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晨翊[1](2021)在《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A集团培训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关后勤服务向社会化发展是机关单位精简改革的重点。机关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后,后勤服务公司继续为机关单位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但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服务公司都将面临市场化竞争。在市场化竞争中,后勤服务公司需要面对其他同质业务的竞争和挑战。人力资源是应对市场环境和外部竞争的关键所在。培训是提升公司人才胜任力和公司竞争力的重要途经。为此,公司需要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公司员工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从而保障公司社会化发展战略地顺利实施。为更好地做好集团后期服务培训工作,以培训相关理论和社会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首先对于A集团的基本情况进行简介,以A集团物业公司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现行培训体系的详细调查,统计分析后勤服务A集团物业员工的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社会学习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提出优化A集团物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方案。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A集团现有培训存在以下不足: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供给不足、培训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针对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A集团公司发展需求和员工培训要求提出了优化现有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培训供给、师资力量、课程设计、师资配备、资金投入和培训反馈机制等方面,实现了对A集团原有培训体系的全方位优化。另外,本研究为了确保提出的培训优化方案能够实施,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实施保障措施。
杨舒影[2](2021)在《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后勤管理为高校科研教学的主业发展提供最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这其中食堂管理又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双一流”高校需要“双一流”的后勤保障,即管理模式一流、服务水平一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使其不断适应发展需要,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要求在保证高校服务育人的公益属性前提下兼顾市场经营性,充分盘活并利用好后勤资产,为后勤乃至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因此,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后勤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N高校为调查样本,以食堂管理为研究对象,对N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进行梳理,并对目前食堂管理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向师生和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N高校在食堂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目前师生对N高校食堂管理的基本认识、治理效果。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后,以准公共物品理论、平衡管理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N高校食堂目前在管理方面还存在高校对食堂管理的定位模糊、公益性食堂和经营性食堂差距较大、食堂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低和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学校和后勤管理部门两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定改革方案,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加强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二是要不断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在后勤管理部门层面上就是要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在食堂内部管理层面上就是要结合结合公益性食堂和经营性食堂的特点“因地制宜”,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三是要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职工管理办法,加强职工培训培养优秀人才;四是要创新食堂管理改革,加大对食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精细化内部管理流程,为食堂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N高校食堂管理有其特殊性,但也存在普遍性,研究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能够为国内其他高校和政府、事业单位深化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毛丹丹[3](2021)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就是高校的食堂、宿舍、校医院、图书馆以及负责学生生活环境建设的后勤部门,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好基础保障的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谐的环境氛围、丰富的劳动资源等方式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育人方式。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进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研究有利于促进服务育人和“三全育人”相关理念的完善和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渠道,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当前关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全面,以“三全育人”为视角进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研究的文献缺乏,亦没有形成规范、完整的实践经验,亟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以及国外相关学者的理论,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析当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品德育人功能、管理规范功能、环境熏陶功能和劳动教育功能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整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高校后勤工作人员育人属性不够显着、管理规范职能发挥不到位、环境建设有待提升、劳动教育相关设置不健全。深入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后勤机构公益性与盈利性存在矛盾、管理机制未能与时俱进、高校后勤机构经费制约、尚未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机制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及后勤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突显高校后勤机构的公益属性,提升后勤工作人员服务育人意识,服务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提升高校后勤品德育人功能;通过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化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通过改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创设高校后勤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完善劳动体系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协同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劳动教育体系。
徐兴钰[4](2021)在《江苏师范大学后勤服务改革研究》文中指出
高宏[5](2020)在《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Z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教育问题一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相关论述在全国教育大会、思政工作会议、十九大报告中多次被提到。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涵相当丰富,高等教育后勤保障体系的社会化改革是其重要部分之一,是高等教育改革任务平稳运行和顺利完成的重要支撑。从1999年首次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一概念至今,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经了二十余年的摸索与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对高校后勤服务提升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对标一流大学建设、对标教育现代化,高校后勤服务应成为教育科研的保障、人才造就的支撑、文明服务的窗口和大学文化的载体。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中的餐饮社会化改革正处于调整和攻坚阶段,和我们期待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本文基于对Z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改革经验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总结其在餐饮社会化改革中尚存的问题,通过总结Z高校的改革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的理论指导、政策支持、意识转变、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本研究在深入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六个方面优化对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意识转变;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队伍建设。通过这些对策,以期能给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俊峰[6](2020)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后勤作为保障高等教育这种公共产品的高校机构,如何适应新时代对于高校的需求,主动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决定着广大师生的公共利益能否获得保障及提升。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仅对高校后勤带来服务质量的降低,而且对高校自身在教学、科研以及各种其他保障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解决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稳定运营,已成为摆在高校后勤管理者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了很多高校管理者以及学者们的关注。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行政指导思想服务于政府行政,不但可以为政府行政所用,同样也可以为各类面向公众的机构提供指导。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视角,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分析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现状、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背后原因,并依据新公共服务理论七个核心内容提出对策建议,具体来讲,主要通过以下几部分工作来完成的。首先通过查找在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方面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了目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后勤服务外包的相关概念,并就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适用性进行了阐述。其次,了解Y大学不同阶段的社会化改革情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网络调查以及与不同职工和学生的访谈,对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现状进行问题归纳,发现在服务质量、服务公益性以及监督考核方面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第三,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去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所在,发现在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过程中,过于重视效益而忽视公益性;注重掌舵而忽视了服务以及监督责任的单一等原因。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显然只需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七大核心内容落到实处,一是要以服务为核心促管理向新公共服务转变;二是要以人为本,促重效益向维护公共利益转变;三是要构建和健全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四是政府、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应给予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对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的研究,针对性地提出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Y大学后勤管理能够更上一层楼,更期望为与Y高校情况相同的高校,提供实际的借鉴意义和扩宽分析问题的理论视角。
刘兵[7](2020)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及实践研究 ——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历史性跃升,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个性化程度日益鲜明,如今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始由灌输教育变为内化引导,由简单的‘转变人’向‘发展人’迈进,注重培养人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在以往高校思政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模式与社会时代的高速发展日趋偏离,课堂慢慢延伸到了日常生活领域。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性保障部门和最贴近生活的思想文化阵地,后勤服务育人是课堂教育有效地补充,它一方面可以协同价值引导,用课堂教育的主流价值思想和社会意识指导服务及管理实践,培育和渲染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实践感知,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劳动实践,将在课堂、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实践形成理性经验,促成课堂育人功能的实现。本课题的研究加强了服务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分析。服务是后勤主要的活动形式,服务育人是后勤育人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最形象地概括,依靠服务活动架设的教育者和受教育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实践是受教育者感知教育影响并形成思想认识的主要来源。在实践中,作为受教育者的消费群体及其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使得高校后勤服务供给仍面临着挑战,这是制约服务育人实践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除此之外,社会化的育人环境,增加了许多不安定因素,这是深化育人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的观点是,高校后勤要转变思路,应立足当下以市场决定供给的“需求型”服务保障模式,探索育人实践,在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精准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便是要牢牢把握服务和管理中的育人因子,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科学管理,并利用好当下勤工助学平台,扩大双向交流实践机会,通过在实践中主动作为,进一步弥补不平衡不充分的服务供给问题,全面深化后勤教育影响。综合上述研究,笔者最后从高校后勤系统发展建设的角度系统概括了提升服务育人效能的具体路径:优化体制,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拓展实践。
王东[8](2020)在《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后勤涉及广大师生的衣食住行,是高校正常运行和师生安心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经过30余年的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工作取得显着成绩,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索出多元化的后勤管理模式,主要有自建后勤模式、服务外包后勤模式、公司制后勤模式等。特别是有些高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组建股份公司,使后勤管理部门获取法人身份,释放了经营活力,并积极参与校外市场竞争,在为高校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输出了优良的服务。Z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也是全国师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日常运行中,Z校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升后勤保障等方面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那么,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构建一流的后勤实体以满足学校发展的战略需要呢?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相关文献基础上,选取Z校这一后勤规模大、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校内共存的后勤管理处外包、自建后勤集团、社会化公司服务三种后勤管理模式的现状、特征,剖析其当前三种管理模式存在的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如资金、人才、监管和规划等),并解析出这些问题背后的“改革驱动不足”“治理主体功能缺失”“机制不畅”等原因,最后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提出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的对策是:变革理念增强驱动,提高后勤改革中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有效发挥治理角色作用,并完善协同机制,最后指出“成立高校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并逐步形成区域“寡头”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优选模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事关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在改革中必会面临许多棘手复杂的问题,须从国情校况出发,稳步前行、扎实推进,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陈小波[9](2020)在《杭州XX高职院校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部署了我国计划于2030年建成一批一流大学和与之相匹配的后勤服务,这意味着高校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一些高职类院校为了跟上国家“双一流”建设步伐,也提出了“双一流”的建设目标,但作为承担高职类院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基础工作的后勤来说,如何做好这个基础工作,如何在竞争的环境中的获得生存和发展,对推进“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高职类院校后勤工作好不好,会影响到高职类院校师生的切身利益,从而最终会影响到高职类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类院校重视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特别是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高职类院校大学生数量急增,大学生普遍特点是以在校住宿、学校食堂就餐为主的,因此,高职类院校的食堂面对的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教师、学生消费群体,所以如何做好高职类院校的后勤食堂服务工作,提升师生的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都在不断改变和提高,特别是一些电商企业的兴起,例如美团、饿了吗等等兴起,给高职类院校食堂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一些高职类院校的食堂由于经营餐饮服务达不到师生的需求标准,导致顾客(教师、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食堂的发展,最终给高职类院校的持续发展与形象塑造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类院校后勤必须重视餐饮服务工作,从学生、教师顾客的满意度角度出发,深入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根据顾客的实际需求及变化,提供适当、高质量的服务,这对促进后勤管理以及高职类院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高职类院校后勤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随着高职类院校后勤社会化和餐饮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餐饮服务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并没有达到师生的要求和水平,所以如何提升餐饮服务满意度成为近几年高职类院校普遍关注的主题。因此,本文围绕杭州XX高职院校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首先通过搜索、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概括和梳理了国内外高校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的概念及人本管理理论、归因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从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运行模式、服务理念及管理制度体系等方面对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管理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三,在借鉴Kim、钟仕能、宗慧、王江艳等学者的顾客满意度维度分析的基础上,从服务质量感知、产品质量感知和设备质量感知等维度进行问卷设计和五个问题的访谈。问卷研究与访谈调查研究表明:在产品质量感知方面,饭菜味道、饭菜价格、饭菜品种、饭菜份量以及新鲜度方面顾客满意度较高,而在饭菜卫生质量以及产品保温效果满意度不够理想;在服务质量感知方面,营业时间、员工仪表和卫生、反馈机制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存在着员工服务态度不佳、服务速度较慢、个性化服务缺失、师生对食堂管理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在设备质量感知方面,用餐环境卫生、餐具供应及更新方面满意度较高,存在着就餐设施卫生不理想、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导致满意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餐饮产品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餐饮员工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基础设备设施落后等方面造成的。第四,针对上述存在餐饮服务满意度的问题及原因,运用马斯洛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归因理论等从完善后勤餐饮产品质量的管理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餐饮服务文化、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完善餐厅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杭州XX高职院校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管理规范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其他高职院校后勤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价值。
楼纪林[10](2020)在《中职学校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以杭州市X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是中职院校重要的保障性工作,既是中职院校教育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开展教学和学习的基础提前。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颁布实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职学校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抓住机遇,积极改革,并通过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模式、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来助力学校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对进一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杭州市X中学后勤服务质量提升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手段就中职学校后勤服务的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对策路径开展了深入调查和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X中学进行了实践探索。文章简要概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当前国内外中职院校后勤服务管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职院校后勤服务内涵、服务质量等核心概念,并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具体分析了中职学校当前后勤服务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服务收费、防控体系和基建工程管理方面提升质量所取得的成果,客观分析了后勤服务质量提升中面临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化建设薄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和相应政策不适应发展的需求,后勤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信息化推进缓慢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制约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的内在原因;针对不足和原因提出了从健全和完善后勤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后勤人力资源后勤、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有效策略;简要总结了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创新工作及不足之处。
二、关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A集团培训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背景 |
一、研究的缘由 |
二、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核心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概述 |
一、员工培训 |
二、培训体系 |
三、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
第二节 培训相关理论 |
一、社会学习理论 |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
三、人力资本理论 |
四、企业培训管理实施流程 |
第三章 A集团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
一、A集团背景介绍 |
二、A集团员工结构 |
三、A集团培训管理概况 |
第二节 A集团员工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分析方案设计 |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三节 A集团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
一、培训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
二、师资力量供给不足 |
三、培训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
四、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四章 A集团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
第一节 培训体系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一、培训体系优化的目标 |
二、培训体系优化的原则 |
第二节 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
一、培训课程设计优化 |
二、培训师资力量强化 |
三、培训资金投入管理 |
四、绩效考核结果反馈 |
第五章 A集团员工培训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第一节 组织保障 |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
二、确保资金落实,强化绩效反馈 |
第二节 制度保障 |
一、修订培训需求分析制度 |
二、完善培训绩效激励制度 |
第三节 宣传教育保障 |
一、树立长久持续的学习理念 |
二、构建学习型单元和大团队 |
三、营造良好培训学习氛围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集团物业员工培训体系调查问卷 |
(2)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后勤管理 |
2.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2.1.3 高校食堂管理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准公共物品理论 |
2.2.2 平衡管理理论 |
2.2.3 精细化管理理论 |
第三章 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现状 |
3.1 N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演进 |
3.1.1 起步 |
3.1.2 实施 |
3.1.3 破产处置 |
3.1.4 重组 |
3.2 N高校食堂基本情况 |
3.2.1 食堂管理模式 |
3.2.2 食堂规模 |
3.3 N高校食堂管理现状 |
3.3.1 食堂管理体制机制 |
3.3.2 人员管理 |
3.3.3 营业收入 |
3.4 师生对食堂管理的基本认识 |
3.5 N高校食堂实施“分堂而治”的效果 |
3.5.1 食堂服务质量和菜品质量不断提升 |
3.5.2 食堂管理成本和管理负担有所降低 |
第四章 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 |
4.1.1 对食堂管理的定位模糊 |
4.1.2 公益性食堂与经营性食堂差距大 |
4.1.3 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偏低 |
4.1.4 经营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 |
4.2 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高校对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缺乏顶层设计 |
4.2.2 政策落实不到位 |
4.2.3 员工激励机制不科学 |
4.2.4 管理模式落后 |
第五章 优化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建议 |
5.1 加强顶层设计 |
5.1.1 科学定位食堂发展方向 |
5.1.2 加强对改革过程的监督 |
5.1.3 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
5.1.4 推进改革结果评价 |
5.2 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 |
5.2.1 加大对公益性食堂的政策支持 |
5.2.2 完善“一堂两制”的管理体制 |
5.2.3 建立健全的运营监管平台 |
5.3 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
5.3.1 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建设 |
5.3.2 提升食堂职工专业水平 |
5.3.3 制定以培养选拔人才为目标的职工创业实施办法 |
5.4 推进食堂管理改革创新 |
5.4.1 加大食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
5.4.2 将服务方式信息化 |
5.4.3 采用精细化的食堂管理模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概述 |
2.1 “三全育人”的含义 |
2.1.1 “三全育人”的要素组成 |
2.1.2 “三全育人”之间的关系 |
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相关概念 |
2.2.1 高校服务育人 |
2.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 |
2.3 “三全育人”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之间的关系 |
2.3.1 “三全育人”是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 |
2.3.2 后勤服务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场域 |
2.4 “三全育人”视角下研究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依据 |
2.4.1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
2.4.2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2.4.3 其他相关理论 |
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概述 |
3.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 |
3.1.1 品德育人功能 |
3.1.2 管理规范功能 |
3.1.3 环境熏陶功能 |
3.1.4 劳动教育功能 |
3.2 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要素 |
3.2.1 服务态度 |
3.2.2 后勤制度 |
3.2.3 生活环境 |
3.2.4 劳动资源 |
3.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特点 |
3.3.1 潜隐性 |
3.3.2 间接性 |
3.3.3 生活性 |
3.3.4 延时性 |
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实证调研 |
4.1.1 访谈设计 |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 |
4.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现状 |
4.2.1 品德育人功能 |
4.2.2 管理规范功能 |
4.2.3 环境熏陶功能 |
4.2.4 劳动教育功能 |
4.2.5 总体分析 |
4.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现存问题 |
4.3.1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育人属性不够显着 |
4.3.2 管理规范职能发挥不到位 |
4.3.3 环境建设有待提升 |
4.3.4 劳动教育相关设置不健全 |
4.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的影响因素 |
4.4.1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因素 |
4.4.2 高校学生的因素 |
4.4.3 环境因素 |
4.5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5.1 公益性与盈利性存在矛盾 |
4.5.2 管理机制未能与时俱进 |
4.5.3 高校后勤机构经费制约 |
4.5.4 尚未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机制 |
5 “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 |
5.1 提升高校后勤品德育人功能 |
5.1.1 突显高校后勤机构的公益属性 |
5.1.2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意识 |
5.1.3 服务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
5.2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
5.2.1 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5.2.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
5.2.3 深化员工技能培训 |
5.3 创设高校后勤良好育人环境 |
5.3.1 改善硬件设施 |
5.3.2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
5.4 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劳动教育体系 |
5.4.1 完善劳动体系建设 |
5.4.2 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
5.4.3 协同搭建劳动教育平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的问卷调查(学生版) |
附录 B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的问卷调查(职工版) |
附录 C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情况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Z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高校后勤 |
二、高校餐饮服务 |
三、高校餐饮社会化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治理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历程 |
一、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的提出与发展 |
二、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二节 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模式分析 |
一、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的模式比较 |
二、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模式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福建省Z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考察 |
第一节 个案选取及其依据 |
一、个案情况 |
二、选取依据 |
第二节 Z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情况 |
一、Z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基本情况 |
二、Z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的成效分析 |
三、Z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尚存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支持不足、资源分配不均,改革起步较晚 |
二、认识存在误区,改革模式生搬硬套 |
三、监管考评体系不健全,共治局面尚未形成 |
四、缺乏专业型人才,存在人才短板 |
第二节 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意识不到位 |
二、制度不健全 |
三、机制不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化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的对策探讨 |
第一节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三、加强政策落实力度 |
第二节 加快意识转变 |
一、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
二、注重契约精神,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
三、注重交流创新,因校制宜推进改革 |
第三节 加强制度建设 |
一、严格标准,规范准入退出制度 |
二、落实政策,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三、注重人性化,构建有效激励机制 |
第四节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
一、强化协同共治,形成监管合力 |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
三、结合线上线下平台,畅通监管渠道 |
第五节 提升市场竞争力 |
一、优化服务,提升经济效益 |
二、丰富业态,满足多元化需求 |
三、注重宣传,发挥育人功能 |
第六节 推进队伍建设 |
一、强化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
二、引入竞争,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
三、优化引进,营造互相学习大环境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附录1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学者对国外高校后勤管理经验的研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及内涵 |
2.1.1 高校后勤服务 |
2.1.2 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2.1.3 服务外包 |
2.1.4 服务外包的作用 |
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高校后勤服务外包 |
3 Y大学后勤服务历史沿革及外包现状 |
3.1 Y大学后勤服务历史沿革及其社会化改革 |
3.1.1 Y大学及后勤基本情况 |
3.1.2 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两个阶段及特点 |
3.2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现状 |
3.2.1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的原因及目的 |
3.2.2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的过程及特点 |
3.2.3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后服务质量现状 |
3.2.4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后服务公益性现状 |
3.2.5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后监督考核现状 |
4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服务质量不高 |
4.1.2 服务公益性得不到保障 |
4.1.3 监督考核不到位 |
4.2 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
4.2.1 学校角色转换滞后 |
4.2.2 官本位主义影响 |
4.3 服务公益性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分析 |
4.3.1 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
4.3.2 维护公共利益意识缺乏 |
4.3.3 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
4.4 监督考核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
4.4.1 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
4.4.2 监督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
4.4.3 服务对象监督缺位 |
5 进一步提高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
5.1 以服务为核心促管理向新公共服务转变 |
5.1.1 培养高校后勤服务理念 |
5.1.2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 |
5.2 以人为本促重效益向维护公共利益转变 |
5.2.1 以人为本促全员参与后勤服务 |
5.2.2 维护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 |
5.3 构建和健全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 |
5.3.1 高校后勤自身监管 |
5.3.2 服务外包公司要实行自我约束与监管 |
5.3.3 号召服务对象参与监管 |
5.4 不同层面应给予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适当支持 |
5.4.1 政府应给予政策和经济补助支持后勤服务外包 |
5.4.2 学校应在政策和资金上保障后勤服务外包健康发展 |
5.4.3 社会层面应积极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参与度 |
6 结语、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后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与Y大学相关人员关于后勤服务外包的访谈问题 |
致谢 |
(7)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及实践研究 ——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概述 |
2.1 高校后勤相关概念及概述 |
2.1.1 高校后勤及其社会化 |
2.1.2 高校后勤的教育地位及育人职能 |
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概述 |
2.2.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内涵 |
2.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内容 |
2.2.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特点 |
2.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的理论依据 |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
2.3.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
2.3.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分析 |
3.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
3.1.1 服务育人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方向 |
3.1.2. 服务育人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发展方向 |
3.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 |
3.2.1 方向原则 |
3.2.2 渗透原则 |
3.2.3 激励原则 |
3.2.4 示范原则 |
3.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实现过程 |
3.3.1 高校后勤服务过程 |
3.3.2 高校学生消费服务的过程 |
第四章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分析—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
4.1 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审视 |
4.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 |
4.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育人工作发展带来的机遇 |
4.2 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路径分析 |
4.2.1 提供优质服务 |
4.2.2 加强科学管理 |
4.2.3 提供实践平台 |
4.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问题剖析和发展思路 |
4.3.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问题剖析 |
4.3.2 关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发展思路的思考 |
第五章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能的具体路径 |
5.1 从制度构建层面,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
5.2 从规范管理层面,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
5.3 从提升服务层面,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
5.4 从育人实践层面,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8)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文献评析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案例分析法 |
3.比较研究法 |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研究思路 |
2.主要内容 |
(五)研究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高校后勤 |
2.高校后勤社会化 |
(二)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理论 |
1.协同 |
2.治理 |
3.协同治理理论 |
三、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基本情况 |
(一)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 |
1.Z校发展概况 |
2.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 |
(二)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
1.Z校后勤管理处服务外包模式 |
2.Z校自建后勤集团模式 |
3.Z校X公司企业化管理模式 |
(三)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 |
1.管理制度化 |
2.服务标准化 |
3.服务网络化 |
4.服务竞争化 |
四、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 |
(一)三种模式的个性问题 |
1.外包模式存在的问题 |
2.自建后勤集团模式存在的问题 |
3.X公司模式存在的问题 |
(二)三种模式的共性问题 |
1.资金问题 |
2.人才问题 |
3.监管问题 |
4.规划问题 |
五、影响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因素 |
(一)改革驱动不足 |
1.政策不完善 |
2.制度变迁不易 |
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
(二)治理主体功能缺失 |
1.政府和高校定位偏低 |
2.市场主体内外交困 |
3.社会主体参与有限 |
(三)机制不畅 |
1.协同机制难协同 |
2.竞争机制少竞争 |
3.管理机制行政化 |
六、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
(一)变革理念增强驱动 |
1.以创新增强后勤改革动力 |
2.以协调平衡后勤基础关系 |
3.以绿色夯实后勤发展之路 |
4.以开放提升后勤服务品质 |
5.以共享营造后勤氛围和谐 |
(二)提高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 |
1.政府 |
2.高校 |
3.市场 |
4.第三部门 |
5.个人 |
(三)完善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机制 |
1.各主体有效参与,提升协同治理效果 |
2.引入价格机制,完善高校后勤竞争机制 |
3.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减弱高校行政痕迹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不足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杭州XX高职院校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高校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研究 |
1.高校后勤社会化及餐饮社会化改革方面的研究 |
2.餐饮服务质量概念、特点及提升方面的研究 |
3.顾客满意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4.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提升研究 |
5.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框架 |
3.研究方法 |
二、理论基础 |
(一)顾客满意度理论 |
(二)归因理论 |
(三)人本管理理论 |
(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三、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
(一)杭州XX高职院校基本概况 |
(二)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管理现状 |
1.后勤餐饮服务组织架构及服务队伍 |
2.后勤餐饮服务运行模式 |
3.后勤餐饮服务理念、服务的目标 |
4.后勤餐饮服务管理流程和制度体系 |
5.后勤餐饮规划布局 |
四、杭州XX高职院校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调查 |
(一)顾客满意度问卷内容设计、样本特征及访谈 |
1.关于问卷内容的设计 |
2.问卷样本特征分析 |
3.访谈对象与内容 |
(二)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存在的问题 |
1.产品质量感知方面 |
2.服务质量感知方面 |
3.设备质量感知方面 |
(三)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1.餐饮产品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 |
2.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
3.餐饮员工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
4.基础设备设施落后 |
五、提升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的对策 |
(一)完善餐饮产品质量管理机制 |
1.建立餐饮监控管理体系 |
2.全面推行“六T”管理标准 |
3.完善学生深度参与食堂管理的机制 |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餐饮服务文化 |
1.开展全员参与的餐饮文化活动 |
2.打造有温度的餐饮服务品牌 |
3.加强员工人文关怀 |
(三)加强后勤餐饮队伍建设 |
1.后勤餐饮管理队伍建设 |
2.提高餐饮一线员工综合素质 |
(四)完善餐厅软硬件设施 |
1.完善餐厅设备设施 |
2.积极探索智慧餐厅建设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杭州XX高职院校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10)中职学校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以杭州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
1.研究的背景 |
2.研究的目的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研究的目标 |
2.研究的内容 |
3.研究的方法 |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中职学校后勤服务 |
2.服务质量 |
(二)其他理论 |
1.全面质量管理 |
2.双因素理论 |
(三)上述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三、杭州市X中学后勤服务现状调查研究 |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
(二)调查方法和情况分析 |
1.调查方法及过程 |
2.调查情况分析 |
(三)杭州市X中学后勤服务亮点分析 |
1.“扶一把,送一程”的体制变化 |
2.不断完善的组织机构 |
3.严格规范的收费准则 |
4.日益健全的防控体系 |
5.初步实现企业化服务 |
(四)杭州市X中学后勤服务存在的问题 |
1.后勤管理工作上缺少规范性 |
2.后勤服务工作认识存在误区 |
3.后勤服务技术落后 |
四、中职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制度建设和相应政策不适应发展的需求 |
1.受社会环境制约 |
2.自身体制不健全 |
(二)后勤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
1.员工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
2.队伍建设薄弱 |
(三)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 |
1.支持力度不足 |
2.缺乏统一规划 |
五、中职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
(一)制度化引领后勤管理体制变革 |
1.完善后勤社会化的相关政策制度 |
2.后勤管理体制的转变 |
3.成立校联合后勤集团 |
(二)优化配置后勤人力资源 |
1.加强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
2.优化后勤人力资源配置 |
3.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
(三)“互联网+大数据”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
1.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理念 |
2.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 |
3.后勤信息化建设途径方法 |
六、结论和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学术专着 |
期刊文章 |
学位论文 |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 |
致谢 |
四、关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后勤服务社会化背景下A集团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 杨晨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D]. 杨舒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 毛丹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4]江苏师范大学后勤服务改革研究[D]. 徐兴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Z高校为例[D]. 高宏.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D]. 王俊峰.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及实践研究 ——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D]. 刘兵.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8]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 王东. 郑州大学, 2020(02)
- [9]杭州XX高职院校KX后勤公司餐饮服务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D]. 陈小波.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10]中职学校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以杭州市X中学为例[D]. 楼纪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