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列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冯仲清[1](1989)在《关于列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在求轨迹方程时,有时很难或不能找到曲线上点的坐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如果适当引进参数,问题往往比较容易解决。因此求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关键是选取参数。本文仅从所选参数的分类、个数、含义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列曲线的参数方程时所碰到的一些问题,搞清这些问题,不但会使列曲线的参数方程变得较为容易,
吕世虎[2](2009)在《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我国实施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研究空前繁荣。相对于一般课程理论研究而言,我国数学课程理论研究则处于刚起步阶段。数学课程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中国数学教育界在面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提出的许多问题时显得无奈,对于数学课程改革的争论也是凭借个人经验有感而发,缺少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指导,常常陷入循环圈中。事实上,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提出的许多问题在历次课程改革中都曾经出现过,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和研究这些问题应当是建构中国数学课程理论的重要视角。本研究的论题“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属于“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领域。该研究对于揭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征,建构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解决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法、比较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本文拟研究的问题是“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给予我们什么样的经验和启示?”对于这个问题,又分解为三个子问题: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具有哪些特点?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对当今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对于这三个子问题回答即是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以数学教学大纲(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将中国当代数学课程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选择数学课程发展道路时期(1949—1957),探索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58—1991),建立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92—2000)。对每个阶段,从背景、事件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梳理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当代(1949—2000年)代表性的数学教学大纲、主要的数学教材进行纵向比较,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选择性、课程编排方式等方面,梳理总结出这一时期数学课程发展具有如下特点:中学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由只有一般目标发展成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目标结构体系。对目标的陈述方式也经历了由抽象、模糊到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过程;中学数学课程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的数量呈“正弦曲线”变化态势;中学数学课程的选择性经历了由“一纲一本→多纲多本→一纲一本→多纲多本”的循环式发展;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体编排方式经历了由“分科→混合→分科→混合”的循环性发展。平面几何受苏联几何内容处理方式的影响,采用论证几何体系,并成为50年中几何内容处理方式的主流。代数内容在各个时期都采用“数→式→方程→函数”的处理方式,也出现过采用“数→方程→式→函数”的处理方式。在上述基础上,对我国当今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应当继承重视“结果”的传统,“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将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知识领域目标、知识单元目标、知识点目标结合起来;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处理应恰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应与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相适应;数学课程的选择性,应关注地区差异,分类设置课程,编写区域化教科书,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要以主线统领,各知识领域内容相对集中,不宜太分散;几何内容编排应兼顾传统,采用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结合的方式为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以教学大纲、教材为线索,系统梳理了我国当代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补正了已有研究中的一些缺漏;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的定量和定性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以史为鉴,对我国当今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但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史料(特别是教材)的收集不全面,对教材的特点研究不够。一些结论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提炼。
王娟[3](2020)在《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研究 ——基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走过了七十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共计颁布了1部精简纲要、1部标准草案、12部教学大纲及2部课程标准,其中几何课程的发展一直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虽然在我国针对几何的研究较多,但是专门针对于几何内容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变迁情况的研究却极少,且在已有研究中对于几何内容及其设置的变迁情况研究的系统性及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这种在研究方式及研究内容上的缺憾容易导致对已有经验的忽视与已有问题的轻视;此外,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数学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而几何内容相应的成为发展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为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及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对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以史为鉴,从几何课程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总结经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是数学学科内容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具体落实的顶层设计,本研究主要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视角,来分析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在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内容要求、内容难度及课程实施建议等维度的设置上发生的变迁及其特点有哪些?(2)影响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发生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对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改革的启示有哪些?本研究主要运用历史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计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我国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的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内容要求、内容难度及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几何内容在各个维度上设置的变迁特点。由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特点,总结出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总体变迁特点:(1)高中数学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增强了高中数学课程顶层定位与几何具体培养目标的贯通与落实;(2)内容结构从纵向与横向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与突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高中几何内容结构体系;(3)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部分在内容要求上经历了“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的发展过程,促进了个性化几何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成与发展;(4)几何内容广度、深度及难度的变迁趋势,逐渐体现出新时代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夙愿与追求;(5)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高中几何课程的实施理念转向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与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基于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从促进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视角,得出几点启示:(1)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总体上应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传承与变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2)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内容的宏观安排,应与学科知识结构的发展规律、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相适应;(3)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内容的微观要求,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4)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的实施,应逐步升级与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与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5)应建立健全课程标准的实施指导与监测制度,促进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的有效实施。
施远[4](2015)在《高中数学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参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模型,还是大学高等数学等学科的基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参数方程教学的认识不尽统一,教师对参数方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对参数方程的学习流于形式,导致参数方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参数方程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明确了高中数学参数方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理论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程标准对参数方程的教学要求、河南省对参数方程的教学要求,以及高考对参数方程的考查要求,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高中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了参数方程教学现状;最后,结合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建构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案例,并对加强参数方程教学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高中数学参数方程的教学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教学活动乏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佳。对此,本研究建议,希望参数方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校的重视,教师要督促学校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课时数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丰富教学手段,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参数方程的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范韵[5](2011)在《高中新课程《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从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到2008年全国各省全面使用《标准》教材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进,关于新课程的教学研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研究。新课程标准下解析几何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中“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以必修的形式出现在必修模块中,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在选修模块中。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作为选修课程,《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是否应该“选学”;《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教学现状;《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所重点考查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分析等,获得大量的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宝贵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总结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的教学现状,从而提出《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学建议和教学建议。本文得到的选学建议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内容值得广大学生选学,但选学过程中对其内容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本文得到的教学建议是: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渗透数学文化,体现人文精神;注重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实践。
钱军先[6](2010)在《在活动操作中建构 于问题探究中生成——基于问题驱动的“参数方程的意义”教学案例》文中提出
高祯潞[7](2017)在《高中数学中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教学活动在全民素质教育的局面下不断多样化,笔者对高中数学选修内容4-4中的“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展开了一定的探究。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在高中数学中是很重要的选修模块,也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基本知识。但是由于高中新课标改革以来,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就成为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选修模块,大家对它的认识不尽统一,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总是忽略,所以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乐观,通过理论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文中主要对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实际教学做了基本的探究。文中从高中生学习的基本知识了解到学生学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意义,并通过运用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得到大量的信息,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知道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在高中教学中和高考考查中的具体要求,以及学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出符合当代的教学方式,构建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加强极坐标的应用意识和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将数形结合思想带入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渗透学生的转化与化归思想;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探索多样化教学。
徐小琴[8](2017)在《高中生解析几何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文中研究指明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知识和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科学,是连接几何与代数、曲线与方程的桥梁.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分值(必做题和选做题)约占总分的20%,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算求解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对内江、雅安、西昌、巴中四个市的294名高中生的解析几何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这四个市的10位高中教师进行了访谈.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对访谈记录进行了分类、梳理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解析几何学习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固,忽视教材作用;第二,解题能力较差,突出表现在运算求解能力普遍较低;第三,数学探究意识薄弱;第四,对选修(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内容不太熟悉.针对学生学习解析几何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教学建议:第一,重视教材,夯实基础;第二,适度技能训练,提升运算能力;第三,运用探究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第四,重视选修内容教学,活用直线参数方程.
曹一鸣,贾思雨[9](2015)在《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基于12个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取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法国、德国、俄罗斯、芬兰、美国、加拿大、南非共12个国家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一方面,通过对课程标准中知识点的量化处理,得到了各国课标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广度的排名,进而分析了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和其他四个主题的知识分布和所占比重;另一方面,根据课标文本中平面解析几何单元的知识结构、呈现方式和教学顺序等对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整合情况做了统计。希望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中课标修订提供参考。
徐锐[10](2010)在《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题来源于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项目“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旨在开发一套自动选配库存代用滚刀的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系统。滚刀是加工回转型齿轮零件的一种高效率刀具,被广泛应用于齿轮生产中。近年来,随着摩托车、汽车、工程机械等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齿轮产品的种类和批量均大幅度增加,齿轮加工企业滚刀库中的滚刀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通过选配库存代用滚刀,齿轮加工企业不仅可以高效利用库存滚刀,而且能大量节省订购新刀的费用和大幅度缩短齿轮产品的制造周期。因此,开展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生产应用价值。本文针对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生产应用要求,分别对库存代用滚刀的选配原理、条件、方法以及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通过对常见的滚刀齿形类型进行分析,总结了四种齿形类型,依据这些齿形类型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滚刀齿形的参数方程。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确定了滚刀与被加工齿轮的齿形啮合方程和滚刀坐标系与被加工齿轮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并推导了滚刀齿形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②依据滚刀设计原理和齿轮加工特点,通过分析库存代用滚刀的选配方法,提出了库存代用滚刀的选配条件,并在考虑滚刀齿形误差的情况下对各个选配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③基于库存代用滚刀的选配条件,对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块以及系统运行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利用VB编程技术、基于VB的SQL Server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开发。④分析了该系统的一个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生产应用要求。
二、关于列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列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 数学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
(二)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
(三) 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的需要 |
二、有关概念及范围的界定 |
(一) 当代 |
(二) 中学 |
(三) 数学课程 |
三、研究问题的表述 |
第二章 文献述评 |
一、文献收集的基本思路 |
二、收集到的主要文献及其述评 |
(一) 中国官方的课程文件 |
(二) 中学数学教材 |
(三) 数学课程研究的文献 |
三、文献述评的总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方法 |
(一) 历史研究法 |
(二) 文献法 |
(三) 比较法 |
(四) 文本分析法 |
(五) 访谈法 |
二、研究过程 |
三、论文的结构 |
第四章 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 |
一、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简要回顾 |
(一) 学习外国数学课程时期(1862—1928) |
(二) 探索本土化数学课程时期(1929—1949) |
二、选择数学课程发展道路时期(1949—1957) |
(一) 继承和改造原有中学数学课程时期(1949—1951) |
(二) 全面学习苏联数学课程时期(1952—1957) |
三、探索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58—1991) |
(一) 探索和尝试建立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58—1965) |
(二) 数学课程发展遭遇挫折时期(1966—1976) |
(三) 继续探索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77—1991) |
四、建立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92—2000) |
(一) 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六·三"、"五·四"制初级中学数学实验教科书 |
(二) 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普通高级中学数学实验教科书 |
第五章 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
一、从课程目标看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
(一) 课程目标体系发展的特点 |
(二) 课程目标内容发展的特点 |
(三) 结论 |
二、从课程内容看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
(一) 中学数学课程中知识领域变化的特点 |
(二) 中学数学课程中知识单元变化的特点 |
(三) 结论 |
三、从课程选择性看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
(一) 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层面看数学课程选择性的特点 |
(二) 从教科书层面看数学课程选择性的特点 |
(三) 结论 |
四、从课程编排方式看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
(一) 从宏观层面看数学课程内容编排方式的特点 |
(二) 从微观层面看数学课程内容编排方式的特点 |
(三) 结论 |
第六章 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一、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一) 课程目标的表述应继承重视"结果"的传统,"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 |
(二) 课程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将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知识领域目标、知识单元目标、知识点目标结合起来 |
二、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一)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
(二) 数学课程内容的处理应恰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
(三) 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应与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相适应 |
三、中学数学课程选择性的发展变化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一) 应关注地区差异,分类设置课程,编写区域化教科书 |
(二) 数学课程的选择性应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四、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编排方式的发展变化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
(一) 数学课程的综合化要以主线统领,各知识领域内容相对集中,不宜太分散 |
(二) 几何内容编排应兼顾传统,采用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结合的方式为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3)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研究 ——基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1.丰富与完善我国数学课程史研究的需要 |
2.开拓数学课程文化视野的需要 |
3.推进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
4.促进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体系建设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高中数学课程 |
2.几何内容 |
3.几何内容设置 |
4.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
5.变迁 |
(四)研究问题表述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关于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变迁或发展历程的研究 |
(二)关于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文本的研究 |
(三)关于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的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历史文献法 |
2.比较研究法 |
3.计量分析法 |
四、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及特点 |
(一)关于理念与目标的变迁及特点 |
1.课程理念的变迁 |
2.目标要求的变迁 |
3.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的变迁特点 |
(二)关于内容结构的变迁及特点 |
1.文本整体结构体系的变迁 |
2.内容设置框架的变迁 |
3.内容结构的变迁 |
4.内容结构的变迁特点 |
(三)关于内容要求的变迁及特点 |
1.内容要求的变迁 |
2.内容要求的变迁特点 |
(四)关于内容难度的变迁及特点 |
1.内容广度的变迁 |
2.内容深度的变迁 |
3.内容难度的变迁 |
4.内容难度的变迁特点 |
(五)关于课程实施建议的变迁及特点 |
1.课程实施建议的变迁 |
2.课程实施建议的变迁特点 |
五、研究结论 |
(一)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特点 |
(二)影响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发生变迁的主要因素 |
(三)对我国高中数学几何课程改革的启示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4)高中数学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研究 |
2.1 关于参数方程教学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
2.2 关于参数方程教学指导的研究 |
2.3 文献研究小结 |
第3章 参数方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对参数方程的教学要求 |
3.1.1 我省对参数方程的教学要求 |
3.1.2 高考对参数方程的要求 |
3.2 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3.2.1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
3.2.2 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
第4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教学设计案例 |
4.1 参数方程教学现状调查的初步结论 |
4.2 对参数方程教学的建议 |
4.2.1 提高课程重视,合理安排教学 |
4.2.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4.2.3 正确认识参数方程,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
4.2.4 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渗透思想方法 |
4.3 参数方程教学设计案例 |
4.3.1 曲线参数方程的教学设计 |
4.3.2 椭圆参数方程的教学设计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高中新课程《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1 关于"建构主义"的研究 |
1.5.2 关于"发现教学法"的研究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新课程标准的研究 |
2.2 关于新课标实验的研究 |
2.3 关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材的研究 |
3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 |
3.2.2 对教师的问卷调统计和分析 |
3.2.3 对个别访谈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
3.2.4 对文献资料的调查统计 |
3.3 调查的初步结论 |
4 开设《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合理性与选学建议 |
4.1 开设《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合理性 |
4.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选学建议 |
5 关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教学建议和教学设计 |
5.1 关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教学建议 |
5.2 关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四个的教学设计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7)高中数学中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教育现状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1 皮亚杰认知建构主义 |
1.5.2 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 |
1.5.3 建构主义 |
第二章 高中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内容概要以及学习意义 |
2.1 高中教材中的基本内容 |
2.1.1 极坐标的主要内容 |
2.1.2 参数方程的主要内容 |
2.2 高考中相关知识的应用 |
2.2.1 极坐标的应用 |
2.2.2 参数方程的应用 |
2.2.3 综合应用 |
2.3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学习意义 |
2.3.1 助于加强学生的坐标系思想 |
2.3.2 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
2.3.3 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第三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要求以及现状调查 |
3.1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要求 |
3.1.1 高中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要求 |
3.1.2 高考对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要求 |
3.2 关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3.2.1 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
3.2.2 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
3.3 关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3.3.1 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 |
3.3.2 教师教学现状的分析 |
第四章 高中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
4.1 加强极坐标的应用意识和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
4.2 将数形结合思想带入教学活动 |
4.3 在教学中渗透学生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
4.4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探索多样化教学 |
第五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设计案例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中生解析几何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解析几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1.1.2 解析几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2 文献综述 |
2.1 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分析 |
2.2 学习理论对解析几何教学的启示 |
2.3 解析几何教学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内外解析几何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
2.3.2 解析几何概念教学与解题研究分析 |
3 高中生解析几何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3.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3.1.1 调查对象及问卷说明 |
3.1.2 问卷回收与数据统计 |
3.1.3 问卷结果与分析 |
3.2 教师访谈分析 |
3.2.1 访谈对象与访谈结构说明 |
3.2.2 访谈结果分析 |
3.3 考试情况分析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4 高中解析几何教学建议 |
4.1 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
4.1.1 教材的基础性作用 |
4.1.2 教师与学生都应重视教材 |
4.2 适度技能训练,提升运算能力 |
4.2.1 重视运算技能训练 |
4.2.2 运算技能的训练方法 |
4.3 运用探究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
4.3.1 认识数学探究 |
4.3.2 倡导数学探究 |
4.4 重视选修内容教学,巧用直线参数方程 |
4.5 教学案例 |
4.5.1 案例 1:一道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的探究性教学 |
4.5.2 案例 2:直线参数方程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高中解析几何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纲要 |
附录3 访谈记录简述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9)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基于12个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 |
(二)国家的选取 |
(三)课标版本的选取 |
(四)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平面解析几何总广度的比较 |
(二)“直线与方程”主题的知识点分布 |
(三)“圆与方程”主题的知识点分布 |
(四)“圆锥曲线与方程”主题的知识点分布 |
(五)“其他”主题的知识点分布 |
(六)各课标在四个知识主题的分布和比重比较 |
(七)各国课标中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整合情况 |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
(10)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的意义 |
1.2 滚刀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 滚齿加工模拟的研究现状 |
1.4 刀具管理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2 滚齿加工原理 |
2.1 齿轮齿形加工方法 |
2.1.1 成形法原理 |
2.1.2 展成法原理 |
2.2 齿轮滚刀结构概述 |
2.3 滚齿加工过程分析 |
2.3.1 滚刀的基本齿条 |
2.3.2 被加工齿轮齿形的形成 |
2.4 直齿轮和斜齿轮加工 |
2.4.1 直齿轮加工 |
2.4.2 斜齿轮加工 |
2.5 本章小结 |
3 滚刀齿形参数方程及其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1 引言 |
3.2 滚刀齿形的分类 |
3.2.1 普通类型 |
3.2.2 凸角类型 |
3.2.3 修缘类型 |
3.2.4 凸角修缘类型 |
3.3 滚刀齿形的参数方程 |
3.3.1 各关键点坐标方程 |
3.3.2 各段参数方程 |
3.3.3 法向和端面齿形参数方程之间的转化 |
3.4 坐标系的建立 |
3.5 齿形啮合方程的求解 |
3.5.1 运动学法 |
3.5.2 齿形法线法 |
3.6 坐标变换 |
3.7 滚刀齿形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7.1 主切削刃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7.2 过渡刃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7.3 修缘部分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7.4 齿底部分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7.5 齿顶刃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7.6 齿顶圆弧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7.7 凸角突出部分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7.8 拐点的共轭曲线参数方程 |
3.8 小结 |
4 选配条件的探讨 |
4.1 引言 |
4.2 选配条件一:基节满足啮合条件 |
4.3 选配条件二:齿轮滚齿加工后分度圆齿厚、根径和顶径满足加工要求 |
4.4 选配条件三:齿轮精加工后渐开线起始径、倒角量和根切量满足加工要求 |
4.4.1 渐开线起始径 |
4.4.2 倒角量 |
4.4.3 根切量 |
4.5 小结 |
5 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开发 |
5.1 系统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 |
5.1.1 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
5.1.2 基于VB 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
5.1.3 AutoCAD 二次开发技术 |
5.2 系统的总体结构 |
5.3 系统的功能模块 |
5.3.1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2 滚刀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3 滚刀选配功能的实现 |
5.3.4 加工模拟功能的实现 |
5.4 实例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关于列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列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几个问题[J]. 冯仲清. 数学教学, 1989(01)
- [2]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 吕世虎.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 [3]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设置的变迁研究 ——基于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视角[D]. 王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高中数学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D]. 施远. 信阳师范学院, 2015(08)
- [5]高中新课程《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D]. 范韵.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7)
- [6]在活动操作中建构 于问题探究中生成——基于问题驱动的“参数方程的意义”教学案例[J]. 钱军先. 中学数学月刊, 2010(07)
- [7]高中数学中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研究[D]. 高祯潞. 西北大学, 2017(04)
- [8]高中生解析几何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教学建议[D]. 徐小琴.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9]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基于12个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J]. 曹一鸣,贾思雨.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5(10)
- [10]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徐锐. 重庆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