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乐康注射液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普乐康注射液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一、普乐康注射液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冯可钰[1](2020)在《基于三维色谱/高分辨质谱强化扫描技术的白钩藤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系统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是质量控制与生物效应研究的基础。中药中往往多类活性成分共存,酸碱性差异大,分子量、极性与含量跨度广,这为中药或天然药物来源的活性成分发现带来极大的障碍。液质联用技术是当前中药分析与中药活性分子快速发现的最常用技术之一,但受限于单一分离机制与低专属性的扫描方法,许多微量活性成分无法被表征与鉴定。白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为茜草科钩藤属藤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西双版纳傣族称之为“怀免王”,是西双版纳傣医习用药材,也是西双版纳傣医院制剂中的处方药材,在该地区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钩藤具有降压、抗癌、消炎、镇痛、增强免疫、抗惊厥、抗癫痫、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钩藤属植物是多类活性成分共存的典型,其中生物碱与三萜酸是两类主要的功效成分,但当前对于白钩藤多成分表征缺乏有力的分析技术,阻碍了白钩藤的现代研究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本论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MS),以白钩藤中的生物碱和三萜酸类为主要目标,构建离线全三维液相色谱,通过整合高度正交的不同机制色谱进行充分色谱分离;建立包含母离子列表(PIL)改进型数据依赖采集(DDA)技术,灵敏监测生物碱与三萜酸目标成分,同时采集其它未知质量数成分的裂解信息;进而通过对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及对裂解规律研究等,实现白钩藤多成分的系统表征与鉴定,系统阐释其物质基础。建立基于离子交换色谱(IEC)-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与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RP-UHPLC)三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实现了生物碱与三萜酸的分类、系统表征。考虑到生物碱与三萜酸类在酸碱度上极大的差异特征,本论文设计了基于酸碱度(第一维)、极性(第二维)、分配(第三维)差异的三维色谱组建思路。首先,以生物碱与三萜酸类组分分离为目标,第一维色谱分别考察了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与阳离子交换色谱柱,证实Pheno SphereTM SCX阳离子交换色谱柱能够完全保留生物碱,进而实现与三萜酸类(不保留)组分分离,最佳流动相为甲醇:20 m M醋酸铵/0.05%甲酸水=58:42。接着,以经IEC制备得到的总生物碱与总三萜酸为目标,分别建立二维色谱分离系统。通过固定相(9种色谱柱)与流动相筛选,使用CSH Phenyl-Hexyl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作流动相,同条件下实现总生物碱与总三萜酸较好的色谱分离(第三维色谱);继而以16个成分的分离为指标,比较6根HILIC色谱柱,通过比较它们对于生物碱与三萜酸分离与CSH Phenyl-Hexyl色谱柱差异,选择正交性最好的Acchrom XAmide(R2=0.1619)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作流动相,作为第二维HILIC分离条件。所建立的SCX×CSH Phenyl-Hexyl×XAmide离线全三维液相色谱实现了白钩藤中生物碱与三萜酸类组分分类分离,选择性高、峰容量极大提高。在Q Exactive Q-Orbitrap高分辨质谱仪上建立快速正负模式切换PIL/Full MS/dd-MS2(top N)采集方法,设置动态排除与“If idle-pick others”,分别在正、负ESI模式下实现了白钩藤中生物碱与三萜酸的灵敏表征。首先,通过质量亏损过滤(MDF)算法过滤白钩藤一级质谱数据,得到17个生物碱质量数与9个三萜酸质量数,分别构建各自母离子列表。优化了主要离子源参数(喷雾电压、毛细管温度、辅助气温度)与裂解能量,结果在喷雾电压3.5 k V,毛细管气温度400℃、辅助气温度450℃时多个生物碱与三萜酸指标成分响应最好,最优裂解能量为30 V/40 V/50 V。该质谱扫描方法因为PIL引入可以极大提高对目标质量数鉴定能力,同时采集到未知质量数的二级质谱信息,是一种同时靶向与非靶向中药多成分的系统表征技术。简化的方法学验证表明所建立的离线全三维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RSD<5%)与重现性(RSD<10%)。通过对第二维色谱分离得到的14个分段样品(8个生物碱分段和6个三萜酸分段)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总共检测出308个化合物,其中目标化合物为128个,非目标化合物为180个。将鉴定的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8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29个三萜酸类化合物,以及14个其他类化合物。相对于传统的一维色谱分离方法,该方法的理论色谱峰容量大幅度提高,增强了对白钩藤多成分的鉴定能力。本论文首次建立IEC×HILIC×RPLC离线三维色谱对酸、碱性活性成分共存的中药成分进行分离,结合高效、灵敏的正负切换改进型DDA扫描,实现中药白钩藤多成分的深度表征,有利于钩藤属中药的质量控制与开发利用。同时,本论文也为中药复杂体系系统表征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梁颖[2](2019)在《中医药抗HIV病毒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初探》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针对中药是否具有抗HIV病毒作用以及作用效果如何等一系列学界和临床关心的问题,通过梳理中医药在抗HIV病毒方面文献,阐述中医药抗HIV病毒研究现状和进展,探讨其作用和效果。通过对临床试验祛毒增宁胶囊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初步观察,对受试者治疗24周后的疗效指标等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医药抗HIV病毒方面提供新的临床依据,丰富中医药抗HIV病毒的研究。方法1运用文献梳理法,阅读整理20年中医药抗HIV病毒方面相关文献,针对现有研究状况,梳理出以往中医药在抗HIV病毒方面所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从单味中药及其抗HIV活性成分研究和中药复方抗HIV病毒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2临床研究:将已完成24周临床试验的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IV/AIDS患者,服用中药制剂祛毒增宁胶囊和安慰剂。由于艾滋病属于特殊性疾病,课题尚未揭盲,所以按照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以0周、4周、12周、24周为访视点,进行病毒载量、中医症状(疲劳、腹泻、发热、体重)、免疫指标的疗效的客观描述分析,以及安全性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腹部B超、心电图、不良事件等)。受试者访视结束后,对未揭盲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文献研究1.1理论认识中医认为,艾滋病属于中医伏气温病,依据其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特点,这与“瘟疫”发病一致;又因其感染以后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人体正气不足的慢性虚损性病症特点,又与中医“虚劳”相似。对于病毒多数学者认为属于特殊疫毒侵犯人体造成邪盛正虚的致病表现。1.2单味中药通过文献整理,共计对403味中药进行了体外抗病毒活性成分筛选,发现105味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IV活性作用,其中32味具有较强活性作用,分别是红花、大叶钩藤、紫苏、大黄草、苦楝、荔枝、滇黄精、粳稻、六角莲、大丽花、含羞草、松萝、南烛、大蒜、云南甘草、有瓜石斛、金钗石斛、水青树、七叶莲、狗脊、甘遂、昆明滇紫草、白花蛇舌草、紫草、青羊参、姜黄、齿翼臭灵丹、九节菖蒲、小伸筋草、小乌泡根、白补药、黄花紫茉莉。研究发现具有较强抗HIV作用的中药多以清热解毒和活血类功效为主,如红花,滇黄精、紫草、姜黄、白花蛇舌草、七叶莲等。1.3中药提取物活性成分研究(1)黄酮类,如异型南五味子中提取到槲皮素化合物,发现槲皮素有抗HIV活性作用,其CC50为87.8,EC50为5.3mg·L-1,TI值是16.6;(2)蛋白质类,如α-苦瓜子蛋能够抑制HIV-1ⅢB引导C8166产生合胞体,降低慢性HIV-1的H9细胞产生抗原p24,其EC50分别是为0.016mg·L-1和0.07mg·L-1;(3)生物碱类,如从黄连、黄柏植物中提取的黄连素,对HIV抑制机制为抑制HIV-1整合逆转录酶活性起作用,其EC50分别为63.1 u g.mL-1和44.52 μ g.mL-1;(4)多糖类,如茯苓多糖具有较强的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其羟基化后能通过淋巴细胞的增殖实现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5)鞣质类、萜类中药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对HIV病毒有不同抑制靶点,细胞毒性在一定浓度下较小,实验室研究显示出具有不同程度的活性作用。1.4中药复方研究进展梳理发现44种抗HIV作用中药复方制剂,收集整理出有明确记载有效指标为病毒载量下降>0.51og/ml的临床对照试验的中药复方有12种(见表2),分别是复方三黄颗粒、三归片、艾乃吉Ⅰ Ⅱ Ⅲ号方、再生丹、中研Ⅱ号、复方华蟾素胶囊、爱可扶正片、复方SH、安体维康胶囊、益艾康胶囊。其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HIV病毒有抑制作用,应用后对HIV病毒载量降低>0.51og/ml的有效率在13.33-85.29%之间。说明中医药在抗HIV病毒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其疗效挖掘和内在机制有深入研究的价值。2临床研究2.1有效性分析2.1.1病毒载量疗效26例受试者治疗4、12、24周与基线的病毒载量指数变化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提示各监测时点病毒载量指数变化不明显。说明26例受试者的病毒载量降低不明显,但有抑制病毒载量升高的趋势。2.1.2中医症状疗效26例受试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在4、12、24周呈下降趋势,治疗4周与0周(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4周前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不明显;治疗12、24周与0周相比中医症状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在12、24周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显着;各检测时点中医疲劳、腹泻症状频次呈递减趋势,治疗前后疲劳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24周后,26例受试者的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善较好,疲劳症状改善显着。2.1.3免疫功能疗效26例受试者治疗4、12、24周与基线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提示各检测时点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变化不明显,说明各检测时点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升高不明品。2.2安全性分析本项研究在试验过程中,访视4周、12周、24周与治疗前相比: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X光片、腹部B超在访视点均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提示各监测时点,药物的毒性作用小。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抗HIV病毒文献梳理及祛毒增宁胶囊抗HIV病毒临床试验初步观察。1文献研究方面得出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份和中药复方制剂在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HIV活性,安全性较好,但整体上对病毒的抑制率较低。中药与HAART疗法在降低HIV病毒强度和效率上还有一定差距。2通过对本临床试验初步观察研究-祛毒增宁胶囊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课研究,26例受试者治疗24周,由于数据还未揭盲,只对26例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所以对祛毒增宁胶囊的最终评价还不能得出。从客观角度讲,HAART疗法的出现使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HAART疗法不能彻底清除病毒,且毒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中医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整体观下对病人进行辨证治疗,达到扶正祛邪解毒的目的。现代医学针对病毒和靶点细胞进行干预,中医对患者机体环境进行调整,可弥补现代医学HAART治疗方面的不足,中医与现代医学协同治疗艾滋病是一种趋势,同时科研工作者应该继续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抗病毒的药物和有效方法。

罗粤铭[3](2019)在《基于肾系水肿古籍挖掘的茯苓类方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但引起其发病及进展的病因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由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常见危险因素的迅速增加,CKD的发病率日益增长,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透析替代治疗为主,且治疗时间长,管理CKD及并发症合并症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及费用非常高,在医疗保健系统方面造成很大困难,为社会、家庭及患者自身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及经济负担。中医在几千年传承发展过程中,中医古籍记载了大量有关慢性肾脏病相关的认知和治则治法,其中方剂是临床医生经过四诊辨证后用之于临床的直接媒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药物进行有机组合,使药物通过方剂方式,最大程度有效作用于人体,使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古代医家通过古籍记载了大量的有效方剂及临证经验,为后世古籍挖掘经方验方,学习古人有效临床知识,提供了知识之源。但中医“肾”的概念,与现代医学中“肾”的概念并不是统一的,古籍中对肾病的表述,往往采取的是症状的表述,如水肿、虚劳、消肾等,这为我们运用古代经验使之服务于临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研究通过选取肾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水肿进行古籍研究,挖掘出古籍中对肾系水肿治疗思路及经验方,并用对其中茯苓类方药“茯菟丹”对以肾系疾病最常见的原发病糖尿病肾病进行实验研究,并通过转录组挖掘其可能起作用的机制,通过茯苓多糖对高糖内皮细胞进行进一步干预,为茯菟丹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为古籍挖掘,通过计算机本体基础上构建的大数据知识图谱结合人工识别对肾系水肿进行识别与挖掘,以“水肿or浮肿”为关键词,在大数据古籍知识库超过1100本古籍中搜索得检索条文11893条,经筛选后逐一整理,筛除明显非肾系水肿相关条文,将描述模糊、不能排除的纳入下一步讨论筛选。整理筛除明显非肾系水肿5257条,整理纳入有效条文6636条,将纳入6636条有效条文进行筛选,进一步排除“局部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性水肿”“心源性水肿”等非肾性水肿相关条文,并根据肾性水肿条文内容,将条文按“方剂”“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中药”进行分类标记,并规定“方剂本体”中“出处”“功效主治”“症状”“药物组成”“制法”“用法”“加减”“方解”等统一的知识提取格式,提取分类标记的条文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并按知识图谱模型将条文进行分类,统一规范标准化药物名称,制法与用法,按照本体分析进行知识元概念完善及语义标注。进行本体知识库的构建。进行肾性水肿古籍库的挖掘,进行肾系疾病古代文献方证规律探索。并以常用的方剂六味地黄丸进行机器学习,以肾系水肿最重要的中药茯苓为点,进行关联推导关键药对(茯苓-山药-五味子),结合肾科专科医生人工筛选挖掘出相关效方茯菟丹,分别进行方剂层面、药对层面、单味药茯苓层面的探索归类,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选取茯菟丹进行糖尿病肾病动物实验,及以茯苓主要成分茯苓多糖进行高糖损伤细胞实验,以研究茯苓为主方药的实验效用。实验分为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两部分。动物实验选取肾系水肿方剂知识库中所得典型茯苓类方药茯菟丹,并选取肾系疾病最常见原发病糖尿病,进行相关实验性研究。通过单侧肾切除术+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通过茯菟丹进行灌胃治疗,连续观察十周,并通过转录组分析糖尿病肾病模型的相关影响机制与通路,并通过血液分析、尿液分析探索茯菟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细胞实验选用茯苓的主要成分茯苓多糖,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模型进行治疗,并通过MTT、流式细胞仪等进行相关指标测量,进一步验证动物实验结论。结果:肾系水肿古籍挖掘结果显示:对方剂及中药的初步挖掘结果可得,方剂共4013首方,1052味药,肾系水肿治疗方面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大类前十位分别为补益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止血药、祛风湿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和温里药。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小类(大类中细分比较,如补益药分为补阳药、补气药、补阴药、补血药等)前五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阳药、理气药、补气药。在中药频次统计上,使用频次前十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陈皮、泽泻、白术、甘草、葶苈子、木香、桑白皮、槟榔、防己。其中茯苳为唯一一味使用频次超过一千的中药。对其中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挖掘结果为:在六味药的关联中,以0.5为标准,≥0.5的关联药对有“茯苓-山药(0.52)”、“茯苓-泽泻(0.59)”、“茯苓-牡丹皮(0.57)”、“茯苓-熟地黄(0.5)”、“茯苓-山茱萸(0.52)”、“熟地黄-牡丹皮(0.52)”、“熟地黄-泽泻(0.64)”、“泽泻-牡丹皮(0.55)”、“泽泻-山药(0.5)”九对。其中,茯苓与其他所有药关联都≥0.5。提示茯苓为重点关联药物。在临床肾系水肿情况中,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现代医学定义的肾病科如血尿蛋白尿(赤白浊、膏淋)、腰膝酸痛、小便频数等症,及男科(遗精、滑精、阳痿、漏精、泄精、精不出等)常见症状。通过知识图谱对六味地黄丸进行了相关药物、症状、病机的分析。并对单味茯苓重点分析,发现除了已为人所熟知的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外,在肾系水肿疾病中,茯苓亦常用于赤白浊、漏精、语言謇涩、气虚自汗、风湿痛、膏淋等症状。这拓宽了茯苓的临床再认识,实现了从“临床方剂使用-文献挖掘-方剂再认识”的功能。在单味药茯苓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机器学习及人工校对,实现了“茯苓-山药-五味子”核心药对和推荐方“茯菟丹”的推演发现。对方剂库中茯菟丹相关症状发掘可发现,排名前十位的症状分别是“遗精”、“泄泻”、“滑精”、“赤白浊”、“呕吐”、“阳痿”、“腰膝酸痛”、“小便频数”、“口渴”和“纳差”。动物研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机器学习结果,以糖尿病肾病进行实验挖掘。通过单侧肾切除术+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通过茯菟丹进行灌胃治疗,连续干预观察十周,并通过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及转录组数据指标探索茯菟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通过检验指标发现茯菟丹灌胃后治疗组血清肌酐、24h尿蛋白呈现下降趋势。并通过转录组学对正常组大鼠和糖尿病肾病大鼠进行基因分析,筛选差别基因,细化挖掘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通路与相关基因,发现GO:0001872蛋白为(1-3-β-D多糖结合蛋白)糖尿病肾病相关影响蛋白。进一步影响的通路分析发现影响的通路有衰老通路、糖基生物合成与代谢、氨基酸代谢、肿瘤、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通路,并可影响多个系统功能(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影响细胞生长、运动、死亡途径、并对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有相关影响。细胞实验:通过转录组学结果提示,选用茯苓主要成分茯苓多糖(1-3-β-D多糖)干预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索茯苓多糖对高糖内皮细胞模型衰老通路Klotho蛋白的影响,通过MTT和流式细胞仪结合测定最佳高糖干预浓度、高糖干预时间、细胞饥饿浓度、茯苓多糖干预浓度等指标,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高糖可抑制内皮细胞衰老相关Klotho蛋白的表达影响内皮细胞功能。茯苓多糖可以通过促进Klotho蛋白的表达,从衰老通路方面保护内皮细胞,延缓高糖内皮损伤。结论:本研究以本体结合语义网络建立了肾系水肿方剂古籍数据库,并进行了从文献挖掘到动物实验再到细胞实验的相对完整的尝试。从相关典型方剂古籍分析,到“茯苓-山药-五味子”药对分析,再到茯苓单味药,并细化到茯苓多糖,进行了“方剂-药对-中药-中药主要成分”的相关探索后发现肾系水肿最常用的中药为茯苓,并分析拓宽了茯苓相关的典型方剂六味地黄丸、茯菟丹相关古籍认知。从动物实验角度发现茯菟丹灌胃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相应肾功能指标。茯苓多糖可以从衰老通路对高糖内皮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斯琴塔娜,金亮[4](2015)在《苦参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苦参的历史来源、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苦参毒理学、苦参在蒙医药复方中的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得论述,总结出苦参具有抗肿瘤、镇痛、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免疫调节、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是极具有开发前景得中药材。

谭欢欢[5](2014)在《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羟基喜树碱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国内常用剂型为羟基喜树碱钠盐,其代谢较快,半衰期短。此外,临床应用的羟基喜树碱钠盐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会使在临床应用的疗效下降、毒副反应增加。为了解决羟基喜树碱钠盐的半衰期短,药物不稳定等不足,本实验通过壳聚糖偶联叶酸和多聚磷酸钠包裹羟基喜树碱制成纳米颗粒,可以减少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本实验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中采用MTT法,检测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HCPT/CTS-TPP-FA)及不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HCPT/CTS-TPP)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影响。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中,采用S180肉瘤,接种于小鼠腋下,观察HCPT/CTS-TPP-FA组的抗肿瘤活性。在纳米颗粒靶向性研究中,采用HPLC法测定HCPT/CTS-TPP-FA的组织浓度,比较HCPT/CTS-TPP-FA组和HCPT/CTS-TPP组在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血浆的分布情况。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HCPT/CTS-TPP-FA组和HCPT/CTS-TPP组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二者对同一细胞系增殖抑制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HCPT组、HCPT/CTS-TPP-FA组及HCPT/CTS-TPP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0.82%、52.91%和40.06%。靶向性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在小鼠体内的肝、脾、肺、肾的Te、Re和Ce值均大于1,故而本实验纳米颗粒对肝、脾、肺、肾均具有靶向性。由以上结果可知HCPT/CTS-TPP-FA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与临床用羟基喜树碱并无显着差异。体内抗肿瘤作用中知HCPT/CTS-TPP-FA能够抑制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靶向性研究中HCPT/CTS-TPP-FA对小鼠的肝、脾、肺、肾均具有靶向性,使羟基喜树碱的抗肿瘤作用范围更广。

陈红英[6](2014)在《野菊花清咽含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野菊花清咽含片来源于医院制剂,由野菊花、黄芩、射干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功效。用于热邪所致之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症见咽部灼热、疼痛,喉核红肿,吞咽不利或吞咽时疼痛加剧,发热,微恶寒,口渴,舌边尖红或鲜红,苔薄黄,脉浮数。本课题根据中医药理论,将应用于临床多年的医院制剂,用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按国家中药6类新药技术要求进行研发,最终目的是获得野菊花清咽含片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野菊花清咽含片提取工艺研究、制剂成型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稳定性研究。目的是建立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为生产本产品提供可操作、可重复的大生产工艺,并制定原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以全面控制产品的质量。1文献综述论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对急性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的发病机制、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进行了综述;对处方中各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药效学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2试验部分2.1制剂工艺研究根据处方中各药材所含有效成分与药效作用,同时结合含片能在含化过程中直接接触病灶、快速缓解咽部疼痛和喉核红肿等症状的特点,选用含片为本品的剂型。分别对野菊花等多味药材的乙醇提取、黄芩的水提酸沉工艺、制剂成型工艺等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拟定了生产工艺。对拟定的生产工艺进行中试放大、生产工艺验证和试生产研究,最终确定了适合本品工业化生产的制法。具体制法如下:黄芩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沸水煎煮30分钟,第二、三次每次30分钟,滤过,滤液合并,用盐酸调PH值至2.0,在80℃保温30分钟,静置,滤过,沉淀用水洗至近中性,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野菊花等多味药材用70%乙醇提取两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60℃)的稠膏。蔗糖适量粉碎成细粉,与黄芩干膏粉混匀,加入野菊花等药材提取的稠膏,制粒,干燥。喷加薄荷脑乙醇液,加适量甜菊素、硬脂酸镁和枸橼酸,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2.2质量标准研究根据处方、制法及功能主治,对野菊花清咽含片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制订了野菊花、黄芩、射干和玄参四味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对锦灯笼的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专属性问题,暂未列入标准正文。含量测定研究中,采用HPLC法测定成品中黄芩苷和蒙花苷的含量,并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采用薄膜过滤法和培养基稀释法测定。2.3稳定性研究将采用铝塑泡罩包装野菊花清咽含片(批号0804011、0804021、0804031)和高密度聚乙烯瓶包装野菊花清咽含片(批号0804012、0804022、0804032),放置于40℃±2℃、RH75%±5%条件下,考察6个月,按药品质量标准草案和微生物限度标准检验,六批样品在性状、重量差异、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变化。将以上六批样品放置于25℃±2℃、RH60%±5%条件下,考察24个月,并按药品质量标准草案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检验,六批样品在性状、重量差异、含量测定、鉴别、微生物限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本制剂工艺稳定,质量可控。有效期可以确定为24月,贮藏条件为密封。

樊如强[7](2014)在《刺五加总苷片的制备及其质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刺五加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为五加科植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刺五加的干燥根茎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和显着的抗疲劳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刺五加片由刺五加浸膏制备而成,具有服用量大和顺应性差等缺点。为了减少患者的药物服用剂量,本课题研究了刺五加总苷片的制备工艺,并对刺五加总苷片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含量。确定提取溶剂,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溶剂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最佳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的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含量。以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吸附量和解析率作为大孔树脂制备刺五加总苷工艺的考察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刺五加总苷的吸附性能及洗脱参数。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反向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刺五加总苷进行分离。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正已烷、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四种有机残留物进行检测。以人参茎叶总皂苷作为阳性对照,比较刺五加总苷、刺五加片和刺五加浸膏对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影响,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所致小鼠睡眠率的影响和对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所致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以外观、硬度、崩解时间、脆碎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刺五加总苷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对刺五加总苷片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脆碎度和溶出度进行考察,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的5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小时。黑龙江产的刺五加质量较好。AB-8型大孔树脂对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的吸附性能及解析效果较好;最佳工艺条件:上样浓度0.5g·mL-1,吸附流速2BV·h-1,最佳上样量为5BV,洗脱剂30%的乙醇,用量11BV,洗脱流速1BV.h-1。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等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刺五加苷E(1);刺五加苷B1(2);丁香脂酚-4-0-β-D-葡萄糖苷(3);丁香酸葡萄糖苷(4);芥子醛葡萄糖苷(5);胡萝卜苷(6);紫丁香苷(7);异嗪皮啶(8);p-谷甾醇(9)。刺五加总苷中未检测出正已烷、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刺五加总苷可明显延长正常及负重小鼠持续游泳时间,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率,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具有明显的抗疲劳、镇静安神作用。刺五加总苷片的最佳处方组成为:每片含主药0.06g、微晶纤维素0.03g、糊精0.03g、羧甲基纤维素钠0.012g、硬脂酸镁0.36mg。所制片剂重量差异、硬度、脆碎度和溶出度均符合规定。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刺五加总苷等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得低于0.7mg/片、1.7mg/片、0.3mg/片和38.9mg/片。结论:本课题采用多种指标成分作为综合指标系统研究了刺五加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刺五加总苷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了刺五加总苷的化学成分及刺五加总苷片的制备工艺。制得的刺五加总苷纯度高,其药效学指标按生药量计与市售刺五加制剂基本相当。制得的刺五加总苷片质量可控,服用量小,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伍小艳[8](2014)在《复方红景天胶囊的药学研究》文中指出复方红景天胶囊处方由红景天、玄参两味药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复方红景天胶囊仅含有两味药材,药物精少,易于控制,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课题通过对红景天、玄参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制备红景天、玄参的有效部位。分别对红景天和玄参中间体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确保中间体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开展复方红景天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确保制剂的质量稳定可控。通过对红景天与玄参组合物最佳药效配比的研究,为开发出疗效显着的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奠定基础。一、复方红景天胶囊制备工艺研究以红景天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红景天提取纯化工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红景天提取纯化工艺为:红景天饮片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70℃,-0.08MPa)至每毫升含1.0g生药材(d=1.08,50℃);将浓缩液加入D101大孔树脂柱中,以5倍量柱体积纯化水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5倍量20%乙醇作为洗脱溶剂,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70℃,-0.08MPa)至相对密度约为1.30(50℃),浓缩液减压干燥(60℃,-0.08MPa),粉碎,备用。以哈巴苷、哈巴俄苷、安格洛苷C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玄参提取纯化工艺进行考察,确定玄参提取纯化工艺为:玄参粗粉加10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70℃,-0.08MPa)至相对密度1.10(50℃),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48小时,上清液减压浓缩(70℃,-0.08MPa)至每毫升含有0.5g生药材(d=1.05,50℃);将浓缩液加入D101大孔树脂层析柱中,以2倍量柱体积纯化水洗脱,弃去洗脱液,再分别以25%和70%乙醇作为洗脱溶剂,各收集4倍量柱体积洗脱液,合并,减压浓缩(70℃,-0.08MPa)至相对密度约为1.30(50℃),减压干燥(55℃,-0.08MPa),粉碎,备用。组方经药效实验验证后,以休止角、吸湿百分率等为考察指标,对成型工艺进行研究,选择微晶纤维素作为复方红景天胶囊的稀释剂,浸膏粉与微晶纤维素用量的比例为5:1,胶囊内容物性状等符合胶囊充填要求,成品质量均一、稳定性好。二、复方红景天胶囊质量标准研究以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红景天苷、酪醇、大花红天素为考察指标,初步建立红景天中间体的质量标准:规定红景天提取物为黄棕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水分不得超过4.0%,总灰分不得超过0.9%,建立红景天苷、酪醇、大花红天素含量测定方法。以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哈巴苷、哈巴俄苷、安格洛苷C为指标,初步建立玄参中间体的质量标准:规定玄参提取物为棕褐色粉末,味苦;水分不得超过5.0%,总灰分不得超过0.8%,建立哈巴苷、哈巴俄苷、安格洛苷C含量测定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制剂通则项下胶囊剂的相关要求,对复方红景天胶囊性状、鉴别、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含量测定进行研究,初步建立复方红景天胶囊质量标准(草案):规定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红棕色至棕褐色细颗粒,味微苦;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制剂通则项下胶囊剂的相关要求,本品每粒含红景天苷、哈巴苷、哈巴俄苷含量分别不得少于25.1 mg、21.6 mg、18.5 mg。三、复方红景天胶囊初步稳定性研究按工艺制备三批复方红景天胶囊,按本品质量标准及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相关要求,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以及温度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分别进行室温及加速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在三个月内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稳定性较好。四、红景天与玄参中间体组方配比研究本实验首先通过对HX各配比的体外活性筛选确定了最佳比例为HX(1:1)。通过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HX(1:1)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发现,HX中、高剂量组可使模型大鼠的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脑梗死率降低,对由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水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造模72小时后,大鼠的行为障碍明显得到改善,表明红景天与玄参组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

王海波[9](2014)在《钩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 exHavil.(UR),大叶钩藤U.macrophylla(Miq.)Miq.ex Havil.(UM),毛钩藤U.hirsuta Havil.(UH),华钩藤 U.sinensis(Oliv.)Havil.(USi)及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USe)的干燥带钩茎枝。钩藤系多基原植物的中药材,是治疗肝风内动、小儿惊痫抽搐要药。本研究对五种基原钩藤的生药学、质量评价方法及生物碱类成分分布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对钩藤五种基原植物形态进行描述,确定基原植物形态主要鉴别特征。确定五种基原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制定药材基原的性状快速鉴别方法。2.利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对五种基原钩藤药材的组织构造、显微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装片,确定五种基原的显微鉴别特征,为钩藤药材品种的组织、显微鉴别提供依据。3.建立了 UPLC-Q-TOF/MS法同时测定钩藤药材中36个成分的定性鉴别分析方法,确定主要生物碱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信息,解析结构与色谱保留行为关系。4.建立了 UPLC-Q-TOF/MS法同时测定钩藤药材中24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方法。对5种基原22批钩藤药材中指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首次确定钩藤药材指标成分的限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确定钩藤药材鉴别项指标性成分为IRN(异钩藤碱)、ICO(异去氢钩藤碱)和GME(缝籽嗪甲醚)。提示关注五环吲哚类成分。钩藤药材含量测定指标性成分为钩藤碱(RIN)、毛钩藤碱(HS)。成分含量限量标准为RIN、HS成分含量均不得低于0.03mg/g;两种成分总量不低于0.12mg/g。阐述了五个基原药材生物碱类组分含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钩藤药材的基原规范化研究提供化学依据。5.进行了钩藤样品UPLC-Q-TOF/MS测定数据的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确定出对品种分类贡献最大的9个指标成分。分别为钩藤碱,异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柯诺辛碱,iso-RIN,缝籽嗪甲醚,毛钩藤碱和去氢毛钩藤碱。五种基原中,毛钩藤(UH)、无柄果钩藤(USe)与钩藤(UR)、大叶钩藤(UM)、华钩藤(USi)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本研究揭示了五种基原药材生物碱活性组分的分布差异,为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6.进行了钩藤药材总氮、灰分、无机元素含量等评价指标和紫外光谱、薄层色谱、液相色谱等评价方法研究。建立五种基原钩藤药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判别方法,确定特征吸收峰位及吸光度比值;建立钩藤药材的含氮量凯氏定氮测定法、TLC、HPLC鉴别方法;建立钩藤药材中16种无机元素含量ICP-MS测定方法。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各评价指标关联程度,为完善钩藤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研究依据。

陶小妹[10](2013)在《共轭亚油酸-吉西他滨(CLA-GEM)偶联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文中认为吉西他滨(GEM)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抗代谢药物,属于新型二氟核昔类似物。GEM在临床上常单独或联合给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胰腺癌及乳腺癌的一线药物。但由于其半衰期短、选择性较差以及对骨髓和胃肠道等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对吉西他滨的各种化学修饰,以求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对细胞及核酸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将不饱和脂肪酸骨架引入到药物分子中,有利于药物到达细胞组织内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具有天然抗乳腺癌和抗乳腺癌新生血管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了降低吉西他滨的毒副作用,提高药效,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与吉西他滨共价连接的共轭亚油酸-吉西他滨(CLA-GEM)偶联物。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CLA-GEM的合成是通过氯甲酸乙酯活化的CLA中间体,在低温无水无氧条件下与吉西他滨N4位氨基反应生成CLA-GEM偶联物,产物经NMR、MS、FTIR等进行了结构和纯度确证。考察了CLA-GEM的溶解性以及在磷酸缓冲液(PBS)和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采用正辛醇-水体系测定了CLA-GEM的油水分配系数(l〇gDoct=3.67)。PBS中24小时孵育试验发现,pH值对CLA-GEM在PBS中的稳定性有显着影响,CLA-GEM在中性及碱性pH条件下要比在酸性pH条件下更稳定。另外,GEM在大鼠血浆中孵育24小时即完全降解,而CLA-GEM在大鼠血浆中孵育48小时后仍可检测到41.2%的GEM存在。这些结果表明,CLA-GEM的脂溶性较强,在PBS和大鼠血浆中比较稳定。采用SRB法测定了CLA-GEM和GEM对C6、NCI-H446、A549、MCF-7及MDA-MB-231等细胞系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发现,孵育72h后,CLA-GEM对各细胞生长均有显着抑制作用。其中对NCI-H446、MCF-7及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显着高于GEM。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为模型,进一步在细胞水平上对CLA-GEM的相关作用进行了研究。细胞周期试验的研究表明,CLA-GEM可明显延长细胞在S期的滞留时间(P<0.01)。此外,核酸转运载体抑制实验的研究表明,GEM依赖核酸转运载体进入细胞,而CLA-GEM不依赖核酸转运载体进入细胞,后者可能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因核酸转运载体缺乏而产生的耐药性问题。静脉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CLA-GEM能显着提高GEM的生物利用度并延长GEM的体内作用时间。CLA-GEM静脉给药后24小时游离GEM的AUC是GEM对照组的3.6倍,其半衰期是对照组的3.2倍。由于GEM透膜性差以及较高的胃肠道毒性使其不能用于口服给药。而对CLA-GEM大鼠体内口服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LA-GEM偶联物可以显着提髙GEM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与GEM相比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14%。因此CLA-GEM偶联物可能为吉西他滨的口服给药提供新的策略。以接种了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BALB/c裸鼠作为模型,评价了CLA-GEM对体内乳腺癌的抑制效果。体内药效实验发现,与GEM对照组相比,CLA-GEM对乳腺癌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强,二者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初步毒性研究发现,CLA-GEM无明显毒性。综上所述,CLA-GEM作为GEM前药,能显着提高GEM的脂溶性,增强其抑制乳腺癌的活性,而且改变了GEM的跨膜转运机制,可以一定程度避免临床上GEM应用中因核酸转运载体缺乏而产生的耐药性问题;静脉给药后,CLA-GEM可明显提高GEM的生物利用度,并有效延长其体内作用时间;口服给药后,CLA-GEM可明显提高GEM的口服吸收。总之,CLA-GEM可明显改善GEM的内在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普乐康注射液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乐康注射液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维色谱/高分辨质谱强化扫描技术的白钩藤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离子交换色谱-亲水相互作用色谱-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离线全三维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维度增强表征技术的构建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1.2 实验仪器
        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4 IEC-HILIC-RP UHPLC三维色谱分离条件
        1.5 Q-Orbitrap质谱参数
    2 离线全三维色谱的构建与评价
        2.1 第一维总提物分段制备色谱条件
        2.2 第三维RP-UHPLC构建与优化
        2.3 第二维HILIC构建与优化
        2.4 离线全三维色谱优势
    3 Q-Orbitrap质谱参数优化
        3.1 喷雾电压
        3.2 毛细管温度
        3.3 辅助气温度
        3.4 裂解能量
    4 方法学验证
        4.1 精密度
        4.2 重复性
        4.3 稳定性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离线全三维色谱-高分辨质谱母离子列表同时靶向/非靶向扫描技术白钩藤系统物质基础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1.2 实验仪器
        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4 母离子列表设置
    2 母离子列表构建
        2.1 生物碱与三萜酸母离子列表
        2.2 母离子列表触发DDA优势
    3 白钩藤多成分鉴定
        3.1 基于第一维IEC分段样品的制备
        3.2 基于第二维HILIC分段样品的制备
        3.3 分段样品数据采集
        3.4 两类标准品化合物多级质谱裂解规律
        3.5 白钩藤化学成分鉴定
    4 本章小结
结果与讨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钩藤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医药抗HIV病毒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抗HIV病毒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1 HIV病毒生物学特性
        1.1 HIV病毒分型及结构
        1.2 HIV病毒复制感染机制
        2 现代医学抗HIV病毒主要药物
        3 HAART疗法介导抗HIV病毒主要手段优势及不足
        3.1 优势
        3.2 不足
        讨论
    综述二 中医药抗HIV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HIV/AIDS理论认识
        2 中医治疗HIV/AIDS原则
        3 文献梳理
        4 中医药抗HIV病毒活性成分及药物研究
        4.1 单味中药抗HIV病毒研究
        4.2 中药活性成分抗HIV病毒研究
        4.3 中药复方抗HIV病毒研究
        5 中医药抗HIV病毒的优势及不足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资料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筛选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中止标准
        3.4 剔除标准
        3.5 脱落标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
        2 调查内容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性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病毒载量评价标准
        4.2 中医症状评价标准
        4.3 免疫功能疗效评价标准
        5 依从性
        6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7 病例报告表(CRF)
        8 质量控制
        9 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结果分析
        2.1 疗效性分析
        2.2 安全性分析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肾系水肿古籍挖掘的茯苓类方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籍挖掘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
        一、本体与语义网络
        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三、糖尿病肾病现状
        四、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
        五、中医药改善糖尿病肾病
        六、肾系水肿方剂本体的构建
第二章 古籍挖掘研究
    第一节 古籍挖掘的现状及目标
    第二节 构建方法
        一、知识图谱框架
        二、构建肾系水肿古籍知识库
    第三节 结果
        一、方剂朝代分布、医家作者朝代分布分析
        二、药物特征分布分析
        三、方药频次分析
        四、常用经典方剂挖掘及推理新方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茯菟丹在大鼠糖尿病肾病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试剂耗材
        二、实验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三节 结果
        一、检验指标
        二、转录组学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茯苓多糖对高糖内皮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试剂耗材
    第三节 结果
        一、高糖干预内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二、模型探索结论
        三、茯苓多糖干预后Klotho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羟基喜树碱的研究概况
        1.1.1 羟基喜树碱的结构
        1.1.2 羟基喜树碱的性质
        1.1.3 羟基喜树碱的临床作用
    1.2 国内外羟基喜树碱制剂的应用现状
        1.2.1 羟基喜树碱其他制剂
        1.2.2 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
    1.3 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
        1.3.1 叶酸概述
        1.3.2 壳聚糖
        1.3.3 多聚磷酸钠
    1.4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系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MTT法测定HCPT/CTS-TPP-FA对四种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2.3.3 统计学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MTT法测定HCPT/CTS-TPP-FA对Hep G-2增殖率的影响
        2.4.2 MTT法检测HCPT/CTS-TPP-FA对A549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2.4.3 MTT法检测HCPT/CTS-TPP-FA对MCF-7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2.4.4 MTT法检测HCPT/CTS-TPP-FA对ECV 30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和瘤株
        3.2.2 实验仪器
        3.2.3 药品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
        3.3.2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3.3.3 统计学处理
    3.4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体内器官靶向性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药品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法
        4.3.1 小鼠血浆及组织中HCPT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4.3.2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
        4.4.1 HCPT血样分析方法的专属性考察
        4.4.2 HCPT组织样品分析方法的考察
        4.4.3 载药微粒在体内的靶向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5.2 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对S_(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评价
    5.3 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体内器官靶向性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野菊花清咽含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临床概述
        1 急性咽炎的临床治疗及研究现状
        2 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治疗及研究现状
    第二章 处方中各单药味的研究进展
        1 野菊花的研究进展
        2 黄芩的研究进展
        3 射干的研究进展
        4 锦灯笼的研究进展
        5 玄参的研究进展
前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野菊花清咽含片制备工艺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试验方法与结果
        1.2.1 黄芩提取工艺研究
        1.2.2 野菊花等醇提工艺研究
        1.2.3 成型工艺研究
        1.2.4 中试研究
        1.2.5 工艺验证
        1.2.6 试生产研究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野菊花清咽含片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试药
        1.2 性状
        1.3 薄层鉴别研究
        1.3.1 野菊花薄层鉴别方法的建立
        1.3.2 黄芩薄层鉴别方法的建立
        1.3.3 射干薄层鉴别方法的建立
        1.3.4 玄参薄层鉴别方法的建立
        1.3.5 锦灯笼的薄层鉴别方法[97-101]的建立
        1.4 检查项
        1.4.1重量差异、溶散时限
        1.4.2 重金属检查
        1.4.3 砷盐检查
        1.5 含量测定
        1.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2 黄芩苷和蒙花苷混合对照品的制备
        1.5.3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4 色谱条件的选择
        1.5.5 系统适用性试验
        1.5.6 记录色谱图时间的选定
        1.5.7 方法学考察
        1.5.8 耐用性考察
        1.5.9 含量测定结果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预试验研究
        1.3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研究
        1.3.1 菌液制备
        1.3.3 验证方法
        1.3.4 测定结果
        1.4 控制菌检查
        1.4.1 菌液制备
        1.4.2 供试液的制备
        1.4.3 验证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稳定性研究
        1 加速稳定性考察
        1.1 仪器与试药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2 长期稳定性试验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刺五加总苷片的制备及其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前言
    1 刺五加的提取及其总苷纯化的研究进展
        1.1 刺五加的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1.2 刺五加总苷制备的研究进展
    2 刺五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2 抗疲劳作用
        2.3 抗肿瘤作用
        2.4 适应原样的作用
        2.5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2.6 抗衰老作用
        2.7 免疫增强作用
        2.8 抑菌消炎作用
        2.9 抗血糖的作用
    3 刺五加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3.1 治疗脑出血
        3.2 治疗脑梗死
        3.3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3.4 治疗高脂血症
        3.5 治疗糖尿病肾病
        3.6 治疗神经衰弱
        3.7 治疗失眠
    4 刺五加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4.1 苷类化合物
        4.2 多糖类化合物
        4.3 黄酮类成分
        4.4 其他成分
第二章 刺五加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及不同产地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 提取条件的选择
        2.3 指标含量的测定
        2.4 正交试验分析
        2.5 验证试验
        2.6 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 讨论
第三章 刺五加总苷制备的工艺考察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指标含量的测定
        2.4 大孔树脂的筛选
        2.5 AB-8型大孔树脂制备刺五加总苷的工艺研究
    3 讨论
第四章 刺五加总苷化学成分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离
        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 讨论
第五章 大孔树脂有机残留物的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刺五加不同工艺提取物的药理活性比较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给药剂量选择
    3 方法与结果
        3.1 抗疲劳作用
        3.2 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的影响
        3.3 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所致小鼠睡眠的影响
        3.4 对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所致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
    4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刺五加总苷片成型工艺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剂型确定
        2.2 处方工艺研究
        2.3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2.4 片剂的包衣
    3 片重及日口服量
    4 讨论
第八章 刺五加总苷片的质量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处方
    3 制法
    4 性状
    5 检查
        5.1 重量差异
        5.2 崩解时限检查
        5.3 脆碎度检查
        5.4 溶出度考察
    6 含量测定
        6.1 指标含量的测定
        6.2 刺五加总苷片中总苷含量的测定
    7 含量限度的确定
    8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实验总结
    2 本文创新点
    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复方红景天胶囊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红景天研究进展
        一、化学成分
        二、药理作用
        三、临床应用
    第二节 玄参研究进展
        一、化学成分
        二、药理作用
        三、临床应用
第二章 复方红景天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试药
        二、方法与结果
        1 红景天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2 玄参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复方红景天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试药
        二、方法与结果
        1 剂型的选择
        2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复方红景天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试药
        二、方法与结果
        1 红景天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
        2 玄参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复方红景天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试药
        二、方法与结果
        1 性状
        2 鉴别
        3 检查
        4 含量测定
        5 复方红景天胶囊质量标准
        三、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复方红景天胶囊初步稳定性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试药
    二、方法与结果
        1 加速稳定性研究
        2 长期稳定性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红景天与玄参中间体组方配比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试药
        3 实验细胞及动物
    二、方法与结果
        1 HX体外活性筛选实验
        2 HX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3 结果
    三、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钩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
第一章 钩藤的研究概况
    1.1 基原植物本草考证
    1.2 钩藤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1.3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4 立题依据
第二章 基原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鉴定的研究
    2.1 绪言
    2.2 实验部分
    2.3 实验结果
        2.3.1 基原原植物形态描述
        2.3.2 基原药材性状鉴别
        2.3.3 钩藤药材基原快速鉴别方法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钩藤药材显微鉴定的研究
    3.1 绪言
    3.2 实验部分
    3.3 实验结果
        3.3.1 组织构造特征
        3.3.2 粉末显微特征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钩藤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4.1 绪言
    4.2 实验部分
    4.3 实验结果
        4.3.1 紫外、可见光谱鉴别分析
        4.3.2 凯氏定氮法测定钩藤药材总氮含量
        4.3.3 薄层色谱法鉴别
        4.3.4 生物碱成分的液相色谱法鉴别
        4.3.5 ICP-MS测定钩藤药材无机元素含量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UPLC-Q-TOF/MS的五种基原钩藤药材生物碱成分研究
    5.1 绪言
    5.2 实验部分
    5.3 实验结果
        5.3.1 UPLC-MS分析条件的考察
        5.3.2 钩藤药材35种生物碱成分的鉴别
        5.3.3 主体生物碱成分质谱鉴别特征分析
        5.3.4 五种基原钩藤药材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
        5.3.5 不同保存期样品主要生物碱成分含量分析
        5.3.6 五种基原药材生物碱类标志成分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附图

(10)共轭亚油酸-吉西他滨(CLA-GEM)偶联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 吉西他滨
        1.1 吉西他滨在细胞内的转运和代谢
        1.2 吉西他滨抗肿瘤机制
        1.3 吉西他滨的用药剂量和毒副作用
        1.4 吉西他滨的临床应用
    二 共轭亚油酸
        2.1 共轭亚油酸的抗癌作用
        2.2 CLA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2.3 与癌症治疗相关的其他脂肪酸
        2.4 脂肪酸的代谢行为
    三 吉西他滨前药的研究
        3.1 前体药物简介
        3.2 前药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
        3.3 吉西他滨前药研究进展
    四 立题依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LA-GEM的合成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方法
    四 实验结果
    五 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LA-GEM理化性质的考察
    第一节 CLA-GEM体外方法学的建立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CLA-GEM溶解度的测定
        一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CLA-GEM在PBS中的稳定性研究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CLA-GEM在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LA-GEM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CLA-GEM对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核酸转运载体抑制实验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CLA-GEM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CLA-GEM药物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CLA-GEM体内方法学的建立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CLA-GEM静脉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动物
        三 实验方法
        四 实验结果
        五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CLA-GEM口服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动物
        三 实验方法
        四 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CLA-GEM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一 材料与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缩写词表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四、普乐康注射液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维色谱/高分辨质谱强化扫描技术的白钩藤化学成分研究[D]. 冯可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2]中医药抗HIV病毒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初探[D]. 梁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3]基于肾系水肿古籍挖掘的茯苓类方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研究[D]. 罗粤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苦参的研究进展[J]. 斯琴塔娜,金亮. 北方药学, 2015(08)
  • [5]载叶酸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抗肿瘤活性及靶向性研究[D]. 谭欢欢.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5)
  • [6]野菊花清咽含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陈红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7]刺五加总苷片的制备及其质量研究[D]. 樊如强. 扬州大学, 2014(02)
  • [8]复方红景天胶囊的药学研究[D]. 伍小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9]钩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D]. 王海波. 沈阳药科大学, 2014(05)
  • [10]共轭亚油酸-吉西他滨(CLA-GEM)偶联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D]. 陶小妹. 沈阳药科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普乐康注射液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