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柔性抽油杆抽油机图表选择方法研究

钢丝绳柔性抽油杆抽油机图表选择方法研究

一、钢丝绳柔性抽油杆抽油装置图表选择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翟鹏凯[1](2020)在《游梁式抽油机后驴头曲线参数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双驴头抽油机因为其本身冲程长、节能好、动载荷小、工作稳定、易启动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石油开采。但是,根据现场实用调研,发现该机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节能效果不明显和后驴头悬绳易断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对后驴头曲线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选择节能效果最好的曲线参数。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的不足,对四杆机构与抽油系统能耗关系进行探讨,对比多种新型节能抽油机的应用范围,得出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矢量多边形法对多种不同后驴头曲线形式的双驴头抽油机进行几何简化模型建立,分析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的计算,并建立详细数学模型,为后续能耗分析与参数优化建立了基础;对双驴头抽油机抽油系统能耗因素进行分析,得知抽油系统是一个整体,其能量损耗为8个子系统的乘积,确定抽油机后驴头对抽油系统能耗的具体影响;利用MATLAB软件以不同尺寸参数模拟出双驴头抽油机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变化规律,并对后驴头曲线形式为圆弧形式(单圆弧、双圆弧、三圆弧)和阿基米德廓线形式的双驴头抽油机进行能耗定量分析;应用遗传算法中的蝙蝠算法,选择减速器净扭矩的均方根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CYJS6-2.5-18HB型号的双驴头抽油机型号进行尺寸参数优化。

彭乐乐[2](2019)在《液压抽油机泵/马达与负载动态匹配仿真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液压抽油机因体积小、重量轻、冲程和冲次无级调节等优势而被广泛关注,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液压抽油机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对于无负载干扰工况,抽油机悬点速度发生变化,若与负载液压缸相连的变量泵/马达和与蓄能器相连的变量泵/马达功率匹配不当,会造成电机逆向运转向电网供电。对于有负载干扰工况,电机转矩发生变化,为防止电机过载而选取大功率电机,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二次调节技术的节能优势,并且与负载液压缸相连的变量泵/马达输出流量变化,直接影响抽油机系统的输出特性。本文以蓄能器储能式二次调节液压抽油机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针对区域井中不同井的悬点载荷、冲程、原油粘度和动液面等情况不同,换井之后需要使抽油机系统的各项参数合理匹配的问题,利用遗传算法以电动机性能最优和尽可能降低系统成本为目标优化系统参数,并根据优化结果调试系统匹配速度曲线,利用MATLAB软件GUI模块实现静态参数匹配可视化。其次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液压驱动系统及井下机械系统的物理模型,为实现第四章控制算法建立液压抽油机系统上冲程和下冲程的数学模型。在无负载干扰工况下,针对悬点速度变化问题根据系统能量转化关系建立动态功率补偿模型实时补偿电机功率,实现蓄能器回路的变量泵/马达排量自适应调节。最后针对负载干扰工况下系统功率匹配及负载的稳定运行问题,提出一种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结合降维观测器前馈控制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在模拟实验平台加载模拟负载,对控制策略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控制策略下系统的功率匹配效果良好,输出特性符合实际工况要求。

张崇俊[3](2017)在《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修井作业是石油与天然气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大部分油气井都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修井作业的频次和强度不断提高。通井机是国内陆上油气田修井作业的主要设备,为修井作业过程中修井工具和油管的起下放提供动力。绝大部分修井作业尤其是小修作业仍采用司钻技术人员凭经验手动控制通井机的方式来完成修井作业,人工手动操作通井机劳动强度高,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修井质量不稳定,作业效率低下,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充分调研分析现场修井作业工艺以及司钻技术人员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对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实现了对通井机修井作业过程良好地辅助控制,降低了司钻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通井机修井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首先,介绍了油田修井作业设备的发展现状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在国内外修井作业设备中的应用,并根据通井机油田修井作业的特点,提出了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该方案在不改变通井机现有的硬件基础上,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对现场传感器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获取修井作业的运行状态,针对不同的作业状态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通过前台监控系统实现对修井作业过程控制参数的监测、修改和存储;通过修井作业过程追溯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油田修井作业过程参数的存储归档、回放以及报表打印。其次,对系统研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针对非线性和强干扰性引起速度控制困难,制约通井机修井作业效率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通井机修井作业的专家模糊PID控制算法,将专家控制与模糊PID控制相结合,利用专家控制良好的适应性以及模糊PID优良的鲁棒性能,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其次,针对人工操作和现有天车防碰仪的不足,提出了通井机分段柔性减速停车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减速过程平稳,对修井作业系统冲击较小,停靠点准确。最后,在确立了系统的总体方案以及对关键技术较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经过现场反复的调试,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油田修井作业现场。现场运行的效果表明,与传统纯人工手动控制相比,该辅助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修井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范禹[4](2017)在《辽河油田抽油机选型及运行参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石油机械采油井共计17.2万余口,其中抽油机井15万余口,仅辽河油田就有抽油机井4.5万余口,占机采井总数的77%,年耗电约36亿千瓦时,占油田生产总耗电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抽油机井节能意义重大。辽河油田普遍存在抽油机选型不合理、载荷利用率低、大马拉小车的问题,抽油机井载荷利用率多在70%以下,初期投资浪费、能耗增加严重。本文首先研究了异相型抽油机、双驴头抽油机、下偏杠铃抽油机和塔架式抽油机的悬点运动规律,并建立了不同类型抽油机悬点载荷随位移变化关系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抽油机悬点载荷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分别针对水驱、聚驱、三元复合驱和低渗透油田的最大、最小载荷计算经验公式。其次,根据抽油机结构参数,计算得出抽油机扭矩因子,并依据实测示功图得到负载扭矩,通过平衡方式计算平衡扭矩;考虑平衡状况和传动效率,建立不同类型抽油机扭矩计算模型,可准确模拟曲柄轴净扭矩随曲柄转角变化规律。再者,通过统计现场抽油机破坏情况,分析抽油机破坏概率与载荷利用率和使用时间的关系,建立求解破坏概率的模型,同时考虑抽油机的经济寿命,综合得到抽油机的合理载荷利用率以及抽油机的合理扭矩利用率,最终通过分析抽油机的节能原理,建立了抽油机优选原则。然后,讨论抽油机运行参数与效率的内在关系,开展抽油机运行参数优化方法研究,形成了多目标的抽油机运行参数优化策略,能够分别以效率、能耗、投资和安全为目标优化运行参数,进而保证合理选择生产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抽油机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节能状况,总结出各种抽油机的适应条件与范围。最终,详细综述典型电动机机械特性以及工作特性,提出以光杆负载率法为理论的电动机与抽油机理匹配措施,并以现场油井为案例,合理计算得出电机匹配功率,有效解决了存在大马拉小车问题。

张旭华[5](2014)在《基于神经网络的抽油机节能算法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我国大部分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多数油井的供液能力不足,使得抽油机常处于轻载或空载运行状态,导致抽油机磨损严重并浪费大量电能。另外,耗电量在油田开采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抽油机节能算法,根据井下油液量的变化动态控制抽油机的启停,达到降低抽油成本、增加油田生产效益的目的。本文在对当前油田生产效益及国内外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介绍抽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目前所采用的几种节能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本文所采用间抽的节能方法;其次对神经网络研究方向和主要模型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本文算法采用的网络模型;然后针对抽油机的启停不能与井下油液量变化相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间抽节能算法。该算法将遗传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选取电流相关参数作为样本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预测的抽油机状态,根据预测结果确定抽油机合理间抽时间;最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和节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油井产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本文提出的间抽节能算法能有效降低后期油井的电能消耗,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益。

王琼[6](2011)在《基于优化理论的神经网络研究及在抽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抽油机故障诊断的关键是实现从故障征兆空间到故障空间的映射,从而实现对故障的识别和诊断,它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对任意函数的逼近能力、并行计算能力和容错能力等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力手段。但是由于实际生产设备工况复杂,故障类型种类繁多,致使在诊断时出现网络规模庞大、学习训练时间超长、易于陷入局部最小点等问题,降低了神经网络的实用性。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进化机制等结合,形成计算智能,将成为神经网络用于故障诊断的趋势。本文就是将神经网络与其它优化算法结合,改善神经网络性能,从而用于抽油机的故障诊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一个适合故障诊断的双权连接可拓神经网络,该网络以抽油机的状态数据为输入层,以故障类型为输出层,输入输出采用双权连接,权值分别为故障的上限数据和下限数据。提出一种能够自适应改变交叉率和变异率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以可拓距离为评价函数,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建立的可拓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优化,克服BP算法的训练神经网络收敛性差,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2、设计一种免疫遗传RBF神经网络。对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给出一种基于抗体矢量距离的亲和度计算方法,在抗体的促进和抑制环节增加基于密度的调节因子,保留优秀抗体,保证抗体的多样性,避免未成熟收敛现象。用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隐层中心,提高其逼近精度,克服传统算法需要预先指定隐含层节点数或者通过大量实验获得节点数、学习效率差的缺点。3、设计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路。根据传统粒子群算法在训练后期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对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方程进行更新,在现有的速度更新机制上加入非常小的扰动项,并动态调整加速系数,使算法能够分别调整进化初期和后期的性能。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4、提出一种新的故障诊断融合方式,并将以上神经网络组成功能相容并具有选择机制的软件包,利用抽油机无线巡检数据实现智能在线故障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高源[7](2011)在《抽油杆柱系统刚度变参数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抽油杆柱作为超细弹性体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存在着弹性变形,如何合理利用抽油杆的这种变形,使抽油泵柱塞的有效冲程大于驴头悬点冲程,即获得一定的超冲程效果,一直是从事机械采油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研究的难题之一。从理论上研究抽油杆柱的刚度与抽汲参数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对油田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抽油杆柱系统刚度与抽汲参数的相互关系,综合抽油杆柱系统中杆柱、管柱、液柱三方面振动,建立杆柱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差分法解算此数学模型,利用delphi语言编制抽油杆系统运动仿真程序,并通过实际井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利用编制的仿真程序在不同冲次、冲程参数下进行仿真,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分析杆柱系统刚度对泵冲程、悬点载荷变化率、悬点输入功以及井下系统效率的具体影响。综合考虑悬点载荷变化率、输入功以及井下系统效率各方面因素,通过多组仿真试验分析,发现在12min-1冲次3m冲程的组合下,刚度为0.5×1011时(λ.N/m2)可产生明显的超冲程现象,并且此组合下相对常规杆柱系统刚度,可明显的提高系统效率。建立室内抽油泵试验系统。改变抽油杆柱的刚度及悬点冲次,测量并采集抽油泵的有效泵冲程以及悬点载荷,计算出悬点载荷变化率和系统效率,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刚度对泵冲程、悬点载荷变化率以及井下系统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多种组合的计算结果找到提高系统效率、实现超冲程的悬点冲程、冲次、刚度组合,验证了仿真分析的结论。

周广玲[8](2011)在《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理论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游梁式抽油机因结构简单、可靠耐用等优点,一直处于机械采油设备的主导地位,但其效率低,能耗高。据统计油田生产成本中约有三分之一为电能消耗,其中游梁式抽油机消耗的电能约占总电能消耗的80%。游梁式抽油机减速箱净扭矩波动剧烈致使电动机平均工作效率低下及装机功率过高是产生这种电能高耗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抽油机井减速箱输出扭矩的波动对油田生产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游梁式抽油机基本结构建立抽油机运动及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减速箱输出轴扭矩及电动机工作特性,并找出电动机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基于傅里叶级数原理建立抽油机精确平衡理论,提出抽油机二次平衡的设计思想,包括装置的方案确定及结构设计、结构参数的设定分析,编制抽油机二次平衡计算程序,对不同类型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在三口抽油机井上安装了二次平衡装置,利用理论计算结果确定二次平衡参数,并进行现场试验及测试。结果表明二次平衡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减速箱输出扭矩波动,提高电动机工作效率,其中均方根扭矩降低率可达23.8%,电动机平均工作效率提升率可达29.8%。同时现场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表明二次平衡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龚大利[9](2010)在《有杆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杆泵抽油是国内外石油工业的传统采油方式之一,在我国石油开采中有杆抽油系统一直占主导地位。在我国各油田中,大约80%以上的油井采用有杆抽油系统。其中,60%的产液量、75%的产油量均依靠该采油方式进行采油生产。有杆抽油机以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靠性高、耐久性好、维修方便、适应现场工况等优点,在采油机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有杆抽油机也存在很多缺点,如系统的效率低、能耗大、抽油时间以及平衡性能差等。其中,有杆抽油机的主要问题是能耗大,效率低。我国油田在用的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系统效率较低,其平均系统效率仅有16%~23%。因此,有杆抽油系统的节能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油田推广应用各种节能型抽油机、电机及电控箱,虽然这些节能产品的使用提高了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但也随之产生一些问题,如它们能否组合使用,组合使用后的节能效果是否是单个节能产品节能效果的算术叠加等。因此,研究有杆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组合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为此,本文针对有杆抽油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能耗大的问题,按照可独立进行节能改造或实施节能措施的原则,将整个有杆抽油系统分为6个单元:电控箱单元、电机单元、抽油机单元、井口单元、抽油杆单元以及抽油泵单元,把有杆抽油系统的系统总效率分解为各单元的分效率,研究了各单元能耗分布规律。结合试验条件和测试点的分析,分别针对电控箱、电动机、抽油机以及节能设备的组合试验制定出相应的测试流程,并制定出有杆抽油系统节能效果的评价方法。其次,在对电机的功率及运行效率、抽油机V带传动效率、光杆效率以及盘根效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对抽油机井地面设备内部能量损失作深入的研究,将地面设备效率分解为电控箱单元、电动机单元、皮带减速箱和四连杆机构(抽油机单元)三部分,系统分析了电机功率正传的平均效率、皮带减速箱功率正传的平均效率、四连杆机构正传的平均效率以及抽油机有效载荷系数。然后,对电控箱单元、电机单元和抽油机单元所涉及的节能设备的节能原理和节能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了模拟试验井条件下,不同节能设备及节能设备组合配置工况下的有杆抽油系统的系统效率和综合节电率的试验数据,为构建有杆抽油系统多目标组合优化数据库奠定了基础。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分别以系统效率最高为目标、生产成本最低为目标、系统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建立了有杆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抽油机井经济运行管理界限和节能管理实施标准,以及抽油机井技术改造措施实施效果和适应条件,在这些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利用优化数学模型可以对生产井进行优化诊断,从而确定技术改造的可行性,提出改造实施方案。最后,在C++Builder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有杆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优化软件。利用开发的软件对在用抽油机井进行了优化和诊断,选取了5口运行状态较差的井进行了技术改造,对改造前后的运行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节能优化改造效果显着。

肖姝[10](2009)在《双井抽油机举升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有杆抽油系统能耗严重,效率普遍偏低,而且有杆抽油在机械采油中又占有很大比例。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因素及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消耗的原因,开展提高抽油系统效率研究,已成为我国降低石油开采成本,实现高效经济采油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论文针对有杆抽油系统效率普遍偏低的状况,根据加密井、丛式井、海洋钻井平台的开采现状,井距越来越近,采用链条式双井抽油机为研究对象,系统详细地分析链条式双井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链条式双井抽油机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研究,同时建立了悬点各项载荷的计算模型,分析研究了双井抽油机平衡技术。论文中将链条式双井抽油机井举升系统分为4个子系统:油井流入系统、井筒流动系统、井下柱塞泵系统和地面系统,分别对其系统详细的研究。根据设备结构参数及油藏物性参数,优化设计抽油杆柱系统和抽汲参数,在限定泵效合理范围的基础上,以产量、系统效率为优化目标,对双井抽油机井举升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油井即获得预定产量,还具有较高系统效率。应用Visual Basic 6.0编制了链条式双井抽油机井举升系统优化设计软件。软件运行可靠,计算结果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可以用来定量分析有杆抽油系统的运行状况,也可以按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抽油机系统的抽汲参数。为增加原油产量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油田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二、钢丝绳柔性抽油杆抽油装置图表选择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丝绳柔性抽油杆抽油装置图表选择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游梁式抽油机后驴头曲线参数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新型抽油机性能状况分析
    1.4 双驴头抽油机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双驴头抽油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2.1 矢量法介绍
    2.2 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的几何关系
        2.2.1 极限位置几何分析
        2.2.2 一般位置点几何分析
    2.3 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运动学分析
        2.3.1 悬点位移
        2.3.2 悬点速度
        2.3.3 悬点加速度
    2.4 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动力学分析
        2.4.1 悬点载荷计算
        2.4.2 平衡载荷计算分析
        2.4.3 减速器扭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游梁式抽油机抽油系统能耗分析
    3.1 抽油系统基础理论
    3.2 抽油系统效率的组成
    3.3 双驴头抽油机抽油系统能耗分析
    3.4 不同后驴头曲线与抽油系统能耗分析
        3.4.1 双驴头抽油机悬点加速度分析
        3.4.2 双驴头抽油机扭矩因素分析
        3.4.3 双驴头抽油机减速器净扭矩分析
        3.4.4 不同后驴头曲线能耗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驴头曲线参数优化设计
    4.1 优化设计概述
        4.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4.1.2 优化设计的内容
        4.1.3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4.2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建立
        4.2.1 设计变量
        4.2.2 目标函数
        4.2.3 约束条件
    4.3 优化方法的选择
    4.4 曲线参数优化设计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液压抽油机泵/马达与负载动态匹配仿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二次调节液压抽油机研究现状
    1.4 变量泵/马达排量控制机构
        1.4.1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策略
        1.4.2 状态观测器的研究应用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静态参数匹配和可视化
    2.1 液压系统总体功能与技术参数要求
    2.2 抽油机液压驱动系统静态参数匹配
        2.2.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2.2.2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确定
        2.2.3 抽油机系统参数优化结果
    2.3 静态参数匹配可视化
        2.3.1 图形用户界面(GUI)简介
        2.3.2 静态参数匹配人机界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压抽油机动态系统建模及仿真
    3.1 抽油机液压系统数学模型
        3.1.1 阀控缸组件数学模型
        3.1.2 液压蓄能器数学模型
        3.1.3 上冲程系统数学模型
        3.1.4 下冲程系统数学模型
    3.2 抽油机液压系统AMESim建模及仿真
    3.3 仿真分析
        3.2.1 液压缸回路仿真分析
        3.2.2 蓄能器回路仿真分析
        3.2.3 补油回路及系统功率仿真分析
    3.4 变量泵/马达与负载的功率匹配
        3.4.1 动态功率匹配原则
        3.4.2 动态功率匹配补偿原则
    3.5 动态功率匹配结果及节能分析
        3.5.1 补偿后系统仿真模型
        3.5.2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负载扰动下液压抽油机控制策略研究
    4.1 负载扰动下系统存在的问题
    4.2 干扰观测器实现负载扰动重构
        4.2.1 降维观测器基本理论
        4.2.2 负载扰动重构
    4.3 基于负载扰动重构的前馈控制
    4.4 BP神经网络PID控制
        4.4.1 BP神经网络控制原理
        4.4.2 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原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负载扰动下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5.1 联合仿真设置及系统相关参数
    5.2 降维观测器加前馈补偿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5.2.1 降维观测器加前馈补偿控制模型的建立
        5.2.2 降维观测器加前馈补偿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5.3 前馈补偿结合BP神经网络PID控制仿真分析
        5.3.1 前馈补偿结合BP神经网络PID控制模型
        5.3.3 前馈补偿结合BP神经网络PID控制仿真分析
    5.4 液压抽油机实验研究
        5.4.1 液压抽油机实验装置
        5.4.2 液压抽油机系统原理
        5.4.4 振动信号分析
        5.4.5 模拟信号加载条件下系统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油田小修作业设备发展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
    2.1 通井机修井作业工艺简介与分析
        2.1.1 通井机的工作原理
        2.1.2 通井机修井作业工艺简介
        2.1.3 通井机修井作业控制要求
    2.2 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2.2.1 传感器数据采集相关的需求分析
        2.2.2 修井作业过程辅助控制相关需求的分析
        2.2.3 数据显示相关需求的分析
        2.2.4 数据存储相关需求的分析
    2.3 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3.1 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
        2.3.2 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
    2.4 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软硬件结构设计
        2.4.1 系统硬件结构
        2.4.2 系统硬件选型
        2.4.3 系统执行机构的设计
        2.4.4 系统软件结构和功能
    2.5 本章小结
3 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修井工具下放作业的专家模糊PID控制方法
        3.1.1 PID控制原理
        3.1.2 专家模糊PID控制原理
        3.1.3 专家模糊PID控制的设计
    3.2 通井机修井作业渐进式减速停车的控制方法
        3.2.1 通井机修井作业减速停车控制要求
        3.2.2 通井机修井作业减速停车的控制现状
        3.2.3 通井机修井作业渐进式减速停车控制策略
    3.3 本章小结
4 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
    4.1 系统开发工具
    4.2 PLC辅助控制系统的开发
        4.2.1PLC硬件组态
        4.2.2PLC辅助控制系统程序的开发
    4.3 前台监控系统的开发
        4.3.1 前台监控系统的通讯组态
        4.3.2 前台监控系统的界面设计
        4.3.3 信息存储
    4.4 修井作业过程追溯与管理系统的开发
    4.5 系统测试与应用效果
        4.5.1 系统测试
        4.5.2 应用效果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目录

(4)辽河油田抽油机选型及运行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抽油机悬点载荷计算模型
    1.1 不同类型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1.1.1 常规游梁抽油机
        1.1.2 双驴头抽油机
        1.1.3 塔架式抽油机
    1.2 悬点载荷计算
        1.2.1 悬点载荷计算方法
        1.2.2 抽油机悬点载荷经验公式
        1.2.3 不同区块的悬点载荷实用计算公式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抽油机扭矩计算模型研究
    2.1 抽油机扭矩计算理论模型
        2.1.1 常规游梁抽油机
        2.1.2 双驴头抽油机
        2.1.3 下偏杠铃抽油机
        2.1.4 塔架抽油机
    2.2 传统经验扭矩公式推导
    2.3 理论计算与实测值比较
    2.4 新的经验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抽油机合理载荷利用率、扭矩利用率研究
    3.1 抽油机合理载荷利用率
        3.1.1 抽油机经济寿命计算
        3.1.2 年低劣化增加值与载荷利用率关系
        3.1.3 抽油机破坏概率与载荷利用率关系
    3.2 抽油机合理扭矩利用率
        3.2.1 减速箱经济寿命
        3.2.2 减速箱破坏概率与扭矩利用率关系
    3.3 超扭矩研究
    3.4 抽油机型号初选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抽油机类型及运行参数优选
    4.1 抽油机运行参数优选
        4.1.1 抽油机井地面效率计算模型
        4.1.2 抽汲参数对抽油机效率影响分析
        4.1.3 基于多目标运行参数优选研究
    4.2 抽油机类型优选研究
        4.2.1 抽油机类型优选原则
        4.2.2 不同工况抽油机节能效果分析
        4.2.3 不同抽油机适应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合理选配研究
    5.1 电动机机械特性及工作特性
        5.1.1 电动机机械特性
        5.1.2 电动机工作特性
    5.2 电动机与抽油机合理匹配的措施研究
        5.2.1 电机与抽油机匹配的简易方法
        5.2.2 电机与抽油机匹配的精确理论方法
    5.3 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5)基于神经网络的抽油机节能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抽油系统与间抽方法
    2.1 抽油机分类与采油方式
        2.1.1 抽油机分类
        2.1.2 采油方式
    2.2 抽油机工作原理
    2.3 抽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2.3.1 抽油泵结构
        2.3.2 抽油泵工作原理
    2.4 抽油机节能技术与存在问题
        2.4.1 抽油机节能技术
        2.4.2 存在问题
    2.5 间抽方法
        2.5.1 沉没度间抽法
        2.5.2 动液面间抽法
        2.5.3 灰色模型间抽法
        2.5.4 模糊神经网络间抽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神经网络
    3.1 神经网络发展历史
    3.2 神经网络的发展趋势
    3.3 神经网络的主要模型
        3.3.1 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
        3.3.2 Hopfield 神经网络
        3.3.3 随机神经神经网络
        3.3.4 竞争型神经网络
        3.3.5 模糊神经网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设计
    4.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4.2 遗传算法的特点
    4.3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4.4 模糊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4.5 遗传算法优化网络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抽油机节能算法设计与实现
    5.1 GA-FNN 网络的样本数据
    5.2 间抽节能算法设计
    5.3 仿真分析
    5.4 节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6)基于优化理论的神经网络研究及在抽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目录
前言
    0.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抽油机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发展
        0.2.1 故障诊断技术
        0.2.2 抽油机的故障诊断
        0.2.3 故障诊断的发展方向
    0.3 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0.3.1 人工神经网络(ANN)
        0.3.2 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0.3.3 神经网络在抽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0.4 论文研究内容
    0.5 论文安排
第1章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可拓神经网络
    1.1 引言
    1.2 可拓性理论
        1.2.1 物元
        1.2.2 可拓集合
        1.2.3 关联函数
    1.3 可拓神经网络
        1.3.1 可拓神经网络可行性分析
        1.3.2 可拓神经网络优势
        1.3.3 可拓神经网络结构
    1.4 自适应遗传算法
        1.4.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1.4.2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1.4.3 算法的改进
        1.4.4 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性能测试
    1.5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可拓神经网络(GENN)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免疫遗传机制的RBF神经网络
    2.1 引言
    2.2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
    2.3 免疫遗传算法
        2.3.1 人工免疫算法
        2.3.2 免疫遗传算法原理
        2.3.3 算法流程
        2.3.4 算法改进
        2.3.5 收敛性分析
        2.3.6 改进免疫遗传算法性能测试
    2.4 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的RBF神经网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
    3.1 引言
    3.2 粒子群优化算法
        3.2.1 基本pso算法数学描述
        3.2.2 算法流程
        3.2.3 算法改进
        3.2.4 改进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3.2.5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性能测试
    3.3 基于改进粒子群方法的神经网络
        3.3.1 优化神经网络方法
        3.3.2 神经网络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抽油机故障诊断
    4.1 引言
    4.2 数据采集及处理
    4.3 故障特征提取
    4.4 抽油机故障诊断
        4.4.1 基于可拓神经网络的抽油机故障诊断
        4.4.2 基于免疫遗传RBF神经网络的抽油机故障诊断
        4.4.3 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的抽油机故障诊断
        4.4.4 故障结果对比分析
    4.5 故障诊断软件包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论文摘要

(7)抽油杆柱系统刚度变参数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抽油杆系统运动仿真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
        1.3.2 变刚度抽油杆对超冲程方面的研究以及应用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抽油机井杆柱系统仿真的理论基础
    2.1 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2.1.1 简化为简谐运动时悬点运动规律
        2.1.2 简化为曲柄滑块机构时悬点运动规律
    2.2 基于一维波动方程的杆柱系统仿真
        2.2.1 波动方程的概念
        2.2.2 杆柱一维波动方程模型
        2.2.3 一维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解
        2.2.4 收敛条件
        2.2.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2.6 凡尔效验
    2.3 杆液阻尼分析
        2.3.1 S.G吉布思阻尼公式
        2.3.2 根据A.M.皮尔维尔江的阻尼力公式推导出的阻尼公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抽油杆柱、抽油管、液柱三维波动方程杆柱系统仿真
    3.1 考虑杆、管、液振动的模型
        3.1.1 抽油杆运动模型
        3.1.2 管柱运动模型
        3.1.3 液柱运动模型
    3.2 阻尼力的计算
    3.3 初始条件
    3.4 边界条件
        3.4.1 地面边界条件
        3.4.2 井下边界条件
    3.5 凡尔状态判定
    3.6 数值计算方法
    3.7 抽油杆柱仿真系统的编制
        3.7.1 Delphi语言介绍
        3.7.2 程序的编制
        3.7.3 仿真系统功能介绍及说明
        3.7.4 仿真结果的校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杆柱系统刚度对泵冲程和悬点载荷影响的仿真分析
    4.1 系统刚度与折算弹性模量
    4.2 影响泵冲程的参数
    4.3 变系统刚度对泵冲程影响的仿真分析
        4.3.1 不同冲次下刚度对泵冲程的影响分析
        4.3.2 不同悬点冲程下刚度对泵冲程的影响分析
    4.4 悬点载荷变化率的影响
    4.5 刚度对悬点输入功的影响分析
    4.6 改变刚度的杆柱系统效率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杆柱系统变刚度影响试验研究
    5.1 实验方案
    5.2 试验系统结构
    5.3 实验系统的数据采集
    5.4 弹簧刚度测试
    5.5 试验分析
        5.5.1 不同冲次下刚度对有效泵冲程的影响试验分析
        5.5.2 刚度对悬点载荷变化率的影响
        5.5.3 刚度对悬点输入功的影响
        5.5.4 改变刚度对井下系统效率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详细摘要

(8)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理论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1.3.1 抽油机结构参数及系统优化与节能
        1.3.2 抽油机节能元器件研究
        1.3.3 抽油机改造
        1.3.4 新型抽油机
        1.3.5 抽油机平衡与节能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研究理论基础
    2.1 游梁式抽油机运动及动力特性
        2.1.1 游梁式抽油机运动分析
        2.1.2 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2.1.3 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载荷分析
        2.1.4 游梁式抽油机减速箱曲柄轴扭矩计算
        2.1.5 游梁式抽油机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确定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特性
        2.2.1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2.2.2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3 游梁式抽油机与电动机特性匹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理论及计算分析
    3.1 游梁式抽油机精确平衡理论的提出
    3.2 理想状态下的精确平衡理论研究
        3.2.1 理想状态的定义
        3.2.2 理想状态下抽油机精确平衡理论计算
        3.2.3 理想状态下精确平衡理论分析
    3.3 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装置方案设计
        3.3.1 二次平衡装置单连杆方案
        3.3.2 二次平衡装置双连杆方案
        3.3.3 二次平衡装置链条传动方案
        3.3.4 三种二次平衡方案对比
    3.4 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装置结构参数设计
        3.4.1 二次平衡块最大输出扭矩的确定
        3.4.2 二次平衡曲柄结构设计
        3.4.3 二次平衡块初始相位角的确定
    3.5 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计算程序的编制
    3.6 不同类型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理论研究
        3.6.1 常规型抽油机二次平衡理论研究
        3.6.2 偏置型抽油机二次平衡理论研究
        3.6.3 双驴头抽油机二次平衡理论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现场试验研究
    4.1 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装置现场试验过程
    4.2 试验井北1-1-459 二次平衡试验数据分析
        4.2.1 试验井北1-1-459 基础数据
        4.2.2 试验井北1-1-459 理论计算分析
        4.2.3 试验井北1-1-459 现场试验分析
        4.2.4 试验井北1-1-459 理论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4.3 试验井南1-2-更丙22 井二次平衡试验数据分析
        4.3.1 试验井南1-2-更丙22 井基础数据
        4.3.2 试验井南1-2-更丙22 井理论计算分析
        4.3.3 试验井南1-2-更丙22 井现场试验分析
        4.3.4 试验井南1-2-更丙22 理论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4.4 试验井高155-侧斜36 井二次平衡试验数据分析
        4.4.1 试验井高155-侧斜36 井基础数据
        4.4.2 试验井高155-侧斜36 井理论计算分析
        4.4.3 试验井高155-侧斜36 井现场试验分析
        4.4.4 试验井高155-侧斜36 理论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4.5 三口试验井二次平衡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4.6 二次平衡节能机理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论文摘要

(9)有杆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机械采油设备应用现状
    1.3 抽油机耗能主要原因
        1.3.1 抽油机的能耗状况
        1.3.2 影响抽油机耗能的主要因素
    1.4 抽油机节能技术
        1.4.1 采用节电驱动设备
        1.4.2 改进抽油机的结构形式
        1.4.3 改进平衡方式
        1.4.4 采用节能监控装置
        1.4.5 采用节能传动元件
    1.5 抽油机的发展趋势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杆抽油系统能耗单元划分及测试研究
    2.1 引言
    2.2 有杆抽油系统各部分效率的分解
        2.2.1 有杆抽油系统各部分的功率
        2.2.2 地面效率
        2.2.3 井下效率
        2.2.4 有杆抽油系统效率和能耗分布
    2.3 抽油机的平衡研究
        2.3.1 抽油机平衡分析
        2.3.2 抽油机平衡判据
        2.3.3 抽油机平衡影响因素分析
    2.4 有杆抽油系统各分效率的测试方法
        2.4.1 测试参数要求
        2.4.2 测试布点
        2.4.3 有杆抽油系统节能效果的评价方法
        2.4.4 注意事项
        2.4.5 测试流程
    2.5 小结
第三章 有杆抽油系统各单元效率分析
    3.1 异步电机的功率及运行效率分析
        3.1.1 经验方法
        3.1.2 理论方法
    3.2 抽油机V 带传动效率分析
        2.2.1 皮带传动时主要损失功率的计算
        3.2.2 带在弹性滑动时的效率
        3.2.3 带出现打滑时的效率
    3.3 光杆效率
    3.4 盘根效率
        3.4.1 盘根盒摩擦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3.4.2 盘根盒耗能与效率分析
    3.5 有杆抽油系统地面效率分解
    3.6 电机功率正传的平均效率
    3.7 皮带减速箱功率正传的平均效率
    3.8 四连杆机构功率正传的平均效率
    3.9 盘根盒平均效率分析
    3.10 抽油机有效载荷系数
    3.11 小结
第四章 有杆抽油系统地面各单元节能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地面各单元节能设备节能原理分析
        4.2.1 抽油机单元
        4.2.2 电动机单元
        4.2.3 电控箱单元
    4.3 有杆抽油系统地面各单元节能特性试验研究
        4.3.1 抽油机对比试验
        4.3.2 电动机对比试验
        4.3.3 电控箱对比试验
        4.3.4 节能产品叠加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杆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优化研究
    5.1 新开发抽油机井地面设备的优化配置
        5.1.1 以系统效率最高为目标的优化模型
        5.1.2 以生产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模型
        5.1.3 以系统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的优化模型
        5.1.4 优化数学模型求解
    5.2 生产井的优化诊断
        5.2.1 节能管理措施
        5.2.2 节能技术改造措施
    5.3 小结
第六章 有杆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优化软件开发
    6.1 编程环境
    6.2 软件运行环境
    6.3 程序功能及流程图
        6.3.1 程序流程图
        6.3.2 程序功能
        6.3.3 程序功能菜单
    6.4 优化运算的应用
        6.4.1 新井优化配置
        6.4.2 在用抽油机井优化
        6.4.3 现场应用效果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10)双井抽油机举升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双井抽油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双井抽油机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双井抽油机的研究现状
    1.3 有杆抽油系统优化方法理论
        1.3.1 近似公式设计计算法
        1.3.2 解波动方程法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的结构
    2.2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工作原理
第三章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动力学、运动学分析及平衡技术研究
    3.1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3.2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
        3.2.1 悬点所承受的载荷
        3.2.2 悬点的最大和最小载荷
    3.3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平衡技术研究
        3.3.1 平衡原理
        3.3.2 平衡准则
        3.3.3 平衡方式及平衡计算
第四章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井举升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4.1 油井流入系统
        4.1.1 IPR 曲线法
        4.1.2 产能试井数据拟合
    4.2 井筒流动系统
        4.2.1 井筒流体的温度分布
        4.2.2 多相流体在井筒中的流动
        4.2.3 井筒流体压力分析
    4.3 井下柱塞泵系统
        4.3.1 柱塞泵的特性曲线
        4.3.2 活塞冲程计算
        4.3.3 合理下泵深度
    4.4 参数优选设计
        4.4.1 有杆泵抽油供排协调关系
        4.4.2 抽油杆柱系统设计
        4.4.3 油管的设计
        4.4.4 抽油机的选择计算
        4.4.5 抽汲参数优化方法
第五章 链条式双井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分析
    5.1 系统效率的定义
    5.2 系统效率的分解
    5.3 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
        5.3.1 抽油设备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5.3.2 技术管理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5.3.3 抽汲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5.4 系统效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第六章 软件编制与实例分析
    6.1 软件编制
    6.2 现场实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钢丝绳柔性抽油杆抽油装置图表选择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游梁式抽油机后驴头曲线参数分析与优化[D]. 翟鹏凯.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2]液压抽油机泵/马达与负载动态匹配仿真与实验研究[D]. 彭乐乐. 燕山大学, 2019(03)
  • [3]通井机修井作业辅助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张崇俊. 重庆大学, 2017(06)
  • [4]辽河油田抽油机选型及运行参数优化研究[D]. 范禹.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5]基于神经网络的抽油机节能算法研究[D]. 张旭华.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5)
  • [6]基于优化理论的神经网络研究及在抽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 王琼.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2)
  • [7]抽油杆柱系统刚度变参数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 高源.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4)
  • [8]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理论与试验研究[D]. 周广玲.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1)
  • [9]有杆抽油系统经济运行措施优化研究[D]. 龚大利. 大庆石油学院, 2010(03)
  • [10]双井抽油机举升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 肖姝.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钢丝绳柔性抽油杆抽油机图表选择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