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型燃油锅炉的自动控制

(9)小型燃油锅炉的自动控制

一、(九)小型燃油锅炉的自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牛晓元[1](2020)在《北京某小区燃气锅炉房供暖方案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康晓锐[2](2020)在《基于STM32的甲醇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以煤炭为首的锅炉在工业与生活中得到大量应用,但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整改政策以发掘新兴清洁能源来代替煤炭。其中在城市供暖问题中天燃气锅炉虽已扮演重要角色,但偏远郊区却因传输等问题对其望而却步。作为清洁型锅炉代表的甲醇锅炉以它独特的优越性逐渐走入人类视线。本文以甲醇锅炉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控制精度和锅炉热效率为研究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甲醇锅炉的独特性进行研究,包括燃料独特性与工艺独特性两方面,并分析了甲醇锅炉的优势,另外对甲醇锅炉控制系统的核心模块进行分析与设计。先对控制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再对阀门开度、风机频率、远程监控等核心部分进行分析与设计。由于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影响控制精度,燃料量与送风量的比值直接决定锅炉的热效率值,因此对该部分的控制是本文的重点。其次,在确定了研究重点后,先对影响控制精度的参数进行动态优化。该优化主要针对PID控制器中的参数,先是根据甲醇锅炉的控制结构搭建了仿真模型,然后将差分进化算法(DE)与模糊差分进化算法(FDE)加入PID中,最后对比分析了PID、DE-PID和FDE-PID三种算法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FDE-PID在系统各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算法。然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锅炉热效率,对燃料量与送风量的比值进行自动在线调整。首先对甲醇锅炉能量收支进行整体分析,引出过量空气系数的概念,并提出利用基于模糊自寻优算法的两步法和粒子群算法(PSO)对过量空气系数进行动态寻优,研究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甲醇锅炉控制系统显现出更加优越的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又对比分析了粒子群算法、基于变异策略的粒子群算法(MPSO)和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SAPSO),最后得出SAPSO更适用于甲醇锅炉控制系统。最后,在研究与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以STM32为核心,电源、时钟、调试、报警、远程监控等电路为外围电路的锅炉燃烧控制器,并以Altium Designer Release10为开发平台完成了硬件原理图以及PCB板。另外,根据硬件的设计,制作了各个模块的软件流程图,并完成程序编写,且在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上进行软件开发,还分别在μC/GUI和Lab VIEW平台上设计了LCD显示屏界面和PC端界面。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调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检测效果,具有可应用的价值。

贾伟艺[3](2018)在《甲醇基清洁燃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车辆保有量逐年提高、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的背景下,国家开始大力推进清洁油品、燃煤锅炉的替代,提倡发展醇基燃料等清洁能源,以达到减少石油资源消耗,降低因燃油、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对甲醇汽油道路行车实验以及甲醇锅炉燃料的研究,证明了用甲醇汽油、锅炉用甲醇燃料分别来代替原先的汽油、燃煤锅炉,在技术、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能减少NOx、SO2以及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本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系统研究了河北省甲醇燃料地方标准制修订过程、以及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分析确定了油品蒸发性能、氧化安定性、腐蚀性、稳定性指标的设定原则,通过实验确定油品馏程中10%、50%、90%蒸发温度、终馏点、残留量、饱和蒸气压、诱导期、胶质含量、铜片腐蚀、硫含量等相关指标的设定范围。2、进行了车用甲醇汽油的应用研究,通过甲醇汽油与汽油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以及车辆排放等指标的对比,确定如果不改发动机,那么选用M15甲醇汽油,发动机在动力性能上与汽油相比无明显变化,燃油经济性有所降低,百公里油耗增加5%左右,环保性增强,能够减少车辆THC、NOx污染气体的生成;通过车辆的几次故障分析,确定高温是引起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索使用激光拉曼光谱法定量快速测量甲醇汽油中的甲醇含量的可行性,确定了合理的试验检测方法;设计出60L/次的油品在线调配、加注装置,为甲醇汽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借鉴作用。3、系统研究了醇基锅炉燃料燃烧器、醇基燃料产品、储存和供液设施标准的制定情况。通过对四类锅炉用燃料经济型对比,以及醇基锅炉燃料试烧实验,综合评价锅炉用醇基燃料的优劣。

王建安[4](2018)在《清洁能源智能供热对烤烟烘烤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烤烟农业生产的诸多流程中,烟叶的调制最为耗能。传统上,我国普遍采用燃煤供热烘烤烟叶,每年耗费煤炭约300400万吨,同时产生大量的CO2、烟尘和有毒气体。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燃煤烤烟所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越加凸显。然而,烤烟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现阶段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目前烤烟种植无法取缔的情况下,为实现烟草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必要立足于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煤炭供热的研究。针对目前我国种类繁多的清洁能源,本文借鉴国内外供热设备传热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固体燃料、醇基液体燃料、天然气气体燃料和太阳能四种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烟草专卖局418号密集烤房的加热室内底部的有效空间,从20132017年分别研发了几种结构不同的供热设备,并对原有燃煤的智能控制装置根据不同清洁能源的控热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改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规律研发的生物质燃烧/气化一体炉供热设备,固体燃料燃烧和气化气体燃烧区域分开,换热器采用4-3-4自左而右三列共11根散热管的纵列结构。为了有序地控制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燃烧和气化速率,采取进风闸板控制定量的助燃空气供给。供热时设备左侧剖面温度变化呈现有序的空间分布,存在2个最高温区域。(2)模仿醇基燃料在燃烧时的火焰喷射形状设计了梭圆型燃烧联体炉供热设备。换热器采用6-6-1三横12根细和1根粗散热管,共计13根的横列结构。燃烧机由轻油燃烧机改装而成,智能控制装置根据烟叶烘烤的需要,自动切换燃烧机上配置的大小两个喷嘴(2.0 gal/h和0.8 gal/h);采用55 W透浦式的离心风机,结合机身底座上的进风口开启2/3能够较好地促进醇基燃料的燃烧。烘烤供热时,散热器的温度分布从梭圆型炉膛的中尾部到连接烟囱出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下集热分流柜体连接的底部6根管道温度达到最高值,超过540℃。(3)根据天然气燃料燃烧机的扁平鸭嘴形助燃空气出风的喷射形状,研发出由分体设计整体加工的凸型燃烧联体炉供热设备,换热器采用6-6-6自下而上三横共18根换热管的横列结构。助燃的透浦式离心风机的功率为60 W(压力(hPa):32/40、风量(m3/min):6.5/7.8)。燃烧供热时存在1个最高温区域,出现在炉膛的后端和低棚散热管道的中前部。(4)在闲置的密集烤房的房顶修建了太阳能辅助供热优先的组合装置,可以和不同的热源组合成烤烟的供热设备。安装在密集烤房加热室内的小型离心风机(380 V、0.55 kW、2900 r/min、12472250 m3/h和901937 Pa)提供动力,通过连接收集器和加热室之间的管道,实现太阳能加热的热风流动到烤房内提供烟叶烘烤。烘烤期间内太阳能收集器内的最高温度可超过120℃,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全程可为烟叶烘烤供热。本设计的太阳能收集器的收集效率为63.93%,组合热泵供热供热时,每炕烟叶较燃煤供热节约16.38%的燃料消耗。以传统燃煤的供热方式为对照,从20132017年连续5年在全国7个省份的11个烟叶产区进行各类清洁能源供热设备的试验验证。(5)各类供热设备所控制密集烤房内温度的精度范围分别为:生物质,±0.8℃;醇基燃料,±0.5℃;天然气燃料,±0.5℃;太阳能组合热泵供热,±0.5℃;对照燃煤,±1.5℃。(6)相对于燃煤,生物质、醇基燃料和天然气燃料能够提高8.1014.05%的烤房系统热效率,烟囱尾气中的CO、NOx和SO2含量是对照燃煤的2%以下。综合烘烤经济分析,每kg干烟的烘烤费用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热泵供热、生物质燃料、煤、醇基燃料和天然气燃料。(7)相对于传统燃煤的供热设备,使用本文所设计的各类清洁能源供热设备,能够适当提高烤后烟叶的橘黄烟比例、改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和评吸得分。为了评估不同供热设备的经济运行成本,对上述设计和制造的清洁能源供热设备进行了对比试验。(8)燃料类的供热设备属于投入型支出,每炉烟叶需要支出的总费用大小顺序分别是:热泵供热设备、天然气燃料供热设备、醇基燃料供热设备、燃煤供热设备和生物质燃料供热设备。本文设计的投资型的太阳能组合供热装置,在其使用寿命内是盈利的,建议首推这种能够与不同热源组合进行烘烤供热的方式。在组合不同热源的供热设备时,选择控制温度精度高的设备能够获得较好的烤烟效果。

李淑夏[5](2016)在《基于污泥厌氧发酵多能互补热电联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污水厂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受到广泛关注,污泥发酵所产沼气通过燃气内燃机燃烧发电供厂内自用或并网,回收发电机烟气余热与缸套冷却水热为污泥发酵提供所需热量,实现能源循环利用。本文主要基于青岛某日处理量10-20万吨规模的污水厂厌氧发酵沼气热电联产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污泥55℃高温厌氧发酵时沼气热电联产系统运行的可行性方案。论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阐述了能源背景与课题来源。第二,介绍了污水厂概况与污水、污泥的处理流程,然后对沼气热电联产系统的相关运行设施与测试设备的运行原理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沼气内燃机、发电机、管壳换热器、烟道式余热锅炉、泥—水套管换热器等。第三,对该污水厂2015年系统的全年运行进行了分析与处理,得到影响污水量、污泥量与沼气量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生活习性、季节、微生物菌群、环境与消化温度、消化池PH值、污泥投配率、C/N比等;综合上述影响因素,对污水厂全年运行数据进行阶段的划分,并对沼气热电联产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修正。第四,在该污水厂污泥中温厌氧发酵与沼气热电联产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等量污泥高温消化时的沼气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预估,由于污水厂现有的沼气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方式无法满足高温发酵的运行,因此,设计出4种全新的实施方案,分别为方案1发电机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高温污水源热泵、方案2发电机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高温污水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方案3发电机组+烟道式余热锅炉+高温污水源热泵、方案4发电机组+烟道式余热锅炉+高温污水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第五,对上述4种方案在热力学、经济学与环境效益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得到方案1在节能、经济、环境三方面均体现出较佳的优势,综合效益最好,因为该方案的能源利用率分别为方案2、方案3、方案4的146%、105%、167%,?效率分别为方案2、方案3、方案4的132%、112%、165%;初投资、年运行费用与费用年值总和最低的为方案3,方案1、方案2、方案4的费用总和分别为方案3的107%、118%、114%,对于发电成本,方案1的为0.15元/kW·h,方案2为0.17元/kW·h,方案3为0.14元/kW·h,方案4为0.15元/kW·h;而对于节能减排所创造的的收益,方案2与方案4不相上下,且均为最多,其次便是方案1,方案3最低,方案1的环境收益约为方案3的120%;此外,将综合效益最好的方案1与同等沼气量的情况下的发电机组+烟道式余热锅炉+沼气热水锅炉的方案以及同等污泥量情况下的污泥中温发酵热电联产方案分别进行了对比,得到在不方面各方案所凸显的特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污水厂预估沼气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污泥高温发酵时沼气热电联产系统运行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意义。

左正涛[6](2016)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FCB功能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电力系统容量日趋增大,电网结构更加复杂化。由于天气等原因,电网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时如何快速恢复印供电已成为电网安全必须考虑的问题。现在大型发电机组快速甩负荷(Fast Cut down,FCB)技术已成为电网稳定性的一大保障。FCB动作后,机组可以快速地与电网解裂并且甩负荷自带厂用电运行,在消除电网故障之后,可以迅速恢复对电网的供电。国内外对于火电机组FCB技术已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对于东方集团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FCB研究仍未见报道,本论文以此型号机组为研究基础,开展FCB技术的试验研究。论文首先介绍火电机组FCB技术,阐述了具备FCB功能的火电机组在电网系统黑启动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电网的安全和缩短机组启动时间,指出大型火电机组实现FCB功能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火电机组能成功实现FCB功能的关键因素,阐述了FCB动作后火电机组在与大电网解列并能够不停机不停炉的原理。其次,主要针对广东红海湾电厂3号机组40%的较小高旁容量及给水泵小机汽源切换、给水泵高转速条件下快速安全降低锅炉给水等难题,论文通过机组前期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对机组实现FCB功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汽机、锅炉、电气方面技术改造方案和热工控制逻辑完善方案。再次,论文对FCB相关磨煤机减负荷试验(RUNBACK,RB)及甩负荷试验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了机组各控制系统。甩负荷动作后,汽轮机最高转速3097r/min,最低2894 r/min,甩负荷4min后汽机转速恢复至2998r/min。A侧二级过热汽温由601℃上升至617℃然后下降,甩负荷9min后下降至582℃。B侧二级过热汽温由601℃上升至617℃然后下降,甩负荷9min后下降至575℃,甩负荷后过热汽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最后,广东红海湾电厂3号机组进行50%负荷FCB功能试验,FCB动作后,3号机与电网解列,发电机自带厂用电孤岛运行,有功功率在12S内由332MW下降至20MW;主蒸汽压力由13.7MPa上升至最高17.6MPa后开始回落;再热蒸汽压力最高达6.25MPa后开始回落;汽轮机转速一次飞升至3092r/min后下降至2919r/min,并最终经过62S稳定在3000 r/min左右;在20分钟内主再热基本稳定,主汽温最高605℃,最低595℃。

李明[7](2016)在《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工业锅炉系统的研发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燃煤粉锅炉燃烧器的常用布置方式有顶置燃烧式、W型燃烧式或M型燃烧式、四角燃烧式等。目前,采用上述几种布置方式的立式锅炉都无法有效解决结焦、氮氧化物生成量大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以下几点缺点:煤粉输送系统复杂,所需的输送动力较大、安装和使用的成本较高;输送管金属耐磨弯头容易磨损;锅炉房占地面积大,不利于燃烧器的调整和维修等。文章介绍的燃煤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及改造,达到较高锅炉热效率;粉尘收集密闭性好且收集效率优异;脱硫塔的脱硫效率极佳且防垢、除垢性能优异,确保了高效的脱硫处理并节省了劳动力等等。最终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系统烟气的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浓度,达到高效节能、减排及环保的效果。

杨博雯[8](2016)在《WNS燃油锅炉水处理质量评价及其燃烧的数值模拟》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国家对于工业生产的要求除了保证安全性以外更要注重环保节能。在2015年各项环保政策密集出台,一年之内与环保节能有关的投资高达1000亿。锅炉作为国家重要的能耗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发电等行业,但是对于锅炉的节能经济运行,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输油站燃油锅炉担负着油站原油保温以及油站工作人员生活取暖的任务,其使用的燃油锅炉运行质量的好坏影响着输油站的作业与油站工作人员的生活作息。其安全经济运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锅炉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水作为锅炉传热的重要载体,锅水水质不良不仅会造成结垢、腐蚀,并且直接影响着锅炉的安全运行;另一个是锅炉的燃烧情况,其直接影响锅炉的换热温度与热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这两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1.以某公司五个输油站十台锅炉的水处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制定输油站小型锅炉水质检测项目表,对直接反应其水处理状况的有关水质项目进行检测分析,对每个输油站锅炉出现的水质问题(例如炉水氯根过高、碱度过高)进行汇总,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其方案为锅炉房工作人员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保障了锅炉以稳定的工况经济运行。2.基于Fluent平台,对输油站的WNS燃油(气)锅炉的燃烧情况做了仿真数值模拟,分析了炉膛内部的燃料油燃烧温度分布情况,得到了温度场与组分场的分布情况;因为输油站地处黄土高坡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含氧量会降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燃油锅炉随着含氧量的降低,炉膛平均温度与出口温度都降低,出口CO含量上升;因为实际锅炉的操作是通过改变空气进口速度来控制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减,得到了在含氧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对锅炉燃烧的影响,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炉膛热损失增加,但CO和CO2排放量减少;结合上述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高海拔地区锅炉燃烧中在不同的含氧量下过量空气系数的选择,并验证了其科学合理性。由于目前的研究中很少对输油站锅炉水处理进行一个完整的水质评价分析和对WNS型燃油锅炉三维数值模拟。本文以某公司输油站锅炉的运行操作与结构参数作为条件,将燃油锅炉安全运行中的最重要两方面内容,锅炉水质与燃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锅炉的稳定工作与经济运行提出可参考意见。

许荣学[9](2015)在《小型燃油蒸汽锅炉控制系统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燃油锅炉采用燃油燃烧,相对燃煤锅炉危险性高,为确保锅炉安全运行,对控制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燃油锅炉对于燃煤锅炉而言,属非主流、数量少、吨位小,但是对于控制要求更严格,危险等级仅次于燃气锅炉,控制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及使用寿命。锅炉控制工艺复杂,高性能的配置更要有经验者熟练的操作才能实现,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控制技术日趋完善,锅炉终究会实现安全、节能、环保。该文对小型燃油蒸汽锅炉控制系统进行探讨。

卢恩[10](2014)在《基于大型火电机组FCB技术的电力系统智能恢复控制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膨胀和结构日趋复杂,国内外大面积停电事故呈多发趋势,且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当电网出现事故时如何尽量减小停电范围和停电负荷,当电网出现大面积停电时如何尽快恢复供电减少停电时间,是现代大电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停电后电力系统的恢复控制尚处于离线编制方案、调度员凭经验调度恢复的阶段,如何实现电力系统恢复控制的自动化和实用化,并利用先进理论和技术加速故障后的恢复进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和理论价值。黑启动是电网恢复的首要阶段,大量的非黑启动机组需要在这一阶段尽快恢复,该阶段最重要的参数是恢复时间。传统的黑启动电源多为小水电及小型燃机,地处偏远、容量小、接入电压等级低,难以满足大面积停电后电网快速恢复的需要。快速切负荷(FastCut Back,FCB)技术能使火电机组在与电网解列后不停机不停炉,带厂用电孤岛运行,在电网故障消失后迅速并网升负荷,是一种理想的黑启动电源。本文讨论大型火电机组实现FCB功能的关键技术,建立FCB静态与动态模型,为深入研究FCB机组在系统恢复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奠定了模型基础。通过台山电厂1000MW机组的FCB试验和空充500kV线路试验,验证了FCB机组维持孤岛运行及启动高压输电网架的能力,进而验证了FCB机组在电网恢复控制中的关键作用。电力系统的恢复控制策略与系统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很难制定一个通用的故障恢复策略。然而,不同电力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是相同的,实现阶段性目标的策略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从目标解耦的角度出发,存在建立具有兼容性、通用性的电力系统恢复控制方法的可能性。基于该思路,本文在分析电网恢复控制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解耦的思想,深入研究系统恢复涉及的物理过程和主要关注的问题,将其解耦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问题,建立了基于目标驱动的电网恢复控制方法框架。在该框架下,本文考虑了FCB机组对电力系统恢复控制的关键性作用,建立了含FCB机组的电力系统恢复控制策略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够计及多种运行约束,找出最优的机组启动顺序和系统恢复总时间,但该非线性模型目标函数含有积分项,现有优化方法无法直接求解该模型,本文从物理本质出发,提出一种实用计算方法避免了繁冗的积分运算,快速求得优化的机组启动顺序。本文进一步研究了FCB机组容量及安装位置的不同对系统恢复时间的影响。确定FCB机组的最优布点方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计划改造几台FCB机组,二是对哪几台火力发电机进行FCB技术改造。利用枚举法求解FCB机组布点方案计算量非常大,工程上无法接受。本文将序优化理论引入FCB机组布点问题中,以系统恢复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并考虑约束条件,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最后,本文基于风险与效率的综合考虑,针对给定的布点方案,通过遍历寻优得到所有较优的黑启动方案,并将这些黑启动方案的评估指标进行综合,得到用于表征该黑启动机组布点方案所具有的风险、效率水平的量化评估结果。该评估方法能够很好评估FCB机组布点方案所对应的黑启动过程所具有的效率及风险应对能力,对于FCB机组布点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工作得到广东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K-GD2011-553)的资助,部分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广东电网公司,有效的解决了该电网中水电机组不足而电网运行可靠性要求高的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九)小型燃油锅炉的自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小型燃油锅炉的自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STM32的甲醇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甲醇锅炉发展现状
    1.3 锅炉控制发展现状
        1.3.1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优化发展现状
        1.3.2 PID参数优化发展现状
        1.3.3 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发展现状
        1.3.4 锅炉远程控制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4.1 主要工作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甲醇锅炉的独特性研究及控制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2.1 甲醇锅炉的独特性
        2.1.1 燃料的独特性
        2.1.2 工艺的独特性
        2.1.3 甲醇锅炉的优势
    2.2 控制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2.2.1 控制系统整体分析与设计
        2.2.2 燃料阀门控制
        2.2.3 风机频率控制
        2.2.4 无线通信控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差分进化算法的PID参数控制
    3.1 系统辨识
    3.2 模糊差分进化算法
        3.2.1 差分进化算法
        3.2.2 模糊差分进化算法
    3.3 FDE-PID算法的控制流程及仿真分析
        3.3.1 FDE-PID算法的控制流程
        3.3.2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过量空气系数控制
    4.1 过量空气系数
    4.2 基于两步法的温度优化控制
        4.2.1 粗调节控制策略
        4.2.2 细调节控制策略
    4.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控制
        4.3.1 甲醇锅炉热效率与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
        4.3.2 粒子群算法与改进粒子群算法
    4.4 仿真分析
        4.4.1 两步法仿真
        4.4.2 粒子群算法仿真
        4.4.3 对比仿真
        4.4.4 突变更新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甲醇锅炉燃烧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
    5.1 总体设计
        5.1.1 系统功能实现
        5.1.2 系统设计结构
    5.2 硬件电路设计及选型
        5.2.1 主控制器
        5.2.2 电源电路
        5.2.3 时钟电路
        5.2.4 调试电路
        5.2.5 报警、按键电路
        5.2.6 采集电路
        5.2.7 驱动电路
        5.2.8 远程通信电路
        5.2.9 系统硬件布局图
    5.3 软件设计
        5.3.1 实时操作系统
        5.3.2 系统程序设计
        5.3.3 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5.3.4 数据记录的存储
    5.4 系统整体调试
        5.4.1 主控制板测试
        5.4.2 锅炉热效率测试
        5.4.3 远程通信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甲醇基清洁燃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减少石油资源消耗
        1.1.2 降低污染物排放
    1.2 甲醇汽油的研究应用情况
        1.2.1 甲醇汽油国外研究进展
        1.2.2 甲醇汽油国内研究进展
    1.3 锅炉用燃料概述
        1.3.1 锅炉用燃料种类
        1.3.2 甲醇锅炉燃料技术优势及产业需求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 甲醇汽油河北省地方标准的修订
    2.1 引言
    2.2 河北省甲醇燃料系列地方标准修订
        2.2.1 河北省甲醇汽油系列地方标准修订过程
        2.2.2 河北省甲醇汽油系列地方标准修订内容
    2.3 技术指标的确定
        2.3.1 油品蒸发性指标确定
        2.3.2 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2.3.3 油品的腐蚀性
        2.3.4 油品的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用甲醇汽油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设备
    3.3 实验部分
        3.3.1 甲醇汽油对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
        3.3.2 甲醇汽油与汽油燃料经济型对比
        3.3.3 车辆排放性能
        3.3.4 车辆行驶过程中故障分析
        3.3.5 甲醇汽油中甲醇含量的检测
        3.3.6 油品加注系统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甲醇锅炉燃料的研究应用
    4.1 引言
    4.2 我国醇基锅炉燃料相关标准制定情况
        4.2.1 锅炉用液体燃料燃烧器
        4.2.2 锅炉用醇基燃料及设施标准
        4.2.3 锅炉用醇基燃料排放标准
    4.3 醇基锅炉燃料的应用技术
        4.3.1 醇基燃料热力系统组成
        4.3.2 醇基锅炉燃料经济性评价分析
        4.3.3 醇基锅炉燃料试烧
        4.3.4 醇基锅炉燃料环境排放评价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4)清洁能源智能供热对烤烟烘烤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烤房供热设备的研究进展
    2.1 国外烤房供热设备的发展
    2.2 我国烤房供热设备的发展
        2.2.1 普通供热设备的发展
        2.2.2 密集烤房供热设备的发展
    2.3 烟叶烘烤热源的研究进展
        2.3.1 传统能源的应用
        2.3.2 新能源的应用
    2.4 烤烟智能控制装置的研究进展
    2.5 结束语
第三章 设备研发的基础及原理
    3.1 依据
    3.2 密集烤房可利用的建筑空间结构
    3.3 密集烤房供热参数的参照
    3.4 新设备材料的比较选取
    3.5 新设备智能控制装置的共性参数设置
    3.6 其他原有设施和设备的沿用
    3.7 设备供热的参数计算
第四章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4.1 主要研究内容
        4.1.1 生物质固体燃料供热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4.1.2 醇基液体燃料供热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4.1.3 天然气气体燃料烘烤热的研发与应用
        4.1.4 太阳能辅助供热优先的组合供热设备研发与应用
        4.1.5 热泵供热的供热设备成熟技术的验证
        4.1.6 基于综合烘烤效应的上述清洁能源供热设备的评估
    4.2 试验设计及技术路线
        4.2.1 试验场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技术路线
    4.3 烟叶烘烤试验平台的设置
        4.3.1 烟叶的采收与整理
        4.3.2 烟叶调制过程中烤房内实时温度的监控
        4.3.3 烤后烟叶的分级及样品的选择
        4.3.4 烘烤时间和燃料的消耗统计
        4.3.5 烘烤操作的用工及费用统计
    4.4 其他测量(定)指标及方法
        4.4.1 常规化学成分检测
        4.4.2 中性致香物质定量检测
        4.4.3 感官质量评定
        4.4.4 烟囱排出成分检测
        4.4.5 供热设备典型外表面温度检测
        4.4.6 太阳能接收辐射量的测量
    4.5 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评估
        4.5.1 燃料类供热设备的评估方法
        4.5.2 太阳能温室设备的评估方法
    4.6 图表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第五章 生物质燃料供热设备的研发及对烟叶烘烤的影响
    5.1 引言
    5.2 供热设备的外形与构造
        5.2.1 设备的外形结构设计
        5.2.2 气化气体燃烧区
        5.2.3 固体燃料燃烧和气化区
        5.2.4 散热区域
        5.2.5 供热设备的操作流程
        5.2.6 设备制造的材料及规格
    5.3 材料与方法
        5.3.1 试验设计
        5.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供热设备供热时温度分布状况
        5.4.2 供热设备对烤房内温度精度的影响
        5.4.3 烟囱尾气成分分析
        5.4.4 飞尘颗粒生成的比较
        5.4.5 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分析
        5.4.6 烘烤能耗及系统热效率解析
        5.4.7 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5.4.8 单料烟感官质量评定
    5.5 讨论
    5.6 小节
第六章 醇基液体燃料供热设备的研制及对烟叶烘烤的研究
    6.1 引言
    6.2 供热设备的外形与构造
        6.2.1 设备整体结构的设计
        6.2.2 梭圆型燃烧联体炉的结构特征
        6.2.3 醇基液体燃料燃烧机设置参数
        6.2.4 设备制造的材质及规格
        6.2.5 智能控制装置的改进方案
        6.2.6 供热设备的操作流程
    6.3 材料与方法
        6.3.1 设备供热能力的检测
        6.3.2 燃烧机配套供风动力的测试
        6.3.3 其他检查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4.1 燃烧供风量与排出烟气组分的变化
        6.4.2 密集烤房升温速率的对比
        6.4.3 供热设备控温能力分析
        6.4.4 设备供热过程中温度分布概况
        6.4.5 烟囱排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6.4.6 烘烤能耗及系统热效率分析
        6.4.7 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比较
        6.4.8 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分析
        6.4.9 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分析
        6.4.10 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评价
    6.5 讨论
        6.5.1 提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分析
        6.5.2 代替燃煤操作对烟叶烘烤减工降本的意义
    6.6 小结
第七章 天然气气体燃料供热设备的研制及对烟叶烘烤的影响
    7.1 引言
    7.2 供热设备的外形与构造
        7.2.1 设备的整体外形设计
        7.2.2 凸型燃烧联体炉供热设备的结构特征
        7.2.3 天然气燃烧机的设置参数
        7.2.4 设备制造的材质及规格
        7.2.5 智能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案
        7.2.6 供热设备的操作流程
    7.3 材料与方法
        7.3.1 试验设置
        7.3.2 检测与分析项目
    7.4 结果与分析
        7.4.1 密集烤房控温精度的检测分析
        7.4.2 加热设备温度分布状况
        7.4.3 烘烤过程中烟囱排出气体成分变化
        7.4.4 烘烤能耗及系统热效率的对比分析
        7.4.5 对烟尘颗粒生成物的影响
        7.4.6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比较
        7.4.7 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分析
        7.4.8 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7.4.9 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分析
    7.5 讨论
        7.5.1 基础燃气管道铺设的配套问题
        7.5.2 天然气燃料代替煤的前景和意义
    7.6 小结
第八章 太阳能辅助热泵组合供热设备的研发及对烟叶烘烤的影响
    8.1 引言
    8.2 太阳能供热装置的外形与构造
        8.2.1 供热设备系统的工作原理
        8.2.2 太阳能供热装置的结构设计
        8.2.3 配套的热泵供热装置的参数
        8.2.4 智能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案
        8.2.5 太阳能收集装置的材质及规格
        8.2.6 供热设备系统的操作流程
    8.3 材料与方法
        8.3.1 试验设置
        8.3.2 基础情况测试
        8.3.3 其他检测
    8.4 结果与分析
        8.4.1 接收器接收太阳能辐射的情况
        8.4.2 太阳能提供的热量与烟叶需求的匹配度
        8.4.3 密集烤房温控检测精度分析
        8.4.4 烘烤能耗及系统热效率的对比分析
        8.4.5 太阳能的收集效率
        8.4.6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8.4.7 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
        8.4.8 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对比
    8.5 讨论
        8.5.1 新设备技术与烟叶烘烤控制的精度改进
        8.5.2 我国太阳能应用于烟叶烘烤的前景
    8.6 小结
第九章 基于综合烘烤效应的不同清洁能源供热设备的研究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测定项目
        9.2.2 供热设备的评估
    9.3 结果与分析
        9.3.1 不同供热设备对烤房内温度控制精度的影响
        9.3.2 各类供热设备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9.3.3 烘烤过程中各项费用的统计分析
        9.3.4 燃料类供热设备的经济运行参数的评估
        9.3.5 太阳能烘烤装置经济效益的评估
    9.4 讨论
        9.4.1 如何提高太阳能在烟叶烘烤中利用的有效途径
        9.4.2 烟草烘烤如何合理地利用我国太阳能
    9.5 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录1 生物质燃料燃烧/气化一体炉供热设备
        1.1 设计的平面和立体效果图
        1.2 制造实物及安装设备
        1.3 烘烤过程中烟囱情况
        1.4 温度检测抽样点和使用arcgis10.0勾画设备温度误差估计图
        1.5 生物质燃料元素组成
        1.6 废渣情况
        1.7 烘烤出来的烟叶
        1.8 气体燃烧观察口视频截图
    附录2 醇基液体燃料梭圆型燃烧连体率供热设备
        2.1 燃烧机及配件
        2.2 梭圆型燃烧联体炉
        2.3 试验情况
        2.4 智能自控装置
    附录3 天然气燃气凸型燃烧连体炉供热设备
        3.1 凸型燃烧联体炉供热设备
        3.2 试验情况
    附录4 太阳能辅助其他燃料组合供热设备
        4.1 太阳能辅助其他燃料组合供热设备安装及成品
        4.2 离心风机及输送热风管道(红色)
        4.3 智能控制装置
    附录5 我国早期现存的密集烤房
        5.1 土木建造的密集烤房
        5.2 全资引进的密集烤房
        5.3 步进式连续烘烤的密集烤房
作者简介

(5)基于污泥厌氧发酵多能互补热电联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能源问题
        1.1.2 污泥厌氧发酵
        1.1.3 沼气热电联产主要运行设备
    1.2 污泥厌氧发酵与沼气热电联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工程系统介绍
    2.1 工程简介
        2.1.1 污水处理厂概况
        2.1.2 处理工艺流程
    2.2 污泥厌氧发酵与热电联产系统
        2.2.1 沼气热电联产系统运行原理介绍
        2.2.2 沼气热电联产系统相关运行设施
        2.2.3 污泥厌氧消化需热量
    2.3 数据采集设备
        2.3.1 数据测试设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污水厂热电联产系统运行数据分析
    3.1 污水处理阶段
    3.2 污水处理产污泥阶段
        3.2.1 全年周期段的划分
        3.2.2 南北两区污水量与污泥量的关系
        3.2.3 污泥浓缩
    3.3 污泥厌氧发酵与产沼气阶段
    3.4 沼气燃烧热电联产阶段
        3.4.1 热电联产系统数据分析
    3.5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校核
        3.5.1 数学模型的建立
        3.5.2 数学模型的验证与校核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污泥高温厌氧发酵沼气热电联产运行方案
    4.1 设计参数
        4.1.1 系统高温消化运行资料
        4.1.2 参数设置
    4.2 设计方案与设备选型
        4.2.1 发电机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高温水源热泵的运行方案
        4.2.2 发电机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高温水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的运行方案
        4.2.3 发电机组+烟道式余热锅炉+高温水源热泵的运行方案
        4.2.4 发电机组+烟道式余热锅炉+高温水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的运行方案
    4.3 方案系统的综合评价
        4.3.1 热力学基本理论分析
        4.3.2 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
        4.3.3 环境效益的基本理论分析
    4.4 发电机组燃烧不同沼气量的运行方案对比
    4.5 污泥中温与高温发酵热电联产系统的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6)超超临界火电机组FCB功能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工作基础
第二章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FCB功能实现的必要性
    2.1 电网对并网发电厂具备黑启动的要求
    2.2 并网电厂具备FCB的自身要求
    2.3 广东红海湾电厂3号机组具备FCB的现实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实现FCB的可行性
    3.1 国内已有实现FCB功能的机组
    3.2 实现机组FCB的难点
        3.2.1 汽机转速控制
        3.2.2 锅炉快速降低燃料及稳燃
        3.2.3 主蒸汽压力控制
        3.2.4 快速安全降低给水流量的策略
    3.3 常规配置机组实现FCB的有利条件
    3.4 广东红海湾电厂进行FCB改造的优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组FCB前期验证研究及风险预控策略
    4.1 设备概况
    4.2 红海湾电厂3号机组FCB改造的前期验证研究
        4.2.1 小机高压汽源带负荷能力验证
        4.2.2 小机冷再汽源经辅汽供小机能力验证
        4.2.3 小机高低压汽源快速切换验证
        4.2.4 汽机高/低压旁路容量验证
        4.2.5 凝结水泵出力及2号高加温升验证试验
        4.2.6 机组RB功能试验
    4.3 实现FCB功能亟待解决的问题
    4.4 机组进行FCB改造的可行方法
        4.4.1 热工逻辑的修改
        4.4.2 电气系统改造分析
    4.5 分项目优化调整推进要求
    4.6 机组FCB相关试验运行预控策略
        4.6.1 机组FCB运行监视和调整关键点
        4.6.2 手动打闸停机停炉条件
        4.6.3 FCB试验时手动干预操作要点
        4.6.4 锅炉水冷壁和过热器管道因温度骤变爆裂预控措施
        4.6.5 厂用电系统电压允许范围及厂用电中断的技术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组磨煤机RB及 50%甩负荷试验研究
    5.1 机组第一次磨煤机RB试验
    5.2 机组第二次磨煤机RB试验
        5.2.1 机组第二次磨煤机RB试验前逻辑修改
        5.2.2 机组第二次RB试验过程分析
    5.3 机组 50%甩负荷试验
        5.3.1 机组 50%甩负荷试验基本要求
        5.3.2 机组 50%甩负荷试验方法
        5.3.3 机组 50%甩负荷试验结果分析
        5.3.4 机组 50%甩负荷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机组 50%负荷FCB试验研究
    6.1 汽机转速情况分析
    6.2 汽温变化分析
    6.3 小机转速及给水控制分析
    6.4 风烟系统情况分析
    6.5 辅汽及轴封系统分析
    6.6 凝结水系统分析
    6.7 高旁动作情况分析
    6.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工业锅炉系统的研发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现有的燃烧器工业锅炉运用情况
2 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工业锅炉在我国新进展的研发
    2.1 工艺系统
    2.2 关键技术
    2.3 主要技术特点
    2.4 环保排放监测
3 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工业锅炉的推广应用情况
4 结论

(8)WNS燃油锅炉水处理质量评价及其燃烧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我国工业锅炉的发展现状
    1.3 输油站锅炉水处理系统概述
        1.3.1 输油站锅炉的水质管理
        1.3.2 锅炉的水处理工艺
    1.4 输油站锅炉的结构形式与燃烧的数值模拟
        1.4.1 输油站锅炉结构形式
        1.4.2 锅炉燃烧的数值模拟
    1.5 本文探究的主要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锅炉水质质量的评价原则
    2.1 锅炉用水指标
        2.1.1 锅炉水检测指标
        2.1.2 锅炉水检测标准
    2.2 锅炉水处理系统调查工作程序
    2.3 锅炉水处理中排污方式与重要性
        2.3.1 锅炉排污的方式
        2.3.2 锅炉排污的要求
        2.3.3 锅炉排污量的计算
        2.3.4 锅炉排污率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第三章 输油站锅炉水汽质量概况与问题对策
    3.1 输油站锅炉基本概况
    3.2 各个站点锅炉水汽质量的调查
        3.2.1 A站锅炉水汽质量
        3.2.2 B站锅炉水汽质量
        3.2.3 C库锅炉水汽质量
        3.2.4 D站锅炉水汽质量
        3.2.5 E库锅炉水汽质量
    3.3 各个站点锅炉水汽质量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3.3.1 氯根、碱度含量偏高原因分析
        3.3.2 锅炉水处理系统经简单改进以后情况及其检测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锅炉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4.1 有限体积法
    4.2 建立数学模型
        4.2.1 湍流流动模型
        4.2.2 燃烧模型
        4.2.3 辐射模型
    4.3 建立几何模型
        4.3.1 几何模型
        4.3.2 假设条件
    4.4 进行网格划分
    4.5 处理工况条件
        4.5.1 燃料的处理
        4.5.2 模拟的工况条件与边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锅炉燃烧模拟的特性分析
    5.1 锅炉的温度场分析
    5.2 锅炉的组分场分析
    5.3 不同含氧量燃油锅炉的燃烧特性分析
        5.3.1 炉膛温度的变化情况
        5.3.2 炉膛各组分的变化情况
    5.4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燃油锅炉的燃烧特性分析
        5.4.1 炉膛温度的变化情况
        5.4.2 炉膛各组分的变化情况
    5.5 高海拔地区燃油锅炉的燃烧特性分析
        5.5.1 炉膛温度的分布情况
        5.5.2 炉膛内各组分的分布情况
        5.5.3 空气低含氧量修正过量空气系数后的燃烧特性对比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小型燃油蒸汽锅炉控制系统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燃油锅炉安全技术要求
2 中央控制系统
3 控制内容
4 联锁控制及报警功能:
    4.1 联锁控制
    4.2 控制系统报警:
5 系统性能及配置说明
    5.1 整个PLC系统功能
    5.2 PLC的特点
    5.3 人机接口站 (MMI) 的配置说明
    5.4 本系统主要针对燃烧调节、汽包水位调节、主蒸汽温度调节进行调节和控制

(10)基于大型火电机组FCB技术的电力系统智能恢复控制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电力系统恢复控制研究现状
        1.2.1 恢复控制过程的阶段划分
        1.2.2 恢复控制的基本约束
        1.2.3 恢复策略
    1.3 FCB 机组研究现状
        1.3.1 FCB 技术的内涵
        1.3.2 FCB 技术的作用
        1.3.3 FCB 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4 本文研究工作概述
        1.4.1 论文章节安排及相互关系
        1.4.2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FCB 机组建模研究与现场试验
    2.1 FCB 机组关键控制技术
        2.1.1 锅炉系统控制
        2.1.2 旁路系统控制
        2.1.3 汽轮机转速控制
    2.2 FCB 机组静态运行特性分析与建模
        2.2.1 系统恢复阶段火电机组的特性分析
        2.2.2 FCB 机组稳态模型
    2.3 FCB 机组动态运行特性分析与建模
        2.3.1 计及旁路系统的汽轮机模型
        2.3.2 FCB 机组调试器的转速控制
    2.4 现场试验与仿真分析
        2.4.1 试验概述
        2.4.2 100%负荷条件下 FCB 试验
        2.4.3 FCB 机组启动线路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 FCB 机组的电力系统恢复控制方法
    3.1 基于目标驱动的电力系统恢复控制方法
        3.1.1 基本思想
        3.1.2 实现基于目标驱动的恢复控制方法的算法要求
        3.1.3 恢复子目标的实现
    3.2 基于主从协调的电源恢复控制建模与求解
        3.2.1 电源恢复控制的主从协调方法
        3.2.2 电源恢复主问题算法
        3.2.3 电源恢复子问题算法
        3.2.4 算例分析
    3.3 基于 FCB 机组恢复控制的实用化模型与求解
        3.3.1 数学模型
        3.3.2 模型求解
        3.3.3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CB 机组最优布点规划
    4.1 序优化理论概述
        4.1.1 基本原理
        4.1.2 求解步骤
    4.2 系统恢复建模
        4.2.1 发电机组的恢复
        4.2.2 送电路径的恢复
        4.2.3 负荷的初步恢复
    4.3 FCB 机组布点问题建模与求解
        4.3.1 目标函数
        4.3.2 约束条件
        4.3.3 求解算法
    4.4 算例分析
        4.4.1 IEEE 118 节点系统算例
        4.4.2 实际区域电网算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CB 机组配置方案评估
    5.1 FCB 布点方案评估方法
        5.1.1 基本思想
        5.1.2 评估方法
    5.2 系统恢复方案遍历和评估
        5.2.1 遍历算法
        5.2.2 约束校核
        5.2.3 评估指标
    5.3 算例分析
        5.3.1 IEEE 39 节点系统算例
        5.3.2 实际区域电网算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I FCB 机组及相关元件参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IV - 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四、(九)小型燃油锅炉的自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某小区燃气锅炉房供暖方案优化设计研究[D]. 牛晓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2]基于STM32的甲醇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D]. 康晓锐.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3]甲醇基清洁燃料研究[D]. 贾伟艺.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1)
  • [4]清洁能源智能供热对烤烟烘烤效果的研究[D]. 王建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2)
  • [5]基于污泥厌氧发酵多能互补热电联产系统研究[D]. 李淑夏. 青岛理工大学, 2016(06)
  • [6]超超临界火电机组FCB功能的实现[D]. 左正涛.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7]新型底置式低氮粉体燃烧器工业锅炉系统的研发及其应用[J]. 李明. 价值工程, 2016(26)
  • [8]WNS燃油锅炉水处理质量评价及其燃烧的数值模拟[D]. 杨博雯. 西北大学, 2016(04)
  • [9]小型燃油蒸汽锅炉控制系统探讨[J]. 许荣学.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3)
  • [10]基于大型火电机组FCB技术的电力系统智能恢复控制研究与应用[D]. 卢恩.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9)小型燃油锅炉的自动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