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晚期肝癌保守疗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凯[1](2020)在《恩度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肝癌为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至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为治疗晚期肝癌最常用保守疗法,但单纯TACE治疗后多存在肿瘤细胞残余及残余血供,具有较高复发、转移率。研究证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具有多靶点抗血管生成作用,可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转移、增殖的目的[1]。本研究选取我院晚期肝癌患者90例,探究恩度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欧怡,张福云[2](2019)在《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晚期肿瘤患者运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中晚期肿瘤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观察组则运用营养支持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ALB)、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中晚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黄坤,陈伟伟,刘锐,刘承利[3](2018)在《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治疗肝癌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和预测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有效入血活性成分及其已知调控的基因,检索挖掘肝细胞癌的基因组数据库(Onco DB.HCC)中与肝癌相关联的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明确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治疗肝癌中对特异性基因的调节作用,运用Clue Go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分析其在治疗肝癌中可能发挥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检索出复方苦参注射液相关的成分185个,入血活性成分58个,可能的作用靶点146个;与人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已知基因612个;信号通路30条。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具有多成分协同、调节多个基因的特点;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肿瘤组织微环境,促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转移,还通过免疫炎症调节杀灭肿瘤细胞。与目前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相一致。
尹淑荣[4](2017)在《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文中提出目的就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依据所实施不同营养疗法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40例实施保守疗法,研究组40例实施营养支持疗法,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Alb(35.4±2.6)g/L、Hb(125.7±20.7)g/L,对照组Alb(26.1±1.7)g/L、Hb(106.2±13.8)g/L,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BMI(19.1±1.2)、QOL(36.2±6.7),对照组BMI(17.3±0.6)、QOL(28.7±5.2),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应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效果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胡晓龙[5](2017)在《瘢痕灸对原发性肝癌大鼠血清标记物和β-catenin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采用ELISA检测瘢痕灸对肝癌大鼠血清中AFP、AFU、γ-GT含量的变化,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量。观察每组大鼠肝细胞结构和形态变化情况从而探讨瘢痕灸肝俞穴与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180±20)g,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足三里组,每组6只,并将全部大鼠保持室温在(24±1)℃、相对湿度(50±5)%条件下饲养,并维持大鼠自由摄取食物和水源,由专门人员两天更换一次垫料。实验中,对照组大鼠除常规饲养外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大鼠经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以制造肝癌模型。模型组在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与对照组保持一致。阿霉素组的大鼠在造模后给予阿霉素进行治疗;肝俞组以及足三里组分别在相应穴位上进行瘢痕灸治疗。在实验第17周,采用伊红染色液(Eosin Y staining solution)、苏木素染色液(Hematoxylin solution)染色后镜下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按照ELISA试剂盒操作步骤检测大鼠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的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AFP、AFU、γ-GT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模型组的β-catenin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2.与模型组比较,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AFP、AFU、γ-GT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的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3.与阿霉素组比较,肝俞组、足三里组AFP、AFU、γ-GT的含量降低(P<0.05);肝俞组和足三里组的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4.与足三里组比较,肝俞组的AFP、AFU、γ-GT的含量降低(P<0.01);β-catenin表达降低(P<0.01)。结论:1瘢痕灸肝癌大鼠的肝俞穴和足三里穴可以有效改善患肝癌大鼠病理状态。2通过AFP、AFU、γ-GT联合检测,各项血清在大鼠的阿霉素组、肝俞穴组中和在足三里组中均要低于模型组;但肝俞组和足三里组效果明显。肝俞组和足三里组的β-catenin表达量与阿霉素组比较显着降低,从而证明瘢痕灸肝俞穴和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疗效要优于阿霉素组。3肝俞组血清AFP、AFU、γ-GT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瘢痕灸足三里组,从而证明瘢痕灸肝俞穴的疗效要高于足三里组。4通过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量发现,与足三里组比较,肝俞组的β-catenin表达量降低(P<0.01)。证明瘢痕灸肝俞穴的疗效要优于瘢痕灸足三里穴。
曾灵芝,吴建卫,段训凰[6](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32例》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制定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实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给予中药介入法与外敷法相结合。对照组给予化学药物介入法与镇痛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1-2年,观察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经过治疗后不良症状并发时间远远晚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中晚期患者效果好,预后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刘炜,张刚[7](2013)在《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中晚期肿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保守疗法,配以普通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观察组在保守疗法的基础上实施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营养和免疫指标、生活质量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营养、免疫指标(A1b、BMI和NK)和症状评分(乏力、纳差、失眠、疼痛)较入组时均显着改善(t=7.92、6.98、5.56、7.41、6.47、5.61、4.52,均P<0.05),且显着优于对照组(t=4.42、4.10、4.03、6.42、5.60、4.83、4.23,均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及总体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2、6.08、5.12、4.78、4.32,均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能明显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岩[8](2010)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改善肝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目前国内外对已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是肝动脉化疗栓塞,但其副作用是会发生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及发热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栓塞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收治的9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化疗栓塞后执行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结果:4周后研究组肝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症状及卡氏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有助于肝癌化疗栓塞后肝功能的恢复,可改善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彭磷基[9](2009)在《扶正抗癌方、维生素C及两者联用防治肝癌作用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疗效明显、毒副反应少、延长带瘤生存时间和提高带瘤生活质量的肝癌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肿瘤学的研究难点。扶正抗癌方是笔者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癌的中药验方;静脉注射维生素C(VC)是近年来在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有潜在价值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前期临床研究结果及参考国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以Walker256移植性大鼠肝癌模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及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和大鼠正常肝细胞(BRL)为研究载体,观察扶正抗癌方、VC及两者联用对大鼠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干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Walker256癌肉瘤细胞株接种SD大鼠制作原位移植肝癌模型,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扶正抗癌方水煎剂12.1g/kg灌胃)、中药中剂量组(扶正抗癌方水煎剂24.2g/kg灌胃)、中药高剂量组(扶正抗癌方水煎剂48.4g/kg灌胃)。定时记录体重、进食及饮水等一般状况;实验w1、w2、w3取材,检测血清总蛋白(S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值(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肿瘤诊断指示酶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岩藻糖苷酶(AFU);称瘤重,测量瘤块长短径;取瘤组织行病理观察;记录肿瘤转移情况;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研究不同剂量的扶正抗癌方对移植性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索最佳量效关系。2.制备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VC低剂量组(维生素C钠2.83g/kg静脉注射)、VC高剂量组(维生素C钠5.65g/kg静脉注射)。定时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肝功能(STP、ALB、GLB、A/G、ALT、AST、ALP、GGT、AFU);称瘤重、测量瘤块长短径;取瘤组织行病理观察。研究静脉注射不同剂量VC对移植性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3.制备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分别给予扶正抗癌方48.4g/kg、维生素C钠2.83g/kg、扶正抗癌方48.4g/kg与维生素C钠2.83g/kg联用、化疗药优福定(UFT)0.09g/kg治疗。造模后w8、w14、w20取材,定时记录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饮水等一般状况;检测STP、ALB、GLB、A/G、ALT、AST、ALP、GGT、AFU,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的变化;检测外周血中CD4+/CD8+比值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表达量,了解大鼠肝脏氧化损伤和抗自由基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运用PCR及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p53基因突变情况和c-myc、cyclinD1的表达量;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4.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扶正抗癌方、VC、扶正抗癌方与VC联用、UFT的大鼠含药血清,分别给予2.5%、5%、10%三个浓度的上述含药血清,应用CCK8法检测扶正抗癌方、VC、扶正抗癌方与VC联用、UFT含药血清培养不同时间(24h、48h、72h)对BRL细胞和CBRH7919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对CBRH7919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的最佳含药血清浓度及血清孵育时间,运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观察各组CBRH7919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并运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CBRH791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扶正抗癌方对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1.1不同剂量的扶正抗癌方在不同时间段保肝护肝作用肝功能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实验w1,中药高剂量组AST降低(P<0.05)。实验w2,低剂量组ALB、A/G升高(P<0.05),GGT降低(P<0.05),ALT、ALP显着降低(P<0.01);中剂量组ALB、A/G升高(P<0.05),ALT、ALP、GGT则显着降低(P<0.01);高剂量组ALB升高(P<0.05),A/G亦显着升高(P<0.01),ALT、ALP、GGT则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实验w3,中药低剂量组ALT、AST、GGT降低(P<0.05),ALP则显着降低(P<0.01);中剂量组ALB较模型组升高(P<0.05),ALT、AST、ALP、GGT显着降低(P<0.01);高剂量组A/G升高(P<0.05),ALB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ALT、AST、ALP、GGT、AFU则显着降低(P<0.01)。1.2不同剂量的扶正抗癌方在不同时间段的抑癌作用实验w1-w3,中药各剂量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其中高剂量组于实验w3时的肿瘤重量抑制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病理结果示,高剂量扶正抗癌方在肝癌早、中期(w1、w2)可抑制癌细胞向周围浸润,在肝癌晚期(w3)则能促进癌细胞坏死。实验w3,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肿瘤转移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1.3不同剂量的扶正抗癌方对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延长,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2.维生素C对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2.1维生素C的保肝护肝作用VC低剂量组血清A/G高于模型组(P<0.05),AL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GT亦低于模型组(P<0.05);VC高剂量组血清ALT亦低于模型组(P<0.05)。2.2维生素C的抑癌作用VC抑制肿瘤体积和重量的效果不明显(P>0.05),但病理结果显示VC可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其中VC低剂量组肝癌的坏死程度高于模型组(P<0.05)。3.扶正抗癌方、维生素C及两者联用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3.1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肝功能变化实验w8,中药组、VC组血清ALP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药与VC联用不仅能显着降低ALP(P<0.01),还能抑制肝脏AST的释放,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实验w14,中药、VC以及两者联用保肝护肝的作用更明显,其中中药组ALT、AST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还能抑制肝脏GGT的合成,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VC组、中药+VC组ALT降低(P<0.05),AST显着降低(P<0.01),此外还可改善蛋白合成功能,其中VC组STP、GLB回升(P<0.05),中药+VC组作用更明显,STP、GLB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随着肝癌的进展,实验w20,中药仍能抑制肝脏释放AST,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VC组AST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且ALT亦低于模型组(P<0.05),化疗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3.2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肝癌进展的比较病理结果显示中药、VC及两者联用可延缓癌变进展,在诱癌晚期还可以促进癌细胞坏死,UFT亦能促进癌细胞坏死。此外,w8,w14时,中药+VC组AFP低于模型组(P<0.05),w20时,中药+VC组AFP进一步降低,较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且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此时中药+VC组大鼠的体重/肝重比值比模型组回升(P<0.05)。3.3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免疫功能变化肝癌大鼠存在一定的细胞免疫障碍,表现为CD4+/CD8+比值减少,且免疫增强因子IL-2表达降低。实验w8,VC能使肝癌大鼠的CD4+/CD8+比值回升(P<0.05),中药、中药与VC联用的效果更明显,CD4+/CD8+比值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w14时,中药+VC组CD4+/CD8+比值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实验w20,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药与VC联用不仅能显着增加CD4+/CD8+比值(P<0.01),还能使血清IL-2表达增加(P<0.05)。3.4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氧化损伤程度大鼠饮用DEN后,肝脏MDA表达量增加。给予药物治疗后,实验w8,VC组和中药+VC组MDA表达减少(P<0.05);实验w14,中药组SOD分泌增加(P<0.05),VC组和中药+VC组SOD显着增加(P<0.01);实验w20,中药组、VC组、中药+VC组、化疗组MDA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且中药组SOD、GSH-PX表达增加(P<0.05),VC、中药与VC联用增加SOD、GSH-PX的作用更明显,其表达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3.5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VEGF表达量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肝脏VEGF表达,结果显示,实验w8时VC组、中药+VC组VEGF表达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组VEGF表达量亦下降(P<0.05);实验w14,中药组、VC组、中药+VC组均能显着抑制VEGF表达(P<0.01);在诱癌晚期(w20)中药+VC组VEGF不仅低于模型组(P<0.05),亦低于化疗组(P<0.05)。3.6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p53突变率及c-myc、cyclinD1表达量DEN诱发的大鼠肝癌p53突变率高,并存在多处突变点,w14时,中药、VC、中药与VC联用均能减少其突变点(P<0.01);此外肝癌大鼠的c-myc、cyclinD1基因表达量随着癌变进展逐渐增加,中药、VC、中药与VC联用以及UFT均能减少c-myc、cyclinD1的表达,其中中药与VC联用效果最佳,在实验w20,中药+VC组c-myc、cyclinD1的表达量分别约为模型组的1/18、1/16。3.7各组大鼠生存时间比较中药组和中药+VC组大鼠的生存时间较模型组延长(P<0.05),且中药+VC组大鼠生存时间长于化疗组(P<0.01),中药组大鼠生存时间亦长于化疗组(P<0.05)。4.扶正抗癌方、维生素C及两者联用对大鼠肝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5%的中药组、VC组、中药+VC组、化疗组含药血清作用48h能选择性抑制CBRH7919细胞增殖,其中中药+VC组的作用显着优于中药组和化疗组(P<0.01)。中药组含药血清能使CBRH7919细胞G1期比率高于空白血清对照组(P<0.01),使细胞增殖阻滞在G1期;VC组、中药+VC组含药血清均能使CBRH7919细胞S期比率显着升高(P<0.01),化疗组含药血清亦能使CBRH7919细胞S期比率升高(P<0.05),使细胞增殖阻滞在S期。中药组、VC组、中药+VC组和化疗组含药血清使Caspase-3表达增加(P<0.05),并诱导CBRH7919细胞凋亡,中药+VC组、化疗组凋亡率较空白血清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其效果优于中药组(P<0.01)和VC组(P<0.05)。结论:1.扶正抗癌方、VC及两者联用对大鼠肝癌有防治作用,主要表现在保护肝功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肝癌的生长、抑制AFP表达、改善大鼠的带瘤生存状态及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2.扶正抗癌方与VC联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效果优于扶正抗癌方、VC单用;与化疗药UFT相比,扶正抗癌方及扶正抗癌方与VC联用在延长大鼠带瘤生存时间方面效果更明显;此外,扶正抗癌方与VC联用能抑制肝脏AFP、VEGF表达,效果亦优于化疗药UFT。3.扶正抗癌方、VC及两者联用防治肝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3.1提高血清CD4+/CD8+比值,增加IL-2的表达,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力;3.2增强肝脏SOD、GSH-PX的活力,减少MDA的表达量,从而提高大鼠肝脏的抗自由基能力,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3.3降低肝脏的VEGF表达量,进而抑制肝癌的血管生成;3.4降低c-myc、cyclin D1的表达,阻滞肝癌细胞生长周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3.5抑制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增加Caspase-3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任凤梅[10](2007)在《番荔枝内酯抗肝癌增殖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中医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药防治肝癌,提高肝癌的临床疗效,一直是我国肝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传统中医药理论出发,探讨解毒法在肝癌治疗中的运用和国内外在番荔枝抗肿瘤的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实验研究进行番荔枝种子中内酯类化合物的提取和抗癌活性的筛选,并从体外评价其抗肝癌作用,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初步阐明其抗肿瘤机制,为研制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现代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文献研究主要通过调研古今中外中医药文献,对毒邪的概念和解毒法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释,对番荔枝植物及番荔枝内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综合分析。2实验研究2.1番荔枝内酯的提取对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乙醇冷浸、二氯甲烷萃取、反复硅胶柱层析、凝胶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得到番荔枝总内酯部位和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2.2番荔枝总内酯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模拟体内代谢过程,制备番荔枝总内酯提取物含药血清,采用MTT法研究番荔枝总内酯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考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2.3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的筛选采用MTT法,观察3个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并考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筛选出对HepG2抑制作用强的单体化合物。2.4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①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凋亡小体、核染色质固缩、边集等现象。③流式细胞仪观察有无凋亡峰出现,检测细胞凋亡率,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从以上三种方法来确定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是否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来抗肝癌增殖。2.5番荔枝内酯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分化的研究荧光倒置生物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所得细胞的核质比例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对药物处理后细胞核质比的分析探讨番荔枝内酯是否具有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2.6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体外抗肝癌增殖的机制研究Western blot法检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 Ras-MAPK信号传导通路中与细胞增殖相关的信号蛋白p-ERK和ERK的影响,并对免疫条带进行灰度扫描,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分析条带的显色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值(IOD)。研究结果1郁热、瘀血、痰浊等均可郁结化毒导致肝癌的发生,清热解毒法、祛湿解毒法、化痰解毒法、祛瘀解毒法、增效解毒法是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2从番荔枝种子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分分离得到番荔枝总内酯部位,从番荔枝种子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鉴定了结构,其中番荔枝内酯3个,分别为cherimolin-1(AS-3),desacetyluvaricin(AS-4),cherimolin-2(AS-5)。2不同剂量组的番荔枝总内酯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内酯低、高剂量组含药血清的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高剂量组作用72h时抑制率最高,达到54.16%。3从3个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中筛选出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单体为AS-4,其48小时IC50为23.79μg/ml。在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改变,如细胞体积缩小,胞浆中颗粒增多,细胞周围碎片增多,细胞发生皱缩、起泡,核质浓缩,发生碎裂,形成凋亡小体等。流式细胞仪分析提示,AS-4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在DNA直方图上可见到亚二倍体峰的出现,50μg/ml AS-4处理36h后,凋亡率为24.22%,并使S期的细胞减少约15.22%。4番荔枝总内酯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与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AS-4对HepG2细胞的核质比均有显着影响,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核质比例逐渐降低。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经AS-4作用36小时后,HepG2细胞中ERK和p-ERK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并且免疫印迹条带的发光强度与药物浓度成反比例关系。研究结论1毒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解毒法是临床有效治疗肝癌的重要法则。2番荔枝总内酯和内酯类单体化合物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AS-4能显着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和分化。3 AS-4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与其降低细胞中ERK和p-ERK蛋白的表达、阻断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二、中晚期肝癌保守疗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晚期肝癌保守疗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恩度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 即根据患者病情, 给予富含营养、清淡的、容易消化的软食、半流质或常规流质食物等。同时, 再行基础护理: |
1.2.2 观察组则运用营养支持疗法, 即将鼻饲管放置在患者的胃内或十二指肠内, 连续输注营养液, 掌握好输注量, 一般为2~3听/d (237 ml/听) , 刚开始输注时保持低速率, 如果患者未出现胃肠道不耐受或不良反应, 可以在36~48 h内将管饲速率提高, 直到满足所需热量[4]。同时, 营养液的组成成分为: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3)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主要资料 |
1.2 筛选复方苦参注射液入血活性成分及预测复方苦参注射液作用的基因靶点 |
1.3 人原发性肝癌基因靶点检索 |
1.4 关键靶点筛选以及“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进行相关网络重建 |
1.5 将获得的关键靶点进行网络分析、pathyway分析 |
2 结果 |
2.1 复方苦参注射液活性成分筛选、作用靶点预测及ADME分析 |
2.2 HCC相关靶点检索并分析 |
2.3“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构建分析 |
2.4 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作用靶点与HCC相关靶点的富集分析 |
3 讨论 |
(4)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Alb、Hb情况对比 |
2.2 两组患者BMI、QOL评分对比 |
3 讨论 |
(5)瘢痕灸对原发性肝癌大鼠血清标记物和β-catenin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扶正抗癌方、维生素C及两者联用防治肝癌作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一、肝癌机制概述 |
二、中药治疗肝癌的进展 |
三、VC治疗肝癌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1.扶正抗癌方对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2.维生素C对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3.扶正抗癌方、维生素C及两者联用防治DEN诱发性大鼠肝癌的比较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4.扶正抗癌方、维生素C及两者联用对大鼠肝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结论 |
综述一 肝癌的现代治疗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维生素C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与实践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 |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主要工作 |
致谢 |
(10)番荔枝内酯抗肝癌增殖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
引言 |
第一篇 理论研究 |
第一章 解毒法抗肝癌的理论探讨 |
1 毒的概念 |
2 癌毒的概念 |
3 毒为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
4 解毒法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法则 |
5 结语 |
第二章 番荔枝内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概况 |
2 番荔枝内酯的结构类型 |
3 来源 |
4 番荔枝内酯抗肿瘤作用 |
5 作用机制 |
6 展望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番荔枝内酯的提取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化合物结构解析 |
4 小结 |
第二章 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番荔枝总内酯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番荔枝内酯类单体化合物的筛选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AS-4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五章 番荔枝内酯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六章 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AS-4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 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论及展望 |
1 主要论点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
综述二 中药防治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概况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中晚期肝癌保守疗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恩度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 张晓凯. 云南医药, 2020(01)
- [2]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分析[J]. 欧怡,张福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9(03)
- [3]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黄坤,陈伟伟,刘锐,刘承利.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9)
- [4]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J]. 尹淑荣.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74)
- [5]瘢痕灸对原发性肝癌大鼠血清标记物和β-catenin的影响[D]. 胡晓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2)
- [6]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32例[J]. 曾灵芝,吴建卫,段训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07)
- [7]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刘炜,张刚. 中国基层医药, 2013(21)
- [8]复方苦参注射液改善肝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J]. 赵岩. 内蒙古中医药, 2010(20)
- [9]扶正抗癌方、维生素C及两者联用防治肝癌作用的比较研究[D]. 彭磷基. 暨南大学, 2009(09)
- [10]番荔枝内酯抗肝癌增殖及其机制研究[D]. 任凤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9)
标签:肝癌论文; 肿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