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秋播甜菜越冬后抽薹

抑制秋播甜菜越冬后抽薹

一、用青鲜素抑制秋播甜菜越冬后抽苔(论文文献综述)

白国梁[1](2021)在《不同处理对老山芹抽薹及老化的影响》文中提出

吴学红[2](2013)在《洋葱春化处理及其抽薹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洋葱(Allium cepa L.),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二年生植物,在世界蔬菜生产面积上仅次于马铃薯与番茄,目前中国的洋葱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洋葱在幼苗假茎径粗达到0.6㎝以上,2-10℃持续低温条件下就容易完成春化,发生未熟抽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中当外界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存在抽薹隐患,加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暖冬气候频频发生,因此在生产中能够对未熟抽薹发出预警,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损失对于洋葱栽培意义重大。为掌握洋葱生理化特性与花芽分化和开花的机理,对金红一号和白雪洋葱进行春化处理和抽薹研究,发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活性氧清除系统的酶活性、核酸水平以及内源激素与成花和抽薹有一定相关性,探讨洋葱未熟抽薹与其主要生理生化物质的内在联系,以此对洋葱抽薹作出预警、预报,从而降低洋葱栽培损失。1.通过低温处理组和对照组洋葱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测定,研究发现可溶性糖在低温处理后逐渐升高,在花芽分化完成时抽薹期又下降,而对照组鳞茎形成初期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之后又上升,当鳞茎停止生长时趋于稳定。在低温处理后和抽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则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2.洋葱叶片CAT在整个春化处理至开花过程中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盛花期CAT活性出现一个暂时高峰后又下降,同时SOD活性变化趋势与CAT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POD的活性呈双峰曲线,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在春化至抽薹开花过程中,细胞代谢活动旺盛,植物体内逐渐富集较多的超氧自由基,从而导致SOD活性的增高,伴随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加强,H2O2积累,CAT的活性也随之增加,而POD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酶,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活动,随着开花过程中代谢的加强酶活性增强,在现薹和盛花期后都有小幅下降,白雪和金红一号两品种的三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存在差异。3.洋葱低温处理后核酸总量开始上升,达到最高峰时又开始下降后上升,对照也成相似的升降趋势,但对照组在整个过程中总核酸含量一直较低。DNA、RNA和总核酸变化趋势一致,但是DNA水平变化较小,核酸的变化主要体现在RNA含量变化上,这期间以RNA的大量复制为主,RNA/DNA的水平逐渐升高,对照组RNA/DNA值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4.通过前期的低温处理,洋葱叶片的GA3、IAA含量已经处于一个较高水平,高水平的GA3、IAA不利于花芽分化,随后GA3和IAA水平逐渐降低向有利于花芽分化的方向变化,趋于稳定后开始回升,而ABA水平正好相反,初期较低并逐渐积累。GA3在整个过程中含量都较高,葱薹抽出时期GA3、IAA水平也较高,与激素间的动态平衡有关系。而ABA则在花芽发育中水平降低,后期开花中水平升高,促进种子成熟。可以说在低温处理及春化完成过程中,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激烈的变化,最终达到动态平衡,促进花芽分化完成。GA3、IAA、ABA几种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的生理效应有着相互促进和相互拮抗的效果,因此植物激素间的平衡关系对植物生长发育更为重要。

陆则权[3](2011)在《当归抽薹植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及DDRT-PCR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为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甘肃岷山北麓海拔在2000-2800 m的高寒阴湿山区(岷县、宕县、漳县、渭源、宕昌等)是中国当归最集中的产区,平均每年的种植面积约为20000 hm2,年产量约为6500 t,分别占全国当归栽培总面积、总产量的70%和90%以上,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对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归生产上存在早期抽薹的问题,一般抽薹发生率达30%~50%,有时可达90%以上,早期抽薹植株完全丧失其药用价值,对生产危害极大。因此,通过对当归抽薹植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及DDRT-PCR分析,了解当归抽薹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差异基因表达,为预防当归抽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抽薹与未抽薹当归植株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征得出,在抽薹前10 d,未抽薹植株的游离氨基酸、POD活性和PPO活性分别为7.53 mg/(g FW)、0.097ΔA470/ (min·g FW)、0.087ΔA410/(min·g FW),比抽薹植株低1.3 mg/(g FW)、0.02ΔA470/ (min·g FW)、0.014ΔA410/(min·g FW),抽薹植株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63%和0.94%,比未抽薹植株高2.2%和0.5%。在抽薹期,未抽薹植株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而抽薹植株的游离氨基酸含量、PPO活性和POD活性较高。说明当归抽薹过程是在各种代谢因子调控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复杂的生理发育过程。通过提取抽薹期抽薹与未抽薹当归植株叶片总RNA,采用DDRT-PCR技术分析抽薹当归差异基因的表达,并对影响DDRT-PCR技术PCR扩增的各种反应参数的优化,最终确立适合于当归PCR扩增体系及扩增程序。对DDRT-PCR技术扩增并回收成功8条差异条带,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发现,其中部分基因与白菜(Brassica rapa pekinensi)和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r)的18SRNA、芜青(B.rapa chloroplast)叶绿体petA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mRNA(CID12)基因及与拟南芥花芽分化有关的GSLTFB95ZF12基因相似度高,但这些基因是否与当归抽薹特性相关,还需进一步克隆全序列的cDNA及功能鉴定。

黄治军[4](2011)在《大蒜抽薹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Allium sativum L.)是具有独特风味的重要调味品蔬菜,尤其是随着其医疗保健功能的不断发现,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保健蔬菜。然而大蒜由于长期系统发育的结果,抽薹及鳞茎形成需要低温通过春化,长日照通过光照阶段,并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抽薹,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大蒜抽薹起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测定大蒜抽薹前后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来了解大蒜抽薹机理;利用不同浓度外源GA3对大蒜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的影响来研究内源激素与大蒜抽薹的关系,了解蒜薹发育机理和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本试验通过抽薹前后大蒜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和激素含量变化,来了解大蒜抽薹机理;可溶性糖、可用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有利于大蒜抽薹,主要是因为大蒜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应,故营养物质含量升高有利于大蒜抽薹;三个品种的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是抽薹后GA3、ZT和IAA含量明显升高,ABA显着降低,说明GA3、ZT和IAA含量高有利于大蒜抽薹,ABA含量低有利于大蒜的抽薹。2.本试验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来促进大蒜的早期抽薹,抽薹期提前20d,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抽薹一致长势均匀,蒜薹单重和蒜薹长度差异显着,二次生长率较低;营养物质含量也并未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和大蒜素含量与对照的相比,含量略高一点。补光可以满足大蒜抽薹对光周期的要求,可以促进大蒜的早期抽薹,很适合农业生产尤其是有机蔬菜以及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和加工。3. GA3的生理作用多种多样,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茎的伸长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都有它的参与。此试验的结果表明,外源GA3处理可以明显提前大蒜的抽薹而且可以打破大蒜休眠,使大蒜可以不经过低温就能抽薹,且提前30d。大蒜以及蒜薹中营养物质含量未降低,外源GA3处理会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说明外源GA3处理加强了植物的能量代谢,使植物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以满足植株在生殖生长时对营养的大量需求,这可能也是外源GA3促进大蒜抽薹的原因之一。4.大蒜生育期中ABA含量先升高后减低再升高的趋势,出现一个波峰一个波谷,波峰出现的时间与花芽开始分化的时间相吻合,而波谷出现的时间与大蒜抽薹的时间相一致,且用激素处理的波峰和波谷都提前了,GA3100 mg/L处理T2提前28d到达波谷,50mg/L处理的T1提前10d,这与大蒜提前抽薹的情况基本一致,这说明高浓度ABA含量有利于花芽分化,但只有ABA含量降到一定程度才会抽薹。而IAA含量的变化恰恰与ABA含量的变化相反,IA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出现一个波谷一个波峰,波谷应该是花叶开始分化时期,而波峰是大蒜开始抽薹的时期,用外源GA3处理的波峰波谷都提前了,提前的时间和大蒜提前抽薹的情况基本吻合,IAA含量升高有利于大蒜的抽薹。ABA和IAA含量变化相反,对大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作用也相反,ABA含量升高有利于花芽分化,降低有利于大蒜抽薹,IAA含量降低有利于花叶分化,升高有利于大蒜抽薹。5.在大蒜的生育期内GA3和ZT含量出现两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第二个波峰是大蒜开始抽薹的时期。GA3100 mg/L处理T2和50mg/L处理的T1分别提前28d和13d到达波峰,而实际上用外源GA3100 mg/L处理的T2和50mg/L处理的T1比对照分别提前30d和15d抽薹,这二者之间时间相吻合。GA3含量升高有利于大蒜的花芽分化和抽薹,当GA3含量达到峰值时开始花芽分化和抽薹;ZT含量变化和GA3含量变化相同,当ZT含量达到峰值时开始花芽分化和抽薹。6.通过大蒜内源激素的变化动态可以得出:较高水平的内源IAA、GA3和ZT有利于大蒜抽薹。而内源激素之间的比例对大蒜抽薹也有重要作用, IAA/ABA、ZT/ABA和GA3/ABA均在大蒜抽薹时出现峰值,比值大时有利于大蒜抽薹。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及其变化动态,在大蒜抽薹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任志伟[5](2010)在《大葱抽薹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大葱先期抽薹严重制约大葱品质和产量,因此在大葱生产中应控制先期抽薹;但是在大葱育种时,为了缩短育种周期、加快育种进程,需要促进大葱提早抽薹。因此,研究大葱的抽薹机理和掌握调控大葱抽薹的关键技术对于大葱栽培和育种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试验研究了大葱植株形态指标、营养状况、播期、内源激素和积温与大葱抽薹的关系,以及苗龄、低温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大葱抽薹的影响及调控。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大葱抽薹植株与未抽薹植株的营养指标和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大葱抽薹越冬前植株需要有一定的营养积累;越冬前大葱植株较低水平的N含量和较高水平的C/N有利于抽薹开花,越冬后大葱植株中的P、K含量与抽薹呈正相关;较高水平的ABA含量对大葱抽薹具有促进作用,越冬前较低水平的IAA、GA3、ZR含量、越冬后抽薹前较高水平的IAA、GA3、ZR含量有利于大葱抽薹。2.播期越早株高、茎粗越大,叶片数越多,抽薹率和抽薹指数越高,抽薹越早,越冬前植株株高、茎粗、发生的叶片数与抽薹率呈正相关;冬前积温值与大葱形态指标和抽薹率呈正相关,冬前积温值高,有利于越冬前大葱植株发育,对提高大葱的抽薹率、提早抽薹有利。3.自然条件下未发生抽薹的处理在温室内正常抽薹,且播期越早抽薹率越高;各参试品种表现存在差异,章丘大梧桐平均抽薹率最高,鲁葱三号次之,鲁葱一号则表现出较强的耐抽薹性。低温试验各试验因素对大葱抽薹影响的效应顺序是:处理时间>品种>苗龄>温度;低温处理时间越短抽薹率越高;各参试品种中章丘大梧桐抽薹率最高;苗龄越大抽薹率越高;5℃处理抽薹率最高,9℃次之,1℃效果最差。促进抽薹最佳处理组合M3P2W2S1,即9月15日播种的章丘大梧桐置于5℃低温下处理15d。4.大葱抽薹临界生理苗龄为株高13cm、茎粗0.3cm、全叶片数3叶左右,冬前临界活动积温为970℃(≥5℃)、770℃(≥10℃),有效积温为610℃(≥5℃)、540℃(≥10℃),达到此标准以上植株在经过400℃、110℃左右的0~10℃、0~7℃低温积温或者210℃、80℃左右的0~10℃、0~7℃有效低温积温即可完成春化进而发生抽薹。5.越冬前播种期的早晚对大葱抽薹的影响最大,生长调节剂施用时期对大葱抽薹的影响最小;与对照相比,IAA、MH对大葱抽薹的影响显着,IAA处理显着促进大葱抽薹,而MH处理对大葱抽薹有显着抑制作用。本试验促进大葱抽薹的最佳组合为(A1B2C1D2),即8月31日播种(第一播期)、越冬后(3月5日)喷施30mg·L-1的IAA;本试验抑制大葱抽薹的最佳组合为(A2B1C4D3):9月20日播种(第二播期)、越冬前(10月30日)喷施300 mg·L-1的MH。

丁晓蕾[6](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邱黛玉[7](2005)在《当归抽薹规律与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当归成药期早抽薹严重影响产量的问题,对当归种子、不同根直径大小的苗、以及当归栽培地不同海拔高度的抽薹及生长情况作了深入研究,以期从种子到一年生苗时就排除易导致抽薹的因素,选择适宜栽培的最优栽培海拔地区,为控制早抽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三年生适度成熟的粉白色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7.99%.Dw,其次是二年生粉白色种子,过度成熟的紫红色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均较低;游离氨基酸在三年生种子内含量较高,其中粉白色种子含量最高,为O.81mg/g.Fw;蛋白质在紫红色种子中含量较高,三年生粉白色种子中含量为4.52%.Fw,处于四种种子的含量最低水平:必需元素0、P、S、Mg 和Ca 在三年生粉白色种子内的含量均为四种种子中的最低水平, K 和Cl 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种子;有益元素Si、Na 和Al 的含量在三年生粉白色种子内为最低。2.移栽前不同根直径当归苗根长、侧根数、单根鲜重及芽长均随苗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对侧根数、根鲜重、芽长和抽薹率作多元回归分析, 得到回归方程: Y=-5.725+6.275X(其中Y 表示抽薹率,X 表示侧根数)(R2:0.994),表明侧根数对抽薹率的影响是最大的。苗子根直径越大,出苗期越早,出苗率越高,早抽薹发生越早,抽薹率越高。6 月15 日当归提前抽薹株就可以从田间直接观察到,6 月15 曰到7 月15 曰是抽薹高发期。根直径≥0。86cm 的处理抽薹率最高,为94。65%,≤o。35cm 的处理抽薹率最低, 只有1.63%。根直径在0.560.85cm 的处理收获后其根直径、侧根数,体积,单根鲜重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直径最大的处理。根直径≥0.86cm 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达到了95.75%,收获株数却是最少的,只有6395 株/hm2;根直径在o.46O。55cm 的处理收获株数最多,达到68398 株/hm2, 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在≤o.35cm 处理中,出苗率只有33.62%,所以在无灌溉条件下, 当归苗移栽后能否成活与土壤墒情以及降水密切相关,移栽根直径小于0.35cm 的小苗有很大的出苗风险性。不同根直径的当归苗移栽后,较大根直径对提高单根重的贡献并不大。最终的最高产量出现在o.46o.65cm 移栽苗根直径范围内,最高鲜、干归产量分别为5717.58 Kg/hm2和1554.98 Kg/hm2。

王玉波[8](2004)在《植物生长物质促控甜菜抽薹过程中相关同工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和人工气候箱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赤霉素(GA3)、激动素(KT)、G-ABA、S-A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甜菜幼苗生长点,筛选出促进甜菜当年抽薹的有效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最佳剂量;利用脱落酸(ABA)、马来酰肼(MH)等生长物质处理经过温光诱导当年抽薹的甜菜幼苗,筛选对当年抽薹逆转有效的生长物质种类和剂量;并通过相关同工酶活性分析、同工酶电泳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甜菜当年抽薹和抽薹逆转的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 通过两年的试验,筛选出诱导甜菜当年抽薹最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赤霉素(GA3),不同品种之间处理需要的最佳浓度有差异,甜研7号为40mg/L,抗抽薹性较高的甜研8号的为45mg/L;其次为GA3+ABA,最佳有效浓度配比为50+20(5:2)mg/L。2. 在逆转抽薹试验中,筛选出使通过温光诱导的甜菜植株抽薹,得到逆转的最有效生长调节物质为脱落酸(ABA)和马来酰肼(MH),处理的最佳浓度在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0mg/L、350mg/L。3. 本试验所选用的外源激素中,GA3有效促进两年生的甜菜当年抽薹,使块根产量和产糖量降低,可应用在育种上,缩短育种年限;选用ABA和MH能够逆转甜菜抽薹,与温光诱导抽薹的植株相比,显着提高了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与正常营养生长比较接近,说明达到了抑制抽薹,且较小幅度的降低产量和保持品质的目的。4.在促进甜菜抽薹过程中,POD、CAT、AMY、EST、ATP及蛋白质含量等指标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抽薹前POD活性降低,抽薹后升高;抽薹过程中CAT活性升高,抽薹后活性下降;抽薹过程中AMY活性是下降的,ATP在抽薹过程中变化不大。 5.在逆转抽薹试验中,POD、CAT、AMY、EST、ATP及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同样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抽薹逆转过程中,POD活性和CAT活性增加,ATP活性增加,在抽薹后期AMY的活性升高,。6.在促进甜菜当年抽薹和当年抽薹逆转的试验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发生了变化。促进甜菜当年抽薹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平缓增加;抽薹逆转过程中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逆转后逐渐接近正常不抽薹水平。

李彩凤[9](2003)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Beta Vulgaris L.)抽苔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和人工气候箱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在甜菜幼苗1~3对真叶时利用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奈乙酸(NAA)和激动素(KT)等生长调节物质处理茎生长点,筛选促进甜菜当年抽苔的植物生长物质及剂量;同时利用脱落酸(ABA)、马来酰肼(MH)、烯效唑(S-3307)和多效唑(PP333)等处理经温光诱导当年抽苔的甜菜幼苗,筛选对当年抽苔逆转有效的种类和剂量,并通过测定内源激素含量、相关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分及脂肪酸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探讨甜菜当年抽苔和抽苔逆转的机理,得到如下结论: 1 促进甜菜幼苗当年抽苔最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GA3,处理最佳时期为1对真叶完全展开时,不同品种处理的最佳浓度有差异,甜研7号为40mg/L,甜研8号为45mg/L;GA3+KT和GA3+ABA促进抽苔与浓度总量无关,而与两种调节物质的浓度比有关。ABA和MH可以使经温光诱导能够抽苔的甜菜植株抽苔得到逆转,处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0mg/L和350mg/L;烯效唑(S-3307)和多效唑(PP333)可以抑制甜菜抽苔,最佳浓度分别为500mg/L和140mg/L。 2 甜菜抽苔和抽苔逆转是受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所调控。GA3诱导和温光诱导甜菜幼苗抽苔过程中,内源激素GA3、ABA含量增加,且变化规律一致,说明在抽苔过程中GA3和ABA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关系,正是这种平衡关系对甜菜抽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抽苔逆转中内源激素GA3、ZRs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并首次提出抽苔逆转受ABA,GA3和ZRs平衡的调控,进一步说明外源激素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变化对抽苔的性状起到控制作用。 3 GA3促进甜菜抽苔过程中,POD活性在抽苔前迅速降低,抽苔后升高,同工酶谱带迁移位置也有差异;抽苔逆转过程中POD活性增强,POD同工酶谱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与抽苔关系密切。促进抽苔过程中CAT活性升高;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迅速增加,蒸腾速率下降;抽苔逆转过程中CAT活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下降;抽苔逆转后这些指标逐渐接近正常不抽苔的水平。 4 甜菜抽苔和抽苔逆转过程中蛋白质及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促进甜菜当年抽苔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蛋白质氨基酸中Lue, Thr, Ser, Gly, Met, Asp, Glu, Ala, Lys等组分呈规律性变化,说明抽苔与这些氨基酸的变化有关;抽苔逆转过程中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逆转后接近正常不抽苔水平,蛋白质氨基酸中Met, Asp, Ser, Thr, Gly, Ala, Pro, Tyr, Lys, Phe, Arg, His含量发生变化,且与温光诱导抽苔处理的变化不同,抽苔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一逆转后与正常不抽苔处理含量接近,说明抽苔逆转与这几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有关。 5本研究首次探讨了酣菜抽苔与抽苔逆转过程中脂肪酸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促进甜菜抽苔过程中,饱和脂肪酸(棕桐酸+硬脂酸)含量迅速上升;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下降,说明抽苔过程中膜的流动性减小,透性降低,防止养分外渗,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与当年抽苔的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相反,抽苔逆转过程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正常不抽苔,不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高于正常不抽苔。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由棕搁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决定。 6调控甜菜抽苔过程中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GA3处理后抽苔过程中叶绿体形状未发生变化,但类囊体增多,淀粉粒增多,这种变化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吻合;线粒体变化较大,处理后4天线粒体结构较模糊,峭不清晰,7天时外膜形成,内膜也逐渐恢复,能见到峙,而对照线粒体内膜结构明显,峪清晰数量也多,说明GA3处理后,呼吸作用降低,减少光和产物的消耗;细胞膜无破损,较光滑完整,说明对细胞膜没有伤害。抽苔逆转过程中,ABA处理后4无,叶绿体中片层数目变少,线粒体完全;而对照(温光诱导)层数较多,线粒体只有轮廓、较模糊,且细胞膜有破损,这可能与低温处理有关系:**A 处理7天后,类囊体膜增多且清晰,细胞膜光滑,说明 **A 处理后,对细胞没有伤害,反而有利于恢复细胞在低温下产生的不利影响。 7本研究所利用的外源生长物质中,GA3促进甜菜抽苔,却导致块根产量和含糖率降低。IAA,NAA虽然对促进抽苔没有作用,但在浓度 20mg/L时显着提高产糖量。用ABA,MH和 S-3307进行抽苔逆转处理后,与温光诱导处理的比较,显着提高了块根产量和含糖率,而且与正常不抽苔处理接近,说明达到了抽苔逆转和抑制抽苔且不降低产量与影响品质的目的。

孙丽英,蔡葆,王唤民[10](1986)在《甜菜喷洒MH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甜菜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显着增加。但是含糖率波动较大,并有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据七省(区)千吨/日糖厂统计,甜菜丝糖份普遍较六十和五十年代下降0.5一1.5%(绝对值),年度间波动幅度为1.14—6.74%分析其原因,除了病虫害之外,主要是环境条件不利和氮素供应不合理等影响。特别是‘糖份积累期(收获前30—40天)降雨量增多,或氮素过量,施肥时期拖后都能引起甜菜地上部徒长,造成糖分降低。

二、用青鲜素抑制秋播甜菜越冬后抽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青鲜素抑制秋播甜菜越冬后抽苔(论文提纲范文)

(2)洋葱春化处理及其抽薹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物质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1.2.1 植物春化作用
        1.2.2 积温与春化作用
        1.2.3 内源激素与春化作用
        1.2.4 酶与春化作用
        1.2.5 生理活性物质作用
        1.2.6 花芽分化基因基础
第2章 洋葱低温处理后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2.1 供试材料
    2.2 田间观察
        2.2.1 洋葱低温处理前后形态指标观察
    2.3 试验方法
        2.3.1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2.3.2 CAT、POD、SOD 酶活性的测定
        2.3.3 测定方法
        2.3.4 内源激素的测定方法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低温处理后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
        2.5.2 低温处理后叶片 CAT、POD、SOD 酶活性变化
        2.5.3 低温处理后叶片核酸、DNA 和 RNA 变化
        2.5.4 低温处理后洋葱叶片内源激素变化
第3章 洋葱鳞茎抽薹后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洋葱抽薹植株花薹生长规律
        3.1.3 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鳞茎抽薹期间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
        3.2.2 鳞茎抽薹期间叶片 CAT、POD、SOD 酶活性变化
        3.2.3 鳞茎抽薹期间叶片核酸、DNA 和 RNA 变化
        3.2.4 鳞茎抽薹期间叶片内源激素及比值变化规律
第4章 洋葱未熟抽薹的预警
    4.1 洋葱未熟抽薹条件
    4.2 洋葱未熟抽薹原因
        4.2.1 品种选择
        4.2.2 栽培管理
    4.3 洋葱未熟抽薹预防
        4.3.1 选择优良品种
        4.3.2 适宜播期、密度、肥水管理
        4.3.3 培育定植秧苗,分级移栽
        4.3.4 加强春季管理
        4.3.5 生长抑制剂的施用
    4.4 洋葱未熟抽薹预警
    4.5 洋葱未熟抽薹后管理
    4.6 新疆洋葱栽培管理
第5章 讨论
    5.1 洋葱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与春化及抽薹关系
    5.2 洋葱叶片酶活性高低与洋葱春化及抽薹关系
    5.3 洋葱叶片核酸含量及 RNA/DNA 比值与春化及抽薹关系
    5.4 洋葱叶片内源激素及比值与春化及抽薹关系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当归抽薹植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及DDRT-PC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前言
Ⅰ 文献综述
    1.1 当归的生长周期和“早期抽薹“现象
    1.2 植物发生早抽薹现象的内因
        1.2.1 遗传因素
        1.2.2 植物的内源激素对早抽薹的影响
        1.2.3 各种代谢物质对抽薹的影响
        1.2.4 有关酶活性对抽薹的影响
    1.3 植物发生早抽薹现象的外因
        1.3.1 温度
        1.3.2 光照
        1.3.3 营养条件
        1.3.4 气候及水分等因素
    1.4 目前防治当归抽薹的主要措施
        1.4.1 育苗过程中种子的选择
        1.4.2 当归种植过程中播种期及种苗的选择
        1.4.3 当归栽培条件及种植密度对防治早抽薹的作用
        1.4.4 激素处理对防治当归抽薹的作用
    1.5 DDRT-PCR 在筛选植物基因差异表达中的应用
        1.5.1 研究植物基因差异表达的方法
        1.5.2 DDRT-PCR 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Ⅱ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Ⅲ 技术路线图
Ⅳ 材料与方法
    4.1 材料
    4.2 实验主要药品配置
    4.3 实验仪器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4.4.2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4.4.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4.4.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4.4.5 当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4.4.6 当归中总RNA 的提取
        4.4.7 改良CTAB 法提取
        4.4.8 异硫酸氰胍法
        4.4.9 TIANGEN 的RNAsimple Total RNA Kit 总RNA 提取试剂盒
        4.4.10 RNA 的纯化
        4.4.11 RNA 的反转录
        4.4.12 DDRT-PCR 反应各参数的优化
        4.4.13 DDRT-PCR 所用的引物
    4.5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5.1 玻璃板的准备
        4.5.2 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配置
        4.5.3 PCR 产物聚丙烯凝胶电泳分离
        4.5.4 凝胶染色
        4.5.5 DNA 差异条带回收
        4.5.6 差异条带的二次扩增
Ⅴ 结果分析
    5.1 当归抽薹植株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5.1.1 当归抽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5.1.2 当归抽薹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5.1.3 当归抽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5.1.4 当归抽薹过程中POD 活性变化
        5.1.5 当归抽薹过程中PPO 活性变化
    5.2 当归DDRT-PCR 分析体系的建立
        5.2.1 不同方法提取当归叶片中总RNA 的提取效果
        5.2.2 PCR 扩增体系的优化
        5.2.3 引物筛选及cDNA 扩增结果
    5.3 当归早期抽薹与未抽薹性状的差异cDNA 片段筛选
        5.3.1 cDNA-PCR 扩增产物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5.3.2 cDNA 差异条带回收
    5.4 当归早期抽薹与不抽薹性状的差异cDNA 片段的序列及分析
Ⅵ 讨论
    6.1 当归抽薹植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6.2 当归叶片中总RNA 的提取
    6.3 cDNA 的扩增及引物的筛选
    6.4 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及差异条带的回收
    6.5 DDRT-PCR 技术在筛选当归早抽薹相关基因的可行性
Ⅶ 结论
Ⅷ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4)大蒜抽薹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 环境条件对蔬菜抽薹的效应
        1.2.1 温度
        1.2.2 光照
        1.2.3 光周期
        1.2.4 温光协同作用
        1.2.5 其它环境条件
    1.3 内源激素对抽薹的效应
        1.3.1 赤霉素
        1.3.2 脱落酸
        1.3.3 生长素
        1.3.4 细胞分裂素
        1.3.5 乙烯与鳞茎形成
        1.3.6 油菜素内酯与鳞茎形成
        1.3.7 激素的综合调节作用
    1.4 蔬菜抽薹调控技术研究
        1.4.1 品种选择
        1.4.2 外施赤霉素对蔬菜抽薹的影响
        1.4.3 外施其他激素对蔬菜抽薹的影响
        1.4.4 外施生长调节剂对蔬菜抽薹的影响
        1.4.5 栽培管理技术
    1.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5.1 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1.5.2 研究成果未能形成调控技术体系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品种选择及激素的含量变化对抽薹的影响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 人工延长光照时间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
        2.2.2 实验设计
        2.2.3 测定方法
    2.3 外源GA_3处理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2 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选择及激素的含量变化
        3.1.1 温室内不同品种生理生化指标
        3.1.2 内源激素与大蒜抽薹的关系
    3.2 人工延长光照时间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3.3 外源GA_3处理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3.3.1 外源GA_3处理对大蒜抽薹期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3.2 外源GA_3处理对大蒜内源激素的影响
4. 讨论
    4.1 植物营养状况和激素含量变化对抽薹的影响
    4.2 人工延长光照时间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4.3 GA_3处理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5)大葱抽薹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试验立题背景与意义
    1.2 蔬菜抽薹机理研究进展
        1.2.1 环境条件对蔬菜抽薹的影响
        1.2.2 内源激素对抽薹的效应
        1.2.3 蔬菜抽薹分子水平研究现状
    1.3 蔬菜抽薹调控技术研究
        1.3.1 品种选择
        1.3.2 播期调控
        1.3.3 外施激素和生长调节剂
        1.3.4 栽培管理技术
    1.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1 研究蔬菜范围不够广泛
        1.4.2 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1.4.3 研究成果未能形成调控技术体系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营养状况、内源激素变化与抽薹的关系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 自然状态下植株形态指标、苗龄大小、积温与抽薹的关系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低温处理与大葱抽薹的关系
        2.3.1 供试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3.3 调查项目
    2.4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抽薹的影响
        2.4.1 供试材料
        2.4.2 试验设计
        2.4.3 调查项目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株营养状况、内源激素变化与抽薹的关系
        3.1.1 抽薹与未抽薹植株干重、干物质含量及其变化
        3.1.2 大葱植株N、P、K 含量、C/N 与抽薹的关系
        3.1.3 内源激素与大葱抽薹的关系
    3.2 自然状态下植株形态指标、苗龄大小、积温与抽薹的关系
        3.2.1 越冬前植株形态指标与抽薹的关系
        3.2.2 冬前积温与抽薹的关系
    3.3 低温处理对大葱抽薹的影响
        3.3.1 不同处理大葱温室、田间抽薹情况
        3.3.2 各试验因素对大葱抽薹的影响
        3.3.3 大葱春化有效低温积温
        3.3.4 大葱抽薹适宜苗龄、积温
    3.4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抽薹的影响
        3.4.1 各试验因素对大葱抽薹的影响
        3.4.2 自然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大葱抽薹的影响
        3.4.3 生长调节剂种类对大葱抽薹的影响
        3.4.4 生长调节剂浓度对大葱抽薹的影响
        3.4.5 生长调节剂施用时期对大葱抽薹的影响
        3.4.6 最佳优化组合方案
4. 讨论
    4.1 植物营养状况和激素含量变化对抽薹的影响
    4.2 自然条件下植株形态指标、苗龄大小、积温与抽薹的关系
    4.3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抽薹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一、萌芽(晚清-1911)
        二、初创(1911-1949)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二、蔬菜加工技术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致谢

(7)当归抽薹规律与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早抽薹发生的危害
    1.2 早抽薹发生的生理变化及生理作用
    1.3 早抽薹发生的原因
    1.4 早抽薹的防治措施
第2章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试验区基本概况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时间及测定方法
第3章 不同熟性种子生化特性的区别
    3.1 不同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
    3.2 不同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
    3.3 不同种子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3.4 不同种子元素的含量差异
    3.5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不同根直径当归苗对提前抽薹率及产量的影响
    4.1 不同根直径当归苗移栽前形态指标差异
    4.2 不同根直径当归苗提前抽薹率比较
    4.3 不同根直径苗移栽对当归商品品质的影响
    4.4 不同根直径苗移栽对当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5 不同根直径当归苗冬贮前后有机物质含量变化
    4.6 抽薹前后有机物质含量变化动态
    4.7 移栽后不同根直径当归苗生长动态及其与抽薹的关系
    4.8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海拔高度对当归早抽薹的影响
    5.1 不同海拔高度当归株高变化
    5.2 不同海拔高度当归叶片数变化
    5.3 不同海拔高度当归早抽薹率的变化
    5.4 海拔高度与株高、叶片数及抽薹率的相关关系
    5.5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当归苗发育过程形态解剖结构差异
    6.1 顶芽发育变化
    6.2 叶片结构变化
    6.3 叶柄结构变化
    6.4 主根结构变化
    6.5 小结与讨论
        图版说明
        图版 Ⅰ
        图版 Ⅱ
        图版 Ⅲ
第7章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独创性声明

(8)植物生长物质促控甜菜抽薹过程中相关同工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甜菜当年抽薹的研究
        1.2.1 甜菜当年抽薹的内因
        1.2.2 甜菜当年抽薹的外因
        1.2.3 甜菜当年抽薹的预防措施
    1.3 甜菜当年抽薹逆转的研究
    1.4 同工酶技术与应用
        1.4.1 同工酶研究进展
        1.4.2 甜菜同工酶的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促进抽薹试验
        2.2.2 抑制抽薹试验
    2.3 试验方法
        2.3.1 酶液的提取
        2.3.2 同工酶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甜菜当年抽薹的研究
        3.1.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影响甜菜当年抽薹的研究
        3.1.2 甜菜当年抽薹机理的研究
    3.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抑制甜菜抽薹的研究
        3.2.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抑制甜菜抽薹的研究
        3.2.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块根产质量的影响
        3.2.3 抑制甜菜当年抽薹机理的研究
4 讨论
    4.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调控甜菜抽薹的研究
    4.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促控甜菜抽薹过程中同工酶的研究
    4.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块根产质量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9)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Beta Vulgaris L.)抽苔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1.2.2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对作物生理效应的影响
        1.2.3 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
        1.2.4 甜菜抽苔的研究
        1.2.5 甜菜当年抽苔的研究
        1.2.6 甜菜抽苔逆转的研究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促进甜菜抽苔的研究
        3.1.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抽苔和块根产质量的影响
        3.1.1.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抽苔的影响
        3.1.1.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块根产质量的影响
        3.1.2 甜菜当年抽苔机理研究
        3.1.2.1 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3.1.2.2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3.1.2.3 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
        3.1.2.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1.2.5 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及组分的变化
        3.1.2.6 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1.2.7 脂肪酸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
        3.1.2.8 甜菜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3.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抽苔逆转的研究
        3.2.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抽苔逆转和块根产质量的影响
        3.2.1.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抽苔逆转的影响
        3.2.1.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块根产质量的影响
        3.2.2 甜菜抽苔逆转机理研究
        3.2.2.1 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3.2.2.2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3.2.2.3 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
        3.2.2.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2.2.5 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及组分的变化
        3.2.2.6 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3.2.2.7 脂肪酸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
        3.2.2.8 甜菜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
致谢

四、用青鲜素抑制秋播甜菜越冬后抽苔(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处理对老山芹抽薹及老化的影响[D]. 白国梁.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洋葱春化处理及其抽薹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物质变化规律研究[D]. 吴学红.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 [3]当归抽薹植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及DDRT-PCR分析[D]. 陆则权.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4)
  • [4]大蒜抽薹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D]. 黄治军.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9)
  • [5]大葱抽薹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D]. 任志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6]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7]当归抽薹规律与机理的研究[D]. 邱黛玉.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1)
  • [8]植物生长物质促控甜菜抽薹过程中相关同工酶的研究[D]. 王玉波. 东北农业大学, 2004(04)
  • [9]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菜(Beta Vulgaris L.)抽苔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D]. 李彩凤. 东北农业大学, 2003(03)
  • [10]甜菜喷洒MH效应的研究[J]. 孙丽英,蔡葆,王唤民. 中国甜菜, 1986(01)

标签:;  ;  ;  ;  ;  

抑制秋播甜菜越冬后抽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