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olya模型的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焦凯[1](2021)在《基于核酸构象调控的生物电路》文中研究指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由DNA转录为RNA最终翻译为蛋白质,从而支撑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同时,遗传信息的异常传递也会造成多种疾病。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由多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调控,例如,负载遗传信息的基因组核酸序列可经由蛋白质凝缩为染色质,而染色质在相关蛋白的调控下产生拓扑重构,从而调控对应基因的转录活性;一些非编码RNA,如miRNA,可以以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的形式在转录后水平上抑制mRNA的翻译活性。基于对天然遗传信息调控机制的理解,工程化组装生物分子构建的人工生物电路近年来发展的如火如荼,其在生物制造、计算及治疗中有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人工生物电路体系中缺少功能精确可控的通用模块。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DNA纳米结构的构成基础。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得DNA纳米结构具有精确的可编程能力和响应性的构象转换能力。因此,可将DNA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结合在一起,利用可精确调控构象的核酸自组装结构开发通用模块,实现对人工生物电路的精确调控。本文将主要介绍两种利用DNA纳米结构构建的通用模块:基于DNA构象调控的基因转录开关;及基于DNA构象调控的微小RNA捕获与肿瘤抑制。具体内容如下:(1)将包含T7启动子序列和Spinach编码序列的线性DNA与其他抑制链自组装为TO-DNA,并通过输入链序列特异性的调控其转录活性。TO-DNA的转录活性高度依赖于T7启动子的拓扑结构(完整平直的双链结构),因此,通过输入钥匙链调整TO-DNA上T7启动子的拓扑结构,进而实现对其转录活性的序列特异性调控。同时,基于该转录开关我们实现了布尔逻辑门运算、多个TO-DNA间的次序性级联调控及基于同一TO-DNA同一种启动子的多基因正交性调控。最后,我们利用TO-DNA实现了活细菌中的生物计算。总之,TO-DNA的成功构建为形状特异性基因载体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时也丰富了合成生物学的工作元件,有望在生物制造、智能诊疗中有更广泛的应用。(2)利用含polyA序列和anti-miRNA序列的二嵌段DNA与纳米金球自组装构建了具有polyA长度编程的侧向间隔的球型核酸(polyA-SNA)。我们发现polyA的长度可以程序性调控polyA-SNAs表面anti-miRNA链间的侧向间隔。侧向间隔的大小会影响polyA-SNA与靶标结合时的位阻,进而影响其捕获效率。PolyA-SNA侧向间隔的可调性可支持其优化出相较于传统密修饰SNA更有利于靶标捕获的构象,同时又保证拥有与传统SNA相当的高效细胞摄取。随后我们验证了polyA-SNAs在细胞内对原癌miRNA的捕获及抗癌基因表达的拯救,基于此我们实现了对小鼠皮下瘤的生长抑制。综上所述,我们利用DNA纳米结构的构象可编程性及其信息负载能力,构建了基于核酸纳米结构构象调控的精确人工生物电路元件。提出了外源功能性核酸构象设计的新方法,同时也为合成生物学提供新的工作元件。
吴琪燕[2](2021)在《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综合题作为初中阶段解题学习和解题教学的重难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考试中具有区分和选拔学生的功能。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由于数学综合题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的解题情况并不理想,因此,研究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学习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波利亚解题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借助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首先,测试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解答情况,调查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其次,根据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并将该表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教学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两个结论:(1)初中生对解答数学综合题的动机信念较强,但解题情况不理想。在综合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拟定计划环节制定不出解题方案,实施计划环节不善于监控解答状态,回顾环节不进行解题反思。(2)使用“怎样解题表”的提示语,对解题过程进行表述有助于学生解题,但是对七年级学生的作用并不显着。鉴于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本文提出“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用此表设计出一个教学案例。并给出三条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建议:把握课标,研读教材,夯实基础;立足学情,合理构建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将波利亚解题理论融入教学中。希望这项研究能为一线教师综合题的教学提供参考,另外,将波利亚解题理论应用到初中数学综合题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应用。
于珊[3](2020)在《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错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是教育者了解和帮助学生的主要依据,价值可见一斑。通过实习期间的课堂观察和分析作业,确定了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错误这一主题;通过文献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问题和框架;接着选择了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在对《课标》、教材、期末试卷以及教辅等进行研读的基础上,编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测试卷》。在了解学生解题现状的基础上,逐题对错误类型进行了分析,结合测试卷表现及访谈结果又进一步揭示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教学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根据测试卷表现,依据成绩分布、得分情况、“未作答率”、“错误作答率”、“错误率”、解题环节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从成绩分布看,学生题目间表现差异较大;从得分情况看,学生“和倍问题”平均分最高,“气温问题”平均分最低;从“未作答率”看,“归一问题”未作答率最高,“和倍问题”未作答率最低;从“错误作答率”看,除“相遇问题”外,其余类型问题的完全错答率均高于不完全错答率;从“错误率”看,“气温问题”错误率最高,“和倍问题”错误率最低;从解题环节看,学生“理解问题环节”错误占比最高,此环节更易出现错误。其次,借助Newman错误分析框架对学生的具体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会出现信息理解错误、信息筛选错误、语言转译错误、模型识别错误、模型转化错误、解题操作错误等七种错误。在此基础上,分别归纳出相遇问题、归一问题、和倍问题、租船问题、气温问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错误类型。再次,根据学生解题表现及访谈结果总结了各类错误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学生由于题目表征方式单一等产生信息理解错误;由于提取题目有效信息的经验积累不足等产生信息筛选错误;由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不深刻等产生语言转译错误;由于解题模型分类不当等产生模型识别错误;由于缺乏相应策略性知识等产生模型转化错误;由于解题监控意识薄弱等产生解题操作错误;由于不正确解题观念等产生解题规范错误。最后,结合研究发现及教学实际,尝试提出几条教学建议,充实了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韩明月[4](2020)在《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高中立体几何解题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解题是数学的核心,解题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波利亚解题思想为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但调查发现学生往往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将波利亚解题思想与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相结合,对立体几何的教学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调查研究法、实验法与统计分析法等方法,以波利亚解题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波利亚解题思想与立体几何教学的成果,对某中学的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目前立体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波利亚解题模型下的两个典型立体几何教学案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某中学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1)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主动性不够;(2)学生审题不够仔细,欠缺数学语言表达与转化的能力;(3)多数学生解决完立体几何题后,没有题后反思的习惯;(4)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深入分析波利亚解题思想与立体几何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两个波利亚解题模型下的立体几何教学案例。通过教学实验及访谈统计分析得到:(1)该教学模式注重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测试成绩普遍提高;(2)利用波利亚解题模型可使解题思路清晰,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与规律;(3)波利亚解题模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4)该教学模式强调题后反思,形成了解题中的四步闭环,使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论文针对统计分析的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注重启发式教学,加强对立体几何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教学;(2)加强解题训练的规范与数学语言的转化;(3)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4)教学时重视对学生进行闭环思维的培养。
董佳渝[5](2020)在《波利亚解题表的应用对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我监控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自我监控能力是高中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者具备高水平的自我监控能力。波利亚解题表搭建了一个全面的元认知结构,因此波利亚解题表的应用对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波利亚解题表的应用对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对哪类高中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最有影响。本文借助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方法研究波利亚解题表的应用对高中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波利亚解题表和自我监控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理论研究,形成论文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中生的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现状。最后,通过实验法探究波利亚解题表的应用的对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一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现状以及波利亚解题表对元认知结构的影响提出研究问题:波利亚解题表对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二是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框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综述。一是关于波利亚解题表的研究,主要介绍了波利亚解题表的提出、波利亚解题表与元认知之间的研究、波利亚解题表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是有关自我监控的研究,重点梳理了自我监控能力概念、结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相关研究。三是研究述评,分析已有关于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四是对本文使用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所谓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验、管理、调节、评价的过程。五是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元认知理论、认知建构主义、林崇德思维结构理论。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设计。作者与一线教师共同编制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量表以及在实验中供学习者使用的波利亚解题表学案。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自我监控能力问卷调查,在实验组进行波利亚解题表应用的实验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是数据分析的过程。借助Excel、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配对T检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第五部分,主要是结论与建议。一是高中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水平较高,大部分(62.62%)学生处于水平三。其中,计划、管理和调节水平较高,但是检验和评价的水平较低。二是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后测(3.272)较前测(3.048)有显着性差异。其中,计划、管理、检验三个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三是经波利亚解题练习后,学优生后测(3.191)较前测(3.069)无显着性差异。其中,计划维度后测较前测存在显着提升;中等生后测(3.431)较前测(3.147)有显着性差异。其中,计划、管理、检验维度三个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学困生后测(3.142)较前测(2.899)有显着性差异。其中,管理、检验、评价三个维度存在显着性提升。四是分别针对三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
王俊元[6](2020)在《几类可修系统的最优维修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系统的维修建模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研究的系统主要分为单部件系统,两部件系统和多部件系统。可修模型的最优替换策略主要有基于系统的工作时间或系统的失效次数的单变量策略以及基于工作时间和失效次数的二元策略。系统的退化过程一般用几何过程描述,即用几何过程描述系统的连续工作时间和修理时间。本文引入扩展的几何过程描述系统连续的工作时间和修理时间,克服了几何过程的严格单调的缺点。考虑了修理工在系统工作期间有其它工作,增加系统收益。传统的模型仅考虑基于系统失效后的修理,本文考虑了不可修复的灾难性失效,将可修复性失效推广到两类失效,还考虑了预防性修理。研究了单部件系统、两部件系统和串联(并联)系统,利用更新过程理论建立了以下五种可修理模型,并给出了最优维修策略。1.建立了有预防性修理的单部件系统。当系统工作到时刻T,系统被预防性的修理。当系统失效后,系统被失效修理。部件预防性修理时间和失效后的修理时间是扩展的几何过程,基于部件的失效次数N和预防性修理时间阈值T,推导系统的平均成本率函数C(T,N)。理论上证明了使平均成本率函数取最小的最优二元替换策略的存在唯一性。数值例子验证了理论分析,并对系统的参数做了敏感性分析。2.有修理工的单部件系统。部件工作时修理工完成其它工作增加系统的收益。部件的工作时间和修理时间是扩展的几何过程。分别推导了系统在发生第Ⅰ类失效和发生两类失效(第Ⅰ类和第Ⅱ类)时系统的平均成本率函数,研究了系统的最优替换策略,对参数做了敏感性分析。3.提出了一个新的两部件系统修理模型,该系统具有两种故障类型(第Ⅰ类和第Ⅱ类)。部件2有随机失效,系统在第Ⅰ类故障后进行维修。系统在第N次第Ⅰ类故障或部件2总累积损伤水平超过Z但是小于l时进行预防性更换,在首次第Ⅱ类故障或部件2累积损伤水平超过l时进行纠正性更换。用扩展的几何过程描述连续的工作时间和修理时间。当系统工作时,修理工有多个休假。分析了系统的平均成本率函数,设计了一种求解最优替换策略的交替优化算法,并对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4.两部件的冷贮备系统。部件1的工作时间是递减的几何过程,修理时间是常数。部件2的失效次数是广义的Polya过程,部件2失效后依广义的Polya过程修理。部件1有优先使用权。基于部件1的失效次数,推导了系统的平均成本率函数。理论上证明了最优替换策略的存在唯一性。分析了系统参数的敏感性。5.研究了串联(并联)系统扩展的预防性替换模型。串联(并联)系统有两类失效(第Ⅰ类和第Ⅱ类)。当发生第Ⅰ类失效后被最小修理,当发生第Ⅱ类失效后系统被替换。串联(并联)系统在时刻T或随机工作时间处被预防性替换,在第Ⅱ类失效后被纠正性替换。研究了串联(并联)系统的先预防性替换模型和后预防性替换模型。分别得到了这两种情况下串联(并联)系统的平均成本率函数。最小化系统的平均成本率函数理论上得到了系统的最优替换时间。数值实例例证了我们的理论结果。
赵为华,王玲,张日权[7](2019)在《多元比例响应数据的贝叶斯推断及其应用》文中认为多元比例响应数据具有有界性、归一性以及分量取值稀疏性等特点。本文在多项分布拟似然框架下基于贝叶斯方法研究多元比例数据的估计及其推断问题。通过引入Polya-Gamma分布的潜在变量,得到了易于后验抽样的Gibbs抽样算法。新方法具有估计稳健性、计算量小、推断效率高等特点,且不需要事先对响应数据作近似或变换。大量的数值模拟分析和两个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杨超[8](2019)在《基于波利亚解题法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近十年理科数学全国乙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解题教学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离不开的一部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是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的着作《怎样解题》英文版在1944年问世,《怎样解题》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我国的数学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波利亚解题表无论是在元认知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教育部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并在2016年明确了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以及十八个基本要点,数学核心素养和解题教学的联系已经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在知网中搜索“数学核心素养”和“解题”,共搜索到论文71篇,发表时间是在2016到2019年。在这71篇文献中,作者大多是在职的高中教师。这说明了高中教师迫切的需要具体的方法,在解题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理论“落地”。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波利亚解题表是解题领域的经典成果。在职教师对于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迫切。以上三点使得数学核心素养和波利亚解题表的结合颇有研究价值。本文第一章对波利亚解题表和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波利亚解题表中的主要思想、目的、表中的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对表中的部分问题联系了相应的例子,从近十年高考题中选出部分题目用波利亚解题表建议予以展示分析。根据分析,数学抽象素养和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主要在理解题目阶段,数学分析和直观想象素养主要在回顾阶段,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主要在拟定计划阶段,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主要在拟定方案和执行方案阶段。第三章利用调查问卷了解高中生的解题现状,了解现如今大部分高中生的解题习惯和解题过程与波利亚解题表的吻合程度。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波利亚解题表四个阶段,学生应注意将题目信息分类、数形结合、注重原有知识基础等。第四章利用两名学生的寒假时间,对两名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从而验证第二章和第三章波根据利亚解题理论所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是否有借鉴意义,并且发现实施过程中学生因接触信息量过大,导致课后遗忘较快,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督促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第五章根据前四章的分析结果和波利亚解题表的思想,对前四章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整理,并将解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理解题目阶段,应注重学生知识基础,强调信息分类和数形结合。在拟定方案阶段,应强调原有知识水平,注重启发诱导。在执行方案阶段应强调逻辑严密,明确未知量。在回顾阶段,应当探寻多种解法,推广变形题目,绘制知识框架。第六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发现不足,思考下一步研究计划。
陈巧菊[9](2019)在《时空计数数据的空间模型分析及其在龙卷风次数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数据类型为具有时空属性的计数数据,以美国1967-2016年和中国2004-2015年的龙卷风年频次为例。首先,对龙卷风年频次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数据表明空间相关性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不完全与空间距离成反比;度量全局自相关性的Moran’s I指数表明,龙卷风的发生具有集聚和分散特征。其次,以美国栅格划分下的龙卷风年频次为例,在考虑该数据空间相关性和过离散特征的前提下,借助层次贝叶斯的思想,分别假设不同栅格的龙卷风年频次的分布为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或者Polya分布,假设分布的参数均是随机的,以考虑来自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和空间相关性特征,建立贝叶斯层次模型,由MCMC方法估计后验参数;将估计得到的后验参数和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做比较,结果表明后验参数依然保留了空间相关性,仿真数据表现出与实际变量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特征和过离散特征的前提下建立的贝叶斯层次模型是有效的;其中负二项分布的表现最优,证明其更适合具有过离散特征的离散数据。最后,介绍了一阶整值自回归模型INAR(1),对多变量对应的INAR(1)模型的相关性质进行了阐述和证明;分别对取非负整值数据的单变量、独立双变量和相关双变量假设了几种不同分布的INAR(1)模型,并做了相关的模拟分析,参数估计及优化方法采用了条件极大似然法和牛顿迭代法。其中相关双变量的INAR(1)模型,假设了新息项服从二维离散分布;以及假设新息服从某种离散分布,而新息的参数又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协方差矩阵是空间距离的函数,以考虑数据的空间相关性特征。模拟分析证明,参数估计收敛,且模拟结果良好,模型假设合理。
陈诚[10](2019)在《高一学生平面向量解题能力培养教学实践》文中提出高中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题,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教学的成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笔者实习学校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理论为指导,进行平面向量解题教学的调研和实践,旨在为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理论,据此建构平面向量解题的常用模式,探寻平面向量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深入学校进行调研,通过试卷测评、访谈、个案分析、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平面向量解题能力现状及背后原因。结合调研结果和前人的研究,在高一年级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生成和数学思维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学生要尽可能多的去挖掘现有的学习材料,将解题视为研究,解题前分析其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解题后,要做出回顾,研究更多的解法,改变条件,将问题进行推广应用。我们要透过少量精选题的研究,采用合适的教学法,达到贯通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目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及学习的成效。
二、Polya模型的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lya模型的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核酸构象调控的生物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生物电路的调控 |
1.1.1 遗传信息的传递 |
1.1.2 自然界中遗传信息的调控 |
1.1.3 人工的生物电路调控与应用 |
1.2 核酸纳米结构 |
1.2.1 DNA纳米结构的发展 |
1.2.2 RNA纳米结构的发展 |
1.2.3 动态DNA纳米结构及其相关应用 |
1.3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章 基于DNA构象调控的基因转录开关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2.2 实验步骤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TO-DNA纳米结构的设计 |
2.3.2 TO-DNA纳米结构的表征 |
2.3.3 TO-DNA的转录活性依赖启动子区域拓扑结构 |
2.3.4 TO-DNA的拓扑结构受输入链调控 |
2.3.5 TO-DNA的转录活性受输入链调控 |
2.3.6 TO-DNA的转录活性通过布尔逻辑门运算调控 |
2.3.7 TO-DNA的转录活性可实现级联调控 |
2.3.8 TO-DNA上多个基因的转录活性可实现正交调控 |
2.3.9 TO-DNA的转录活性在活细菌中可调控 |
2.4 结论 |
第3章 基于DNA构象调控的微小RNA捕获与肿瘤抑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3.2.2 实验步骤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olyA-SNA的设计 |
3.3.2 polyA-SNA的TEM表征 |
3.3.3 polyA长度调控polyA-SNA表面DNA构象 |
3.3.4 polyA-SNA的miRNA捕获效率依赖反义miRNAs的构象 |
3.3.5 polyA-SNAs捕获有位阻的miRNA仿生物 |
3.3.6 polyA-SNAs可在细胞内捕获miRNA |
3.3.7 polyA-SNAs可拯救被miRNA抑制的基因表达 |
3.3.8 polyA-SNA用于抑制小鼠肿瘤 |
3.4 结论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
2.2 文献综述 |
2.2.1 数学综合题的研究现状 |
2.2.2 波利亚解题理论的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第3章 教材分析和理论基础 |
3.1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材分析 |
3.1.1 初中数学综合题的课程标准和要求 |
3.1.2 从教材习题到综合题试题的演变 |
3.1.3 初中数学综合题分类 |
3.1.4 小结 |
3.2 理论基础 |
3.2.1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介绍 |
3.2.2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心理学探析 |
3.2.3 波利亚解题思想探析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法 |
4.2.2 测验法 |
4.2.3 问卷调查法 |
4.3 研究对象的选取 |
4.4 研究工具的设计 |
4.4.1 测试卷设计 |
4.4.2 调查问卷设计 |
4.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4.5.1 数据的收集 |
4.5.2 数据的整理 |
4.6 研究伦理 |
第5章 初中生综合题测查结果分析 |
5.1 测试卷测查分析 |
5.1.1 初中数学综合题解答情况描述性结果 |
5.1.2 初中数学综合题解答情况差异性分析 |
5.1.3 解题四个步骤的表述情况分析 |
5.1.4 波利亚解题理论对初中生数学综合题解答的影响分析 |
5.1.5 小结 |
5.2 问卷结果分析 |
5.2.1 学生对数学综合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5.2.2 学生对解答数学综合题的影响因素认知分析 |
5.2.3 学生对数学综合题的学习方式分析 |
5.2.4 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四个步骤情况分析 |
5.2.5 小结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综合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
6.1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的提出 |
6.1.1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内容 |
6.1.2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内容 |
6.2“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的教学设计案例 |
6.3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建议 |
6.3.1 把握课标,研读教材,夯实基础 |
6.3.2 立足学情,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
6.3.3 潜移默化,将波利亚解题理论融入教学中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的反思 |
7.4 研究展望 |
7.5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综合题测试卷(无提示语) |
附录B 初中生综合题测试卷(有提示语) |
附录C 初中生数学综合题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错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2 文献综述 |
2.1 数学问题解决的文献综述 |
2.2 数学解题错误的文献综述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思路 |
3.3 研究框架 |
4 研究实施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工具 |
5.测试结果与分析 |
5.1 学生测试卷的答题情形分析 |
5.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错误类型分析 |
5.3 学生的不同类型错误产生原因分析 |
6 启示 |
6.1 对教学的启示 |
6.2 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测试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致谢 |
(4)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高中立体几何解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2.1.2 波利亚及其“怎样解题表” |
2.1.3 对波利亚解题思想的剖析 |
2.2 文献综述 |
2.2.1 波利亚解题思想的相关研究 |
2.2.2 立体几何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3 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
3.1 调查的目的 |
3.2 调查的方法 |
3.3 调查的过程 |
3.4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3.4.1 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习惯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
3.4.2 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兴趣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
3.4.3 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习惯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
3.4.4 高中生解题后的心理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
3.4.5 教师在立体几何教学方式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
3.5 小结 |
4 波利亚解题思想在立体几何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
4.1 波利亚解题思想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4.1.1 波利亚解题思想的特点 |
4.1.2 高中立体几何的特点 |
4.2 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解题模型 |
4.3 波利亚解题模型中的解题策略 |
4.3.1 理解题目 |
4.3.2 拟定方案 |
4.3.3 执行方案 |
4.3.4 回顾 |
4.4 波利亚解题模型在立体几何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4.4.1 教学实例的选取 |
4.4.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新授课教学实例 |
4.4.3 平面与平面垂直习题课教学实例 |
4.5 小结 |
5 波利亚解题思想在立体几何解题教学应用的效果统计分析 |
5.1 波利亚解题教学模式下的立体几何教学实验 |
5.1.1 实验的目的 |
5.1.2 实验的对象 |
5.1.3 实验的工具 |
5.1.4 实验的过程 |
5.1.5 实验的结果分析 |
5.2 波利亚解题模型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访谈与分析 |
5.2.1 访谈的目的 |
5.2.2 访谈的对象 |
5.2.3 访谈的模式与内容 |
5.2.4 访谈的结果分析 |
5.3 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立体几何解题教学的具体建议 |
6.2.1 对教师的建议 |
6.2.2 对学生的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不足 |
6.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波利亚“怎样解题表” |
附录 B 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C 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测试题 |
致谢 |
(5)波利亚解题表的应用对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波利亚解题表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自我监控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六节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四章 波利亚解题表对高中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 |
第一节 高中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表现 |
第二节 高中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前后测结果与讨论 |
第三节 三类高中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前后测结果与讨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高中生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表现 |
第二节 波利亚解题表练习对高中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 |
第三节 波利亚解题表练习对三类高中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 |
第四节 研究建议 |
第五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6)几类可修系统的最优维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维修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单部件系统 |
1.2.2 两部件系统 |
1.2.3 多部件系统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常见的几个分布 |
1.4.2 扩展的几何过程、更新回报定理、广义的Polya过程 |
1.4.3 经典的维修模型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可预防性维修下的单部件系统 |
2.1 模型假设 |
2.2 (T,N)策略下系统的平均成本率函数 |
2.3 最优替换策略(T*,N*)的求解 |
2.4 数值算例 |
2.4.1 最优替换策略 |
2.4.2 模型对比 |
2.4.3 系统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修理工有假期的单部件系统 |
3.1 模型假设 |
3.2 策略N下系统的平均成本率函数 |
3.3 模型推广 |
3.3.1 有两类失效的单部件系统的研究背景 |
3.3.2 模型假设和成本率函数 |
3.3.3 最优替换策略的求解 |
3.4 数值算例 |
3.4.1 模型比较 |
3.4.2 最优替换策略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有累积损伤的两部件系统 |
4.1 模型假设 |
4.2 模型分析 |
4.2.1 (N,Z)策略下系统的成本率函数 |
4.2.2 特殊例子 |
4.3 最优替换策略(N*,Z*)的求解算法 |
4.4 数值算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两部件冷储备系统 |
5.1 研究背景和实例 |
5.2 模型假设 |
5.3 成本率函数和最优的替换策略N* |
5.3.1 系统的成本率函数 |
5.3.2 最优替换策略N*的求解 |
5.4 数值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的扩展的年龄替换模型 |
6.1 研究背景 |
6.2 先预防性替换模型 |
6.2.1 串联系统 |
6.2.2 并联系统 |
6.3 后预防性替换模型 |
6.3.1 串联系统 |
6.3.2 并联系统 |
6.3.3 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的失效率函数 |
6.4 数值实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第八章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多元比例响应数据的贝叶斯推断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元比例响应数据的拟似然估计 |
2 多元比例数据的贝叶斯推断 |
2.1 后验Gibbs抽样 |
2.2 平均边际效应 |
3 模拟研究 |
3.1 模拟一 |
3.2 模拟二 |
3.3 模拟三 |
4 实例数据分析 |
4.1 北极湖数据分析 |
4.2 金融资产组合投资数据 |
5 总结 |
(8)基于波利亚解题法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近十年理科数学全国乙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1.2.2 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1.2.3 波利亚解题表研究现状 |
1.2.4 数学核心素养与波利亚解题表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波利亚解题表 |
2.1 波利亚解题表简介 |
2.1.1 波利亚解题表主要思想 |
2.1.2 波利亚解题表的目的 |
2.1.3 波利亚解题表详解 |
2.2 波利亚解题表在近十年高考题中的应用 |
2.3 波利亚解题表应用启示 |
第三章 高中生解题现状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4 数据的处理分析 |
第四章 个案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方案 |
4.4 研究过程 |
4.4.1 研究过程的实施 |
4.4.2 研究记录 |
4.4.3 学生部分成果展示 |
第五章 解题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
5.1 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解题的关系 |
5.2 理解题目,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
5.2.1 注重知识基础,强调转化意识 |
5.2.2 信息分类,理清题目脉络 |
5.2.3 数形结合,抽象题目信息 |
5.3 拟定方案阶段 |
5.3.1 重视原有水平,建构数学核心素养 |
5.3.2 启发诱导,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
5.4 执行方案阶段 |
5.4.1 整体逻辑严密,培养逻辑运算素养 |
5.4.2 明确未知量,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
5.5 回顾阶段 |
5.5.1 发散思维,培养多种数学核心素养 |
5.5.2 总结推广,巩固数学核心素养体系 |
5.5.3 绘制知识框架,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
附录B 高中生解题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C 波利亚解题表 |
附录D 波利亚解题表简化版 |
(9)时空计数数据的空间模型分析及其在龙卷风次数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创新 |
1.3.1 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2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
2.1 时空关联性 |
2.1.1 时空相关性分析 |
2.1.2 时空自相关性分析 |
2.2 贝叶斯层次模型 |
2.2.1 贝叶斯思想 |
2.2.2 贝叶斯层次模型 |
2.3 基于M-H算法的后验参数估计 |
2.4 数据的散度分析 |
2.5 一阶整值自回归模型INAR(1) |
2.5.1 理论基础 |
2.5.2 INAR(1)模型的相关性质推断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龙卷风的空间关联性分析及其贝叶斯空间模型 |
3.1 数据来源 |
3.2 龙卷风的空间分布特征 |
3.3 龙卷风的空间关联性分析 |
3.3.1 基于Pearson系数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
3.3.2 基于Moran's I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3.4 龙卷风年频次的空间概率模型 |
3.4.1 描述性分析 |
3.4.2 贝叶斯层次模型 |
3.5 结果分析 |
3.5.1 后验参数结果分析 |
3.5.2 模拟值与真实值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INAR(1)模型的模拟分析 |
4.1 模型假设 |
4.1.1 单变量的INAR(1) |
4.1.2 独立双变量的INAR(1) |
4.1.3 相关双变量的INAR(1) |
4.2 参数估计 |
4.2.1 单变量的INAR(1) |
4.2.2 独立双变量的INAR(1) |
4.2.3 相关双变量的INAR(1) |
4.3 模拟分析 |
4.3.1 单变量的INAR(1) |
4.3.2 独立双变量的INAR(1) |
4.3.3 相关双变量的INAR(1) |
本章小结 |
总结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高一学生平面向量解题能力培养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数学学习的特点 |
1.1.2 现代社会对数学学习的要求 |
1.1.3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4 中学数学解题教学面临的困境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1.2.1 数学解题理论研究现状 |
1.2.2 高中平面向量教学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数学问题及其组成 |
2.1.2 数学解题 |
2.1.3 数学解题能力 |
2.2 数学解题模式 |
2.2.1 笛卡尔的万能方法 |
2.2.2 Polya的解题历程 |
2.2.3 徐利治的数学方法论 |
2.3 文献研究小结 |
3. 平面向量解题研究 |
3.1 平面向量解题基本知识 |
3.2 平面向量解题一般方法 |
3.2.1 几何法 |
3.2.2 基底法 |
3.2.3 坐标法 |
3.3 平面向量解题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3.3.1 数形结合的思想 |
3.3.2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
3.3.3 数学建模的思想 |
4. 平面向量解题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
4.1 调查研究的设计 |
4.1.1 测试卷的编制 |
4.1.2 调查对象 |
4.1.3 个案分析 |
4.1.4 教师访谈 |
4.2 调查研究的实施 |
4.3 测评结果统计分析 |
4.3.1 学生整体成绩分布统计 |
4.3.2 各题答题情况统计分析 |
4.4 调查研究的分析 |
4.4.1 个案分析 |
4.4.2 教师访谈 |
5. 高一学生平面向量解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
5.1 概念生成教学 |
5.1.1 教学法说明 |
5.1.2 教学过程实录 |
5.1.3 教学反思 |
5.2 开放性教学 |
5.2.1 教学法说明 |
5.2.2 教学过程实录 |
5.2.3 教学反思 |
6. 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
6.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四、Polya模型的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酸构象调控的生物电路[D]. 焦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2]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D]. 吴琪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错误研究[D]. 于珊.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高中立体几何解题教学研究[D]. 韩明月.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5]波利亚解题表的应用对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研究[D]. 董佳渝.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1)
- [6]几类可修系统的最优维修策略研究[D]. 王俊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多元比例响应数据的贝叶斯推断及其应用[J]. 赵为华,王玲,张日权.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9(06)
- [8]基于波利亚解题法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近十年理科数学全国乙卷为例[D]. 杨超. 济南大学, 2019(01)
- [9]时空计数数据的空间模型分析及其在龙卷风次数上的应用[D]. 陈巧菊.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10]高一学生平面向量解题能力培养教学实践[D]. 陈诚.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