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可行性的研究(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方向丽[1](2014)在《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先后就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问题进行了若干次重大改革。从1950年《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到2011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体操始终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为有效把握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操教材内容的演变历程,本研究以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线索,依序划分相应的教材内容发展阶段,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调查、逻辑论证、比较研究等方法,考查分析各阶段时代背景、社会教育背景、学校体育思想变化、体操教材内容体系变化等,力求通过历史考证与思辨的结合,归纳基础教育阶段体操教材内容体系的演变规律,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为体操理论研究和体操教材的内容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参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基础教育阶段体操教材内容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大致划分为借鉴发展期(1950-1957)、探索发展期(1958-1965)、发展停滞期(1966-1976)、全面恢复期(1977-1985)、稳定发展期(1986-2000)和深化发展期(2001-至今)共六个阶段;2.体操教材内容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借鉴起步期教材内容多样且具体;探索发展期教材内容精减,提高了教材的适应性;发展停滞期学校体育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全面恢复期学校体操内容体系初步建立;稳定发展期教材内容编排设计更趋科学化,但对具体教材内容的要求不甚稳定;深化发展期取消对具体教材内容的规定而代之以相应建议;3.受各历史时期政治和社会背景等的影响,体操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体现了社会需求对体操教材内容的制约;4.1978版之后的历版体育教学大纲中,体操教材内容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具体教材内容基本上只有些微的调整:5.从追求体质与技能,到“健康第一”,随着学校体育思想的变化,体操教材内容的编选渐趋科学性,与体操运动自身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结合日趋紧密;6.在60余年的演变历程中,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始终未能脱离竞技体操范畴,主体内容基本上仍局限于竞技性体操基本动作;7.历经数次课程改革的洗礼,体操始终坚守其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8.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小学体操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同期高校体操理论。
张宝利[2](1993)在《关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可行性的研究(摘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原是初三女生必修教材,在新大纲中为小学六年级必修教材,是考核项目。该教材放在小学六年级,学生能否学会呢?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动作特点:1、斜向助跑,单脚踏跳;2、双手依次支撑,同侧腿向上摆起;3、身体将要越过跳箱时,立即体后换手支撑。斜向助跑直角腾越难度较大,增加了学
杨胡灵[3](2021)在《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文中提出体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文本,是实现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对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汲取体育健康知识的重要工具,其中基础教育的体育教材对中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随着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同网络信息对中小学体育课学习内容有着不同形式的解读,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从而对当前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编写体育教材将教材适用于学生学习,成为体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建国七十年以来人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选编原则、框架结构、教学内容及学习评价进行梳理,找出教材编写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了解现今体育教材使用情况,探明原因,为我国今后体育教材的编写研究及教材的指向性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建议。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编写中并未很好的落实,且在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理解和场域去判断学生的需要,却与学生真实的需要出现了偏差,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2.教材内容编写所制定的选编原则在实际编写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现今的选编原则与师生之间的需要存在着偏差,没得到师生的认同。3.教材所编写的教学内容和所制定的框架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4.教材所编写学习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内容、主体和标准与实际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没有很好的契合,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未得到教师认同。整个研究发现新时代体育教材编写的展望:1.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2.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3.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4.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5.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6.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张斌[4](2010)在《高中技术类体操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学学校体育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系列性变革。2000年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0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并于2001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正式实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问世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本研究是以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和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以高中生的生理学基础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以浙江省内高中技术类体操教学现状和器材配备现状、社区体操器械配置现状与社区体操运动开展现状为实践依据,通过分析当前浙江省高中技术类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试图努力构建高中体操教材内容新体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所构建的内容体系将试图较完整地反映适用于高中阶段教学的技术类体操的内在结构及拓展变化。通过对高中技术类体操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可以对目前体操教学现状提供一些帮助,具体表现在:第一,可以精选出最符合体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那一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避免内容的庞杂和在选择上的无目的性。第二,可以通过加工,使体操的素材更能符合体操教学的需要,以消除体操素材与体操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性。第三,可以通过编排、配伍的工作,使选出的但还杂乱的体操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以更好地发挥体操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第四,可以通过物质化的工作,使编辑加工后的、但还抽象的体操教学内容走近教学情景和学生,使体操教学内容更能成为体操教学的生动的载体。第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技术类体操的认识,调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体操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多种锻炼方法,培养其“终生体育”思想。
夏昕[5](2009)在《上海市中学二期课改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体操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中学《体育与健身》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内容I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就体操项目而言,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它能有效促进青少年身体全面发展及心理健康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替代的。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卢湾区、普陀区、虹口区和松江区的8所中学的71名中学体育教师,268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上海市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学生、教师、学校对体操教材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开展情况等;采用了跟踪听体操单元日常课堂教学和市区体操公开课,对日常体操课堂教学、公开课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了解到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体操教学的开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寻研究的对策。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体育教师自身的体操知识结构不足以胜任体操教学;体育教师对教授体操课的消极态度制约了体操教学的发展;学生没有认识到体操锻炼价值的重要性,对体操给与人体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还不能完全理解;体操教材分类的不合理性,制约了体操教学的有效发展;体操教学条件不够完善,体操器材的不足制约了体操教学正常开展;学校领导对体操教学不甚了解、不够重视限制了体操教学的快速发展。建议加强体育教师的体操专业化培训;将体操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学校分管体育领导要熟悉业务,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督促教师认真贯彻体操教材,真正树立为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服务;体育教师男女比例的配备要恰当;中学阶段因男女生教材的差异,建议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学生分班教学;各学段体操教材的系统性要适合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
程明月[6](2017)在《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这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并取得了巨大成绩。2011年教育部颁布实行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其中对体育教学内容提出了宏观的要求,具体选择何种教学内容,权力下放给了一线的体育教师。从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抽样调查显示,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多为经验性、盲目性及随意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设定的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对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通过对小学、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错位、基础类专项类内容比重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相对统一的共识,为一线体育教师科学合理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得出:(1)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设定的教学内容,是在继承与发展的路径上、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学习规律设计的,具有时代性和改革特色。(2)由于我国学科本位的内容体系的惯性和改革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某些教材中还存在着小学教学内容成人化、中学教学内容低龄化的现象。(3)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发现义务教育阶段部分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衔接性紊乱、内容错位的现象。(4)在部分水平段的教学内容设置比例上,基础类与专项类教学内容的设置比重不合理,对完成“体育艺术2+1”的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两项运动专长,还存在差距。基于上述分析,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几条建议:(1)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人体科学原理选择教学内容;(2)根据运动技能学习规律选择体育教学内容;(3)根据学校传统建立校本特色内容。
张建华[7](2016)在《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在海淀区小学开展情况的研究》文中提出快乐体操是以体操动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项目,兼具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幼儿及少年儿童的喜欢。其作为一项创新的体育项目进入小学课堂,不仅会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符合全民健身的需要,也有利于消除人们对体操的误解,从而为体操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快乐体操作为传统体操的创新发展,凭借其自身特点和价值,非常适合在小学开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海淀区小学快乐体操的开展情况。结论如下:1)快乐体操是指在体操的范畴内,以多样化的体操动作为媒介,徒手或借助特定器械进行身体练习,发展一般身体能力的一类体育项目。其以健身属性为主,竞技属性为辅,根据内容和难度分为10个等级,其开展所需器材具有安全、多彩和充满趣味性等特点;2)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社会大众对体操的误解和体操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是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的三大背景;3)在海淀区被调查的12所小学中只有2所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的部分内容,这说明海淀区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的小学数量非常少;4)教委职能部门和部分学校领导对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了行为上的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在海淀区小学的开展和普及;5)69.6%的小学体育教师和86.9%的学生支持小学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快乐体操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趣味性、娱乐性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是获得师生支持的主要原因;6)学校体育经费对于学校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所需经费投入并不充足。器材购置费用将占据学校体育经费的大部分,这将会影响其在小学的开展和普及;7)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在海淀区小学的推广策略:采用多种途径对快乐体操进行宣传;加快快乐体操师资队伍的培养;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校体育资源向小学流动;以社团形式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组织专家编写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教材。
何晶[8](2016)在《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教科书是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国家体育教育的思想,承载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师顺利实施教学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权威资料。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人们更加关注教科书编写质量对体育教学水平的影响,对教科书内容的编选、结构设计、图片的插入、语言的描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科书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认识教科书编写的特色、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师生对教科书的客观评价,对进一步提升教科书编写质量,突出地域特色,提高使用效果,进而推进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的同济初级中学、三门中学,宝山区的求真中学、上虹实验中学,闵行区的七宝实验中学、宝山实验中学,虹口区的虹口初级中学、复兴中学8所初中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教科书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教科书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但教科书中也存在一些健身性不明显,不符合体育课程学科性的运动项目,对健身理论知识的介绍较为缺乏。2.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率较高,但学生对教科书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教科书重要性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学业的压力是影响学生使用教科书的首要原因。3.知识与技能模块促进了师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但对部分动作方法与主要知识点的描述缺乏完整性与准确性,学与练模块指导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但其中的学练方法缺乏丰富性与多样性。4.教科书内容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但由于部分内容过于陈旧和内容难度超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5.各个模块在教学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模块是自测自评和学与练模块,对思考与探索模块的使用最少。
汤鹤[9](2013)在《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这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上看,尚没有完全解决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主要问题。许多教学内容开始与时代和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关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在各学术会议都是一个热点专题,引起了诸多学者和专家关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与构建进行研究。本文以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学生体质测试学校为样本调查对象,调查了解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出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衔接问题,进而对江苏省中小学各水平段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这对江苏省各级学校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使其更合理优化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的资源配置,发挥江苏省中小学体育资源优势,促进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的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调查了解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了田径、体操类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球类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武术和民族传统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新兴时尚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身体素质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体育与健康知识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中小学各水平段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构建了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组成的模块。
胡丹[10](2019)在《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研制 ——以自由体操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体操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多次在世界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处于国际体坛领先地位。但近几年,我国体操项目逐渐被边缘化,群众基础薄弱,后备人才不足,竞争力下降,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以加大体操在大众领域的普及。科学合理的项目等级标准对于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具有深刻的意义,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现有计划地、适合大众群体锻炼并实施的大众体操技术等级标准。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进行设计,以快乐体操、上海青少年体操和体操新二三级等级锻炼标准为参照,结合当前体操运动发展特点,构建全民参与体操健身活动为目的的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在增加体操人口的基础上为学校体操教学提供规范和科学的考核途径和考核手段。主要结论如下:(1)《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设计能为体操在群众中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在一定程度可以增加我国体操参与人口,促进全民健身开展,在普及的基础上,为体操后备人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2)确定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评价结构:(1)评价对象范围是“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面向全体。(2)评价标准为四等十二级,分别为初级(1-3级)、中级(4-6级)、高级(6-9级)和精英级(9-12级)共12个级别。其中1-9级为规定套路,10-12级为自选套路,评价标准均以每一级别各自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来构成。(3)《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分别建立单项等级标准和全能等级标准。全能等级标准的项目选择随着参与者技术和等级的提升而逐渐精细,分别为初级(1-3)项目选择为“4选4”,中级级(4-6)项目选择为“4选3”,高级级(6-9)项目选择为“4选2”,精英级(9-12)项目选择为“4选1”。(4)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大众女子自由体操指标进行收集与筛选,初步确立了大众女子自由体操初级——高级共9级的技术等级标准套路。(5)《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获得政府和媒体的支持,与学校、社会联合,积极设立试点和组织比赛的同时构建体操产业链条,促进大众体操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
二、关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可行性的研究(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可行性的研究(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研究 |
2.2 关于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历史分析法 |
3.2.2 文献研究法 |
3.2.3 逻辑论证法 |
3.2.4 比较研究法 |
3.2.5 案例研究法 |
3.2.6 专家调查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4.1.1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
4.1.2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 |
4.2 我国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发展的阶段划分 |
4.3 借鉴起步期的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1950~1957) |
4.3.1 背景分析 |
4.3.2 教材内容分析 |
4.3.3 教材内容特征分析 |
4.4 探索发展期的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1958~1965) |
4.4.1 背景分析 |
4.4.2 教材内容分析 |
4.4.3 教材内容特征分析 |
4.5 发展停滞期的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1966~1976) |
4.6 全面恢复期的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1977~1985) |
4.6.1 背景分析 |
4.6.2 教材内容分析 |
4.6.3 教材内容特征分析 |
4.7 稳定发展期的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1985~2000) |
4.7.1 背景分析 |
4.7.2 教材内容分析 |
4.7.3 教材内容特征分析 |
4.8 深化发展期的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2001~) |
4.8.1 背景分析 |
4.8.2 教材内容分析 |
4.8.3 教材内容特征分析 |
4.9 对建国以来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发展特征的总体评价 |
4.9.1 受各历史时期政治和社会背景等的影响,体操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4.9.2 1978版之后的历版体育教学大纲中,体操教材内容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 |
4.9.3 从追求体质与技能,到身心全面发展,随着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体操教材内容的编选渐趋科学性 |
4.9.4 在60余年的演变历程中,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始终未脱离竞技体操范畴 |
4.9.5 历经数次教育教学改革洗礼,体操始终坚守其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
4.9.6 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小学学校体操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同期高校体操理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基础教育 |
2.1.2 教材 |
2.1.3 教科书 |
2.1.4 体育教材 |
2.2 体育教材的相关研究 |
2.2.1 体育教材在体育史专着、专题中的研究 |
2.2.2 体育教材编写研究 |
2.2.3 体育教材演变历史分期研究 |
2.2.4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研究 |
2.2.5 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研究 |
2.3 相关研究的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德尔菲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编写特征分析 |
4.1.1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指导思想的特征 |
4.1.2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选编原则的特征 |
4.1.3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内容的特征 |
4.1.4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编写的框架结构特征 |
4.1.5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中学习评价的编写特征 |
4.2 现阶段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 |
4.2.1 教师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
4.2.2 学生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
4.3 教材编写与师生实际使用之间的矛盾冲突 |
4.3.1 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 |
4.3.2 教材内容的选编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同 |
4.3.3 教材编写框架及其内容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 |
4.3.4 教材中的评价方式教师并未采纳 |
5 教材编写的展望 |
5.1 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 |
5.2 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 |
5.3 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应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 |
5.4 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 |
5.5 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 |
5.6 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
6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教师问卷 |
附录2:学生问卷 |
附录3:专家访谈 |
附录4:教师访谈 |
附录5:学生访谈 |
附件6: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一轮) |
附件7: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二轮) |
附录8:开放式编码 |
附录9:相关支撑材料 |
致谢 |
(4)高中技术类体操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1.3.1.1 日本学者观点 |
1.3.1.2 实施教材化的不同途径 |
1.3.1.3 教材化中的教师地位 |
1.3.2 国内研究进展与现状 |
1.3.2.1 相关体操教学现状的研究 |
1.3.2.2 相关体操教材的研究 |
1.3.2.3 相关体育教材化的研究 |
1.3.2.4 相关体操教材化的研究 |
1.3.3 概念界定 |
1.3.3.1 "教材化"的概念 |
1.3.3.2 "体育教材化"的概念 |
1.3.3.3 "技术类体操"的概念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观察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3.1 技术类体操教材概念的界定 |
3.1.1 "技术类体操"与"竞技体操"的区别 |
3.1.2 "教材"与"教材化"的甄别 |
3.1.3 "技术类体操教材化"的概念 |
3.2 高中体操教材运用现状 |
3.2.1 高中体操课中技术类体操的教学情况 |
3.2.2 高中体操教师对体操教学目标的认识与看法 |
3.2.3 高中学生对技术类体操的认知与看法 |
3.3 技术类体操教材化的原则、方法及步骤 |
3.3.1 技术类体操教材化的原则 |
3.3.1.1 动作性原则 |
3.3.1.2 效果性原则 |
3.3.1.3 可受性原则 |
3.3.1.4 全面性原则 |
3.3.1.5 选择性和创造性原则 |
3.3.2 技术类体操教材化的方法 |
3.3.2.1 动作教育的技术类体操教材化方法 |
3.3.2.2 游戏化的技术类体操教材化方法 |
3.3.2.3 理性化的技术类体操教材化方法 |
3.3.2.4 文化化的技术类体操教材化方法 |
3.3.2.5 生活化、实用化的技术类体操教材化方法 |
3.3.2.6 简化的技术类体操教材化方法 |
3.3.2.7 变形的技术类体操教材化方法 |
3.3.2.8 运动处方式的技术类体操教材化方法 |
3.3.3 技术类体操教材化的步骤 |
3.3.3.1 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 |
3.3.3.2 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的编集 |
3.3.3.3 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 |
3.3.3.4 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媒介化工作 |
3.4 高中技术类体操教材内容体系的构建 |
3.4.1 构建的指导思想 |
3.4.2 构建的依据 |
3.4.2.1 理论依据 |
3.4.2.2 实践依据 |
3.4.3 高中技术类体操教材内容体系 |
3.4.3.1 技术类体操动作的拓展思路与方法 |
3.4.3.2 单杠双杠的内容与分类 |
3.4.3.3 技巧练习内容与分类 |
3.4.3.4 支撑跳跃的内容与分类 |
3.5 高中技术类体操教材运用策略 |
3.5.1 充分考虑课时安排 |
3.5.2 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上海市中学二期课改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文献综述 |
2.课题研究的意义 |
3.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二章 研究的基本情况 |
1.研究目标 |
2.研究时间 |
3.研究对象 |
4.研究方法 |
第三章 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1、中学体操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
2、对部分学校日常体操课堂教学和公开课教学的情况分析 |
第四章 制约中学体操教学内容的原因分析 |
1.教师的原因 |
2.学生的原因 |
3.教材的原因 |
4.器材的原因 |
5.学校领导的原因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1.结论 |
2.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
1.2.3 国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比较研究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 |
3.1.1 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总体评价 |
3.1.2 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理论基础 |
3.2 教学内容衔接与错位分析 |
3.2.1 体育教学内容共性 |
3.2.2 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分析 |
3.2.3 体育教学内容的“错位”分析 |
3.3 教学内容中基础类与专项类比重设置的分析 |
3.3.1 依“体育艺术2+1”的任务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
3.3.2 体育教学内容基础类与专项类比重分析 |
3.4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对策与建议 |
3.4.1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对策 |
3.4.2 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建议 |
4 结论 |
4.1 结论 |
4.2 研究不足之处 |
附录A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在海淀区小学开展情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快乐体操的研究 |
2.2 健身体操的研究 |
2.3 其他运动项目推广的研究 |
3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流程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快乐体操概述 |
4.1.1 对快乐体操概念的表述 |
4.1.2 快乐体操的功能属性 |
4.1.3 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及其器材特征说明 |
4.2 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的背景分析 |
4.2.1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
4.2.2 社会大众对体操的误解 |
4.2.3 体操后备人才储备不足 |
4.3 海淀区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
4.3.1 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的小学数量调查分析 |
4.3.2 相关人员态度及调查分析 |
4.3.3 师资情况调查分析 |
4.3.4 场地及器材情况调查分析 |
4.3.5 体育教学经费情况调查分析 |
4.4 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在海淀区小学推广的策略 |
4.4.1 采用多种途径对快乐体操进行宣传 |
4.4.2 加快快乐体操师资培养 |
4.4.3 多渠道筹措资金 |
4.4.4 高校体育资源向小学流动 |
4.4.5 以社团形式开展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 |
4.4.6 组织专家编写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教材供参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主管部门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B 学校领导调查问卷 |
附录C 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D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E 专家效度检验表 |
附录F 全国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体育教科书使用情况的研究 |
2.2 体育教科书功能的研究 |
2.3 体育教科书内容的研究 |
2.4 体育教科书结构的研究 |
2.5 体育教科书存在问题的研究 |
2.6 研究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师生对《体育与健身》教科书的整体评价 |
4.1.1“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现情况 |
4.1.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体现情况 |
4.1.3 教科书编排结构情况 |
4.1.4 教科书内容体现时代性情况 |
4.1.5 教科书内容符合上海市大部分中学教学条件情况 |
4.1.6 教科书内容难易程度 |
4.2 学生对体育教科书重要性的认知 |
4.3《体育与健身》教科书的使用情况 |
4.3.1 教科书的使用频率 |
4.3.2 教科书各个模块的使用情况 |
4.4《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效果 |
4.4.1 教科书内容使用效果 |
4.4.2 各个模块的使用效果 |
4.4.3 影响教师对《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效果的因素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1 |
附件 2 |
附录 3 |
附录 4 |
致谢 |
(9)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问卷调查 |
2.2.3 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教学内容”概念的界定 |
3.1.2 “体育教学内容”概念的界定 |
3.1.3 “教学内容构建”及“体育教学内容构建”概念的界定 |
3.1.4 “衔接”及“课程衔接”概念的界定 |
3.1.5 中小学“年龄阶段”的界定 |
3.2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调研结果 |
3.3 江苏省中小学各水平段教学内容分析 |
3.3.1 田径、体操类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 |
3.3.2 球类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 |
3.3.3 武术和民族传统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 |
3.3.4 新兴时尚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 |
3.3.5 身体素质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 |
3.3.6 体育与健康知识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情况 |
3.4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构建的对策建议 |
3.4.1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 |
3.4.2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构建的原则 |
3.4.3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衔接的设计构想 |
3.4.4 江苏省各水平段体育教学内容构建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江苏省体育教学内容选用存在的问题 |
4.1.2 江苏省体育教学内容构建构想 |
4.2 建议 |
4.2.1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构建措施 |
4.2.2 有效排列,构建中、小学首尾衔接的教学内容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研制 ——以自由体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政策导向 |
1.1.2 项目发展需要 |
1.1.3 现有等级的局限性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大众体操概念 |
2.2 大众女子身心素质发展特点 |
2.2.1 大众女子生理健康特点 |
2.2.2 大众女子心理健康特点 |
2.3 我国体操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
2.3.1 我国体操人口现状 |
2.3.2 我国竞技体操成绩分析 |
2.3.3 体操在我国体育项目中的地位 |
2.3.4 体操在我国大众心中的地位 |
2.4 国内外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
2.4.1 国内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
2.4.2 国外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
2.5 不同运动项目中评价测试标准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据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3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构建目标 |
4.2 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设计理念 |
4.2.1 符合体操运动发展特点 |
4.2.2 符合大众女子身心素质发展特点 |
4.2.3 有利于体操项目持续发展 |
4.2.4 易推广普及 |
4.2.5 面向大众群体 |
4.3 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设计原则 |
4.3.1 面向全体性原则 |
4.3.2 循序渐进性原则 |
4.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3.4 全面性原则 |
4.3.5 科学性原则 |
4.3.6 可行性原则 |
4.4 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 |
4.4.1 评价结构的筛选 |
4.4.2 单项等级标准的确立 |
4.4.3 全能等级标准项目的筛选 |
4.4.4 评价标准得分的确定 |
4.5 《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建立——以自由体操为例 |
4.5.1 大众女子自由体操难度动作筛选 |
4.5.2 大众女子自由体操难度动作确定 |
4.5.3 大众女子自由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确定 |
4.6 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实施途径 |
4.6.1 政府支持与鼓励 |
4.6.2 体操重回校园 |
4.6.3 建立试点,增加等级赛次 |
4.6.4 体操产业社会化发展 |
4.6.5 媒体正能量宣传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关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可行性的研究(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操教材内容演变研究[D]. 方向丽. 北京体育大学, 2014(05)
- [2]关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可行性的研究(摘要)[J]. 张宝利. 教育论丛, 1993(S1)
- [3]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D]. 杨胡灵.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技术类体操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D]. 张斌. 浙江师范大学, 2010(04)
- [5]上海市中学二期课改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夏昕.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7)
- [6]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程明月.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7]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在海淀区小学开展情况的研究[D]. 张建华.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8]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 何晶. 上海体育学院, 2016(02)
- [9]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D]. 汤鹤.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2)
- [10]大众女子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研制 ——以自由体操为例[D]. 胡丹. 广州体育学院,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