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高管“换马”

财务高管“换马”

一、金融高层“走马换将”(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慧[1](2020)在《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现汉》的收词大致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研究历版《现汉》的新增词语意在从历时层面展现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概况,完善现代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现汉》从第1版出版至今已发行过七版,共六版(第2版—第7版)新增词语。六版《现汉》共新增词语19971条,在音节数量方面,新增词语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三、四音节词语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类分布方面,新增词语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动词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语来源方面,新增词语主要分为四类: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在语义领域方面,《现汉》新增词语涉及的语义领域较为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科技、交通、环保等各个方面。《现汉》增收词语是社会发展、词汇发展和词典编纂的需要,语言同社会共变,社会发展,词汇也发展,《现汉》为维持其先进性需要对词典不断进行修订,每次修订时《现汉》所增收的词语都遵循着一定的原则:通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查考需要原则。《现汉》作为一部规范型词典,非常重视词汇的规范问题。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主要涉及到语音规范、词形规范和词义规范,语音规范涉及到异读词的处理,词形规范涉及到异形词的处理,词义规范涉及到义项变化和释义改变,这些规范工作体现出《现汉》为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所做出的努力。

潘颖[2](2019)在《中概股做空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以展讯通信为例》文中提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始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资本市场以其完善的制度、多层次的结构、较低的门槛吸引着急需资金的中国企业,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就是指这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注册公司股票。早期由于相关限制,只有部分优质国有企业才有境外融资的资格。随着21世纪初我国进一步放松对民营企业在境外上市的限制,一批新兴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踏上赴美融资的征途,也拉开了我国民营企业到美国上市的序幕。赴美上市浪潮在2010年达到高潮,仅2010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就有创纪录的35家。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概股受到了国际资本的青睐,在股市上收获颇丰,数据显示,2009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平均上涨130%。但这样的乐观情况在2010年没有持续。部分通过反向并购上市的中概股由于无法准时提交财务报表、被媒体怀疑涉嫌财务造假等原因,引起做空机构的关注,自2010年下半年陆续遭到做空机构大规模的袭击,SEC随后介入调查。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1年共有67家中概股公司受到做空机构的质疑,其中因会计违规和信息披露问题被停牌或退市的中概股公司达46家。在允许做空的市场上出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司的做空并不奇怪,但通常是基于对该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增长的消极预期而进行的反向操作。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2011年前后出现的针对中概股的做空事件,手法如出一辙,并且做空报告都一致性地指向了信息披露和财务造假问题,这在全球资本市场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在此次做空风波前期,做空机构接连成功揭发存在财务造假、重大信息披露问题的中概股,引发了对中概股的集体信任危机。做空者利用市场恐慌进一步猎杀一些基本面良好的中概股,做空报告用词夸张,存在强烈的主观性和倾向性,证据单薄,甚至出现对于专业机构来说低级的错误,具有恶意性。欣喜的是,经过前期市场经验的积累,不少优质的中概股采取多种策略成功地应对了恶意做空。本文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中概股做空危机中典型做空手法背后蕴含的经济学理论,接着介绍了做空机制的特点和影响,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策略和流程,然后概述了2011年前后中概股集体信任危机的产生经过,并着重对遭遇做空公司的风险特征、股价受到的冲击和反做空策略进行了介绍。本文选取展讯通信遭遇浑水做空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对展讯通信的做空是浑水在成功狙击多家中概股后首次承认报告存在误解,并且展讯通信仅用两天就迅速收复失地,使股价恢复到做空前的水平,此后股价还一度较做空前上涨30%,可谓化危机为转机,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展讯通信被质疑问题、遭遇恶意做空的原因、反做空采取的策略,得出其成功应对做空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基本面良好,财务运行稳健,面对质疑有回击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因为展讯通信在危机发生后采用了多种有效的应急策略,遵循了危机公关的原则,给出了令投资者信服的澄清和解释,展现了公司价值。借鉴展讯通信成功的经验,结合危机管理的理论,笔者提出了中概股应对做空危机的策略:长期根本策略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完善信息披露,短期应急策略是运用危机公关原则,实施多种可行措施,全面系统策略是建立完善做空危机管理机制。此外,笔者对相关监管机构、政府部门协助企业应对恶意做空提出了建议。

李路[3](2018)在《美国“抵消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抵消战略”发端于冷战时期,是美国应对大国竞争的重要战略工具。它通常出现在美国战略扩张受阻的背景下,以“非对称”为主要特点,强调依托“竞争优势”,达成战略目的。本文主要采用唯物主义历史叙事方法,充分借鉴社会系统论新思维,首次向学界引入政策检证策略的新方法,以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形式逻辑为工具,对美国历史上历次“抵消战略”,尤其是2014年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分析,全面且富有逻辑地阐明了历次战略的形成过程和内在机理,从目的、方针和手段等方面厘清历次战略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考量,最终结合战略环境对当前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了多层评估,对未来战略前景进行了预测。

肖义[4](2015)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模式及其对传统金融的借鉴》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诞生以来,金融与互联网的关系日渐紧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面世使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的深入渗透,逐步催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极具活力的全新业态,尤其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这一发展阶段恰逢我国利率市场化探索重要转型时期,因此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双重挑战,迫使传统金融行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实现突围。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涵盖与传统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相对应的多个领域,但从实际发展水平来看,与传统银行行业相对应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功能发展时间最长,成熟度相对较高。近年来,互联网支付、类存款理财、线上融资等业务更是对传统银行业“结算、存款、贷款”三大基础业务形成了极大的替代效应,对整个市场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这一层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当前已有的行业研究成果,对“类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其获得快速发展的宏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互联网技术优势,强有力的资源投入和先进的理念是支持互联网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内部因素,而监管环境宽松和传统金融行业竞争意识的缺乏则是外部有力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传统银行市场份额受到压缩,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由于新技术和新操作模式的引入,互联网金融可能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新的风险因素,这都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形成了挑战。与此相对,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传统金融行业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资源投入,也使传统金融业逐渐认识到构建金融交易场景的重要性。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我国相关金融监管制度的持续完善。随后,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行业的具体业务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效率对比,并结合实例围绕业务创新模式、业务营销宣传模式、业务运营支持、业务盈利模式和机制理念进行了分别阐述和区别研究。互联网金融在上述方面的发展模式更多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形成与客户的互动,为客户创造简单易行的操作体验,营销成本的投入上也更加精准直接,服务的标准也相对统一,因此更加容易获得大众客户的支持。价值理念方面,客户的流量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利润的源泉,产品盈利模式虽然较传统金融并无更大创新,但流量价值的应用已达到极高水平。然而,传统银行在上述方面的表现相对传统和保守,观念的影响、产品的束缚、技术的落后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社会责任和风控意识的影响,并非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都可被传统银行吸收借鉴,因此传统银行应采取发扬和吸收相结合的全新发展之路。最后,笔者对传统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优化发展提出了部分具体建议。受学术水平限制,部分观点难免有不当之处,仅希望粗浅认识能够对传统银行未来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李凤成[5](2014)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胡适自由理念及其实用主义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一项对胡适参与社会活动及其实践价值的专题研究。本论文尝试通过相关研究,回答以下四个主要问题:第一,胡适治学方法是否稳定地具有中国传统因子?第二,胡适对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和经世致用的汉学传统是否具有一致性?第三,所谓民主自由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及其连续性如何?第四,胡适一生的追求对当下中国是否具有现实关照性?论文主题的确定,与笔者对两岸三地学术界关于胡适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相关,也与现有研究成果的不均衡性相关。这种状况给笔者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胡适其人其事的实践价值提供了学术领地。就论文整体结构看,第二、第三、第四各章是第五章的分析对象,第五章是对前述三章内容的深入分析和价值提炼,结构相对完整。绪论主要对近20年来学界胡适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此不赘述。在正文部分笔者首先论述了胡适与新生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国家建设方略与政制设计等方面的歧异,解释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一党独裁的努力,和以胡适为代表的、追求民主自由的知识分子的拒斥与抗争。其次是论述胡适和执政的国民党之间在组党参政方面的博弈和角力。就其时间看,可以分为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双方在博弈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国际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美国这个最大的国际因素,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鼓励国民党排斥共产党,导致国民党主导下的中国社会陷入混乱。双方在台湾时期的角力,胡适作为在野的一方,总是希望能够借势而为,力图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但在张力范围内,双方基本维持了斗而不破的格局和态势。随后论述了国民党及其主导的政权退守台湾后,胡适与国民党台湾当局在“自由运动”事业方面从合作到争斗的演变过程。坚持并坚定地做政府诤友的胡适,面对国民党及其政府对“自由运动”事业的严厉管控和摧残,在当时只能徒呼奈何。在维护“法统”、保卫“复国”基地、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生活秩序的诉求下,他一方面劝说激进的民主自由追求者降低斗争的烈度,一方面压低个人对民主自由的心理期望,表示“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要享受“不说话的自由”。文章最后集中论述胡适参与社会实践的价值,从文化史角度基本回答了“胡适的治学方法是否稳定地具有中国传统因子?”等四个问题。在分析、论述胡适社会实践价值这一大的命题时,笔者不但采用传统的思想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力图通过对文献资料、相关史实的整合与分析,找出比较确切的因果关系,来建构论者自己的解释体系。同时,论者还有意识地使用、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涉及到重要的论证节点,在使用论据时,避免孤例和同质性的例子;在论说胡适思想见解的一致性时,把较长时段的不同场合的例子,搜集起来比对使用。在整合、分析胡适研究成果和现状时,还借助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以增强研究的直观性和说服力。

吴正懿,裘海亮[6](2010)在《楼市调控压力陡增 上市房企频现“人事动荡”》文中研究指明楼市调控完全到位,却已令部分房企高层“动荡不安”。创兴置业7日公告,魏原将接替蒲晓东出任总裁,成为近期房企高层“走马换将”的新例。据记者观察,自4月中下旬本轮调控实施以来,万科、世茂股份、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及香港上市公司龙湖地产、SOHO中国等,均出现高层人事?

夏咏[7](2010)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 ——兼论新疆的地位和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农产品市场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发展成为“买方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的约束,还受到市场的约束。自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的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当中。充分调动国际资源市场,农业经贸合作已成为中国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与中国有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线,在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市场等方面都与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力发展中哈开展农业经贸合作关系,对两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哈两国农业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论文从合作的背景出发,指出两国农业经贸有着较为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基础,都存在着迫切的合作意愿,同时也分析了在现有条件下合作的障碍;论文又从供给的视角在揭示了两国各自在农业生产要素及农产品领域现实差异表现,表明两国农业经贸合作存在着客观要求;同时在分析了两国农产品需求现状基础上,论文认为两国市场需求差异性和互补性是两国提升现有合作水平的基础所在;目前的合作和潜在的合作空间有多大差距是论文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论文运用数学模型找出了之间的缺口,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哈两国间农业经贸合作水准以及在哪些领域可以作为重点突破给出了自己见解。就具体内容而言,本文在第一章导论中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在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及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文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方向。本文认为,支撑发展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理论应是马克思的贸易、分工与专业化思想,以及相关的西方经济学中的贸易、区域经济等理论。第二章对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不仅考查中哈经贸合作的政治背景,重点分析了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经济背景,对双边的经贸合作现状、中哈边境贸易口岸的发展以及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不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中哈农业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三章主要从供给方面对中哈两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包括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农用资金的投入及农业技术和农用土地的利用等方面)、农产品的供给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印证了中哈两国的农业生产要素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两国在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合作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第四章是基于需求的分析,主要通过对中哈两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量的分析,探讨了两国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与特点,对影响哈萨克斯坦农产品消费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影响两国农业经贸合作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合作的角度出发,对中哈两国农业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两国目前在上述领域的合作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与两国所具有的潜力不相符,也与两国所预定的目标存在差距。进一步深挖两国农业合作的潜力,加强合作力度,推动合作战略升级,是中哈农业经贸合作发展的必由之路。第六章着重分析了新疆在中哈农业经贸合作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及农产品的优势,揭示新哈农业经贸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二者经贸合作的发展模式。第七章针对全文的分析总结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农产品贸易,农业直接投资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农业技术合作,农机设备、节水灌溉设备、农药及化肥销售四个重点领域,提出中哈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两国需要建立多种途径,加快农业的交流和合作,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新疆在中哈两国农业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张小娟[8](2010)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裁员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金融危机特殊环境为背景,在综合国内外对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裁员问题研究基础上,借助内部员工关系中的裁员研究,工作不安全感及其与劳动投入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理论,首先提出了工作不安全感是导致裁员风险的内在机理的基本观点,明确了研究企业裁员风险对于科学管理企业裁员的重要意义。以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本文探讨了企业裁员存在的道德风险、经济风险和心理风险等问题,并从降低、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角度提出规避企业裁员风险的解决方案;解决了裁与不裁(寻找替代裁员的成本控制策略),及如何做好裁员前、裁员中及裁员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最后,以C公司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对企业面临金融危机困境的人力资源战略决策进行了思路拓宽,提出了替代裁员的其它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式,得出了企业规避裁员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尽量不裁员的结论。

黄书亭[9](2008)在《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南北战争以降的背景下,依托管理学基本原理,在多学科的视域中,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哲学、类型学、案例研究为框架,综合集成各种思想方法,以20世纪美国杰出CEO安德鲁·卡内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亨利·福特、艾尔弗雷德·P·斯隆、托马斯·J·沃森、小托马斯·J·沃森、李·艾柯卡、杰克·韦尔奇为线索,用比较的视角,实证的方法,述评的文体,对重大危机事件进行描述、对比、统计、总结、研究,基于案例进行推理,剖析决策过程,认识危机的发生机制与显着特征,分析危机管理策略,上升为方法论原则,回归到危机管理实践。危机的分类多种多样。危机的酝酿、发生和变化,关联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危机是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是科学管理理论逻辑展开的结果,是人格缺陷、制度缺陷、美国难题的体现,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技术失灵”的后果,是领导与管理失衡的结果,是若干周期理论的折射,是现代化、全球化的伴生现象。较为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是:诚信,务实,盈利,专注,清醒,依法经营,肩负使命,洞悉人性,妥当归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富观,承担社会责任。真诚面对公众,善待伙伴,擅长沟通,善于管理上司,防范环境污染,提防政治风险。热爱生活,忠于家庭,积极休闲,交往慎重。面对现实,反应适度,持续改进,创新商业模式,形成核心能力,摆脱行为惯性,不苛求完美。讲究方法,规避不确定性,创新品牌,警惕多元化陷阱。重视隐性知识,注重教育训练。保持历史感,避免简单化,建立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柔性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法律机制,建立“高瞻远瞩公司”。本文提供观察美国近现代史的新颖视角:多角度勾连企业、人物、社会与历史,构成研究美国经济制度史乃至美国历史的参照系,为理解企业管理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为观察新闻史、战争史及休闲史,为评价美国文化、美国内战、工人运动、城市化、新政、美国改革、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提供新视角;本文是案例研究的积极尝试: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核心概念,选择事例,分析数据,提炼观点,审视、验证和创新传统理论,弥补理论分析的空洞、乏味,避免随机、失控现象,兼顾量的研究与质的分析,在研究和运用上开辟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建议,研究过程规范、标准;本文是学科交叉的有益探讨:涉及宽泛的时空范畴,涉猎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等领域,在管理学与多学科的融合中,剖析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阐释杰出CEO的历史地位、得失成败与现实价值,体现扎实的人文功底,有助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其研究策略、文体与叙述方式,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刘刊[10](2006)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主体、发展中枢和宝贵的人力资源,这部分人员的流失问题也日益成为困扰许多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明确怎样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本身与整个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加入WTO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些都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人才的流失问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是指,从事企业战略决策并直接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负责的管理者,其个体与作为企业正式成员关系的中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可从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进行理论上的解释。本文从当前国内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现状,以及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入手,分析了造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企业管理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个体三方面。其中,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是影响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防范高层管理人员流失,文章最后部分在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外企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率的相应对策:建立有效的高层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制定卓有成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约束机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对如何建立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金融高层“走马换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高层“走马换将”(论文提纲范文)

(1)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1.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1.研究对象
        2.语料来源
一、历版《现汉》新增词语概况
    (一)新增词语的音节数量
    (二)新增词语的词类分布
    (三)新增词语的主要来源
    (四)新增词语的语义领域
二、《现汉》新增词语的收词问题
    (一)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因
        1.社会发展
        2.词汇发展
        3.词典编纂
    (二)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则
        1.通用性原则
        2.规范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查考需要原则
三、《现汉》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
    (一)语音规范
    (二)词形规范
    (三)词义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新增词语
附录2 《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词语
附录3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新增词语
附录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词语
附录5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
附录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中概股做空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以展讯通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2.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做空机制研究回顾
        2.1.2 中概股做空危机研究回顾
    2.2 相关理论
        2.2.1 有效市场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3 做空机制
        2.3.1 做空的含义与发展
        2.3.2 做空的积极影响
        2.3.3 恶意做空的危害
    2.4 危机管理
        2.4.1 危机的内涵与特点
        2.4.2 危机公关原则
        2.4.3 危机应对策略
        2.4.4 企业危机管理机制
3.中概股做空危机概述
    3.1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以反向并购为主
    3.2 反向并购企业被做空引发中概股集体信任危机
    3.3 中概股遭遇大规模做空危机回顾
        3.3.1 典型做空手法
        3.3.2 被做空公司特征
        3.3.3 做空对股价的冲击
        3.3.4 反做空策略特点
        3.3.5 中概股做空危机总结
4.展讯通信遭遇浑水做空案例分析
    4.1 做空事件双方介绍
        4.1.1 做空者浑水介绍
        4.1.2 被做空者展讯通信公司介绍
    4.2 做空事件经过与结果
    4.3 展讯通信被质疑问题分析
        4.3.1 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
        4.3.2 隐匿高管接连离任和审计师变更真实原因
        4.3.3 隐匿收购处于财务困境公司的真实动机
        4.3.4 高速增长的收入不真实
        4.3.5 所得税费用造假
        4.3.6 递延成本未经核查
    4.4 浑水做空手法评价:存在恶意性
        4.4.1 调查草率,质疑无依据
        4.4.2 时间仓促、证据单薄
    4.5 展讯通信遭遇恶意做空的原因
        4.5.1 浑水为了自身利益扭曲事实
        4.5.2 浑水利用市场恐慌制造羊群效应
        4.5.3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不了解
        4.5.4 中国企业对做空缺乏认识与经验
    4.6 展讯通信应对做空策略分析
        4.6.1 危机爆发前进行布局
        4.6.2 高管第一时间通过媒体表态
        4.6.3 在开盘前及时召开电话会议
        4.6.4 分配股利和回购股票
        4.6.5 联合投资机构、审计师、客户等合作伙伴
        4.6.6 应对做空策略有效性分析
    4.7 展讯通信成功应对做空危机的原因
        4.7.1 以稳健的财务为支撑
        4.7.2 以完善信息披露为核心
        4.7.3 危机爆发前做出应对准备
        4.7.4 危机爆发后反应迅速及时
        4.7.5 积极主动与投资者沟通
        4.7.6 联合多方力量应对
5.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做空危机应对策略
        5.2.1 长期根本策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完善信息披露
        5.2.2 短期应急策略:运用危机公关原则,实施多种可行措施
        5.2.3 全面系统策略:建立完善做空危机管理机制
    5.3 对监管机构、政府等部门的建议
        5.3.1 监管机构加强跨境合作和监管
        5.3.2 相关部门加强对境外上市公司的保护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3)美国“抵消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念界定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创新思路
第二章 “抵消战略”的历史起源
    2.1 “新面貌”战略
        2.1.1 “新面貌”战略的背景
        2.1.2 “新面貌”战略的提出
        2.1.3 “新面貌”战略的实施
    2.2 “抵消战略”
        2.2.1 “抵消战略”的背景
        2.2.2 “抵消战略”的提出
        2.2.3 “抵消战略”的实施
        2.2.4 能力运用:“空地一体”
        2.2.5 “抵消战略”的地位
第三章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驱动因素
    3.1 现实威胁转变
        3.1.1 世界主要国家的挑战
        3.1.2 地缘战略态势的变迁
    3.2 经济环境恶化
        3.2.1 债务规模上升
        3.2.2 军费开支锐减
        3.2.3 国防研发费用下降
    3.3 作战领域的挑战
        3.3.1 精确武器技术的扩散
        3.3.2 “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增强
        3.3.3 “反进入/区域拒止”的作战挑战
        3.3.4 “反进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威胁
    3.4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出笼
    3.5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动因
        3.5.1 历史文化推动
        3.5.2 战略思维牵动
        3.5.3 官方探索驱动
第四章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内容属性
    4.1 目标指向
    4.2 本质属性
        4.2.1 非对称性
        4.2.2 成本属性
        4.2.3 时空属性
        4.2.4 话语权属性
        4.2.5 间接威慑属性
    4.3 总体思路
        4.3.1 “三位一体”架构
        4.3.2 路径方针选择
        4.3.3 作战任务规划
        4.3.4 “智能作战模式”
第五章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构想实施
    5.1 能力设计
        5.1.1 探索战斗力生成准则
        5.1.2 构设“全球监视与打击网络”
        5.1.3 规划关键前沿技术发展
        5.1.4 提出“长期研究和发展规划”
        5.1.5 确定战略核心能力
    5.2 能力获取
        5.2.1 国防创新体系
        5.2.2 国防部机构调整
        5.2.3 国防采办制度改革
第六章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分析评估
    6.1 逻辑评估
        6.1.1 大国威胁是首要
        6.1.2 颠覆性技术优势可应对大国威胁
        6.1.3 美国能够获取颠覆性技术优势
    6.2 前景评估
        6.2.1 “抵消战略”的“遁形”
        6.2.2 “抵消战略”的“隐形”
        6.2.3 “抵消战略”的“变形”
    6.3 影响评估
        6.3.1 对美国的影响
        6.3.2 对世界的影响
        6.3.3 对我国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模式及其对传统金融的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框架结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文献综述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范畴和发展历程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2.1.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
    2.2 互联网金融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宏观原因
        2.2.1 内部因素
        2.2.2 外部原因
    2.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
        2.3.1 不利影响
        2.3.2 积极影响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模式
    3.1 价值理念
        3.1.1 以流量为价值中心
        3.1.2 羊毛出在猪身上
        3.1.3 建立自有金融应用场景的封闭生态
        3.1.4 三角翘翘板模型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价值
    3.2 业务创新模式
        3.2.1 基于场景和需求的产品创新
        3.2.2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功能优化
        3.2.3 基于极致简化思维的流程创新
        3.2.4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衍生应用创新
    3.3 业务宣传营销模式
        3.3.1 不惜血本的优惠体验营销
        3.3.2 精彩纷呈的网络互动营销
        3.3.3 技术支持的流程导入营销
        3.3.4 快速传播的社交关系营销
        3.3.5 运用信息流量高地实施压迫式宣传
    3.4 业务运营支持模式
        3.4.1 完全线上化的业务开办模式
        3.4.2 线上交易安全防范措施
        3.4.3 互联网金融平台备付金管理
    3.5 业务盈利模式
        3.5.1 互联网支付盈利模式
        3.5.2 类存款产品盈利模式
        3.5.3 P2P盈利模式
        3.5.4 客户流量销售收入
    3.6 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3.6.1 客户交易风险增加
        3.6.2 随着监管的逐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盈利空间将受到压缩
        3.6.3 当前模式的P2P业务不可持续
        3.6.4 银行围猎风险
        3.6.5 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无法使社会融资成本降低
第四章 传统银行业务增长模式及效率比较
    4.1 价值理念
        4.1.1 品牌信用是银行的核心价值
        4.1.2 风险可控是开展一切业务的前提
        4.1.3 社会责任优先于市场
    4.2 业务创新模式
        4.2.1 往往从丰富产品线角度出发实施产品研发创新
        4.2.2 产品创新方式一般遵循现有的既定业务流程
        4.2.3 创新效率对比分析
    4.3 业务宣传营销模式
        4.3.1 基于营销指标分解的全员地面推广
        4.3.2 基于产品优惠的传统体验式推广
        4.3.3 基于传统媒介的广告宣传
        4.3.4 逐步引入互联网营销思维
        4.3.5 营销效率对比分析
    4.4 业务运营支持模式
        4.4.1 电子银行交易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无法完全摆脱网点束缚
        4.4.2 电子交易安全保障措施
        4.4.3 开始尝试进行互联网经营模式
第五章 传统银行优化发展策略及建议
    5.1 较优增长策略分析
        5.1.1 产品创新方面
        5.1.2 市场研发方面
        5.1.3 业务运行支持方面
        5.1.4 盈利模式方面
    5.2 银行引入优化发展策略的条件分析(SWOT分析)
        5.2.1 银行优势
        5.2.2 银行劣势
        5.2.3 面临的机遇
        5.2.4 面临的挑战
    5.3 传统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思维优化发展具体建议
        5.3.1 推进支付直连网络建设,实现支付去媒介化
        5.3.2 完善金融交易场景建设,建立自身金融生态系统
        5.3.3 借鉴互联网金融价值理念,通过导流拓展盈利渠道
        5.3.4 构建大数据应用职能单元,向数据要效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目录
附件

(5)理想与现实之间 ——胡适自由理念及其实用主义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若干说明与概念界定
    第四节 基本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家建设方略的论战
    第一节 党化教育杯葛与胡适的隐忍
    第二节 约法论战与党国政争
    第三节 问题解决方法之辩难
    第四节 胡适北上与罗隆基之续
第三章 组织政党参政的纷争
    第一节 胡适与国民参政会选举
    第二节 胡适与“候选人”纠纷
    第三节 魏德迈来华与胡适的指导
    第四节 体制诤友与民间友援
    第五节 “毁党救国”与组党参政的失败
第四章 自由运动事业的博弈
    第一节 纠偏救弊与胡适罪己反省
    第二节 创办《自由中国》与民间外交
    第三节 自由事业的挣扎与胡适的维护
    第四节 “雷震案”爆发与胡适的辩护
    第五节 民主自由追求的空山余响
第五章 胡适实践活动的中国关照
    第一节 民主自由的中国内涵
    第二节 实用优先的学术追求
    第三节 治学方法的传统趋向
    第四节 和平梦想的积极探索
    第五节 文教报国的职业志向
结语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7)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 ——兼论新疆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
        1.2.1 国外理论研究动态
        1.2.3 国内对经济与贸易合作问题的理论研究
    1.3 国内外实证研究动态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背景
    2.1 中哈经贸合作的政治背景
    2.2 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经济背景
        2.2.1 双边经贸合作的现状
        2.2.2 中哈边境贸易口岸的发展现状
        2.2.3 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不利因素
    2.3 中哈农业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3.1 中哈农业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
        2.3.2 中哈农业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
第3章 中哈农业生产供给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3.1 中国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
        3.1.1 中国农业劳动力投入
        3.1.2 中国农业资金的投入
        3.1.3 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农用土地的利用
    3.2 中国农产品的供给现状及趋势分析
        3.2.1 中国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分析
        3.2.2 农业生产趋势
        3.2.3 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3.3 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要素分析
        3.3.1 农业劳动力状况
        3.3.2 哈萨克斯坦农业资金的投入
        3.3.3 哈萨克斯坦农业技术及农用土地的使用
    3.4 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的供给状况及其特点
        3.4.1 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的生产现状
        3.4.2 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的特点
第4章 中哈农产品需求现状及预测分析
    4.1 中哈农产品市场需求现状
        4.1.1 中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基本情况
        4.1.2 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现状
        4.1.3 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中哈农业经贸合作发展的市场环境因素
        4.2.1 中国市场环境对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影响
        4.2.2 哈萨克斯坦市场环境对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的影响
第5章 中哈农业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
    5.1 中哈两国农业生产要素合作分析
        5.1.1 中哈农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5.1.2 中哈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5.2 中哈农产品贸易合作分析—以新疆为例
        5.2.1 农产品进口在哈萨克斯坦进口中的地位
        5.2.2 中国对哈农产品贸易的现实特点
        5.2.3 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比较优势分析
        5.2.4 中哈农产品贸易潜力的测算
    5.3 中哈农业经贸的其他合作分析
        5.3.1 农业投资
        5.3.2 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
        5.3.3 人才交流和劳务输出
第6章 新疆在中哈农业经贸合作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1 新疆在中哈农业经贸合作发展的地位和优势
        6.1.1 新疆在中哈农业经贸合作发展中的地位
        6.1.2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的优势分析
    6.2 新哈农业经贸合作中的主要问题
        6.2.1 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2 出口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3 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的发展模式
        6.3.1 农产品贸易
        6.3.2 政府交流,高层互访
        6.3.3 商品展会
        6.3.4 农业合作试验区
第7章 中哈农业合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对策建议
    7.1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
        7.1.1 农产品贸易
        7.1.2 农业直接投资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7.1.3 农业技术合作
        7.1.4 农机设备、节水灌溉设备、农药及化肥销售
    7.2 促进中哈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7.2.1 建立多种途径,加强中哈农业的交流与合作
        7.2.2 加快农产品质量三大体系建设
        7.2.3 因地制宜,加快出口基地建设
        7.2.4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裁员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1、理论研究价值
        2、本文的实践指导意义
    (四) 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
        2、文献和理论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五) 研究内容
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及裁员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1、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2、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目标
        3、裁员是企业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一种手段
    (二) 裁员的基础理论
        1、裁员内涵的研究综述
        2、企业裁员决策的理论依据
    (三) 企业裁员行为的效应分析
        1、裁员可能导致员工产生不安全感
        2、工作不安全感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的裁员行为及风险分析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的裁员行为
        1、裁员是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选择
        2、金融危机衍生的裁员特点分析
    (二) 企业裁员不当可能导致的风险损失
        1、裁员可能导致企业的价值损失
        2、裁员可能导致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
        3、裁员可能导致企业凝聚力的下降
        4、裁员可能导致经济复苏后的招募成本上升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控制裁员风险的管理策略
    (一) 理性选择裁员对象,降低风险
        1、确定裁员对象的依据
        2、裁员问题的等价转换
        3、需谨慎对待的员工群体
    (二) 科学选择裁员方式,控制风险
        1、寄养方式
        2、安全裁员
        3、外送培养
        4、内部承包
    (三) 巧用EAP 进行裁员管理,化解风险
        1、EAP 系统的内涵
        2、重视对被裁员工的心理援助
        3、在裁员实施过程中注重心理援助者的角色扮演
        4、再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 重建组织信任,走出裁员危机
        1、团队现状评估
        2、明确领导人使命
        3、创建情感恢复期
        4、重新建立团队目标
五、应对危机、规避裁员风险的更好选择:不裁员
    (一) 案例企业简介
    (二) 全球金融危机对C 公司的盈利的影响
    (三) 对C 公司员工招聘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
        1、C公司人力资源历史成本核算
        2、公司人力资源重置成本核算
    (四) 金融危机中C 公司的人力资源策略分析
        1、合并职能部门,控制组织成本
        2、外包运输/内勤等业务,控制业务成本
        3、缩短工时与重新培训职工,控制重置成本
    (五) 玻璃行业复苏后C 公司的人力资源策略
        1、C公司盈利能力回升分析
        2、C公司激励型薪酬战略的选择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9)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问题的意义与背景
    1.3 案例研究论考
    1.4 理论框架与篇章结构
    1.5 成果及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美国杰出CEO的综合背景
    2.1 美国近现代史概观
    2.2 CEO与"美国的世纪"
    2.3 企业环境的综合透视
    2.4 哲学视域中的管理与危机管理
    2.5 本章小结
3 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3.1 基本概念的进一步考察
    3.2 危机管理的理论渊源
    3.3 危机管理的类型学分析
    3.4 危机管理的多重研究向度
    3.5 危机成因剖析
    3.6 本章小结
4 泰罗、法约尔、韦伯时代(1890-1929)
    4.1 卡内基:蓝海战略与危机管理
    4.2 卡内基&弗里克:罢工事件与连锁反应
    4.3 摩根:危机管理中的传媒攻略
    4.4.本章小结
5 西奥多、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1901-1972)
    5.1 福特家族:家族企业与危机管理
    5.2 托马斯·沃森:企业文化、大型活动与危机管理
    5.3 斯隆:组织变革与危机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德鲁克时代(1945-2005)
    6.1 小托马斯·沃森:向上管理与危机管理
    6.2 艾柯卡:企业家社会的危机管理
    6.3 企业危机管理策略探析——以韦尔奇为例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案例的危机管理拓展研究
    7.1 休闲与创新
    7.2 军旅生活对CEO危机管理策略的影响
    7.3 杰出CEO人际关系策略考论
    7.4 "事业部制"理论应用研究
    7.5 危机管理策略的文化哲学批判
    7.6 危机管理策略述要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8.3 若干建议
    8.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10)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结构
第1 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概述
    1.1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1.2 员工流失及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概念
第2 章关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理论依据
    2.1 经济学的理论解释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人力资本理论
    2.2 管理学理论解释
        2.2.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2.2 阿尔雷弗的 ERG 理论
        2.2.3 公平理论
    2.3 心理学理论解释
第3 章高层管理人员流动对企业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2 消极影响
        3.2.1 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3.2.2 破坏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3.2.3 影响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3.2.4 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4 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国内外高层管理人流失的现状
    4.2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
        4.2.1 外部环境因素
        4.2.2 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
        4.2.3 高层管理人员个人因素
第5 章 防范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对策
    5.1 激励机制
        5.1.1 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
        5.1.2 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5.1.3 制定卓有成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
    5.2 约束机制
        5.2.1 西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
        5.2.2 西方国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金融高层“走马换将”(论文参考文献)

  • [1]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D]. 李学慧. 渤海大学, 2020(05)
  • [2]中概股做空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以展讯通信为例[D]. 潘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3]美国“抵消战略”研究[D]. 李路.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4]互联网金融业务增长模式及其对传统金融的借鉴[D]. 肖义. 山东大学, 2015(04)
  • [5]理想与现实之间 ——胡适自由理念及其实用主义选择[D]. 李凤成. 南京大学, 2014(12)
  • [6]楼市调控压力陡增 上市房企频现“人事动荡”[N]. 吴正懿,裘海亮. 上海证券报, 2010
  • [7]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 ——兼论新疆的地位和作用[D]. 夏咏. 新疆农业大学, 2010(06)
  • [8]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裁员风险研究[D]. 张小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10(05)
  • [9]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黄书亭.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10]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刘刊. 东北师范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财务高管“换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