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最早的反走私法(论文文献综述)
倪方六[1](2019)在《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贸易问题眼下是关注度较高的一个热点话题。其实,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相当悠久:西汉时已设专门的外事机构大鸿胪寺;唐朝始设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使;北宋时期就曾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法规《市舶法》和反走私法《漏舶法》等。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一直都是顺差,即史籍记载的"出超"。
何峥洁[2](2016)在《新形势下温州反走私综合治理研究》文中指出走私是伴随商品跨越关境的过程所滋生蔓延的违法犯罪行为,它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对国家税收造成严重损失,而且毒化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当前社会,随着成品油等原材料需求量倍增,国内外商品价格差仍存在甚至越来越大,走私寄生滋长的土壤持续存在,走私规模依然较大。反走私综合治理是一场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扞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保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既是经济领域的斗争,也是政治领域的斗争,没有“最后胜利”。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开创政府组织协调、部门联动协作,行业协会、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反走私综合治理新局面。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对缉私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成立海关缉私警察,实行多部门“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新缉私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走私联合行动。自此,反走私综合治理进入新时期,面临一个全新形势。温州市在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牵头海关、边防、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走私违法犯罪活动,综合治理工作形成新格局,打击走私行动取得新成效,企业守法诚信体系得到新完善。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走私与反走私斗争日趋激烈,现行的工作机制并未及时改革进步与之相适应,在法制建设、职责分工、治理理念等方面存在缺陷,制约了温州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也客观上造成了现在许多走私违法犯罪活动。本文采取系统分析与实证举例的方法,从政府的视角出发,以温州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入点,从反走私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反走私活动的历史演变、走私活动的特点、反走私综合治理的现状和成效等方面,分析新形势下温州反走私综合治理存在法律法规滞后、基层执法难、缉私部门缺乏协调性、情报未能实现有效共享、社会守法诚信体系建设缓慢的问题,进而归纳出原因有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冲突、部门经济利益和本位主义的驱动、反走私综合治理的观念滞后、政府与社会力量未形成良好互补关系等方面。并借鉴广东省、市和国外政府在机制、队伍建设、治理理念的先进综合治理模式,探索反走私综合治理新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即通过健全反走私综合治理法律体系、健全高效的反走私综合治理机制、提高反走私查缉执法水平、深化企业守法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走私理念等措施,进一步健全政府牵头协调、部门联动协作、行业协会推进、社会全面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具体更加有效地防范、打击和治理走私活动。
董加伟[3](2015)在《公法视野下的传统渔民用海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洋是大自然赋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共有共享之“公共用物”。从最早有记录的历史起,人类就开始了探索海洋的冒险历程和开发海洋的文明征程,传统渔民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先驱,这一特殊群体沿海而居,以渔为生,在繁衍生息、世代更替的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耕海牧渔的独特生活方式,其利用邻近海域谋生的“习惯性”或日“世袭性”权利得到了周围生活共同体的尊重、国际习惯法的承认和多数沿海国国内法及国家间双边协定的确认,但我国海洋与渔业相关立法对传统渔民用海权的规定过于模糊,也没有采取类似渔业权渔业的制度安排,对生计渔业和商业渔业作出区别性规定,致使传统渔民用海权处于一种“准法定权利”的尴尬状态。随着陆地资源、环境、人口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将发展的视野转向了浩瀚而脆弱的海洋,海洋资源的价值和稀缺性日渐显现。海洋具有资源多样性和功能多宜性等特征,资源多样性决定了海洋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功能多宜性则意味着各种用海权之间的并存可能。在物权法的范畴内,一物之上不能并存同种类的物权,但在海洋开发领域,在海洋这一特殊“公共用物”之上各种用海权利的交叉并存却属于常态。囿于法律地位的弱化和法律效力的模糊,传统渔民用海权在与海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商业性渔业用海权的冲突和公益征用、使用权、商业性渔业用海权的关系作了深入辨析;后三章可称为权利保障论,全面分析了传统渔民用海权的实践困境及其突围路径,深入探讨了与传统渔民用海权保障密切相关的行政补偿相关法律问题,并结合我国渔业生产实际,就传统渔民用海权的立法保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一章为“传统渔民用海权基本法律问题探析”,分别对渔业权、海域使用权、传统渔民及其用海权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归纳,在梳理传统渔民用海权发展脉络和评析现有学说的基础上,主要从公法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传统渔民用海权的独立性、财产性、人身性和人权性特征,将其法律性质界定为基于生存需要的环境资源利用权,并就其类型、权利内容和法律效力等分别进行了论述。第二章为“传统渔民用海权与海域”,分别对“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不同海域的产生演进、边界范围和法律性质进行了叙评,进而就传统渔民用海权在上述不同海域的存废、类型和特点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专属经济区之传统渔民用海权的存在进行了证成。第三章为“传统渔民用海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解决”,结合相关案例,分别就传统渔民用海权与海域使用权的冲突、与土地使用权的纠纷、与商业性渔业用海权的混同进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重点从制度层面探究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冲突协调对策。第四章为“传统渔民用海权实践困境解析”,分别就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征用困境、公益侵害困境、国家义务困境、海难救助困境等四种困境进行了细致分析,归纳了各种困境的外在表现,揭示了其内在原因,进而从立法、政策、执法、司法等不同角度就困境突围路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五章为“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补偿法律问题探究”,在分析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之后,对其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作了探讨论述,并从实践角度着眼,分别对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补偿的标准、方式、程序、救济等问题作了深入探析。第六章为“传统渔民用海权法律制度建构”,系统梳理了与传统渔民用海权相关的立法现状,重点从概念界定、性质归属、权利流转、法律效力等方面就相关法条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渔业生产实际和传统渔民的生活状态,提出了加强传统渔民用海权保障的立法建议稿,并就立法建议的重要内容作了阐释说明。
郭俊然[4](2014)在《汉代的集市贸易》文中指出汉代集市贸易繁荣,有马市、书市、酒市等专业性的市场。这些集市多自发形成,城市集市则多经人为规划建设。城市集市都是方形,市列纵横。这反映了汉代集市贸易的繁荣和汉代"重农抑商"理念对贸易的阻碍。
李莉[5](2007)在《社科文摘》文中认为"乔迁之喜"的由来搬家是件吉庆事。中国人历来有"择吉搬迁"的习惯,并把搬家誉为"乔迁"。"乔迁"这个词来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林。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林
薛军[6](1999)在《中国最早的反走私法》文中提出 中国最早的有关反走私的规定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是针对北方匈奴对汉王朝的军事威胁,到了唐朝才有了比较完备的并通过统治者以立法形式颁布的反走私法。 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引起了周边各国强烈的反响,都愿前来中国经商。而唐王朝对对外贸易亦很重视,奉行开放政策,在陆路设互市监、海道设市舶司,同时制定颁布相应的法规以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为了保证封建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的安全,唐王朝制定了比较完备严厉的“反走私法”。 关市令规定,在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和珍珠、金、银、铁是禁贸物品。“锦、绫、罗、绸、绵、绢、丝、布、牛尾、珍珠、金、银、铁,并不得度西边、北边诸关及至缘边诸州兴易。”这是因为丝织品是唐王朝对外贸易的物品,禁止私人贸易以保护封建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嫌取超额利润。
二、中国最早的反走私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最早的反走私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论文提纲范文)
秦汉时期的对外贸易 |
古代如何管理对外贸易 |
中美贸易始于乾隆时期 |
(2)新形势下温州反走私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反走私概述 |
2.1 反走私的定义 |
2.2 反走私综合治理理念及其组织机构建设 |
2.2.1 反走私综合治理理念 |
2.2.2 反走私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建设 |
第3章 温州反走私活动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
3.1 温州反走私活动的历史演变 |
3.1.1 宋代至解放前 |
3.1.2 解放后至1998年 |
3.1.3 1998年至今 |
3.2 新形势下温州走私活动的主要特点 |
3.2.1 走私行为趋向隐蔽性、复杂性 |
3.2.2 走私人员趋向专业性、团伙性 |
3.2.3 重点税源商品行业性走私活跃 |
第4章 温州市反走私综合治理的现状和成效 |
4.1 反走私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
4.1.1 地方政府牵头协调,积极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 |
4.1.2 执法部门协作配合,形成社会反走私防控网络 |
4.1.3 构建守法诚信体系,实现“源头防范”走私 |
4.1.4 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动参与综合治理 |
4.2 反走私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 |
4.2.1 综合治理工作形成新格局 |
4.2.2 打击走私行动取得新成效 |
4.2.3 企业守法诚信体系得到新完善 |
4.3 反走私典型案例分析 |
4.3.1 简要案情 |
4.3.2 案件的主要特点 |
第5章 温州反走私综合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
5.1 反走私综合治理法律法规滞后 |
5.2 基层反走私执法难 |
5.3 缉私部门缺乏协调性 |
5.4 未能实现有效的情报共享 |
5.5 社会守法诚信体系建设缓慢 |
第6章 温州反走私综合治理面临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6.1 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冲突 |
6.2 部门经济利益和本位主义的驱动 |
6.3 反走私综合治理的观念滞后 |
6.4 政府与社会力量未形成良好互补关系 |
第7章 国内、国外反走私综合治理经验借鉴 |
7.1 国内反走私综合治理经验 |
7.1.1 广东省、市反走私综合治理法制建设 |
7.1.2 广东省、市反走私队伍建设 |
7.2 国外反走私综合治理经验 |
7.2.1 美国反走私措施 |
7.2.2 法国反走私措施 |
7.2.3 巴西反走私措施 |
7.2.4 荷兰、澳大利亚反走私措施 |
7.3 各国反走私措施的特点 |
7.3.1 实行大部门制度格局 |
7.3.2 反走私重点逐渐转变 |
7.3.3 建立良好政企合作关系 |
7.3.4 注重反走私队伍建设 |
第8章 完善温州反走私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
8.1 健全反走私综合治理法律体系 |
8.1.1 加强国家层面反走私立法工作 |
8.1.2 健全查处流通领域走私贩私的法规规章 |
8.1.3 进一步完善地方反走私综合治理立法工作 |
8.2 健全高效的反走私综合治理机制 |
8.2.1 发挥地方政府的基础作用 |
8.2.2 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 |
8.2.3 健全反走私综合治理基础保障制度 |
8.2.4 进一步完善反走私信息共享平台 |
8.3 提高反走私查缉执法水平 |
8.3.1 加大打击走私力度 |
8.3.2 加强反走私队伍建设 |
8.3.3 加强跨省区域缉私执法合作 |
8.4 深化企业守法诚信体系建设 |
8.4.1 加强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工作 |
8.4.2 建立以企业为单元的管理模式 |
8.4.3 建立诚信数据共享机制 |
8.5 强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走私理念 |
8.5.1 加强舆论正面宣传引导 |
8.5.2 建立新型政企合作关系 |
8.5.3 发挥行业协会第三组织桥梁作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公法视野下的传统渔民用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传统渔民用海权基本法律问题探析 |
第一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性质辨析 |
第三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的类型、内容和效力 |
第二章 传统渔民用海权与海域 |
第一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与内水、领海 |
第二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与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
第三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与大陆架、公海 |
第三章 传统渔民用海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解决 |
第一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与海域使用权的冲突及解决 |
第二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冲突及解决 |
第三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与商业性渔业用海权的冲突及解决 |
第四章 传统渔民用海权实践困境解析 |
第一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征用困境解析 |
第二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公益侵害困境解析 |
第三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国家义务困境解析 |
第四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海难救助困境解析 |
第五章 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补偿法律问题探究 |
第一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补偿的基本原则与范围 |
第三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补偿的标准与方式 |
第四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行政补偿的程序与救济 |
第六章 传统渔民用海权法律制度建构 |
第一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相关立法现状分析 |
第二节 传统渔民用海权立法建议稿及重要内容说明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汉代的集市贸易(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市的类型 |
二、集市的形成 |
三、集市的建筑 |
(5)社科文摘(论文提纲范文)
“乔迁之喜”的由来 |
最早巧克力距今3100年 |
我国古代人口政策与婚龄 |
重庆发现我国最早古人类化石 |
中国最早的反走私法 |
适婚男性比女性多出1800万 |
明代的养济院 |
古代待客之礼 |
“砸锅”溯源 |
四、中国最早的反走私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J]. 倪方六.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03)
- [2]新形势下温州反走私综合治理研究[D]. 何峥洁.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9)
- [3]公法视野下的传统渔民用海权研究[D]. 董加伟. 山东大学, 2015(01)
- [4]汉代的集市贸易[J]. 郭俊然.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 [5]社科文摘[J]. 李莉. 百科知识, 2007(23)
- [6]中国最早的反走私法[J]. 薛军. 中国商贸, 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