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化法”与初中生的能力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王馨婉[1](2019)在《社会技能训练改善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同伴接纳、同伴拒绝与自我知觉以及抑郁情绪的关系;(2)研究社会技能干预在同伴关系改善上的效果。方法:研究一为实证研究,以咸阳市某中学初二年级145名(男生72名,女生73名)学生为对象,通过同伴提名法确定出契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同伴接纳、同伴拒绝与自我知觉、抑郁情绪的关联性展开深入探讨与分析。研究二为干预研究,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筛选被试(实验组25名,对照组25名),通过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连续八次干预,每周1次,共计8次。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研究结果如下:(1)同伴接纳与自我知觉呈显着正相关;同伴拒绝与自我知觉呈负相关,同伴拒绝与抑郁呈显着正相关。(2)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同伴关系水平显着提高(t1=9.776,p<0.001),并用质性评估对干预效果加以补充。论文还讨论了本研究的教育启示。
姜秋亚[2](2015)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数学素养的提高是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明显特点。同时,明确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摆在同一高度这一事实,已经让人们普遍认识与接受。因此,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内容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一直备受重视,但在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情况调查研究几乎没有,与此思想方法有关的调查研究均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对该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本研究在文献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展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针对湖北省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所得结果并探讨其产生原因,对现代数学教育做出思考与建议。其中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应用现状分析是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及复习三个具体环节进行的。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统计研究,得出结论:(1)高中数学教师普遍肯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理论价值,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却不是很多;(2)高中数学教师的评价机制与新课程标准要求存在脱节;(3)针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师范教育、教学培训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都有待更深一层的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作出探讨,是为了引起高中数学教师对该思想方法有进一步地关注,在教学中应用好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是当下数学新课改的要求。
韩立娟[3](2012)在《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初中生绘制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通过问卷研究来看学生在绘制流程图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障碍等等。思维过程的研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研究得并不多,关于学习思维过程的研究几乎没有,所以说本研究是一个新领域。本研究共分为两大部分:(1)对初中生绘制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研究的提出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理论基础及现状、研究目的及整体设计等进行阐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建构初中生绘制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理论模型;(2)初中生绘制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实验研究,即用编制好的问卷进行测试,获得数据,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试卷的科学性,并获得最终的评价工具。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研究,基本验证了构建流程图思维过程结构模型的理论假设;(2)编制出信度、效度等统计指标均较为良好的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测试卷,同时获得了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结构方程图。
贡玉佳[4](2017)在《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信息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己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手机由于价格低廉、普及率高、携带方便等特征,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手机辅助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1)通过文献研究,阐述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趋势;(2)重点阐述手机在物理教学中使用的可行性分析;(3)通过教学实践,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为例,介绍了具体的手机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方法;(4)通过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总结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原则和优点。研究主要采用是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可知,目前,关于手机在物理教学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关于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还不多。现有研究主要是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应用和利用手机的互联网功能的使用对学习的影响。在通过对相关的文献研究后,选择两个班级进行实验研究,以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为例,在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在实验的同时,也对实验班的学生和听课教师进行了访谈,听取一些建议。研究表明,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合理运用手机各项功能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容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4)提升课堂教学效果;(5)完成复杂的实验;(6)增强课堂趣味性;(7)丰富课堂教学形式;(8)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
纪宁宁[5](2014)在《高中数学化归思想及其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高考对数学学科命题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而化归思想是数学思想中最基本的思想,其他思想中大多都渗透有化归思想,它在中学教材中处处可见,又比较符合中学生的思维习惯,易于被他们接受,所以教学过程中重视化归思想的渗透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与高中的数学教学相结合首先研究了化归的含义与特点、化归的一般原则、化归的基本途径和高中常见的化归思想方法的基本类型。然后又对高中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了教学的案例研究和实验研究,其中案例研究是分习题教学中的案例研究和新知识授课中的案例研究两部分进行的。实验研究是以本人所教的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个班仍然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另外一个班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化归思想的渗透实验,半年后通过成绩的对比分析实验的结果并选择两个班级中数学名次相同的一部分同学进行访谈。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和对学生的访谈结果可知在教学中注意化归思想的渗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且对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也有一定的影响。
刘建娟[6](2016)在《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浮力”是流体静力学中应用性较强的一个基础知识,也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初中生所学的浮力相关知识是以浮力概念为基点,阿基米德原理为核心,物体的浮沉条件为其表现形式的。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浮力知识及其应用非常感兴趣,但又普遍反映比较难学。浮力部分的学习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很大的难点和分化点。本文首先认真研究了现行课程标准和浮力部分的教材内容,特别是对课程目标对“浮力”要求的变化进行了重点研究,接下来对初中物理浮力相关知识进行前概念调查、学困调查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在上述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浮力教学的重难点,分析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重难点的学困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最后根据本文所提出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实践研究表明笔者所提出教学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笔者希望本文所做的调查、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能对一线初中教师的教学以及教材教参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吴丹[7](2016)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以宁夏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E-learning有没有局限性答案?是必然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是不可被替代的,但着实是无趣且乏味。新世纪的教育改革还是高效的,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让人们意识到光有传统教学课堂、E-learning是不够的。所以改革了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意义就是要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通过各种多媒体、网络学习的优势相结合,这就是混合式教学。本研究从理论部分开始,分析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的现状分析后,以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和生成性学习理论为理论指导,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方法和行动研究法,将混合式教学运用在了整个教学实践中。本篇论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了初中物理的学科特色,从实际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了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本论文主要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以初中物理课程《力的分解》和《电和热》为例,为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室提供优化课堂效率的依据和参考。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能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交互式电子白板内置各科的教学资源方便师生使用,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强大的演示功能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物理问题转化的具体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初中物理课堂中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探寻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师生关系改善的有效途径。
季秋霞[8](2018)在《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研究 ——以南通市东南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初中物理复习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整体建构,是初三物理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中考物理复习中,很多学生表现为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严重的问题,为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在中考复习课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采用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考物理复习课的效率。本文以南通市为例,首先,分析了南通市近五年中考试题,从考纲、试卷的结构、试卷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得出南通市中考物理知识内容和要求。其次,选取南通市东南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从学生物理复习方法和教师物理复习教学方法两个维度出发,旨在了解学生的物理复习心态、复习方法和复习习惯,教师的复习策略指导、复习内容衔接和重点的把握情况等。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当前东南中学物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借鉴现有文献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南通市中考试题的特点和学生复习现状,提出南通市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的新构想,并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验。最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物理测试成绩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得出研究结论。研究表明,中考物理复习策略要不断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考纲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复习自主性、积极性为目标,首先要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明确复习的侧重点,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点的引导,科学选择和设计习题,提高复习效率和阅读能力,最后,还要注重初高中物理内容的衔接。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对于提升学生复习效率和质量有积极影响。
周永明[9](2006)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一学期新教程配套的新教材的教学实施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反思在实施课程改革后,为适应新课标的目标中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徐柏万[10](1989)在《“转化法”与初中生的能力培养》文中提出 动与静,抽象与具体,相等与不等,已知数与未知数,等等,它们都相对而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当我们侧重于其中一方面思考问题而难以解决时,不妨研究它的对立面,抓住共性,大胆转化,往往可取得突被性的进展,这就是转化的思维方法。转化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试举几例说明之。一、“已知”与“未知”的转化例1 解方程x3+(1+21/2)x2-2=0。
二、“转化法”与初中生的能力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化法”与初中生的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技能训练改善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同伴关系 |
2.2 社会技能 |
2.3 社会技能训练与同伴关系的联系 |
3 研究总体设计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假设 |
4 研究一: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同伴关系分布的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工具 |
4.3 施测程序以及数据收集 |
4.4 研究结果 |
5 研究二:同伴关系不良初中生的社会技能干预 |
5.1 团体辅导的干预方案 |
5.2 干预过程前测后测以及量化结果分析 |
5.3 质性评估 |
6 综合讨论 |
6.1 自我知觉、抑郁情绪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
6.2 社会技能干预对不良同伴关系的改善 |
7 研究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7.4 教育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主要概念界定 |
2.1 数学思想 |
2.2 数学方法 |
2.3 数学思想方法 |
2.4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
3. 研究综述 |
3.1 关于数形结合的文献横向总体概览 |
3.2 关于数形结合的文献纵向具体分析 |
3.3 文献评价与思考 |
4.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人教版必修A中的体现 |
4.1 必修1中的体现 |
4.2 必修2中的体现 |
4.3 必修3中的体现 |
4.4 必修4中的体现 |
4.5 必修5中的体现 |
5. 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工具 |
5.3 研究方法 |
5.4 研究过程 |
6.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
6.1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理念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6.2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了解与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6.3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应用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6.4 访谈结果的综述与分析 |
6.5 教学中普遍情况案例分析 |
7. 研究总结与建议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思考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3)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章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
一、时代背景 |
二、理论背景 |
三、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现状及总体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现状 |
一、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理论基础 |
二、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三章 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理论模型构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假说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设计 |
第二节 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实验研究 |
一、研究设计 |
二、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研究问卷的编制 |
三、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实验研究 |
四、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模型验证 |
第四章 结果讨论及结论 |
第一节 结果讨论 |
一、对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测试问卷分析的结果讨论 |
二、对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模型验证分析的结果讨论 |
第二节 结论 |
一、编制的思维过程修订问卷相对简便、可靠、有效 |
二、绘制流程图思维过程结构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 |
三、影响绘制流程图思维过程因素的结论 |
四、小结 |
第三节 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
一、对瞬时记忆进行组块化 |
二、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
三、锻炼学生信息贮存与提取的能力 |
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
五、引导学生逐步协调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六、提高学生的监控和调节能力 |
第四节 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
一、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结构模型的划分过程 |
二、问卷维度试题进一步修订问题 |
三、流程图绘制方式上的问题 |
四、问卷的项目题设计及实施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预测试卷 |
附录二: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预测修订后试卷 |
致谢 |
(4)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的思路 |
1.5.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教学 |
2.1.2 智能手机辅助教学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学习理论 |
2.2.2 视听教育理论 |
2.2.3 初中生心理特征 |
2.2.4 初中物理课程特点 |
第3章 使用手机辅助教学案例 |
3.1 教学内容分析 |
3.2 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
3.3 教学案例及分析 |
3.3.1 《声音是什么》之声能 |
3.3.2 《乐音的特性》之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3.3.3 《乐音的特性》之音调 |
3.3.4 《乐音的特性》之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
3.3.5 《乐音的特性》之音色 |
3.3.6 《噪声及其控制》之声强级 |
3.3.7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之可听声的范围 |
3.3.8 《综合实践活动》之比较隔声性能的差异 |
第4章 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结果 |
4.1 实验研究结果 |
4.2 教师和学生访谈 |
4.2.1 学生访谈的结果 |
4.2.2 教师访谈结果 |
4.3 课堂观察结果 |
第5章 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优点与原则 |
5.1 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优点 |
5.2 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原则 |
第6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
6.1 研究反思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声现象》课堂小测 |
致谢 |
(5)高中数学化归思想及其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化归思想的理论概述 |
3.1 化归思想的含义 |
3.2 化归思想的特点 |
3.3 化归的一般原则 |
3.4 化归的基本途径 |
3.5 高中数学中化归思想方法的基本类型 |
第四章 高中数学中化归思想的教学研究 |
4.1 高中数学中化归思想教学的理论基础 |
4.1.1 以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为指导 |
4.1.2 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导 |
4.1.3 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 |
4.2 高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教学策略 |
4.2.1 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化归思想 |
4.2.2 教学过程中注重夯实基础、完善知识结构 |
4.2.3 培养化归意识,提高转化能力 |
4.2.4 注重化归的一般方法的渗透 |
第五章 高中数学中化归思想教学的案例研究 |
5.1 习题教学中化归思想的案例研究 |
5.2 新知识讲授中化归思想的案例研究 |
5.2.1 几何概型的案例研究 |
5.2.2 二面角的案例研究 |
第六章 高中数学中化归思想渗透的实验研究 |
6.1 研究对象 |
6.2 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实验的不足之处 |
7.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目的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对初中物理“浮力”单元课标和教材的研究 |
2.1 对“浮力”单元课程标准的研究 |
2.2 对“浮力”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 |
2.3 结论 |
第三章 初中八年级物理“浮力”前概念调查 |
3.1 调查的设计 |
3.2 调查的实施 |
3.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3.4 调查的结论 |
第四章 初中九年级学生“浮力”知识学后情况的调查 |
4.1 调查的设计 |
4.2 调查的实施 |
4.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4.3.1 数据统计 |
4.3.2 各知识点分析 |
4.4 调查的结论 |
第五章 初中物理教师《浮力》单元教学现状调查 |
5.1 调查的设计 |
5.2 调查的实施 |
5.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5.3.1 数据统计结果 |
5.3.2 各维度分析 |
5.4 调查的结论与思考 |
第六章 突破浮力教学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
6.1 对浮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
6.1.1 关于“一切浸在液体中物体,都会受到浮力” |
6.1.2 关于“浸在水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水的浮力” |
6.2 突破阿基米德教学难点的策略 |
6.2.1 关于探究浮力和液体密度、排液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 |
6.2.2 运用程序式教学法进行定量探究 |
6.2.3 有效巩固、促进对阿基米德的理解 |
6.3 突破浮沉条件的策略 |
6.3.1 运用物理实验有效干预学生前概念 |
6.3.2 教师自制教具突破教学瓶颈 |
6.3.3 提供多种变式,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稳固知识结构 |
6.3.4 运用家庭实验的独特教育功能 |
6.4 重视典型题型,培养物理思维方法 |
6.4.1 运用变式教学,循序渐进地解剖难点 |
6.4.2 总结解题方法,开拓学生思维 |
6.4.3 重视图像教学,促进三类知识的结合 |
第七章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实践 |
7.1 实践研究 |
7.1.1 研究目的 |
7.1.2 实验对象 |
7.1.3 实验条件及控制 |
7.1.4 后测数据统计分析及结果 |
7.2 教学示例—阿基米德原理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反思 |
8.1 研究结论 |
8.2 反思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以宁夏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基础 |
2.3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整合 |
第三章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现状 |
3.1 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
3.2 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
3.3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
3.3.1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现状 |
3.3.2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状况 |
第四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
4.1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内涵 |
4.2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步骤 |
4.3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
第五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案例 |
5.1 教学案例的实施 |
5.1.1 案例一:力的分解 |
5.1.2 案例二:电和热 |
5.2 调查问卷评价 |
5.2.1 学生混合式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
5.2.2 教师问卷及统计分析 |
5.2.3 学生问卷及统计分析 |
5.3 教学反思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8)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研究 ——以南通市东南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学案导学指导下的物理复习课 |
1.3.2 基于概念图的物理复习课 |
1.3.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复习课 |
1.3.4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物理复习课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复习策略相关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教学最优理论 |
2.3 有效教学理论 |
2.4 信息加工理论 |
2.5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第3章 东南中学的初三物理复习现状分析 |
3.1 近五年南通市物理中考分析 |
3.1.1 南通市物理中考大纲 |
3.1.2 南通市物理中考的特点 |
3.2 学生的物理复习状况分析 |
3.2.1 物理复习心态 |
3.2.2 物理复习方法 |
3.2.3 物理复习习惯 |
3.3 教师的物理复习教学状况分析 |
3.3.1 物理复习策略的指导 |
3.3.2 物理复习框架的建构 |
3.3.3 物理复习重点的把握 |
3.4 目前初三物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东南中学中考物理复习的策略 |
4.1 利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 |
4.1.1 知识内容的整体建构 |
4.1.2 重点内容的建构与整理 |
4.2 加强知识点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
4.2.1 第一阶段主抓基础知识复习引导 |
4.2.2 第二阶段主抓专题训练及测试 |
4.2.3 第三阶段主抓重难点训练及综合模拟测试 |
4.3 科学选择和设计习题,提高复习效率和阅读能力 |
4.3.1 科学设计习题内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
4.3.2 科学选择习题内容,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
第5章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的具体实施 |
5.1 样本选择 |
5.2 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
5.2.1 教学设计 |
5.2.2 实施过程 |
5.3 注意事项 |
第6章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的实施效果与展望 |
6.1 学生物理学习成绩对比 |
6.2 学生物理复习效率对比 |
6.3 学生物理复习综合表现 |
6.3.1 物理复习的主动性 |
6.3.2 物理复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
6.3.3 物理复习策略的应用情况 |
6.4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的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
2.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
4. 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 |
四、“转化法”与初中生的能力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技能训练改善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D]. 王馨婉. 广州大学, 2019(01)
- [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研究[D]. 姜秋亚.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3]初中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流程图思维过程的实验研究[D]. 韩立娟.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3)
- [4]手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为例[D]. 贡玉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5]高中数学化归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 纪宁宁.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6]初中物理“浮力”单元教学研究[D]. 刘建娟. 苏州大学, 2016(01)
- [7]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以宁夏X中学为例[D]. 吴丹. 宁夏大学, 2016(02)
- [8]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研究 ——以南通市东南中学为例[D]. 季秋霞. 苏州大学, 2018(04)
- [9]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反思[J]. 周永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S1)
- [10]“转化法”与初中生的能力培养[J]. 徐柏万. 中学教研, 19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