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诸葛亮气质不同

曹操和诸葛亮气质不同

一、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论文文献综述)

汪思静[1](2021)在《体认语言学视角下三国人物歇后语的概念整合研究》文中指出

于爱珍[2](2021)在《开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文中研究表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体验模式,加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交际能力的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把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对话,提高自身的交际水平。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文加丰[3](2021)在《漫谈小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文中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门的开放与网络的普及,各种思潮铺天盖地而来。小学生因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不好的思想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教育学生要树立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情感美、思想美、道德美的高尚境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健康乐观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阳光向上的人。

宋守军[4](2021)在《农村学校不同学段住宿生良性互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寄宿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同学段的学生住宿在一起,他们之间如何和谐相处,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学生之间因为性格的差异,相处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如何发挥他们的性格优势,营造一个融洽的住宿环境,需要仔细揣摩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差的原因他们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如何让他们正常的科学的沟通,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出生于不同家庭的学生,养成的行为习惯也不一样,不同性格的学生住在一起,也会在相处的时候不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诸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给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那么如何让他们之间良性互动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如何有效地管理不同学段住宿生,让他们之间良性互动,和谐相处,愉快地生活,快乐地学习。

周梦婷[5](2020)在《如何写出一篇个性化的作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作文教学当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观点看法,都是从范文中扣出来、从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没有个性化可言。一方面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在他们的脑海中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写作经验和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很好地进行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一读作文选,而没有很好地对他们进行引导阅读,更没有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写作文。

张世珠[6](2020)在《《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问题》文中研究表明《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涵盖面很广,涵盖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了三国时期政权的动荡,社会的不安。语言丰富、话语生动是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着作的原因之一,文中使用了大量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熟语,不仅使文章的情节更加丰富,而且使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彰显出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彰显出凝聚在文字中的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熟语是语言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熟语都是其民族语言意识的财富,在熟语中,每一个民族都展现着其独有的性格、最喜爱的隐喻方式及最惯用的言语方式。因此,研究《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一方面可以对《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当前对《三国演义》中误译的研究较少,对误译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对熟语的翻译有更深刻的认识。本文以《三国演义》俄译本为材料,首先对熟语进行概述,通过多方面对比汉语熟语与俄语熟语,分析异同。然后借助《三国演义》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论述了译者在翻译《三国演义》中熟语时所遵循的审美再现原则、读者接受原则、形象对等原则,并总结了译者所使用的六种翻译方法。通过译者对不同翻译方法使用频率的数据对比,得出译者更多地使用了意译法,指出译者更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最后将《三国演义》中熟语的误译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归纳了引起误译的原因,一方面希望能够对将来阅读译文的同学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通过误例分析,以期在将来的翻译实践中避免类似误译现象的发生。

李璐溪[7](2020)在《关联视域下歇后语语义结构及语境互动》文中提出歇后语的语义结构是由显性的引子、注释和隐含的目标对象建构而成。歇后语的注释义有语表、语里之分,其目标对象的存在位置和方式依据歇后语所处的语境类型和注释表意性质的不同而发生转移。研究发现,一是,在歇后语自构的封闭语境中,若注释体现为语表义,则目标对象指向引子现实;若注释体现为语里义,则目标对象指向注释中的可能存在。表现为歇后语下辖的两类子结构:"引子—注释[语表]—目标对象[引子—现实]"和"引子—注释[语里]—目标对象[注释—潜存]"。二是,在开放语境中,目标对象指向歇后语外部的话语所指。揭示了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同实际语用境况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打通了语义和语用的关联。

贾雁皓[8](2019)在《临汾尧都区方言俗语研究》文中指出俗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智慧,它既是人类语言的生动体现,又是反映文化的“活化石”。本文以临汾尧都区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汉语和语汇学理论,对方言俗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描述和研究,并为方言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尧都区的人文地理概况和方言音系,然后阐述了语汇和方言俗语的研究现状及分类问题,最后说明了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体例问题。接下来的二到四章分别探讨了方言中的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大体从结构、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二章分析了方言谚语的结构类型和语法功能,并进行了语义分类,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深层意义的产生也有多种方法,最后讨论了谚语的语用功能;第三章除了讨论惯用语的结构类型和语法功能外,主要分析了其语义的表达方式和贬义性的表现方式,利用通俗生动的事物进行描述,让人印象深刻;第四章分析了歇后语“引子”和“注释”的结构关系,并阐释了前后两部分的语义表达方式,另外,歇后语幽默风趣,可以化解尴尬,缓和矛盾。第五章透过俗语从整体来看临汾尧都区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点。区域俗语的研究是方言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俗语则为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角度,对方言的保护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大军[9](2019)在《农村厌学儿童的课堂表现及矫正对策》文中指出基于父母的遗传因素,孩子先天就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个性,到了上学年龄,进入学校学习,其个性化就越加明显了。有的学生特别好动,有的学生喜欢安静;有的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则消极冷漠;有的孩子先天智力非常优越,但对学习消极。因此,他们的课堂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表现出一种抵触情绪,有的虽然热情高涨,但是意志力不够坚强,只有三分钟热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闫书昌[10](2020)在《中国智谋文化心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大心理学观”研究理念,展开对中国文化中智谋文化的心理学研究,以期获得契合于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智谋文化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规律。通过字形字义综合分析法(汪氏语义分析法)、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理论构建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或手段,探讨了中国人重智谋的缘由,智谋、智谋心理、智谋文化的内涵,智谋心理学思想在雅文化和俗文化中的演进,中西智谋文化的差异,智谋对中国人思维的影响,智谋心理的结构、特质、机制、道德性,并对中国智谋文化进行了心理学理论构建。本文研究发现:(一)农耕文化、战争文化及相关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人重视智谋缘由。(二)对“谋”“智”“计”“策”“术”“算”“韬”等汉字的语义分析之后发现,认为智谋在中国文化中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思维、决策过程,其中蕴含内在心智计算过程、问题解决的目标性和指向性,以及智谋本身的隐蔽性,和相互作用的双方在利益上的增减性。(三)通过对智谋相关词语的词汇学分析发现,中国智谋文化中谋的基础是智慧,智慧外化为谋略,并表现出功能性。智谋的内在过程是计算、计划的过程,其发生场所具有特定的私密性。(四)中国智谋文化经历了从雅文化向俗文化的转换和发展过程。以兵家、纵横家、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中国雅文化展示出中国智谋文化思想的多元格局:兵家重“奇正”“诡道”;纵横家重“权借”之谋;儒家重“智”少谋;道家追求出乎于道,重视辩证的大智谋;法家强调“术”,重视法度的智谋。(五)中国智谋文化向俗文化转换后,以更为贴近民众日常生活与实践的形式,表现在“三国文化”、《智囊》、“三十六计”“厚黑学”以及当代谚语等文本之中。“三国文化”是智谋从雅文化到俗文化转变的重要环节,其中的“三国”“诸葛亮”“曹操”均已经成为中国智谋文化的象征性文本或形象。《智囊》则开创了才智的形态和层次研究的先河,并提出了才智与德行相互独立的思想。“三十六计”是中国智谋文化的隐喻性表达,它是一种象思维、应事思维的非逻辑性体系,其中隐含着中国人迂回性思维以及“一切皆有可能”的思想观念。“厚黑学”中的权谋论是智谋在特定领域的极端形态,它并不能代表智谋文化主流观念和思想。当代中国谚语表现出智谋崇拜心理,将智谋视为人类行为活动中的终极手段。中国谚语智谋文化表现出经验主义智谋观,将智谋视为经验的产物。谚语智谋文化认为智谋既受情绪的激发,又受限于情绪。(六)尽管西方文化中存在着智谋的理念和实践,但是存在着轻视智谋的倾向,没有形成鲜明的智谋崇拜心理。中国智谋文化影响了中国人“一切皆有可能观念”,并实用主义理性、非线性思维的方式。(七)中国智谋心理的结构表现为内智外谋,即基础是智慧,智慧外化为谋略,并表现出功能性。智谋的主要心理特质有奇、诡道和隐蔽。智谋的心理机制是反心理理论。智谋本身不具有道德性,但是其行为主体和目的具有道德性。(八)中国智谋文化是基于实践经验的观察,其展示出的是不同情境、不同行动阶段发挥认知启发的工具,这可能阻碍着中国智谋文化中一套单一行为模式的构建。本文提出的中国智谋文化理论模型认为,以雅文化、俗文化为载体的中国智谋文化既是中国人智谋崇拜的结果,又是促成崇拜的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循环性。智谋是一个从初始状态指向目标状态的内部决策,并表现出行为倾向性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受到“一切皆有可能”理念、非线性思维、实用主义思维、迂回性思维的影响,中国人智谋实践中表现出象思维的特点,在历史智谋实例的原型启发之下,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指向最终目标状态。智谋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在于“奇”与“正”的转换,通过“反心理理论”能力,以突破对方思维的框架。

二、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论文提纲范文)

(2)开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体验式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漫谈小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语言文明得体的美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举止文雅美是思想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个性美是思想健康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美
四、思想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心理疏导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六、结语

(4)农村学校不同学段住宿生良性互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挥各自的性格优势,营造和谐宽松的住宿人文环境
二、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共创和谐的住宿条件
三、家校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5)如何写出一篇个性化的作文(论文提纲范文)

一、观察力的培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二、抒发真情实感,彰显写作个性
三、用自己的手写好自己的作文
四、个性化的训练为写好作文保驾护航

(6)《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本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1.2.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使用问题
    2.1 汉语“熟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1.1 汉语“熟语”的定义
        2.1.2 汉语“熟语”的特点
        2.1.3 汉语“熟语”的分类
    2.2 汉俄熟语的对比
        2.2.1 汉俄熟语的结构特征
        2.2.2 汉俄熟语的修辞特点
        2.2.3 汉俄熟语的文化特征
    2.3 《三国演义》中熟语的特点
        2.3.1 《三国演义》中熟语的语言特征
        2.3.2 《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修辞特点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国演义》俄译本中熟语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3.1 《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原则
        3.1.1 形象对等原则
        3.1.2 .读者接受原则
        3.1.3 审美再现原则
    3.2 《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策略
        3.2.1 《三国演义》中熟语的翻译方法
        3.2.2 《三国演义》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国演义》俄译本中熟语的误译问题
    4.1 “误译”概述
    4.2 《三国演义》俄译本中语言层面的误译
        4.2.1 语言表达不当造成的误译
        4.2.2 望文生“译”
    4.3 《三国演义》俄译本中文化层面的误译
        4.3.1 物质文化元素的误译
        4.3.2 行为文化元素的误译
        4.3.3 文化意识元素的误译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例证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关联视域下歇后语语义结构及语境互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歇后语封闭语境下的语义结构问题
    (一)引子—注释[语表]—目标对象[引子—现实]
        1. 指别类
        2. 陈述类
    (二)引子—注释[语里]—目标对象[注释—潜存]
        1. 替换
        2. 转移
二歇后语语义结构与动态语境的互动关联
    (一)基于相似性关联
        1. 转指
        2. 比喻
        3. 词义析出
        4. 褒贬转换
    (二)约定创立性关联
三结论及展望
    1.继续关注歇后语的语义问题,同时与形式研究相结合
    2.关注歇后语的历史层次分析
    3.关注歇后语研究的实践领域
    4.注重歇后语的交叉学科研究

(8)临汾尧都区方言俗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临汾尧都区人文地理概况
        1.1.1 地理人口概况
        1.1.2 历史沿革
    1.2 临汾尧都区方言
        1.2.1 尧都区方言的归属
        1.2.2 尧都区方言音系
    1.3 研究现状
        1.3.1 俗语研究概况
        1.3.2 临汾方言研究概况
    1.4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第2章 尧都方言的谚语
    2.1 谚语的结构类型
        2.1.1 单句型谚语
        2.1.2 复句型谚语
    2.2 谚语的语法功能
    2.3 谚语的语义分析
        2.3.1 谚语的语义分类
        2.3.2 谚语的语义实现方式
        2.3.3 谚语的语义类聚
    2.4 谚语的语用功能
第3章 尧都方言的惯用语
    3.1 惯用语的结构类型
        3.1.1 单语节惯用语
        3.1.2 双语节惯用语
    3.2 惯用语的语法功能
    3.3 惯用语的语义分析
        3.3.1 惯用语的语义实现方式
        3.3.2 贬义性的表现方式
    3.4 惯用语的语用功能
第4章 尧都方言的歇后语
    4.1 歇后语的结构类型及关系
        4.1.1 “引子”的结构类型
        4.1.2 “注释”的结构类型
        4.1.3 歇后语的内部结构关系
        4.1.4 歇后语结构的灵活性
    4.2 歇后语的语法功能
    4.3 歇后语的语义分析
        4.3.1 歇后语的语义特点
        4.3.2 歇后语的语义实现方式
    4.4 歇后语的语用功能
第5章 俗语反映的尧都方言特点
    5.1 语音方面
    5.2 词汇方面
    5.3 语法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临汾尧都区方言俗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农村厌学儿童的课堂表现及矫正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厌学的根源
二、厌学学生在思想精神面貌上的表现
三、厌学的言行表现
四、有效的矫正策略

(10)中国智谋文化心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部分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部分 文献综述
    2.1 智谋思想与智谋学研究
    2.2 “三十六计”研究
    2.3 小结
第3部分 研究构思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方案
    3.3 研究方法
第4部分 中国人重智谋的缘由
    4.1 农耕文化及相关文化观念
    4.2 战争文化及相关文化观念
第5部分 智谋、智谋心理、智谋文化的内涵
    5.1 智谋相关汉字的文字学研究
        5.1.1 “谋”
        5.1.2 “智”
        5.1.3 “计”
        5.1.4 “策”
        5.1.5 “术”
        5.1.6 “略”
        5.1.7 “算”
        5.1.8 “韬”
        5.1.9 智谋相关汉字的语义分析法研究总结
    5.2 智谋相关词汇的词汇学研究
        5.2.1 “智”的词汇学
        5.2.2 “计”的词汇学
        5.2.3 “谋”的词汇学
        5.2.4 “算”的词汇学
        5.2.5 智谋相关词汇的词汇学研究总结
    5.3 智谋、智谋心理、智谋文化的内涵
        5.3.1 智谋
        5.3.2 智谋心理
        5.3.3 智谋文化
第6部分 雅文化载体中的智谋心理学思想演进
    6.1 中国智谋文化载体的二元性
    6.2 雅文化载体中的智谋心理学思想研究
        6.2.1 兵家智谋心理学思想研究
        6.2.2 纵横家智谋心理学思想研究
        6.2.3 儒家智谋心理学思想研究
        6.2.4 道家智谋心理学思想研究
        6.2.5 法家智谋心理学思想研究
        6.2.6 《三国志》的智谋论
        6.2.7 中国雅文化中的智谋心理学思想研究总结
第7部分 俗文化载体中的智谋心理学思想演进
    7.1 俗文化:走入世俗生活的中国智谋文化载体
    7.2 俗文化载体中的智谋心理学思想及智谋文化心理研究
        7.2.1 “三国文化”中的智谋文化心理研究
        7.2.2 《智囊》的才智文化心理研究
        7.2.3 《三十六计》的智谋文化心理研究
        7.2.4 “厚黑学”的权谋文化心理研究
        7.2.5 谚语中的智谋文化心理研究
        7.2.6 中国俗文化智谋文化心理研究总结
第8部分 中西智谋比较视域下智谋对中国人思维的影响
    8.1 中西智谋文化的简要比较与分析
    8.2 智谋的无规则意识及“一切皆有可能”观念
    8.3 智谋与中国人实用理性思维
    8.4 智谋与中国人非线性思维
    8.5 智谋影响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得与失
第9部分 智谋心理结构、特质、机制、道德性及智谋文化心理学理论构建
    9.1 智谋的结构性分析
        9.1.1 内在心智
        9.1.2 外谋行动
    9.2 智谋心理的特质
        9.2.1 奇
        9.2.2 诡道
        9.2.3 隐秘
    9.3 智谋的心理机制:反心理理论视野下的“奇”
        9.3.1 “奇正”:反心理理论与心理理论
        9.3.2 智谋“奇正”的实现策略
    9.4 智谋心理的道德性
        9.4.1 智谋的“阴”与“阳”
        9.4.2 智谋主体道德性问题
        9.4.3 智谋目的道德性问题
    9.5 智谋文化心理学理论构建
        9.5.1 智谋的行为模式问题
        9.5.2 中国智谋文化心理学理论模型构建
第10部分 总讨论、总结论、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 总讨论
        10.1.1 中国重视智谋的缘由
        10.1.2 智谋、智谋心理、智谋文化的内涵
        10.1.3 雅文化载体中智谋心理学思想演进
        10.1.4 俗文化载体中智谋心理学思想演进
        10.1.5 中西智谋文化比较视域下智谋对中国人思维的影响
        10.1.6 智谋心理的结构、特质、机制及其道德性
        10.1.7 中国智谋文化心理学的理论构建
    10.2 总结论
    10.3 创新与不足
        10.3.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0.3.2 本研究的不足
    10.4 未来展望
        10.4.1 深入探索中国智谋观念与思想的历史形态及其发展
        10.4.2 继续拓展智谋文化心理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10.4.3 探索智谋在社会各种领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出版的着作
致谢

四、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认语言学视角下三国人物歇后语的概念整合研究[D]. 汪思静.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2]开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J]. 于爱珍. 天津教育, 2021(17)
  • [3]漫谈小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J]. 文加丰. 家长, 2021(13)
  • [4]农村学校不同学段住宿生良性互动策略研究[J]. 宋守军. 家长, 2021(06)
  • [5]如何写出一篇个性化的作文[J]. 周梦婷. 天津教育, 2020(29)
  • [6]《三国演义》中熟语的俄译问题[D]. 张世珠.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7]关联视域下歇后语语义结构及语境互动[J]. 李璐溪.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临汾尧都区方言俗语研究[D]. 贾雁皓.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农村厌学儿童的课堂表现及矫正对策[J]. 王大军. 天津教育, 2019(03)
  • [10]中国智谋文化心理学研究[D]. 闫书昌.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曹操和诸葛亮气质不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