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腐败土壤

去除腐败土壤

一、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许然,曾那迦[1](2022)在《四个“任重道远”在《零容忍》中有哪些体现》文中指出围猎花样翻新的"小海鲜",自作聪明的"影子股东",带坏一方政治生态的"球书记"……近期,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引发广泛关注。一个个发人深醒的案例,释放出正风反腐"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1月18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成绩面前,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

胡春艳,肖俊,杨蕾,陈以勇,潘铎印,阮静[2](2021)在《斩断“围猎”利益链 发力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文中指出背景材料: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作出部署。《意见》指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必然要求,是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的有效途径。要清醒认识行贿人不择手段"围猎"党员干部是当前腐败增量仍有发生的重要原因,深刻

魏昌东[3](2021)在《建党百年中国特色反腐之路的理论逻辑》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一部开创中国和世界政党建设与发展伟业的历史,也是一部崇尚清廉、推进廉洁政治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为目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政党,在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为根据推进反腐事业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反对腐败,是建党主张与政党旗帜、是百年发展中自我革命的重要之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不断向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发展,不断实现理论转化,形成了确定反腐败目标的中国经验。全面考察建党百年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逻辑,对于新时代不断发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李炳华[4](2021)在《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内外形势、新的挑战、新的使命、新的任务。目前,党内还存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转变不彻底等问题。全党必须自上而下从作风转变开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多次通过媒体的宣传及规章的出台强调在我党内部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性,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毒瘤是中国共产党的敌人,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敌人。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审视,从思想和利益的根源中寻求破解。去形式主义和去官僚主义离不开清晰的制度导向。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即能够保证我党干部的清正廉明,解开干部身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枷锁,有利于在社会上产生良性效应,形成清正之风。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角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调查研究,力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供对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第一部分从基本概念上揭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指出形式主义实际上是违背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种形而上学、主观的、唯心的、脱离实际的作风,而官僚主义是颠倒政府和群众关系,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背道而驰的一种作风,二者在思想根源、表现形式、价值追求上都有诸多共性的内在联系,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展现出了多种特性,具体表现为长期性、顽固性、隐蔽性、复杂性和滞后性。第二部分通过对进入新时代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慵、懒、乱、慢、假”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考察,展示了其在背离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败坏风气滋生腐败、贻误个人发展、浪费国家资源等方面的现实危害。第三部分则通过对传统政治哲学、社会现实形势,以及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和文化背景等多个维度加以考察,尽可能的揭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我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则针对上述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维,从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真理与价值有机统一的哲学路径出发,开展理想信念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等文化路径的探索和坚定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改善现行机制、加强日常监督等现实路径的探索,在拓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视域的同时,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张剑锋[5](2021)在《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腐败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政治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腐败特点,党和政府针对不同阶段的腐败问题,采取不同的腐败治理政策和措施,取得明显效果,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腐败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腐败治理取得新的成效。对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学者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由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时段、研究区域的选择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概括起来,大致包括腐败治理有利于经济发展、腐败治理不利于经济发展、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无相关性等结论。对于中国的腐败治理来说,中共十八大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了腐败治理力度,腐败治理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由长期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骤然降速,且与中共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的时间段重合,国内外都出现了“反腐败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论调。所以,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学界关于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治理是否影响经济发展的争论,实质上反映了对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认识分歧。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似乎证实了“腐败有效论”或“反腐有害论”,而主张“腐败有效论”或“反腐有害论”者则似乎刻意回避将之与腐败治理相联系,显示出逻辑论证前后矛盾的窘境。因此,厘清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关系,对于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腐败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对腐败治理的概念、腐败治理的度量、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发展的测度指标、相关性的内涵等方面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对国内外关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探索,西方经济学关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此外,还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腐败治理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机理。(2)对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进行总体分析。首先,对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腐败治理举措、腐败治理的成效、中国腐败治理在世界反腐败数据中心的排名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对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3)对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模型建构。对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入手,考虑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直接相关性,然后考虑主要经济发展要素,重新构建模型,检验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间接相关性,对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进行了实践分析,并对腐败治理与基尼系数、居民幸福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4)对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差异化检验。为了验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腐败治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是否不同,就需要对腐败治理对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差异化分析。选择研究样本与研究变量,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传导机制模型、时间效应模型,采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对各个模型进行检验,并且对检验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静态面板的角度还是动态面板的角度,腐败治理均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通过逻辑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存在相互决定的关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腐败治理有决定作用。经济发展为腐败治理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决定了腐败治理的目标和方向,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政风建设,为腐败治理的成败提供了客观标准。另一方面,腐败治理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腐败治理对经济发展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2)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复杂相关性关系主要表现在:腐败治理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经济发展不是腐败治理的原因,二者存在由腐败治理到经济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既存在直接相关性,也存在间接相关性。腐败治理力度与经济发展各要素的影响强度不同,其中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最高。腐败治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时间累积效应,即不仅会对当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还会对后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到滞后二期时会表现较弱。(3)基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正相关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腐败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腐败治理,以投资领域为重点构建新时代新型政商关系,以民生为导向矫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腐败治理体系。本文创新点主要有:(1)视角创新。从经济发展视角研究中共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治理,具有视角创新性。首先,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角度,梳理了中外关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想和理论,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者关系角度,分析了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初步构建了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紧扣当前腐败治理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出完善腐败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2)观点创新。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关系的观点具有创新性。中共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腐败治理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经济发展不是腐败治理的原因,二者存在由腐败治理到经济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既有直接相关关系,也有间接相关关系。腐败治理力度与经济发展各要素的影响强度不同,其中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最高。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正相关作用存在着时间累积效应。中国目前应坚持和完善腐败治理,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3)方法创新。从实证角度对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的方法具有创新性。首先是从整体上对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实证分析,然后对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关系进行了差异化检验,在具体检验时,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传导机制模型、时间效应模型等多种模型,选取相关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利用经济学计量方法,用相关数据分析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指数之间的复杂关系。

唐贤秋[6](2021)在《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百年探索:动力、历程与启示》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进行廉洁政治探索的一百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廉洁政治探索的内生动力。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百年探索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1921—1949年,党的廉洁政治理论形成与局部实践;(2)1949—1978年改革开放前,党的廉洁政治理论发展与实践中遇到挫折;(3)1978—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党的廉洁政治理论进一步发展与实践中立体推进;(4)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党的廉洁政治理论成熟与实践中一路豪歌。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百年探索的启示是: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探索的强大精神支柱;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力量供给的最大底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探索行稳致远的核心法宝;在深化标本兼治中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探索取得根本成效的关键密码。

徐秦法,秦艺菲[7](2021)在《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仅对其产生的根源、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科学的分析,而且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不仅表现在政策解读和形式概括上,而且从权力这一政治运行系统的核心范畴来透视其主要危害、现实梗阻、根治之策,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权力腐败所产生的政治危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聚焦于政策执行的"中梗阻"现象,"靶向治疗"潜规则和行政不作为问题,着力从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实现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强化政治监督以及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等四个层面,彻底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梅士伟[8](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增值而为现代社会提供强大的发展内驱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历经建国以来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革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教系统。然而,由于高等学校(本论文研究对象限定为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外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参与机制不规范、社会公众参与不充分,内部治理结构失衡、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权力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高校腐败易发频发,关键领域问题凸显,大案要案警钟不断,窝案串案时有发生,制约大学的教育教学、学术创造、服务社会、文化赓续使命,消解其学术本质和公益属性,弱化其道德标高和社会公信力,迟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步伐。高校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折射出现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因而,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连带,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结构转向。我国现行高校腐败治理主要基于政府作为高校举办者的地位,通过执政党和政府及作为其政治属性延伸的高校党委行使腐败治理权力,对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行使者实施控制、监督、惩治,保证高校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达到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治理目标。而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多元利益相关者愈来愈迫切地要求与政府主体共同参与高校腐败治理。在治理理论的引导下,处理多元利益主体对高校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成为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边疆”。因而,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以高校腐败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围绕“高校腐败的表现样态与成因机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容结构与绩效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生问题与优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理论阐释,揭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动力系统、控权逻辑、规则供给、行动框架”的统一,进而厘清各要素的实质内涵。通过治理系统的外部情境和内部环境解构治理动力,通过权力监督、制约与惩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分析控权逻辑,通过规则体系与规则生成阐释规则供给,通过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与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梳理行动框架,从学理层面理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涵。随后,对高校腐败治理的演进历程进行考察。按照时间序列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反腐败工作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梳理出每个阶段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1)1949-1978年,以思想改造为核心,以运动式批判为主导;(2)1978-1989年,以纠正行风为特征,以整风式拒腐为主导;(3)1989-2002年,以遏制寻租为基础,以专项式打击为主导;(4)2002-2012年,以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系统化惩防为主导;(5)2012至今,以顶层设计为重点,以制度化治本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动力系统---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行动框架---从运动式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再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高度关注高校教职员工对高校腐败治理的心理感知,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三级编码方法梳理出目前高校腐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具体机制: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并分别探讨两类机制的具体构成,包括科层治理机制所涵盖的控制、监督、惩治、制度建设、问责,以及网络治理机制所涵盖的信任、合作、制约、技术创新、文化惯例等要素的确切内涵,从而系统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复次,鉴于高校腐败治理的实践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中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遵循“网络治理机制---科层治理机制---腐败治理绩效”的主体关系,经由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应然样态,即高校腐败治理的完整运行体系应当是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的整合体。最后,结合高校腐败治理机制过程的演进分析,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面临的运行困境,一是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二是机制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弱化,三是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割裂。据此,从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整合与互动的角度,提出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建议。一是重塑行动者的主体性,二是提升治理动力的集成性,三是强化治理过程的协同性,四是重点强化问责、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研究中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问题,在目前来看只是一个开始。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来探讨和设计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体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一是立足治理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高校腐败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高校腐败研究的制度、体制层面深入到高校腐败治理的具体机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统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剖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与绩效水平,提出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朱堉茜[9](2020)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研究——以“一案三查”机制为切入点》文中认为当前,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处于深挖根治向长效常治转段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知》明确要在2020年建立起扫黑除恶的专门机制,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这就要求长期深刻落实一案三查的工作思路,既要查黑恶势力犯罪,也要追查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同时倒查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各部门监督责任。一边形成党政领导、各部门分工配合、线索双向移交的工作格局,一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深挖重点行业领域背后的保护伞。严格排查涉黑涉恶线索,打击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压紧压实办案责任和监管责任,形成打防并举的长效机制。

房亚明,刘远晶[10](2020)在《监督与问责:新时代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动力结构》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化快速推进、社会转型与政治经济体制持续变革的新时代,原有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已无法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是现代国家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对新任务、新问题和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建立起权力互相监督制衡的制度规范,加强政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协同的动力机制,把反腐倡廉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廉洁政治建设的战略布局中统筹推进,同时与强化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简政放权和权力下放的全面深化改革有效衔接起来,才能巩固反腐倡廉的成果并为深入下去提供深沉动力。

二、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论文提纲范文)

(1)四个“任重道远”在《零容忍》中有哪些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防范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
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
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净化政治生态
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

(2)斩断“围猎”利益链 发力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材料:
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意见》精准有效打击行贿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落实《意见》进一步加强腐败问题的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

(3)建党百年中国特色反腐之路的理论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根据:反腐败由政党旗帜成为安全发展之基
    (一)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基本主张与旗帜
    (二)反腐败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安全之基、发展之本
二、理论根基:反腐败由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向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发展
    (一)反腐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主张
    (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反腐败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三、理论转化:确定反腐败目标的中国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对反腐败目标的历史探索
    (二)中国特色反腐败目标确立的正当根据

(4)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依据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及特性
    (一)形式主义及其实质
    (二)官僚主义及其实质
    (三)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关系
    (四)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特性
        1.长期性
        2.顽固性
        3.隐蔽性
        4.复杂性
        5.滞后性
二、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一)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
        1.重过程、轻结果的“庸政”
        2.不担当、不作为的“懒政”
        3.乱拍板、乱决策的“乱政”
        4.重套路、轻创新的“慢政”
        5.重痕迹、轻实绩的“假证”
    (二)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
        1.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对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背离
        2.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败坏风气滋生腐败
        4.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贻误个人发展
        5.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浪费国家资源
三、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的深层原因
    (一)社会历史原因
        1.传统政治哲学“儒表法里”的异化
        2.进入新时代后社会形势发生复杂的变化
        3.工作推进中所存在的客观原因
    (二)思想认识原因
        1.思想脱离群众
        2.“三观”变异扭曲
        3.责任感的缺失
    (三)制度建设原因
        1.选拔机制不够科学
        2.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3.监督机制不够合理
    (四)复杂的文化原因
        1.“官本位”思想的桎梏
        2.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的文化贫困
        3.法治精神的相对缺失
四、新时代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路径分析
    (一)新时代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哲学路径
        1.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2.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
        3.实现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新时代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文化路径
        1.铲除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文化土壤
        2.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3.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重塑价值体系
    (三)新时代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践路径
        1.贴近社会实际,深入调查研究
        2.坚持人民中心思想,坚定党的群众路线
        3.紧盯关键少数,强化日常监督
        4.改进工作方式,凸显担当作为
        5.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评述
        1.2.1 文献综述
        1.2.2 文献评述
    1.3 核心观点与理论支点
        1.3.1 核心观点
        1.3.2 理论支点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腐败治理
        2.1.2 经济发展
        2.1.3 相关性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想
        2.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探索
        2.2.3 西方经济学关于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借鉴
    2.3 本章小结
3 腐败治理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机理分析
    3.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三者的互动关系
        3.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3.1.2 社会结构的层次和层次态发展
    3.2 腐败治理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3.2.1 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
        3.2.2 腐败治理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3.2.3 腐败治理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总体分析
    4.1 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的举措与成效
        4.1.1 腐败治理的举措
        4.1.2 腐败治理的成效
        4.1.3 基于世界反腐败数据中心的中国腐败治理分析
    4.2 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的总体分析
        4.2.1 经济增长状况
        4.2.2 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状况
        4.2.3 投资质量状况
        4.2.4 对外贸易状况
    4.3 本章小结
5 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统计检验
    5.1 模型构建、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5.1.1 模型构建
        5.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直接相关性检验
        5.2.1 平稳性检验
        5.2.2 E-G协整检验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3 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间接相关性检验
        5.3.1 考虑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因素的腐败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5.3.2 腐败治理通过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结果分析
    5.4 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检验
        5.4.1 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实践一致性检验
        5.4.2 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指数一致性检验
    5.5 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模型解析
        5.5.1 直接相关性解析
        5.5.2 间接相关性解析
        5.5.3 因果相关性解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差异化检验
    6.1 样本及变量选择
        6.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1.2 变量选择及统计
    6.2 模型设定及检验
        6.2.1 静态面板模型
        6.2.2 动态面板模型
    6.3 腐败治理影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差异
        6.3.1 模型构建
        6.3.2 检验结果
    6.4 腐败治理影响经济发展的“时间效应”模型
        6.4.1 模型构建
        6.4.2 时间效应模型检验
    6.5 稳健性检验
        6.5.1 采用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
        6.5.2 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对策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腐败治理
        7.2.2 以投资领域为重点构建新时代新型政商关系
        7.2.3 以民生为导向矫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7.2.4 建立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腐败治理体系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百年探索:动力、历程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探索的内生动力
    (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二)为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为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庄严承诺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百年探索历程
    (一)1921年建党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的廉洁政治理论形成与局部实践
    (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党的廉洁政治理论发展与实践中遇到挫折
    (三)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党的廉洁政治理论进一步发展与实践中立体推进
        1.反腐败斗争何以成为迫切需要
        2.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何在
        3.反腐倡廉的系统化思路如何设计
    (四)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至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党的廉洁政治理论成熟与实践中一路豪歌
        1.不忘“赶考”精神,突出反腐防变的理论逻辑
        2. 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百年探索的启示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探索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探索获得力量供给的最大底气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探索行稳致远的核心法宝
    (四)在深化标本兼治中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建设取得根本成效的关键密码

(7)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层面:认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政治危害
    1.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权力运行和政策执行的“隔离墙”
    2.权力腐败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诱因
    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深层次的政治问题
二、现实层面:把握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现实难题
    1.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权力运行“中梗阻”
    2.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权责配置不统一和监督“空档”
    3.权力腐败是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催化剂”
    4.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基层“微腐败”
三、实践层面: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靶向治疗”潜规则和行政不作为问题
    2.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藩篱”
    3.以监督合力抑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蔓延和扩散
    4.强化政治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8)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趋势的行动连带
        (二)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的价值依归
        (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结构转向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贡献
    三、研究述评
        (一)国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逻辑演进
        (二)国外高等教育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总体图示
        (三)既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思路安排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高校腐败
        (二)治理机制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机理剖析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动力系统
        (一)系统情境的宏观驱动
        (二)治理网络的开放赋能
        (三)主体价值的内生激发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控权逻辑
        (一)高校权力监督的有效性
        (二)高校权力制约的正当性
        (三)高校权力惩治的现实性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规则供给
        (一)生成路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统一
        (二)规则执行:强制、激励与认同接续
    四、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行动框架
        (一)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
        (二)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
        (三)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
第三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历程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
        (一)1949-1978年:动员群众,思想改造,运动式批判
        (二)1978-1989年:清理整顿,纠正行风,整风式拒腐
        (三)1989-2002年:破除垄断,遏制寻租,专项式打击
        (四)2002-2012年:体系建设,点面结合,系统化惩防
        (五)2012年至今:顶层设计,聚焦监督,制度化治本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
        (一)动力转换: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
        (二)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
        (三)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
        (四)行动框架:从运动式为主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经验回视
        (一)坚持党的领导,规范机制运行的方向性
        (二)坚持专业化反腐,发挥纪检监察机构职能
        (三)坚持系统化反腐,形成整体性治理格局
        (四)坚持以责任制为核心,推动渐进式治理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探析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扎根理论编码方法
        (二)理论性取样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三级编码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深层意涵
        (一)科层治理机制
        (二)网络治理机制
第五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预测问卷设计
        (三)正式问卷与实证分析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理论模型拟合及路径分析
        (一)结构方程的拟合
        (二)直接作用下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三)直接作用下的科层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四)中介作用下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的影响探究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假设结果汇总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一、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
        (一)“组织-环境”框架下的“脱耦”
        (二)多层次目标体系的功能冲突
    二、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割裂
        (一)规制缓和与政府监督博弈失衡
        (二)低组织化造成社会监督行动局限
        (三)身份困境导致纪检监督的结构性悖论
        (四)校内民主监督的“空心化”矛盾
    三、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弱化
        (一)治理的公共性欠缺
        (二)多重关系诱发治理的内卷化
        (三)路径依赖导致治理工具单一
第七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优化方略
    一、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态化建构
        (一)以角色转换优化党委政府控制职能
        (二)以激励相容强化主体责任
        (三)以嵌入化激发纪检监督的“结构洞”优势
        (四)完善基于“日常生活”的实体性师生监督
        (五)以自主性保障社会主体的参与性
    二、治理动力集成性的多元化整合
        (一)权力驱动与权利驱动的互动
        (二)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的重构
        (三)以权威驱动调适利益驱动
    三、治理过程协同性的动态化平衡
        (一)高校腐败治理与政府腐败治理的目标协同
        (二)透明度与回应性的认知协同
    四、关键影响路径的功能性再造
        (一)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问责机制
        (二)从数据民主向技术治理进阶
        (三)一体性推进制度化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研究——以“一案三查”机制为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省扫黑除恶工作开展以来的成效和做法
    (一)深挖保护伞线索,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恶违法犯罪
    (二)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三)坚持问题导向,关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
三、扫黑除恶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主动领导、分工配合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二)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存在真空,“打伞破网”不到位
    (三)基层治理生态脆弱,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四)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制度有待深入完善
四、建立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的进路展开
    (一)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线索双线核查,双向移交,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三)压紧压实责任,做好惩腐毁“伞”工作
    (四)坚持基层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五)强化部门职能责任,做好行业领域监管

(10)监督与问责:新时代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动力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实践到规范: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变革趋势
    1.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得到有效巩固
    2. 反腐倡廉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
    3. 反腐倡廉作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二、新时代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转向
    1. 从重典治吏到权力制衡:反腐倡廉的思路转变
    2. 从运动反腐到制度治权:反腐倡廉的路径变迁
    3. 从自上而下到上下联动:反腐倡廉的动力机制转换
三、动力缺失:新时代我国反腐倡廉的现实限度
    1. 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时差与原有行为惯性的偏差
    2. 腐败治理老问题与新矛盾相互交织
    3.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发掘可持续动力
四、监督与问责: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的动力机制转换
    1. 持续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改革与实践
    2. 加强依规治党与依法反腐的制度衔接
    3. 深化公民参与反腐倡廉路径方法推进动力结构多样化
    4. 强化“责权利”相匹配的反腐倡廉保障机制
结语:以民主有序拓展推动反腐倡廉行稳致远

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 [1]四个“任重道远”在《零容忍》中有哪些体现[J]. 许然,曾那迦. 廉政了望, 2022(Z1)
  • [2]斩断“围猎”利益链 发力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J]. 胡春艳,肖俊,杨蕾,陈以勇,潘铎印,阮静. 财政监督, 2021(19)
  • [3]建党百年中国特色反腐之路的理论逻辑[J]. 魏昌东.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1(09)
  • [4]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研究[D]. 李炳华. 延安大学, 2021(11)
  • [5]中共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D]. 张剑锋.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中国共产党廉洁政治百年探索:动力、历程与启示[J]. 唐贤秋. 唐都学刊, 2021(03)
  • [7]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实践[J]. 徐秦法,秦艺菲. 学习与探索, 2021(04)
  • [8]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D]. 梅士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9]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研究——以“一案三查”机制为切入点[A]. 朱堉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问题研究——第十一届法治河北论坛论文集, 2020
  • [10]监督与问责:新时代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动力结构[J]. 房亚明,刘远晶.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标签:;  ;  ;  ;  ;  

去除腐败土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