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林陨石雨熔壳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闵育顺[1](1977)在《吉林陨石雨熔壳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一、熔壳的分类与表面特征 陨星在大气层中运行时受到冲击波的压缩和热应力的作用,曾多次爆裂。由于爆裂的碎块仍然具有很高的运行速度,因此新生的碎裂面继续熔融和气化,这样,就多次形成熔壳。由爆裂之前的原始熔融表面形成的熔壳,称为初始熔壳,或一次熔壳。爆裂之后新生碎裂面上形成的熔壳,称为次生熔壳。根据碎裂的先后秩序,还可以将次生熔壳分为二
欧阳自远,谢先德,王道德[2](1978)在《吉林陨石形成和演化的轮廓》文中提出 吉林陨石雨的研究,通过现场考察和有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组成、微量元素成分、有机质和生命前期的化学演化、同位素地质年龄、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和变异、宇宙成因核素、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及大气层内的轨道、陨落过程的力学以及熔壳形成的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我们将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图1)。
范良明[3](1979)在《四川隆昌铁陨石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 据四川省隆昌县志卷十二记载,隆昌铁陨石于明代(1368—1644)时陨落到隆昌县城西北郊约五华里的道观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掘出,被人们精心保存。对隆昌铁陨石的性质、隆昌县志有“紫色,似石非石,似铁非铁,叩之有声”的描述。1972年,成都地质学院陈列馆将该陨石运到该馆陈列,尚无前人进行过研究。本文是对隆昌铁陨石的初步研究报告。
张培善[4](1978)在《吉林陨石雨物质成分研究并讨论其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吉林陨石雨陨落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图1),搜集到陨石150余块,重近2700公斤,获得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标本(吉林Ⅰ号陨石重1770公斤)。(照片1、2)。吉林陨石雨的陨石分布,由西而东在宏观上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1.陨石标本由西而东,体积(或重量)逐渐减小(或少);2.陨石表面的气印由极发育到不发育直到极不发育,表面只有定向明显的流纹线;3.陨石表面由平滑到粗糙;4.陨石熔壳由厚变薄;5.陨
仝记[5](2020)在《云南西双版纳曼桂陨石的岩石矿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块降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陨石,已被国际陨石命名委员会命名为曼桂陨石。目前世界上已收集的陨石中,目击降落型陨石相对较为少见。由于新降落,受地球风化较轻,因此,降落型陨石一直是陨石研究的热点。本文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科学仪器,对曼桂陨石进行科学研究。岩石结构观察表明,该陨石发生较强的重结晶作用,但保留了残余球粒结构,球粒轮廓已经变得模糊,基质几乎全部发生了重结晶,陨石内次生长石颗粒粗大,广泛分布在球粒内和其他硅酸盐矿物间隙。该陨石的主要矿物组合是橄榄石、低钙辉石、斜长石、铁纹石、镍纹石和陨硫铁等。根据电子探针分析,橄榄石平均成分,Fa值为24.3,低钙辉石平均成分,Fs=20.5,Wo=1.4,Fa和Fs的相对标准偏差(PMD)均小于5,镍纹石中平均Ni含量为22.3wt.%,铁纹石中平均Ni含量为4.93wt.%。在薄片中发现数条冲击熔脉,且在局部发现熔球状陨硫铁集合体,陨石内硅酸盐矿物破碎严重,局部有马赛克消光现象。综合分析,该陨石为普通球粒陨石,化学群为L群,岩石类型为6型,风化程度W1,冲击程度S4。另外,通过对曼桂陨石的熔壳进行研究,分析了曼桂陨石的熔壳特征。该陨石具有完整的熔壳。熔壳具有三层结构,最外层为玻璃质层,中间为部分熔融层,里层为广泛分布枝状富陨硫铁细脉层。观察分析,陨硫铁细脉主要发布在橄榄石中。根据不同矿物膨胀系数比对,作者认为熔壳内陨硫铁细脉的成因是橄榄石易形成脆性断裂,高温融化的陨硫铁熔体渗透充填到橄榄石裂隙所致。此外,对次生熔壳内矿物和陨石内部矿物进行对比研究,经过数据分析得出橄榄石中的FeO、TiO2、Mn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辉石中的FeO、TiO2、Cr2O3、MnO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说明熔壳中部分熔融的橄榄石、辉石中发生了高温还原作用。通过和铁纹石共生的镍纹石中心镍含量和镍纹石宽度测量,得出陨石母体冷却速率大于100℃/Ma。结合陨石岩石类型,对曼桂陨石内球粒重结晶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球粒类型分析了球粒的重结晶过程,不同的球粒类型热变质产生的重结晶程度不同。普通球粒陨石作为陨石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对降落型陨石的详细研究,很可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认识,这对了解太阳系早期的历史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克樵[6](1982)在《吉林陨石熔壳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文中指出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
中国科学院“吉林陨石雨”联合考察组[7](1977)在《吉林陨石雨的初步考察》文中研究指明 1976年3月8日15时(北京时间)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市北部降落了一场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在吉林省、吉林市“陨石雨调查小组”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力学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和北京大学等单位参加的联合考察组,从3月11日至5月8日,在降落陨石的现场进行了考察。科学考察工作得到了吉林省、市委的有力领导和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积极支持与协助.我们走访了近千名在陨石陨落过程中的目击者,开了40多次调查会,对陨落现场进行了测绘、分析与鉴定等工作。广大工农兵群众提供了第一手观察数据,使我们获得了极其丰富而准确的研究资料,为吉林陨石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克樵[8](1982)在《吉林陨石熔壳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吉林陨石熔壳从表面和剖面特征可分两
李宝,沈文杰,齐东子[9](2018)在《12块新疆沙漠陨石的岩石化学类型划分及阴极发光特征》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5月,由科研机构和民间陨石爱好者联合组成的沙漠陨石科考队在新疆库姆塔格沙漠周边成功收集到47块陨石,本文对其中12块具代表性的新疆沙漠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1块陨石样品为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依据其橄榄石Fa值、低钙辉石Fs值、球粒结构特征等划分出9块L5型、2块H5型; 1块(库姆塔格014)为非平衡普通球粒陨石,球粒结构清晰,具有不均一的矿物化学组成,依据其Fa、Fs值以及橄榄石的PMD值等将其划分为L3. 4亚型。这些陨石的冲击变质程度在S1~S3,风化程度在W1~W3。对12块沙漠陨石以及荷叶塘陨石(L3型)和吉林陨石(H5型)样品进行了阴极发光测试,荷叶塘和库姆塔格014这两块3型陨石中部分橄榄石球粒发强红色光,长石质玻璃作为球粒基质以发强蓝色光为主;吉林陨石和新疆沙漠陨石中的5型陨石,长石质玻璃发暗淡蓝光,橄榄石基本不发光,少数磷灰石发橘黄色光。差异明显的阴极发光现象可作为判断平衡型与非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岩石类型的辅助参考。
夏克定,刘联璠,周慰囡,宗普和,易惟熙[10](1978)在《吉林陨石的穆斯鲍尔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陨石是一种天然的多相矿物体系,其主要矿物如橄榄石、辉石、陨硫铁、锥纹石等都是含铁矿物。穆斯鲍尔效应方法,对于非破坏性探测铁原子在各矿物相中的分布和存在的价态等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1964年,S.S.汉恩(Hanna)和E.L.斯普雷克尔-西格尔(sprenkel-Segal)首次对石陨石作了穆斯鲍尔谱研究,分析了其中几个主要含铁矿物相:硅酸盐相、金属相和硫化物相。以后不断有人把这一方法用于陨石研究,主要是对普通球粒陨石,也有碳质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还有人尝试把穆斯鲍尔效应方法用于
二、吉林陨石雨熔壳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林陨石雨熔壳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5)云南西双版纳曼桂陨石的岩石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陨石的研究意义 |
1.2 陨石的研究历史 |
1.3 球粒陨石分类研究 |
1.3.1 球粒陨石化学群的研究 |
1.3.2 球粒陨石岩石类型的研究 |
1.3.3 球粒陨石冲击变质特征的和风化程度 |
1.4 球粒陨石研究现状和热点领域 |
1.4.1 球粒陨石母体起源研究 |
1.4.2 普通球粒陨石冲击变质特征的新研究 |
1.4.3 普通球粒陨石热变质的研究 |
1.4.4 小行星撞击地球 |
1.4.5 球粒陨石中有机质的研究 |
1.4.6 球粒陨石中挥发分的研究 |
1.5 普通球粒陨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1.5.1 普通球粒陨石的热历史及后期重结晶 |
1.5.2 普通球粒陨石岩石类型划分的一些问题 |
1.5.3 降落陨石的熔壳研究及存在问题 |
1.6 研究目的及方法 |
1.7 工作情况总结 |
第二章 曼桂陨石雨降落情况 |
2.1 曼桂陨石雨的降落 |
2.2 降落地的地理环境 |
2.3 降落陨石的收集 |
第三章 岩石矿物学特征 |
3.1 岩石学特征 |
3.1.1 球粒 |
3.1.2 基质 |
3.1.3 FeNi金属及硫化物 |
3.2 矿物学特征 |
3.3 陨石熔壳特征 |
3.4 陨石冲击特征 |
3.5 陨石风化程度 |
第四章 曼桂陨石化学特征 |
4.1 主要硅酸盐化学成分特征 |
4.2 金属化学成分特征 |
第五章 讨论 |
5.1 曼桂陨石降落事件 |
5.2 曼桂陨石的陨石类型划分 |
5.2.1 曼桂陨石的化学群划分 |
5.2.2 岩石类型划分 |
5.3 曼桂陨石的冲击特征和热变质特征 |
5.3.1 曼桂陨石冲击特征 |
5.3.2 陨石热变质特征 |
5.4 曼桂陨石熔壳特征研究 |
5.4.1 熔壳的分层结构 |
5.4.2 熔壳枝状富陨硫铁脉的成因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12块新疆沙漠陨石的岩石化学类型划分及阴极发光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与分析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岩石学特征 |
2.2 矿物化学组成 |
3 陨石的化学群岩石类型划分 |
3.1 L3型 |
3.2 L5型 |
3.3 H5型 |
4 冲击变质程度、风化程度 |
5 阴极发光特征 |
5.1 实验结果 |
5.1.1 荷叶塘陨石SN (L3型) |
5.1.2 吉林陨石JL-1 (H5型) |
5.1.3 新疆沙漠陨石 |
5.2 讨论 |
6 结论 |
四、吉林陨石雨熔壳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陨石雨熔壳的初步研究[J]. 闵育顺. 地球化学, 1977(04)
- [2]吉林陨石形成和演化的轮廓[J]. 欧阳自远,谢先德,王道德. 地球化学, 1978(01)
- [3]四川隆昌铁陨石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初步研究[J]. 范良明. 地质论评, 1979(01)
- [4]吉林陨石雨物质成分研究并讨论其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的启示[J]. 张培善. 地质科学, 1978(02)
- [5]云南西双版纳曼桂陨石的岩石矿物学研究[D]. 仝记.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1)
- [6]吉林陨石熔壳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J]. 陈克樵. 岩矿测试, 1982(04)
- [7]吉林陨石雨的初步考察[J]. 中国科学院“吉林陨石雨”联合考察组. 中国科学, 1977(01)
- [8]吉林陨石熔壳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J]. 陈克樵. 岩矿测试, 1982(04)
- [9]12块新疆沙漠陨石的岩石化学类型划分及阴极发光特征[J]. 李宝,沈文杰,齐东子.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8(03)
- [10]吉林陨石的穆斯鲍尔谱分析[J]. 夏克定,刘联璠,周慰囡,宗普和,易惟熙. 地球化学, 19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