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28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飞,陈曦,孙晓林,钱国武,刘驰[1](2021)在《胰胆舒胶囊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胰胆舒胶囊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g/次,同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配伍,每8小时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胰胆舒胶囊,2g/次,3次/d。两组均经2周治疗后进行效果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学指标、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显着低于治疗组(97.67%,P<0.05)。经治疗,治疗组在口干、腹痛、恶心呕吐、痞满燥实、小便短赤等症状消失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淀粉酶(AM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并以治疗组降低更显着(P<0.05)。结论胰胆舒胶囊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机体肠道功能的恢复,有着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王昊[2](2020)在《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6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AMY)、血浆内毒素(LPS)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MY、血浆LP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与对照组的9.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谷氨酰胺与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MY、血浆LPS水平,促进疾病转归,且不良反应少。
张舒博[3](2020)在《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血流感染患者所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经验治疗阶段所使用的药物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便为临床经验性使用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研究方法:1.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搜集2017年1月至12月血培养显示为阳性的患者信息,应用WHONET5.6和SPSS26.0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药敏结果以及其临床特性。2.合理性评价: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我院成年住院患者中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经验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患者共405人,其中院内感染260人,社区感染145人,总病死率13.09%,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继发血流感染最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分别是肺部、腹腔和泌尿系统。共检出病原菌480株,包括细菌414株,真菌58株和其他8株。临床分布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M)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在细菌中发现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菌195株,其中132株为院内感染。非发酵菌中,分离出耐亚胺培南的ABA23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7株、恶臭假单胞菌7株以及约氏不动杆菌、琼式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各1株。2.合理性评价:患者共394人,检出率前五位的病原菌为ECO(14.6%)、KPN(11.8%)、SAU(10.2%)、EFM6.9%和ABA(6.7%)。发生血流感染前五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15.2%)、胃肠肿瘤外科(7.9%)、胰胆外科(7.6%)、感染科(6.3%)和血液内科(6.1%)。继发感染中最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为肺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经验用药中经常使用的药物,经验用药的不合理率为30.5%,主要原因为药物选择不恰当。结论:1.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且大多数为院内感染,ECO、KPN、ABA和PAE等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病原菌的用药控制。2.经验治疗阶段常见的病原菌是ECO、KPN和SAU,经验用药的合理率为69.5%,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最常使用的药物。
冯献荣,吴楠,牛微微[4](2020)在《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PEF、PaO2及O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PaCO2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PEF、PaO2、O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效果显着,能够明显改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许作超[5](2019)在《某院围分娩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对上海市某医院2017年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2.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为标准,同时参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2010)》、《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对该院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3.根据围分娩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提出具体的改进与优化措施,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方法:1.以2017年度上海市某医院产科2.8万份病历为研究目标,分别从东院、西院、南院随机抽取220、130、55例,共收集样本385例,筛选出229例作为研究对象(详见第一章第四部分)。对229例入选病历进行统计,内容包括:产妇住院号、年龄、诊断、抗菌药物通用名、住院总费用、住院药品总费用、住院抗菌药物总费用、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等。采用回归分析、统计描述分析等方法,对入选病历抗菌药物的整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2.根据围分娩期产妇分娩方式,调查了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妇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现状。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2010)》及《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等所推荐用药方案,分析了自然分娩、剖宫产、胎膜早破(剖宫产)应用抗菌药物的3个典型案例,对用药方案及用药过程进行剖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1.产妇基本情况。产妇平均年龄为31.41岁;平均孕周38+6.82;平均住院时间为4.39 d;剖宫产率为42.79%;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73.38元。2.抗菌药物选择。预防应使用的抗菌药物共6大类13个品规,以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和头霉素类中的头孢西丁为主要预防药物。大多数使用的抗菌药物可进入到胎盘和乳汁中。3.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82%,其中剖宫产产妇使用率为100%,自然分娩产妇使用率为29.77%。胎膜早破产妇使用率为78.26%,小于18 h以下的胎膜早破产妇5例,未使用抗菌药物,也未出现感染。4.用药时程。64.10%的自然分娩产妇和80.61%的剖宫产产妇用药时程不超过24 h;5.13%的自然分娩产妇和4.08%的剖宫产产妇用药时间超过了 48 h,分别为2例和4例。胎膜早破产妇用药时程均不超过48 h。5.剖宫产产妇用药时机。在剖宫产预防用药的98例产妇中,88.77%的产妇采用断脐后给药1次+术后给药1次的方式(或术中再追加1次)。单一术后给药的仅2例;采用术前给药的有9例,多为术前口服给药和出院带药。6.人均抗菌药物使用种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人均使用种数为0.86种,30岁以下年龄组平均为0.82种,35岁以上年龄组平均为1.16种。7.给药途径、溶媒选择及联合用药等符合规定。注射与口服给药方式并存;溶媒选择为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二联用药为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与替硝唑联用,无三联以上用药情况。8.在优化改进措施3个月后,随机抽查了 2018年11月~12月份出院病历50份进行医嘱点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符合度为 96.00%。结论:上海某医院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整体上较为规范,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产妇药物选择不适宜、用药时机不当及用药时程偏长等。当前,该院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尚存在部分差距。为进一步提高围分娩期抗菌药物预防合理性使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在产科的实施。在当前完善的抗菌药物监督管理、临床路径以及AMS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信息管理方法,深化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同医护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使临床药师完全融入医疗团队,共同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利于降低费用支出,节约资源,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徐乔夫[6](2019)在《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腺肽α1(生产单位为海南双成,下文不再说明)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生产单位为默沙东,下文不再说明)联合应用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重症肺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入住南昌大学二附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采用重症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法,即包含辅助通气、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液体复苏,早期给予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给予抗感染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行静脉滴注。研究组给予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WBC、CRP、CT影像学、淋巴T细胞亚群,评估患者的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以及28d的死亡率。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炎症指标WBC、CRP水平均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淋巴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指标比治疗前明显增加,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D8+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4)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皮疹或瘙痒、腹泻、凝血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比例均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1)应用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能有效地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感染程度,增强机体的免疫水平。(2)应用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能有效地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器官功能,缓解其病情程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状况。(3)在保证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应用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临床治疗时仍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和症状,避免因不良反应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病情。
侯雅琴[7](2019)在《ECMO辅助治疗ARDS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药动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ECMO辅助治疗ARDS患者时,ECMO对常用抗菌药物IMI/CIL药动学的影响,为ECMO辅助治疗的ARDS患者是否需要调整IMI/CIL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分别建立检测IMI血药浓度的HPLC-UV法和检测CIL血药浓度的HPLC-MS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2.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某大学附属医院ICU病房,且被临床医生诊断为ARDS需要接受IMI/CIL治疗的成年患者。IMI/CIL的给药剂量为1 g,每6 h泵注一次,泵注时长为1 h。根据是否使用ECMO辅助治疗分为使用ECMO的实验组和不使用ECMO的对照组,采集给药前0 h和给药后15 min、30 min、45 min、1 h、1.5 h、2 h、3 h、4 h、6 h的血液样本并检测,记录患者给药前后的病理生理数据及ECMO相关参数。3.用WinNonlin软件分别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IMI、CIL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获取相应的PK数据。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应用PASW20.0分析ECMO对ARDS患者IMI/CIL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两方法均满足生物样本体内分析要求。IMI的血药浓度在0.195350.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235x-0.000447,r2=0.9993。CIL浓度在0.204152.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20117x-0.0105208,r=0.9991。2.共纳入了19例受试者,其中6例接受ECMO治疗,12例未接受ECMO治疗,1例接受ECMO和CRRT联合治疗。ECMO组各采样时间点的IMI平均血药浓度均大于非ECMO(P>0.05);ECMO组15min和30min采样时间点的CIL平均血药浓度大于非ECMO组,其余采样时间点CIL平均血药浓度小于非ECMO组(P>0.05)。ECMO组IMI的AUC0-t、AUC0-∞、T1/2的平均值大于非ECMO组,MRT0-t、Vd、CL、Cmax的平均值小于非ECMO组(P>0.05);ECMO组CIL的AUC0-t、AUC0-∞、MRT0-t、T1/2的平均值大于非ECMO组,Vd、CL、Cmax的平均值小于非ECMO组(P>0.05)。结论:1本研究所建立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适用于IMI日常血药浓度监测。2.在本研究中,与未采用ECMO辅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ECMO辅助治疗对IMI、CIL的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均没有显着影响。由于IMI的PK参数的变异性很高,建议在重症患者治疗期间对IMI进行TDM。
王旭亮,高书健[8](2019)在《重症感染患者亚胺培南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重症、急性感染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病症,致病生物若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没有得到及时的感染控制,机体非常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脏器最终衰竭,发展成为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或其他急重症,严重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科技逐渐发展,药学也有了自己的突破,当前新型广谱抗生素得到广泛的应用,医院中重症感染的患者逐年增加,病死率也逐渐上升。对这类病症选择抗生素展开治疗是常见、主要的治疗措施,对这类患者展开抗感染治疗,能够很好地降低重症感染患者的死亡概率。亚胺培南作为新型抗生素,广谱抗菌活性非常强,这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够对β-内酰胺起到抑制作用。临床选择亚胺培南对重症感染患者展开治疗逐渐常见,但这种药物的动力学和药学研究资料相对较为缺乏,笔者本次重点阐述这种药物对重症感染患者而言,其在动力学上的实际情况,为临床治疗的药物监测提供资料。
康伟[9](2018)在《亚胺培南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血清PCT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亚胺培南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重症胰腺炎伴腹部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人数均为46例。均予禁食和胃肠减压,液体复苏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加用亚胺培南20 mL/次,静脉滴注,2次/d;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20 g/次,静脉滴注,1次/d。均连续治疗14 d。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记录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酪氨酸(FT3)、游离四碘酪氨酸(FT4)水平明显升高(p<0.05),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明显降低(p<0.05),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SH、FT3、FT4水平明显较高(p<0.05),rT3水平明显较低(p<0.05),WBC计数、PCT、CRP、TNF-α水平显着较低(p<0.01),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着较短(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5)。本研究表明,亚胺培南联合谷氨酰胺治疗重症胰腺炎伴感染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甲状腺激素、PCT水平,具有显着临床应用价值。
龚海军,贺菊芳,卢存存,岳伟岗,田金徽[10](201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关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2月。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研究,共计999例研究对象,其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者(干预组)501例,接受安慰剂或对照治疗(对照组)49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胰腺感染率[OR=0.68,95%CI为(0.50,0.93),P=0.02]和胰外感染率[OR=0.63,95%CI为(0.45,0.88),P=0.007]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的手术干预率[OR=0.79,95%CI为(0.57,1.08),P=0.14]和死亡率[OR=0.81,95%CI为(0.56,1.15),P=0.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于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感染率和胰外感染率,但在手术干预率及死亡率方面不具有保护性作用。
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28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28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胰胆舒胶囊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药物 |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 |
1.5 观察指标 |
1.5.1 症状消失时间 |
1.5.2 血清学指标 |
1.5.3 肠道屏障功能指标 |
1.6 不良反应观察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评价 |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
2.3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
2.4 两组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对比 |
2.5 不良反应对比 |
3 讨论 |
(2)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临床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AMY、LPS水平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3)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某医院成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患者来源 |
2.2 标准 |
2.3 细菌鉴定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的临床特点 |
3.2 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
3.2.2 粪肠球菌(EFA)与屎肠球菌(EFM) |
3.2.3 大肠埃希菌(ECO) |
3.2.4 肺炎克雷伯菌(KPN) |
3.2.5 铜绿假单胞菌(PAE)与鲍曼不动杆菌(ABA) |
3.2.6 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血流感染经验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患者来源 |
2.2 标准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的病原学特点 |
3.2 患者的药物使用 |
3.3 患者经验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比较 |
2.5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5)某院围分娩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围分娩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现状调查 |
2.1 调查方法 |
2.2 基本情况 |
2.3 自然分娩 |
2.4 剖宫产 |
2.5 胎膜早破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 |
3.1 用药合理部分 |
3.2 用药不合理部分 |
3.3 原因分析 |
3.4 案例分析 |
第四章 抗菌药物应用干预与改进措施 |
4.1 保持优势机制 |
4.2 措施改进与优化 |
4.3 效果评估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论文创新点 |
5.4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围分娩期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应用调查表 |
附录B: 抗菌药物应用评价表 |
附录C: 作者简介 |
(6)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断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
3.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
3.3 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 |
3.4 两组患者的免疫水平 |
3.5 两组患者的预后 |
3.6 两组治疗的安全性 |
第4章 讨论 |
4.1 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分析 |
4.2 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水平的作用分析 |
4.3 胸腺肽α1 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程度的影响 |
4.4 胸腺肽α1 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
4.5 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ECMO辅助治疗ARDS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药动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1.1.2 体外膜肺氧合 |
1.1.3 亚胺培南 |
1.1.4 西司他丁钠 |
1.2 ECMO在 ARDS中的临床应用 |
1.3 ECMO对药物PK影响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
1.5 研究内容 |
1.6 课题来源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血浆药物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检测条件 |
2.4.2 溶液配制 |
2.4.3 质控样品的配制 |
2.4.4 血浆样本处理 |
2.4.5 方法学考察 |
2.5 实验结果 |
2.5.1 IMI的方法学考察结果 |
2.5.2 CIL的方法学考察结果 |
2.6 讨论 |
2.6.1 IMI的血药浓度分析方法 |
2.6.2 CIL的血药浓度分析方法 |
2.6.3 血浆样本前处理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CMO和非ECMO辅助治疗ARDS受试者的药动学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筛选标准 |
3.2.3 知情同意 |
3.2.4 给药方案 |
3.2.5 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
3.2.6 血浆样品的检测 |
3.2.7 数据采集 |
3.2.8 药代动力学分析 |
3.2.9 统计分析方法 |
3.3 结果 |
3.3.1 受试者一般信息 |
3.3.2 受试者的临床诊断 |
3.3.3 受试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
3.3.4 受试者的肝肾功检测结果 |
3.3.5 受试者的感染程度 |
3.3.6 受试者身体状况评分 |
3.3.7 ECMO的相关资料 |
3.3.8 CRRT的相关资料 |
3.3.9 血药浓度检测结果 |
3.3.10 药代动力学参数 |
3.3.1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 |
3.4 讨论 |
3.4.1 ECMO对 IMI/CIL的 PK的影响 |
3.4.2 CRRT和 ECMO联合应用对IMI/CIL的 PK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血浆药物浓度检测法 |
4.1.1 测定IMI血药浓度的HPLC法 |
4.1.2 测定CIL血药浓度的HPLC-MS法 |
4.1.3 血浆样本前处理 |
4.2 ECMO辅助治疗ARDS对亚胺培南药动学的影响 |
4.2.1 ECMO对 IMI/CIL的 PK的影响 |
4.2.2 CRRT和 ECMO联合应用对IMI/CIL的 PK的影响 |
4.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8)重症感染患者亚胺培南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亚胺培南临床治疗作用 |
2 亚胺培南药物动力学研究 |
3 不同重症感染患者中亚胺培南的治疗效果分析 |
3.1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 |
3.2围生期孕妇出现宫内感染 |
4 结语 |
(9)亚胺培南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血清PCT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甲状腺相关激素比较 |
1.2 炎症细胞因子比较 |
1.3 症状, 体征指标复常时间比较 |
1.4 临床疗效 |
1.5 安全性 |
2 讨论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案例选取 |
3.2 纳入排除标准 |
3.3 治疗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3.5 疗效评价 |
3.6 统计学处理 |
作者贡献 |
四、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28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胰胆舒胶囊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 刘飞,陈曦,孙晓林,钱国武,刘驰.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02)
- [2]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J]. 王昊.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20)
- [3]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D]. 张舒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4]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 冯献荣,吴楠,牛微微.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3)
- [5]某院围分娩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分析[D]. 许作超. 延边大学, 2019(01)
- [6]胸腺肽α1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估[D]. 徐乔夫. 南昌大学, 2019(01)
- [7]ECMO辅助治疗ARDS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药动学的影响[D]. 侯雅琴.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重症感染患者亚胺培南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进展[J]. 王旭亮,高书健.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02)
- [9]亚胺培南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血清PCT水平的影响[J]. 康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10)
- [10]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效果的meta分析[J]. 龚海军,贺菊芳,卢存存,岳伟岗,田金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8(10)
标签:亚胺培南论文; 肺炎的治疗方法论文;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论文; 肺炎症状论文; 联合用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