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论文文献综述)
陈旭,张元动,樊隽轩,唐兰,孙海清[1](2012)在《广西运动的进程:来自生物相和岩相带的证据》文中提出广西运动的启动时间在华南不同地点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在多个地区开展精细的地层学研究,以精确再现此次运动的进程.笔者重新采集并研究了广东境内若干地点的奥陶系始兴组和龙头寨组(与赣南的陇溪组相当)的笔石,认为广东境内笔石黑色页岩相转为近岸浅水碎屑岩相略早于贑南,因此可能指示广西运动还有一个由南而北的过程.笔者还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关于珠江盆地西部和江南斜坡带(包括闽西、粤东、桂北、湖南、赣东北、皖南和浙西等地)的奥陶系地层与古生物资料,论证了珠江盆地和江南斜坡带从晚奥陶世桑比期至凯迪晚期生物相、岩相带的横向展布格局及其演替过程,从而进一步印证了广西运动进程中的不同阶段特征,并探讨了该运动对扬子地台的影响.
焦世鼎[2](1983)在《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文中提出工作,发现奥陶纪地层,为本区奥陶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嗣后,安徽省地质局区调队杜森官等人,在该地测制奥陶系剖面,采集了丰富的笔石等化石。这些化石经我们详细鉴定,认为黟县宏潭地区发育为一套完整的奥陶纪笔石页岩相地层,与浙西、皖南宁国、太平一带基本一致。 为了详细研究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笔者与张全忠等人重赴该地测制奥陶系剖面,采获了大量的笔石、三叶虫和介形虫等化
焦世鼎[3](1983)在《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文中研究说明一、前言黟县宏潭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由于交通不便,前人很少作过地质调查工作。1960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钱义元、李积金等研究皖南下古生界时,曾到黟县宏潭附近作过工作,发现奥陶纪地层,
穆恩之,葛梅钰,陈旭,倪寓南,林尧坤[4](1980)在《安徽南部奥陶纪地层新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安徽南部的奥陶纪地层,许杰(1934)曾系统地研究,钱义元等(1964)又作了补充。1974年秋,笔者在泾县北贡里、宁国县胡乐司及九宫庙、太平县谭家桥和黟县宏潭等地观察了奥陶纪地层,获得一些新的认识,现简略报道。
张璐[5](2012)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安徽奥陶纪胡乐期岩相古地理分析》文中认为奥陶系在安徽的分布广泛,发育甚佳,沉积类型多样,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本论文以安徽省境内扬子板块的奥陶系胡乐阶为研究对象,以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建立能反映胡乐期古构造特征、沉积学特征、古生物群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地学空间数据库。按照构造控制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控制沉积相、沉积相反映古地理环境的原则,以综合地学空间数据库为信息源,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优势,GIS系统分析推断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特征、构建沉积模式,最终恢复古地理环境。本论文是在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利用ArcGIS软件对各个因素进行插值成栅格图像,保存为各个单因素的面文件并进行叠加,编制出安徽省奥陶纪胡乐期的各种单因素图以及相应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古地理图的最大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的单因素图和数据为依据。这种定量岩相古地理图在古地理学中是个重大的进展,对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沉积矿产的预测和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张璐,季雨思,段颖超,毕明瀚[6](2012)在《基于GIS的安徽省奥陶系胡乐阶深水页岩岩相古地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奥陶系在安徽的分布广泛,发育甚佳,沉积类型多样,剖面完整,化石丰富。同时奥陶系赋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利用ArcGIS软件对各个因素进行插值成栅格图像,保存为各个单因素的面文件并进行叠加,编制出安徽省奥陶统胡乐阶的各种单因素图以及相应的岩相古地理图。
二、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运动的进程:来自生物相和岩相带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粤北至粤南的奥陶纪地层 |
2 闽西永安的奥陶纪地层 |
3 粤西、桂东的奥陶纪地层 |
4 湘中至湘南的奥陶纪地层 |
5 江南斜坡带的上奥陶统 |
6 华南晚奥陶世岩相、生物相带演替 |
7 浙西皖南晚奥陶世凯迪晚期的岩相、生物相 |
8 结论与展望 |
(4)安徽南部奥陶纪地层新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奥陶系的底界 |
二、奥陶系中、下统的分界 |
三、奥陶系的顶界 |
四、安徽南部在生物地层分区上的位置 |
(5)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安徽奥陶纪胡乐期岩相古地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以及该领域 GIS 的应用情况 |
1.1 来源、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岩相古地理重建的软件平台 |
1.4 基于 GIS 岩相古地理重建的方法介绍 |
1.4.1 数据组织 |
1.4.2 分析流程 |
第二章 安徽省奥陶系胡乐阶概况 |
2.1 地层 |
2.1.1 地层分区 |
2.1.2 岩石地层单位 |
2.2 构造 |
2.2.1 区域构造背景 |
2.2.2 奥陶纪古构造 |
2.3 奥陶纪古构造演化 |
第三章 安徽省奥陶系胡乐阶地学综合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3.1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
3.2 奥陶纪胡乐期单因素数据库构建 |
3.2.1 古地磁采样位置及其数据库构建 |
3.2.2 胡乐阶碳酸盐氧、碳同位素 |
3.2.3 厚度数据库构建 |
3.2.4 胡乐阶生物群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数据库构建 |
3.2.5 胡乐阶微相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数据库构建 |
3.2.6 深水页岩含量(%)数据库构建 |
3.2.7 浅水碳酸盐岩含量(%)数据库构建 |
3.2.8 浅水碳酸盐岩颗粒含量(%)数据库构建 |
第四章 安徽省奥陶纪胡乐期古地理环境 GIS 分析以及岩相的空间分布特征 |
4.1 安徽省奥陶纪胡乐期古地理环境 GIS 分析 |
4.1.1 古地磁分析结果 |
4.1.2 胡乐阶碳酸盐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 |
4.1.3 厚度等值线图分析结果 |
4.1.4 胡乐期生物群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结果 |
4.1.5 胡乐阶微相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分析结果 |
4.1.6 深水页岩含量(%)分析 |
4.1.7 浅水碳酸盐岩含量(%)分析 |
4.1.8 浅水碳酸盐岩颗粒含量(%)分析 |
4.2 安徽省奥陶纪胡乐期岩相古地理分析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基于GIS的安徽省奥陶系胡乐阶深水页岩岩相古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以及该领域GIS的应用情况 |
1.1 岩相古地理重建的软件平台 |
1.2 基于G I S岩相古地理重建的方法介绍 |
2 安徽省奥陶系胡乐阶概况 |
2.1 地层分区 |
3 安徽省奥陶系胡乐阶地学综合空间数据库的构建及其主要内容 |
3.1 深水页岩 |
3.2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4 安徽省奥陶系胡乐阶古地理环境GIS分析以及岩相的空间分布特征 |
4.1 古地理环境GIS分析 |
4.2 岩相的空间分布特征 |
四、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运动的进程:来自生物相和岩相带的证据[J]. 陈旭,张元动,樊隽轩,唐兰,孙海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11)
- [2]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J]. 焦世鼎.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3(03)
- [3]安徽黟县宏潭奥陶纪笔石地层[A]. 焦世鼎.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1), 1983
- [4]安徽南部奥陶纪地层新观察[J]. 穆恩之,葛梅钰,陈旭,倪寓南,林尧坤. 地层学杂志, 1980(02)
- [5]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安徽奥陶纪胡乐期岩相古地理分析[D]. 张璐.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6)
- [6]基于GIS的安徽省奥陶系胡乐阶深水页岩岩相古地理研究[J]. 张璐,季雨思,段颖超,毕明瀚. 科技资讯, 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