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开放 服务社会

向社会开放 服务社会

一、为社会开放 为社会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李师龙,刘方,吴小玲[1](2019)在《后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PEST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所处的宏观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正确观念、建立规范制度、利用新技术、发挥优势、加强宣传等社会开放的策略和建议。

梁希[2](2018)在《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全民健身背景下,城市公共体育场地供给不足是制约群众体育活动全面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政府在由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变过程中,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成为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得到社会的广泛共识,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公共体育服务的矛盾,在加大财政力度建设公共体育场所时,应重点研究利用高校丰富的体育设施资源为社会服务,打破高校体育设施固有模式合作共赢,减少体育场所重复建设,促进社会资源高水平利用。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扬州市区4所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的现状展开调查,从高校的角度、高校周边居民的角度和居民满意度的角度,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索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中影响因素及问题,提出符合扬州城市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的发展对策,旨在探索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开放模式及运用,力图为广大的高校体育场馆未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提供一个可行性发展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责权不明确,社会开放效能不高;(2)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缺乏管理人员,健身居民缺乏组织性;(3)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制度和保障不足;(4)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信息宣传力度低;(5)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质量有待改善。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整体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为了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更好的发展,增加城市公共体育场地供给,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购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融入绿色低碳全民健身网络;(2)建立高校社区居民健身俱乐部,招募自愿者管理人员;(3)政府政策保障促进高校完善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管理制度;(4)搭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网络信息服务平台;(5)建立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魏海霞[3](2018)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参与路径研究 ——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化具有独特的力量,对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和人民民生有积极作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利,国家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期以来主要由政府及其所属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几经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提供的服务总量不足、不均衡发展、服务与需求不对接等问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共建共享。本文从社会力量参与的角度,研究高校图书馆的有效参与路径。首先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做了梳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参与情况做了历史回顾,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存在的不足;然后,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作了描述,分析了其取得成功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增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本文认为,在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增强其参与的路径为:重视高校图书馆的参与,给予鼓励和支持;加强高校图书馆自身能力建设,增强参与的能力;采取多种模式并进参与,注重政府购买服务参与模式;建立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门组织,保障有效参与;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的保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机制;应用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陈宝华[4](2017)在《挑战与机遇: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选择》文中提出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种",经过大规模的扩张,高职院校面临发展理念未形成、运行机制未突破、办学压力不断增加等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型。西方创业型院校为高职院校转型提供了丰富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梳理创业型院校最鲜明的特征: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并为创业型高职院校的转型路径提出建议:培育开放的发展理念、拓展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

侯秋露[5](2017)在《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健身需求迅速增强,但面临的是公共场地设施严重匮乏问题。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但在实际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影响和困扰了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目前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甄别出制约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重点探索重庆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重庆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重庆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存有较大差距。场地设施的供需矛盾更为突显。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条件、环境、地域分布均具备一定的优势;高校体育场馆主管领导和重庆市民都具有强烈的资源共享愿望。(2)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外都能不同程度地对外开放,但总体开放利用效率不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挖掘。(3)影响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融入“资源共享”战略的不利因素:政策法规跟不上;对外开放的功能定位不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经济效益不明显;开放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滞后;统一有效的管理规范缺失;风险管理意识匮乏。(4)从长远发展来看,打破传统条块分割和相对封闭的格局,建立重庆市高校体育场馆联盟体系并委托专业化场馆管理机构进行社会化运作管理,对于高校体育场馆进一步开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马林山,叶潮流[6](2017)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深入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例》文中提出文章概述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现状,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开放过程中呈现的图书馆自身服务主动性不强、社会读者需求不高和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改变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实效差的现状,摆脱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困局,文章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从服务理念提升、保障制度建立、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出新的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措施,以期帮助高校图书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在社会开放过程中取得好的实效,助推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荣光怡[7](2016)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献信息的重要基地和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纽带,除了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外,也应面向社会,为社会民众提供相关服务,使他们也能享受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这有利于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为提高社会民众的文化素养及和谐社会文化建设作出贡献,这既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民众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待。

赵笑阳[8](2016)在《重庆虎溪大学城校园空间形态建设发展初探 ——从校园物质形态到社会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选题为“重庆虎溪大学城校园空间形态建设发展初探-----从校园物质形态到社会功能”。是针对重庆虎溪大学新城和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理论研究和比较案例。大学新城和新校园区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城市、社区环境和大学校园在规划建设和功能运营中,相互产生的社会需求、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大学新城的建设,集聚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文化和科技层面的人群,为城市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活力和影响力。对城市社会的功能构成,带来良性促动,为社会环境和市民生活提供方便和影响。通过对重庆虎溪大学新城和大学校园的调查,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论文希望表述重庆虎溪大学城和大学校园物质空间建设与社会功能的构成关系。大学新城和新校园区的空间形态建设,主要有如下特征:(1)大学新城建设是城市新区建设的一种形式,是以大学校园集聚,形成以高等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新区。(2)大学校园空间与城市社区功能相融合,形成集教育、科技产业、社区服务、居住、文化娱乐等为综合的城市新区。(3)新校园与社区形成功能建设和产业互动,大学校园为城市社区提供现代科技和文化服务,城市社区为大学校园提供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形成相互需求和依赖关系。(4)合理的城市建设技术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形态等,具有较高规格的要求,与城市旧区和老的大学校园做比较,有了很大的改善。(5)大学校园的绿地环境和优美校园景观,为城市和社区提供较高的人居环境品质。以此为基础,分析重庆城市和虎溪大学新城的建设发展过程,论文建设校园社会功能在大学城(宏观)、大学社区(中观)、校园空间(微观)某三个间长度上的分析框架,论文建立校园社会功能在对校园建设物质形态和社会环境关系,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内容,做了一定的展开和讨论,得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虎溪大学校园的优化建设,以及后续的品质提升工作,有所帮助和指导。文章研究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是全文的总论。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城镇化对大学新城建设的影响,以及大学校园建设的当代价值、社会功能等。提出研究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指出研究概念的三个方面: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国外校园空间与社会形态建设,国内大学城与校园空间建设的动态,以及重庆城镇化发展与虎溪大学城建设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展开,以及论文对所研究对象的切入。论文讨论了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历程,大学新城建设的概念与发展,讨论了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特点与社会功能,提出时代性、社会性、人文与科技等三个特点方面。讨论了重庆虎溪大学新城建设的背景与过程,重庆直辖市与大学校园建设,虎溪大学城扩展建设的基本情况。才是落实大学新城建设对重庆城市扩展的促进,对城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繁荣,城市功能的完善以及学校教育和人材培养的价值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第三章,提出重庆虎溪大学校园的社会功能分析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递进分析。从校园的社会服务,资源共享,科技创新,文化活力等角度,提出虎溪大学城的社会功能与影响,社会功能建设对城市经济、文化、空间的综合作用等;提出大学城的社区功能与社会服务建设,社区功能对大学城的共享作用和价值等;提出校园环境的社会服务与资源共享,校园空间的优化与品质提升等。第四章,建立重庆虎溪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调查研究。对大学校园空间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分析研究;对重庆虎溪大学城校园建设空间品质的研究,提出对校园空间特色,校园空间品质,校园行为空间设计研究等;提出校园空间形态设计,校园空间格局与特征,典型空间格局与形态,校园文脉延续与设计研究等。第五章,总结第四章的分析结论,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新校园区典型校园社会功能比较研究为例,进行大学校园空间品质营建的社会功能的认识探讨。建立对新校区校园空间品质认识和社会学功能比较。第六章,总结和展望。为论文的相关结论,提出论文研究创新和积极探索的观点,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思考与展望。提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大学城和大学校园的形态建设对于城市和社区的社会功能作用,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的技术因素,校园规划和建设社会功能的认识新观点。总结论文的不足和后续发展工作。

武秀娟[9](2016)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放的探讨——以内蒙古高校图书馆为例》文中认为本文通过论述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和面临的现状,指出当前内蒙古高校图书馆实行完全社会化服务、达到资源共享是一个探索过程,并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的现实,提出实现社会化服务途径,认为目前内蒙古高校图书馆实现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专区实行有限性开放的格局。

赵茜,徐春[10](2015)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行性模式研究——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和障碍,通过研究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模式,提出了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若干建议。

二、为社会开放 为社会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社会开放 为社会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后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PEST分析
    1.1 政治分析
    1.2 经济分析
    1.3 社会分析
    1.4 技术分析
2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策略建议
    2.1 树立正确的对社会开放的观念
    2.2 形成社会开放的规范制度
    2.3 利用新兴技术为社会开放服务
    2.4 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为社会开放服务
    2.5 加强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的宣传
3 结束语

(2)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场馆建设是全民健身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内容
        1.1.2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内容
        1.1.3 扬州市公共体育场地供需关系的研究样本意义突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现状
        3.1.1 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状况
        3.1.2 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校内使用情况
        3.1.3 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情况
        3.1.4 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管理制度
        3.1.5 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运行保障
        3.1.6 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宣传情况
    3.2 扬州市高校周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情况
        3.2.1 高校周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直接动因
        3.2.2 高校周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时间段
        3.2.3 高校周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运动项目
        3.2.4 高校周边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场所分布
        3.2.5 居民选择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体育健身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3.3 扬州市高校内体育健身居民满意度调查
        3.3.1 开放时间的满意度
        3.3.2 场地设施环境的满意度
        3.3.3 场馆管理的满意度
        3.3.4 收费标准的满意度
        3.3.5 安全措施的满意度
        3.3.6 体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3.3.7 信息宣传的满意度
        3.3.8 总体满意度
    3.4 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中的影响因素与问题分析
        3.4.1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责权不明确,社会开放效能不高
        3.4.2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缺乏管理人员,健身居民缺乏组织性
        3.4.3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制度和保障不足
        3.4.4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信息宣传力度低
        3.4.5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质量有待改善
    3.5 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的发展对策
        3.5.1 政府购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融入绿色低碳全民健身网络
        3.5.2 建立高校社区居民健身俱乐部,招募自愿者管理人员
        3.5.3 政府政策保障促进高校完善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管理制度
        3.5.4 搭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3.5.5 建立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4 结论
5 主要参考文献
6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7 致谢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参与路径研究 ——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情况
        (二)国外研究情况
        (三)文献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切入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素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
        (一)新中国成立前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
        (三)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四)21世纪以来
    三、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一)推动公共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环境
        (三)提供众多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与服务
    四、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
        (二)缺少动力驱动机制
        (三)高校图书馆的实施策略不当
        (四)国家缺少对高校图书馆的统筹和规范
第三章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一)南充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二)西华师范大学概况
        (三)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
    二、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一)对外开放模式
        (二)图书文化节系列活动模式
        (三)图书馆联盟模式
        (四)科学研究模式
        (五)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六)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七)帮扶建馆模式
    三、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取得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提供的文化服务产品与服务
        (二)管理策略
        (三)参与模式
第四章 增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重视高校图书馆的参与,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自身能力建设,增强参与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模式并进参与,注重政府购买服务参与模式
    四、建立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门组织,保障有效参与
    五、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的保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机制
    六、应用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挑战与机遇: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面对的严峻挑战
    (一) 发展理念未形成
    (二) 运行机制未突破
    (三) 办学压力不断增加
二、欧洲创业型院校转型经验
三、创业型高职院校的转型路径
    (一) 培育开放的发展理念
    (二) 拓展办学经费筹措渠道
    (三) 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

(5)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访谈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实地观察法
        4.2.5 数理统计法
        4.2.6 逻辑分析法
5 分析与讨论
    5.1 重庆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场地的基本状态
        5.1.1 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5.1.2 选择体育锻炼场所的依据
        5.1.3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
        5.1.4 制约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5.2 重庆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开放的现状与分析
        5.2.1 相关概念解析
        5.2.2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数量、类别和开放率
        5.2.3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模式
        5.2.4 高校场馆主管部门对外开放的态度
        5.2.5 经济效益
        5.2.6 社会效应
    5.3 制约重庆市普通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探析
        5.3.1 政策法规跟不上
        5.3.2 功能定位不全
        5.3.3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5.3.4 经济效益不明显
        5.3.5 组织和管理模式滞后
        5.3.6 统一有效的管理规范缺失
        5.3.7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5.4 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可能
        5.4.1 高校领导和重庆市民观念的进步
        5.4.2 普通高校场馆具有的优势
        5.4.3 错峰的锻炼时间段
    5.5 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实施路径
        5.5.1 创新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5.5.2 完善组织机构
        5.5.3 构建服务体系
        5.5.4 打造服务品牌
        5.5.5 协调各级关系
        5.5.6 利用新媒体宣传
        5.5.7 挖掘高校无形资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及对外开放基本情况调查表
    B. 重庆市民体育活动场所及对重庆市高校场馆向社会开放认识调查表

(6)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深入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大数据概念
2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情况
    2.1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概况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概况
    2.3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情况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不景气现状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不积极
    3.2 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
    3.3 文献载体的多元化
4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深入发展新举措
    4.1 转变服务观念,积极宣传推广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
    4.2 构建激励机制,保障社会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3 加强宣传,方便社会读者了解和获取服务
    4.4 应与社区图书馆合作,间接完成社会化服务
    4.5 部署和完善图书馆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4.6 发挥高校图书馆合力,通过网络合作满足社会读者特殊需求
    4.7 在大数据服务平台中合理嵌入网银、社交软件,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
结语

(7)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然性
    (一)社会需求
    (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二)资金投入不足
    (三)传统理念问题,服务范围狭窄
三、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四、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观念
    (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三)建立经济补偿机制
五、结束语

(8)重庆虎溪大学城校园空间形态建设发展初探 ——从校园物质形态到社会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大学校园建设的当代价值
    1.2 研究概念与对象界定
        1.2.1 大学城、新校园区建设发展历程
        1.2.2 大学城和新校园区空间形态建设
        1.2.3 大学城和新校园区的社会功能构成
        1.2.4 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校园空间建设
        1.3.2 国内大学城与校园空间建设研究
        1.3.3 重庆城镇化发展与虎溪大学城建设
    1.4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1.4.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4.2 论文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内容与基本理论
        1.5.1 研究框架及论文内容
        1.5.2 论文研究方法
        1.5.3 论文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
    1.6 本章小结
2 重庆虎溪大学新城建设的发展概况
    2.1 我国大学新校园建设发展
        2.1.1 大学城建设的概念与过程
        2.1.2 大学城建设的问题与分析
        2.1.3 大学城建设与科技人才联动发展
    2.2 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2.2.1 大学新城建设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作用
        2.2.2 当代大学教育功能的新发展
    2.3 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特点认识
        2.3.1 时代性
        2.3.2 社会性
        2.3.3 人文与科技
    2.4 重庆市大学新城规划建设情况
        2.4.1 重庆市大学新城建设发展概况
    2.5 虎溪大学新城建设对社会功能的促进作用
        2.5.1 促进重庆城市的建设发展
        2.5.2 促进城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繁荣
        2.5.3 促进现代城市社会功能完善发展
        2.5.4 虎溪大学新城建设对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价值
    2.6 本章小结
3 重庆虎溪大学新城的社会功能分析
    3.1 宏观层面:虎溪大学城的“社会功能”
        3.1.1 虎溪大学城的社会功能构成
        3.1.2 虎溪大学城对大学校园的社会作用
    3.2 中观层面:虎溪大学城的“社区功能”
        3.2.1 虎溪大学城的社区规划格局
        3.2.2 虎溪大学城的社区居住品质
        3.2.3 虎溪大学城的基础设施服务
    3.3 微观层面:虎溪大学城的“校园功能”
        3.3.1 虎溪大学城校园规划建设的格局
        3.3.2 虎溪大学城校园建设的空间品质
    3.4 本章小结
4 虎溪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调查研究
    4.1 虎溪大学城典型校园规划建设案例调查
        4.1.1 重庆大学
        4.1.2 四川美术学院
        4.1.3 重庆师范大学
        4.1.4 重庆医科大学
        4.1.5 重庆科技学院
        4.1.6 重庆房地产管理学院
    4.2 虎溪大学校园空间形态构成的物质要素研究
        4.2.1 校园空间的物质形态构成分析
        4.2.2 虎溪大学城校园空间构成的特征
    4.3 虎溪校园空间形态城市设计分析
        4.3.1 路网和道路景观组织
        4.3.2. 轴线和序列
        4.3.3 校园中心和主要建筑
        4.3.4 标志和小品
        4.3.5 校园边界和社区边界
    4.4 虎溪大学城校园规划与空间形态建设的相关因素
        4.4.1 校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
        4.4.2 校园外的社区生活-交往空间
        4.4.3 校园的建筑创作与主要建筑风貌
    4.5 本章小结
5 虎溪大学城典型校园空间品质与社会功能比较研究——以重庆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为例
    5.1 大学校园空间品质营建的社会学意义
    5.2 对新校区校园空间品质建设的分析认识
    5.3 重庆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校园空间品质构成比较
        5.3.1 校园的大门(入口)空间品质比较
        5.3.2 广场节点空间品质比较
        5.3.3 建筑组群的空间品质比较
        5.3.4 公共活动空间品质比较
        5.3.5 校园的城市(社区)界面的社会意义比较
        5.3.6 校园外城市(社区)周边界面的社会环境比较
        5.3.7 重大校园周边社区和川美校园周边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比较
    5.4 对重庆虎溪大学城社会功能建设的思考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 我国初步建设已成规模的大学城概况归纳表
    C. 重庆市大学院校建设发展情况表

(9)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放的探讨——以内蒙古高校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内蒙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措施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的思考
五、结束语

(10)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行性模式研究——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2.1 校园安全和市民素质问题
    2.2 市民和学生之间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矛盾
    2.3 图书馆自身服务观念
    2.4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成本增加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
    3.1 基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3.1.1 基于总分馆的服务模式
        3.1.2 基于图书馆联盟的服务模式
    3.2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3.2.1 基于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模式
        3.2.2 基于图书馆联盟的服务模式
        3.2.3 基于科技园的服务模式
        3.2.4 基于自建特色资源的服务模式
4 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一些建议
    4.1 依托图书馆联盟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4.2 基于数字资源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4.3 采取多模式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5 结语

四、为社会开放 为社会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后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研究[J]. 李师龙,刘方,吴小玲.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07)
  • [2]扬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 梁希. 苏州大学, 2018(04)
  •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参与路径研究 ——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D]. 魏海霞. 西华师范大学, 2018(01)
  • [4]挑战与机遇: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选择[J]. 陈宝华. 继续教育, 2017(10)
  • [5]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研究[D]. 侯秋露. 重庆大学, 2017(04)
  • [6]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深入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 马林山,叶潮流.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7(02)
  • [7]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J]. 荣光怡. 高教学刊, 2016(22)
  • [8]重庆虎溪大学城校园空间形态建设发展初探 ——从校园物质形态到社会功能[D]. 赵笑阳. 重庆大学, 2016(03)
  • [9]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放的探讨——以内蒙古高校图书馆为例[J]. 武秀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0]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行性模式研究——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J]. 赵茜,徐春.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2)

标签:;  ;  ;  ;  ;  

向社会开放 服务社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