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水泵模糊压力控制器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凤杰[1](2021)在《船用蒸汽发生器多目标优化及动态性能仿真》文中研究指明
杨富强[2](2021)在《核动力装置联合仿真系统构建与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保证核动力装置安全稳定地运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需要预先对其进行仿真分析。RELAP5是轻水堆冷却系统事故工况的瞬态行为最佳估算程序,涵盖了整个轻水堆系统的瞬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核动力装置仿真模拟。但RELAP5程序无法对复杂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且人机交互界面和仿真数据存储方面不够完善。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RELAP5和MATLAB程序的联合仿真系统,其数据交互采用SOCKET方式,利用My SQL数据库存储仿真数据,设计客户端界面提升人机交互属性,并利用设计好的联合仿真系统实现模糊控制算法,验证了联合仿真系统的实用性及可扩展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核动力装置一回路的结构,对一回路关键设备进行建模,以秦山核电站为参考对象,使用RELAP5程序对一回路模型进行搭建,并进行了稳态验证计算。然后设计了基于SOCKET的RELAP5与MATLAB程序的数据交互接口,采用UDP协议进行通信,分别在RELAP5端和MATLAB端对数据收发进行了处理。使用My SQL数据库对仿真结果进行存储,同时对部分字段添加索引增加查询速度。设计了基于Qt的仿真系统前端界面,包括用户登录、可视化修改输入、运行或终止程序、仿真结果分析等功能。为了实现远程访问数据库,设计了基于HTTP协议的WEB服务器,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后便可远程访问仿真结果,并利用多线程技术优化WEB服务器。将RELAP5中的控制器在SIMULINK中实现,设计了SIMULINK与MATLAB中的Base Workspace实时交互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联合仿真系统的实用性。利用设计好的联合仿真系统基于模糊控制算法设计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器,并在升负荷和降负荷工况验证控制效果,其仿真结果既体现了联合仿真系统的实用性,也体现了其可扩展性。
许之波[3](2021)在《小型燃气锅炉的使用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燃气锅炉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锅炉水处理、水位、压力、排烟温度、控制系统、运行管理、定期检验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使用单位重视燃气锅炉的管理。
韩小龙[4](2020)在《DCS在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煤炭储量丰厚但消耗量巨大的国家,对煤炭的高效综合利用是发展的关键。近些年,国内大力发展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是对煤炭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新建和在建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多达几十台,但由于时间紧,发展速度快,导致其控制技术的发展落后与机组建设的步伐。多数已投运机组的控制方案还是借鉴参考同等容量类型的煤粉炉。充分研究高性能、大容量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的控制方式,是进一步发展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基于对山西京能吕临发电有限公司机组控制方式的全过程调研、跟踪,对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的控制方式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本论文结合了目前我国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的背景和特点,研究总结了吕临发电的各系统。为本机组各个工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做了论证,也为同类型机组的设备选型和控制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通过机组实际运行证明,山西京能吕临发电机组运行控制方案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良好,满足实际需求,实用性较强。全厂分散控制系统一体化,能够实现高度自动化。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了机组的稳定运行,同时降低了机组综合煤耗和厂用电率,为机组即投即盈利奠定了基础。
廖霈之[5](2020)在《燃煤电站CO2捕集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文中认为在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对燃煤火电机组进行燃烧后CO2捕集是减缓气温上升、落实巴黎协议的重要手段。对于集成了燃烧后CO2捕集系统的燃煤火电机组而言,其运行特性与常规火电机组不同,需要在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同时满足严格的CO2捕集要求。同时,燃煤电站CO2捕集系统(Coal-fired power plant integrated with post-combustion carbon capture,CFPP-PCC)具有强非线性、大惯性和强约束的特性,火电机组和碳捕集系统之间的多变量耦合也会使得电网调峰和CO2减排的运行目标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以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器为主体的常规控制方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将围绕CFPP-PCC系统的动态建模和优化控制开展研究工作,建立基于预测控制的先进控制结构,以实现CFPP-PCC系统的经济、灵活运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与燃烧后CO2捕集系统集成的660MW超临界燃煤火电机组动态模型。其中,燃煤火电机组增加了烟气流量的建模,并考虑汽轮机抽汽(用于吸收溶剂再生)对发电功率的影响。燃烧后CO2捕集系统采用乙醇胺为吸收溶剂,基于速率法和双膜理论建立有效动态模型。并对碳捕集系统进行结构设计,使其能与660MW超临界燃煤机组相匹配。同时,对燃烧后CO2捕集系统的主要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稳态优化,实现碳捕集系统的稳态最优。基于g CCS平台联立火电机组和碳捕集系统的动态模型,将其作为后续章节中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在不同运行工况下深入分析CFPP-PCC系统中主要变量的动态特性,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2)为克服CFPP-PCC系统大延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逆的PID控制结构。利用输入-输出数据建立CFPP-PCC系统的神经网络逆模型,根据输出变量给定值计算出当前时刻的控制量,并将其作为前馈信号,从而可实现系统提前控制。同时,利用PID补偿器微调,保证系统稳态无偏差。在运行工况大范围变化时,神经网络逆PID控制的仿真结果要优于传统PID控制。(3)针对CFPP-PCC系统的运行要求和其多变量耦合的特性,本文提出了“常规运行模式”、“快速发电模式”和“严格碳捕集模式”等三种运行方式,并建立多变量的模型预测控制器(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从而可更好的利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4)为增强CFPP-PCC系统的鲁棒性和闭环稳定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的稳定预测控制。首先设计满足Lyapunov稳定性要求的稳定预测控制器,通过求解拟无穷时域性能指标计算出满足输入幅值约束和输入速率约束的最优控制序列。对预测模型扩增扰动状态,能够集总反映出设备磨损、燃料变化等不可测扰动的影响,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未知扰动,并通过前馈补偿消除扰动的影响,从而实现CFPP-PCC的无偏差控制。(5)考虑到CFPP-PCC系统中火力发电、CO2排放和CO2利用等经济性因素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双层优化控制结构和稳定经济性预测控制。在双层优化控制结构中,上层为稳态经济性优化,利用深度置信网络建立CFPP-PCC系统的经济性指标,并计算出满足外界条件和系统约束的经济性最优目标值;下层为监督控制,实现对上层最优给定值的快速追踪。为实现CFPP-PCC系统的动态最优运行,本文建立了满足Lyapunov稳定性要求的经济性预测控制。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建立CFPP-PCC系统的动态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仿真表明,经济性预测控制能够满足CFPP-PCC系统的动态最优运行,实现系统经济利益最大化。
段皖秦[6](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与能源管理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铁成为了市民出行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但是地铁同时也是能耗大户,能耗费用占了地铁运营费用的30%左右,其中地铁车站总能耗的30%又被通风空调系统所消耗。作为通风空调系统中重要子系统的冷冻水系统,其运行效率及状态会影响到整个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由于地铁在设计、设备选型时,未能对能耗进行充分的论证考量,使得冷冻水系统始终处于低负荷工况运行,这就造成了能耗的大量浪费。因此对地铁站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本课题以西安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技改项目为支撑,以通风空调系统冷冻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通风空调系统冷冻水系统中的电机定变频运行方式以及主要控制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冷冻水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发现空调冷冻水泵电机在定频工况下工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功耗损失。通过判断不同变频控制的实际效果,分析冷冻水泵一次变频变流量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确定了实现方式和控制方法。(2)通过TRNSYS搭建了西安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对冷冻水泵在定频和变频状态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验证了冷冻水泵一次变频变流量方案理论及设计上的可行性。(3)通过对西安地铁车站的技改结果可以得到,验证了当冷冻水泵处于变频工作时的能耗比冷冻水泵处于定频时的能耗有显着下降,在相同时间段内节能效率提高了 10%以上。
吕博[7](2019)在《船用独立式废气锅炉建模与控制仿真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针对船舶废气锅炉的建模与仿真存在仿真模型简单,仿真系统功能不全,同时船舶锅炉仿真机的研制对船舶锅炉的生产建造和船员培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船舶废气锅炉的建模与控制仿真意义重大。本文是以“工信部高技术船舶创新专项-燃油及废气锅炉国产化研制”项目为依托,根据项目研究双燃料船舶辅锅炉及废气锅炉动态仿真研究和仿真机的研制,项目的实际要求之一是对废气锅炉本体数学建模、控制系统建模、模型验证、自主研发仿真平台、仿真集成,完成船舶废气锅炉系统的仿真机的研制。通过对船舶废气锅炉建模的详细阐述,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流一区、对流二区、锅炉金属壁换热区、汽/水区和给水模型等数学建模;根据建立的废气锅炉模型,代入船舶锅炉的设计数据,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得到饱和蒸汽压力、饱和蒸汽温度和炉水体积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其成因;介绍自抗扰控制算法在废气锅炉水位中的运用,设计两种自抗扰控制器来对比锅筒水位控制的优劣;继而研究废气锅炉与燃油燃气锅炉联合运行蒸汽压力控制,同时运用PID、不带跟踪微分器的自抗扰控制和自抗扰控制对废气锅炉的蒸汽压力控制,分析这三种算法对蒸汽压力控制的适用性;最后在Visual Studio 2012开发平台上,使用C#语言开发系统仿真软件,上位机界面根据船舶锅炉系统原理来设计,开发流体网络实时计算程序,将所建立的动态仿真模型根据各部分工质传递关系集成到仿真计算平台,并依据船舶辅锅炉设计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通过对船用独立式废气锅炉的建模与控制仿真研究,实现了废气锅炉仿真机的研制。为进一步研究设计船舶废气锅炉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俊鹏[8](2019)在《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的不断提升,在冶炼钢铁的过程中连续不断的制造出可利用的二次能源(像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利用剩余的高炉、焦炉煤气发电是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经之路。以包钢动供总厂130吨/时中温中压锅炉来看,两台燃气锅炉的投运每小时可以消耗高炉煤气24万立方米,燃气锅炉在燃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燃气和水,所以,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减少耗气量,增加发电量,对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势在必行。实现锅炉自动化调节是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的重中之重,是实现设备稳态运行、减少安全风险、事故的主要手段,所以设计一套稳定、安全、高效的自动控制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仔细说明了燃气锅炉的生产运行原理,同时解析了燃气在锅炉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变,最后对燃气锅炉燃烧效率、燃料量、氧气、负压的动态变化等影响燃气锅炉燃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说明。首先,论文在了解包钢动供总厂130t/h燃气锅炉生产流程与工艺配置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该锅炉的DCS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研究了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过热蒸汽控制系统和燃烧控制系统。其次,对燃气锅炉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根据生产现场计算机的监测需求,运用计算机组态软件模拟了煤气锅炉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实时监视、对生产现场进行操作指导、高温异常报警等功能。与此同时,论文对燃气锅炉的热效率与空燃比进行了简明的剖析,同时从锅炉排烟热损失等方面阐明了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素。最后,论文主要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优化开展了研究,通过分析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并运用高、低值选择器和偏置单元基本处理了燃气锅炉燃烧调控问题。在论文的末尾利用随机干扰对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单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
艾福成[9](2019)在《船用辅锅炉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船用辅锅炉由锅炉本体、控制系统、给水系统、燃油系统、蒸汽系统等组成,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它是商用船舶配备的重要辅助设备之一,其安全可靠运转对确保船舶安全航行至关重要。航海实践表明,轮机员因对辅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的操作或管理失误造成锅炉损坏、停航等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利用轮机模拟器对船员进行操作、故障判断和应急处理训练已经成为提高船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操作级轮机员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船用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是轮机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有的轮机模拟器中,船用辅锅炉的仿真模型过于简单,已经无法满足故障排查、应急处理等更深层次的训练和培训要求,因此,完善现有辅锅炉仿真模型,开发出一套能满足培训和评估要求的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现有辅锅炉仿真模型的不足,论文对船用辅锅炉的数学建模和仿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针对中远“太平洋”轮的辅锅炉的组成和工作特点,利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锅炉本体、重要设备、燃油管路系统、给水管路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VC++编写了计算程序并对所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仿真误差小于5%,表明仿真模型能够正确反映辅锅炉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特性,能满足仿真训练的精度要求。其次,将建立的仿真模型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融入到现有的轮机仿真平台中,实现了辅锅炉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通信;利用VC++开发了包括锅炉本体、锅炉控制箱、燃油系统、给水系统和蒸汽系统可视化操作界面,开发出船用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仿真实验表明,仿真训练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与实际辅锅炉的功能相近,能完成辅锅炉系统的基本操作、特殊操作、故障排查和应急处理等训练功能。最后,将已开发的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融入到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的智能考试系统平台中;编写了典型操作训练和故障排查试题;实现了自动评估推理算法;仿真试验表明:试题测试和自动评估结果正确合理,验证了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的正确性。
李小彤,王剑平,杨亚辉,张果[10](2019)在《碱炉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控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造纸企业一般采用碱法制浆,会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对资源造成浪费的大量黑液。采用碱回收系统一方面是为了回收制浆过程中的化学品,另一方面是为了利用回收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碱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各部分配合控制,来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碱炉发电过程中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做了简要综述,包括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
二、给水泵模糊压力控制器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给水泵模糊压力控制器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核动力装置联合仿真系统构建与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RELAP5 的应用与功能扩展 |
1.2.2 智能控制理论在核动力装置的应用 |
1.2.3 联合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基于RELAP5 的核反应堆一回路建模 |
2.1 RELAP5 程序结构分析 |
2.1.1 RELAP5 输入卡格式 |
2.1.2 RELAP5 程序整体结构 |
2.2 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模型 |
2.2.1 核动力装置系统结构 |
2.2.2 反应堆原理与动态方程 |
2.2.3 蒸汽发生器原理与动态方程 |
2.2.4 稳压器工作原理 |
2.3 基于RELAP5 的一回路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3 联合仿真系统数据交互与存储 |
3.1 联合仿真系统整体结构 |
3.2 RELAP5与MATLAB程序的数据交互 |
3.2.1 SOCKET通信原理与协议选择 |
3.2.2 RELAP5 程序端实现SOCKET通讯 |
3.2.3 MATLAB端实现SOCKET通讯 |
3.3 基于My SQL的数据存储 |
3.3.1 My SQL数据库特点 |
3.3.2 My SQL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 |
3.3.3 My SQL数据库索引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4 联合仿真系统客户端设计 |
4.1 基于Qt的仿真系统前端设计 |
4.1.1 Qt程序使用优势 |
4.1.2 前端界面总体结构 |
4.1.3 登录界面实现 |
4.1.4 输入模块实现 |
4.1.5 运行程序与仿真结果查看 |
4.2 基于HTTP协议的WEB服务器 |
4.2.1 HTTP协议分析 |
4.2.2 WEB服务器实现 |
4.2.3 多线程优化WEB服务器 |
4.3 本章小结 |
5 联合仿真系统控制器设计与验证 |
5.1 RELAP5 原始控制器结构 |
5.2 SIMULINK中 RELAP5 原始控制器的实现 |
5.2.1 SIMULINK与 Base Workspace实时交互 |
5.2.2 联合仿真系统中实现控制器 |
5.2.3 升降负荷过程模拟 |
5.3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水位控制器设计 |
5.3.1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 |
5.3.2 水位控制器设计 |
5.4 水位控制器仿真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小型燃气锅炉的使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重视锅炉的水处理工作 |
2 防止锅炉缺水 |
3 防止锅炉超压 |
4 重视排烟温度的测量 |
5 定期对锅炉燃烧器、控制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和调试 |
6 重视锅炉运行管理 |
7 重视锅炉定期检验 |
8 结语 |
(4)DCS在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发展历史及现状 |
1.3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特点 |
第二章 吕临发电DCS概况 |
2.1 系统及主设备概况 |
2.2 分布式控制系统概况 |
2.3 小结 |
第三章 吕临发电汽机控制系统 |
3.1 汽机控制系统概述 |
3.2 汽机电液控制系统 |
3.3 汽机保护系统 |
3.4 总体评价及结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吕临发电锅炉控制系统 |
4.1 锅炉控制系统概述 |
4.2 主燃料跳闸(MFT) |
4.3 锅炉跳闸(BT) |
4.4 床下油泄漏试验启停和顺控 |
4.5 床下启动油OFT和床下油母管阀门控制 |
4.6 床下启动油枪控制 |
4.7 锅炉负荷控制及交叉限制 |
4.8 燃料给水风量控制 |
4.9 总体评价及结论 |
4.10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燃煤电站CO2捕集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基于化学吸附的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研究现状 |
1.2.1 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动态建模 |
1.2.2 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辨识 |
1.2.3 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运行控制 |
1.3 燃煤电站CO_2捕集整体系统研究现状 |
1.4 预测控制研究现状 |
1.4.1 稳定预测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4.2 经济性预测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5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主要工作 |
1.5.1 存在的问题 |
1.5.2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建模与特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660MW超临界燃煤火电机组非线性模型 |
2.2.1 制粉系统建模 |
2.2.2 锅炉汽水系统建模 |
2.2.3 汽轮机建模 |
2.2.4 烟气流量建模 |
2.2.5 最简模型结构 |
2.2.6 参数辨识 |
2.2.7 模型验证 |
2.3 基于化学吸收法的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动态模型 |
2.3.1 吸收塔、分离塔模型 |
2.3.2 再沸器和冷凝器模型 |
2.3.3 换热器模型 |
2.3.4 缓冲罐模型 |
2.3.5 PCC系统模型验证 |
2.4 基于化学吸收法的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结构设计 |
2.4.1 贫液流量初始估计 |
2.4.2 吸收塔和分离塔尺寸计算 |
2.4.3 换热器尺寸 |
2.4.4 再沸器、冷凝器和缓冲罐尺寸 |
2.5 基于化学吸收法的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稳态优化 |
2.5.1 吸收塔高度 |
2.5.2 再沸器温度及压力 |
2.6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2.6.1 火电机组动态特性分析 |
2.6.2 PCC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2.6.3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集成 |
2.6.4 整体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神经网络逆PID控制 |
3.1 引言 |
3.2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分散控制结构 |
3.2.1 燃煤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 |
3.2.2 燃烧后CO_2捕集系统控制结构 |
3.2.3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整体控制结构 |
3.3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神经网络逆PID控制 |
3.3.1 神经网络逆控制结构 |
3.3.2 CFPP-PCC神经网络逆模型 |
3.3.3 改进神经网络逆控制结构 |
3.3.4 仿真算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预测控制 |
4.2.1 CFPP-PCC预测控制算法 |
4.2.2 CFPP-PCC系统不同控制模式 |
4.2.3 仿真算例 |
4.3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稳定预测控制 |
4.3.1 基于改进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无穷时域稳定预测控制算法 |
4.3.2 仿真算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融合机器学习与演化计算的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经济性预测控制 |
5.1 引言 |
5.2 考虑CO_2产量的CFPP-PCC系统 |
5.2.1 CFPP-PCC系统全流程简述 |
5.2.2 CO_2产量动态特性分析 |
5.3 机器学习算法在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中的应用 |
5.3.1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CFPP-PCC系统稳态建模 |
5.3.2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CFPP-PCC系统动态建模 |
5.4 燃煤电站CO_2捕集系统双层优化控制 |
5.4.1 CFPP-PCC系统上层优化 |
5.4.2 CFPP-PCC系统下层监督控制 |
5.4.3 仿真算例 |
5.5 基于机器学习的稳定经济性预测控制 |
5.5.1 稳定经济性预测控制算法 |
5.5.2 仿真算例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与能源管理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章节安排 |
2 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能耗分析 |
2.1 地铁环境的特殊性 |
2.2 西安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简介 |
2.3 西安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
2.3.1 西安地铁室内环境控制要求 |
2.3.2 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的功能 |
2.3.3 西安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 |
2.3.4 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域通风空调系统 |
2.3.5 设备及工作人员用房空调通风系统 |
2.3.6 制冷空调循环水系统 |
2.3.7 隧道通风系统 |
2.4 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模式 |
2.4.1 隧道通风系统运行模式 |
2.4.2 车站大系统、小系统运行模式 |
2.5 通风空调设备选型以及工作效率 |
2.6 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
2.7 小结 |
3 变流量冷冻水通风空调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控制方法分析 |
3.1 引言 |
3.2 变流量冷冻水通风空调系统的基本理论 |
3.3 变流量冷冻水通风空调系统的类型 |
3.3.1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
3.3.2 一次泵定转速,二次泵变流量系统 |
3.3.3 一次泵变频变流量系统 |
3.4 冷冻水系统变流量的控制方法 |
3.4.1 温度信号控制法 |
3.4.2 压力差信号控制法 |
3.4.3 末端定压差法控制法 |
3.5 变冷冻水进水温度控制策略 |
3.6 变冷冻水进水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 |
3.7 PID算法简介 |
3.8 小结 |
4 基于TRNSYS的冷冻水系统的仿真 |
4.1 引言 |
4.2 TRNSYS软件介绍 |
4.3 西安地铁车站模型的设计 |
4.4 西安地铁车站TRNSYS建模中相关参数设置 |
4.5 西安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模型的建立 |
4.5.1 西安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选型 |
4.5.2 通风系统模型的建立 |
4.5.3 空调系统模型的建立 |
4.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6 小结 |
5 技改项目实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原有设备概况 |
5.3 技改时参照的规范及标准 |
5.4 节能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
5.4.1 工作条件 |
5.4.2 通用参数要求 |
5.4.3 控制系统 |
5.4.4 监控中心 |
5.5 系统方案设计 |
5.6 节能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
5.7 技改增加的主要设备 |
5.8 结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船用独立式废气锅炉建模与控制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船舶废气锅炉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 废气锅炉 |
2.2 废气锅炉本体建模 |
2.2.1 对流一区模型 |
2.2.2 对流二区模型 |
2.2.3 锅炉金属壁换热模型 |
2.2.4 汽/水区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Matlab/Simulink船舶废气锅炉建模与仿真 |
3.1 常用工质热力性质 |
3.1.1 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 |
3.1.2 建模方法 |
3.1.3 建模仿真工具 |
3.2 对流一区仿真模型 |
3.3 对流二区仿真模型 |
3.4 锅炉金属壁换热区仿真模型 |
3.5 汽/水区模型 |
3.6 废气锅炉整体仿真模型 |
3.7 仿真结果分析 |
3.7.1 饱和蒸汽压力的动态仿真 |
3.7.2 饱和蒸汽温度动态仿真 |
3.7.3 炉水体积动态仿真 |
3.8 本章小结 |
4 废气锅炉的控制仿真 |
4.1 自抗扰控制在废气锅炉的水位控制中的运用 |
4.1.1 非线性跟踪微分器 |
4.1.2 扩张状态观测器 |
4.1.3 非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律 |
4.1.4 扰动补偿过程 |
4.1.5 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结构 |
4.1.6 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4.1.7 不带跟踪分器的自抗扰控制 |
4.1.8 带跟踪分器的自抗扰控制 |
4.1.9 两种自抗扰控制的实验对比 |
4.2 PID控制算法 |
4.3 自抗扰控制在船舶废气锅炉蒸汽压力控制中的应用 |
4.4 燃油燃气锅炉和废气锅炉联合运行时的蒸汽压力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5 废气锅炉仿真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
5.1 废气锅炉仿真系统的组成 |
5.2 废气锅炉仿真软件的设计 |
5.2.1 仿真软件的开发工具 |
5.2.2 废气锅炉给水系统 |
5.2.3 蒸汽分配系统 |
5.2.4 废气锅炉控制面板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自抗扰控制的源代码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系统设计目的 |
1.3 燃气锅炉发展及动力行业现状分析 |
1.3.1 锅炉发展现状 |
1.3.2 国内锅炉及动力行业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2 内容安排 |
2 燃气锅炉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组成 |
2.1 燃气锅炉设备、结构简介 |
2.2 热电厂燃气锅炉生产工艺流程 |
2.3 燃气锅炉控制系统组成 |
2.3.1 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控制 |
2.3.2 过热蒸汽系统的自动控制 |
2.3.3 锅炉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3 燃气锅炉DCS控制系统设计 |
3.1 锅炉DCS控制系统组成 |
3.2 锅炉硬件系统 |
3.3 锅炉风机电气控制 |
3.4 锅炉给水泵电气控制 |
3.5 锅炉软件系统 |
3.6 锅炉上位机监测系统设计 |
3.6.1 组态王简介 |
3.6.2 锅炉监测系统设计 |
3.7 锅炉控制系统组态 |
3.8 本章小结 |
4 燃气锅炉燃烧优化方案 |
4.1 锅炉燃烧过程分析 |
4.1.1 锅炉燃烧的基本条件 |
4.1.2 锅炉热平衡方程 |
4.2 锅炉热效率 |
4.3 影响燃气锅炉热效率的因素 |
4.3.1 排烟热量损失对燃气锅炉效率的影响 |
4.3.2 其他方面热量损失对燃气锅炉效率的影响 |
4.4 锅炉燃气量与空气量双交叉限幅控制 |
4.5 燃烧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船用辅锅炉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辅锅炉系统仿真发展现状 |
1.3.2 轮机模拟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船用辅锅炉系统的数学建模及其仿真计算 |
2.1 Aalborg OM型燃油锅炉系统的工作原理 |
2.1.1 辅锅炉水位控制系统 |
2.1.2 辅锅炉燃烧控制系统 |
2.1.3 辅锅炉的主要附件 |
2.2 船用辅锅炉本体的数学建模 |
2.2.1 仿真建模方法 |
2.2.2 炉膛燃烧的数学模型 |
2.2.3 汽包水位的数学建模 |
2.3 辅锅炉系统重要设备的数学模型 |
2.3.1 燃油系统重要设备的数学模型 |
2.3.2 供水泵的数学模型 |
2.4 辅锅炉系统管路的数学模型 |
2.4.1 管网阻力损失 |
2.4.2 管网系统的数学建模 |
2.5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
2.5.1 燃烧时序控制的建模 |
2.5.2 蒸汽压力自动控制的建模 |
2.5.3 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的建模 |
2.5.4 锅炉报警系统的建模 |
2.6 仿真计算及其结果分析 |
2.6.1 燃油系统管路模型的仿真计算 |
2.6.2 给水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 |
2.6.3 风机运行的仿真结果分析 |
2.6.4 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的仿真结果分析 |
2.6.5 蒸汽压力控制的仿真结果 |
2.6.6 报警系统显示与处理 |
2.7 本章小结 |
3 船用辅锅炉仿真训练系统的实现 |
3.1 仿真平台 |
3.1.1 仿真平台的组成 |
3.1.2 平台的运行机制 |
3.2 辅锅炉仿真系统的程序实现 |
3.2.1 模块化程序设计 |
3.2.2 辅锅炉系统的算法程序实现 |
3.2.3 操作界面VC++程序的实现 |
3.3 辅锅炉系统的界面 |
3.3.1 燃油系统操作界面 |
3.3.2 给水系统操作界面 |
3.3.3 锅炉控制箱操作界面 |
3.3.4 蒸汽系统操作界面 |
3.4 辅锅炉虚拟现实仿真系统 |
3.4.1 虚拟现实系统与仿真平台的数据通讯 |
3.4.2 辅锅炉虚拟现实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4 辅锅炉仿真系统在智能考试评估系统中的应用 |
4.1 故障仿真 |
4.2 智能考试评估系统 |
4.2.1 考试试题的编写 |
4.2.2 考试系统的评估规则 |
4.3 实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存在问题及未来目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给水泵模糊压力控制器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船用蒸汽发生器多目标优化及动态性能仿真[D]. 刘凤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2]核动力装置联合仿真系统构建与控制器设计[D]. 杨富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小型燃气锅炉的使用管理[J]. 许之波. 化工管理, 2021(02)
- [4]DCS在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应用[D]. 韩小龙.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5]燃煤电站CO2捕集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D]. 廖霈之. 东南大学, 2020
- [6]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与能源管理优化[D]. 段皖秦.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7]船用独立式废气锅炉建模与控制仿真研究[D]. 吕博.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8]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D]. 王俊鹏.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9]船用辅锅炉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 艾福成.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10]碱炉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控制综述[A]. 李小彤,王剑平,杨亚辉,张果. 2019中国制浆造纸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研讨会论文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