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成矿系列矿床

再论成矿系列矿床

一、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宋天锐[1](1983)在《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文中提出 在“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一文中,作者等曾就矿床成矿系列这个概念形成的过程、提出的依据、包含的内容、在矿床学和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地位、它的可能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等等,作了一定的论述,给它下了一个初步的定义;并以较多的篇幅,对在一定时期内,那些成矿物质(元素)富集成为矿床的作用直接同岩浆活动有关的十二个成矿系列的实例,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叙述和分析,或就有关问题作了一些讨论。因限于资料搜集或研究程度的局限性,对于与沉积(成岩)作用有关的、以及(受)变质和变成矿床中建立的成矿系列有关问题,只分别提出了简略的意见,并分析了个别系列的实例。 自从《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发表之后,我们注意到矿床地质界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感到关切、他们在这一、二年中曾就有关问题写了不少论文,其中对于华南与燕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宋天锐[2](1983)在《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在“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一文中,作者等曾就矿床成矿系列这个概念形成的过程、提出的依据、包含的内容、在矿床学和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地位、它的可能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等等,作了一定的论述,给它下了一个初步的定义;并以较多的篇幅,对在一定时期内,那些成矿物质(元素)富集成为矿床的作用直接同岩浆活动有关的十二个成矿系列的实例,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叙述和分析,或就有关问题作了一些讨论。因限于资料搜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宋天锐[3](1983)在《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兼论中生代某些矿床的成矿系列》文中认为 自从《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以下简称“初论”)发表之后,地质界曾就有关问题写了不少论文其中对于华南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稀土、稀有、有色金属等的矿床成矿系列方面的文章更多,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另外,近年来对于层控矿床、多成因矿床等讨论正在掀起一个高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在本文中对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原则或依据、一部分系列的具体内容以及成矿系列的某些特征,进行补充和讨论,从而对它们的分类和有关问题作第一次的补充和修改。

王登红,刘新星,刘丽君[4](2015)在《地质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这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都面临着大变革。文章基于"大数据"思维,探讨了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地质大数据能够在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的研究中得到更好地应用。首先,从"大数据"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入手,结合地质矿产研究中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地质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外延。然后,综合"大数据"与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相关各地质专业的特点,浅析了矿产资源领域地质大数据的10个特点;其中,除了从地质矿产的视角解释了"大数据"的大量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4大特点外,还基于地质矿产专业提出了地质大数据的6大新特点:"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空间性与非空间性""时间性与非时间性""因果性与非因果性""主体性与非主体性"及"客体性与非客体性",并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作了新的诠释。最后,总结了地质大数据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矿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期望地质大数据能为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工作提供新思路。

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黄凡[5](2014)在《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文中研究表明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并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本文依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将华南中生代繁多的矿床,按地质构造单元及环境、岩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划分出五个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特征,分析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边界及部分过渡、重叠的特色。本文总结了华南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各矿床成矿系列与壳幔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对接、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之远程影响的关系,以及华南地区燕山期地幔活动对该区岩浆成矿作用的重要贡献。

陈毓川,裴荣富,王登红,王平安[6](2015)在《论矿床的自然分类——四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文中指出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是一种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学术思想,亦是一种新的矿床分类——矿床的自然分类。矿床的自然分类,是以成矿的时代、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地质成矿作用与所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这4个因素作为划分原则的。以矿床成矿系列为基本单元,具有5级序次体系:第一序次为矿床成矿系列组合、矿床成矿系列组和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第二序次为矿床成矿系列,第三序次为矿床成矿亚系列,第四序次为矿床式,第五序次为矿床。矿床的自然分类着重强调矿床在四维时-空域中形成的完整的自然地质过程,恢复矿床在一定时-空域中存在的客观自然面貌。矿床的自然分类是一个既科学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分类方案。

陈毓川,裴荣富,王登红[7](2006)在《三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文中研究说明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地质科学中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概念),用系统论、活动论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的成矿作用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成矿系列亦是一种矿床的自然分类。成矿系列分出五个序次,矿床成矿系列为基本序次,是核心组成,由其组成成矿系列的三类第一序次矿床成矿系列组合、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和矿床成矿系列组;矿床成矿系列为第二序次,由其分解成第三、四、五序次,即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式、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系统在研究内容上有共性,但亦有区别。成矿系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找矿的实用价值。成矿系列的研究尚属初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朱裕生[8](2016)在《矿产区划——地质科学研究与矿产勘查结合的新形式》文中提出矿产区划是"研究成矿规律、进行矿产预测、提出选区和地质工作部署建议"的工作,属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性、先导性融合一体的矿产勘查前期工作。矿产区划工作在我国已实施了三轮,每一轮矿产区划工作都是由国土资源部领导直接部署,即由政府提出、政府下属的地勘单位、科研单位实施。矿产区划成果是部署矿产勘查,编制地质矿产保证工程和地质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资料基础及科学依据;矿产区划成果直接引领地质找矿突破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矿产区划的指导理论是区域成矿学,特别是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最有效。三轮矿产区划的成果证实:矿产区划工作成果促进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地质找矿的突破;创建了我国独有的矿产预测新理论,发展和充实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带动了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实现了地质矿产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的一体化。

杨合群,赵国斌,谭文娟,姜寒冰,李文渊,王永和,董福辰,任华宁,李宗会,高永宝,肖朝阳[9](2012)在《论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成矿系列理论是目前国内地学界开展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为了使成矿系列理论既便于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相衔接,又便于应用于矿产预测及勘查部署,阐明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生成的相对时间,可将各类地质建造有关成矿系列细化为同生成矿系列、准同生成矿系列、后生成矿系列、表生风化成矿系列等类别。同一套地质建造有关的几个世代的成矿系列,可构成一个成矿系列家族。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应用时,首先划分成矿区带,然后对每个成矿区带,分别研究总结各类主要地质建造有关成矿系列家族。

赵玉[10](2020)在《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Au-Mo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文中指出华北克拉通南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熊耳山矿集区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组成部分,区内发育Mo-Au多金属矿床,近年来该区新发现了一批与Mo-Au矿床空间上关系密切的萤石矿床,前人对该区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萤石矿床与多金属矿床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薄弱。本次研究以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典型的钼、金、萤石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通过成矿年代学、流体包裹体、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等方面研究,探讨了该区早白垩世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之间的成因关联性,建立了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为区内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表明,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热液脉型萤石矿床三种类型,三者在空间分布具有以早白垩世岩体为中心向外呈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热液脉型矿床的空间分带特征,且各类型矿床成因关联密切,属同一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2、本次研究获得元岭石英脉型金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为121.5±1.5 Ma,马丢和安沟热液脉型萤石矿床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18.9±7.8 Ma和119.1±4.3 Ma;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表明,该区早白垩世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主要形成于135~129Ma,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129~120Ma,热液脉型萤石矿床主要形成于119 Ma左右。3、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C-O同位素研究表明,研究区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以高温、中-高盐度的岩浆流体为主,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以中-高温、中-低盐度的岩浆流体为主,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的大气降水为主。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和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的成矿机制为流体沸腾,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深源物质;热液脉型萤石矿床主要的成矿机制为水岩反应,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赋矿围岩。4、综上研究构建了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Mo-Au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总结了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并系统论述了研究区萤石矿化的矿物标型特征及其找矿指导意义。进而,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提出了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向。

二、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4)地质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
2 矿产地质领域地质大数据的几个特点
    2. 1 地质大数据的大量性
    2. 2 地质大数据的高速性
    2. 3 地质大数据的多样性
    2. 4 地质大数据的价值性
    2. 5 地质大数据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
    2. 6 地质大数据的空间性与非空间性
    2. 7 地质大数据的时间性与非时间性
    2. 8 地质大数据的因果性与非因果性
    2. 9 地质大数据的主体性与非主体性
    2. 10 地质大数据的客体性与非客体性
3 “大数据" 在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4 “大数据" 在成矿系列研究中的应用
5 “大数据" 在成矿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6 “大数据" 在矿产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7 问题讨论
8 结语

(5)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 华南构造演化及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
2 华南中生代成矿地质环境及成矿概况
3 华南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4 对若干重要中生代区域成矿规律的探讨
    4.1 华南中生代成矿岩浆源的探讨
    4.2 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
    4.3 中生代成矿作用与板块对接的关系
    4.4 华南燕山期地幔运动及其对岩浆成矿作用的贡献
5 结语

(6)论矿床的自然分类——四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矿床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概要回顾
2 矿床的自然分类
    2. 1 建立矿床自然分类的思考
    2. 2 矿床自然分类的基本因素
        (1)时间因素
        (2)空间因素
        (3)成矿作用因素
        (4)形成的矿床因素
    2.3矿床自然分类的基本单元———矿床成矿系列
    2. 4 矿床自然分类的分类体系
3 矿床自然分类的序次体系实例

(7)三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系列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2 矿床成矿系列的内涵与划分
3 成矿系列的序次与命名
4 成矿系列是一种新的矿床分类——矿床自然分类
5 成矿系列与成矿系统
6 成矿系列研究的理论性与实用性
7 成矿系列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9)论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系列理论体系
2 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
    2.1 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多种关系
    2.2 地质建造的成矿系列家族
3 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3.1 划分成矿区带
    3.2 总结每个成矿区带中各类地质建造的成矿系列家族
4 结论

(10)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Au-Mo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熊耳山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
    3.2 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
    3.3 热液脉型萤石矿床
第4章 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4.1 控矿要素
    4.2 成矿时代
    4.3 成矿流体特征
    4.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 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成因指示意义
    4.6 矿床成矿系列
    4.7 成矿模式
第5章 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5.1 找矿标志
    5.2 萤石矿化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5.3 找矿方向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与认识
    6.2 存在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四、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宋天锐.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3(02)
  • [2]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A].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宋天锐. 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6), 1983
  • [3]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兼论中生代某些矿床的成矿系列[J].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宋天锐. 地质论评, 1983(02)
  • [4]地质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中的应用[J]. 王登红,刘新星,刘丽君. 矿床地质, 2015(06)
  • [5]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J]. 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黄凡.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4(02)
  • [6]论矿床的自然分类——四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 陈毓川,裴荣富,王登红,王平安. 矿床地质, 2015(06)
  • [7]三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J]. 陈毓川,裴荣富,王登红. 地质学报, 2006(10)
  • [8]矿产区划——地质科学研究与矿产勘查结合的新形式[J]. 朱裕生. 地质学报, 2016(09)
  • [9]论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J]. 杨合群,赵国斌,谭文娟,姜寒冰,李文渊,王永和,董福辰,任华宁,李宗会,高永宝,肖朝阳. 地质与勘探, 2012(06)
  • [10]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Au-Mo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D]. 赵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标签:;  ;  ;  ;  

再论成矿系列矿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