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分销网络系统部署方法(英文)

制造-分销网络系统部署方法(英文)

一、制造-分销网络系统的部署方法(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池毛毛,王俊晶,王伟军[1](2022)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NCA与SEM的混合方法》文中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与突发新冠疫情等的影响下,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企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对振兴我国制造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企业资源观的IT能力视角,本文整合必要条件分析(NCA)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混合方法对我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IT能力、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必要条件,并证实数字化转型在IT能力和流程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IT能力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通过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与中介作用的分析,研究深化了当前文献对IT能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认识,也为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管理提供了相关管理与政策建议。

张浩[2](2021)在《基于泛在网络的新零售供应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鹿瑞瑞[3](2020)在《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信息管理是制造与销售型企业实现转型的根本保障。信息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管理。BR集团公司2007年就已经开始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直接影响公司的信息管理水平。一旦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公司的战略管理不匹配,将给公司的管理造成致命性的影响,同时将会增加公司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也会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问题,受到了BR集团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本文以BR集团公司近一年半15个月的信息服务台运维数据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满意度调研问卷整理资料,对信息管理现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归纳、总结出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与公司战略匹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企业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员工的因素等方面。据此,结合战略信息管理模型,以信息管理实施应用的视角完善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策略:⑴用户需求引导平台搭建思路;⑵用户参与系统搭建;⑶引进分组集成协作的工作模式;⑷调整BR集团公司信息服务台组织架构。针对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对策的提出,使其与公司战略匹配度更高,能够有效控制公司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同时对保障公司稳定快速发展、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同行业相关公司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朱作政[4](2019)在《新零售背景下电商企业生鲜业务的供应链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过去的十年是线上零售飞速发展的十年,在线上零售的冲击下,很多传统零售商店纷纷关闭了实体店。毋庸置疑,线上零售有着传统零售实体店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线上零售能够在这十年间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但近几年,线上零售的增长趋缓,这是因为单纯的线上零售也有它不能弥补的先天劣势,那就是客户体验的不足。所以近几年强调线上线下相结合、强调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供应链的新型零售概念正在崛起,时至今日,“新零售”的概念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得到了一定的实践。一些大型电商企业,如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和京东的7FRESH等,积极地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在生鲜业务领域进行新零售模式的尝试和探索,他们的实践活动为其他企业部署新零售模式的生鲜业务提供了宝贵经验。鉴于一方面,一些大型电商企业积极地实践新零售模式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另一方面,与新零售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在总结当前典型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较前沿的新零售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通过与实际企业的新零售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做对比和交叉验证,指出了该模式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该模式不但能够为大型企业构建其新零售生鲜业务的供应链系统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也能为中小型企业生鲜业务供应链系统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的研究目标,本文按照以下思路展开。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针对传统零售业供应链、电子商务供应链、生鲜业务供应链和电商企业生鲜业务供应链的研究现状。其次,总结了新零售时代当前主流的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现状并对比了他们之间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阐述了电商企业部署其生鲜业务供应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接着,对新零售背景下生鲜业务的供应链模式做了定义,提出了一个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并分析了该供应链模式的运行机制、可行性和实施策略。然后,从案例分析的角度,主要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盒马鲜生为例,先分析了盒马鲜生供应链模式的本质,把它和本文提出的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做对比,接着从销售管理、运营管理、仓储管理、供应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五个方面对盒马鲜生的供应链策略进行深度剖析,同时发现了盒马鲜生供应链模式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总结了对其他传统零售商和纯电商的生鲜业务供应链构建的一些启示。

何白[5](2017)在《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文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领域的产业融合引人瞩目。在传媒业与电信业相互融合的交汇处,网络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诞生并迅速风靡于我国的互联网。自2006年网络视频产业发轫,历经跑马圈地式的野蛮扩张,泥沙俱下式的市场洗牌,再到步履稳健的理性成长;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规模由小变大,产业规制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地完善,产业布局逐渐多元。作为产业融合边界处诞生的边缘产业,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受到融合因素的深刻影响。数字融合使广电、出版、电信三大产业的信息产品属性趋同,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内容传播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多种产业力量均可以在互联网上布局网络视频业务。同时,三网融合的推进使广电网、电信网与互联网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在技术标准上趋于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业务上彼此渗透;多样化的视频传播终端被催生。融合的扩散还使娱乐、文化、教育等产业经由内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加入到信息产业大汇融的队伍之中。面对产业之间广泛融合的大背景,网络视频内容运营面临内容来源多元化、传输渠道多元化、播出终端多元化的局面;网络视频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也拥有极为广阔的延伸拓展空间。当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面临融资、内容版权、政策规制等各方面的现实阻碍,视频企业之间在内容领域的白热化竞争令运营成本年年攀升,行业长期处于普遍亏损的状态。如何找寻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良性发展路径?此问题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尝试以产业融合为分析视角,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探析,从中探寻破除产业发展困境、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在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上,本论文首先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脉络、发展特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梳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整体图景。其二,结合产业融合趋势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机理与动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建立起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其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产业融合下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链以及网络视频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最后,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命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第一,选题创新:我国网络视听新媒体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网络视频产业的研究更为匮乏,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本研究将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在研究选题角度较为新颖,具备了创新性。第二,内容创新:本文在第三章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弥补了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在第四章中,提出我国网络视频融合发展的框架,对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在第五、六、七三章分别对产业融合环境下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链以及企业的发展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上研究内容在本研究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第三,方法创新:本研究应用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研究范式对网络视频产业进行分析。在第五章中,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研究中经典的SCP分析框架,对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第六章中,通过产业链整合理论和价值系统、价值网等的理论工具对网络产业的产业链发展进行研究。在网络视频研究领域具有方法上的创新性。第四,结论创新:在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注重对产业发展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第八章中,系统性地分析了阻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现实矛盾,提出推动网络视频行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进行营利模式创新、建立新环境下版权治理机制以及如何科学制定产业规制、推动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建议和对策。

陈新平[6](2011)在《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是一个供应链制造,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成本对风电运营成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供应链是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的关键因素。组成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零部件:叶片、轴承、轮毂、主轴、轴承、齿轮箱、联轴器、发电机、偏航系统、控制系统、塔架等重大关主件,要求可靠性高、体积大、重,生产工艺复杂,设计制造周期长,价格昂贵,库存水平低,供应链的建立及运行管理是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发展风电供应链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分依赖国外供应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时间长、工艺技术水平不高、材料质量差、研发能力不强。论文结合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实际和供应链理论,拟从供应商选择、供应链风险管理和供应链质量管理三个角度展开研究。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意义。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过分依赖国外供应商,盲目上马风电项目,工人的技术水平有限,制造商的制造工艺水平不高,材料质量低,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对供应商选择、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文献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种供应商选择方法的特性,综述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总结了以往学者对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研究成果。第二章采用可拓学方法进行风电装备供应商选择。可拓学是系统评价的有效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中的矛盾问题。风电装备供应商选择中有许多相互矛盾的评价指标,利用可拓学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第三章论述了供应链风险的概念、类型、特征等内容,在分析了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后,提出了供应链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了供应链绩效和不确定因素矩阵,根据供应商的绩效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因素将供应商分为四类:岩石,碎石,明星和瘦狗。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商划分为这四类可以快速识别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供应链风险。第四章论述了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特点、运作模型等内容,在分析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六种假设:质量管理实践与供应商参与相关;供应商参与实践与组织绩效正相关;质量管理实践和供应商选择重相关;供应商选择水平对组织绩效有正面影响;质量管理实践的水平与组织绩效正相关;供应商参与和供应商选择相关。根据这六种假设,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结构平衡模型,并分析风电装备供应链的各阶层的联系,建立制造供应链质量结果模型。根据这六种假设,提出不连续网络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型和连续网络供应链质量模型。根据风电装备制造的特点,提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策略和研究方向。第五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论文主要从供应商选择、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今后的研究着重风电装备企业供应链风险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

廖燕[7](2009)在《供应链管理中RFID应用价值评估与采纳扩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RFID作为一项先进的使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将对供应链管理产生革命性影响。如同其他新技术一样,RFI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从多个角度系统的研究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和总体架构。首先,研究了RFID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及售后服务等供应链管理环节的应用,并选取各环节的典型应用,分析了业务流程;然后,对基于RFID的供应链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探讨了基于RFID的供应链系统的特点、系统重构及组织结构问题,提出了基于RFID的供应链系统的体系结构;接着,设计了一个汽车零部件供应VMI-TPL无线射频系统;最后,研究了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问题。(2)供应链管理中RFID的价值评估研究。首先,探讨了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项目中嵌入的实物期权类型,提出了评估构架模型,并对实物期权识别给出了具体操作步骤;接着,讨论了RFID供应链管理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参数,给出了实物期权执行时间确定的最优投资点的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计算示例。(3)供应链管理中RFID的采纳研究。首先,基于TAM模型,引入RFID安全考虑变量,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零售环节中消费者RFID接受度的问题;接着,回顾了信任及供应链信任的概念、信任产生的基础和供应链信任的类型,分析了基于RFID的供应链中的信任风险,探讨了基于RFID的供应链中的信任构建问题。(4)供应链管理中RFID扩散的博弈与利益机制研究。首先,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了补贴政策对RFID采纳的意义;然后,探讨了基于RFID的供应链的利益分配原则、影响因素及分配方法,建立了基于RFID的供应链利益分配系统的体系结构。对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采用了主观G1法和客观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并给出仿真示例。(5)RFID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应用和扩散研究。首先,介绍了RFID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制造、分销、固定资产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实例,总结了RFID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应用及应用特点;然后,总结分析了RFID在汽车供应链中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最后,对全文的工作予以了总结和展望。

王桂从[8](2008)在《面向订单装配的机械产品柔性生产计划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规模定制的目的是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提供给客户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它逐渐成为21世纪主流的生产方式。本文在探讨了实现大规模定制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大规模定制模式下,面向生产过程的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柔性供应链组织结构、供应商选择与采购计划分配以及柔性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敏捷性是大规模定制的外在特征,柔性是实现其敏捷性的内在驱动力,本文从产品、制造、生产运作、组织、人员、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提高企业柔性的主要策略。在对精益供应链与敏捷供应链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的概念。针对大规模定制供应链这一新的组织形式,构建了面向订单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并介绍了其主要功能框架和体系结构框架。针对大规模定制下产品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的概念,它由产品族结构模型和产品信息模型两部分构成。在通用物料清单(GenericBill of Materials,GBOM)的基础上,建立了产品族结构模型。将产品信息从传统的设计领域扩展到采购、计划、制造、库存、销售等阶段,建立了产品六域信息模型。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进行建模,抽象出实体对象类、对象管理类、对象集合类三大对象类,描述了产品信息模型中各对象类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产品族扩展信息的数据库模型,将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从逻辑模型映射为物理模型。研究了客户订单物料清单(Order Billof Materials,OBOM)的实现及管理方法,建立了基于约束满足问题的产品优化配置模型及配置算法,提高了产品配置的效率。建立了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的产品信息集成规范和产品族配置信息集成规范,为分布在异地的不同制造商、经销商、供应商等提供了一个产品族信息集成的标准。分析了大规模定制下采购管理的特征,并指出了多源供应策略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针对多源供应的两种实现方式,以平均采购成本最低为目标,考虑需求约束、能力约束、质量约束,分别建立了多源供应下的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优化分配集成模型。针对多源同时供货模型,设计了基于分支定界算法的综合求解算法。对单源供应以及两种多源供应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将大规模定制下的供应商分为关键供应商和通用供应商两类,并针对通用供应商,建立了多源供应下的供应链双层构建过程模型,提高了供应链组织结构柔性和采购计划柔性,降低了采购成本。分析了大规模定制下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征,将供应链生产计划分为战略层、战术层与操作层,建立了大规模定制下供应链层次化、柔性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型。针对通用件生产计划建立了实现柔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计划控制策略;针对订单排程计划建立了实时动态滚动控制机制,提高了订单计划的柔性。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了订单信息模型和订单生命周期模型,并给出了订单类对象的状态图。针对多订单、多产品、多制造资源的订单优化排程问题,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精英选择和个体迁移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实例验证表明算法具有高效率和有效性。采用组件式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面向订单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将系统的构成组件分为界面型组件、业务逻辑组件以及数据维护组件三类。组件式系统能够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实现快速重构,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柔性。以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为应用对象,分别介绍了产品族信息管理、面向配置的订单管理与订单计划管理、多源供应下的采购计划管理、面向订单的成品库存管理与零部件库存管理等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以及应用情况,验证了本文理论的有效性。

陈志圣[9](2008)在《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竞争的网络经济时代。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Internet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平台,传统的供应链也已经向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发展,供应链的协同已经成为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Internet上主机大量增加但利用率不高的状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将其四个超级计算中心构筑成一个元计算机,由此诞生了网格的思想。网格被誉为“下一代的Internet”,它不是Internet和Web的替代者,而是它们的发展。网格是把整个Internet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目前,网格的建设已经成为IT领域的热点,欧美以及中国每年在其上的投资都数以亿计。Internet对于供应链的协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其发展产物的网格也将在供应链的协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Gartner的预测,在2006年底之前网格运算对盈利企业的主要用途会是用来处理计算密集的工作负荷,例如复杂的商业和财务分析。之后,网格将会跨越企业边界支持企业之间的协作,并最终将全面支持公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服务。网格环境下供应链的IT环境将会得到怎样发展,如何利用网格来促进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如何在网格环境中构建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课题。现有的研究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可以指导供应链成员在网格环境中构建信息系统来实现协同管理的机制方法,本文将从网格的商业应用趋势、应用策略、系统模型、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的角度对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供应链成员在网格环境中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并利用其进行协同管理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网格理论以及网格在供应链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了网格对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协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第三部分研究了网格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策略以及具体系统模型;第四部分研究了在网格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交互;第五部分分析了网格技术对于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协调所产生的影响。在第一部分中指出了信息技术在提高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格作为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产物将会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信息协调产生的促进作用。接着对供应链管理、网格理论、网格在商业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分析了供应链中各种活动的协调机制,然后着重分析了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的发展和作用,最后分析了网格将会如何影响供应链的商务环境,并且描绘了网格在商业应用中的整个发展蓝图以及当前所处的位置。第三部分首先研究了当前网格技术最新的标准——OGSA、WSRF,这些标准是网格得以在商业环境中进行应用的关键所在,它也是本文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三层虚拟化策略(第4章),并依据该策略设计了基于网格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模型。然后,分析了该模型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层的设计、安全性、QoS、可行性等问题(第5章)。第四部分研究了在网格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供应链成员之间如何通过工作流管理对应用层的Web服务进行组合与控制,实现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并且针对网格的特点设计了一个两层的工作流控制系统。同时,还分析了如何利用网格信息系统模型中应用层的Web服务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B2B的数据交换,并提出了基于时间Petri网的分析方法(第6章)。第五部分分析了网格信息系统对于供应链管理中,在信息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孤岛的整合,通过对VMI、CPFR的支持来弱化牛鞭效应,对于供应链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柔性的支持等(第7章)。最后,总结了研究工作,并且就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王丽杰[10](2007)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作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合作关系问题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顺利实施是供应链高效运作的有力保障。尽管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其研究尚存在明显不足。本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博弈论、灰色理论、信息技术等理论与技术方法,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目前评价与选择合作伙伴的方法的利弊分析,本文构建了合作伙伴评价与选择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与选择合作伙伴。其次,本文提出了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策略,建立了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和基于sharpey值得供应连利益分配机制。最后,为了考核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合作中的绩效评价问题,建立了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灰联法对供应连整体绩效进行了评价,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二、制造-分销网络系统的部署方法(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造-分销网络系统的部署方法(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NCA与SEM的混合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1 企业资源观(RBV)和IT能力视角
    1.2 数字化转型
    1.3 创新绩效
2 研究假设
    2.1 IT能力和创新绩效
    2.2 IT能力和数字化转型
    2.3 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绩效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3.2 变量及其测量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 必要性与充分性的假设检验
    4.4稳健性检验
5 研究结论和启示
    5.1 研究发现
    5.2 理论启示
    5.3 管理启示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3)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信息管理
        2.1.2 战略管理和企业战略
        2.1.3 战略信息管理
    2.2 战略信息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2.2.1 相关理论综述
        2.2.2 企业战略信息中心模型
        2.2.3 企业信息组织集成结构模型
        2.2.4 开放创新型信息化组织结构模型
第3章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现状及环境分析
    3.1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现状分析
        3.1.1 BR集团公司现状概况
        3.1.2 BR集团公司战略
        3.1.3 BR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营情况
        3.1.4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现状
    3.2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环境分析
        3.2.1 优势和劣势分析(SW)
        3.2.2 外部机会分析(O)
        3.2.3 外部威胁分析(T)
        3.2.4 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3.3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问题
        3.3.1 用户满意度评价底
        3.3.2 系统功能和用户需求不匹配
        3.3.3 现有工作管理模式单一
        3.3.4 部门组织层级较多
第4章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分析
    4.1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满意度调研分析
        4.1.1 调研的目的
        4.1.2 调研的设计
        4.1.3 调研实施
        4.1.4 调研结果分析
    4.2 BR集团公司信息服务台运维数据分析
        4.2.1 系统服务数据分析
        4.2.2 人员处理数据分析
第5章 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对策
    5.1 用户需求引导平台搭建思路
    5.2 用户参与系统搭建
    5.3 引进分组集成协作的工作模式
    5.4 调整BR集团公司信息服务台组织架构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零售背景下电商企业生鲜业务的供应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新零售的相关研究
        一、新零售的定义
        二、新零售的特征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
        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三、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第三节 零售业供应链的相关研究
        一、传统零售业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生鲜业务供应链的相关研究
        一、传统生鲜业务供应链研究现状
        二、电商企业生鲜业务供应链研究现状
第三章 新零售背景下生鲜业务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比较
        一、传统线下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现状
        二、基于电商平台的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现状
        三、典型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的差异比较
    第二节 新零售背景下生鲜业务供应链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需求预测难度高
        二、线下重资产布局风险高
        三、仓储管理复杂化
        四、运输规划复杂化
        五、即时配送成本高
    第三节 新零售背景下生鲜业务供应链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基于大数据的预测能力提升
        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物流体系整合
        三、大数据驱动优化仓储供应链布局
        四、智能调动体系及自动驾驶技术优化运输城配效率
        五、智能调度、众包模式及前置自提降低即时配送成本
第四章 新零售背景下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构建与实施
    第一节 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构建
        一、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定义和内涵
        二、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构建过程及运作机制
    第二节 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政策支持
        二、相关理论支撑
        三、市场环境推动
        四、成功案例启示
        五、客观条件限制
        六、可行性分析的结论
    第三节 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实施的关键策略
        一、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
        二、应用大数据挖掘数据价值
        三、全面的客户体验管理
        四、物联网与供应链的全面融合
        五、全渠道库存优化管理
第五章 盒马鲜生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案例研究
    第一节 公司简介与概况
    第二节 盒马鲜生供应链模式分析
        一、盒马鲜生供应链模式的本质
        二、盒马鲜生供应链模式与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比较
    第三节 盒马鲜生供应链模式实施的关键策略
        一、采购管理策略
        二、运营管理策略
        三、销售管理策略
        四、仓储管理策略
        五、物流配送管理策略
        六、新零售SLOOMC供应链模式实施策略对盒马鲜生的启示
    第四节 盒马鲜生供应链模式的不足与建议
        一、餐饮资源的众包服务
        二、利用门店资源和网络资源形成社交经济
        三、携手物流企业实现运力整合
第六章 对新零售背景下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的管理建议
    第一节 对传统零售企业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的管理建议
        一、挖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二、为消费者构建消费场景
        三、升级技术
    第二节 对纯电商企业生鲜业务供应链模式的管理建议
        一、提高运营效率
        二、重视客户体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
        1.1.2 网络视频的勃兴与媒介变局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3.1 网络视频
        1.3.2 网络视频产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前沿性与创新性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资源
        2.1.1 产业融合理论
        2.1.2 产业链相关理论
        2.1.3 研究中使用的分析工具
    2.2 研究综述
        2.2.1 传媒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2.2.2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2.3 网络视频产业研究述评
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3.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阶段
        3.1.1 市场导入期:“播客”风潮下的业态萌芽(1994-2005)
        3.1.2 产业萌芽期:资本“盛宴”下的行业爆发(2006-2007)
        3.1.3 市场调整期:市场洗牌后的秩序重构(2008-2009)
        3.1.4 理性成长期:资源困境中的“合纵连横”(2010-2012)
        3.1.5 融合发展期:多元布局下的跨界经营(2013-)
    3.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特征
        3.2.1 内容生产模式多元化
        3.2.2 传播终端移动化、多屏化
        3.2.3 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
        3.2.4 企业营利模式多样化
        3.2.5 政府管理规范化、细致化
    3.3 小结
4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背景、机理与动因
    4.1 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背景
        4.1.1 传媒业与电信业的融合
        4.1.2 基于互联网的更大范围的融合
        4.1.3 一些融合型的产业概念
    4.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
        4.2.1 网络视频产业的核心层——视频内容产业
        4.2.2 网络视频产业的外延层——视频衍生产业
    4.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分析
        4.3.1 信息技术的驱动
        4.3.2 资产通用性的提高
        4.3.3 视频企业对范围经济的追求
        4.3.4 规制放松与政策的推动
    4.4 小结
5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SCP分析
    5.1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结构分析
        5.1.1 市场集中度高
        5.1.2 差异化程度较低
        5.1.3 市场进入壁垒高
        5.1.4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结构的影响
    5.2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行为分析
        5.2.1 网络视频市场的价格协调
        5.2.2 网络视频市场的非价格行为
        5.2.3 网络视频企业的并购与联合
        5.2.4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行为的影响
    5.3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绩效分析
        5.3.1 规模增长与长期亏损并存
        5.3.2 行业收入格局的转变
        5.3.3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绩效的影响
6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触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产业链整合
    6.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链的形态特点
    6.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链的整合
        6.2.1 网络视频企业的水平整合
        6.2.2 网络视频企业的跨产业垂直整合
    6.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价值链的网状嬗变
        6.3.1 网络视频产业价值系统的基本模型
        6.3.2 价值网:网络视频产业价值系统的高级形态
    6.4 小结
7 网络视频企业的融合成长——基于多案例分析
    7.1 理论背景与分析框架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方法
        7.2.2 样本选择
        7.2.3 数据收集
    7.3 案例一:乐视网的“生态”构建
        7.3.1 案例背景
        7.3.2 乐视网的融合成长模式分析
        7.3.3 乐视网融合成长的竞争力分析
        7.3.4 讨论与启示
    7.4 案例二:芒果TV的融合成长
        7.4.1 案例背景
        7.4.2 芒果TV的融合成长模式分析
        7.4.3 芒果TV融合成长的竞争力分析
        7.4.4 讨论与启示
    7.5 小结
8 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8.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阻碍
        8.1.1 行业盈利困局尚未破除
        8.1.2 企业同质化竞争仍较严重
        8.1.3 版权保护不断面临挑战
        8.1.4 政策倾斜成为产业发展掣肘
    8.2 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8.2.1 持续推动视频行业的技术创新
        8.2.2 鼓励视频企业进行营利模式创新
        8.2.3 建立新环境下的版权治理机制
        8.2.4 加速三网融合促进跨产业竞合
        8.2.5 科学制定政策推动融合发展
9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现状与问题
        1.1.1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现状
        1.1.2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供应链基础理论
        1.3.2 供应商选择的研究现状
        1.3.3 供应链风险研究现状
        1.3.4 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供应商选择的可拓学方法
    2.1 可拓学概述
        2.1.1 可拓学概述
        2.1.2 可拓工程研究的基本思想、工具和方法
        2.1.3 使用的基本工具
    2.2 可拓学在风电装备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
        2.2.1 风电设备供应商的可拓评价模型
        2.2.2 基于可拓学的风电设备供应商评价
        2.2.3 可拓学在风电供应商选择的评价
    2.3 本章小结
3 风电装备制造供应链风险管理
    3.1 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
        3.1.1 供应链风险的概念
        3.1.2 供应链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管理
        3.1.3 供应链风险的分类
        3.1.4 供应链风险的特征
        3.1.5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内容
        3.1.6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主体
    3.2 风电装备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
        3.2.1 研究背景
        3.2.2 供应链中无绩效供应商风险预测
        3.2.3 供应商风险预测模型在风电行业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4 风电装备制造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型
    4.1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4.1.1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4.1.2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4.1.3 制造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特点
        4.1.4 供应链背景下产品质量形成过程
        4.1.5 制造企业质量链管理内涵
        4.1.6 制造企业质量链管理体系结构设计
        4.1.7 制造企业质量链管理运作模型
        4.1.8 协同质量管理
    4.2 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型
        4.2.1 概念模型——研究假设
        4.2.2 不连续网络供应链质量模型
        4.2.3 连续网络供应链质量模型
        4.2.4 风电装备供应链质量管理
        4.2.5 风电装备制造供应链质量模型的研究方向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

(7)供应链管理中RFID应用价值评估与采纳扩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课题来源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5 小结
2 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与总体架构分析
    2.1 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2.2 基于RFID的供应链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3 基于RFID的供应链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2.4 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信息集成
    2.5 小结
3 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项目价值评估
    3.1 引例
    3.2 实物期权研究概述
    3.3 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项目的实物期权评估方法
    3.4 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项目的价值参数
    3.5 供应链管理应用RFID的期权价值评估示例
    3.6 小结
4 供应链管理中RFID的采纳分析
    4.1 供应链管理中RFID的消费者接受度研究
    4.2 基于RFID的供应链中的信任及构建
    4.3 小结
5 供应链管理中RFID扩散的博弈与利益机制分析
    5.1 供应链管理中RFID扩散的博弈分析
    5.2 供应链管理中RFID扩散的利益分配机制
    5.3 小结
6 RFID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应用和扩散
    6.1 RFID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应用实例
    6.2 RFID在汽车供应链中应用的当前特点
    6.3 RFID在汽车供应链中的扩散
    6.4 RFID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应用和扩散建议
    6.5 小结
7 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及完成的科研课题
附录3 问卷

(8)面向订单装配的机械产品柔性生产计划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关键技术
        1.2.2 产品信息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信息共享与集成研究现状
        1.2.4 多源供应下的采购控制研究现状
        1.2.5 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模型
    2.1 提高大规模定制敏捷性的策略
    2.2 大规模定制下的供应链管理
    2.3 系统总体设计
        2.3.1 系统体系结构
        2.3.2 系统物理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研究
    3.1 产品信息模型需求分析
    3.2 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的建立
        3.2.1 基于GBOM的产品族结构模型
        3.2.2 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
        3.2.3 客户订单BOM管理
    3.3 产品族扩展信息模型对象构建
        3.3.1 实体对象类
        3.3.2 对象集合类
        3.3.3 对象管理类
    3.4 数据库设计
    3.5 产品族扩展信息集成规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源供应下的柔性采购计划优化分配技术研究
    4.1 大规模定制下的多源采购策略
    4.2 多源供应下的供应商选择及采购计划分配
        4.2.1 多源供应的实现方式
        4.2.2 同时供货下的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分配模型
        4.2.3 交替供货下的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分配模型
        4.2.4 模型对比
        4.2.5 案例分析
    4.3 供应链双层构建过程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订单装配的柔性生产计划与控制技术研究
    5.1 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计划模型建立
        5.1.1 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计划需求分析
        5.1.2 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计划系统模型
        5.1.3 通用件生产计划的关键技术
        5.1.4 订单生产计划的关键技术
    5.2 订单生命周期模型的建立
        5.2.1 订单生命周期模型
        5.2.2 订单信息模型
    5.3 订单动态排程控制机制
        5.3.1 订单窗口划分
        5.3.2 订单选择原则
        5.3.3 滚动步长设定
        5.3.4 滚动机制建立
        5.3.5 订单优化排程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实现及应用验证
    6.1 现状分析
        6.1.1 大规模定制实施现状
        6.1.2 企业现状
    6.2 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6.2.1 五征集团总体业务流程
        6.2.2 产品族信息管理
        6.2.3 订单及订单计划管理
        6.2.4 零部件库存管理与订单库存管理
        6.2.5 多源供应下的采购计划管理
        6.2.6 访问控制管理
    6.3 系统集成案例分析
        6.3.1 集成需求分析
        6.3.2 集成方式选择
    6.4 系统实现方案
        6.4.1 系统开发平台
        6.4.2 基于组件开发技术的系统实现
    6.5 运行效益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摘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致谢
附录1 ProductSchema.xsd
附录2 ProductFamilySchema.xsd
附录3 应用证明
附录4 英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1.1.2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武器
    1.2 问题的提出
        1.2.1 供应链中信息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2.2 供应链信息系统在网格环境下的新阶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1.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2.1.2 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
    2.2 网格理论研究综述
        2.2.1 网格理论概述
        2.2.2 网格的基本架构
        2.2.3 网格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网格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2.3.1 网格计算的基础架构——Oracle 10g
        2.3.2 IBM网格计算策略
        2.3.3 网格在信息系统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格对于供应链跨组织协调的影响及其前景分析
    3.1 引言
    3.2 供应链活动的协调机制
        3.2.1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模式
        3.2.2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决定因素
        3.2.3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成本因素
        3.2.4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环境因素
    3.3 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
        3.3.1 供应链中信息协调的发展过程
        3.3.2 供应链信息系统在组织间协调的作用
        3.3.3 供应链信息协调的价值分析
    3.4 网格技术对于供应链信息协调的影响
        3.4.1 网格环境中的商务协同
        3.4.2 网格技术对企业内部的影响
        3.4.3 网格技术对供应链信息协调的支持
        3.4.4 网格技术在信息协调中的应用趋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格技术及其在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pen Grid Service Architecture,OGSA)
        4.2.1 OGSA的基本思想
        4.2.2 OGSA的框架结构
    4.3 开放网格服务基础设施(Open Grid Service Instrument,OGSI)
        4.3.1 OGSI的层次结构
        4.3.2 OGSI中网格服务的交互模型
        4.3.3 OGSI存在的缺陷
    4.4 Web服务资源框架与Web服务通知
        4.4.1 Web Services
        4.4.2 WS-Resource与隐式模式
        4.4.3 WSRF的概念和结构
        4.4.4 WS-Resource的生命周期
        4.4.5 WS-Notification
        4.4.6 OGSI与WSRF以及WS-Notification比较
        4.4.7 WSRF与OGSA的关系
    4.5 网格与SOA
        4.5.1 网格对SOA的影响
        4.5.2 SOA对网格的影响
    4.6 网格在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4.6.1 设计网格应用程序时考虑的因素
        4.6.2 基于网格的信息系统的构建策略
        4.6.3 网格对于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框架
    5.1 引言
    5.2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5.3 网格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设施
        5.3.1 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因素
        5.3.2 信息基础设施的虚拟化结构
        5.3.3 基于OCSA-DAI的数据虚拟化实现
    5.4 Web服务资源的交互模式
        5.4.1 Web服务资源的创建以及操作
        5.4.2 Web服务资源通知机制的实现
    5.5 应用层的基本结构设计
        5.5.1 利用ESB实现Web Service的封装
        5.5.2 利用ESB与BSC的结合来实现业务流程
    5.6 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
    5.7 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QoS)保证
        5.7.1 网格QoS的基本要求
        5.7.2 网格QoS控制模型
        5.7.3 网格QoS关键技术
    5.8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5.8.1 实现技术可行性
        5.8.2 功能适用性
        5.8.3 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处理可行性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间的交互
    6.1 引言
    6.2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结构
        6.2.1 网格技术在信息系统集成中的优势
        6.2.2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基本结构
        6.2.3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特性
        6.2.4 网格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层次结构
    6.3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系统的工作流管理
        6.3.1 工作流概述
        6.3.2 供应链中的跨组织工作流
        6.3.3 基于网格的跨组织工作流管理特性
        6.3.4 应用层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6.3.5 网格中间件层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6.4 网格信息系统对于B2B合作的数据支持
        6.4.1 B2B合作的信息基础——EDI
        6.4.2 网格环境中EDI的替代者——RosettaNet
        6.4.3 基于RosettaNet的Web Service实现
    6.5 网格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水平分析
        6.5.1 时间Petri网及其对于供应链的建模
        6.5.2 业务流程中的信息传递速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网格信息系统对于供应链协调的支持
    7.1 引言
    7.2 基于网格的企业应用集成的实现
        7.2.1 信息孤岛与应用系统整合
        7.2.2 基于网格与SOA的EAI实现
    7.3 基于网格的信息系统对于牛鞭效应的弱化
        7.3.1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概述
        7.3.2 网格信息系统对于VMI的支持
        7.3.3 网格信息系统对于CPFR的支持
    7.4 基于网格信息系统的供应链柔性分析
        7.4.1 SCM的柔性及信息系统的柔性
        7.4.2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柔性
        7.4.3 基于网格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对于SCM柔性的支持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结构框架及创新点
第一章 供应链合作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研究文献简介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 供应链合作管理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供应链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管理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 供应链合作管理与传统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关系
    第四节 供应链运作管理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第一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与选择的方法
    第四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契约
第四章 供应链合作中的信息共享的实现
    第一节 信息和信息共享的含义
    第二节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合作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策略
第五章 完善供应链合作中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风险概述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中的风险及其管理
    第三节 供应链合作中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
第六章 健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益分配模式和机制
    第一节 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益分配的规律与优化原理
    第二节 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益分配的特点及分配模式
    第三节 基于SHAPLEY值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
第七章 供应链合作的绩效评价
    第一节 供应链合作绩效评价的作用
    第二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含义及原则
    第三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的组成与体系框架
    第四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中文)
参考文献(英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四、制造-分销网络系统的部署方法(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NCA与SEM的混合方法[J]. 池毛毛,王俊晶,王伟军. 科学学研究, 2022
  • [2]基于泛在网络的新零售供应链管理研究[D]. 张浩.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 [3]BR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研究[D]. 鹿瑞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4]新零售背景下电商企业生鲜业务的供应链模式研究[D]. 朱作政. 浙江工商大学, 2019(12)
  • [5]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D]. 何白. 厦门大学, 2017(01)
  • [6]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陈新平. 重庆大学, 2011(01)
  • [7]供应链管理中RFID应用价值评估与采纳扩散研究[D]. 廖燕.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2)
  • [8]面向订单装配的机械产品柔性生产计划及控制技术研究[D]. 王桂从. 山东大学, 2008(01)
  • [9]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D]. 陈志圣. 同济大学, 2008(10)
  • [10]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作问题研究[D]. 王丽杰. 吉林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制造-分销网络系统部署方法(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