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边境市场繁荣

泰柬边境市场繁荣

一、泰柬边境市场交易兴旺(论文文献综述)

卢越胜[1](2014)在《中越边境地区岱、壮、侬族历史社会文化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壮族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今中越边境地区一带。自1078—1084年中国宋朝与交趾李朝划定边境以后,这一民族共同体成为跨境民族,后来分别发展成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侬族等民族。我们总称这些来源相同的民族为跨境壮族。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越南是由54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岱族是越南最大的少数民族,侬族排名第六。因此,梳理岱、侬、壮族的来源与分布,对岱、侬、壮族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生活、语言艺术、民间诸神信仰及节日风俗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就显得极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分析岱、侬、壮族的历史文化特点,观察岱、侬、壮族的社会文化差异,探究岱、侬、壮族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壮、岱、侬族均为百越族属,是百越中的骆越之后,由唐朝的西原蛮、宋朝的广海州蛮发展而来。三者在演变过程中有密切关系。岱、侬族在越南属于共居关系,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山区和西原省,以村庄共同体的形式定居。壮、岱、侬族从历史、血统、族称、语言、文化、分布等各方面看,都可以说是一个民族。越南的岱、侬族拥有共同的语言和相近的风俗习惯,与中国的壮族在服饰等风俗习惯上也有很多共同点。物质生活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文章首先从社会经济状况方面介绍壮、岱、侬族的异同,旁及壮、岱、侬族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及自然经济;其次是社会生活方面,从壮、岱、侬族的着装服饰、居住风俗、饮食风俗、丧葬习俗及生育习俗方面进行比较,搜集社会生活资料,探究异同原因。文字艺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承,文章在语言文字、民间艺术、口头文学等方面探究壮、岱、侬族的文化渊源和演变异同。壮语与越南岱、侬语属同系同支,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因为移居原因,逐渐产生分化。民间艺术与口头文学方面亦然。每个民族都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又从属于信仰,由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壮、岱、侬族由于相同的历史来源和文化、密切的交往,大都信仰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推崇自然神崇拜,对外来宗教则持排斥态度。节日风俗对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侬族在节日风俗方面通过相互交流,有学习、吸收的一面;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演变的影响又有变异的一面。总体说来,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节日相同之处较多,其他则差异较大。

张伟丰(WIRAWAT NARANIRATSAI)[2](2013)在《泰国能源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劲驱动力。因此,能源资源领域也就自然成为各国在保障本国政治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必争之地”。尤其是对具有稀缺性的传统能源——石油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由此可见,能源资源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泰国经济持续增长,致使能源需求总量不断提高,能源(石油)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大,并引发多次能源危机。泰国是个能源贫乏的国家,能源(石油)资源在地理分布、勘探、开采、消费各环节均不平衡,能源供需矛盾由此进一步凸显,泰国能源短缺、能源安全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泰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能源合作、调整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效推广节能,以及推动国家多元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战略等措施来保障泰国能源安全。同时,通过加大国家环保利用能源力度,建立国家能源安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也能够有效提高泰国能源安全系数。本文利用泰国第一手相关资料,考察论述了泰国能源发展进程及现状,进一步梳理论证了当今泰国存在的能源问题。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概述研究缘由和意义,界定相关概念,综述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困境;第二章介绍泰国的能源现状与特点。阐述了泰国的能源发展现状,分析了泰国的能源资源特点和能源消费现状,预测了泰国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剖析当今泰国能源环境与贸易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集中论述泰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全面概括了泰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发展,总结了泰国能源战略原则、目标及主要策略;第四章为泰国能源外交合作。全面论述了泰国的国际能源外交合作,分析泰国能源合作的特点,并提出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最后,第五章为泰国能源安全战略问题与对策建议。总结泰国能源战略存在问题,进一步指出国际能源格局形势对泰国能源安全造成的影响,提出对完善泰国能源安全战略发展的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泰国能源资源不足,能源供需失衡,引发国家能源危机,不利于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多年来,在推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泰国能源消费日趋旺盛,能源消费总量逐年攀升,使得泰国能源产业供不应求。加之本国能源资源不足,使得泰国能源短缺、能源依赖程度加大的不利局面愈加雪上加霜,引发国家能源及其政治军事危机,阻碍国家的发展进步。第二、泰国能源外交合作起步较早,从国际石油贸易到走出国门的国际能源合作,如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国家能源需求剧增,泰国国家石油机构(今泰国国家石油(公众)股份有限公司)为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开展了国际能源外交合作。如今,泰国石油公司在全球拓展了能源领域的合作,合作伙伴遍及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中国、印尼等国,中东地区的阿联酋等国,非洲地区的阿尔及利亚和肯尼亚等国,美洲的巴西、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的德国和俄罗斯等国,泰国的国际能源合作成果显着。第三、泰国能源发展战略存在严重问题,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据本文对泰国能源产业考察显示:泰国能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石油财税体制、石油价格计算不合理,液化石油气分配不公平,能源供应失衡,缺乏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及能源战略策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上述问题都是泰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严峻挑战。第四、要推动泰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继续推进完善能源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对能源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投入,致力于能源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替代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积极展开节能减排的环保工作,规划建立能源贸易市场,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外交合作等。

黄丽君[3](2013)在《CAFTA框架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发展中国家间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首个对外建立的自贸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贸易量进一步扩大,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十国进行对外贸易的桥头堡,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批准实施,使南宁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南宁在政策支持、区位优势、实际金融需求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为其建设成为服务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发展能生成金融需求,促进金融体系的扩张,反过来,金融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如何发展南宁的区域经济和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相铺相成。笔者从金融中心入手,探讨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包括金融市场、经济基础、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发展潜力),将南宁建设成为具有CAFTA区域特点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中心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总结分析可进一步深化对金融中心的理性认识。随后介绍了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CAFTA背景,分析出自贸区在市场环境、贸易和金融方面的特点,并说明了南宁第一经济腹地——北部湾经济区的情况和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诉求。然后,笔者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四类影响南宁金融产业产值的影响因素做出定量分析,得出与其相关性最大的四类共八个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即建设成为区域性货币结算中心、基金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创业投资中心、期货贸易中心。作为需求反应和供给引导两类金融中心形成路径的典型,笔者选择了阿姆斯特丹和新加坡与南宁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CAFTA框架的特点,得出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文章的最后,结合前面的分析,笔者分别在南宁的金融市场、经济建设、基础设施以及提升金融中心城市发展发展潜力四大方面提出了优化南宁金融市场机构、推进南宁经济基础建设、完善区域基础设、加强区域合作提升金融中心发展潜力等对策建议。

魏炜[4](2006)在《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文中指出在战后的国际社会里,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是个非常活跃、积极的微型小国,它以富有特色的外交战略及外交实践,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小国外交类型,成为小国发挥超常影响力的典范之一。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在安全、经济、地区和全球政治等不同层面实施的外交策略、外交政策及外交实践的研究,揭示其积极的实用主义外交特点,并总结其成败得失,探讨全球化历程中小国外交的特殊性。进而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新加坡成功之路,探究新加坡如何应对冷战及全球化等各种国际变幻,通过积极的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增长,从中寻找后发国家实现内政外交互动的启示。 全文约22万字,分7部分,在辨析新加坡外交背景的基础上,点面结合,以新加坡的两个外交重要领域——安全和经济为点,以地区和全球这两个外交辐射范围为面,多角度探究新加坡外交的特点。各部分主题及要点如下: 导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和文章的基本方法和结构。 第一章是全文的基础,解析新加坡外交的背景和基本目标。指出在李光耀时代,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建国历史、政治结构、经济水平和文化等国内因素深刻影响着其外交战略和政策行为,此外,由于政治体制和李光耀个人权威的关系,李光耀个人的治国理念和外交思想也给新加坡外交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外部因素方面,国际环境特别是地缘政治对新加坡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应对国家的特殊性和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在国际社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新加坡实行利益至上的、积极的实用主义外交原则。 第二章阐述新加坡的安全外交战略。新加坡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在国内实行“全面防卫”战略,但是国小不能光靠自我防卫,必须开展安全外交,安全外交是新加坡外交的重点之一。通过推行美国主导、多边卷入的大国均势的亚太安全战略,新加坡在更大的群体和更稳固的地区环境中寻找安全感;借助五国联防协定、东盟军事合作和在海外设立训练基地,新加坡广结安全网络,成为一条融入鱼群的小鱼。 第三章探讨新加坡的经济外交战略,从经济外交的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上探讨新加坡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外交活动。极度外向型经济的国情决定了经济外交在新加坡外交中的重要地位。新加坡凭借区位优势,抓住有利的国际形势,提出“全球城市”的经济外交战略,遵循安全第一、多边卷入的实用主义原则,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对象,以建立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为主要目标。新加坡的经济外交成功地配合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本章还以对日外交和东盟经济合作为

徐孝勇[5](2005)在《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深入考察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条件下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与中国商贸业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趋势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回顾和借鉴国内外商贸中心发展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协同发展理论和商贸经济发展理论:从结构系统视角和功能范式上,界定了“商贸中心”、“区域商贸”和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分析基点;按商贸经济协同发展要求,深化了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理解,进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1、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的简称。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是西南地区在商贸业发展上进行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建设结构合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功能强大的地区性商贸中心体系。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就是在西南地区统一规划商贸中心、商贸网点布局和确定各地商贸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区域商贸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发展。西南地区在商贸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和竞合、共赢。 2、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需要具备相应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一个地区中心城市要建设商贸中心应具备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其包括地理区位、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2)社会经济条件,其包括经济条件、城市规模、人口、市场规模、交通条件、政策因素、文化氛围等。经济条件又包括商贸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资金和市场。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各种配套设施等。 3、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发展要求西南地区加强商贸产业的协同发展 发达的商贸产业,是个城市或地区的构建商贸中心的前提条件。西南地区五省市区只有打破行政区划限,加强商贸产业的协同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商贸产业的竞争力,应对后WTO时代外资商业巨头大量进入中国的挑战。 4、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区域共同市场 建立区域共同市场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和必要条件。建立西南地区区域共同市场的作用:(1)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网络体系的建成。(2)降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本、公共物品配置成本以及资源流动的交易成本。(3)促进西南地区都市商贸经济圈的发展。(4)作为西南地区区域商贸的协同发展的平台。 5、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外在条件是加强与我国其它地区和国外的商贸合作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须开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处理好其与我国其它地区和国外的商贸交流与合作。西南地区同周边地区的商贸合作,可以使西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市场效应得到放大。 6、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

黄定嵩[6](2004)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和东盟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双方对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积极回应,是中国在加入WTO后与邻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举措,是东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将对亚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它也给与东盟各国地缘经济关系密切的西南民族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西南民族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开辟了的无限美好的前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西南民族经济发展,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呢?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课题。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分述如下: 第一章阐述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代背景。共分为四个要点:(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紧密联系,使世界经济全局及各国各地区经济愈益受到这两大趋势的影响,并沿着这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二)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不断扩张演变,对区域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三)东盟是目前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建立和存在增大了东盟各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权重,也必将有力地促进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受亚洲金融风暴、美国“9·11”事件等影响,东亚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新变化:美国经济及安全战略不断调整,日本“头雁”无力领飞,东盟经济出现急剧波动,暴露了东亚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中国作为东亚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日益突出。与中国加强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国家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探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建设问题。包括:(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创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说明东盟与中国联合共建自由贸易区是比较能弥补东盟内部的脆弱性、发挥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体现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利性的现实选择。(二)多层面探究自由贸易区在具体构建过程中将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如贸易区运行机制、领导权、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等问题:东盟某些国家单方面与其它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东盟内部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干预等,这些都给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三)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架构为基础,综合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和建设内容。(四)总结预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发展前景。 第三章阐述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分析东盟各国基本国情、与中国经贸合作概况,研究东南亚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商机,为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大市场提供参考。这也是达成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双赢”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概括分析东盟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复苏经济的整体战略,以及东盟各成员国在新形势下的经济策略及对华贸易政策调整。 第四章具体研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给西南民族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简要说明西南民族经济发展概况。(二)详细分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给西南民族经济带来的时代机遇:自由贸易区是西南民族地区由国内边睡变为国际通道的重要条件;是拉动西南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西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西南民族地区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深入探析西南民族经济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障碍。西南民族地区与东盟国家有密切的地缘关系、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加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西南国际大通道的初具雏形、西南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都有利于西南地区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占得先机;但是由于政治意识、民族宗教、经济层次、利益矛盾、软硬环境、企业能力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西南民族地区要率先与东盟经济融合,所面临的分岐、压力和障碍因素也比较多。(四)从总体上提出,西南民族经济应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策,即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实施大通道战略、大通信战略、大经贸易战略、大口岸战略、走出去战略、政策倾斜战略、内外合作战略。 第五章进一步论述如何打造西南民族地区面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凝聚核”。在新形势下,广西和云南两省区都有条件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冰堡”:两省区都具有独特的地缘、交通、资源等条件,广西南宁又获得了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承办权,这些都将说明桂滇两省作为西南民族地区开放前沿,必将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桂滇两省区就“桥头堡”地位展开激烈的角逐与较量,广西及时确立了面对东盟的国际发展取向,云南也进行了建立云南陆上邻边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性设计。但两者之间加强合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建“?

二、泰柬边境市场交易兴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柬边境市场交易兴旺(论文提纲范文)

(1)中越边境地区岱、壮、侬族历史社会文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壮、岱、侬族的来源与分布
    第一节 越南岱、侬族的源流
        一、百越源流简述
        二、西原蛮与岱族
        三、广海州蛮与侬族
    第二节 越南岱、侬族分布状况
        一、人口情况
        二、家族
        三、家庭
        四、岱、侬族人的社会特点
    第三节 壮、岱、侬族历史文化的特点
        一、物质文化生活
        二、语言
第二章 壮、岱、侬族的社会经济比较
    第一节 壮、岱、侬族农业生产的异同
        一、壮族的农业生产
        二、岱、侬族的农业生产
        三、岱、侬族的畜牧业
        四、壮、岱、侬族农业生产的异同
    第二节 壮、岱、侬族手工业生产的异同
        一、壮族的手工业生产
        二、岱、侬族的手工业生产
    第三节 壮、岱、侬族的自然经济
        一、采集
        二、狩猎
        三、捕捞
    第四节 壮、岱、侬族商业贸易的交流
第三章 壮、岱、侬族的社会生活比较
    第一节 壮、岱、侬族着装服饰的异同
        一、壮族的服饰
        二、岱、侬族的服饰
        三、壮、岱、侬族着装服饰的异同
    第二节 壮、岱、侬族居住风俗的异同
        一、壮族居住风俗——干栏
        二、岱、侬族居住风俗—房子
        三、壮、岱、侬族居住风俗的异同
    第三节 壮、岱、侬族饮食风俗的异同
        一、食物
        二、饮料
    第四节 壮、岱、侬族婚丧习俗的异同
        一、婚姻习俗
        二、丧葬习俗
    第五节 壮、岱、侬族生育习俗的异同
        一、岱、侬族的生育礼俗
        二、侬族的生日礼
第四章 壮、仿、侬族的艺术比较
    第一节 壮、仿、侬族语言文字的异同
        一、壮语与伤、侬族语
        二、壮、仿、侬族语言的异同 I
        三、壮语与越南伤、侬语语言差异的原因
        四、古壮字(方块壮字)的广泛使用
        五、越南的?语喃字
    第二节 壮、仿、侬族民间艺术的异同
        一、天琴艺术
        二、天琴乐器
        三、壮、货族民间艺术的异同
    第三节 壮、坊、侬族口头文学的异同
        一、壮族的民歌和神话故事
        二、倍、侬族的民间文化
        三、诗歌
第五章 壮、岱、侬族民间诸神信仰比较
    第一节 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比较
        一、受多种宗教的影响
        二、中国南方与越南北方对岱族人Then-“天”的影响
    第二节 壮、岱、侬族宗教信仰的异同
        一、天地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崇拜自然神
    第三节 壮族与岱、侬族诸神崇拜的共同特点
        一、非宗教化
        二、功利性
        三、崇拜但不完全迷信
第六章 壮、岱、侬族节日风俗比较
    第一节 壮、岱、侬族春季节日的异同
        一、春节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
        二、清明节
        三、越南岱、侬族的各种庙会
    第二节 壮、岱、侬族夏季节日的异同
        一、端午节
        二、七夕节
    第三节 壮、岱、侬族秋季节日的异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泰国能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泰国的能源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泰国的能源发展演变
    第二节 泰国的能源现状
    第三节 泰国能源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泰国能源环境与贸易
第三章 泰国的能源安全战略
    第一节 泰国能源战略的发展
    第二节 泰国能源战略原则和目标
    第三节 泰国能源战略的主要方案
    第四节 泰国能源策略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泰国的能源外交合作
    第一节 泰国国际能源合作
    第二节 泰国与中东、亚太地区国家(地区)能源合作
    第三节 泰国与欧美非洲能源合作
    第四节 泰国与国际组织的能源合作
    第五节 泰国能源合作的特点和思考
第五章 影响泰国能源战略问题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泰国能源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国际能源形势对泰国能源的影响
    第三节 泰国能源战略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CAFTA框架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1章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理论基础
    1.1 金融中心的定义和类型
        1.1.1 金融中心的定义
        1.1.2 金融中心的类型
    1.2 金融中心的基本理论
        1.2.1 金融地理学理论
        1.2.2 集聚效应理论
        1.2.3 需求反应和供给引导理论
        1.2.4 增长极理论
第2章 建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CAFTA背景
    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述
        2.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历程
        2.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2.2 CAFTA框架下的北部湾经济区
        2.2.1 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位分析
        2.2.2 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区中的定位
    2.3 CAFTA框架下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意义
        2.3.1 CAFTA的发展需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2.3.2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有利于南宁自身城市发展
第3章 CAFTA框架下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因子分析
    3.1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影响因子的理论假设和指标选定
        3.1.1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3.1.2 影响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因子选定
    3.2 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解释
        3.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选定
        3.2.2 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3.3 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影响因子的回归结果分析
        3.3.1 金融市场类指标对建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
        3.3.2 经济基础类指标对建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
        3.3.3 基础设施类指标对建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
        3.3.4 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潜力类指标对建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
第4章 CAFTA框架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和路径选择
    4.1 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
        4.1.1 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理论假设
        4.1.2 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方法
        4.1.3 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
    4.2 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
        4.2.1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路径的案例选择依据
        4.2.2 基于贸易发展的需求反应推进路径
        4.2.3 基于政府政策的供给引导推进路径
        4.2.4 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路径分析
第5章 南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南宁金融市场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5.1.1 发挥供给引导能动性,扩张南宁金融产业
        5.1.2 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性
    5.2 发展南宁经济,形成金融中心成长引擎
        5.2.1 以经济发展稳定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
        5.2.2 发挥金融中心极化效应,满足各方金融需求
        5.2.3 统筹合作,共同推进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5.3 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做好金融基础支撑
        5.3.1 大力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各大城市及南宁物流业
        5.3.2 建立全区范围内的交通网
        5.3.3 提高信息通信科技产业水平
    5.4 提升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潜力,扩大金融辐射力度
        5.4.1 争取国家支持,联合东盟发展区域合作
        5.4.2 确定经济发展重心,稳步推进区域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4)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问题意识
    二、研究综述
    三、方法与结构
第一章 新加坡的外交背景
    第一节 新加坡外交的基本面貌
    第二节 国内背景:权力集中、经济发达的微型岛国
    第三节 国际因素:复杂、变动的地区及全球环境
    第四节 李光耀个人的影响
第二章 安全外交:融入鱼群的小鱼
    第一节 新加坡的国家安全战略
    第二节 大国均势:新加坡的地区安全战略
    第三节 安全战略指导下的多边军事合作
第三章 经济外交:“全球城市”战略
    第一节 经济外交战略的提出
    第二节 新加坡经济外交的特点
    第三节 个案一:对日经济外交
    第四节 个案二:对东盟伙伴国经济外交
第四章 地区外交:超越与依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新马关系:新加坡外交的雷区
    第三节 新印关系:从猜疑到睦邻
    第四节 柬埔寨问题:新加坡地区外交的转机
    第五节 东盟:新加坡外交的地区平台
第五章 全球外交:活跃的小国
    第一节 新加坡与国际组织:小国的声音
    第二节 新加坡与人权外交:对新加坡倡导“亚洲价值观”的再思考
    第三节 冷战背景下的意识形态与新加坡外交:以新苏关系为例
    第四节 对华外交:谋求利益最大化
结语
附录
    一 主要译名对照表
    二 新加坡外交大事记(1965—2004)
参考文献
后记

(5)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展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展示
    1.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思路
    1.4 研究的方法、资料及内容构架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研究资料选用
        1.4.3 研究的内容及基本结构
第2章 理论借鉴
    2.1 区域分工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2.1.3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2 后发优势理论
        2.2.1 后发优势的概念
        2.2.2 技术引进与后发优势
    2.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1 均衡发展理论
        2.3.2 非均衡发展理论
        2.3.3 协调发展理论
    2.4 商贸发展理论
        2.4.1 商贸信息化理论
        2.4.2 电子商务理论
        2.4.3 商贸流通组织结构理论
第3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概念框架
    3.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战略思路、理论假设
        3.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战略思路
        3.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理论假设
    3.2 区域商贸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
        3.2.1 协同发展与协调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3.2.2 区域商贸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3.3 商贸中心概念、类型和功能
        3.3.1 商贸中心概念
        3.3.2 商贸中心类型
        3.3.3 商贸中心功能
    3.4 商贸中心竞争力理论
        3.4.1 产业竞争力理论
        3.4.2 商贸中心竞争力理论
    3.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宏观条件—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
        3.5.1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的相互作用关系
        3.5.2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战略要求
    3.6 商贸中心与其它五中心相互关系
第4章 商贸业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1 世界商贸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4.1.1 世界商贸业发展特点
        4.1.2 世界商贸业发展趋势
        4.1.3 世界商贸业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
    4.2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2.1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
        4.2.2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趋势
        4.2.3 世界商贸中心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趋势
    4.3 中国商贸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4.3.1 中国商贸业结构演化概述
        4.3.2 中国商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4.3.3 中国商贸业发展趋势
    4.4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4.1 中国商贸中心空间分布情况
        4.4.2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特点
        4.4.3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趋势
第5章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模式与可行性分析
    5.1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模式
        5.1.1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5.1.2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模式
    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区域自然资源分析
        5.2.1 国土资源和区位
        5.2.2 水能资源和水运资源
        5.2.3 旅游资源
    5.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分析
        5.3.1 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5.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概况
        5.3.3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资源概略评价
        5.3.4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商贸中心和商贸产业发展
    5.4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现状分析
        5.4.1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5.4.2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特征
    5.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意义、优势和制约因素
        5.5.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意义
        5.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优势
        5.5.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制约因素
    5.6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消费需求和商贸中心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5.6.1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5.6.2 收入因素对我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5.6.3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5.6.4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影响
第6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6.1 商贸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6.1.1 商贸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6.1.2 E-CBD竞争力概念与数学模型
        6.1.3 商贸中心竞争力的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6.2 重庆市中心区、成都、昆明、贵阳、南宁商贸中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6.2.1 城市和指标数据的选取
        6.2.2 计算方法和结果
        6.2.3 公因子权重和因子值
        6.2.4 商贸中心竞争实力排序与结论对策
    6.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6.3.1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6.3.2 经济因素分析
        6.3.3 人力资源因素分析
        6.3.4 技术因素分析
        6.3.5 政策因素分析
第7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其它五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1 西南地区商贸心与交通物流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1.1 西南地区交通中心发展状况
        7.1.2 建设西南地区物流中心意义
        7.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交通物流中心的相互关系
    7.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工业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2.1 西南地区的工业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工业中心相互关系
    7.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金融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3.1 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金融中心相互关系
    7.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4.1 西南地区旅游服务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相互关系
    7.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科教文化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5.1 西南地区科教文化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科教文化中心相互关系
第8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布局与管理运营的对策建议
    8.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空间布局的建议
        8.1.1 商贸中心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路和原则
        8.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空间总体布局
        8.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一级商贸中心布局
        8.1.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二级商贸中心布局
        8.1.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三级商贸中心布局
    8.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功能定位
        8.2.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一般功能
        8.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核心功能
    8.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内部要素结构
        8.3.1 商品交易市场
        8.3.2 中央商务区
        8.3.3 购物中心
        8.3.4 会展中心
        8.3.5 物流中心
        8.3.6 信息服务中心
        8.3.7 组织管理机构
    8.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部结构关系和业态选择
        8.4.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部结构关系
        8.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中各级商贸中心的业态选择
    8.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管理运营的对策建议
        8.5.1 法制化
        8.5.2 规章制度化
        8.5.3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8.5.4 打造品牌,培育支点,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8.5.5 建立信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商贸流通现代化
        8.5.6 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诚信消费环境
        8.5.7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9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对策
    9.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概况
        9.1.1 信息社会的经济特征与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9.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状况
    9.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电子商务发展
        9.2.1 西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9.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对策
        9.2.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公司发展
        9.2.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9.3 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9.3.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9.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9.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E-CBD的建设
        9.4.1 E-CBD简介
        9.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三大 E-CBD建设对策
第10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10.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业企业发展概况
        10.1.1 重庆市中心区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2 成都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3 昆明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4 贵州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5 南宁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状况
    10.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10.2.1 连锁经营
        10.2.2 物流配送
    10.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0.3.1 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组建企业战略联盟,推进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
        10.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0.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商贸企业发展对策
        10.4.1 西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
        10.4.2 西南地区商贸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框架
        10.4.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商贸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11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我国其它地区和东盟的商贸合作对策
    1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我国其它地区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西北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长江中游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珠三角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东盟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
        11.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通对接的对策
        11.2.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东盟国家开展商贸合作与交流的对策措施
第12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12.1 研究结论
    12.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2.3 政策运用
    12.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时代背景
    1.1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潮流的发展
        1.1.1 经济全球化是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大趋势
        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中经阶段
    1.2 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1.2.1 欧洲联盟
        1.2.2 北美自由贸易区
        1.2.3 亚太经合组织
    1.3 东盟及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1.3.1 东盟经济合作发展概况
        1.3.2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态势
        1.3.3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1.4 东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1.4.1 美国经济衰退及其东亚战略的调整
        1.4.2 日本经济“领头雁”地位面临考验
        1.4.3 东盟各国的经济出现急剧波动
        1.4.4 中国经济“发动机”作用日益凸显
第二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建
    2.1 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1 东盟内部的相对脆弱性
        2.1.2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
        2.1.3 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利性
    2.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困难和障碍
        2.2.1 自由贸易区内部建设的问题
        2.2.2 东盟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
        2.2.3 东盟区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2.2.4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
    2.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容
        2.3.1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架构
        2.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
        2.3.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内容
        2.3.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态势
    2.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能作用
        2.4.1 为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2.4.2 为中国和平统一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2.4.3 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三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经济的发展
    3.1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分析
        3.1.1 马来西亚:中国制造业企业投资的“福地”
        3.1.2 新加坡: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跳板”
        3.1.3 泰国:中国水果、玩具的“超级市场”
        3.1.4 印尼: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大有可为的舞台
        3.1.5 越南:中国7类企业近水楼台可得“越”
        3.1.6 菲律宾:中国3类企业寻找商机的“肥田”
        3.1.7 缅甸:中国农林企业合作的“优质”伙伴
        3.1.8 柬埔寨:中国中小企业投资的新乐园
        3.1.9 文莱:中国优势企业细分市场能“掘金”
        3.1.10 老挝:中国初级工业产业转移的新天地
    3.2 东盟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复苏经济的应对策略
        3.2.1 东盟复苏经济的整体战略
        3.2.2 东盟各国经济策略及对华贸易政策调整
第四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西南民族地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1 西南民族地区发展概况
        4.1.1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4.1.2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4.1.3 二元经济特征明显
        4.1.4 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4.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西南民族地区带来的时代机遇
        4.2.1 自由贸易区是西南民族地区由国内边陲变为国际通道的重要条件
        4.2.2 自由贸易区是拉动西南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4.2.3 自由贸易区是全面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4.2.4 自由贸易区是西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
        4.2.5 自由贸易区是加强西南民族地区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4.3 西南民族地区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障碍
        4.3.1 有利条件
        4.3.2 制约因素
    4.4 西南民族地区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策
        4.4.1 大通道战略
        4.4.2 大通信战略
        4.4.3 大经贸战略
        4.4.4 大口岸战略
        4.4.5 走出去战略
        4.4.6 政策倾斜战略
        4.4.7 特色经济战略
        4.4.8 内外合作战略
第五章 西南民族地区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积聚核
    5.1 广西、云南是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5.1.1 桂滇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和枢纽
        5.1.2 桂滇是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资源相对富集的区域
        5.1.3 桂滇面向东南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5.1.4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5.2 桂滇力争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
        5.2.1 桂滇关于东盟“桥头堡”的角逐与较量
        5.2.2 广西面向东盟确立的国际发展取向
        5.2.3 云南针对东盟确立的大发展思路
        5.2.4 加强桂滇区域合作,共建桂滇自由贸易区
    5.3 南贵昆经济区是西南民族经济增长的核心区
        5.3.1 南、贵、昆三市在西南经济增长中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
        5.3.2 南贵昆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5.3.3 南贵昆经济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5.4 南贵昆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聚核的发展对策
        5.4.1 加快南贵昆经济区内部的整合进程
        5.4.2 积极参与构建“9+2”泛珠三角经济区
        5.4.3 全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
        5.4.4 切实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声明

四、泰柬边境市场交易兴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越边境地区岱、壮、侬族历史社会文化比较研究[D]. 卢越胜.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2]泰国能源研究[D]. 张伟丰(WIRAWAT NARANIRATSAI). 云南大学, 2013(05)
  • [3]CAFTA框架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D]. 黄丽君.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4]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 魏炜.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1)
  • [5]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 徐孝勇. 西南大学, 2005(04)
  • [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D]. 黄定嵩.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泰柬边境市场繁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