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易洁[1](2022)在《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现状调查与诊断分析》文中提出以高职院校教材管理为主题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教材使用、教材内容、教材开发等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对教材的有效管理。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国家发布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入手,提出高职院校要从按照需求征订,强化教材计划管理;引进管理系统,实现教材现代化管理;采用公开招标,实现教材供应社会化管理;实施校院二级,强化教材建设管理;开展校企合作,加大教材编审管理;加快制度建设,落实教材激励管理;加强理论学习,厘清"课证"活页式教材内涵与特征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挑战。
李腾[2](2021)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文中研究指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对于职业教育质量与内容具有深刻的影响,也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加强教材的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对此,文章就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与教材管理工作,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韩庆[3](2021)在《基于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创新》文中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工作日渐加深,关于教材的建设和管理也颇见成效,但发展至今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做好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提升高职教材质量以及管理效率而言大有裨益,也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广大高职生的学习需求,助力高效课堂创建。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陈慧欣[4](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院校应当持续更新并推进顶岗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表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可用性更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情况,为科学地构建评价体系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文献、政策、师生深入访谈三种材料编码来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级构成要素,再逐步凝练出二级构成要素,最后基于CIPP评价模式形成4个一级构成要素。通过邀请17名专家开展三轮专家咨询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及权重。评价体系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15个二级构成要素和42个三级构成要素;学生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7个二级构成要素和23个三级构成要素。再根据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分别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卷)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卷)。将研究编制的教师评价卷与学生评价卷付于运用,对广东省内的高职学生及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对回收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得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所属的构成要素,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结合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较高的构成要素,从而从评价体系的相关主体的角度出发,为高职院校或其他研究者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分别有以下四点建议措施:(1)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2)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3)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4)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李新月[5](2021)在《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指出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已经迈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人才质量与结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的旅游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职教20条”、“双高计划”、“高职扩招一百万”等政策的实施,突出职业教育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旅游高职教育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亦如此。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高等教育不断成长,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社会变迁视角下,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何特色,对当今的旅游人才培养有何借鉴意义,值得去探究。本研究从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切入,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个案,将其历程划分为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年)、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年)、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至今)进行研究,分析各阶段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动因,选取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与师资队伍几个主要要素,探索其发展演变,总结成绩与问题,揭示其人才培养特色。基于此,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发现: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完善的,有其自身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构建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依据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在课程体系方面,聚焦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阵地,形成了多样的育人模式;在师资方面,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着回顾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借鉴其发展,旅游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国际是必由之路,依托行业是办学思路,服务产业是目的所在。新时期,在文旅融合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众多挑战,结合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的挑战与要求,从政府、院校、企业三大主体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为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方桐清[6](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凌寿铨[7](2020)在《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宏观知识经济时代,加之市场化变革,使得人才的战略价值愈加突出,并日渐成为各行业领域竞争的核心资本。而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育人阵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扩大了招生规模,并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给教材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其在现阶段的开展仍旧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完善势在必行。基于对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存在问题的论述解析,就其相关完善策略进行了探究。
邵静燕[8](2020)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校园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教材资源建设与管理为高校教材管理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数字化背景下分析探究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并提出具体的管理对策。
张雅俐[9](2020)在《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人才的重要作用,高校育人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迎合时代浪潮,以课程改革为着力点抓紧实施双创教育是高校保持其社会中轴地位的明智之选。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双创教育有着内在契合,能否领会双创教育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校际竞速的“弯道超车”,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以山西省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获取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基本覆盖,学生初步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各院校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水平逐年提升;双创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部分高校设有双创教育基地,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此同时,存在课程目标对象不明确、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形式类型单一,内容特色不鲜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课程实施中学生主动参与度较低,积极性不够高;课程评价重视不足、缺乏系统设计、未体现师生意志和第三方评价的问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问题、探明原因,对症下药。借鉴国内外双创教育课程的成功经验,以我省特有的晋商精神为文化核心,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提出我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的构建策略:明确教育对象,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形成特色课程;统筹课程规划,强化课程实施;重视课程评价,完善评价体系,以期推动省内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并将晋商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邓倩[10](2020)在《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研究 ——以重庆市6所高职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就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中央政府就深化校企合作做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是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成为职业院校新一轮改革基本遵循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和专家学者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解读“职教20条”系列活动,为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做好了前期工作准备。回顾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主旋律。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新形势,如何继续促进高职院校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靶向输出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热点。为此,本研究以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参与为研究视角,将研究主要问题聚焦在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上,以期从“引企入教”维度纵深校企合作内容和水平层次,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进路上界定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为后续评估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指标体系构建和现状研究提供分析框架,并通过利益相关者和系统论等理论视角,明确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是基于校企双方资源互补互利、互促双赢的共生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专业建设办学质量、有效对接企业需求三方面。第二部分以分析企业参与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现状为主要内容,旨在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现实参考价值。研究通过梳理近年内有关重庆市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政策文件发现,在政策的嬗变过程中,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更加详尽化、具体化。目前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主要通过学生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载体形式呈现。具体表现为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建专业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企业根据学校的需要和要求,共同打造高素质的“专、兼”师资队伍;校企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共同进行实践教学四方面内容。第三部分主要为构建评估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指标体系,本研究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专业建设的共性要求和内在规律,以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企业参与为研究视角,构建了适用于本研究的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学生评价和企业参与是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价值取向,指标筛选遵循以导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为前提。此次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人才质量4个一级指标和11项具体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逐层确定并落实了每层指标项的权重,并通过了组合一致性检验,以此为下一阶段的实证研究做好数据评估准备工作。第四部分在前文论述基础上,选取了重庆市6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部分大二、大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发放问卷形式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进行测评打分。通过计算数据评估得分发现,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综合评分为2.8081分,这表示当前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水平和程度都有待提高,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着和而不深、和而不融等现实瓶颈,校企合作“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仍然存在。具体问题表现为在校企课程体系的结构安排仍需优化、兼职教师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实践教学环境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三方面内容。第五部分基于实证研究所反映出的现状问题,对企业进一步纵深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从搭建企业参与的合作平台出发,应加强校外政府、行业和校内专业指导委员会、职教集团等组织机构的协调与配合,促使多元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建立激励补偿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促使高职院校和企业形成互享互鉴的“命运共同体”;此外,还应厘清校企参与权责,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合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效能。另一方面,从专业建设内部视角出发,提高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具体路径。首先,应调整课程结构,促进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实现靶向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任务;其次,提升教师素质,鼓励兼职教师参与职前培训,从而促使兼职教师不断提高授课质量;最后,不断优化实训基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设良好的实践培育环境。
二、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现状调查与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调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1 高职院校教材选用对教材管理的影响 |
2.1.1 教师在教材选用时不知所措 |
2.1.2 教材选用缺乏有效沟通 |
2.1.3 优秀教材和新教材选用率降低 |
2.1.4 教材选用以校内教师自编为主 |
2.1.5 教材审定实效性不高 |
2.2 高职院校教材使用情况对教材管理的影响 |
2.2.1 教材是教学主要载体 |
2.2.2 不同年级学生对教材内容关注点不同 |
2.2.3 学生使用教材频度不高 |
2.2.4 与教材配套的数字化资源使用频率较高 |
2.3 高职院校教材内容对教材管理的影响 |
2.4 高职院校教材开发对教材管理的影响 |
2.4.1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
2.4.2 自编教材质量难以保证 |
2.4.3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力量不足 |
2.4.4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缺乏参考标准 |
3 基于《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思考及举措 |
3.1 按照需求征订,强化教材计划管理 |
3.1.1 制定教材选用原则 |
3.1.2 严格教材选用计划申报 |
3.1.3 一门课程只征订一本教材 |
3.1.4 优先选用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
3.1.5 教材变更应履行相关手续 |
3.2 引进管理系统,实现教材现代化管理 |
3.3 进行招标采购,实现教材供应社会化管理 |
3.4 实施校院二级制度,强化教材建设管理 |
3.5 开展校企合作,加大教材编审管理 |
3.6 加快制度建设,落实教材激励管理 |
3.7 加强理论学习,厘清“课证”活页式教材内涵与特征 |
第一,形式新颖,活页可增可减。 |
第二,标准规范,培养职业意识。 |
第三,模式创新,实现理实一体化。 |
第四,以学生为主,教材转变为学材。 |
4 结语 |
(2)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意义 |
2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
2.1 教材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 |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教材建设机制不畅,顶层设计不够 |
3 加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管理的对策 |
3.1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推进新型教材建设 |
3.2 突出高职院校教材的特点,提升教材改革与创新 |
3.3 优化高职院校教材内容,突出应用型学科特色 |
3.4 立体化、项目化、活页式等新型教材建设,创建数字化育人环境 |
3.5 完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审核教材程序 |
4 结语 |
(3)基于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教材特点以及相关要求论述 |
二、高职院校教育现状简述 |
三、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
(一)所选用教材普遍滞后 |
(二)教材选择方面缺少深入性研究 |
(三)教材管理手段缺乏创新 |
四、基于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创新方案分析 |
(一)构建校企合作的教材研发机制 |
(二)创新教材管理机制 |
(三)创新高职院校教材评价体系 |
(四)设立专项经费,为学校教材建设保驾护航 |
(4)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与问题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实践教学质量 |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
第二节 CIPP评价模式 |
一、CIPP评价模式的含义 |
二、CIPP评价模式的要素与特征 |
三、CIPP评价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契合性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构成要素与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依据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原则 |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实践选取 |
一、文献研究选取指标 |
二、政策研究选取指标 |
三、实践研究选取指标 |
四、评价指标合并与筛选 |
第三节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专家法实施 |
一、专家咨询问卷的确定 |
二、专家咨询实施过程 |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五、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及其来源 |
第四节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权重确立 |
一、构建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
二、构成要素的权重计算 |
三、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编制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实施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信度分析 |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度分析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构成要素分析 |
一、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二、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三、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四、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反映情况 |
一、实践教学背景情况 |
二、实践教学投入情况 |
三、实践教学过程情况 |
四、实践教学成果情况 |
第五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
一、学校层面问题及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二、教师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三、学生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反映 |
一、学校发展定位在背景评价中的权重高 |
二、师资队伍建设在投入评价中的权重高 |
三、实践教学方法在过程评价中的权重高 |
四、企业认可度在成果评价中的权重高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
一、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 |
二、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 |
三、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
四、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 |
附录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 |
附录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权重咨询(第三轮专家咨询) |
附录4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问卷) |
附录5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问卷) |
附录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
1.1.2 人才供需矛盾制约旅游业发展 |
1.1.3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变革 |
1.1.4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综述 |
1.4.1 概念界定 |
1.4.2 文献综述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个案选择 |
第2 章 从上海旅专看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演变 |
2.1 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 年) |
2.1.1 旅游高职教育产生的背景 |
2.1.2 起步与探索阶段:积极探索 |
2.1.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2.2 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 年) |
2.2.1 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因 |
2.2.2 改革与发展阶段:锐意进取 |
2.2.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2.3 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 年至今) |
2.3.1 旅游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
2.3.2 提高与深化阶段:内涵式发展 |
2.3.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第3 章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启示 |
3.1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 |
3.1.1 培养目标的特色 |
3.1.2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特色 |
3.1.3 教学的特色 |
3.1.4 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 |
3.2 上海旅专对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
3.2.1 面向国际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
3.2.2 依托行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
3.2.3 服务产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目的所在 |
第4 章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
4.1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要求 |
4.1.1 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目标 |
4.1.2 文旅融合给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带来新挑战 |
4.1.3 产教深度融合为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天地 |
4.1.4 新科技革命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
4.2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 |
4.2.1 政府层面 |
4.2.2 院校层面 |
4.2.3 企业层面 |
4.3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未来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上海旅专饭店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沿革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表现 |
(二)原因 |
二、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完善策略 |
(一)更新理念 |
(二)健全制度 |
(三)扎实人才 |
(四)依托科技 |
三、结语 |
(8)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模式 |
三、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管理与建设现状 |
四、高职教材的特点和要求 |
五、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 |
(一)教材管理体系和模式 |
(二)打通建设管理渠道,搭建教材管理平台 |
(三)创新教材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手段 |
(四)实施教材数字化、管理立体化 |
六、结语 |
(9)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法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双创教育 |
1.5.2 双创教育课程 |
1.5.3 高职院校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经验介绍 |
2.1 国内外双创教育课程研究概况 |
2.1.1 相关文献数据总览 |
2.1.2 相关文献内容述评 |
2.2 国内外双创教育课程概况 |
2.2.1 双创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的课程概况 |
2.2.2 国内外双创教育课程典型经验 |
第三章 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现状、问题及原因 |
3.1 调查的情况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2 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现状 |
3.2.1 双创教育课程基本覆盖,学生初步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
3.2.2 高职院校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水平逐年提升 |
3.2.3 双创教师积极参加师资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
3.2.4 部分高职院校设有双创教育基地,积极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
3.3 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
3.3.1 课程目标对象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
3.3.2 课程设置形式类型单一、内容特色不鲜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
3.3.3 课程实施中学生主动参与度较低,积极性不够高 |
3.3.4 课程评价重视不足、缺乏系统设计、未充分体现师生意志及第三方评价 |
3.4 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问题的原因 |
3.4.1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到位 |
3.4.2 双创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认识缺位 |
3.4.3 双创教育教材缺失、老旧 |
3.4.4 双创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
3.4.5 双创平台实际使用率较低 |
3.4.6 双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 |
3.4.7 双创教育管理机构职能缺失 |
第四章 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建设策略 |
4.1 明确教育对象,明晰培养目标 |
4.2 优化课程内容,形成特色课程 |
4.2.1 优化双创教育课程内容 |
4.2.2 形成基于专业的双创教育课程 |
4.2.3 形成依托模块化的双创教育课程 |
4.2.4 形成强调“拓展与参与”的双创教育课程 |
4.2.5 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双创教育课程 |
4.3 统筹课程规划,强化课程实施 |
4.3.1 强化双创师资配备 |
4.3.2 创新双创教育课程教材 |
4.3.3 合理安排双创教育课程时间 |
4.3.4 改革双创教育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 |
4.3.5 加大双创教育平台建设 |
4.3.6 充分开发双创教育课程资源 |
4.3.7 完善双创教育相关管理机构职能 |
4.4 重视课程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
4.4.1 贯彻课程评价原则 |
4.4.2 明确课程评价主体 |
4.4.3 细化课程评价指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10)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研究 ——以重庆市6所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相关理论说明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与拟创新点 |
(一)研究重难点 |
(二)研究拟创新点 |
第一章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理论逻辑与价值意蕴 |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理论逻辑 |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 |
(二)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在逻辑 |
二、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价值意蕴 |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
(二)提高专业建设办学质量 |
(三)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 |
第二章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一、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政策背景 |
二、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载体形式 |
(一)学生订单班 |
(二)产业学院 |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 |
(四)现代学徒制 |
三、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评估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指标体系构建 |
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与原则 |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 |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二、指标体系的筛选与确定 |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筛选思路 |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 |
(三)指标体系的内容解析 |
三、指标检验与权重确定 |
(一)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二)权重的确定 |
第四章 评估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证分析 |
一、数据来源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发放 |
二、数据处理 |
(一)数据验证 |
(二)数据描述性分析 |
(三)计算数据评估得分 |
三、评估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指标分层分析 |
(二)综合分析 |
四、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校企课程体系的结构安排仍需优化 |
(二)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 |
(三)实践教学环境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
第五章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改进建议 |
一、搭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合作平台 |
(一)加强组织间协调,校企主体形成教育合力 |
(二)建立激励补偿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
(三)厘清校企参与权责,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
二、提高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具体路径 |
(一)调整课程结构,促进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 |
(二)提升教师素质,鼓励兼职教师参与职前培训 |
(三)优化实训环境,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调查问卷 |
附录2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现状调查与诊断分析[J]. 易洁. 职业技术, 2022(03)
- [2]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J]. 李腾. 科技视界, 2021(26)
- [3]基于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创新[J]. 韩庆. 山西青年, 2021(12)
- [4]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D]. 李新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7]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分析[J]. 凌寿铨. 现代职业教育, 2020(41)
- [8]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 邵静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6)
- [9]山西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 张雅俐. 山西大学, 2020(01)
- [10]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研究 ——以重庆市6所高职院校为例[D]. 邓倩.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