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单位产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武润杰,李丽,崔浩,陈培军,董雅文,陈铁生[1](1998)在《提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单位产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的生产中,寻找一个恰当的种毒稀释倍数注毒,并以新的“竖旋式”手术方法代替以前的“倾倒式”方法挑出鸡胚尿囊膜,研究证明,提高了鸡胚的单产,降低污染,节省了原材料。
周齐[2](2000)在《谈谈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现状和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内近几年生产和检验兽用生物制品情况和新产品开发趋势 ,谈些个人看法 ,并介绍近两年国外申报进口注册生物制品的品种情况
宁宜宝[3](2003)在《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俊平[4](2015)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与A亚群白血病病毒共感染的致病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鸡群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的感染比较普遍,且存在共感染现象。禽源活疫苗中污染REV被认为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主要传染源。本论文从鸡马立克氏病(MD)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中分离到1株REV,完成了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建立了REV与ALV-A共感染试验模型,分析了共感染对鸡的致病性;成功构建了REV的感染性克隆,初步分析了碱基突变对病毒拯救的影响;建立了检测鸡MD活疫苗中污染REV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完善了禽源活疫苗中外源病毒检验的国家标准。从鸡MD火鸡疱疹病毒冻干活疫苗中分离到1株REV,命名为MD-2。对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MD-2与美国野鸡源毒株APC-566、中国台湾鹅源毒株3410/06和中国东北鸡源分离毒株HLJR0901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以上,而与我国南方分离毒株HA9901同源性为96.7%,与美国鸭源毒株SNV同源性相对最低,为93.5%。用REV、ALV-A进行了1日龄SPF鸡的单感染和共感染试验,分析了REV和ALV-A共感染的致病性。结果表明,REV和ALV-A共感染对鸡呈现出明显的协同致病作用,表现为共感染组鸡的病死率较高,体重下降,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法氏囊比重和胸腺比重显着降低。在常规免疫、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状态下,低日龄(1日龄)和高日龄(10日龄)感染均会引起免疫鸡的体重下降和一定的死淘率,其中共感染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常规免疫下,共感染组会引起低日龄感染鸡胸腺比重和法氏囊比重显着下降,各种感染组对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影响均不显着,但共感染组CD4+/CD8+比值一直低于其他各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抑制体液免疫的趋势。灭活疫苗免疫下,共感染和REV单感染引起新城疫(ND)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H5亚型禽流感HI抗体效价和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效价显着下降,其中共感染组下降幅度更大,此外,共感染和REV单感染还均引起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阳性率降低。活疫苗免疫下,ND首免后共感染和REV单感染组的HI抗体效价均显着高于ALV-A单感染组和对照组,加强免疫后又低于后两组。总体而言,REV感染对灭活疫苗免疫造成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对活疫苗免疫造成的抑制,ALV-A单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弱。此外,试验还表明,REV感染未发生垂直传播,而ALV-A能够引起严重的垂直传播。ALV-A单感染与共感染组到达产蛋日龄时(131日龄),ALV-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和48%,子代9日龄鸡胚ALV-A分离阳性率分别为57.9%(11/19)和20%(3/15),7日龄雏鸡ALV-A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6.7%(6/9)和36.4%(4/11)。随着日龄的增大,鸡对ALV-A耐受感染迅速下降,10日龄鸡单感染或共感染ALV-A后,ALV-A抗体阳性率达80%以上。各感染组对血清中9种细胞因子浓度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7种Toll样受体mRNA转录水平总体影响不明显,无明显规律性。构建了REV MD-2的感染性克隆,拯救病毒的生长特性与亲本毒一致,且遗传标记能够稳定遗传。并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对env基因中5个碱基进行了分别突变,发现第1433位碱基由T突变为G,导致env前蛋白第47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精氨酸,为致死性突变。建立了鸡MD活疫苗中污染REV的IF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Ⅰ型MD活疫苗、MD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和MD二价活疫苗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5、10和15TCID50的REV。综上结果,本研究揭示了REV和ALV-A共感染对鸡的协同致病作用,为养禽生产中重视其共感染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宁宜宝,蒋桃珍,王明俊[5](2001)在《二十一世纪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发展趋势和对生产将可能产生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兽用生物制品将会朝着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和提高现有传统疫苗的质量,改进品种结构 1.1 由于超强毒和变异毒株的出现,目前的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传统疫苗预防接种难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常常造成免疫失败。因此,根据疾病流行特点,研制新一代更有效的多血清型或亚型的疫苗将是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是针对一些毒力偏强的疫苗,如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胚源减毒活疫苗、传染性脑脊髓活疫苗等,接种鸡后易引起副反应,需要研制出新的毒力更弱、更为安全稳定的疫苗。
张广峰[6](2007)在《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SK9株)的研究》文中认为为有效控制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我们筛选了SK9毒株,对其血清型、安全性、免疫原性、特异性、纯净性和毒力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中间试制,将其制成疫苗,将此疫苗同其它商品疫苗相比较,发现其免疫原性、交叉保护率等方面均比其它疫苗有很大的优势。研究表明,SK9株是一株市场应用前景很好的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株。本论文的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几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的血清型分型比较,经过研究,SK9毒株不仅对肾脏型病毒有免疫预防作用,也对呼吸型病毒有一定的免疫预防作用,与免疫保护试验的结果相一致。2.SK9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特异性及纯净性研究,结果表明SK9种毒安全可靠,而且免疫原性好,没有支原体及外源病毒的污染,能够特异性的预防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经过攻毒试验证明安全有效。3.SK9毒力稳定性试验研究,在鸡胚内盲传10代,毒种的毒价也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略有升高,从106.25EID50/0.1ml增高到107.0EID50/0.1ml,毒种的安全性未发生任何改变,可能是毒株在鸡胚内是个毒力致弱的过程,毒价却有所提高。SK9毒种回归鸡体6代,用大剂量的病毒液接种雏鸡未见鸡只发病,剖检未见肺脏充血、出血,肾脏肿大及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表明SK9毒种在鸡体内连续传6代,毒力没有返强,安全性仍然很好。从该试验中可看出,SK9毒种稳定性好。4.SK9中间试制试验,0404001-0404003批中试制品,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外源病毒污染,特异性好,且效力稳定、安全性好。从生产及检验结果说明该疫苗生产工艺成熟、稳定,适应工业大生产。用户普遍反映,使用该疫苗后不仅对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也有好的防制效果,并且对鸡群的生产性能等方面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用户对此很满意,希望我们继续提供安全可靠、免疫效果好的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
宁宜宝,王明俊[7](2001)在《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历史,目前生物制品技术的研究水平与存在问题,以及21世纪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胡小东[8](2003)在《武都县吉石坝养鸡场主要病毒性疾病免疫监测》文中研究说明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ar gel immunodiffusion,AGID)对武都县吉石坝适度规模养鸡场鸡群分别进行了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母源抗体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ND母源抗体的血凝抑制滴度为4.4,IBD抗体阳性率为55%。以此为基础,参照相关的免疫程序,初步制定了该场的免疫计划。利用HI对ND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抗体水平监测和分析。监测鸡群24、39、59、75、119和135日龄的ND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分别为5.20、4.80、5.50、6.25、7.35和8.40。利用AGID对IBD、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和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等三种病毒性传染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抗体水平监测和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监测鸡群14、19、24、29、34、39、44和49日龄IBD抗体阳性率分别是30%、20%、40%、50%、40%、60%、70%和90%:24、29、34、39、44、59和135日龄MD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10%、40%、40%、30%、0%和0%;24、34和59日龄IB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0%、30%、50%。利用AGID测定了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3月龄和4月龄鸡群AI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0%和20%;24、49和135日龄ILD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0%和0%。依据试验结果,调整并提出了适合农村适度规模养鸡场的免疫程序。
卫广森[9](2004)在《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K88ac-ST1-LTB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Colibacillus diarrhea of newborn piglet)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引起的以1~7日龄新生仔猪下痢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致死性多发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我国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疫苗在免疫原性、安全性等方面仍不理想。因此,研制高效、安全的新型多价基因工程疫苗迫在眉睫。 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ST1基因与K88ac和LTB基因融合在一起,研制大肠杆菌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以期达到增加疫苗的安全性,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目的,解决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免疫预防这一难题。 (1) 根据已发表的K88ac、ST1和LTB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一对K88ac引物、三对ST1引物和一对LTB引物,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C83902质粒中扩增出K88ac基因、ST1突变基因和LTB基因。将质粒DNA和扩增的DNA片段进行分离、纯化、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XK88acS73LT5并转化BL21(DE3)宿主菌,构建了含K88ac-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BL21(DE3)(pXK88acST3LT5)。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XK88acST3LT5中含有K88ac-ST1-LTB融合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将重组菌株BL21(DE3)(pXK88acST3LT5)按1%的量接种到含有Kan(50μg·mL-1)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h,然后用1mmol·L-1IPTG诱导4h,融合蛋白K88ac-ST1-LTB获得高效表达。经ELISA检测,重组菌株表达的K88ac-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被ST1单抗、LTB和K88ac抗体识别。将重组菌株BL21(DE3)(pXK88acST3LT5)培养物上清及菌体裂解物,分别进行了乳鼠灌胃试验,结果均为阴性(C/C≤0.083),这表明该融合蛋白K88ac-ST1-LTB已丧失天然ST1肠毒素的活性。用该工程菌株制备的包涵体粗提物和工程菌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再用C83902大肠杆菌强毒菌株攻毒均获得了较好的保护,试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际ac一STI一LTI,二价基因「程灭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里理里旦巴月里巴里里里里里里里里验结果表明,肠ac一sT一LT。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小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肠毒素毒性的作用,证实了构建的重组菌株可以作为预防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菌株。 (2)对构建的表达K::aC一ST!一LT。融合蛋白的重组菌株BL21(DE3)(pXK88aeST3LTS)进行了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质粒稳定性、免疫原性、保存条件等实验室试验。结果1一10代菌种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均符合大肠杆菌特性的要求;在无选择压力(Kan一)T BL21(DE3)(pXK88aeST3LTS)菌株连续培养20代,统计质粒丢失率,其重组质粒保留率为1 00%,表明重组质粒pXK88aeST3LTS在受体菌BL21(DE3)中能较稳定传代:重组菌株BL21(DE3)(pXK88aeST3LTS)经诱导后的培养物,用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和薄层凝胶扫描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相对含量能稳定在73%以上;分另,J用BL21(DE3)(pXK88aeST3LTS)菌株第1代和第10代基础种子的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免疫小鼠后,用1 MLD(5/10吕CFU)强毒菌液攻击,其保护率为90.6,表明1一10代基础种子均可作为疫苗生产用菌株,其免疫原性稳定。因此,基础种子代次暂定为1一10代;菌种保存试验确定,甘油保存菌种在一20℃保存期为2年,冻干保存菌种在一20℃保存期暂定为3年;最小免疫剂量测定结果表明小鼠的最小免疫剂量每只为0.lmL,妊振母猪的最小免疫剂量每头为2.smL;制备的5批实验室产品均安全有效;试验中本疫苗保存18个月,仍具有良好的效力,保护率达8既以上,为了保证疫苗质量,并考虑疫苗在保存和应用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将本疫苗的保存期暂定为12个月。为了进一步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不同地区进行T田间试验,免疫妊娠母猪6 50头,产仔7 1 56头,平均保护率为98.2406,试验证明本疚苗安全性良好,新生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被动免疫可有效地预防新生仔猪大肠性腹泻的发生。 (3)以实验室工艺为基础,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研究。用发酵罐培养,改良LB培养基培养的菌数与普通肉汤培养基的菌数基本一致,明显高于LB培养基的菌数,根据BL21(DE3)(pXK88aeST3LTS)菌株培养的稳定性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故改良LB培养基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经诱导剂筛选试验分析,100 mmol·L一,乳糖组诱导效果略低于1 mmol·L一,IpTG组,但优于10 mmol·L一,乳糖组,1 mmol·L一,乳糖组诱导效果最差,在工业化生产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故选择乳糖作为诱导剂;摘要aL21(nE3)(pxK88acsT3LTS)菌株添加终浓度为100 mm。l·L一,乳糖进行诱导后,目的蛋白于Zh呈现表达,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总菌数和目的蛋白表达总数均相应增加,5一6h趋于稳定,确定了乳糖诱导的浓度为10Omm。l·L一,,诱导时间不低于6h;通气培养条件试验表明,BLzl(。Es)(pxKssacST3LTs)菌株以2、10,mL发酵罐通气培养,在500L·min一?
杜元钊[10](2008)在《白羽肉鸡疾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病是导致我国家禽死亡、淘汰、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对肉鸡的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因家禽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超过100亿元;而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值则远超过100亿元;另外,同比表明,我国用于每羽鸡的药物和疫苗费用平均为美国的6-10倍。1肉用仔鸡生长发育特点1.1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一般肉用仔鸡孵出时体重为40g左右,由于全价饲料的广泛应用,肉用仔鸡的育雏期(0~3周龄)体重可达0.6kg左右;快速生长期(4周龄以上至出栏体重)可达2.5kg左右。目前
二、提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单位产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单位产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谈谈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现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现状 |
2 生物制品开发 |
3 最近二年国外申报进口注册的生物制品品种 |
(4)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与A亚群白血病病毒共感染的致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与附表清单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目标 |
第二章 鸡马立克氏病HVT活疫苗中污染REV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
摘要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REV与ALV-A共感染对SPF雏鸡的致病性分析 |
摘要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REV与ALV-A共感染对疫苗免疫鸡的致病性分析 |
摘要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REV分离株MD-2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突变分析 |
摘要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鸡MD活疫苗中污染REV检测方法的建立 |
摘要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第八章 创新点 |
第九章 文献综述 |
9.1 病原学 |
9.2 流行病学比较 |
9.3 检测与诊断 |
9.4 生物制品中的病毒污染 |
9.5 预防和控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SK9株)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SK9株)的研制背景 |
1 关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 |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发现 |
1.2 病原学 |
1.3 致病机理 |
1.4 流行病学 |
1.5 临床分类及病理变化 |
1.6 临床诊断 |
1.7 防治策略 |
2 关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
2.1 国外疫苗研究历史及现状 |
2.2 国内疫苗研究历史及现状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几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的血清型分型比较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SK9株的特异性、纯净性及稳定性的研究 |
摘要 |
1 SK9株的特异性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分析和讨论 |
2 SK9株的纯净性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分析和讨论 |
3 SK9株的稳定性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分析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SK9株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抗体产生期、免疫期、保存期及中间试制 |
摘要 |
1 最小免疫剂量试验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分析和讨论 |
2 抗体产生期及免疫期试验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分析和讨论 |
3 保存期试验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分析和讨论 |
4 中间试制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4.3 分析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几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攻毒对比试验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讨论 |
致谢 |
(8)武都县吉石坝养鸡场主要病毒性疾病免疫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鸡群 |
1.1.2 供试疫苗 |
1.1.3 诊断液 |
1.2 方法 |
1.2.1 新城疫免疫监测 |
1.2.2 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监测 |
1.2.3 禽流感诊断 |
1.2.4 马立克氏病诊断与免疫监测 |
1.2.5 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监测 |
1.2.6 传染性喉气管炎监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雏鸡ND、IBD母源抗体的测定 |
2.2 初步免疫计划的建立 |
2.3 监测结果及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3.1 讨论 |
3.2 结论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致谢 |
(9)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K88ac-ST1-LTB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及缩略语的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国际流行情况及我国流行现状 |
2.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原(ETEC)致病因子研究进展 |
3.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K_(88)ac-ST_1-LT_B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候选菌株的构建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K_(88)ac-ST_1-LT_B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实验室生产工艺研究 |
Ⅰ.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XK88acST3LT5)菌种的限定代次及保存条件试验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Ⅱ.安全性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的测定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Ⅲ 实验室生产与检验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Ⅳ 保存期试验和田间试验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K_(88)ac-ST_1-LT_B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K_(88)ac-ST_1-LT_B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现场应用及效益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本研究发表论文 |
个人简介(中文) |
个人简介(英文) |
四、提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单位产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活疫苗单位产量的研究[J]. 武润杰,李丽,崔浩,陈培军,董雅文,陈铁生.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8(01)
- [2]谈谈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现状和开发[J]. 周齐. 中国兽药杂志, 2000(05)
- [3]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宁宜宝. 中国禽业导刊, 2003(03)
- [4]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与A亚群白血病病毒共感染的致病性分析[D]. 李俊平.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5]二十一世纪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发展趋势和对生产将可能产生的作用[A]. 宁宜宝,蒋桃珍,王明俊. 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
- [6]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SK9株)的研究[D]. 张广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 [7]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宁宜宝,王明俊. 中国动物保健, 2001(04)
- [8]武都县吉石坝养鸡场主要病毒性疾病免疫监测[D]. 胡小东. 甘肃农业大学, 2003(09)
- [9]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K88ac-ST1-LTB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D]. 卫广森.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2)
- [10]白羽肉鸡疾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A]. 杜元钊. 2008首届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会刊,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