实践的价值本位,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国家发展与民生实现相辅相成的实践道路。这是一条服务对象与工作主体相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创新之路,是一条中国共产党将自身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要条件而不断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大我""无我"之路。在这条道路中,民生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价值本位,民生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广大人民参与自身解放与发展事业的动员机制,民生改善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目标所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历程就是中国人民从饥寒交迫走向共同富裕的宏伟的民生发展历程。
穆希琳[6](2021)在《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在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实施的正式制度中,工会互助制度属于工会保障职能中兼具职工集体福利和困难职工帮扶双重主题的制度形式。该制度的生成是结构互构与个体需求的复合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制度的表现样态呈现区别化,本文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将厘清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各阶段制度内容和运行实际效果的分析是归纳制度阶段特征的依据。而在工会互助制度变迁的逻辑体系中,原有的制度生成结构发生变化,作为工会组织“自我赋能”的中层力量崛起发挥着创新工会互助制度组织形态的作用。对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将原本呈现为割裂状态的工会互助制度典型阶段融汇为一脉相承的制度发展过程,并且将静态的制度呈现以动态演进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构建“结构—需求—制度”的分析框架,将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和变迁的动力要素划分为“宏观制度—单位组织”的多重制度逻辑结构,又将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使用“认同—行动”双重维度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分析强化了“中层组织”在制度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中层组织呈现单位组织“退场”、上级工会组织“入场”。工会组织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尝试达到“自我赋能”,这一外在突生的力量为工会互助制度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组织形态。本研究选择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YZ厂作为田野调查点开展实证研究。YZ厂建厂历史悠久,工会互助制度发展历程完善,并且当下YZ厂仍保留单位内外多种互助制度并行,在参与上级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的主流互助制度之外,在单位内部按年度职工仍开展向厂内互助基金会捐款。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该厂1955年建厂初期至1995年间在工会会员之间实行的以“互助储金会”为代表的经济互助制度,结合“生活服务小组”、“思想互助小组”等为代表的劳力互助制度和思想互助制度,统称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将1995年后参与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组织的以职工医疗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低位时期,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平均主义基础上的按劳分配,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客观现实。社会管理领域国家以单位体制将个体纳入单位组织中便于管理及整合,单位组织也成为国家向个体提供福利待遇的中间组织。本论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在单位体制时期是典型的能够为单位成员提供近乎全覆盖福利、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依附黏性较强的单位组织。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角度而言,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制度要求单位组织承担国家意志的传达者、国家资源的提供者角色,纳入代表着“国家”的单位组织中的个体依靠单位解决自身的困境成为该历史阶段下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是国家制度对单位组织内部成员互助行为的社会建构。从自下而上的结构角度而言,在企业与国家“同构”之下的国有企业工会,听从党委领导并为行政部门分忧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国家总体资源供给量不足的局限下,动员群众力量展开互助互济活动成为工会的理性选择。把单位成员的问题在单位组织的场域内解决,这是单位组织“向上负责”的反馈表现。在国家宏观制度与中层单位组织的互构结构之外,大量职工存在临时性经济借贷需求这样微观个体的实际需求也是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要素。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变迁是对原有互助制度中呈现正反馈递增的设置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变迁的方式,符合职工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的预期惯性,也符合制度制定的主体工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由于工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功能侧重有所区别,工会互助制度也随之呈现了从“解群众之困”到“筑风险补充保障”的功能偏重转向。在单位体制之下,工会是生产性行政单位的企业同盟者或建设伙伴。因此工会组织为单位行政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要为职工群体缓解压力,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工人的生活福利工作,将出现临时经济困难的职工“揽”到工会职责份内,采取广泛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自身问题的方式设立“互助储金会”,这是工会对稳定单位体制的有效的助益方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群体边界相较单位体制时期工会互助制度范围扩大。职工互助保障将一事一时的工会“送温暖活动”转变为覆盖全年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将工会单向“施惠”转变为职工双向多元互助参与。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为职工提供风险补充保障,更在于“重塑”单位内部职工间相互关爱的凝聚力。“在内”有单位组织对“单位人”的关怀,“单位人”以尽心完成职业目标作为对单位组织的回馈;“在外”利用大数法则的职工互助保障,是低投入的非营利性的风险补充补充保障。笔者认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发展进路应在维护职工保障权益的原则上拓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助保障体系,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的下岗职工、人数日渐增加的离退休职工、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职工等群体设置有工会特色的互助保障制度,这也将是工会迎合职工民意需求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持续“赋能”的表现。
范稳[7](2021)在《太阳转身》文中指出第一章1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前局长卓世民现在是一个等待死刑判决书的人。他的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无论是在战斗的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他就是不断书写传奇的那一类好汉,死神常常都得绕着他走。卓世民曾经设想过倘能死得轰轰烈烈、壮怀激烈,不说像个英雄,至少也不枉为男儿。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面临这样一种死法。
韦艳,李美琪[8](2021)在《农村女性健康贫困脆弱性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女性的健康贫困脆弱性对家庭、社会以及健康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开展高健康贫困脆弱群体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健康扶贫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提供依据。基于全国五省"精准健康扶贫与人口发展"专项调查数据,将个人特征、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预防四维度变量纳入分析框架,运用三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和Tobit模型对农村女性健康贫困脆弱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女性健康贫困状况不容乐观,17.56%的农村女性陷入健康贫困的可能性较高;民族地区、老年、健康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少数民族的农村女性表现出较高脆弱性;卫生服务好、医疗保障高和疾病预防到位可以显着降低农村女性的健康贫困脆弱性。建议建立因病致贫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高脆弱农村女性的精准识别,提高性别视角下农村基层的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女性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健康贫困事前干预。
李诗翌[9](2021)在《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琪炜[10](2021)在《H健康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面对日趋增多的大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对日趋增多的大病(论文提纲范文)
(1)农户风险性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及其福利损失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
二、风险性信贷配给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设定 |
四、实证估计结果与分析 |
(一)基准回归分析结果 |
(二)风险性信贷配给的分位数影响 |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2)精准扶贫中返贫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赣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返贫问题现状 |
1.1 国家层面 |
1.2 赣南地区层面 |
2 返贫现象的特点 |
3 返贫问题出现的原因 |
3.1 政策影响 |
3.2 自身因素 |
4 解决返贫问题的对策 |
4.1 建立健全返贫管理机制 |
4.2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
4.3 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
4.4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
4.5 强化干部工作能力和作风建设 |
5 结论 |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
(一)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农村老龄服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
(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 |
(三)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转型相对艰难 |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
(一)加快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
(二)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三)发展灵活多样的农村养老模式 |
(4)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安全发展浅析——以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 |
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一)文献综述 |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分类 |
1. 环境风险 |
2. 制度自身不完善风险 |
四、新发展阶段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安全发展的途径与措施建议 |
(一)树立社会保障安全思维 |
1. 系统思维 |
2. 底线思维 |
3. 精细化思维 |
(二)新发展阶段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安全发展的措施建议 |
1. 强化风险意识 |
2. 建立精细化监测预警机制 |
3. 健全基金监督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 |
4.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基础数据的管理 |
5. 健全法治,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 |
(5)百年奋斗之路与未来所向——中国共产党民生本位的价值关切(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民生本位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民生实践 |
新时代的民生所向 |
(6)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
1.1.1 选题缘起 |
1.1.2 问题提出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工会 |
1.2.2 工会会员与单位成员 |
1.2.3 互助互济 |
1.2.4 工会互助制度 |
1.3 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
1.3.1 理论基础:制度生成与变迁理论 |
1.3.2 解释框架:“结构—需求—制度”分析框架 |
1.3.3 论文篇章结构 |
1.4 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现实意义 |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2.1 国内文献回顾 |
2.1.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
2.1.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
2.1.3 互助价值传统与互助实践研究 |
2.1.4 工会互助保障研究 |
2.2 国外文献回顾 |
2.2.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
2.2.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
2.2.3 互助思想与互助组织研究 |
2.3 既有学术贡献与局限 |
2.3.1 学术贡献 |
2.3.2 研究局限 |
第3章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背景分析 |
3.1 制度下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催生互助“刚性需求” |
3.1.1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水平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局限 |
3.1.2 单位制初期国有企业“纵横交错”管理体系下的工会组织 |
3.1.3 单位制初期的工会保障职能 |
3.2 组织反馈:单位成员团结模式的有机形塑 |
3.2.1 发挥工会“政治动员”组织者的作用 |
3.2.2 互助行为优化单位成员社会互动结构 |
3.2.3 集体主义思想成为单位体制时期价值取向 |
3.3 个体需求:满足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成员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
3.3.1 脱离剥削性质的旧时民间借贷组织的需求 |
3.3.2 大量单位成员存在应急借款的需求 |
3.3.3 缓解单位成员家属“后顾之忧”的需求 |
第4章 计划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 |
4.1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运行和功能 |
4.1.1 建国初期工人阶级互助实践 |
4.1.2 工会互助制度的运行过程 |
4.1.3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功能 |
4.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内容和特点 |
4.2.1 “互助储金会”——经济互助制度 |
4.2.2 “生活服务小组”——劳力互助制度 |
4.2.3 “思想互助小组”——思想互助制度 |
4.2.4 由“输血”到“造血”的互助基金会 |
4.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行动回应 |
4.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
4.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
4.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
4.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 |
5.1 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特点和功能 |
5.1.1 从路径依赖视角解析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 |
5.1.2 职工互助保障区别于商业保险的独特价值 |
5.1.3 互助制度助力工会打造全方位保障“品牌” |
5.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表现形式 |
5.2.1 YZ厂参与职工互助保障的必要性 |
5.2.2 双轨互助制度并行的YZ厂特色 |
5.2.3 对制度目标和成效的认同激发参与动力 |
5.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行动回应 |
5.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
5.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
5.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
5.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
第6章 工会互助制度的变迁逻辑分析 |
6.1 宏观制度对中层赋能和个体需求的决定作用 |
6.1.1 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 |
6.1.2 单位由行政性整合转向利益性整合 |
6.1.3 “国家—单位保障”进阶“国家—社会保障” |
6.2 中层赋能的“强化”促生互助组织新形态 |
6.2.1 向上贯彻:上级工会“在场”重塑互助边界 |
6.2.2 向下回应: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 |
6.2.3 自我赋能:工会组织市场化“跨界” |
6.3 微观个体为宏观结构和中层赋能提供经验建构 |
6.3.1 “搭便车”的群体惰性助推互助行为制度化 |
6.3.2 “由借到挣”的行为逻辑嵌入互助基金会的运营理念 |
6.3.3 “风险自担”的制度常态激发工会互助保障的转型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1.1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复合因素 |
7.1.2 工会互助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中层力量” |
7.1.3 工会互助制度的现实意义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受访者基本信息表(以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
附录3:《互助储金会组织通则》 |
附录4:《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章程》 |
附录5: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类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7)太阳转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 |
2 |
3 |
4 |
第二章 |
5 |
6 |
7 |
8 |
第三章 |
9 |
10 |
11 |
12 |
第四章 |
13 |
14 |
15 |
16 |
第五章 |
17 |
18 |
19 |
20 |
第六章 |
21 |
22 |
23 |
24 |
第七章 |
25 |
26 |
27 |
28 |
第八章 |
29 |
30 |
31 |
32 |
第九章 |
33 |
34 |
35 |
36 |
(8)农村女性健康贫困脆弱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数据与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研究方法 |
1.健康贫困脆弱性测度 |
2. Tobit回归分析 |
(三)女性健康贫困的影响维度 |
(四)变量设置及描述性统计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一)总体测度结果 |
(二)分区域个人特征的健康贫困脆弱性 |
(三)影响因素分析 |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
(一)结论 |
(二)政策启示 |
四、面对日趋增多的大病(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户风险性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及其福利损失效应研究[J]. 陈治国,景辛辛.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2
- [2]精准扶贫中返贫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赣南地区为例[J]. 康恺. 山西农经, 2022(01)
-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J]. 张志元. 广西社会科学, 2021(11)
- [4]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风险及安全发展浅析——以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J]. 周晖,经洪斌. 上海保险, 2021(10)
- [5]百年奋斗之路与未来所向——中国共产党民生本位的价值关切[J]. 贾玉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19)
- [6]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D]. 穆希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7]太阳转身[J]. 范稳. 当代, 2021(05)
- [8]农村女性健康贫困脆弱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韦艳,李美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9]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问题研究[D]. 李诗翌.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10]H健康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琪炜. 太原理工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