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彩山鸡毛霉病的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张桦,王利,魏勇,向益[1](2021)在《微小根毛霉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文中提出为探究微小根毛霉的致病性,本研究将微小根毛霉孢子悬液以6×107cfu/mL剂量感染昆明小鼠,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结果显示:感染小鼠出现精神萎靡、弓背、站立不稳等症状,死亡率为20%;剖检发现心肝脾肾肿大、肝脏表面有黄白色结节、肺脏多处出血灶。小鼠感染7 d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感染小鼠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着下降(p<0.01),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显着升高(p<0.05),提示感染小鼠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尿素(UREA)、尿酸(UA)和肌酐(CREA)含量均显着性增加(p<0.05),提示感染小鼠肾脏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同时剖杀小鼠,制作各脏器的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小鼠心肌中有霉菌侵入,心肌纤维变性;肝细胞肿胀、变性,汇管区有大量炎性细胞聚集;脾组织中可见菌丝和大量的孢子,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肺泡膈充血、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肾组织发现少量菌丝,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和坏死,肾小球萎缩;小肠组织发现霉菌孢子,黏膜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浸润。进一步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的肝脏和肾脏的超微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小鼠肝细胞肿胀,染色质稀少,线粒体增生、肿胀,胞浆电子密度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变小,胞核碎裂,线粒体高度肿胀,嵴断裂且模糊不清,胞浆多处空泡。采用TUNEL染色法染色感染小鼠肝肾组织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大量肝细胞和肾细胞均发生了凋亡。综上所述,微小根毛霉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本研究首次为阐明微小根毛霉的致病机制提供系统的组织病理学资料。
王耿[2](2013)在《徐州市金鱼养殖技术与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观赏鱼以它特有的灵性与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已知的观赏鱼种类估计有1600多种,其中750种为淡水观赏鱼,其余为海水观赏鱼。全球观赏鱼的年贸易额高达80亿美元,并以每年大于10%的速度增长。徐州市观赏鱼养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由过去单一的庭院养殖发展成为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养殖模式经过不断摸索,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模式有坑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养殖品种包括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三大系列近40个。养殖规模逐年递增,2010年养殖面积254万亩,产量3.63亿尾,2011年养殖面积267万亩,产量3.67亿尾,观赏鱼养殖已经发展成为徐州市特种水产养殖的新兴支柱产业。全文针对金鱼的坑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大型鱼和小型鱼的培育试验,从地点选择、鱼苗放养、饵料投喂、水质调节、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取得了三种方式收获情况的详细数据并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水泥池培育小型鱼的成活率为83%,分别比坑塘和网箱养殖高出13%、9%;水泥池培育养大型鱼成活率为80%,分别比坑塘和网箱养殖高出比13%、15%;网箱培育小型鱼每平方米产值为108元,分别比水泥池和坑塘养殖高出59元、79元;网箱培育大型鱼每平方米产值为259元,分别比水泥池和坑塘养殖高出84元、215元;网箱培育小型鱼每平方米利润为92元,分别比水泥池和坑塘养殖高出54元、72元;网箱培育大型鱼每平方米利润为175元,分别比水泥池和坑塘养殖高出74元、149元;从产值和效益比较,网箱养殖模式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模式。在上述试验数据基础上,全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因素分析法中的连锁替代方法对网箱养殖与坑塘养殖,网箱养殖与水泥池养殖,坑塘养殖与水泥池养殖中的面积和单位利润的变动对总利润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网箱养殖金鱼的优势,也找出了制约金鱼鱼产业发展的几种因素。另外,结合徐州市本地金鱼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下一步金鱼经营发展的产业化、信息化及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行了展望。
王雅玲[3](2006)在《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及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文中提出养殖环境是自然环境真菌气溶胶及其毒素的重要来源,而且养殖环境中的许多气载真菌可引起畜禽发生多种真菌病及其毒素中毒症,其普遍性存在已对畜禽养殖业构成巨大威胁。控制养殖环境中真菌气溶胶及其毒素水平可有效减少对养殖动物的危害。我国已成为世界养殖大国,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的组成及其毒素水平还未见系统研究和报道。为此,本文采用国际标准空气采样器和国际领先的真菌毒素痕量检测技术,对养殖环境,特别是鸡舍真菌气溶胶及其毒素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1.不同结构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的定量研究本研究采用FA-1型国际标准的固体冲撞式采样器(Andersen-6级)和虎红氯霉素琼脂培养基(RBC),对山东省不同结构的鸡舍、猪舍、兔舍和牛舍共12个养殖舍内环境中的空气进行现场采样,采集126个样本(756个平皿),共捕获活性真菌7773菌落计数单位(CFU)。检测的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1.1-3.0×103CFU/m3,计数中值直径(CMD)值为2.6-4.1,几何标准差(GSD)的值均超过1.6,不同环境的真菌分布高峰均在D级。通过培养和形态学研究,共鉴定出21个优势真菌属,优势真菌类群主要有Aspergillus、Penicillium、Alternaria、Cladosporium、Fusarium等,此外,还有Acremonium、Bipolaris、Botrytis、Coniothyrium、Curvularia、Graphium、Mucor、Rhizopus、Myrothecium、Paecilomyces、Phoma、Rhodotorula、Saccharomycess、Scopulariopsis、Scytalidium及Trichoderma。研究结果表明,封闭式结构养殖环境中的真菌气溶胶浓度( 1.8-3.0×103CFU/m3 )明显高于半封闭式( 1.1-1.5×103CFU/m3 )和开放式的(1.6-1.8×103CFU/m3)。饲养密度大,室温22-25℃,湿度50-70%时真菌气溶胶浓度相对较高,真菌粒子比细菌更易进入呼吸道深部,鸡舍中孢子粒径0.65-2.1μm范围内的真菌浓度均高于其它检测的养殖环境,而且与人和动物健康密切相关的致病类群Aspergillus在所有鉴定真菌类群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达16.6%,尤其兔舍和鸡舍中的量相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养殖环境中真菌气溶胶已成为自然界的重要污染源,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的危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2.鸡舍真菌气溶胶多样性的研究历时一年,于山东泰安满庄养鸡场采集了45个空气样本(270个平皿),并从36个空气样本中共获得4709个菌落的纯培养,经形态学研究,鉴定出78种真菌,其中接
彭大新,张如宽,孙武法[4](1999)在《七彩山鸡毛霉病的诊断》文中指出1997年7月,仪征市某鸡场饲养的2500只七彩山鸡发生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80%以上,死亡率32%,经诊断,确诊为毛霉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共饲养了两批相差20日龄的七彩山鸡共2500只,第一批鸡于7日龄起发生拉稀,经药物治疗后...
二、七彩山鸡毛霉病的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七彩山鸡毛霉病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微小根毛霉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实验材料 |
1.2 微小根毛霉菌液的制备 |
1.3 小鼠的感染实验 |
1.4 小鼠的生化指标检测 |
1.5 小鼠实质器官的病理组织学显微镜观察 |
1.6 小鼠肝肾组织的电镜观察 |
1.7 小鼠肝肾细胞凋亡检测 |
2 结果 |
2.1 小鼠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的观察 |
2.2 小鼠血液生化检测结果 |
2.3 小鼠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2.4 小鼠肝肾电镜观察结果 |
2.5 小鼠组织TUNEL染色结果 |
3 讨论 |
(2)徐州市金鱼养殖技术与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观赏鱼饲养发展史 |
1.1 我国金鱼养殖历史 |
1.2 世界金鱼养殖历史 |
1.3 观赏鱼养殖现状 |
第二节 观赏鱼的分类 |
2.1 金鱼 |
2.2 锦鲤 |
2.3 热带鱼 |
2.4 海洋性观赏鱼 |
2.5 其他类观赏水族动物 |
第二章 金鱼的营养和饵料 |
第一节 金鱼的营养需求 |
1.1 蛋白质 |
1.2 脂肪 |
1.3 糖类 |
1.4 维生素 |
第二节 金鱼的饵料 |
2.1 动物性饵料 |
2.2 植物性饵料 |
2.3 人工配合饵料 |
第三章 金鱼的繁殖技术 |
第一节 金鱼的雌雄鉴别 |
1.1 察看“追星” |
1.2 察看体型 |
1.3 察探鱼腹 |
第二节 亲鱼的挑选与培育 |
2.1 亲鱼的选择 |
2.2 亲鱼的雌雄配比 |
2.3 产卵场的准备 |
第三节 影响金鱼产卵的因素 |
3.1 光照度 |
3.2 水温 |
3.3 气压 |
3.4 水质 |
第四节 金鱼的自然繁殖 |
4.1 自然产卵 |
4.2 排卵情况 |
第五节 金鱼的人工繁殖 |
5.1 带水授精法 |
5.2 离水授精法 |
5.3 人工催产 |
第六节 产后亲鱼的护理 |
6.1 换水 |
6.2 投饵 |
第七节 受精卵的孵化 |
7.1 受精卵的辨别 |
7.2 受精卵孵化期 |
第八节 鱼苗的生长与培育 |
8.1 鱼苗生长期及其护理 |
8.2 鱼苗转色 |
8.3 鱼苗筛选 |
第四章 金鱼疾病的发生和诊断 |
第一节 金鱼发生疾病的原因 |
1.1 理化因素 |
1.2 生物因素 |
1.3 人为因素 |
第二节 金鱼疾病的预防 |
2.1 生物机体消毒 |
2.2 养殖池和工具消毒 |
2.3 投喂药饵 |
2.4 加强饲养管理 |
2.5 金鱼疾病的免疫预防 |
第三节 金鱼疾病的诊断 |
3.1 发病特征的观察及现场调查 |
3.2 肉眼检查 |
3.3 镜检 |
第四节 金鱼常用药物 |
4.1 消毒、杀菌药 |
4.2 杀虫、驱虫药 |
4.3 内服、注射药 |
4.4 中草药 |
第五节 金鱼的施药方法 |
5.1 遍洒法 |
5.2 浸洗法 |
5.3 口服法 |
第五章 金鱼的养殖模式和效益分析 |
第一节 水泥池饲养金鱼的技术与方法 |
1.1 地点选择 |
1.2 放养前的准备 |
1.3 鱼苗的放养 |
1.4 饵料投喂 |
1.5 换水 |
1.6 鱼苗分池 |
1.7 鱼苗筛选 |
1.8 收获情况 |
1.9 效益情况 |
第二节 坑塘饲养金鱼的技术与方法 |
2.1 地点选择 |
2.2 坑塘整治 |
2.3 品种选择 |
2.4 水质调节 |
2.5 饵料投喂 |
2.6 亲鱼越冬的时间与密度 |
2.7 收获情况 |
2.8 效益情况 |
第三节 网箱饲养金鱼的技术与方法 |
3.1 地点选择 |
3.2 网箱制作 |
3.3 小型鱼养殖阶段 |
3.4 大型鱼养殖阶段 |
3.5 饵料投喂 |
3.6 鱼病防治 |
3.7 日常管理 |
3.8 三种养殖模式的成活率表、柱状图 |
3.9 三种养殖模式的产值模型表、柱状图 |
4.0 三种养殖模式的利润模型表、柱状图 |
第四节 三种模式中对利润影响因素的分析 |
4.1 水泥池与网箱养殖面积、效益的比较 |
4.2 坑塘与网箱养殖面积、效益的比较 |
4.3 坑塘与水泥池养殖面积、效益的比较 |
第六章 徐州市金鱼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
第一节 徐州市观赏鱼养殖现状 |
1.1 养殖规模与特点 |
第二节 目前存在问题 |
2.1 饵料资源匮乏 |
2.2 名贵品种缺乏 |
2.3 市场机制不完善 |
2.4 销售渠道不畅 |
第三节 下一步发展对策 |
3.1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
3.2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
3.3 完善市场发展体系 |
3.4 增强科技创新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及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及其毒素研究背景 |
1. 引言 |
2. 真菌气溶胶及其毒素的基本概念 |
2.1 真菌 |
2.2 真菌气溶胶及气载真菌 |
2.3 可吸入真菌气溶胶 |
2.4 气载真菌毒素 |
2.5 真菌空气传播感染 |
2.6 真菌病 |
3. 真菌气溶胶及其毒素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 真菌气溶胶的自然组成和人为污染 |
3.2 真菌气溶胶的危害 |
3.2.1 感染 |
3.2.2 过敏 |
3.2.3 炎症反应 |
3.3 气载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
3.3.1 存在形式 |
3.3.2 气载单端孢霉烯的危害 |
3.3.3 不同环境气载真菌毒素水平 |
3.4 国内研究进展 |
4. 开展鸡舍真菌气溶胶及其毒素的研究背景 |
4.1 鸡舍曲霉菌病疫情突发 |
4.2 调查研究 |
4.3 禽类真菌病及其毒素中毒症流行现状 |
5. 研究目的 |
5.1 不同结构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水平的研究 |
5.2 鸡舍真菌气溶胶多样性研究 |
5.3 鸡舍常见气载真菌毒素的痕量检测 |
5.4 鸡舍气载镰孢菌RAPD分子特性 |
5.5 采用Tri5基因筛选产毒菌株 |
6. 本研究的意义 |
7. 本论文的整体构思和体系结构 |
8. 前景展望 |
第二章 不同结构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的定量研究 |
1. 引言 |
1.1 真菌气溶胶采检鉴技术 |
1.2 决定真菌气溶胶危害的主要因素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和仪器 |
2.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真菌气溶胶浓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
3.2 粒谱特征 |
3.3 浓度和粒度分布 |
3.4 真菌粒子在呼吸道不同部位的到达量 |
3.5 优势气载真菌属的 CFU 和比例 |
3.6 气载真菌属的形态特征 |
3.6.1 接合菌门 |
3.6.1.1 毛霉属 |
3.6.1.2 根霉属 |
3.6.2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
3.6.2.1 枝顶孢属 |
3.6.2.2 链格孢属 |
3.6.2.3 曲霉属 |
3.6.2.4 平脐蠕孢属 |
3.6.2.5 葡萄孢霉 |
3.6.2.6 芽枝霉属 |
3.6.2.7 盾壳霉 |
3.6.2.8 弯孢属 |
3.6.2.9 镰孢菌属 |
3.6.2.10 粘束孢属 |
3.6.2.11 漆斑菌 |
3.6.2.12 拟青霉属 |
3.6.2.13 青霉属 |
3.6.2.14 茎点霉 |
3.6.2.15 红酵母属 |
3.6.2.16 酵母菌 |
3.6.2.17 帚霉属 |
3.6.2.18 柱霉属 |
3.6.2.19 木霉属 |
4. 讨论 |
4.1 真菌气溶胶浓度受环境因素影响 |
4.2 不同大小的真菌气溶胶浓度因采样方法而具差异 |
4.3 养殖环境的真菌是大气重要污染源之一 |
4.4 真菌粒子比细菌更易进入呼吸道深部 |
4.5 优势真菌类群的潜在危害 |
5. 结论 |
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鸡舍真菌气溶胶多样性研究 |
1. 引言 |
1.1 真菌分类系统简介 |
1.2 种级鉴定标准 |
1.3 标准培养和检索 |
1.4 真菌气溶胶分类的重要性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培养基 |
2.2 鸡舍空气样本采集 |
2.3 真菌分离和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真菌气溶胶浓度变化规律 |
3.2 鸡舍空气真菌组成、浓度、粒谱特征及分布规律 |
3.3 真菌气溶胶种级形态特征 |
3.3.1 接合菌门 |
3.3.1.1 总状毛霉 |
3.3.1.2 匍枝根霉 |
3.3.1.3 伞枝犁头霉 |
3.3.2 子囊菌门 |
3.3.2.1 腊叶散囊菌 |
3.3.3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
3.3.3.1 互隔交链孢霉 |
3.3.3.2 白曲霉 |
3.3.3.3 棒曲霉 |
3.3.3.4 黄曲霉 |
3.3.3.5 烟曲霉 |
3.3.3.6 蜂蜜曲霉 |
3.3.3.7 构巢曲霉 |
3.3.3.8 黑曲霉 |
3.3.3.9 赭曲霉 |
3.3.3.10 带刺曲霉 |
3.3.3.11 聚多曲霉 |
3.3.3.12 毒曲霉 |
3.3.3.13 杂色曲霉 |
3.3.3.14 出芽短梗霉 |
3.3.3.15 白色假丝酵母 |
3.3.3.16 假热带丝孢酵母 |
3.3.3.17 热带假丝酵母 |
3.3.3.18 顶孢头孢霉 |
3.3.3.19 枝孢芽枝霉 |
3.3.3.20 蜡叶芽枝霉 |
3.3.3.21 大孢芽枝霉 |
3.3.3.22 粗球孢子菌 |
3.3.3.23 新生隐球酵母 |
3.3.3.24 新月弯孢霉 |
3.3.3.25 棘状外瓶霉 |
3.3.3.26 燕麦镰孢菌 |
3.3.3.27 禾谷镰孢菌 |
3.3.3.28 串珠镰孢菌 |
3.3.3.29 雪腐镰孢菌 |
3.3.3.30 尖孢镰孢菌 |
3.3.3.31 梨孢镰孢菌 |
3.3.3.32 半裸镰孢菌 |
3.3.3.33 茄病镰孢菌 |
3.3.3.34 粘帚霉 |
3.3.3.35 禾草蠕孢菌 |
3.3.3.36 田字孢菌 |
3.3.3.37 荚膜组织孢浆菌 |
3.3.3.38 鸡禽类小孢子菌 |
3.3.3.39 单纯沃德霉 |
3.3.3.40 尖端单孢子菌 |
3.3.3.41 卵串孢菌 |
3.3.3.42 宛氏拟青霉 |
3.3.3.43 产黄青霉 |
3.3.3.44 黄绿青霉 |
3.3.3.45 桔青霉 |
3.3.3.46 圆弧青霉 |
3.3.3.47 纠缠青霉 |
3.3.3.48 岛青霉 |
3.3.3.49 多色青霉 |
3.3.3.50 点青霉 |
3.3.3.51 草酸青霉 |
3.3.3.52 蕈青霉 |
3.3.3.53 娄地青霉 |
3.3.3.54 红色青霉 |
3.3.3.55 皱褶青霉 |
3.3.3.56 缓生青霉 |
3.3.3.57 荨麻青霉 |
3.3.3.58 变幻青霉 |
3.3.3.59 黑毛结节菌 |
3.3.3.60 苏拉耳喙枝霉 |
3.3.3.61 立枯丝核菌 |
3.3.3.62 胶红酵母 |
3.3.3.63 啤酒酵母 |
3.3.3.64 短帚霉 |
3.3.3.65 黄球瘤孢菌 |
3.3.3.66 申克孢子丝菌 |
3.3.3.67 匐柄霉 |
3.3.3.68 光滑球拟酵母 |
3.3.3.69 绿色木霉 |
3.3.3.70 白吉利丝孢酵母 |
3.3.3.71 砖红轮枝孢霉 |
3.3.3.72 木生柱霉 |
4. 结论与讨论 |
4.1 不同采样方法对空气真菌浓度的影响 |
4.2 鸡舍空气真菌的多样性 |
4.3 鸡舍空气真菌分布的特点 |
4.4 真菌气溶胶粒谱特征 |
4.5 鸡舍病原真菌的潜在危害及警示 |
4.6 鸡舍真菌气溶胶的质量控制 |
5. 本章小结 |
5.1 鸡舍真菌气溶胶的总体概况 |
5.2 鸡舍真菌气溶胶的分类特征 |
5.3 鸡舍真菌气溶胶的潜在危害 |
第四章 鸡舍常见气载真菌毒素的痕量检测 |
1. 引言 |
1.1 气载真菌毒素采集技术 |
1.1.1 AGI-30 采样仪器工作原理 |
1.1.2 AGI-30 采样器结构 |
1.1.3 AGI-30 采样器特点 |
1.2 真菌毒素检测技术 |
1.3 常见真菌毒素概述 |
1.3.1 黄曲霉毒素 |
1.3.2 赭曲霉毒素 |
1.3.3 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 |
1.3.4 T-2 毒素 |
1.3.5 玉米赤霉烯酮 |
2. 气载真菌毒素采集条件的优化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采样方法 |
2.3 结果 |
2.4 分析与讨论 |
2.5 结论 |
3. 气载毒素样本免疫亲合柱净化条件的优化 |
3.1 材料和仪器 |
3.2 净化方法 |
3.3 结果 |
3.4 分析与讨论 |
3.5 结论 |
4. 免疫亲合柱净化-荧光光度法和HPLC 法检测气载黄曲霉毒素 AF |
4.1 仪器和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结论 |
5. 免疫亲合柱净化-HPLC 法检测气载玉米赤酶烯酮(ZEA) |
5.1 材料和仪器 |
5.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分析 |
5.4 讨论 |
6. 免疫亲合柱净化-HPLC 法同步检测 AOZ 方法的建立和气载 AOZ 检测 |
6.1 仪器与材料 |
6.2 试验方法 |
6.3 结果分析 |
6.4 讨论 |
6.5 结论 |
7. 免疫亲合柱-HPLC 检测鸡舍气载 DON |
7.1 仪器和材料 |
7.2 检测方法 |
7.3 结果分析 |
7.4 讨论 |
8. 免疫亲合柱-HPLC 检测气载 T-2 毒素 |
8.1 仪器和材料 |
8.2 试验方法 |
8.3 结果分析 |
8.4 讨论 |
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鸡舍气载镰孢菌RAPD 分子特性及采用 Tri5 基因筛选产毒菌株 |
1. 引言 |
1.1 快速鉴定气载产毒镰孢菌的重要性 |
1.2 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镰孢菌分类及诊断上的应用 |
1.3 产单端孢酶烯基因的研究进展 |
2. 基因组 DNA 快速提取和测定 |
2.1 仪器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3. 气载镰孢菌 RAPD-PCR 的分子特性 |
3.1 仪器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4 讨论 |
4.T ri5-PCR 筛选产毒镰孢菌株及产毒验证 |
4.1 仪器和材料 |
4.2 Tri5-PCR 扩增 |
4.3 Tri5 基因阳性株产毒验证试验 |
4.4 结果分析 |
4.5 结论与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采样和检测器 |
附录 2 气载真菌属 |
附录 3 气载真菌种类 |
致谢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四、七彩山鸡毛霉病的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小根毛霉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J]. 张桦,王利,魏勇,向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1(04)
- [2]徐州市金鱼养殖技术与模式的研究[D]. 王耿.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3]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及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D]. 王雅玲.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1)
- [4]七彩山鸡毛霉病的诊断[J]. 彭大新,张如宽,孙武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1999(01)