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PVC液体涂料

改性PVC液体涂料

一、改性PVC液体涂料(论文文献综述)

韩宇莹[1](2021)在《聚氯乙烯防腐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防腐涂料大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符合规定的新型环保型粉末涂料已成为当前防腐涂料领域的重要研究趋势。本文以耐候性好、抗冲击性能好、抗氯离子渗透的聚氯乙烯作为主要成膜物质,以粉末涂料的形式进行静电喷涂,烘干成膜。结合涂层发挥长久保护功效所必需的附着力、阻隔性、自修复性三个要素,制备了环氧改性的双层涂层来提升附着力;制备了聚苯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填料,结合氧化石墨烯(GO)的小分子效应以及聚苯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提升涂层阻隔性的同时,诱导涂层破损处生成催化钝化膜来提升涂层的自修复性,以实现对基材的长效保护。通过对增塑剂、抗氧剂、颜填料等助剂的优化,提高了聚氯乙烯(PVC)涂料的成膜性能、附着力、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首先,通过对不同增塑剂用量下涂料性能的测试,得出当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为50wt%时,涂膜的流平性能最好,对涂层结构的致密性起到积极作用。随着DOP含量的增加,游离DOP阻碍涂层与基体形成共价键,导致涂层进一步被腐蚀。通过对不同填料用量下的涂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当颜料和填料的含量为3wt%时,填料分散性能最佳。然而,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树脂基体无法全部将填料包裹,导致部分未被包裹的填料在涂层内部形成团聚现象。通过对涂层在不同钙锌(Ca/Zn)热稳定剂加入量下的耐老化性和热失重的分析,发现PVC在发生热降解的过程中,其因自催化作用而释放的HCL能够被Ca/Zn热稳定剂所吸收,从而抑制该过程的进行。当Ca/Zn热稳定剂的加入量为3wt%时,涂层的耐受温度较高,且质量损失较小。通过光泽度、接触角测试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得出流平剂的迁移行为是在满足一定的相容性下,才能够促进上、下层的均匀铺展,降低涂膜表面张力,提升涂层的流平性。因此,当流平剂用量为2wt%时,涂层流平性能最好,光泽度和分散性最高,疏水性最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耐蚀性。在此基础上,对聚氯乙烯粉末涂料进行改性,研制了一种新型环保、耐蚀性好的双层复合型粉末涂料。将环氧树脂改性的聚氯乙烯涂料作为底漆,纯聚氯乙烯涂料作为面漆。同时,比较了制备涂层过程中共固化和逐层固化两种操作方式下涂层的性能,机械性能、耐盐雾性实验以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逐层固化下涂层机械性能最优,盐雾腐蚀程度最小。这是由于粉末在静电喷涂过程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当单位面积的铁片达到一定的覆盖率之后,随后的一些面漆粉末颗粒很难吸附在工件上,导致固化后漆膜的性能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进一步研究了涂料的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在与固化剂的作用下,通过交联反应形成了不溶不熔的网状大分子结构。因为环氧树脂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含氧基团,它们能与含有氢键的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合,所以涂层附着力显着提高。然而,双酚A环氧树脂的粘度较高,固化后容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因此通过对涂层机械性能测试、盐雾实验、AFM分析以及SEM测试得出底漆中环氧用量为50wt%时,涂层的附着力及耐盐雾性最佳。最后,电化学测试表明浸泡15天后,聚氯乙烯/环氧双层涂层的腐蚀速率远远低于纯环氧双层涂层与纯聚氯乙烯双层涂层。对于聚氯乙烯双层涂层(PVC/EP)来讲,复配的底漆可以保证较好的附着力,面漆提供了较好的阻隔性,双倍增强了涂层的防腐性能。采用苯胺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苯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薄片(PAGO),应用于PVC/EP涂层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SEM等分析结果表明苯胺(PANI)在GO片上聚合成功,且PANI均匀地插入到GO片层中,有利于PAGO在涂层中的分散。同时,分析了不同含量的PAGO-PVC/EP涂料的防腐性能,并与GO-PVC/EP涂料进行了比较。电化学分析表明,适量的PAGO(0.5wt%)能显着提高镀层的长期耐蚀性。其优异的耐蚀性能主要归因于两个部分:(1)PAGO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改善涂层的阻隔性能,阻止H2O、O2和电解质渗透到钢基体上;(2)电活性完整的聚苯胺能将失去的电子及时转移到涂层表面,并在裸露金属表面诱导形成由Fe3O4和Fe2O3组成的钝化膜。GO的阻隔性能和PANI的自愈合能力使PAGO-PVC/EP涂料具有优异的耐蚀性。

王晨[2](2021)在《聚丙烯酸酯/镁铝水滑石复合乳液的原位合成及其在防火涂料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很多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乳胶膜的耐热性,硬度较差,限制它的应用。使用无机纳米镁铝水滑石(MgAl-LDHs)对乳液进行改性,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纳米MgAl-LDHs的粒径较小,与聚丙烯酸酯的相容性差。故制备性能良好的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需要解决纳米MgAl-LDHs在乳液中的分散问题。本工作在纳米MgAl-LDHs表面改性,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复合乳液聚合机理、聚合动力学,复合乳液基水型防火涂料方面展开研究。研究了磷酸酯偶联剂(DN-27)对纳米MgAl-LDHs粉体的湿法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DN-27已经成功的接枝到了纳米MgAl-LDHs表面,纳米MgAl-LDHs偶联剂改性后团聚得到改善,分散性变好。论文还探究了磷酸酯偶联剂用量对纳米MgAl-LDHs改性效果的影响。研究了滴加法聚合工艺制备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确定聚合最优条件。最优条件为,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用量0.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3%,DN-27改性MgAl-LDHs的用量2%,反应温度75℃。利用确定好的条件,又采用间歇法的原位乳液聚合工艺制备复合乳液。通过FTIR、XRD、TG、TEM对两种工艺所制得的复合乳液及乳胶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可知,两种聚合工艺合成的纯丙乳液与复合乳液都成功制备,且纳米MgAl-LDHs的加入提高了乳胶膜的耐热性。TEM照片也可看出,滴加法制得的复合乳液中纳米MgAl-LDHs分散到乳胶粒中。研究了在纳米MgAl-LDHs存在条件下的原位乳液聚合动力学。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改性纳米MgAl-LDHs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聚合反应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p=K[I]1.62[E]0.33[MgAl-LDHs]-0.06,通过阿累尼乌斯方程计算得表观活化能为89.13k J·mol-1。并且我们还在滴加法乳液聚合工艺中研究知单体滴加速率Ra的增加使得反应速率Rp也增加。研究了聚丙烯酸酯乳液、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配制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通过锥形量热仪与模拟大板燃烧法对涂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配制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阻燃性高于聚丙烯酸酯乳液配制的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纳米MgAl-LDHs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杨美平[3](2020)在《抗菌医用导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导管在医疗行业使用广泛,目前多使用聚氨酯、硅橡胶、聚氯乙烯等疏水高分子材料制备医用导管。这些材料易粘附细菌,而本身不具有抗菌性,引起严重的感染问题,因此,对材料进行抗菌改性具有重要意义。细菌与导管作用有前期粘附和后期定植两个阶段。本论文针对这两阶段采取两种抗菌改性方法,通过表面亲水涂层的构建阻止细菌粘附,或进行材料本体抗菌改性以杀死定植的细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氮丙啶类交联剂的作用下,将聚氨酯水分散液与亲水改性剂黄原胶的羧基交联,涂刷到聚氨酯基材上,通过加热固化在表面形成化学交联的亲水涂层。通过水接触角测试比较不同含量黄原胶、聚氨酯水分散液、交联剂对亲水性能的影响,确定能有效改善材料润滑性的优化条件为:黄原胶水溶液质量分数为1%,聚氨酯水分散液固含量与黄原胶质量比65:35,交联剂占聚氨酯水分散液固含量与黄原胶质量和的10%。2.合成两种阳离子抗菌剂——传统的季铵盐和新型的离子液体抗菌剂,再分别将它们插层至蒙脱土中,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最后再与聚氨酯物理共混制得抗菌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仪、热重表征蒙脱土对离子液的负载量更高,抑菌圈测试证实负载离子液体的蒙脱土其抗菌性更好。进一步将复合抗菌剂与聚氨酯材料进行共混,抗菌实验结果显示负载的抗菌剂无法有效释放,抗菌效果不佳。3.合成新型抗菌剂离子液体与聚离子液体,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抗菌材料。离子液体改性聚氨酯材料通过长期抗菌性测试表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添加量为0.05 wt.%,抗大肠杆菌有效添加量为0.3 wt.%,抗菌剂前期有少量溶出,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聚离子液体作为抗菌剂直接添加进高分子材料采用贴膜抗菌实验证明无法起抗菌作用。本研究首先针对细菌在表面初始粘附问题,制备了交联型亲水涂层;然后针对细菌定植问题,使用阳离子抗菌剂改性蒙脱土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共混改性聚氨酯材料,但是抗菌剂释放效率不高,抗菌性能不佳;最后为了解决杀菌问题,采用了熔融共混法用离子液体改性导管材料,使抗菌剂与材料发生反应,取得了良好的长期抗菌效果,本文采用简单的共混方法制备具有长期抗菌性的导管材料。

王吉江[4](2020)在《高性能水性实色氨基烤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本文从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水性实色氨基烤漆,在满足应用的需求下,分别从水性实色氨基烤漆和水性银色氨基烤漆的两个方面,从配方角度分析了配方组成对漆膜性能的影响,论文整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于无效应颜料的水性实色氨基烤漆配方体系,分别对羟基丙烯酸分散体与氨基树脂进行筛选并优化了两者的比例,同时研究了配方中颜料体积浓度和比体积浓度这两个参数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出配方体系最佳的颜料体积浓度和比体积浓度。研究了水性丙烯酸氨基烤漆配方体系的润湿分散剂,消泡剂,流表面助剂,流变助剂和助溶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筛选与优化。通过对配方体系的各类影响因素,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水性实色氨基烤漆。实验结果表明:当选用羟基含量为4.5%的羟基丙烯酸分散体为基体树脂,搭配CYMEL325/CYMEL303(1/2)组合交联剂,且两者的质量比为8/1;同时,设定配方的颜料体积浓度为0.08,且比体积浓度为0.13时,制备的漆膜综合性能较好。配方中的助剂使用DISPERBYK-190/DISPERBYK-2010(1/1)组合型润湿分散剂,BYK-015/BYK-024(1/1)组合型消泡剂,BYK-3455/BYKETOL-AQ(1/1)组合型表面助剂和RHEOLATE 299流变助剂,可以提高漆膜的外观装饰性和施工性。针对于高温烘烤体系,选用了复合助溶剂BCS/DCAC(1/1)作为体系的助溶剂。控制稀释比例为10-15%,施工固含为43~44%,施工黏度为30~35s时制备的漆膜外观装饰性较好。通过对配方各组成进行筛选优化后,漆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均能达到行标,可广泛应用于五金,家电仪表等领域。第二部分针对于有效应颜料的水性银色氨基烤漆配方体系,根据目前水性配方体系中的铝粉定向困难以及定向助剂价格高的问题,配方中使用了价格较低,具有自增稠的效应的羟基丙烯酸乳液;研究p H调节剂和助溶剂对树脂流变性的影响,同时对铝粉和润湿分散剂进行了筛选,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水性银色氨基烤漆。结果表明:羟基丙烯酸乳液与羟基丙烯酸分散搭配使用,并且使用2%中和剂和10%BCS/DCA(1/1),体系的触变性较好,并且使用6μm的铝粉和酸值较低的润湿分散剂,制备的水性银色氨基烤漆体系稳定,漆膜外观的闪烁性与随角异色效应较为明显。通过该工艺,可以有效降低目前使用定向助剂的配方成本,并且提高漆膜的外观装饰性。

符宗可[5](2020)在《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塑料涂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文中提出聚碳酸亚丙酯多醇(PPC)是合成聚氨酯的新型材料,相比于传统聚醚、聚酯型聚氨酯,PPC型聚氨酯同时拥有耐水解、高力学强度的优点。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研究PPC的合成与应用,现开发的PPC性能媲美聚碳酸酯二醇(PCDL)且价格远远低于PCDL,并开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良的PPC型水性聚氨酯产品。本论文以PPC、IPDI、DMP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苯乙烯(St)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PPC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乳液,制备塑料涂料,研究了合成工艺、外乳化剂、引发剂、PU/PA、PUA中PU与PA组分软硬段、HEMA含量和外加固化剂用量等对单组分PUA乳液及塑料涂料性能的影响,找到影响得到最佳的合成配方。本文还用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PUA进行改性,用该交联改性PUA制备交联改性塑料涂料,探讨DAAM用量、ADH用量和GMA用量对交联改性PUA乳液及交联改性塑料涂料性能影响。在此交联改性PUA基础上用KH-550进一步进行改性得到硅烷偶联剂、交联双重改性PUA乳液,并制备双重改性塑料涂料,并考察KH-550对其性能影响。另外,本文还制备了PA组分和PU组分均是-OH封端的PUA多元醇,并于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反应合成双组分PUA乳液,并制备了双组分塑料涂料,考察了PU组分-OH含量、PA组分-OH、PU/PA和双组分体系n-NCO/n-OH对双组分塑料涂料性能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合成工艺、外乳化剂和引发剂对单组分PUA乳液和塑料涂料性能影响很大。其中,最佳合成工艺为:中和前引入苯乙烯(St)等乙烯基单体降粘度,在水中加外乳化剂,再乳化、引发的工艺制备单组分PUA乳液。此工艺外乳化剂搭配为SDS/OP-10=1或1.5,引发剂为过硫酸铵(APS)。只有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塑料涂料才能在PS上有良好的附着力。(2)PUA的合成参数如PU/PA、PUA中PU与PA组分软硬段、HEMA含量对PUA乳液和塑料涂料性能影响较大。随着PU/PA值下降,涂膜附着力、铅笔硬度、耐乙醇性均得到提升,对涂膜耐水性影响不大,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反而下降;PU软硬段其性能影响不大;苯乙烯在PA组分含量提升,涂膜附着力明显提升,对其他性能影响不大;HEMA用量增加,涂膜附着力提升,铅笔硬度增强,耐水性变好,耐醇性受其影响不大,离心稳定性在HEMA封端率达到一定程度下降。另外对单组分塑料涂料加入适量固化剂,涂膜硬度和耐性上升但附着力反而下降了。(3)当PU/PA=4:6、m(St)/m(PA)不低于70%、HEMA封端率在20%—30%之间并用最佳合成工艺制备的PUA乳液稳定性优良,单组分塑料涂料在PS基材上的附着力可达0级,除了铅笔硬度和耐醇性有待改进,其他综合性能优良。(4)经过交联改性塑料涂料,铅笔硬度和耐醇性都有一定程度提升。用KH-550进一步改性的双重改性塑料涂料,在耐醇性上得到很大的提升,耐醇性达到应用要求,但在PS板的铅笔硬度仍为B级。(5)制备双组分塑料涂料时,PUA多元醇的PU组分-OH含量、PA组分-OH、PU/PA和双组分体系n-NCO/n-OH对其涂膜性能影响很大。经综合分析,当m(HEMA)/m(PA)=25%、PU中Rt=0.8、PU/PA=4:6、n-NCO/n-OH=1.5时,双组分塑料涂料作为面涂,附着力为0级,在PS板的铅笔硬度达到H级,涂膜各种耐性优良,满足水性涂料应用要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董玉强[6](2020)在《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开发新型水性环氧涂料取代传统的高VOC含量的溶剂型环氧涂料已经成为环氧涂料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水性环氧固化剂是决定双组分水性环氧涂料性能的关键组分,而国内现阶段应用最多的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存在着涂膜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较差等缺陷,这限制了水性环氧涂料在金属防腐领域的应用。因此开发防腐蚀性能优良的新型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对水性环氧涂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做了如下工作:以三乙烯四胺(TETA)、环氧树脂E44、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GE)、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环氧-多胺类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以环氧转化率为判断标准,采用单因素平行实验和多因素正交实验法确定了一、二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中多元胺与E44、PEGDGE混合物的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4h、摩尔比为2.1:1;第二步封端反应封端时间为2h,封端剂添加量为理论摩尔添加量的120%。同时重点考察了非离子亲水链段含量对固化剂固化性能的影响,通过DSC、吸水率、EIS、机械性能等测试,发现在常温固化条件下,n(E44):n(PEGDGE)为7:3和高温固化条件下,n(E44):n(PEGDGE)为8:2时,固化剂在亲水性和耐水性之间取得平衡,在具备良好的水溶性的同时,又保持较好的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最后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多元胺、封端剂,结果表明多元胺选择异佛尔酮二胺(IPDA)、封端剂选择邻甲苯基缩水甘油醚(CGE)时,涂膜的耐水性、防腐蚀性能更好。在两步法合成IPDA-E44/PEGDGE-CGE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基础上,引入一种环氧基封端的苯基三硅氧烷(PEPDMS),合成了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固化剂IPDAE44/PEGDGE-PEPDMS-CGE。吸水率和接触角测试表明随着PEPDMS添加量的增加,涂膜吸水率降低,表面接触角增大。机械性能测试结果显示PEPDMS添加量为理论添加量的40%时,涂膜的附着力最好。比较了改性前后固化剂固化的涂膜,SEM分析表明改性后涂膜更光滑平整,TG、DSC分析表明改性后涂膜热稳定性更好、玻璃化转变温度更高,电化学测试表明改性后涂膜防腐蚀性能更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使用IPDA-E44/PEGDGE-PEPDMS-CGE水性环氧固化剂和一种水性环氧树脂3EE101W,加入合适的颜填料、水性助剂制备了一种室温固化水性环氧防腐底漆。首先探究了固化剂活泼氢与环氧基摩尔比为0.9时,涂膜机械性能和防腐蚀性能最好。然后,通过吸水率、EIS等测试,确定了底漆的最佳颜料体积浓度(PVC)为30%。最后,考察了涂膜防腐蚀性能随着浸泡时间的变化以及其跟市售水性环氧固化剂之间的对比情况,结果显示涂膜在30天3.5 wt%Na Cl溶液浸泡后,仍能保持较大的阻抗和较好的漆膜状态,其机械性能、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已经达到甚至优于市售的两款水性环氧固化剂。

王俊程[7](2020)在《PVC氯化原位接枝及共混制备木材/PVC胶粘剂、结构与性能》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采用两种方式制备木材/PVC胶粘剂,一是采用氯化原位接枝的方法——聚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CPVC-cg-MAH),作为胶粘剂主体;二是采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制备。对于CPVC-cg-MAH的制备不同于以往高温引发,而是采用低温紫外光引发。论文探究了低温条件下,紫外光引发和热引发的贡献。通过1H-NMR分析,发现在低温紫外光能促进MAH的接枝,甚至使接枝速率高于氯取代速率;大分子链的氯取代速率随温度上升而提高;隔离剂SiO2的加入量也会对CPVC-cg-MAH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SiO2加入量为12份时,最有利于CPVC-cg-MAH的接枝;溶剂为胶粘剂提供良好的流动性,帮助胶粘剂渗入被粘材料内部,提高粘结性能。对于CPVC-cg-MAH这一特殊结构的聚合物,单一溶剂很难满足完全溶解的需求。本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提出四氢呋喃/1,2-二氯乙烷型复合溶剂,它能够完全溶解CPVC-cg-MAH,提供优良的溶解性能。作为胶粘剂,粘合强度非常重要,本论文就木材/PVC的胶粘强度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影响胶粘剂的粘合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聚合物结构、粘合剂组成、粘合工艺等因素。本课题采用1H-NMR、FTIR、GPC、SEM、拉力试验机以及旋转黏度计等实验设备和酸碱滴定等实验方法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包括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链结构、氯含量、接枝率等,建立了结构与粘合强度等性能的依赖关系;同时溶剂中四氢呋喃比例、固含量、SiO2份数等对粘合剂粘合性能的影响也被讨论。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提高四氢呋喃比例会明显改善粘合剂流动性从而提高粘合强度;适当的提高氯含量以及接枝率亦会明显提高粘合强度;胶粘剂的固含量在12%左右,隔离剂SiO2用量在12份左右,无压制板温度为110℃时,粘合板材的粘合强度最好。最后,为方便工业化实施,对共混型胶粘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利用已工业化、方便可得的CPVC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共混原位聚合,形成海岛结构,在相界面两相聚合物形成互穿,达到高粘合效果。共混胶粘剂的制备主要对制备过程进行初探,论证了制备过程的可行性,对产物的聚集态结构,及其跟随影响因素产生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初步表征。该部分内容以探究其规律为主,并提出观点。

吴梓轩[8](2020)在《水性复合型隔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型隔热涂料产品,分别为阻隔型隔热涂料和弹性反射型隔热涂料。主要研究内容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成膜物、隔热填料的种类和用量、涂层的厚度、防沉剂的种类、增稠剂的用量对涂层隔热和储存稳定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成膜物对涂料隔热性能影响不大,但由于苯丙乳液导热系数相对较低,因此适合作为阻隔型隔热涂料的成膜物;研究了三种隔热填料的隔热效果,发现空心玻璃微珠S2和相变微胶囊X-2复配使用时涂料的隔热性能和性价比最好;当两种填料的总添加量占涂料配方总量的20%,复配比为13:7时,涂层的隔热性能最佳,导热系数为0.106W/(m·K),涂层厚度为1mm时隔热温差为14.9°C;以气相二氧化硅为防沉剂,在聚氨酯增稠剂用量为1.0%时,能够有效改善填料过轻导致的储存问题,在30d时涂料的储存稳定性良好。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有机和无机成膜物、PVC、颜填料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涂层厚度对漆膜综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弹性纯丙乳液作为成膜物能够赋予涂层优异的弹性,而硅溶胶能够改善弹性乳液耐沾污性较差的缺点,当两者复配比为7:2,涂层PVC为24%时,涂层综合性能最佳;研究发现金红石型钛白粉和空心玻璃微珠S3复配使用时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在两者复配比为18:1,涂层厚度为100μm时,涂层沾污率为12.1%、断裂伸长率为301%、对比率为93%、与空白样板相比隔热温差为9.5°C。

王轶[9](2020)在《基于纳米改性硅丙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清水混凝土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其使用寿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延长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往对清水混凝土的耐久性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增加添加剂或改变配合比方面,此方法只能应用在拟建的清水混凝土工程中。而通过对清水混凝土表面涂覆保护剂,也可以提高清水混凝土的耐久性和装饰效果,此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拟建的清水混凝土工程中,而且还可以应用在现有的混凝土工程中,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目前,众多清水混凝土保护剂中,丙烯酸类保护剂价格成本最低在市场中占据经济优势,但其综合性能相对较弱,限制了其在高质量高标准的清水混凝土工程中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缺点,本文通过纳米材料对硅丙保护剂进行改性,达到提高保护剂性能的目的。本文为了控制经济成本,得到最接近改性目的硅丙乳液含量,将硅丙乳液分为30%、35%、40%、45%、55%五个梯度且不添加颜填料进行保护剂制备并进行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硅丙乳液含量在40%时,除保护剂耐沾污性能不达标外,其附着力、耐碱性、耐洗刷性、耐水性均满足建筑外墙涂料通用技术要求;接着对钛白粉含量对保护剂耐沾污性和遮盖力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钛白粉含量增加保护剂的遮盖力和耐沾污性性能得到提升,但质量分数在25%以上时,保护剂的遮盖力变化不大;随后对纳米SiO2/纳米CaCO3复合浆料掺入量对硅丙保护剂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 O2/纳米CaCO3复合浆料掺入量在6%-8%之间,硅丙保护剂的性能最好,其中耐洗刷次数可达64394次,耐沾污反射下降率为4%,远优于建筑外墙涂料通用技术要求;最后根据保护剂存在的质量通病,提出了一种配套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杨博[10](2019)在《改性聚氨酯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湿法成膜法制备聚氨酯/聚氯乙烯(PU/PVC)改性膜材料,通过添加镀铜纤维(镀铜玻璃纤维(ECP-GF)、镀铜碳纤维(ECP-CF)、镀铜麻纤维(ECP-HF))及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包覆导热填料(碳纳米管(nano-SiO2-CNTs)、氮化铝(nano-SiO2-AlN))改善膜结构与性能,并对改性后膜的微观结构、成膜动力学、水通量、孔隙率、吸湿率、亲水性及透湿导热效率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非溶剂(乙醇)ethanol效应及不同聚合度PVC对PU/PVC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1)对于添加不同的镀铜纤维(ECP-F)的PU/PVC膜体系。加入化学镀铜处理后的导热纤维后,PU/PVC膜的孔隙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多孔层的孔的数量增加,水通量,孔隙率和吸湿率,透湿导热等综合性能随着ECP-F添加量的增加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ECP-GF的添加量为0.6%时,PU/PVC膜的成膜速率、水通量、亲水性等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ECP-CF的添加量为0.4%时,PU/PVC膜的成膜速率、亲水性、孔隙率、吸湿率和透湿导热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ECP-HF的添加量为0.4%时,PU/PVC膜的成膜速率,水通量,亲水性,孔隙率和吸湿率,透湿导热等综合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2)实验中发现相比较于聚醚型PU,聚酯型PU与PVC的相容性更好,所以采用聚酯型PU与PVC共混,并测试了不同聚合度的PVC与PU混合后的膜的综合性能,其中添加聚合度为1000的PVC时,膜断面上皮层的厚度逐渐减小,多孔层的孔数量增加,孔与孔之间的连通性变好,膜孔较多,分布均匀且膜孔较为整齐。其接触角、水通量、孔隙率和吸湿率等性能优于添加其它聚合度的PVC的PU共混膜。当在PU中添加PVC聚合度为1300的PVC时,共混膜断面大孔结构消失,膜表面形成了多而密的小孔结构。共混膜的导热性能最好,其它性能略有不足。(3)溶剂非溶剂效应对PU/PVC膜的影响。用的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DMF),非溶剂是乙醇(ethanol)。通过改变DMF与ethanol的比例来进一步提高PU/PVC膜的致孔性。通过改变溶剂DMF/非溶剂ethanol的比例,共混膜的孔隙结构增多,增大,到出现微孔结构,再到全部转变为微孔结构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验得出结论:当溶剂DMF与非溶剂ethanol的添加比为8/2时,膜的水通量等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组分的膜。(4)纳米二氧化硅包覆导热填料对PU/PVC共混膜的影响。共混膜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纳米二氧化硅-碳纳米管(nano-SiO2-CNTs)和纳米二氧化硅-氮化铝(nano-SiO2-AlN)并结合(3)中的溶剂DMF/非溶剂ethanol的最佳比例8/2,来进一步探究PU/PVC膜的综合性能。其中nano-SiO2-CNTs的添加量为0.2%时,PU/PVC膜的孔与孔之间连通性得到一定的增强,其成膜斜率值、水通量、亲水性、孔隙率和吸湿率、微孔断面形貌等得到一定的改善。当添加的导热填料为nano-SiO2-AlN时且nano-SiO2-AlN的添加量为0.4%时,PU/PVC共混膜的成膜速率、亲水性、水通量、孔隙率和吸湿率及透湿导热性能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改性PVC液体涂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性PVC液体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1)聚氯乙烯防腐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2 粉末涂料的概述
        1.2.1 粉末涂料的分类
        1.2.2 粉末涂料的发展概况
    1.3 聚氯乙烯涂料
        1.3.1 聚氯乙烯涂料概述
        1.3.2 聚氯乙烯涂料的组成
    1.4 环氧树脂涂料
        1.4.1 环氧树脂的概况
        1.4.2 环氧树脂的固化
    1.5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概述
        1.5.1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防腐性能
        1.5.2 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涂层中的分散
        1.5.3 石墨烯复合材料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1.6 聚苯胺的概述
        1.6.1 聚苯胺的特性
        1.6.2 聚苯胺的掺杂
        1.6.3 聚苯胺的防腐机理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2 聚氯乙烯粉末涂料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粉末涂料的制备
    2.2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2.2.1 涂层的机械性能测试
        2.2.2 涂层的耐盐雾测试
        2.2.3 涂层的形貌测试
        2.2.4 涂层的TG测试
        2.2.5 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测试
        2.2.6 涂层的接触角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增塑剂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2.3.2 颜填料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2.3.3 热稳定剂的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2.3.4 流平剂的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3 环氧改性聚氯乙烯双层粉末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粉末涂料的制备
    3.2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3.2.1 涂层的机械性能测试
        3.2.2 涂层的结构与表征
        3.2.3 涂层的电化学测试
        3.2.4 涂层的耐盐雾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固化方法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3.3.2 环氧树脂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3.3.3 SEM-EDS分析
        3.3.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5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3.3.6 透射电镜分析(TEM)
        3.3.7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EIS)
        3.3.8 塔菲尔分析(Tafel)
        3.3.9 涂层的防腐机理
    3.4 小结
4 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填料在PVC/EP涂料中的防腐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PAGO的合成
        4.1.4 涂层的制备
    4.2 实验部分
        4.2.1 结构与表征
        4.2.2 涂层的机械性能测试
        4.2.3 涂层的耐盐雾测试
        4.2.4 涂层的电化学测试
        4.2.5 涂层的接触角测试
    4.3 结果和讨论
        4.3.1 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图谱(XRD)分析
        4.3.2 光泽度和接触角分析
        4.3.3 扫描电镜分析(SEM)
        4.3.4 耐中性盐雾性能分析
        4.3.5 机械性能分析
        4.3.6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EIS)
        4.3.7 塔菲尔分析(Tafel)
        4.3.8 划痕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4.3.9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3.10 保护机理
    4.4 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聚丙烯酸酯/镁铝水滑石复合乳液的原位合成及其在防火涂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水滑石及其研究进展
        1.2.1 水滑石概述
        1.2.2 水滑石的结构
        1.2.3 水滑石的有机改性
    1.3 乳液聚合
        1.3.1 乳液聚合的定义
        1.3.2 乳液聚合的机理
        1.3.3 乳液聚合工艺
        1.3.4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趋势
    1.4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复合乳液的合成
        1.4.1 原位分散聚合法
        1.4.2 溶胶-原位聚合法
        1.4.3 乳液插层聚合法
        1.4.4 机械共混法
    1.5 防火涂料
        1.5.1 防火涂料涂覆技术
        1.5.2 防火涂料的分类
        1.5.3 膨胀型防火涂料
    1.6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纳米MgAl-LDHs的表面改性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纳米MgAl-LDHs的改性方法及机理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TIR分析
        2.3.2 XRD分析
        2.3.3 TG分析
        2.3.4 SEM与 EDS分析
        2.3.5 未改性/改性MgAl-LDHs在溶剂中的分散图
        2.3.6 水接触角分析
        2.3.7 磷酸酯偶联剂用量对MgAl-LDHs改性效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的制备
        3.2.4 乳液乳胶膜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乳液聚合条件研究
        3.3.2 FTIR分析
        3.3.3 粒径分析
        3.3.4 TG分析
        3.3.5 XRD分析
        3.3.6 TEM分析
        3.3.7 常规性能测试
        3.3.8 滴加法乳液聚合工艺制备复合乳胶粒子形成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聚合表观动力学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聚丙烯酸酯/纳米MgAl-LDHs复合乳液的制备
        4.2.4 转化率的测定
        4.2.5 聚合速率(Rp)计算
    4.3 聚合反应表观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4.3.1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影响
        4.3.2 乳化剂用量的影响
        4.3.3 改性纳米MgAl-LDHs用量的影响
        4.3.4 聚合反应温度的影响
        4.3.5 单体滴加速率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丙烯酸酯/MgAl-LDHs复合乳液在涂料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制备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锥形量热仪测定不同膨胀型防火涂料防火性能
        5.3.2 模拟大板燃烧法测涂料防火性能
        5.3.3 膨胀型防火涂料理化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抗菌医用导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医用导管材料简介
        1.1.1 医用导管材料
        1.1.2 高分子医用导管现存的问题
    1.2 改性方法
        1.2.1 表面改性
        1.2.2 本体改性
    1.3 抗菌剂简介
        1.3.1 天然抗菌剂
        1.3.2 无机抗菌剂
        1.3.3 有机合成抗菌剂
    1.4 聚氨酯抗菌改性策略
        1.4.1 聚氨酯的抗污改性
        1.4.2 聚氨酯抗菌改性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医用导管亲水涂层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2 亲水涂层液的制备与涂覆
        2.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等离子体处理对涂层浸润性的影响
        2.3.2 基材与涂层的相容性
        2.3.3 黄原胶含量对涂层亲水性的影响
        2.3.4 聚氨酯水分散液和黄原胶质量比对涂层亲水性的影响
        2.3.5 交联剂含量对涂层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阳离子抗菌剂插层蒙脱土的医用导管材料抗菌改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2 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
        3.2.3 材料测试与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阳离子抗菌剂表征
        3.3.2 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的表征
        3.3.3 抗菌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子液体型及聚离子液体型抗菌剂对医用导管材料的抗菌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4.2.2 离子液型及聚离子液体型抗菌剂改性导管材料的制备
        4.2.3 材料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双键阳离子表征
        4.3.2 离子液IL (MIm-BU)改性高分子材料表征
        4.3.3 聚离子液型抗菌剂的表征分析
        4.3.4 聚离子液体改性聚氨酯
        4.3.5 聚离子液体改性聚氯乙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专利
导师及作者简介
附件

(4)高性能水性实色氨基烤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氨基烤漆
        1.1.1 氨基烤漆的水性化
        1.1.2 氨基烤漆固化机理
        1.1.3 氨基树脂的研究进展
        1.1.3.1 氨基树脂的发展历史
        1.1.3.2 氨基树脂的种类与特点
    1.2 丙烯酸-氨基烤漆的研究进展
    1.3 水性丙烯酸分散体氨基烤漆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第2章 高性能水性实色氨基烤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水性实色丙烯酸氨基烤漆的制备
        2.2.3.1 实验测试配方
        2.2.3.2 制备工艺
        2.2.4 实验测试与表征
        2.2.4.1 液体与施工性测试
        2.2.4.2 漆膜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成膜树脂与氨基树脂的选择
        2.3.1.1 羟基丙烯酸分散体的选择
        2.3.1.2 氨基树脂的选择
        2.3.1.3 主树脂与氨基树脂比例的选择
        2.3.2 颜料体积浓度(PVC)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2.3.3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2.3.4 消泡剂的选择
        2.3.5 表面助剂的选择
        2.3.6 助溶剂的选择
        2.3.6.1 助溶剂对涂料稳定性的影响
        2.3.6.2 助溶剂对漆膜干燥速度的影响
        2.2.6.3 助溶剂对漆膜光泽的影响
        2.2.6.4 助溶剂的用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2.2.6.5 助溶剂的用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2.3.7 流变助剂的选择
        2.3.8 施工黏度对漆膜的影响
    2.4 涂料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性银色氨基烤漆的制备与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水性实色氨基烤漆的制备
        3.2.4 实验测试与表征
        3.2.4.1 液体和施工性能测试
        3.2.4.2 漆膜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成膜树脂的选择
        3.3.2 pH调节剂对树脂流变性的影响
        3.3.3 助溶剂对树脂流变性的影响
        3.3.4 铝颜料的选择
        3.3.4.1 铝颜料的粒径大小对漆膜外观的影响
        3.3.4.2 铝颜料的用量对装饰性的影响
        3.3.5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3.4 漆膜综合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5)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塑料涂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塑料涂料用乳液及其研究进展
        1.2.1 水性聚氨酯(PUD)乳液
        1.2.1.1 单组分PUD及其改性
        1.2.1.2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
        1.2.2 水性聚丙烯酸酯类乳液(PA)
        1.2.2.1 聚丙烯酸酯类(PA)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1.2.2.2 塑料用聚丙烯酸酯类(PA)乳液
        1.2.3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PUA)
    1.3 水性塑料涂料附着理论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4.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4.2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PPC型单组分水性PUA涂料基本性能研究
    2.1 实验合成原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案
        2.3.1 原料的预处理
        2.3.2 PUA乳液的合成
        2.3.3 PPC型水性PUA乳液合成路线
        2.3.4 塑料涂料的制备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2.4.1 NCO含量的测定
        2.4.2 乳液性能的测试
        2.4.3 涂膜性能测试
        2.4.3.1 涂覆于聚苯乙烯(PS)板的PUA涂膜的制备
        2.4.3.2 附着力
        2.4.3.3 铅笔硬度
        2.4.3.4 耐水性
        2.4.3.5 耐乙醇性
        2.4.3.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合成工艺对塑料涂料性能的影响
        2.5.1.1 无外加乳化剂,原位聚合发合成PUA
        2.5.1.2 外加乳化剂法合成PUA
        2.5.1.3 红外谱图分析
        2.5.2 外乳化剂对PUA塑料涂料性能影响
        2.5.3 DMPA的量对PUA塑料涂料性能影响
        2.5.4 引发剂种类对PUA塑料涂料性能影响
        2.5.5 PU/PA之比对塑料涂料性能影响
        2.5.6 PUA中PU组分软硬段的影响
        2.5.7 PUA中PA组分软硬段的影响
        2.5.8 HEMA用量的对PUA塑料涂料性能的影响
        2.5.9 固化剂对单组份PUA塑料涂料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PC型交联和硅烷偶联剂改性PUA乳液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3 实验方案
        3.3.1 PPC型交联改性PUA乳液的制备
        3.3.2 PPC型交联改性PUA塑料涂料的制备
    3.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3.4.1 乳液性能的测试
        3.4.2 涂膜性能测试
        3.4.2.1 附着力
        3.4.2.2 铅笔硬度
        3.4.2.3 耐水性
        3.4.2.4 耐醇性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ADH用量的影响
        3.5.2 DAAM用量的影响
        3.5.3 GMA含量的影响
        3.5.4 交联、硅烷偶联剂双重改性单组分PPC型水性PUA塑料涂料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C型羟基化PUA乳液的制备及其在双组分涂料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合成原料
    4.3 实验方案
        4.3.1 PPC型羟基化PUA乳液的制备
        4.3.2 双组分水性PUA涂膜的制备
    4.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4.4.1 乳液性能的测试
        4.4.2 涂膜性能测试
        4.4.2.1 附着力
        4.4.2.2 铅笔硬度
        4.4.2.3 耐水性
        4.4.2.4 耐醇性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PUA多元醇中PA组分-OH含量的影响
        4.5.2 PUA多元醇中PU组分-OH含量的影响
        4.5.3 PUA多元醇的PU/PA影响
        4.5.4 双组分体系中n-NCO/n-OH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6)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环氧体系及环氧涂料
        1.2.1 环氧树脂
        1.2.2 环氧固化剂
        1.2.3 环氧涂料
    1.3 水性环氧树脂
        1.3.1 水性环氧树脂的发展
        1.3.2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1.4 水性环氧固化剂及其改性
        1.4.1 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分类
        1.4.2 水性环氧固化剂的主要性能与调控
        1.4.3 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
        1.4.4 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固化剂
        1.4.5 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应用现状
    1.5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
        1.5.1 水性环氧体系概述
        1.5.2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组成
        1.5.3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类型及特点
        1.5.4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3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固化膜的制备
    2.3 表征与测试方法
        2.3.1 环氧转化率
        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
        2.3.3 扫描电镜
        2.3.4 电化学测试
        2.3.5 吸水率测定
        2.3.6 热重分析
        2.3.7 差示扫描量热法
        2.3.8 表面接触角
        2.3.9 涂膜机械性能测试
        2.3.10 胺值的测定
第三章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设计
        3.2.1 反应原理
        3.2.2 实验步骤
    3.3 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4 第一步反应条件的确定
        3.4.1 单因素平行实验法
        3.4.2 多因素正交实验法
    3.5 第二步反应条件的确定
        3.5.1 封端剂用量的影响
        3.5.2 封端时间的影响
    3.6 非离子亲水链段含量的影响
        3.6.1 固化剂水溶性
        3.6.2 固化膜DSC
        3.6.3 固化膜EIS
        3.6.4 固化膜Tafel极化曲线
        3.6.5 固化膜机械性能和吸水率
    3.7 反应原料的优化
        3.7.1 多元胺的选择
        3.7.2 封端剂的选择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设计
        4.2.1 反应原理
        4.2.2 实验步骤
    4.3 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4.4 有机硅添加量的影响
        4.4.1 耐水性
        4.4.2 机械性能
    4.5 固化膜扫描电镜分析
    4.6 固化膜电化学分析
    4.7 固化膜热重与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性环氧防腐底漆的制备与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设计
        5.2.1 制备工艺
        5.2.2 涂料配方
    5.3 活泼氢/环氧基摩尔比的确定
        5.3.1 摩尔比对涂膜机械性能和吸水率影响
        5.3.2 摩尔比对涂膜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5.4 颜料体积浓度的确定
        5.4.1 漆膜机械性能和耐水性
        5.4.2 漆膜防腐蚀性能
    5.5 漆膜防腐蚀性能随浸泡时间的变化
    5.6 与市售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对比
        5.6.1 机械性能和耐水性
        5.6.2 防腐蚀性能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7)PVC氯化原位接枝及共混制备木材/PVC胶粘剂、结构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CPVC与 CPVC-cg-MAH
        1.1.1 CPVC概述
        1.1.1.1 CPVC的生产工艺
        1.1.1.2 PVC的改性
        1.1.2 CPVC-cg-MAH概述
        1.1.2.1 CPVC-cg-MAH的理化性质与性能
        1.1.2.2 CPVC-cg-MAH的结构与表征
    1.2 氯化原位接枝概述
        1.2.1 氯化原位接枝接枝原理
        1.2.2 氯化原位接枝产物的结构特点
        1.2.3 氯化原位接枝的应用
        1.2.3.1 抑制小分子的迁移
        1.2.3.2 改善相容性
        1.2.3.3 胶粘剂与涂料领域
    1.3 木材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4 PVC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5 CPVC与 PMMA的共混及其表征
    1.6 高聚物的溶解
        1.6.1 高聚物的溶解过程
        1.6.2 高分子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判定
        1.6.3 溶剂的选择
        1.6.3.1 “相似相容”原则
        1.6.3.2 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
        1.6.3.3 Huggins参数小于1/2 的原则
        1.6.3.4 溶剂化原则
    1.7 胶粘剂的黏附机理
    1.8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创新性
第二章 PVC/木材胶粘剂——CPVC-cg-MAH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实验装置的建立
        2.2.4 实验步骤及相关表征
        2.2.4.1 CPVC-cg-MAH的合成
        2.2.4.2 接枝率的测定
        2.2.4.3 氯化原位接枝产物粒径的表征
        2.2.4.4 扫描电镜(SEM)表征
        2.2.4.5 核磁共振氢谱
        2.2.4.6 分子量及分布测试
        2.2.4.7 凝胶含量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iO_2对氯化原位接枝的影响
        2.3.1.1 SiO_2加入量对产物接枝率(GD)的影响
        2.3.1.2 SiO_2对产物粒径的影响
        2.3.1.3 SiO_2/MAH混合的微观形貌
        2.3.2 低温紫外光引发制备CPVC-cg-MAH
        2.3.2.1 低温紫外光引发反应速率
        2.3.2.2 低温紫外光引发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2.3.3 低温紫外光引发与高温引发的比较
        2.3.3.1 反应过程分析
        2.3.3.2 反应速率的比较
        2.3.3.3 链结构比较
        2.3.3.4 接枝率比较
        2.3.3.5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2.3.3.6 高温与低温紫外光引发产物的凝胶含量与双键含量分析
        2.3.3.7 高温和低温紫外光引发模型的建立
    2.4 结论
第三章 CPVC-cg-MAH粘合强度及影响因素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主要设备及仪器
        3.2.3 胶粘剂的制备
        3.2.4 剥离样板的制备
        3.2.5 相关测试及表征
        3.2.5.1 黏度测试
        3.2.5.2 粘合强度测试
        3.2.5.3 扫描电镜(SEM)表征
        3.2.5.4 氯含量的计算
        3.2.5.5 分子量及其分布测试
        3.2.5.6 接枝率的测定
        3.2.5.7 核磁共振氢谱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PVC-cg-MAH溶剂的选择
        3.3.1.1 单一溶剂
        3.3.1.2 复合溶剂
        3.3.1.3 复合溶剂与单一溶剂粘合性能比较
        3.3.2 复合溶剂中四氢呋喃比例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3.3.3 固含量对粘合性能的影响
        3.3.4 SiO_2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3.3.5 氯含量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3.3.6 接枝率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3.3.7 压制温度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3.3.8 压制时间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3.3.9 热引发以及紫外引发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3.3.10 CPVC-cg-MAH胶粘剂粘合模型的建立
    3.4 结论
第四章 CPVC/PMMA原位聚合胶粘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主要设备及仪器
        4.2.3 溶液法CPVC/PMMA胶粘剂的制备
        4.2.3.1 实验装置
        4.2.3.2 具体实验步骤
        4.2.4 固相法制备CPVC/PMMA胶粘剂
        4.2.4.1 实验装置
        4.2.4.2 具体实验步骤
        4.2.5 固相法制备CPVC-cg-MAH/PMMA和 CPVC-cg-MMA/PMMA胶粘剂
        4.2.6 相关表征与测试
        4.2.6.1 粘合强度测试
        4.2.6.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4.2.6.3 CPVC/PMMA的红外光谱(FT-IR)表征
        4.2.6.4 CPVC/PMMA的 DSC表征
        4.2.6.5 CPVC/PMMA的扫描电镜(SEM)表征
        4.2.6.6 CPVC/PMMA的凝胶含量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PVC/PMMA胶粘剂的制备工艺
        4.3.1.1 不同引发剂用量下MMA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4.3.1.2 CPVC对 PMMA转化率的影响
        4.3.1.3 MMA的转化率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4.3.1.4 不同引发剂用量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4.3.1.5 不同引发剂用量PMMA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4.3.1.6 小结
        4.3.2 CPVC/MMA固相原位聚合
        4.3.2.1 不同MMA加入量对CPVC/PMMA粘合强度的影响
        4.3.3 CPVC/PMMA结构分析
        4.3.3.1 CPVC/PMMA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4.3.3.2 CPVC/PMMA相容性
        4.3.3.3 CPVC/PMM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4.3.3.4 CPVC/PMMA的凝胶含量分析
        4.3.3.5 CPVC/PMMA的微观形貌
        4.3.3.6 CPVC/PMMA聚合体系的反应过程
        4.3.4 CPVC接枝共聚物/PMMA聚合体系的表征与性能
        4.3.4.1 CPVC接枝共聚物与PMMA的相容性
        4.3.4.2 CPVC接枝共聚物与PMMA聚合体系的粘合强度分析
        4.3.4.3 CPVC接枝共聚物与PMMA聚合体系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分析
    4.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水性复合型隔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筑物的隔热保温与节能环保
        1.1.1 建筑物隔热保温的意义
        1.1.2 建筑物外墙隔热保温的方法
    1.2 隔热保温涂料分类及隔热机理
        1.2.1 隔热保温涂料的工作原理
        1.2.2 阻隔型隔热涂料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1.2.3 反射型隔热涂料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1.2.4 辐射型隔热涂料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1.2.5 隔热保温涂料未来发展趋势
    1.3 弹性建筑外墙涂料
        1.3.1 影响涂料耐沾污性和弹性的因素
        1.3.2 弹性涂料耐沾污改性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和实验测试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阻隔型隔热涂料的制备
        2.2.1 基础配方
        2.2.2 制备工艺
    2.3 弹性反射型隔热涂料的制备
        2.3.1 基础配方
        2.3.2 制备工艺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2.4.1 自制仿真阻隔隔热测试仪
        2.4.2 自制仿真反射隔热测试仪
        2.4.3 涂层导热系数测试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2.4.5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4.6 涂层耐水性测试
        2.4.7 涂层耐碱性测试
        2.4.8 耐沾污性测试
        2.4.9 附着力的测试
        2.4.10 对比率测试
        2.4.11 涂层拉伸性能测试
        2.4.12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
第三章 阻隔型隔热涂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成膜物的选择
        3.2.1 所选乳液的红外光谱分析
        3.2.2 成膜物的隔热性能分析
    3.3 阻隔隔热填料的选择
    3.4 空心玻璃微珠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
        3.4.1 空心玻璃微珠的表征
        3.4.2 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和用量对涂层导热系数的影响
        3.4.3 分散工艺对涂层导热系数的影响
        3.4.4 空心玻璃微珠隔热涂层厚度对隔热温差的影响
        3.4.5 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复配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3.5 二氧化硅气凝胶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
        3.5.1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表征
        3.5.2 二氧化硅气凝胶用量对涂层导热系数影响
        3.5.3 涂层厚度对隔热温差的影响
    3.6 相变微胶囊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
        3.6.1 相变微胶囊的表征和对隔热涂料的影响
        3.6.2 相变微胶囊用量对涂层导热系数和隔热温差的影响
        3.6.3 相变微胶囊和空心玻璃微珠复配对隔热性能的影响
    3.7 防沉剂和增稠剂对涂料储存稳定性影响
    3.8 涂层综合性能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性反射型隔热涂料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成膜物的选择
        4.2.1 水性丙烯酸弹性乳液的选择
        4.2.2 硅溶胶的选择
        4.2.3 硅溶胶和水性纯丙弹性乳液不同质量配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4 涂层PVC对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
    4.3 颜填料的选择
        4.3.1 颜料的选择
        4.3.2 功能填料的选择
        4.3.3 颜填料不同复配比对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
    4.4 涂层不同厚度对隔热性能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基于纳米改性硅丙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清水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
    1.2 清水混凝土的优点与弊端
    1.3 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发展及应用
    1.4 纳米复合涂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保护剂的制备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保护剂制备原材料
    2.2 试验仪器与方法
        2.2.1 保护剂粘度测定
        2.2.2 保护剂固含量测定
        2.2.3 保护剂附着力测定
        2.2.4 保护剂耐水性试验
        2.2.5 保护剂耐碱性试验
        2.2.6 保护剂耐洗刷性试验
        2.2.7 保护剂耐沾污试验
        2.2.8 保护剂对比率测定
        2.2.9 保护剂耐紫外老化试验
    2.3 本章小结
3 硅丙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确定
        3.1.1 小样配方设计
        3.1.2 小样制备流程
        3.1.3 小样性能检测与结果
        3.1.4 综合分析
    3.2 保护剂配方设计及制备工艺
    3.3 颜填料质量分数确定
        3.3.1 颜料的选择
        3.3.2 填料的选择
        3.3.3 颜填料质量分数确定
        3.3.4 综合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纳米改性硅丙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纳米材料的确定
    4.2 纳米复合浆料掺入量的确定和配方设计
        4.2.1 纳米复合浆料掺入量确定
        4.2.2 配方设计
    4.3 制备工艺
    4.4 纳米复合浆料掺入量对保护剂性能影响
        4.4.1 纳米浆料掺入量对保护剂附着力影响
        4.4.2 纳米浆料掺入量对保护剂耐水性影响
        4.4.3 纳米浆料掺入量对保护剂耐碱性影响
        4.4.4 纳米浆料掺入量对保护剂耐洗刷性影响
        4.4.5 纳米浆料掺入量对保护剂耐沾污性影响
        4.4.6 纳米浆料掺入量对保护剂耐紫外老化性影响
        4.4.7 综合分析
    4.5 纳米改性硅丙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配方
    4.6 纳米改性硅丙清水混凝土保护剂性能对比与成本分析
        4.6.1 保护剂性能对比
        4.6.2 成本分析
    4.7 本章小节
5 纳米改性硅丙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5.1 保护剂的适用范围
    5.2 保护剂的施工工艺
        5.2.1 基层处理
        5.2.2 底涂施工
        5.2.3 面涂施工
    5.3 保护剂的质量通病
        5.3.1 存储过程引起质量问题
        5.3.2 施工过程中引起的质量问题
    5.4 保护剂施工质量控制
        5.4.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5.4.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5.4.3 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5.5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项目与获奖情况
致谢

(10)改性聚氨酯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聚氨酯膜简介
        1.1.1 聚氨酯膜的概念
        1.1.2 聚氨酯膜的成膜机理
        1.1.3 聚氨酯膜的应用
    1.2 聚氨酯膜的改性方法
        1.2.1 纤维材料对聚氨酯膜的影响
        1.2.2 不同聚合物对聚氨酯膜的影响
        1.2.3 溶剂/非溶剂效应对聚氨酯膜的影响
        1.2.4 不同填料对聚氨酯膜的影响
    1.3 透湿导热膜的介绍
        1.3.1 导热复合材料介绍
        1.3.2 换热器简介及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部分
        2.2.1 PU/PVC/ECP-F膜的制备
        2.2.2 PU共混膜的制备
        2.2.3 溶剂/非溶剂效应PU/PVC膜的制备
        2.2.4 改性导热粒子PU/PVC膜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部分
        2.3.1 成膜动力学测试
        2.3.2 水通量测试
        2.3.3 接触角测试
        2.3.4 孔隙率和吸湿率测试
        2.3.5 热传导率测试
        2.3.6 透湿导热性测试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SEM)
3 结果与讨论
    3.1 镀铜导热纤维对PU/PVC膜的影响
        3.1.1 ECP-GF对PU/PVC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3.1.2 ECP-CF对PU/PVC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3.1.3 ECP-HF对PU/PVC膜性能的影响
    3.2 PU/PVC膜共混体系
        3.2.2 不同聚合度PVC对PU/PVC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3.3 PVC溶剂/非溶剂效应对PU/PVC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3.3.1 溶剂/非溶剂效应对PU/PVC膜的水通量
        3.3.2 溶剂/非溶剂效应对PU/PVC膜的接触角
        3.3.3 溶剂/非溶剂效应对PU/PVC膜的孔隙率和吸湿率
        3.3.4 溶剂/非溶剂效应对PU/PVC膜的断面形貌
    3.4 nano-SiO_2包覆导热填料对PU/PVC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3.4.1 nano-SiO_2-CNTs对PU/PVC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3.4.2 nano-SiO_2-AlN对PU/PVC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四、改性PVC液体涂料(论文参考文献)

  • [1]聚氯乙烯防腐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韩宇莹.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聚丙烯酸酯/镁铝水滑石复合乳液的原位合成及其在防火涂料中的应用[D]. 王晨.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3]抗菌医用导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杨美平.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高性能水性实色氨基烤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吉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0(02)
  • [5]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塑料涂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 符宗可.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6]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D]. 董玉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4)
  • [7]PVC氯化原位接枝及共混制备木材/PVC胶粘剂、结构与性能[D]. 王俊程.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8]水性复合型隔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吴梓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基于纳米改性硅丙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轶.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10]改性聚氨酯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杨博.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改性PVC液体涂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